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毒理學安全性與功能性評價 ppt課件_第1頁
第二章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毒理學安全性與功能性評價 ppt課件_第2頁
第二章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毒理學安全性與功能性評價 ppt課件_第3頁
第二章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毒理學安全性與功能性評價 ppt課件_第4頁
第二章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毒理學安全性與功能性評價 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毒理學安全性和功能性評價 毒理學評價安全性評價功能性評價 毒理學 toxicology 是研究化學 物理和生物因素對機體的損害作用 生物學機制 biologicmechanisms 危險度評價 riskassessment 和危險度管理 riskmanagement 的科學 毒理學主要分為三個研究領域 即描述毒理學 機制毒理學和管理毒理學 衛生毒理學 healthtoxicology 是利用毒理學的概念和方法 從預防醫學角度 研究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中可能接觸到的外來化合物對機體的生物學作用 特別是損害作用 亦即毒性作用及其機理的科學 衛生毒理學屬于預防醫學的范疇 也是毒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一 毒理學安全性評價 外源化學物 xenobiotics 是在人類生活的外界環境中存在 可能與機體接觸并進入機體 在體內呈現一定的生物學作用的一些化學物質 又稱為 外源生物活性物質 內源化學物是指機體內原已存在的和代謝過程中所形成的產物或中間產物 毒理學研究外源化學物對機體的有害作用 而不是有益作用 如營養作用 治療作用等 一 毒理學概述 毒理學的目的任何一種化學物質在一定條件下都可能是對機體有害的 毒理學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外源化學物質的毒性和產生毒性作用的條件 闡明劑量一效應 反應 關系 為制訂衛生標準及防治措施提供理論依據 毒理學研究的三個主要研究領域 描述毒理學 descriptivetoxicology 采用實驗動物進行適當的毒性試驗 獲得用于評價人群和環境特定化學物暴露的危險度信息 為化學物的毒作用機制提供重要線索 通過形成假設為發展機制毒理學作出貢獻 機制毒理學 mechanistictoxicology 證實與人類直接相關的實驗動物中所觀察到的損害作用 癌癥 出生缺陷等 驗證可能與人類無關的發生于實驗動物中的有害效應 設計和生產較為安全的化學物以及合理治療化學中毒和臨床疾病 進一步加深對基礎生理學 藥理學 細胞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的了解 管理毒理學 regulatorytoxicology 根據描述和機制毒理學的研究資料進行科學決策 協助政府部門制定衛生標準 相關法規條例和管理措施并付諸實施 以確保化學物 藥品 食品等進入市場足夠安全 達到保護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目的 古代與中世紀毒理學毒理學一詞源于希臘文字 toxikon 公元前2735年 神農編輯完成了40卷 本草 典籍公元前2650年 黃帝撰寫了 內經 古埃及 古希臘及古羅馬等有關文獻中都有關于有毒植物和礦物的描述 積累了關于有毒物質及中毒的知識 二 毒理學簡史 啟蒙時代毒理學16世紀瑞士醫生Paracelsus 1493 1541 意大利內科醫生Ramazzini 1633 1714 1775年英國外科醫生Pott 1714 1788 意大利內科醫生Fontana 1720 1853 進一步發展了靶器官毒性概念 西班牙醫生Orfila被認為是現代毒理學的奠基人 他是系統利用實驗動物的第一個科學家 并發展了在組織和體液中鑒定毒物的化學分析方法 19世紀的Megendie Bernard對依米丁 士的寧和箭毒 CO中毒的作用機制進行了研究 現代毒理學1930年實驗毒理學的第一本雜志 創刊 同年在美國成立了NIH1937年引起急性腎衰竭和死亡的 磺胺事件 促使了美國FDA的成立1955年 Lehman和他的同事共同出版了 食品 藥品和化妝品中化學物的安全性評價 通過了許多新的法規 創辦了許多新的雜志 成立了國際毒理學協會 1965 重大公共衛生事件 中國上海甲肝暴發中國山西朔州毒酒事件中國南京湯山中毒事件中國河北自溝苯中毒事件日本O 157事件印度博帕爾災難德法荷比二惡英事件英國瘋牛病 上海甲肝暴發 自1988年1月19日起 上海市民中突然發生不明原因的發熱 嘔吐 反食 乏力和黃疸等癥狀的病例 數日內成倍增長 截止到當年的3月18日 共發生29230例 山西朔州毒酒事件 1998年春節前 山西文水縣一不法分子用甲醇勾兌散裝白酒 批發給外地個體戶 從1月26日開始 先后發現數百名群眾飲假酒中毒住院 其中近30人死亡 南京湯山中毒事件 2002年9月14日 南京湯山發生一起特大投毒案 犯罪分子陳正平將所攜帶的劇毒鼠藥 毒鼠強 投放到 正武 面食店食品原料內 造成395人因食用有毒食品而中毒 死亡42人 河北白溝苯中毒事件 2002年初 在河北省高碑店市白溝鎮箱包生產加工企業打工的幾名外地務工者 陸續出現了中毒癥狀 并有6人相繼死亡 后經衛生部門調查確定為苯中毒事件 日本O 157事件 日本O 157事件 自1996年6月從日本多所小學發生集體食物中毒事件而發現元兇為 O 157 大腸桿菌以來 日本全國至當年8月患者已達9000多人 其中7人死亡 數百人住院治療 印度博帕爾災難 1984年12月3日 美國的跨國公司聯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中央聯邦首府博帕爾開辦的一家農藥廠 發生了一起嚴重的毒氣泄漏事故 給當地居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據報道 共有3600多人死于這次事故 德法荷比二惡英事件 1999年 比利時 荷蘭 法國 德國相繼發生因二惡英污染導致畜禽類產品及乳制品含高濃度二惡英的事件 二惡英事件使當年比利時損失超過10億歐元 英國瘋牛病 瘋牛病在人類中的表現為新型克雅氏癥 患者腦部會出現海綿狀空洞 導致記憶喪失 身體功能失調 最終神經錯亂甚至死亡 1997年 英國科學家曾經預計 在最糟糕的情況下 可能會有1000萬人最終死于新型克雅氏癥 2002年這一預計數字降為5萬人 2000年7月 在英國有超過34000個牧場的17萬多頭牛感染了瘋牛病 毒理學主要是借助于動物模型模擬引起人體中毒的各種條件 觀察實驗動物的毒性反應 再外推到人 由于動物 特別是哺乳動物和人體在解剖 生理和生化代謝過程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 這就是利用動物實驗的結果可以外推到人的基礎 毒理學實驗可采用整體動物 游離的動物臟器 組織 細胞進行 根據所采用的方法不同 可分為體內試驗 invivotest 和體外試驗 invitrotest 毒理學還利用限定人體試驗和流行病學調查直接研究外源化學物對人體和人群健康的影響 三 毒理學的研究方法 1 體內試驗也稱為整體動物試驗 可嚴格控制接觸條件 測定多種類型的毒作用 實驗多采用哺乳動物 例如大鼠 小鼠 脈鼠 家兔 倉鼠 hamster 狗和猴等 在特殊需要情況下 也采用魚類或其他水生生物 鳥類 昆蟲等 檢測外源化學物的一般毒性 多在整體動物進行 例如急性毒性試驗 亞急性毒性試驗 亞慢性毒性試驗和慢性毒性試驗等 哺乳動物體內試驗是毒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 其結果原則上可外推到人 但體內試驗影響因素較多 難以進行代謝和機制研究 2 體外試驗利用游離器官 培養的細胞或細胞器進行毒理學研究 多用于外源化學物對機體急性毒作用的初步篩檢 作用機制和代謝轉化過程的深入觀察研究 體外試驗系統缺乏整體毒物動力學過程 并且難以研究外源化學物的慢性毒作用 1 游離器官 利用器官灌流技術將特定的液體通過血管流經某一離體的臟器 肝臟 腎臟 肺 腦等 借此可使離體臟器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生活狀態 與受試化學物接觸 觀察在該臟器出現有害作用 以及受試化學物在該臟器中的代謝情況 2 細胞 利用從動物或人的臟器新分離的細胞 原代細胞 primarycell 或經傳代培養的細胞如細胞株 cellstrain 及細胞系 cellline 3 細胞器 organelle 將細胞制作勻漿 進一步離心分離成為不同的細胞器或組分 例如線粒體 微粒體 核等 用于實驗 體內試驗和體外試驗各有其優點和局限性 應主要根據實驗研究的目的要求 采用最適當的方法 并且互相驗證 3 人體觀察通過中毒事故的處理或治療 可以直接獲得關于人體的毒理學資料 這是臨床毒理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有時可設計一些不損害人體健康的受控的實驗 但僅限于低濃度 短時間的接觸 并且毒作用應有可逆性 4 流行病學研究對于在環境中已存在的外源化學物 可以用流行病學方法 將動物實驗的結果進一步在人群調查中驗證 可從對人群的直接觀察中 取得動物實驗所不能獲得的資料 優點是接觸條件真實 觀察對象包括全部個體 可獲得制訂和修訂衛生標準的資料 以及制定預防措施的依據 利用流行病學方法不僅可以研究已知環境因素 外源化學物 對人群健康的影響 從因到果 而且還可對已知疾病的環境病因進行探索 從果到因 但流行病學研究干擾因素多 測定的毒效應還不夠深入 有關的生物學標志還有待于發展 四 安全毒理學評價試驗的四個階段與試驗原則 1 試驗的四個階段第一階段 急性毒性試驗 包括經口急性毒性 LD50 和聯合急性毒性 第二階段 遺傳毒性試驗 傳統致畸試驗 短期喂養試驗 第三階段 亞慢性毒性試驗 90天喂養試驗 繁殖試驗和代謝試驗 第四階段 慢性毒性實驗 包括致癌試驗 第一階段 急性毒性試驗目的 通過測定獲得LD50 半致死劑量 了解受試物的毒性強度 性質和可能的靶器官 為進一步進行毒性試驗的劑量和毒性判定指標的選擇提供依據 試驗內容 口急性毒性 LD50 試驗 聯合急性毒性試驗 第二階段 遺傳毒性試驗 傳統致畸試驗 短期喂養試驗 目的 1 遺傳毒性試驗 對受試物的遺傳毒性以及是否具有潛在致癌作用進行篩選 2 傳統致畸試驗 了解受試物對胎仔是否具有致畸作用 3 短期喂養試驗 對只需進行第一 二階段毒性試驗的受試物 在急性毒性試驗的基礎上 通過短期 30d 喂養試驗 進一步了解其毒性作用 并可初步估計最大無作用劑量 試驗內容 1 細菌致突變試驗 鼠傷寒沙門氏菌 哺乳動物微粒體酶試驗 Ames試驗 為首選項目 必要時可另選和加選其他試驗 2 小鼠骨髓微核率測定或骨髓細胞染色體畸變分析 3 小鼠精子畸形分析和睪丸染色體畸變分析 第三階段 亞慢性毒性試驗 90天喂養試驗 繁殖試驗和代謝試驗 目的 觀察受試物以不同劑量水平經較長期喂養后對動物的毒性作用性質和靶器官 并初步確定最大作用劑量 了解受試物對動物繁殖及對仔代的致畸作用 為慢性毒性和致癌試驗的劑量選擇提供依據 試驗內容 90d喂養試驗 繁殖試驗 代謝試驗 了解受試物在體內的吸收 分布和排泄速度以及蓄積性 尋找可能的靶器官 為選擇慢性毒性試驗的合適動物種系提供依據 了解有無毒性代謝產物的形成 第四階段 慢性毒性試驗 包括致癌試驗 目的 了解經長期接觸受試物后出現的毒性作用 尤其是進行性或不可逆的毒性作用以及致癌作用 最后確定最大無作用劑量 為受試物能否應用于食品的最終評價提供依據 五 食品毒理學試驗結果的判定 1 急性毒性試驗 如LD50劑量小于人的可能攝入量的10倍 則放棄該受試物用于食品 不再繼續其他毒理學試驗 如大于10倍者 可進入下一階段毒理學試驗 凡LD50在人的可能攝入量的10倍左右時 應進行重復試驗 或用另一種方法進行驗證 2 遺傳毒性試驗 根據受試物的化學結構 理化性質以及對遺傳物質作用終點的不同 并兼顧體外和體內試驗以及體細胞和生殖細胞的原則 鼠傷寒沙門氏菌 哺乳動物微粒體酶試驗 Ames試驗 小鼠骨髓微核率測定骨髓細胞染色體畸變分析小鼠精子畸形分析睪丸染色體畸變分析試驗 選擇四項試驗 結果判斷原則 其中三項試驗為陽性 則表示該受試物很可能具有遺傳毒性作用和致癌作用 一般應放棄該受試物應用于食品 毋需進行其他項目的毒理學試驗 其中兩項試驗為陽性 而且短期喂養試驗顯示該受試物具有顯著的毒性作用 一般應放棄該受試物用于食品 如短期喂養試驗顯示有可疑的毒性作用 則經初步評價后 根據受試物的重要性和可能攝入量等 綜合權衡利弊再作出決定 其中一項試驗為陽性 則再選擇V79 HGPRT基因突變試驗 顯性致死試驗 果蠅伴性隱性致死試驗 程序外DNA修復合成 UDS 試驗中的兩項遺傳毒性試驗 如再選的兩項試驗均為陽性 則無論短期喂養試驗和傳統致畸試驗是否顯示有毒性與致畸作用 均應放棄該受試物用于食品 如有一項為陽性 而在短期喂養試驗和傳統致畸試驗中未見有明顯毒性與致畸作用 則可進入第三階段毒性試驗 如四項試驗均為陰性 則可進入第三階段毒性試驗 3 短期喂養試驗 在只要求進行兩階段毒性試驗時 若短期喂養試驗未發現有明顯毒性作用 綜合其他各項試驗即可作出初步評價 若試驗中發現有明顯毒性作用 尤其是有劑量 反應關系時 則考慮進一步的毒性試驗 4 90d喂養試驗 繁殖試驗 傳統致畸試驗 根據三項試驗中所采用的最敏感指標所得的最大無作用劑量進行評價 最大無作用劑量小于或等于人的可能攝入量的100倍者表示毒性較強 應放棄該受試物用于食品 最大無作用劑量大于100倍而小于300倍者 應進行毒性試驗 大于或等于300倍者則不必進行慢性毒性試驗 可進行安全性評價 5 慢性毒性 包括致癌 試驗 根據慢性毒性試驗所得的最大無作用劑量進行評價 最大無作用劑量小于或等于人的可能攝入量的50倍者 表示毒性較強 應放棄該受試物用與食品 最大無作用劑量大于50倍而小于100倍者 經安全性評價后 決定該受試物可否用于食品 最大無作用劑量大于或等于100倍者 則可考慮允許使用于食品 新資源食品 復合配方的飲料等在試驗中 若試樣的最大加入量 一般不超過飼料的5 或液體試樣最大可能的濃縮物加入量仍不能達到最大無作用劑量為人的可能攝入量的規定倍數時 則可以綜合其他的毒性試驗結果和實際食用或飲用量進行安全性評價 六 食品安全性評價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1 人的可能攝入量除一般人群的攝入量外 還應考慮特殊和敏感人群 如兒童 孕婦及高攝入量人群 2 人體資料由于存在著動物與人之間的種族差異 在將動物試驗結果推論到人時 應盡可能收集人群接觸受試物后反應的資料 如職業性接觸和意外事故接觸等 志愿受試者體內的代謝資料對于將動物試驗結果推論到人具有重要意義 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 可以考慮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必要的人體試食試驗 4 安全系數 由動物毒性試驗結果推論到人時 鑒于動物 人的種屬和個體之間的生物特性差異 一般采用安全系數的方法 以確保對人的安全性 安全系數通常為100倍 但可根據受試物的理化性質 毒性大小 代謝特點 接觸的人群范圍 食品中的使用量及使用范圍等因素 綜合考慮增大或減小安全系數 3 動物毒性試驗和體外試驗資料各項動物毒性試驗和體外試驗系統雖然仍有待完善 卻是目前水平下所得到的最重要的資料 也是進行評價的主要依據 在試驗得到陽性結果 而且結果的判定涉及到受試物能否應用于食品時 需要考慮結果的重要性和劑量 反應關系 5 代謝試驗的資料 代謝研究是對化學物質進行毒理學評價的一個重要方面 因為不同化學物質 劑量大小 在代謝方面的差別往往對毒性作用影響很大 在毒性試驗中 原則上應盡量使用與人具有相同代謝途徑和模式的動物種系來進行試驗 研究受試物在實驗動物和人體內吸收 分布 排泄和生物轉化方面的差別 對于將動物試驗結果比較正確地推論到人具有重要意義 6 綜合評價 在進行最后評價時 必須在受試物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其可能的有益作用之間進行權衡 評價的依據不僅是科學試驗資料 而且與當時的科學水平 技術條件 以及社會因素有關 因此 隨著時間的推移 很可能結論也不同 隨著情況的不斷改變 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研究工作的不斷進展 對已通過評價的化學物質需進行重新評價 作出新的結論 一 功能學評價的基本要求 1 對受試樣品的要求化學性質 包括化學結構 純度 穩定性等 有關資料 受試樣品必須是規格化的定型產品 即符合既定的配方 生產工藝及質量標準 提供受試樣品的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的資料以及衛生學檢驗報告 受試樣品必須是已經過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確認為安全的食品 功能學評價的樣品與安全性毒理學評價 衛生學檢驗的樣品必須為同一批次 安全性毒理學評價和功能學評價實驗周期超過受試樣品保質期的除外 應提供功效成分或特征成分 營養成分的名稱及含量 如需提供受試樣品違禁藥物檢測報告時 應提交與功能學評價同一批次樣品的違禁藥物檢測報告 二 功能性評價 2 對實驗動物的要求 根據各項實驗的具體要求 合理選擇實驗動物 常用大鼠和小鼠 品系不限 推薦使用近交系動物 動物的性別 年齡依實驗需要進行選擇 實驗動物的數量要求為小鼠每組10 15只 單一性別 大鼠每組8 12只 單一性別 動物應符合國家對實驗動物的有關規定 3 對給受試樣品劑量及時間的要求 各種動物實驗至少應設3組 必要時可設陽性對照組或空白對照組 劑量選擇應合理 盡可能找出最低有效劑量 在3個劑量組中 其中一個劑量應相當于人體推薦攝入量 折算為每公斤體重的劑量 的5倍 大鼠 或10倍 小鼠 且最高劑量不得超過人體推薦攝入量的30倍 特殊情況除外 受試樣品的功能實驗劑量必須在毒理學評價確定的安全劑量范圍之內 給受試樣品的時間應根據具體實驗而定 一般為30天 當給予受試樣品的時間已達30天而實驗結果仍為陰性時 則可終止實驗 4 對受試樣品處理的要求 受試樣品推薦量較大 超過實驗動物的灌胃量 摻入飼料的承受量等情況時 可適當減少受試樣品的非功效成分的含量 對于含乙醇的受試樣品 原則上應使用其定型的產品進行功能實驗 其三個劑量組的乙醇含量與定型產品相同 如受試樣品的推薦量較大 超過動物最大灌胃量時 允許將其進行濃縮 但最終的濃縮液體應恢復原乙醇含量 如乙醇含量超過15 允許將其含量降至15 調整受試樣品乙醇含量應使用原產品的酒基 液體受試樣品需要濃縮時 應盡可能選擇不破壞其功效成分的方法 一般可選擇60 70 減壓進行濃縮 濃縮的倍數依具體實驗要求而定 對于以沖泡形式飲用的受試樣品 如袋泡劑 可使用該受試樣品的水提取物進行功能實驗 提取的方式應與產品推薦飲用的方式相同 如產品無特殊推薦飲用方式 則采用下述提取的條件 常壓 溫度80 90 時間30 60分鐘 水量為受試樣品體積的10倍以上 提取2次 將其合并濃縮至所需濃度 5 對給受試樣品方式的要求必須經口給予受試樣品 首選灌胃 如無法灌胃則加入飲水或摻入飼料中 計算受試樣品的給予量 6 對合理設置對照組的要求以載體和功效成分 或原料 組成的受試樣品 當載體本身可能具有相同功能時 應將該載體作為對照 7 人體試食試驗規程 評價食品保健作用時要考慮的因素人的可能攝入量除一般人群的攝入量外 還應考慮特殊的和敏感的人群 如兒童 孕婦及高攝入量人群 人體資料由于存在動物與人之間的種屬差異 在將動物試驗結果外推到人時 應盡可能收集人群服用受試物的效應資料 若體外或體內動物試驗未觀察到或不易觀察到食品的保健效應或觀察到不同效應 而有關資料提示對人有保健作用時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 應進行必要的人體試食試驗 結果的重復性和劑量反應關系在將評價程序所列試驗的陽性結果用于評價食品的保健作用時 應考慮結果的重復性和劑量反應關系 并由此找出其最小有作用劑量 二 試驗項目 試驗原則及結果判定 1 免疫調節作用 1 試驗項目 動物試驗 臟器 體重比值 a 胸腺 體重比值b 脾臟 體重比值 細胞免疫功能測定a 小鼠脾淋巴細胞轉化實驗 b 遲發型變態反應 體液免疫功能測定a 抗體生成細胞檢測 b 血清溶血素測定 單核 巨噬細胞功能測定 a 小鼠碳廓清試驗 b 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雞紅細胞試驗 NK細胞活性測定 人體試驗 細胞免疫功能測定外周血淋巴細胞轉化試驗 體液免疫功能試驗單向免疫擴散法測定IgG IgA IgM 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測定 吞噬與殺菌試驗 NK細胞活性測定 2 試驗原則 要求選擇一組能夠全面反映免疫系統各方面功能的試驗 其中細胞免疫 體液免疫和單核 巨噬細胞功能三個方面至少各選擇1種試驗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進行人體試食試驗 3 結果判定 在一組試驗中 受試物對免疫系統某方面的試驗具有增強作用而對其他試驗無抑制作用 可以判定該受試物具有該方面的免疫調節效應 對任何一項免疫試驗具有抑制作用可判定該受試物具有免疫抑制效應 在細胞免疫功能 體液免疫功能 單核 巨噬細胞功能及NK細胞功能檢測中 如有兩個以上 含兩個 功能檢測結果陽性 即可判定該受試物具有免疫調節作用 2 延緩衰老作用 1 試驗項目動物試驗 生存試驗a 小鼠生存試驗b 大鼠生存試驗c 果蠅生存試驗 過氧化脂質含量測定a 血 或組織 中過氧化脂質降解產物丙二醛 MDA 含量測定組織中脂褐質含量測定 抗氧化活力測定a 血 或組織 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力測定b 血 或組織 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 GSH PX 活力測定 血中過氧化脂質降解產物丙二醛 MDA 含量測定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力測定丙二醛 MDA 是氧自由基攻擊生物膜的不飽和脂肪酸的終產物 間接反映機體細胞受自由基損傷的程度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是一種存在于細胞液中的抗氧化酶 它可清除超氧陰離子 保護機體免受超氧陰離子的損傷 因而SOD活性的高低間接反映了機體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 因此氧自由基對機體的損傷程度可以通過檢測MDA含量的變化及內源性抗氧化酶 SOD 活性間接評定 人體試驗 2 試驗原則 衰老機制比較復雜 迄今尚無一種公認的衰老機制學說 因而無單一 簡便 實用的衰老指標可供應用 應采用盡可能多的試驗方法 以保證試驗結果的可信性 動物試驗 除上述生存試驗 過氧化脂質含量測定 抗氧化酶活力測定3個方面各選一項必做外 可能時應多選擇一些指標 如腦 肝組織中單胺氧化酶 MAO B 活力測定等 加以輔助 生存試驗是最直觀 最可靠的實驗方法 果蠅具有自下而上期短 繁殖快 飼養簡便等優點 通常多選果蠅作生存試驗 但果蠅種系分類地位與人較遠 故必須輔助過氧化脂質含量測定及抗氧化活力測定才能判斷是否具有延緩衰老作用 生化指標測定應選用老齡鼠 除設老齡對照外 最好同時增設少齡對照 以比較受試物抗氧化的程度 必要時可將動物試驗與人體試食試驗相結合綜合評價 3 結果判定 若大鼠或小鼠生存試驗為陽性 即可判定該受試物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 若果蠅生存試驗 過氧化脂質和抗氧化酶三項指標均為陽性 即可判定該受試物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 若過氧化脂質和抗氧化酶兩項為陽性 可判定該受試物具有抗氧化作用 并提示可能具有延緩衰老作用 3 改善記憶作用 1 試驗項目動物試驗 跳臺試驗 避暗試驗 穿梭箱試驗 水迷宮試驗人體試驗 韋氏記憶量表 臨床記憶量表 2 試驗原則 試驗應通過訓練前 訓練后及重測驗前3種不同的給予受試物方法觀察其對記憶全過程的影響 應采用一組 2個以上 行為學試驗方法 以保證實驗結果的可靠性 人體試食試驗為必做項目 并應在動物試驗有效的前提下進行 除上述試驗項目外 還可以選用嗅覺厭惡試驗 味覺厭惡試驗 操作式條件反射試驗 連續強化程序試驗 比率程序試驗 間隔程序試驗 3 結果判定 動物試驗2項或2項以上的指標為陽性 且2次或2次以上的重復測試結果一致 可以認為該受試物具有改善該類動物記憶作用 人體試食試驗結果陽性 則可認為該受試物具有改善人體記憶作用 4 促進生長發育作用 1 試驗項目本功能試驗研究是以動物學試驗為研究基礎胎仔情況包括活胎數 雌雄比例 死胎數 分娩胎仔總數 體重及食物利用率記錄出生時及生后4 7 14 21 30 60d幼鼠的體重 計算斷乳后幼鼠的食物利用率 生理發育指標記錄耳廓分離 門齒萌出 開眼 長毛時間 陰道開放 睪丸下降時間 神經反射指標平面翻正 前肢抓力 懸崖回避 嗅覺定位 聽覺警戒 負趨地性 回旋運動 視覺發育 空中翻正 游泳發育 2 試驗原則 給受試物的時間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在母鼠孕期或哺乳期至成年期 在神經反射指標中應選擇一組 5個以上 的行為學試驗方法 以保證結果的可靠性 3 結果判定 在胎仔情況 體重及食物利用率 生理發育 神經反射4類指標中有3類以上 含3類 指標為陽性 可認為受試物有促進生長發育的作用 5 抗疲勞作用 本功能試驗研究是以動物學試驗為研究基礎 1 試驗項目運動試驗a 負重游泳試驗b 爬桿試驗 2 生物化學指標測定a 血乳酸含量b 血清尿素氮含量c 肝 肌糖原比值測定 2 試驗原則運動試驗與生化指標檢測相結合 在進行游泳或爬桿試驗前 動物應進行初篩 除以上生化指標外 還可檢測血糖 乳酸脫氫酶 血紅蛋白以及磷酸肌酸等指標 3 結果判定若1項以上 含1項 運動試驗和2項以上 含2項 生化指標為陽性 即可以判斷該受試物具有抗疲勞作用 6 減肥作用 1 減肥原則減除體現人多余的脂肪 不單純以減輕體重為標準 每日營養素的攝入量應基本保證機體正常生命活動的要求 對機體健康無明顯損害 2 試驗項目 動物試驗 首先建立動物肥胖模型 體重測定 體內脂肪重量測定人體試食試驗 主要測定指標 體重 體重指數 腰圍 腹圍 臀圍 體內脂肪含量 3 試驗原則 在進行減肥試驗時 除上述指標必測外 還應進行機體營養狀況檢測 運動耐力測試以及與健康有關的其它指標的觀察 該功能的人體試食試驗為必做項目 動物試驗與人體試食試驗相結合 綜合進行評價 4 結果判定 在動物試驗中 體重及體內脂肪重量2個指標均陽性 并且對機體健康無明顯損害 即可初步判定該受試物具有減肥作用 在人體試食試驗中 體內脂肪量顯著減少 且對機體健康無明顯損害 可判定該受試物具有減肥作用 7 耐缺氧作用 本功能試驗研究是以動物學試驗為研究基礎 1 試驗項目小鼠常壓耐缺氧實驗 2 結果判定耐缺氧實驗陽性 說明該受試物具有耐缺氧作用 8 抗輻射作用 本功能試驗研究是以動物學試驗為研究基礎 1 試驗項目亞急性試驗 30天存活率或平均存活時間 白細胞總數亞慢性或慢性試驗 小鼠睪丸染色體畸變試驗 小鼠骨髓細胞微核試驗 2 試驗原則 較高劑量一次輻射 選擇亞急性試驗 小劑量多次輻射 選擇亞慢性或慢性試驗 3 結果判定 亞急性試驗項目中2項結果為陽性 則可判定該受試物對較高劑量一次輻射有拮抗作用 亞慢性或慢性試驗中2項結果為陽性 則可判定該受試物對小劑量多次輻射有拮抗作用 9 抗突變作用 1 試驗項目Ames試驗或V79細胞基因突變試驗小鼠骨髓細胞微核試驗小鼠睪丸染色體畸變試驗 2 試驗原則Ames試驗與V79細胞基因突變試驗任選一項 采用體內與體外試驗相結合的原則 3 結果判定抗突變三項試驗中有兩項為陽性時 則可判定該受試物具有抗突變作用 10 抑制腫瘤作用 1 試驗項目動物誘發性腫瘤試驗動物移植性腫瘤試驗免疫功能試驗NK細胞活性測定單核 巨噬細胞功能測定 2 試驗原則動物誘發性腫瘤試驗及動物移植性腫瘤試驗兩項中任選一項 同時必做2項免疫功能試驗 3 結果判定動物誘發性腫瘤試驗及動物移植性腫瘤試驗兩項試驗中有一項為陽性 并且對免疫功能無抑制作用 則可判定該受試物具有抑制腫瘤的作用 11 調節血脂作用 1 試驗項目動物實驗 體重 血清總膽固醇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人體試驗 血清總膽固醇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人體試食試驗 血清總膽固醇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三項指標檢測中 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二項指標陽性 可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輔助降血脂作用 血清總膽固醇 甘油三酯兩項指標中任一項指標陽性 同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結果陽性 可判定該受試樣品具有輔助降低血清總膽固醇或輔助降低甘油三酯作用 2 試驗原則 動物實驗和人體試食試驗所列指標均為必測項目 動物實驗選用脂代謝紊亂模型法 預防性或治療性任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