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的禮儀準則.doc_第1頁
行為的禮儀準則.doc_第2頁
行為的禮儀準則.doc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個人禮儀從表象上來看是社會公共生活中個體的行為的禮儀準則,是個人儀表、儀容、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所涉及到禮儀的具體規定,從深層來看則是個人精神面貌和內在修養的外在體現,其核心是律己敬人,表里如一。修養即修身養性,“修身”就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標準,不斷改變自身,不斷地消除、克制自己內心的各種非道德的欲望。“養性”就是對自身素質的培養、教育、發展和提高。個人禮儀修養的結果在于使人們養成良好的禮儀行為,使交往活動中對于禮儀原則和規范的遵從變成為一種良好的習慣,形成一種持之以恒的風格。這種教育和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要求人們認識“秀外惠中”的人生道理,努力加強道德修養和文化修養,自覺培養內外和諧的個體氣質,努力調控行為與情緒,最終提升自身的人格品質。 1 認識“秀外惠中”的人生道理 個人禮儀在個人整體形象塑造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它傳達出最直接最生動的第一信息,反映著個人的精神面貌。個人形象的美可以用六個字概括:“形于外,慧于中”。“形于外”是指一個人音容笑貌等外觀氣質特征。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需要出席各種場合,扮演各種角色。當一個人以某種特定角色出現時,在儀容儀表方面就要符合社會對這個角色所規定的要求。“慧于中”指的是一個人的容貌美,不僅僅是指標致的五官,而更重要的是指一個人的神情、氣質所反映出來的精神面貌。一個人的外表包裝是簡單的,而提高和改善人的修養和內心世界卻是復雜、深刻和全面的。外在美只有與內在美達到和諧統一,神情才會超凡脫俗,“慧于中”才能“秀于外”,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德、情操、智慧、理想等內在美作為基礎,那么再好的先天條件,再精心的打扮也只能是一種膚淺的美。所以一個人在注重個人儀容、儀表修飾的同時,必須不斷加強自己內在素質的培養。 首先,個人禮儀必須以個人修養為基礎。個人禮儀不是簡單的個人行為表現,而是個人的公共道德修養在社會活動中的體現,它反映的是一個人的內在的品格與文化修養。若缺乏內在的修養,對于個人禮儀的具體規定,也就不可能自覺遵守、自愿執行。只有“誠于中”方能“行于外”,因此個人禮儀必須以個人修養為基礎。 其次,個人禮儀必須以尊敬他人為原則。在社會活動中,講究個人禮儀,自覺按個人禮儀的各項規定行事,必須奉行尊敬他人的原則。“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敬他人,才能贏得別人對自己的尊敬。在社會主義社會的條件下,個人禮儀不僅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關系,而且還可以避免或緩解某些不必要的個人或群體的沖突。 再次,個人禮儀必須以長遠為方針。個人禮儀的確會給人們以美好,給社會以文明,但所有這一切,都不可能立竿見影,也不是一日之功所能及的,必須經過個人長期不懈的努力和社會持續不斷的發展,因此,對個人禮儀規范的掌握切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人際交往頻繁的社會活動中,必須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整體形象,無論是儀容、服飾,還是言談、舉止,都應該在禮規的指導下,一以貫之地形成自己的風格。 2 努力調控行為與情緒 人必須要在社會競爭中獲得生存發展,并得到社會對個人價值的承認、評價和認可,以滿足于個人的精神需要。一般來說,當個人行為符合社會道德要求時,他就能獲得社會的認可。在社會發展競爭中,如果個人智力水平相當,那么個人成功起決定性的往往是非智力因素,其中,個人品行修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說,加強自身修養,提升人格品質,塑造自身形象是個人成才、發展未來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而個人禮儀是以培養個人內外和諧的個體氣質為目標的,它要求人們遵循社會和諧的原則、尊重他人的原則,按照個人禮儀的文明標準行動,塑造個人的自身形象,展現個人的精視風貌,使個人形象日臻完美。 社會規范作為聯結社會和個人行為的媒介因素之一,像棱鏡一樣折射著社會對個人的一切影響,直接引導和限制著個人的態度和行為。因為,規范來源于人們的行為實踐,是對人們行為一種指導,社會規范在社會成員的共同活動中一經形成,便具有一種公認的社會力量,通過不斷內化為人們的心理尺度,而在個體社會化的過程中發揮出積極的作用。社會規范主要表現為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法律規范具有強制性,而道德規范是依靠社會輿論的監督和人們內心的信念而產生的自覺行為規范。禮儀屬于非法律規范,是一種道德規范,如違反禮儀規范,只構成失禮,不構成犯罪,而失禮本身一般不會引起責任,只會受到輿論的譴責。所以,遵循禮儀規范,很多時候表現為一種自我約束的過程,它需要努力調控自己的行為與情緒,將禮儀規范化轉化形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遵循個人禮儀規范,也少不了自我克制和自我約束。這種克制和約束自體現為嚴格按照一定的個人禮儀標準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我國古人云:“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概而言之就是要“立于禮”。洛克指出:“禮儀的目的與作用使得本來的玩梗變柔順,使人們的氣質變溫和,使他敬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沒有良好的禮儀,其余一切成就就會被人看成驕傲、自負、無用和愚蠢。”(轉自李鴻軍交際禮儀學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2年第8次印刷)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交往頻繁,往往在一舉手、一投足間若失了分寸,就會引起別人的不快樂和不舒服。因此,在社會交往活動中,要堅持“寧可讓人待己不公,也不可自己非禮他人”的美德(美國作家愛默生語)。 在人的一生中,會面對形形色色的問題,處理多種多樣的矛盾。要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人際環境,使人生更為成功,就應遵循一定的個人禮儀規范。處理好人際關系是生活工作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也是一門較強的藝術。要做到對所有的人都采取禮遇的態度,對于別人的失誤或習慣、個性上的弱點應寬容對待,做到體諒、寬宏、尊重。應該避免以為已之所好人亦愛之,以為已所惡人亦厭之,有意無意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或行為,與人交往應遵循以誠相待的準則,應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不即不離、信守諾言、待人以誠、寬容大度。要善于與人溝通,不能只從自己單方面的動機出發,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怎么說就怎么說,而應遵從一定的禮儀規范,達到雙方交流信息、溝通心靈的效果。要牢記人際感情能否溝通,關鍵取決于人的言談舉止。適度的言談舉止,得體的禮貌和風度能使交往雙方感到輕松愉快,否則只會令人尷尬和反感。在培養一個有教養的人的過程中,訓練行為與情緒的控制能力,保持優美高雅的言談舉止,養成內外和諧的個體氣質是非常重要。3 讓良好的修養為品質增色 良好的禮儀體現的是一種修養。日本學者松平靖彥說過:“禮儀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保持社會正常秩序所需要的一種生活規范禮儀本身包含了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應予遵守的道德和公德,人們只有不拘泥于表面的形式,真正使自己具備這種應有的道德觀念,正確的禮儀才得以確立”1。人們在評價一個人是否具有具有良好的修養時,往往會從他的禮儀行為上去加以檢驗。個人禮儀要求人們待人文明,舉止有禮,與人為善,這些都是個人修養的主要內容。在社會生活中,一定要加強個人禮儀修養,讓良好的修養為品質增色。 首先,要安分守己,不妨礙他人。所謂“安分守己”,就是在公共場所依照公共生活要求而行事,把自己只當作普通的一員,守住自己與他人的界限,從而使每個人得以順利進行公共活動。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都有他的“分”,只要社會有分工就存在每個人的“分”。從社會公德的意義上說,“安分守己”是指在社會公共生活中,要與他人共同遵守公共規則,必須潔身自好、不特立人群、不妨礙他人,保證公共生活持續、平穩地繼續。安分守己,不妨礙他人,是社會公德對個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行為規范與要求。個人禮儀要求在社會生活中要言談文明禮貌,相互尊重、相互體諒等等都是安分守己,不妨礙他人的行為體現。 其次,要行為有序,遵守共同規則。行為有序,遵守共同規則,指人們在公共生活中,個人行為和活動必須自覺維護公共道德要求。凡是有公共生活的地方,必有相應的公共秩序與規則。公共場所是人們相互交往、溝通、存續的載體,每個人都要借助公共活動完成他的各種社會需求。公共秩序是社會生活保持相對穩定與和諧不可缺少的因素,只有遵守共同規則,公共秩序才能井然有序。所以,社會公德要求人們的具有較強的紀律觀念,行為舉止要有較高的律己自控能力,以維護正常的井然有序的社會公共生活秩序。個人禮儀規范是“行為有序,遵守共同規則”的具體行為體現,是社會公德的具體踐行遵循個人禮儀規范,也就是遵循于社會公德。 再次,要友善待人,促進相互溝通。友善待人是一種待人的態度。待人要與人為善,與人交往要有情誼,極力促成互助、互諒的社會氛圍。個人禮儀要求個人出現在公共場所時,必須衣著整齊、儀態大方、舉止莊重、行為檢點,待人謙和、談吐文雅。我國傳統禮儀特別強調儒家的“謙敬”之德,謙即自謙,虛以處己;敬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