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講課PPT課件.ppt_第1頁
消渴病講課PPT課件.ppt_第2頁
消渴病講課PPT課件.ppt_第3頁
消渴病講課PPT課件.ppt_第4頁
消渴病講課PPT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內科學 消渴病,.,主要內容,概 述 病因與病機 診斷要點 西醫治療概況 飲食及運動療法 總結 預防與調護,概述,一、概念 二、歷史沿革 三、討論范圍,一、消渴病的概念,1、消渴病是以多飲、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中有甜味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很多表現不明顯) 2、中醫對本病的認識:消渴病病因復雜,稟賦不足、五臟虛弱,過食肥甘后味,情志失常、勞欲過度是引起消渴病的病因。 3、病機:陰津虧損、燥熱偏勝,二、歷史沿革,(一)論述病因病機 靈樞五變:“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 素問奇病論:“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 靈樞五變:“怒則氣上逆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沿革,(二)金匱要略立有專篇 提出三消癥狀及治療方藥:白虎加人參湯、腎氣丸。 (三)隋、唐、宋提出后期變證 諸病源論“其病變多發癰疽。” 圣濟總錄“消渴者久不治,變為癰疽。” 河間六書“可變為雀盲和內障。” 儒門事親“夫消渴者,多系聾盲、瘡癬、痤疿之 類”或“肺痿勞嗽”。,沿革,(四)證治準繩分為三消 “渴而多飲為上消,消谷善饑為中消,渴而便數有膏為下消。”,三、討論范圍,消渴病與西醫學的糖尿病基本一致。西醫學的尿崩癥,因具有多尿、煩渴的臨床特點,與消渴病有某些相似之處。,病因病機,一、病因 1、稟賦不足 靈樞五變:“五臟皆柔弱,善病消癉。”尤其陰虛體質最易患病。 2、飲食失節 長期過食肥甘厚味,嗜酒。嗜食辛辣刺激,損傷脾胃,脾胃運化失職,積熱內蘊,化燥傷陰,消谷耗液,發為消渴病。,病因,3、情志失調 急躁易怒,長期郁怒傷肝,肝氣不舒,或勞心竭慮,憂思傷脾,郁久化火,火熱內燔,消耗陰液而發為消渴病。 4、勞欲過度 過度勞累,房事不節,腎精虧損,虛火內生,最終致肺燥胃熱,陰液耗傷,真陰虛損。,二、病機關鍵 1. 病機主要為陰津虧損,燥熱偏勝,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2. 消渴病病變臟器關系到肺、胃、腎,而以腎為關鍵,血瘀也為病機之一,肺燥津傷,胃熱熾盛,腎(水)虧火旺,胃失濡潤,燥傷肺津,上炎灼肺,腎失滋源,耗損腎陰,胃陰受損,診斷要點,一、診斷依據 二、鑒別診斷 三、相關檢查,1.口渴多飲、多食易饑、尿頻量多、形體消瘦或尿有甜味等具有特征性的臨床癥狀,是診斷消渴病的主要依據。 2.有的患者初起時“三多”癥狀不著,但若于中年之后發病,且嗜食膏粱厚味、醇酒炙,以及病久并發眩暈、肺癆、胸痹心痛、中風、雀目、瘡癰等病癥者,應考慮消渴的可能性。 3.由于本病的發生與稟賦不足有較為密切的關系,故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診斷參考。,一、診斷依據,三、相關檢查與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醫學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1、有糖尿病癥狀(高血糖所導致的多飲、多食、多尿、體重下降、皮膚瘙癢、視力模糊等急性代謝紊亂表現)加上隨機血糖檢測11.1mmol/L 2、空腹血糖(FPG)7.Ommol/L (126mg/dl);或糖耐量試驗(OGTT)中服糖后2小時血糖(2HPG)ll.lmmol/L (200mg/dl);或隨機血糖11.1 mmol/L (200mg/dl)。 注:空腹狀態指至少8h沒有進食熱量;隨機血糖指不考慮上次用餐時間,一天中任意時間的血糖,不能用來診斷空腹血糖受損(IFG)或糖耐量減低(IGT)。糖化血紅蛋白能反應患者近三個月平均血糖,HbA1c6.5亦能作為參照指標。,糖尿病診斷標準,診斷時應注意,除非有顯著高血糖伴急性代謝失代償或明顯癥狀,否則應在另1日重復試驗以確認符合診斷標準; 隨機是指任何時候,無須考慮與進餐的關系; 空腹指無能量攝入至少8小時; 隨機血糖不能用于診斷 IGT 和 IFG; 應激狀態(感染、創傷、手術等)后應復查血糖。,二、鑒別診斷,1.口渴癥 口渴癥是指口渴飲水的一個臨床癥狀,可出現于多種疾病過程中,尤以外感熱病為多見。不伴多飲、多尿、多食癥狀。 2癭病 癭病中氣郁化火、陰虛火旺的類型,以情緒激動,多食易饑,形體日漸消瘦,心悸,眼突,頸部一側或兩側腫大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饑、消瘦,類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頸前生長腫物則與消渴有別。,二、鑒別診斷,3.下消應與勞淋和尿濁相區別: 下消-尿量特多或尿甜而渾; 勞淋-尿頻色清 尿濁-尿渾色白,兩者均尿量不多且無甜味,辯證論治,一、辯證要點 二、治療原則 三、辯證分型與治療,一、辨證要點,(一)辨三消主次 多飲為主上消肺燥; 多食為主中消胃熱; 多尿為主下消腎虛。 (二)辨燥熱與陰傷標本主次 發病初起燥熱為主,兼有陰虛; 病程較長陰虛燥熱互見; 病久陰虛為主,或兼燥熱; 后期陰陽兩虛,或腎陽虛衰。,二、治療原則,1.以養陰生津,清熱潤燥為其治療大法 2.病久 陰傷及氣(陽),益氣養陰 陰陽兩虛 ,溫陽補腎 3. 兼顧 上消-潤肺-宣潤其肺,兼清其胃 中消-清胃-宜清其胃,兼滋其腎 下消-滋腎-宜滋其腎,兼補其肺,消渴證治,【辨證論治】,1.氣陰兩虛證 【癥狀】咽干口燥,倦怠乏力;多食易飲,口渴喜飲,氣短懶言,五心煩熱,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紅少津液,苔薄或花剝,脈細數無力,或細而弦。 【病機】元氣虧虛,陰液內耗。 【治法】益氣養陰,潤燥生津。 【方藥】麥味地黃湯或七味白術散加減 人參、黃芪、麥冬、五味子、熟地山藥、澤瀉、牡丹皮、山茱萸、葛根、天冬、天花粉等,2.中氣虧虛證,癥狀 口渴引飲,能食與便溏并見,或飲食減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質淡,苔白而干,脈弱。 證機概要:中氣不足,脾失健運。 治法:益氣健脾,生津止渴。 主方:七味白術散。本方益氣健脾生津,適用于消渴之中氣虧虛者。,【辯證論治】,兼夾證的治療 1.兼痰濁 癥狀:形體肥胖,嗜食肥甘,脘腹滿悶,肢體沉重,嘔惡眩暈,惡心口粘,頭重嗜睡,舌質淡紅,苔白厚膩,脈弦滑。 治法:健脾燥濕,理氣化痰 方藥:二陳湯加減 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白術、萊菔子、山楂、竹茹等,2.兼血瘀 癥狀:肢體麻木或疼痛,下肢紫暗,胸悶刺痛,中風偏癱,眼底出血,唇舌紫暗,舌有瘀斑或舌下青筋顯露,苔薄白,脈弦澀。 治法:活血化瘀 方藥:桃紅四物湯加減 桃仁、紅花、當歸、白芍、川芎、地黃、牛膝、地龍、乳香、沒藥、黃芪等。,【辯證論治】,【辨證論治】,3.兼濕 【癥狀】胸脘腹脹,或食后飽滿,頭身困重,體形肥胖,心胸煩悶,四肢倦怠,小便黃赤,大便不爽,舌紅苔黃膩,脈滑而數。 【病機】濕熱內蘊,脾胃不和。 【治法】健脾和胃,清熱祛濕。 【方藥】三仁湯合六君子湯加減。杏仁、蔻仁、薏苡仁、厚樸、半夏、黃芪、白術、茯苓、甘草、砂仁、藿香、佩蘭等。,并發癥治療,1.白內障、雀盲、耳聾 杞菊地黃丸合羊肝丸 2.瘡瘍癰疽 初起 病久 黃芪六一散合犀丸。,滋補肝腎,解毒涼血,五味消毒飲,益氣解毒化膿,西醫治療概況,分類 (一)1型糖尿病 (二)2型糖尿病 (三)特殊類型糖尿病 (四)妊娠糖尿病,治療,(一)口服藥物治療 (二)胰島素治療 (三)飲食運動治療,主要口服降糖藥物分以下幾類,2型糖尿病控制指標標準,糖尿病的五架馬車 (預防大于治療意義),1、運動治療 2、飲食治療 3、降糖治療 4、糖尿病教育 5、糖尿病監測,【飲食療法】,控制總熱量:主食、副食、零食 合理營養成分:碳水化合物(55%)、脂肪(25%)、蛋白質(20%) 定時定量:一天三餐,一餐主食量基本固定 高纖維飲食:粗糧、蔬菜、水果 清淡飲食 :少油、少鹽、低糖 戒煙酒,【運動療法】,持之以恒:每周5次以上,每次半小時以上 量力而行:避免強烈、競爭性運動,適宜心率 = 170 - 年齡 有氧運動:強度適中、時間較長、有節奏的全身運動,【自我監測】,1.監測血糖 2.監測血壓 3.定期復查血脂、尿常規、尿微量白蛋白 4.定期查眼底 5.掌握血糖、血脂、血壓、體重、腹圍的達標要求,結語,1.消渴是以多飲、多食、多尿及消瘦為臨床特征的疾病。其病位主要與肺、胃(脾)、腎有關,尤與腎的關系最為密切。 2.治療以清熱潤燥、養陰生津為基本治則,對上、中、下消有側重潤肺、養胃(脾)、益腎之別。 3.由于消渴易發生血脈瘀滯、陰損及陽的病變,及發生多種并發癥,故應注意及時發現、診斷和治療。,預防調護,1.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