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學論文-論“新聞評論”課程教學若干關系的處理.doc_第1頁
新聞傳播學論文-論“新聞評論”課程教學若干關系的處理.doc_第2頁
新聞傳播學論文-論“新聞評論”課程教學若干關系的處理.doc_第3頁
新聞傳播學論文-論“新聞評論”課程教學若干關系的處理.doc_第4頁
新聞傳播學論文-論“新聞評論”課程教學若干關系的處理.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聞傳播學論文-論“新聞評論”課程教學若干關系的處理摘要在新聞評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注意處理知識點和教學內容體系的關系,將教材講薄和講厚的關系,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的關系,以利于提高教學質量。關鍵詞新聞評論教學關系新聞評論是新聞學專業一門難教也難學的專業基礎課程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我選用胡文龍等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聞評論教程作為教材,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研究教學,在教學研究的指導下實踐教學,特別是注意處理好以下關系。一、關于知識點和教學內容體系關系的處理教學內容體系是由知識點構成的,知識點和教學內容體系是局部和整體的關系,因此,在處理教材時,我特別注意知識點與教學內容體系的關聯性,從而使學生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教學內容體系中掌握知識點,并通過知識點的握準確理解和完整掌握教學內容體系。例如,“配發言論的效應”在教學內容體系中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所謂“配發言論的效應”,就是媒體為新聞報道配發的社論、評論員文章和短評等所發揮的作用,如強調、深化、協調等效應。在講授這一知識點時,按照教材知識內容體系的編排,首先通過深入淺出的案例講授,使學生初步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然后在后續相關章節中予以強化,使學生形成寫作技能。關于強調效應的講授,向學生介紹的案例是:1993年10月16日,人民日報發如何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給農民一把法制寶劍,寒亭區簽訂農民承擔費用和勞務合同效果好的報道,并配發短評法制保障最有效,肯定寒亭區簽訂農民承擔費用和勞務合同,將減輕農民負擔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篇短評強調了新聞報道減輕農民負擔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體現了評論在新聞宣傳中的強調效應。關于深化效應的講授,向學生介紹的案例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大公報第一版以通版直題報道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且配發中華壯舉世紀盛事熱烈祝賀香港順利回歸祖國的社論,發揮了配發評論深化新聞報道思想的效應。關于協調效應的講授,向學生介紹的案例是:1993年9月24日凌晨2時27分40秒,國際奧委會宣布2000年奧運會在悉尼舉辦,中國人民幾乎全民義無反顧的北京“申奧”以兩票之差落選。中央電視臺在直播這一現場新聞后,播發了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堅定不移地走向世界,表達了中國人民在北京“申奧”受到挫折后不是氣餒,而是仍然堅定不移地走向世界的豪邁氣概,協調了當時受眾極不平衡的心理。通過上述分析講解,學生對“配發言論的效應”雖然有所了解,但不一定掌握,更難以應用。因此,在講授社論和評論員文章的寫作時,又從社論和評論員文章文體的角度講授“配發言論的效應”,使學生加深對配發言論效應的理解。在短評寫作教學時,通過短評案例的講授和寫作訓練,使學生從短評文體的角度掌握“配發言論的效應”及其寫作要領。就實現教學目的而言,上述教學過程使學生已經做到了會寫配發評論,會寫不一定就能寫好,因此,在教學環節上,還組織了總結性的配發評論案例討論。教學實踐證明:在與教學內容體系的聯系中講授知識點,經歷上述三個單元的理論講授,一個單元的寫作訓練和案例討論,完成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過程,學生基本掌握了“配發言論的效應”并形成寫作技能。二、關于將教材講薄和講厚關系的處理教材編寫遵循的是教和學的一般規律。教師則要按照辯證唯物主義關于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結合的原理,依據教材并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教師既要對教材進行提煉,使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精華,又要對教材進行補充,指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因而需要正確處理將教材講薄和講厚的關系。關于將教材講薄。如上述“配發言論的效應”的講授,在學生還沒有學習新聞評論文體知識以前,由于不可能組織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因而單純的理論講授學生難以完全掌握這一知識點,因此,在最初的理論教學環節中,將教材關于這一知識點超過八個版面(大32開本)篇幅的內容濃縮為六個字:“強調”、“深化”、“協調”,便于學生形成知識點的最初印象,即:將教材講薄。關于將教材講厚。如“專欄小言論”的“微型化”特點,教材的表述不到四個版面(大32開本),如果照本宣科或簡單的講授就是文章篇幅的短小和內容的相對厚重,可是這樣講授學生難以掌握知識要領更不可能掌握寫作技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補充相關案例和理論知識,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點并形成寫作能力,也就是將教材講厚。專欄小言論的微型化,首先是篇幅短小,但并不能短而無物,因此還要做到內容相對厚重。在講授這一內容時從以下兩方面對教材進行補充。首先,文章怎樣才能寫得篇幅短小,我用古人創造的兩種方法予以說明,即:一是省文,二是省意。所謂“省文”,就是內容不省,但在文字上能省則省。李漁所謂“意則期多,字惟求少”即省文。李斯的諫逐客書是用省文的筆法寫成的典范文章,文章涉及較多的歷史人物和事件,語言文字能省則省,因而篇幅仍然不大。三國演義開篇寫的一段話更是運用省文筆法的典型案例:“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并人于秦。及秦滅之后,楚漢分爭。又并入于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起義,一統天下。后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卑耸值奈恼聦⒆灾苣┢邍燎貪h三國七百年左右的歷史按時間順序宏觀敘述,形成了一種縱深的歷史感。“省文”固然可以使文章篇幅短小精悍,但也可能影響文章內容的易知度。例如上述李斯的諫逐客書和三國演義開篇的八十字,讀者需要掌握大量的背景知識才能讀懂。因此,古人還為我們創造了使文章篇幅短小的另一種方法:省意。所謂“省意”,就是精減內容,集中表達非表達不可的意義。例如,韓愈的師說集中論述一個問題,針對當時人們恥于從師的誤區,從理論上闡述從師的重要性。再如,劉禹錫的陋室銘,表達作者志行高潔、安貧樂道的意趣,全文雖僅八十一字,但傳誦古今。這類文章的寫作運用省意的筆法。就兼顧“有物”和“易知”而言,“省意”比“省文”效果更好。其次,文章內容怎樣才能寫得相對厚重,一篇優秀的小言論,是作者多方面積累和修養的結晶。舞臺工夫講究“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將這句話用于文章的寫作,“臺下十年功”就是講的人生積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積累和寫作的關系,我從三個方面講授積累的內容:一是積累生活,二是積累知識,三是積累思想。講授積累生活,向學生轉述了毛澤東于1938年在抗日軍政大學學員畢業典禮上說過的一句話:“學習的書有兩種:有字的講義是書,社會上的一切也是書無字天書。”講授積累知識。我向學生轉述了紅樓夢第四十八回在敘述香菱向黛玉學寫詩時黛玉說的一段話:“你若真心要學,我這里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淵明、應埸、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講授積累思想,要求學生注重人生歷程的自我修養,也就是說要具有遠大的思想抱負和科學的思想方法,并向學生介紹前人提出的理論和總結的經驗。例如,李漁所謂“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傳世之心”,。就是說的積累思想與做文章的關系。通過上述講授,教材有關“專欄小言論”部分就講厚了,便于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并形成寫作能力??傊罁虒W內容的不同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選擇的將教材相關內容或予以充實詳細講授或提煉要點概括講授,并將二者結合起來,即正確處理將教材講薄和講厚關系。三、關于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關系的處理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深感理論研究對于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性,因此,立足于圍繞教學實踐從事理論研究,又以理論研究成果指導教學實踐。例如,強烈的新聞性是新聞評論的首要特征,而新聞在于發現,沒有發現寫不好新聞報道,也寫不好新聞評論。為了培養學生的新聞發現力,我對這一課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撰寫了發現力與新聞寫作兼論新聞寫作教學應注重對學生發現力的培養(2007年第1期新聞界)。再如,鮮明的政治性是新聞評論的重要特征,于是,我研究了政治文化對新聞傳播的影響,撰寫了試析政治文化對新聞傳播的影響(2004年第1期新聞界)。又如,社論的寫作是新聞評論課程教學的難點,筆者因此研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人民日報發表的大量社論,撰寫了從人民日報元旦社論看社會政治心理文化的變遷,為突破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