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和重心的南移.doc_第1頁
區域經濟和重心的南移.doc_第2頁
區域經濟和重心的南移.doc_第3頁
區域經濟和重心的南移.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區域經濟和重心的南移課程標準: 四大經濟區的形成和特點及經濟重心的南移考試大綱:我國古代經濟重心逐漸南移的歷史進程、原因。考點搜索:古代中國中原人口南遷的三次高潮及其影響,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過程【基礎知識梳理】一、 區域經濟的形成1、 依據:司馬遷依據漢代經濟分布的特點,將全國劃分為四大經濟區。2、 表現:(1)山東、山西地區:分布:以河南崤山為界,以東為山東,以西為山西。特點:經濟勢力強,長期處于全國的經濟重心地位原因:自然條件優越,開發較早,政治中心的影響,人口稠密。【探究一】黃河流域長期處于全國經濟中心地位的主要原因?提示: 自然條件優越,開發較早,人煙稠密,勞動力相對密集。 春秋戰國以來,鐵農具和牛耕使用較為普遍。 春秋戰國至兩漢時期,黃河流域和巴蜀地區興建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2)江南地區:分布:今長江中游以南的地區特點:人口稀少,生產技術的落后,經濟實力與黃河流域相差較大。原因:江南地區氣候炎熱潮濕,地勢復雜,不利于開發。(3)龍門碣石以北:分布:龍門碣石以北是山東、山西以北的廣大地區。又以長城為界,分為塞內、 塞外兩部分。特點:屬于畜牧業或半農半牧區,經濟實力與黃河流域相差較大。原因:土地比較貧瘠,氣候十分寒冷,自然條件較差,不適合農業生產。【拓展】查一查:對照教材地圖,看看古代山東、山西、江南的地理概念與今天的是否相同?提示:古代山東、山西是以崤山為界,以東稱山東,又叫中原,包括了今天的河南、山東、河北三省以及晉南、蘇北、皖東的部分地區;崤山以西則是山西,以關中為主,后來又擴展到河西和巴蜀等地。“江南”古稱揚子江(即長江)及上至九江的長江以南地區,即鄱陽湖以東、下游長江以南地區。現在通常所指的江南,是以南京至蘇州一帶為核心,包括長江以南安徽、江西、浙江的部分地區,即江蘇南部和浙北、皖南、贛北地區。因此,古代山東、山西的地理概念與今天的差異很大。3、總體特征:從戰國到東漢,全國的經濟區域已呈現出多樣性和經濟實力發展不平衡的特點 二、 中原人口的大量外遷1、原因:多是由于北方戰亂頻仍,農業發展的條件被破壞,人民無法生存而被迫進行。2、概況(1)第一次高潮:兩晉之際統治階級的內亂和少數民族的內遷導致北方戰亂頻繁,經濟凋敝,中原人口南遷,形成了中原人口南遷的第一次高潮。(2)第二次高潮:唐朝的安史之亂使黃河流域的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北方人口再度南遷,使南方的勞動力增加,生產技術的更新加快,經濟實力迅速提高。(3)第三次高潮:兩宋之際 “靖康之亂”引起了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遷高潮,南方經濟逐漸超過了北方。3、影響人口遷移使人口資源的分布更加合理,有利于民族間的融合和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江南的開發,推動了經濟重心的南移。【探究二】1、想一想:我國古代北方人口的三次南遷高潮有何共同之處?提示:三次高潮都發生在政權交替之際,統治階級內亂之后,政局混亂之時;都對南方經濟的開發和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推動了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南遷的原因都是南方社會相對安定、北方戰亂以及北方生態環境的惡化。2、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1).原因:北方人口的大量南遷,帶去了勞動力以及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大大促進了南方生產力的發展;南方的社會環境相對穩定;江南自然條件優越,蘊含著發展農耕經濟的巨大潛力;江南統治者采取了許多發展經濟的措施。2).過程(1)江南的初步開發:經過孫吳、東晉、南朝的開發,江南地區初步形成了稻麥兼種、水陸互補的作物體系,耕地面積和產量大幅度提高,商業也有了較大發展。江南經濟開始趕上北方。(2)重心南移的開始:安史之亂后,南方經濟加速發展,逐漸超過了北方,我國經濟重心開始南移。(3)重心南移的完成:北宋建立后就主要依靠東南的財富,南宋時期,由于與金等政權的對峙,使統治者更加致力于南方的經濟建設,南方經濟完全超過北方,經濟重心的南移正式完成。3、影響:經濟重心的南移帶來了文化重心的南移,南宋以后,南方江浙地區也成為我國人才的密布區。【探究三】想一想:三次人口南遷的高潮與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有何關系?提示:兩晉之際,由于永嘉之亂形成中原人口南遷的第一次高潮,推動了六朝時期江南的開發,南方經濟逐漸趕上北方;唐安史之亂以后形成中原人口南遷的第二次高潮,推動南方人口增加,經濟實力大為提高,逐漸超過北方;兩宋之際,靖康之亂引起北方人口第三次南遷。導致經濟上南強于北的局面完全確立,南方正式成為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實戰高考:1(2009全國文綜一)影響表2漢代至宋代南北方戶數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朝代時間長短 B王朝力量強弱 C疆域面積大小 D經濟格局變化2(2011上海單科12)以下是某一時期的詩人分布示意圖。根據所學知識判斷,這一時期應該是( )A春秋戰國 B秦漢 C隋唐 D兩宋3(2011海南單科5)徐光啟農政全書載,“今北土之吉貝(棉花)賤而布貴,南方反是:吉貝則泛舟而鬻諸南,布則泛舟而鬻諸北”。這說明當時( )A商業是棉紡織發展的前提 B商人買賤賣貴傷害了農業C北方農業生產比南方發達 D南方經濟較北方更有優勢1、(04廣東)東晉南朝時期江南農業迅速發展,其主要原因是A、商品經濟水平較高,起到推動作用B、北方人口南遷并帶去先進生產技術C、江南越人開始從事農耕生產D、江南的氣候、土壤對農業發展有利【研析】本題考查學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