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 生態系統與生態環境的保護考向預測1.近五年課標卷對生態系統的考查難度較小,側重考查生態系統的結構、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特點以及穩定性的類型、高低的判斷等。2.在題型方面,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有考查到。在命題形式方面,常借助簡潔的文字材料或者結合具體的食物鏈、食物網考查生態系統的結構及三大功能,非選擇題的填充內容注重教材中的相關科學名詞及結論性語句的考查。3.新考綱無變化。備考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分析、理解各種組成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2)借助圖解分析能量流動的過程及特點。(3)識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類型、大小、破壞及對穩定性的保護措施等。(4)運用實例識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和保護措施。考點1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1.生態系統四種成分關系圖的判斷技巧先根據雙向箭頭確定“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和“生產者”,再根據兩者中有“3”個指出箭頭的D為“生產者”,有“3”個指入箭頭的C為“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最后根據DAB,確定A為消費者,B為分解者。2.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圖解(1)分析圖示需注意:消費者攝入能量消費者同化能量糞便中能量,即動物糞便中的能量不屬于該營養級同化能量,應為上一營養級固定或同化能量;消費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下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2)能量傳遞效率與能量利用效率不同:能量傳遞效率是指“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即(某一營養級全部生物同化量/上一營養級全部生物同化量)100%,而不是相鄰營養級中個體間的傳遞效率,如“一只狼”捕獲“一只狐”時,應獲得了狐的“大部分能量”而不是只獲得了“10%20%”的能量,“所有狼”捕獲“所有狐”時,獲得的能量才是10%20%。例1.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高等植物約202種,以矮小的草本和墊狀植物為主,木本植物極少;另外,還生活著藏羚羊、巖羊、野驢、白唇鹿、狼、雪豹、棕熊、禿鷲、獵隼、細菌、真菌等。關于以上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A.它們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B.它們中的植物屬于自養型生物,自養型生物都能進行光合作用C.它們中的動物都屬于消費者,其中食草動物屬于第二營養級D.它們中的分解者能將動植物遺體、殘骸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解題思路】矮小的草本、墊狀植物、木本植物是生產者,藏羚羊、巖羊、野驢、白唇鹿、狼、雪豹、棕熊、獵隼等是消費者,禿鷲、營腐生生活的細菌與真菌等是分解者,但是,生態系統除包括上述組成成分外,還包括陽光、空氣、溫度,水、土壤等無機環境,A錯誤;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屬于自養型生物,但有些植物(如菟絲子)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能營寄生生活,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自養型生物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細菌,其進行是化能合成作用,B錯誤;在生態系統中,不是所有動物都是消費者,如禿鷲可以是分解者,C錯誤;分解者能將動植物遺體、殘骸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D正確。【答案】D“三判”生態系統各生物成分1.判斷生產者時要注意是否為“自養型”生物,若為自養型生物,則為生產者。2.判斷消費者時要特別注意異養型、寄生、捕食、非腐生等關鍵詞,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為消費者。3.判斷分解者的主要依據是“腐生型”,凡腐生型生物均屬分解者。例2.如圖為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圖解部分示意圖(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A.圖中bhcdefiB.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包括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C.生產者與初級消費者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00%D.縮短食物鏈可以提高能量傳遞效率【解題思路】圖中bhc,A錯誤;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包括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B正確;生產者與初級消費者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00%,C錯誤;縮短食物鏈可以減少能量的損耗,但不能提高能量傳遞效率,D錯誤。【答案】B能量流動類試題的解題策略解決能量流動試題可從來源、去路分析消費者同化量:從來源分析,消費者的同化量攝入量糞便量;從去路分析,結合題意確定屬于“兩條”“三條”“四條”三種情況中的哪一種:兩條:自身呼吸消耗(熱能散失)用于生長、發育、繁殖的能量;三條:自身呼吸消耗(熱能散失)流向下一營養級被分解者利用;四條:自身呼吸消耗(熱能散失)流向下一營養級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限時情況下)。考點2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及環境保護1.構建生態系統穩定性的調節圖解2.分析下列實例,確定反饋調節類型實例1如圖所示的森林中的食蟲鳥和害蟲的數量變化。實例2若一個湖泊受到了污染,魚類的數量就會因為死亡而減少,魚體死亡腐爛后又會進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魚類死亡。反饋調節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包括正反饋和負反饋。(1)負反饋調節使生態系統達到并保持平衡和穩態,如實例1。(2)正反饋調節使生態系統遠離平衡狀態,如實例2。3.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生態系統能保持動態平衡,是因為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其基礎是負反饋調節。(1)生態系統的成分單純營養結構簡單自我調節能力弱。(2)生態系統的成分復雜營養結構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強。4.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例3.下圖中的曲線表示某生態系統的總穩定性(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之和),圖中兩條虛線之間的部分表示生態系統功能的正常范圍,當受到外界干擾時就偏離正常范圍,偏離值為T時,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后恢復到正常范圍所需的時間為S。TS表示曲線與正常范圍之間圍成的面積,可作為總穩定性的定量指標。依圖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生態系統受到相同干擾時,T值越大,表示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越小B.S值越大,表示一個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越大C.在一定干擾范圍內,TS值越大,表示一個生態系統的總穩定性越低D.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和草原生態系統如果有同樣的T值,則所受干擾程度一定不同【解題思路】抵抗力穩定性越大,受到相同程度的外界干擾時偏離正常范圍的距離即圖示的T值就越小,反之,T值就越大,A正確;恢復力穩定性越大,遭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后恢復到原狀的時間就越短,即圖示中S的距離越小,B錯誤;由于TS值越大,就意味著T值和S值均大,所以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就越小,C正確;由于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大于草原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若所受干擾程度相同,則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T值要小于草原生態系統的T值,若有相同的T值,則熱帶雨林生態系統所受的干擾程度肯定大于草原生態系統,D正確。【答案】B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與自我調節能力的關系1.(2018海南卷)某地在建設池塘時,設計了如圖所示的食物網,鯽魚和鰱魚生活在不同水層。關于該池塘生態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A. 鯽魚既是初級消費者又是次級消費者B. 消耗等量藻類時,鱖魚的生長量少于鰱魚C. 通氣可促進水體中生物殘骸分解為無機物D. 藻類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級消費者的能量2.(2018海南卷)對于一個結構和功能處于恢復過程中的生態系統,下列推論錯誤的是()A. 適當的物質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態系統的恢復B. 隨著生物多樣性的提高,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增強C. 恢復后的生態系統,其結構和功能可接近受損前的狀態D. 生物多樣性提高后,某營養級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營養級3(2018全國II卷)大型肉食性動物對低營養級肉食性動物與植食性動物有捕食和驅趕作用。這一建立在“威懾”與“恐懼”基礎上的種間關系會對群落或生態系統產生影響,此方面的研究屬于“恐懼生態學”范疇。回答下列問題:(1)當某種大型肉食性動物遷入到一個新的生態系統時,原有食物鏈的營養級有可能增加,生態系統中食物鏈的營養級數量一般不會太多,原因是_。(2)如果將頂級肉食性動物引入食物網只有三個營養級的某生態系統中,使得甲、乙兩種植食性動物間的競爭結果發生了反轉,即該生態系統中甲的數量優勢地位喪失。假定該反轉不是由于頂級肉食性動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據上述“恐懼生態學”知識推測,甲的數量優勢地位喪失的可能原因是(答出一點即可)。(3)若某種大型肉食性動物在某地區的森林中重新出現,會減輕該地區野豬對農作物的破壞程度。根據上述“恐懼生態學”知識推測,產生這一結果的可能原因有_(答出兩點即可)。4(2018全國III卷)下圖是某農業生態系統模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蚯蚓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來自于生活垃圾中的_(填“有機物”或“無機物”)。生活垃圾中的細菌和真菌屬于分解者,在生態系統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2)根據生態系統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處理生活垃圾,在確定處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時,通常需要考慮的因素可概括為3個方面,即_。(3)有機肥在土壤中經分解、轉化可產生NO3-,通常植物根系對NO3-的吸收是通過_運輸完成的。5(2018江蘇卷)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排入,水質逐漸惡化。經過治理后,河水又恢復了清澈。如圖表示該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為3種魚,丁為1種水鳥,甲不攝食藻類,箭頭指示能量流動方向),如圖表示部分能量流動關系(圖中數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1所示食物網中,遺漏了一條能量流動途徑,該條途徑是。(2)圖1所示食物網中,次級消費者是,丁與丙之間的種間關系是。(3)根據圖1分析,除了圖2中已經標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還有。(4)結合圖2分析,圖1所示食物網中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能量的傳遞效率(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選擇)7.6%。(5)經檢測,水體中含有某種可被生物富集的農藥,推測此農藥含量最高的物種是。(6)從生態學角度解釋,污染物排放導致水質惡化的主要原因是。1(2018屆廣東省惠州市高三4月模擬)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A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物群落及其無機環境B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就是指能量的輸入和散失過程C自我調節能力越強的生態系統,其恢復力穩定性越高D太陽能只有通過生產者才能輸入生態系統的第一營養級中2(2018屆山東省煙臺一中高三5月底適應性考試)如圖是某湖泊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定量分析圖中所示數值的單位是J/(cm2a),G為植物,H為植食性動物,C為肉食性動物。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與該生態系統穩定性密切相關的是圖中G、H和C所形成的營養結構B由G到H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3.51%,由H到C的能量傳遞效率為20.0%C從生態學的觀點來看,G、H和C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構成生物群落DH包括多種動物,這些動物之間構成競爭關系,競爭時可能通過行為信息表達3(2018屆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考二模)“稻在水中長,蝦在稻下游。”蝦糞便為水稻生長提供良好的生物肥料,農藥、化肥達到零投入,再采用添加富硒營養液的培育方式,種出了綠色環保的“蝦稻”。下列關于“蝦稻共作”模式的敘述正確的是()A提高了能量傳遞效率B提高了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C實現了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利用D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和直接價值4(2018年(泄露天機)押題卷)2018年2月16日四川雅江爆發森林大火,失火面積超過100公頃。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此地需經過初生演替才能恢復原來的樣子B火災過后,森林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減弱C森林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是負反饋調節D“山上多栽樹,等于修水庫”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5(2018屆湖北省荊州中學、宜昌一中等“荊、荊、襄、宜四地七校考試聯盟)下圖1是生態系統的碳循環部分示意圖,其中甲、乙、丙、丁組成該生物群落,圖2為能量傳遞效率為10的食物網。圖3所示為桑基魚塘農業生態系統局部的能量流動,圖中字母代表相應能量回答以下問題:(1)在碳循環中,使碳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群落的生理作用有_。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之間的內在聯系是_。(2)圖1中缺少兩個重要過程。請用文字和箭頭的形式書寫出來_,_。(3)若圖2中E能夠依據D留下的氣味去獵捕D,D同樣也能夠依據E的氣味或行為特征躲避獵捕,這說明信息_,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4)若圖2食物網中一種生物攝食兩種營養級的生物時,兩種被攝食的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則E每增加18 kg生物量,需要消耗生產者_kg。(5)圖3中的C可表示桑樹用于_的能量。將蠶沙(糞便)投入魚塘供魚食用,蠶沙中所含的能量屬于第_營養級所同化的能量。1(2019屆江蘇省連云港市黃川中學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下列關于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敘述,錯誤的是()A生態系統中食物鏈的營養關系是單方向的B任何生態系統中都存在捕食食物鏈和腐食食物鏈C食物網越簡單,生態系統就越容易發生波動和毀滅D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就是沿著食物鏈進行的2(2019屆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級中學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下圖為部分碳循環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圖中由生產者、和構成的食物鏈中,能量流動是單向、逐級遞減的B生產者為第一營養級,之和為生產者固定的總能量C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指的是各種化合物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往復循環D途徑主要是通過光合作用實現的,途徑是通過呼吸作用實現的3(2019屆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學高三9月高考復習質量監測卷)圖是某生態系統的部分能量流動示意圖,其中E1是流入生產者的總能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第一營養級傳遞給分解者的總能量是E4+E7BE1、E2、E6中的能量主要以穩定化學能的形式存在C第一營養級和第二營養級之間能量的傳遞效率是E6/E1100%DE7可直接為綠色植物提供物質和能量4(2019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九中學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某河流由于污水的排放水質逐漸惡化,經治理后,河水又恢復了清澈。圖 1 表示該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為 3 種魚,丁為 1 種水鳥,甲不攝食藻類,箭頭指示能量流動方向),圖 2 表示部分能量流動關系(字母表示能量數值)。請回答下列問題:(1)生態系統中能量的_、轉化、散失的過程,稱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2)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中,圖 1 未體現的生物成分是_。(3)圖 1 所示食物網中,遺漏了一條能量流動途徑,則該食物網共有_ 條食物鏈。(4)若圖 2 中字母 A、B、C 表示各營養級生物同化的能量,E、F、G 表示流入分解者中的能量,I、J 表示各營養級從污水中獲得的能量,則初級消費者流向次級消費者的能量傳遞效率是_100%(用圖中字母表示)。次級消費者排出的糞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這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體內的過程應是圖示中的_(用圖中字母表示)箭頭所示。(5)結合圖 1 和圖 2 分析,除了圖 2 中已經標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丙的能量去向還有_(不考慮未利用)。5(2019屆甘肅省慶陽中學高三上學期期末)如圖(a)為某棄耕的農田生態系統的局部能量流動示意圖(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圖(b)表示某種群遷入該生態系統一段時間內,種群密度對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響。請回答下列問題:(1)第一營養級與第二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_,圖中d表示_,生態系統的能量不循環流動的原因是;第三營養級每增加50千克,至少需要生產者_千克。(2)由圖(b)可知,種群密度在_點時,種群數量的凈增長量最大;當種群密度從AE變化的過程中,種群中成年個體平均重量的變化趨勢是_。(3)若該地區氣候條件適宜,經過數十年,該生態系統的結構越來越復雜,在該過程中,生產者吸收的C02量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整個生物群落排出的C02量。在變化的環境條件下,該生態系統能維持相對穩定的原因是_。參考答案1.【解題思路】鯽魚在食物鏈藻類鯽魚鱖魚中是初級消費者,在食物鏈藻類水蚤鯽魚鱖魚中是次級消費者,A正確;鱖魚的營養級高于鰱魚,所以消耗等量藻類時,鱖魚的生長量少于鰱魚,B正確;通氣后,分解者的有氧呼吸增強,所以可促進水體中生物殘骸分解為無機物,C正確;能量流動是逐級遞減的,藻類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級消費者的能量,D錯誤。【答案】D2.【解題思路】適當的物質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態系統的恢復,A正確;隨著生物多樣性的提高,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復雜,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增強,B正確;恢復后的生態系統,其結構和功能可接近受損前的狀態,C正確;生物多樣性提高后,某營養級的能量不能全部流入下一營養級,每個營養級都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和呼吸消耗,D錯誤。【答案】D3.【解題思路】(1)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是流入一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能量在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過程中,各個營養級的生物都會通過自身的呼吸作用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余下的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的能量中,也有一部分隨著殘枝敗葉或遺體殘骸等被分解者分解釋放出來而不能輸入到下一營養級,即生產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大部分損失了,傳遞到下一營養級的能量較少,因此食物鏈中的營養級數量一般不會太多。(2)依題意可知:頂級肉食性動物的引入,使得甲、乙兩種植食性動物間的競爭結果發生了反轉(甲的數量優勢地位喪失),而該反轉不是由于頂級肉食性動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進而推知,甲的數量優勢地位喪失的可能原因是:頂級肉食性動物對甲、乙的驅趕作用而引起的甲、乙的“恐懼”程度不同,甲對頂級肉食性動物的“恐懼”程度比乙高,頂級肉食性動物引入后甲逃離該生態系統的數量比乙多。(3)某種大型肉食性動物在某地區的森林中重新出現,會減輕該地區野豬對農作物的破壞程度,由題意中“恐懼生態學”的知識可推知,其可能的原因有:一是該種大型肉食性動物對野豬的直接捕食而導致野豬的個體數減少,二是野豬因“恐懼”減少了采食。【答案】(1)生產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過程中大部分都損失了,傳遞到下一營養級的能量較少(2)甲對頂級肉食性動物的恐懼程度比乙高,頂級肉食性動物引入后甲逃離該生態系統的數量比乙多(3)大型肉食性動物捕食野豬;野豬因恐懼減少了采食。4.【解題思路】(1)蚯蚓是異養生物,屬于分解者,故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來自于枯枝敗葉中的有機物,分解者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將動植物遺體及動物排遺物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2)若要采用生物方法處理生活垃圾,在確定處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時,通常需要考慮的因素為以下幾個方面:了解生活垃圾的性質以確定能分解該垃圾的分解者、選擇能分解垃圾中有機物的分解者、調整處理垃圾的理化條件(溫度、濕度、pH等)以便適合分解者生活,快速降解有機物;(3)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離子通常是通過主動運輸方式,故對NO-的吸收是通過主動運輸完成的。【答案】(1)有機物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遺物分解成無機物(2)待分解垃圾的性質,引進的分解者生物的種類,處理環境的理化條件(3)主動5.【解題思路】(1)根據題干信息分析,甲、乙、丙為3種魚,丁為1種水鳥,甲不攝食藻類,水鳥可以捕食3種魚,則圖1中缺少的食物鏈為:水草甲丁。(2)根據以上分析可知,圖1中屬于次級消費者的是丙、丁;丁與丙都以乙為食,且丁以丙為食,因此丁與丙之間存在捕食和競爭關系。(3)圖2中乙固定的能量除了流向丁和分解者外,還應該包括流向給丙和自身呼吸作用以熱能形式散失的能量。(4)結合圖1和圖2分析,屬于第一營養級的生物是水草、藻類,固定的能量是25000KJ/(m2.a);屬于第二營養級的生物是甲、乙,固定的能量應該多于1900 KJ/(m2.a),因此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能量的傳遞效率應該大于190025000,即大于7.6%。(5)根據題意分析,水體中含有某種可被生物富集的農藥,因此營養級越高的生物該農藥的含量越高,即丁的農藥含量最高。(6)由于河流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自我修復)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污染物排放容易導致水質惡化。【答案】(1)水草甲丁(2)丙和丁捕食和競爭(3)傳遞給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熱能形式散失(4)大于(5)丁(6)河流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自我修復)能力有限1.【解題思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食物鏈和食物網,A錯誤;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就是指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B錯誤;一般而言,自我調節能力越強的生態系統,其抵抗力穩定性越高,C錯誤;生態系統的第一營養級一定是生產者,太陽能只有通過生產者的光合作用才能輸入到生態系統的第一營養級中,D正確。【答案】D2.【解題思路】圖中G、H和C構成了食物網,為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營養結構越復雜,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越高,A正確;根據以上分析已知,C固定的能量為12.6 J/(cm2a),H固定的能量為62.8 J/(cm2a),G固定的能量為464.7 J/(cm2a),因此由G到H的能量傳遞效率=62.8464.7100%=13.51%,由H到C的能量傳遞效率=12.662.8100%=20.0%,B正確;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具有直接或間接的各種生物種群的總和,該生物群落在圖示食物網的基礎上,還應該包括這個環境中的所有其他生物(如分解者),C錯誤;H為多種植食性動物,它們之間表現為競爭關系,競爭時可能通過行為信息表達,D正確。【答案】C3.【解題思路】根據前面的分析可知,“蝦稻共作”模式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傳遞效率,A錯誤;該模式形成的農田生態系統的物種更豐富,其恢復力穩定性降低,B錯誤;該模式可實現物質循環,不能實現能量循環,C錯誤;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都有一定的間接價值和直接價值,D正確。【答案】D4.【解題思路】火災過后的森林,原有的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在此地發生的演替應屬于次生演替,A錯誤;火災過后,森林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變得簡單,自我調節能力減弱,恢復力穩定性增強,B錯誤;森林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是負反饋調節,C正確;“山上多栽樹,等于修水庫”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D錯誤。【答案】C5.【解題思路】(1)在碳循環中,無機環境中的碳是通過生產者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進入生物群落的。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之間的內在聯系是:物質循環以能量流動作為動力,能量流動以物質循環作為載體。(2)分析圖1可知:丁為生產者,甲為初級消費者,乙為次級消費者,丙為分解者。生產者和無機環境之間應為雙向箭頭,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遺體殘骸均可被分解者利用。可見,圖1中缺少的兩個重要過程是:無機環境丁、甲丙。(3)若圖2中E能夠依據D留下的氣味去獵捕D,D同樣也能夠依據E的氣味或行為特征躲避獵捕,這說明信息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4)圖2為能量傳遞效率為10的食物網,其中,與E相關的食物鏈有:ACE、ADE、ABCE。在該食物網中,一種生物攝食兩種營養級的生物時,兩種被攝食的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則E每增加18 kg生物量,需要消耗C和D各為181/21090kg;D增加90kg需要消耗A為9010900kg;C增加90kg需要消耗A和B各為901/210450kg;B增加450kg需要消耗A為450104500kg。綜上分析,E每增加18 kg生物量,需要消耗生產者即A為900kg450kg4500kg5850 kg。(5)圖3中的C可表示桑樹用于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等生命活動的能量。蠶以桑樹為食,蠶排出的糞便,即蠶沙中所含的能量屬于第一營養級(桑樹)所同化的能量。【答案】(1)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物質循環以能量流動作為動力,能量流動以物質循環作為載體(2)無機環境丁甲丙(3)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4)5850 (5)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等生命活動一1.【解題思路】食物鏈是通過取食關系建立起來的營養關系,且不可逆轉,A正確;任何生態系統中都存在捕食食物鏈和腐食食物鏈,B正確;食物網越簡單,生態系統就越容易發生波動和毀滅,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抵抗外力干擾的能力就越強,C正確;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是指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中的循環往返的過程,而食物鏈和食物網中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所以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不都是沿著食物鏈進行的,D錯誤。【答案】D2.【解題思路】是分解者,不參與食物鏈的組成,食物鏈由生產者和消費者構成,A錯誤;生產者為第一營養級,為生產者固定的總能量,B錯誤;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指的是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元素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往復循環的過程,C錯誤;根據分析可知,途徑主要是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固定到生物群落中,途徑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實質是通過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完成,是生產者的呼吸作用,D正確。【答案】D3.【解題思路】第二營養級糞便中的能量屬于第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因此第一營養級傳遞給分解者的總能量是E4+E7,A正確;E1、E2、E6中的能量是儲存在有機物中的,主要以穩定化學能的形式存在,B正確;據圖分析,E1是流入第一營養級的總能量(即第一營養級同化的總能量),而第二營養級同化的能量為E6,因此,第一營養級和第二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是E6/E1100%,C正確;E7是糞便中的能量,不能直接為綠色植物提供物質和能量,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自行車服務在歷史文化街區的融合考核試卷
- 花卉種植的園林景觀植物養護考核試卷
- 2025年工業爐窯的新型燃燒裝置項目建議書
- 橡膠板在電梯門擋板中的安全性能考核試卷
- 品牌營銷實際流程策劃
- 環保專業知識課件
- 中醫骨傷科學多媒體課件-中醫骨傷科學
- 2025年石英玻璃纖維套管項目建議書
- 福建高二考試試題及答案
- 嘉定國資委考試試題及答案
- 施工材料供應保障措施
- 2022年《道德經》全文+拼音
- sql優化-oracle數據庫ppt課件
- 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第10課《我們當地的風俗》精品課件
- 土地模板-市場比較法
- 家具廠首件檢驗記錄表
- 太上碧落洞天慈航靈感度世寶懺
- 國家標準硬度轉換表參考模板
- 輪胎式裝載機檢測報告(共5頁)
- 電子設備裝接工(高級)理論知識考核試卷一(共11頁)
- 畢業設計(論文)玉米育苗制缽機設計(含全套cad圖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