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畬族傳統體育項目介紹 景寧畬族自治縣民族中學畬族傳統體育項目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既有競技性、娛樂性,又有交融性和觀賞性,而且具有健體強身和進行思想教育的豐富內涵;能明顯增強人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增強對現代體育起源的了解。目前,流傳和挖掘的畬族體育項目有畬族武術、打尺寸、趕野豬、穩凳、搖鍋、抄杠、蹴石磉、畬族健身操等。一、畬族武術畬族武術歷時遠古,源遠流長。是一項以提高搏斗技能為主旨,而又能滲透著中國石代醫學理論與實踐,調節陰陽,改變人體內環境,使人獲得“和諧情感”、“健康延行之益”的古老的全有運動。產生的主要原因就戰爭。人們為了格斗、械斗的技能和技巧,尋找一些方法進行操練。這種操練的方法和形式,畬族人民稱之為畬拳。畬拳乃畬族獨創,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創編著號雷烏龍,人們尊稱他為“烏龍公”。畬拳的主要動作的沖、扭、擱、削、托、撥、踢、掃、跳等。進攻時多用拳肘。防守時常用前臂和掌,講究以肘護肋,步伐穩健,運作緊湊,進退靈活,具有“下如鐵釘、上如車輪,手如輾盤,眼如銅鈴”的特點。上自古稀老人,下至學齡兒童,不論男女都有練拳習武的愛好。畬家拳的流派和套路有數十種之多,練動的方法也很特別。如:練鐵砂掌之前,先砍一節精壯的竹筒,內裝一條毒蛇,蛇腐爛后,練武著將手伸進竹筒,蛇毒使其手奇癢難忍,急需插入米糠、谷子或沙子及鐵砂中磨擦。棍術籠統的來說,連“柱杖”、鋤頭、扁擔等生產工具都是習武器械。“盤柴槌”(即打柴棍)是棍術的一種,有長短之分。長的3.6米左右,短的也有2.3米。其招式有7步、9步、猴子翻身、雙頭槌、3步跳、4步半、天觀地測等。畬族武術注重內外兼修,注重調息行氣和意念活動,經常練習不但能收到壯內強外的交果,而且對冶療多種慢性冷熱病和調節人體內環境平衡均有良好的醫療保鍵作用。二、打尺寸相傳是紀念畬族英雄藍奉高反抗唐王朝的武裝斗爭中,以斷弓(尺)將敵箭(寸)撥返敵陣的技藝演變而成。并廣泛流傳,激勵畬族人民團結奮進,自強不息。該運動對人體的反應速度、力量、靈巧、耐力等都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是一項極具推廣價值的體育游戲項目,常在勞動休息時舉行。參加者至少兩人,多則五、六人。在活動場地上畫一個圓圈,一人手持木棍站在圈內,木棍擊竹條飛向前方,其他人在前場奔接,接到者可定“尺寸”。未接住的竹條被就地拉起后向圓圈投去,持棍者可用手接,也可用棍擊出。若竹條投中圈內未被接住或未被擊出,則投者得勝,持棍者換人。如竹條投落圈外,或被擊出,若落點經丈量后,根據距離遠近給予持棍者一定“尺寸”。在規定的時間內先得到規定“尺寸”或得尺寸多者為勝。三、趕野豬趕野豬又稱打篾球,是景寧畬族人民傳統的體育游戲。早期的畬族居民住在山中,以農務為生,主要種植水稻、番數、大豆以及玉米等農作物。但大山里野獸較多,其中野豬破壞農作物最厲害,畬民們的農作物經常被野豬破壞的顆粒無收。于是畬民們經常一起趕野豬。趕野豬需要方式、方法,畬民們空暇時候就在家中演練趕野豬。經過慢慢發展,逐漸演變成現在的畬族傳統體育項目趕野豬。趕野豬比賽每場比賽2030分鐘,由兩個隊參加,每隊出場35人,各隊人數相等,每人手握趕豬銃,運用趕、傳、接、運、擊等技術,避開對方防守,將野豬趕入豬籠為得分,并用搶斷等防守技術,阻止對方得分,以得分多隊為勝。四、穩凳穩凳是畬族人民喜愛的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它起源于畬族早期的宗教祭祀活動。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而逐漸演變成為民間體育活動。穩凳以蹬、轉、翻、旋、翹、搖、擺等為基本動作。并結合難度較大的插旗、套圈等形式進行競賽或表演。經常參加穩凳運動能有效地發展靈敏、力量、柔韌、耐力等身體素質,提高平衡能力和提高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對暈車、頭昏、食欲不振等癥狀有著明顯的改善作用。穩凳表演開始先由二名畬族少女翻身上凳,她們在不斷快速的轉、翹過程中,將拋接的十個小圈逐個套向離凳四米處的旗桿,最后以套中多者為勝。然后是二名男運動員飛身上凳,他們的動作難度要比女運動員表演時大得多,他們要在非常快速的轉、翹中,將地上的小圈撿起,并挺身或后屈身直接將圈套向旗桿,最后以套中多者為勝。規則:運動員必須在不斷轉、翹板凳的過程中將圈子拋套進四米遠的旗桿上,套中1只得1分,得分多者名次列前;任何一方不得有意停住穩凳,或有意加速(目的不是套圈,而是有意干擾對方),否則扣1分;各方必須在規定時間內(1個圈,最多用時1分鐘)將圈套完,過后不計成績;如兩人以上積分相等,可再作決賽,直到決出勝負。五、搖鍋一、項目起源搖鍋是畬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它源自畬族古時的強身健體活動。相傳很久以前,每到傳統節日端午節,畬民都要包粽子,為了能讓粽子口味更香甜、顏色更漂亮、存放時間更長,畬民們到山上砍來毛竹葉、株樹枝、枯巨樹等,然后用一個大鐵鍋放在屋外,大鐵鍋里放入事先準備好的材料,把山上砍來的材料燒成灰,燒完冷卻后,畬民們一人或多人將一整口大鍋搬(搖)回家中,在多年的操作中,畬民們得出了搖鍋需要方式、方法,要注重人與人、人與鍋的密切配合。久而久之,畬民們又發現了搖鍋具有娛樂性強、兼能強身健體的功效。搖鍋由起初的人站在鍋邊,端著鍋搖,逐漸發展成人站、半蹲或坐在鍋里等不同方式進行表演活動來鍛煉身體。畬民們很是喜歡這一創新的活動,后來經過漫漫的演變,形成現代的畬族傳統體育項目。近幾年來,有關部門開始對該活動進行挖掘整理和改進,使該活動的形式方法、規則等更加完善合理,并正式定名為“搖鍋”,并開始在一些大型活動及部分中小學推廣。搖鍋運動是一項集健身、競技、娛樂、觀賞于一體的體育活動,注重增強人的腿部、腰腹力量,對提高人體協調性、靈敏性及身體重心控制能力都有一定的鍛煉作用。搖鍋動作簡單易學,形式多樣,不受場地限制,適合不同年齡、性別的人鍛煉娛樂。現在,搖鍋正從山里走向山外,在中國畬鄉三月三畬鄉民間傳統體育節、浙江省首屆體育大會等各種體育賽事中嶄露頭角,在2011年浙江省第四屆少數民族運動會上獲的表演項目金獎,它像一枝獨特的民族體育奇葩,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同時,被列為麗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二、項目內容1、基本動作要領:一個或多個人站、坐或蹲等不同的形式,運用身體重心的變化和四肢、腰腹的力量,協調配合,使鍋按不同的方向移動或轉動。競賽以鍋的前沿來判定在同等的距離內所用的時間多少決定名次,時間少的名次在前。2、搖鍋的方式:單人搖 形式:站、蹲、坐、俯臥、仰臥 雙人搖 形式:雙人站立、一人站一人坐、雙人蹲、雙人面對面坐、雙人背對背坐、雙人面對面站混合搖: 形式:混合站立、一人站一人坐、混合蹲、混合面對面坐、混合背對背坐、混合面對面站多人搖 形式:結合單、雙人的不同形式3、場地器材:搖鍋的器具十分簡單,僅需自制直徑0.5米-1.5米大小不等的鐵皮鍋或破舊鍋。小的適合小孩,大的適合成人。場地即為無障礙平地。三、項目特點1、搖鍋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和濃郁的鄉土氣息。搖鍋器具隨處可有,活動的場地隨處可是,活動的人數可多可少,活動的技藝簡單易學,完全適應畬族大分散小聚居的居住方式,因而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和濃郁的鄉土氣息。2、搖鍋是畬民族人文歷史的縮影據浙江景寧縣敕木山畬民調查記載:“畬民總是非常好客、親切,有禮貌,是一個和平的、謙虛的民族。他們從事艱苦的勞動,過著極端簡樸的生活。”傳統體育競技活動搖鍋正是畬民族在艱苦勞動之余的休閑性活動,是畬民民族性格和人文歷史的縮影。四、項目價值1、歷史價值搖鍋是歷史在畬族民俗事象中的真實寫照,畬民又將這一活動內容與畬族發展歷史相聯系,形成畬民休閑時間搖鍋的習俗流傳至今,具有較完整的歷史價值。2、人文價值搖鍋活動適應畬族大分散小聚居,大多居住半山腰的居住方式,她的動作簡單易學,形式多樣,不受場地限制,適合不同年齡、性別的人鍛煉娛樂等人文實際,也體現了畬族勤勞勇敢、團結和善的人文價值。3、文化價值搖鍋是畬族傳統體育活動,展現了畬族文化的自然質樸、眷戀鄉土以及畬族文化體育的個性,反映了畬民族的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4、健身價值搖鍋是畬族傳統體育競技項目,是一項集健身、競技、娛樂、觀賞于一體的體育活動。該活動融趣味性、可行性、自發性于一體,注重增強人的腿部、腰腹力量,提高人體協調性、靈敏性及身體重心控制等能力,具有極高的鍛煉身體價值。5、保護價值畬族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由于沒有本民族的文字,搖鍋等畬族體育文化很少見于漢文史籍記載,搖鍋始于何時,如何發展、傳承至今尚缺少足夠的資料予以闡述,因而更具有較高的保護價值。五、項目活動圖片六、抄 杠抄杠是畬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它源自畬族古時的自衛強身活動。從前,畬民大多深居山中,扁擔、拄棒是他們的日常生產工具,也是他們自衛防身的武器。空閑時他們經常聚集一起,用柱棒、扁擔、竹杠、木棍等物對頂、對拉、對推、對擰以此提高自身上下肢和腰腹力量,增強自衛能力。久而久之,這種活動便成為畬民喜愛的傳統體育活動。抄杠運動是一項集健身、競技、娛樂、觀賞于一體的體育活動,抄杠動作簡單易學,形式多樣,不受場地,器材限制,適合不同年齡、性別的人操練。現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是多種抄杠形式中的三種,一是腹抄杠;二是十字抄杠;三是集體抄長杠。1.腹抄杠方法:比賽由二至四人參加,開始每人以腹部頂住杠的一端,裁判下令后,運動員開始使力,力爭將中點處的花環撿起為勝。規則:裁判下令后,運動員方可用力頂杠;參賽者只準用腹頂杠,雙手不得握杠;比賽采用三局兩勝制,每局限時二分鐘,如在規定時間里未分勝負,裁判宣布暫停,休息一分鐘后繼續比賽。2.十字抄杠方法:比賽由四人(或四組)參加,開始每人持十字形的一杠端,裁判下令后,運動員開始用勁,力爭將身后的小圈撿起為勝。規則:賽前運動員必須按規定站好位置和握杠(單、雙手均可);撿圈時手不得離杠,萬一失手馬上要將杠搶回握好,方可繼續比賽;如二人以上撿到圈,以先撿到者為勝。3.集體抄長杠方法:場地上畫有三條平行線,間隔1.5米,中間的為中線,二側為限制線,與中線相垂直的地面放置一條長5米的長竹杠,在竹杠的中間拴有一條紅帶為標志帶,標志帶對準中線。比賽分人數相等的二隊,對面站立,開始各隊運動員均用手持竹杠,裁判下令后,雙方隊員開始使力,力爭將標志帶抄過對方限制線的隊為勝。規則:裁判鳴哨后,隊員方可用力抄;裁判未發出結束信號,雙方隊員不得隨意松手,如無意間脫手,應馬上還原繼續比賽;競賽開始前,裁判用拋硬幣的方式,讓雙方選擇場地和器材;勝負以標志帶過限制線的垂直面為準;比賽采用三局二勝制,每局限時二分鐘,如在規定時間里未分勝負,裁判宣布暫停,休息一分鐘后繼續比賽。七、蹴石磉操石磉又稱滾石塊,原為景寧大均、云和赤石、龍泉八都三處漢族李姓在正月于街上以人腳推石塊的活動。所用石塊,底部光滑,大小不等,大的數百斤,小的幾十斤,以人力大小而定。操石磉的比賽主要有競速和對抗。其運動方法主要是運動者以腳蹬、蹴石磉向前或向后滾動。運動技術主要包括普通蹴、撐杠蹴、夾杠蹴、磉上蹴等四種。所謂普通蹴,是指運動員用一腳支撐地面,一腳蹴動石磉向前或身后滾動的一種運動方法;所謂撐杠蹴是指運動員用雙臂撐在由另兩人抬著的竹杠上,用雙腳向后蹴動石磉的一種方法;所謂夾杠蹴是指運動員用雙臂(肘)夾住由另兩人抬著的竹杠,用雙腳向前蹴石磉的一種方法;所謂磉上蹴是指運動員下肢不直接接觸地面,也沒有他人協助,直接蹴動石磉的一種方法。蹴石磉運動,技術簡單易學、活動形式豐富多樣,不受年齡、性別限制,具有較強的競技性和趣味性,適合在各級各類和不同地域的學校及其他群體中開展教學和競賽。經常參加蹴石磉活動,能有效地發展力量、速度、靈敏等身體素質,對提高人體平衡能力和協調性均有顯著效果。1、競速方法:比賽分甲、乙兩隊,分別站成縱隊于起點線后,兩隊分別要完成四種蹴石磉方法以接力的方式決勝負。開始是單人夾(撐)杠蹴,接著是單人磉上蹴,然后是雙人磉上蹴,最后是四人磉上蹴。最終以不犯規,又最先到達終點的隊為勝。規則:后人必須在起點線后等候,前人石磉未蹴回到起點線,不得越線上石磉。磉上蹴競速途中,如腳落地,必須在落地處重上石磉,方可繼續向前或向后;如果石磉偏離方向,運動員可下地將石磉搬正后,再上石磉前蹴或后蹴。各隊必須在各自規定的跑道中行進,如越出跑道又妨礙他隊行進,判為犯規。最后以石磉任何部位到終點線表停。競賽中,隊員可用下肢任何部位蹴動石磉,不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監理工程師的專業技能提升與繼續教育考核試卷
- 水果產品采購協議
- 有線電視傳輸網絡工程技術考核試卷
- 聽見你的心心理健康教育
- 空調器熱泵空調技術進展考核試卷
- 耐火土石礦山環境保護與礦山環境保護法規完善考核試卷
- 小兒大面積燒傷的護理
- 毛皮制品的智能制造技術考核試卷
- 畜牧業職業培訓與技能鑒定體系考核試卷
- 整車生產中的非金屬成型工藝考核試卷
- 2024年全國統一高考英語試卷(新課標Ⅰ卷)含答案
- GB/T 18618-2002產品幾何量技術規范(GPS)表面結構輪廓法圖形參數
- GB/T 10183.1-2018起重機車輪及大車和小車軌道公差第1部分:總則
- 波形梁鋼護欄檢測記錄表
- 大田作物生產技術標
- 數學命題教學設計課件
- 葉芝《當你老了》賞析課件上課講義
- 護士角色的轉換與適應
- 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企業安全知識培訓
- 混凝土構件之梁配筋計算表格(自動版)
- 自制飲品操作流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