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畢業論文之唐五代小說中的楊國忠.doc_第1頁
歷史學畢業論文之唐五代小說中的楊國忠.doc_第2頁
歷史學畢業論文之唐五代小說中的楊國忠.doc_第3頁
歷史學畢業論文之唐五代小說中的楊國忠.doc_第4頁
歷史學畢業論文之唐五代小說中的楊國忠.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楊國忠,玄宗時與李林甫齊名的著名奸相。談及此人,大家馬上就會聯想到他的身世背景以及唐朝盛世的衰亡。蘭臺世界2009年第8期上曾刊有一篇張易之與楊國忠關系考證的文章,該文從四個方面來證明張易之與楊國忠的父子關系。另外,西北大學學報1985年第1期上也有一篇李白對楊國忠態度之我見的文章,該文章從幾首詩來說明李白對楊國忠的贊賞態度。但由于這兩篇文章對楊國忠的研究仍局限于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鑒等史部文獻中,這樣自然會導致視角過于狹窄、單調,人物形象也顯得空洞不真實。為彌補這個缺陷,需要我們求助于史學材料之外的文學作品。唐五代小說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其所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研究的人物也很多,由于置歷史人物于當時的社會生活中,所以呈現出的人物形象顯得栩栩如生,躍然于紙上。在此以楊國忠作為個例,采用史書與小說相結合的新視角,力圖透視出更加豐滿的人物形象以及隱藏其后的社會背景。一、 唐五代小說所見楊國忠性格特點 由于唐五代小說寫作年代較早,有很多材料經考證后被寫入史書,與此同時,也有一部分內容由于種種原因未被直接采用,但仍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在此,筆者將這些內容羅列并加以比較,力圖從各個側面描繪出一個完整鮮明的楊國忠形象。(一)被采入史書的記載1、飛揚跋扈唐續會要:“天寶十載十一月,楊國忠為右相,兼吏部尚書,奏請兩京選人,銓日便定留放,無少長各于宅中引注。虢國姊妹垂簾觀之,或有老病丑陋者,皆指名以笑,雖士大夫亦遭恥。故事,兵吏部注官訖,于門下過侍中給事中,省不過者謂退量。國忠注官,呼左相陳希烈于坐隅,給侍中行列于前曰:既對注擬,即是過門下了。希烈等腹悱而已。侍郎韋見素、張倚皆衣紫,與本曹郎官,藩屏外排比案牘,趨走語事。乃謂簾中楊氏曰:兩個紫袍主事何如?楊乃大噱。選人鄭怤附會其旨,與二十余人率錢于勤政樓設齋,兼為國忠立碑于尚書省南。所注吏部三銓選人,專務鞅掌,不能躬親,皆委典及令史孔目官為之。國忠但押一字,猶不可遍?!边@則材料主要描繪了楊國忠“于私第全日暗定官員”的情況,其中有這么一句尤其值得注意“呼左相陳希列于坐隅 希烈等腹悱而已”,當時楊國忠為右相,古時以左為貴,陳希列的官職理應比楊國忠的高,而材料中卻用“呼”“坐隅”“ 腹悱而已”等字眼,可見楊國忠當時飛揚跋扈到何種程度。 崔鉉等續會要屬于類書,材料主要來自歷朝實錄,但太平廣記的編者卻將此事收入,說明他們認為這條記載屬于逸聞之類。舊唐書:“國忠既以宰臣典選,奏請銓日便定留放,不用長名。先天已前,諸司官知政事,午后歸本司決事,兵部尚書、侍郎亦分銓注擬。開元已后,宰臣數少,始崇其任,不歸本司。故事,吏部三銓,三注三唱,自春及夏,才終其事。國忠使胥吏于私第暗定官員,集百僚于尚書省對注唱,一日令畢,以夸神速,資格差謬,無復倫序。明年注擬,又于私第大集選人,令諸女弟垂簾觀之,笑語之聲,朗聞于外。故事,注官訖,過門下侍中、給事中。國忠注官時,呼左相陳希烈于座隅,給事中在列,曰:既對注擬,過門下了矣。吏部侍郎韋見素、張倚皆衣紫,是日與本曹郎官同咨事,趨走于屏樹之間。既退,國忠謂諸妹曰:兩員紫袍主事何如人?相對大噱。其所昵京兆尹鮮于仲通、中書舍人竇華、侍御史鄭昂諷選人于省門立碑,以頌國忠銓綜之能。”新唐書:“國忠既以宰相領選,始建罷長名,于銓日即定留放。故事,歲揭版南院為選式,選者自通,一辭不如式,輒不得調,故有十年不官者。國忠創押例,無賢不肖,用選深者先補官,牒文謬缺得再通,眾議翕然美之。先天以前,諸司官知政事者,午漏盡,還本司視事,兵、吏部尚書、侍郎分案注擬。開元末,宰相員少,任益尊,不復視本司事。吏部銓,故常三注三唱,自春止夏乃訖。而國忠陰使吏到第,預定其員,集百官尚書省注唱,一日畢,以夸神明,駭天下耳目者。自是資格紛謬,無復綱序。明年大選,因就第唱補,帷女兄弟觀之,士之丑野蹇傴者,呼其名,輒笑于堂,聲徹諸外,士大夫詬恥之。先是,有司已定注,則過門下,侍中、給事中按閱,有不可,黜之。國忠則召左相陳希烈隅坐,給事中在旁,既對注,曰:已過門下矣。希烈不敢異。侍郎韋見素、張倚與本曹郎趨走堂下,抱案牒,國忠顧女弟曰:紫袍二主事何如?皆大噱。鮮于仲通等諷選者鄭怤愿立碑省戶下以頌德,詔仲通為頌,帝為易數字,因以黃金識其處?!辟Y治通鑒唐紀:“二月,楊國忠欲收人望,建議:文部選人,無問賢不肖,選深者留之,依資據闕注官。 及楊國忠以宰相領文部尚書,欲自示精敏,乃遣令史先于私第密定名闕。 春,正月,壬戌,國忠召左相陳希烈及給事中、諸司長官皆集尚書都堂,唱注選人,一日而畢,曰:今左相、給事中俱在座,已過門下矣。其間資格差繆甚眾,無敢言者?!卑凑仗瞥瘧T例,官吏銓選應先經過兵部、吏部選拔,再由門下省的侍中、給侍中考核合格者方能上任。而楊國忠在銓選時,并不遵循上述程序,肆意妄為,暗定官員,而對于左相陳希烈、侍郎韋見素、張倚等人,不僅不給予必要的尊重,甚至還侮辱其人格。在這三處史書記載中,都引用了唐續會要的相關材料,形象反映出楊國忠銓選時的飛揚跋扈。另外,明皇雜錄也有此類記載:“楊國忠之子暄,舉明經,禮部侍郎達奚珣考之,不及格,將黜落,懼國忠而未敢定。時駕在華清宮,珣子撫為會昌尉。珣遽召使,以書報撫,令候國忠,具言其狀。撫既至國忠私第,五鼓初起,列火滿門,將欲趨朝,軒蓋如市,國忠方乘馬。撫因趨入,謁于燭下。國忠謂其子必在選中,撫蓋微笑,意色甚歡。撫乃白曰:奉大人命,相君之子試不中,然不敢黜退。國忠卻立大呼曰:我兒何慮不富貴,豈籍一名,為鼠輩所賣!即不顧,乘馬而去。撫惶駭,遽奔告于珣曰:國忠恃勢倨貴,使人之慘舒,出于咄嗟,奈何以校其曲直?因致暄于上第。既為戶部侍郎。珣才自禮部侍郎轉吏部侍郎,與同列。暄話于所親,尚嘆己之淹徊,而謂珣遷改疾速?!泵鎸铌沿暸e不中的事實,楊國忠竟出“我兒何慮不富貴,豈籍一名,為鼠輩所賣!”這番話。鑒于“國忠恃勢倨貴”, 珣“無以校其曲直,因致暄于上第”。新唐書:“子暄舉明經,不中,禮部侍郎達奚珣遣子撫往見國忠,國忠方朝,見撫喜。已而聞暄當黜,詬曰:子不富貴耶?豈以一名為鼠輩所賣!珣大驚,即致暄高第。俄與珣同列,猶吒官不進。”資治通鑒:“國忠子暄舉明經,學業荒陋,不及格。禮部侍郎達奚珣畏國忠權勢,遣其子昭應尉撫先白之。撫伺國忠入朝上馬,趨至馬下;國忠意其子必中選,有喜色。撫曰:人白相公,郎君所試,不中程式,然亦未敢落也。國忠怒曰:子何患不富貴,乃令鼠輩相賣!策馬不顧而去。撫惶遽,書白其父曰:恃挾貴勢,令人慘嗟,安可復與論曲直!遂置暄上第。及暄為戶部侍郎,珣始自禮部遷吏部,暄與所親言,猶嘆己之淹回,珣之迅疾?!碧瞥賳T的晉升須依據一定的程序,而楊國忠的兒子楊暄本應落第,因主考官懼怕其父被置為上第,稍后也是因為其父的原因而遷為戶部侍郎。他們不僅不知足,反而抱怨別人升的快,自己升的慢,張揚不自忌。2 、諂佞譚賓錄:“玄宗謂侍臣曰:欲行一事,自古帝王未有也。蓋欲傳位于肅宗。及制出,國忠大懼,言語失次。歸語楊氏姐妹曰:娘子,我輩何用更作活計?皇太子若監國,我與姊妹等即死矣。相聚而哭。虢國入謀于貴妃。妃銜土以請,其事遂止。哥舒翰在潼關,或勸請誅國忠,以悅眾心,舒翰不聽。祿山發范陽,每日于帳前嘆曰:國忠頭,來何太遲也!國忠妻裴柔,蜀之大娼也。國忠又為劍南節度。勸玄宗入蜀,授其所親官,布蜀漢。”楊國忠聽到玄宗要傳位于太子,危及自身,便合謀讓貴妃銜土以請。眾人勸哥舒翰誅國忠以及安祿山以誅國忠為名,都說明楊國忠的諂佞之性已激眾怒,都欲殺之而后快。在這種情況下,楊國忠仍不知輕重,勸玄宗入蜀,以致后來發生馬嵬坡之變,葬送了性命。舊唐書:“宗聞河朔變起,欲以皇太子監國,自欲親征,謀于國忠。國忠大懼,歸謂姊妹曰:等死在旦夕。今東宮監國,當與娘子等并命矣。姊妹哭訴于貴妃,貴妃銜土請命,其事乃止?!弊鳛槌甲?,本應以江山社稷為重,身為宰相的楊國忠卻為一己私利不顧朝廷安危,想方設法進諂言維護其自身利益。新唐書:“祿山反,以誅國忠為名,帝欲自將而東,使皇太子監國,謂左右曰:我欲行一事。國忠揣帝且禪太子,歸謂女弟等曰:太子監國,吾屬誅矣。因聚泣,入訴于貴妃,妃以死邀帝,遂寢?!绷硗膺€有一則記載更顯其諂佞之性。資治通鑒:“自去歲水旱相繼,關中大饑。楊國忠惡京兆尹李峴不附己,以災沴歸咎于峴,九月,貶長沙太守。峴,祎之子也。上憂雨傷稼,國忠取禾之善者獻之,曰:雨雖多,不害稼也。上以為然?!庇羞@樣的君主,有這樣的臣子,唐朝何患不衰。 3、酷暴譚賓錄:“李林甫是姜皎外甥,楊國忠是張易之外甥。楊國忠為劍南,召募使遠赴瀘南,糧少路險,常無回者。其劍南行人,每歲,令宋昱、韋儇為御史,迫促郡縣征之。人知必死,郡縣無以應命。乃設詭計。詐令僧設齋,或于要路轉變,其眾中有單貧者即縛之。置密室中,授以絮衣,連枷作隊,急遞赴役。”楊國忠任劍南召募使時,為召募行人,不惜逼迫良人入伍?!斑B枷作隊,急遞赴役”其酷暴程度至此,實是另人發指。新唐書:“國忠雖當國,常領劍南召募使,遣戍瀘南,餉路險乏,舉無還者。舊,勛戶免行,所以寵戰功。國忠令當行者先取勛家,故士無斗志。凡募法,愿奮者則籍之。國忠歲遣宋昱、鄭昂、韋儇以御史迫促,郡縣吏窮無以應,乃詭設餉召貧弱者,密縛置室中,衣絮衣,械而送屯,亡者以送吏代之,人人思亂。尋遣劍南留后李宓率兵十余萬擊閤羅鳳,敗死西洱河,國忠矯為捷書上聞。自再興師,傾中國驍卒二十萬,踦屨無遺,天下冤之。其心之歹毒,實是罕見?!迸f唐書:“南蠻質子閤羅鳳亡歸不獲,帝怒甚,欲討之。國忠薦閬州人鮮于仲通為益州長史,令率精兵八萬討南蠻,與羅鳳戰于瀘南,全軍陷沒。國忠掩其敗狀,仍敘其戰功,仍令仲通上表請國忠兼領益部。十載,國忠權知蜀郡都督府長史,充劍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仍薦仲通代己為京兆尹。國忠又使司馬李宓率師七萬再討南蠻。宓渡瀘水,為蠻所誘,至和城,不戰而敗,李宓死于陣。國忠又隱其敗,以捷書上聞。自仲通、李宓再舉討蠻之軍,其征發皆中國利兵,然于土風不便,沮洳之所陷,瘴疫之所傷,饋餉之所乏,物故者十八九。凡舉二十萬眾,棄之死地,只輪不還,人銜冤毒,無敢言者?!币蚱浜么笙补?,死傷無數,酷暴之性,于往者有過之而無不及也。資治通鑒:“制大募兩京及河南、北兵以擊南詔;人聞云南多瘴癘,未戰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應募。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舊制,百姓有勛者免征役,時調兵既多,國忠奏先取高勛。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振野?!币蚴貫o南,有去無回,因此無人應征。楊國忠等人便設詭計捕人,送人入死地,其酷暴之心,天怨人怒。4、 陷害忠良仙傳拾遺及戎幕閑譚、玉堂閑話:“顏真卿字清臣,瑯琊臨沂人也,北齊黃門侍郎之推五代孫。幼而勤學,舉進士,累登甲科。既中科第,四命為監察御史,充河西隴左軍城覆屯交兵使。遷殿中侍御史、武部員外。楊國忠怒其不附己,出為平原太守。”鄴侯外傳:“李泌字長源,趙郡中山人也。泌幼而聰敏,書一覽必能誦也。天寶十載,玄宗訪召入內,獻明堂九鼎議。應制作皇唐圣祚文,多講道談經。肅宗為太子,敕與太子諸王為布衣交,為楊國忠所忌,以其所作感遇詩,謗議時政,構而陷之,詔于蘄春郡安置?!币坏顕野l現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那么他就會想方設法陷害別人,直至這個威脅消失為止。新唐書李泌傳:“乃長,博學,善治易,常游嵩、華、終南間,慕神仙不能死術。天寶中,詣闕獻明堂九鼎議,帝意其早惠,召講老子,有法,得侍詔翰林,仍供奉東宮,皇太子遇之厚。嘗賦詩譏誚楊國忠、安祿山等,國忠疾之,詔斥置蘄春郡?!睏顕耶敃r在朝廷上妄想一手遮天,只要是不順從他的,必然下場不好。李泌秉性忠厚又負有才學,深得玄宗賞識,而又不屑與楊國忠等人為伍,便遭到排擠貶官。資治通鑒:“臺省官有才行時名,不為己用者,皆出之。 自去歲水旱相繼,關中大饑。楊國忠惡京兆尹李峴不附己,以災沴歸咎于峴,九月,貶長沙太守。河東太守兼本道采訪使韋陟,斌之兄也,文雅有盛名,楊國忠恐其入相,使人告陟藏污事,下御史按問。初,京兆李泌,幼以才敏著聞,玄宗使與忠王游。忠王為太子,泌已長,上書言事。玄宗欲官之,不可。使與太子為布衣交,太子常謂之先生。楊國忠惡之,奏徙蘄春。”這些記載只是楊國忠陷害忠良的一部分,因篇章有限,在此不再贅述。以上所列的這些正史記載均可在唐五代小說中找到原型,這便說明了小說記載的真實心性,具有很大的史料價值,為我們進行更深的研究提供新的素材。(二) 與史書類似的記載1、善猜多疑戎幕閑談:“鄭仁鈞,欽說之子也,博學多聞,有父風。洛陽上東門外有別墅,與弟某及姑子表弟某同居。弟有妹,嫁楊國忠之子。時表弟因時疾喪明,眉睫復自毿毿然。又自發際,當鼻準中分,至于頜下,其左冷如冰而色白,其右熱如火而色赤。彼天曹判官,后數年,忽謂母曰:促理行裝,此地當有兵至,兩京皆亂離。且拿我入城,投楊氏姊,丐三二百千,旬日便謀東歸江淮避亂也。此時楊氏百口,皆當誅滅,唯姊與甥,可以免矣。母居常已異之,乃入京,館于楊氏。其母具以表弟之言告于女。其姊素知弟有鄭生之言,及見其狀貌,益異之,密白其夫,以啟其父。國忠怒曰:姻親需錢,何不以直告,乃妖言相恐耶?終無一錢與之。其女告母曰:盡箱篋所有,庶可得辦,何以強吾舅?時母子止楊氏,已四五日矣?!痹谶@則材料中,當姻親告訴楊國忠快要大難臨頭時,他不但不感恩,反而懷疑姻親勒索他的錢財,可見他的疑心真是非同平常人。新唐書:“哥舒翰守潼關,按兵守險,國忠聞欲反己,疑之,乃從中督戰,翰不得已出關,遂大敗,降賊。自此,長安危機,玄宗幸蜀。”舊唐書:“及哥舒翰守潼關,諸將以函關距京師三百里,利在守險,不利出攻。國忠以翰持兵未決,慮反圖己,欲其速戰,自中督促之。翰不獲已出關,及接戰桃林,王師奔敗,哥舒受擒,敗國喪師,皆國忠之誤惑也?!睏顕乙蚱鋫€人善猜善疑,誤國殃民,最終累及自身。資治通鑒:“國忠疑翰謀記,言于上,以賊方無備,而翰逗留,將失機會。上以為然,續遣中使趣之,項背相望。翰不得已,撫膺慟哭?!?作為唐朝宰相,應以江山社稷、朝廷安危為己任。安祿山等人造反,進至潼關。關利在守險,不利出攻,而楊國忠擔心把守潼關的哥舒翰會謀害自己,逼哥舒翰出師,結果是哥舒翰兵敗被擒不算,整個形勢也急轉直下。2、奢華 明皇雜錄:“玄宗幸華清宮。貴妃姊妹競飾車服。為一犢車,飾以金翠,間以珠玉。一車之費,不啻數十萬貫。既而重甚,牛不能引。因復上聞,請各乘馬。于是競購名馬,以黃金為銜蹶,組繡為障泥。共會于國忠宅,將同入禁中。炳炳照燭,觀者如堵。自國忠宅至于城東南隅,仆御車馬,紛紜其間。國忠方與客坐于門下,指而謂客曰:家起于細微,因緣椒房之親,以至于是。吾今未知稅駕之所,念終不能致令名,要當取樂于富貴耳。是驕奢僭侈之態紛然,而昧處滿持盈之道矣。太平公主玉葉冠,虢國夫人夜光枕,楊國忠鎖子帳,皆稀代之寶,不能計其直?!倍抨柧帲骸霸d造蕓輝堂于私第。蕓輝香草名也,出于闐國,其香潔白如玉。入土不朽爛,舂之為屑,以涂其壁,故號蕓輝。而更以沉香為梁棟,金銀為戶牖。內設懸黎屏風紫綃帳,其屏風本楊國忠之寶也。其上刻前代美女妓樂之形,外以玳瑁水晶為押,絡飾以真珠瑟瑟。精巧之妙,殆非人工所及?!北緦贄顕业逆i子帳懸黎屏風都乃稀世珍寶,而這兩件只是其財富中的冰山一角。唐朝其他官員競相仿效楊國忠,由此奢華風氣日盛。新唐書:“天寶七載,擢給事中、兼御史中丞,專判度支。會三妹封國夫人,兄銛擢鴻臚卿,與國忠皆列棨戟,而第舍華僣,彌跨都邑?!逼浞可嶂A麗,無與倫比。資治通鑒:“三夫人將從車駕幸華清宮,會于國忠第;車馬仆從,充溢數坊,錦繡珠玉,鮮華奪目。國忠謂客曰:吾本寒家,一旦緣椒房至此,未知稅駕之所,然念終不能致令名,不若且極樂耳?!?7 以上所列唐五代小說的這些記載,雖沒有被納入史書,但是其所反映的楊國忠的性格特點在史書中也是存在的。借此我們可以看出唐五代小說的史料價值不容抹殺,而且可以輔佐正史,重現歷史人物形象。二、 楊國忠形象后所隱藏的社會背景定命錄:“貴妃楊氏之在蜀也,有野人張見之云:當大富貴,何以在此?;騿栔寥贩蛉朔瘢繌堅疲翰皇恰R黄贩??曰:不是。然則皇后耶?曰:亦不是,然貴盛與皇后同。見楊國忠,云:公亦富貴位,當秉天下權勢數年。后皆如其說?!蔽恼碌谝徊糠忠呀泴顕业男蜗笞隽藲w納、整理,一個具有上述所列特點的楊國忠是怎樣做到唐五代小說中所描述的“秉天下權勢數年”的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史書記載。(一)楊國忠秉權的條件1、玄宗昏庸舊唐書:“上春秋高,意有所愛惡,國忠探知其情,動契所欲。驟遷檢校度支員外郎,兼侍御史,監水陸運及司農、出納錢物、內中市買、召募劍南健兒等使。以稱職遷度支郎中,不期年,兼領十五余使,轉給事中、兼御史中丞,專判度支事?!毙谀挲g大了,喜歡聽順耳的,楊國忠便投其所好,曲迎圣意,官職驟遷。資治通鑒:“自去歲水旱相繼,關中大饑。楊國忠惡京兆尹李峴不附己,以災沴歸咎于峴,九月,貶長沙太守。扶風太守房琯言所部水災,國忠使御史推之。是歲,天下無敢言災者。高力士侍側,上曰:淫雨不已,卿可盡言。對曰:自陛下以權假宰相,賞罰無章,陰陽失度,臣何敢言!上默然?!毙绿茣骸半絿又杏檬?,帝所好惡,國忠必探知其微,帝以為能,擢兼度支員外郎。遷不淹年,領十五余使?!睂τ谛谙埠?,楊國忠爛記于心,這便深得玄宗賞識,官職一升再升,甚至遭到李林甫嫉妒。資治通鑒:“度支郎中兼侍御史楊釗善窺上意所愛惡而迎之,以聚斂驟遷,歲中領十五余使。甲辰,遷給事中,兼御史中丞,專判度支事,恩幸日隆。 上晚年自恃承平,以為天下無復可憂,遂深居禁中,專以聲色自娛,悉委政事于林甫。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寵;杜絕言路,掩蔽聰明,以成其奸;妒賢疾能,排抑勝己,以保其位;屢起大獄,誅逐貴臣,以張其勢。自皇太子以下,畏之側足。凡在相位十九年,養成天下之亂,而上不之寤也。 庚申,以楊國忠為右相,兼文部尚書,其判使并如故?!币陨纤膭t材料,皆反映了玄宗的昏庸。在史書記載中,關于玄宗昏庸的材料很多,今取四則予以說明問題。2、楊國忠自身的能力新唐書:“諸楊日為兼瓊譽,而言國忠善摴蒲,玄宗引見,擢金吾兵曹參軍、閑廄判官。兼瓊入為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用其力也。國忠稍入供奉,常后出,專主薄簿,計算鉤畫,分銖不誤,帝悅曰:度支郎才也。累遷監察御史?!睏顕页跎先螘r,恪盡職守,在玄宗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得到贊賞后,雄心大增。舊唐書:“是歲,貴妃姊虢國、韓國、秦國三夫人同日拜命,兄銛拜鴻臚卿。八載,玄宗召公卿百僚觀左藏庫,喜其貨幣山積,面賜國忠金紫,兼權太府卿事。國忠既專錢谷之任,出入禁中,日加親幸。”資治通鑒:“楊釗侍宴禁中,專掌樗蒲文簿,鉤校精密。上賞其強明,曰:好度支郎。”正是由于楊國忠在度支方面有真才實學,才深得玄宗看重,從而仕途之路飛黃騰達。由于玄宗昏庸,不能明辯是非,又喜聽諂言,故為楊國忠秉權創造條件,再加上楊國忠自身也確實有點才華,因此其“秉天下權勢數年”成為必然。 “天寶中,楊國忠,權勢薰灼,朝廷無比。忽有一婦人詣宅請見,閽人拒之,婦人大叫曰:我有大事,要見楊公,爾何阻我!若不見我,當令火發。盡焚楊公之宅!閽人懼,告國忠。國忠見之,婦人謂國忠曰:公為相國,何不知否泰之道?恥公位極人臣,又聯國戚,名動區宇,亦已久矣。奢縱不節,德義不修,而壅塞賢路,諂媚君上,又亦久矣。略不能效前朝房杜之蹤跡,不以社稷為意,賢與愚不能別。但納賄于門者,爵而祿之。大才大德之士,伏于林泉,曾不一顧。以恩付兵柄,以愛使牧民。噫!欲社稷安而保家族,必不可也!國忠大怒,問婦人曰:自何來?何造次觸犯宰相,不懼死罪也?婦人曰:公自不知死罪,翻以我為死罪。國忠怒,命左右斬之。婦人忽不見。國忠驚未已,又復立于前。國忠乃問曰:是何妖耶?婦人曰:我實惜高祖太宗之社稷,被一匹夫傾覆。公不解為宰相,雖處佐輔之位,而無佐輔之功。公一死小事耳,可痛者,國朝自此弱。幾不保其宗廟,胡怒之耶?我來白于公,胡多事也?今我卻退,胡有功也?公胡死耶?民胡哭也?言訖,笑而出,令人逐之,不見。后至祿山起兵,方悟胡字。”在這段材料中,暫且不論其鬼神之事,至少說明了當時社會對楊國忠的普遍評價,認為他是唐朝由勝轉衰的主要原因。固然他確實作惡多端,但當時整個社會的背景、風氣又如何呢?(二)楊國忠所處時代的社會大背景由于唐五代小說是置歷史人物于當時的社會生活、社會背景中的,因此我們也可以通過唐五代小說中的人物形象來窺視當時的社會背景。1、社會風氣奢華如第一部分所述,楊國忠的個人生活固然奢華,然而當時唐朝整個的社會風氣也是很奢華的。新唐書:“帝常十月幸華清宮,春乃還,而諸楊湯沐館在宮東垣,連蔓相照,帝臨幸,必遍五家,賞赍不訾計,出有賜,曰餞路,返有勞,曰軟腳。遠近饋遺閹稚、歌兒、狗馬、金貝,踵疊其門?!弊鳛橐粐?,本應勤儉節約,給群臣作個榜樣。而唐玄宗卻賞賜無度,奢華無邊。那么群臣仿而效之,也就不足為怪了。舊唐書:“貴妃姊虢國夫人,國忠與之私,于宣義里構連甲第,土木被綈繡,棟宇之盛,兩都莫比。玄宗每年冬十月幸華清宮,常經冬還宮。國忠山第在宮東門之南,與虢國相對,韓國、秦國甍棟相接,天子幸其第,必過五家,賞賜宴樂。每扈從驪山,五家合隊,國忠以劍南幢節引于前,出有餞路,還有軟腳,遠近餉遺,珍玩狗馬,閹侍歌兒,相望于道。進封衛國公,食實封三百戶,俄拜司空。”資治通鑒:“三姊與銛、锜五家,凡有請托,府縣承迎,峻于制敕;四方賂遺,輻湊其門,惟恐居后,朝夕如市。十宅諸王及百孫院婚嫁,皆先以錢千緡賂韓、虢使請,無不如志。上所賜與及四方獻遺,五家如一。競開第舍,極其壯麗,一堂之費,運逾千萬;既成,見它人有勝己者,輒毀而改為。上以國用豐衍,故視金帛如糞壤,賞賜貴寵之家,無有限極?!睆拇耍现粱视H國戚下至一般官員,奢華之風日盛,稍候便迎來了唐朝的暮年。 2、政治黑暗,斗爭激烈文章第一部分已經講述了楊國忠的殘忍、酷暴、陷害忠良等等罪行,而唐朝其他官員的品行又如何呢?由于人數眾多,在此暫舉李林甫一例予以說明。舊唐書:“初,楊國忠登朝,林甫以微才不之忌;及位至中司,權傾朝列,林甫始惡之?!崩盍指εc楊國忠的斗爭由此拉開了序幕。新唐書:“初,楊慎矜引王鉷為御史中丞,已而有隙。鉷挾國忠共劾慎矜,抵不道誅。由是權傾中外。吉溫為國忠謀奪林甫政,國忠即誣奏京兆尹蕭炅、御史中丞宋渾,逐之,皆林甫所厚善,林甫不能救,遂結怨?!睘楸苊庾源龜溃瑮顕覜Q定先下手為強?!般p寵方渥,位勢在國忠右,國忠忌之,因邢縡事,構鉷誅死,己代為京兆尹,悉領其使。即窮劾支黨,引林甫交私狀,牽連左逮,數以聞,帝始厭林甫,疏薄之?!泵鎸θ諠u得勢的楊國忠,李林甫決定還以顏色。新唐書:“國忠恥云南無功,知為林甫掎摭,欲自解于帝,乃使麾下請己到屯,外示憂邊,以合上旨,實杜禁言路,林甫果奏遣之。及辭,泣訴為林甫中傷者,妃又為言,故帝益親之,豫計召日。然國忠就道,惴惴不自安。帝在華清宮,驛追國忠還。”舊唐書:“十一載,南蠻侵蜀,蜀人請國忠赴鎮,林甫亦奏遣之。將辭,雨泣懇陳,必為林甫所排,帝憐之,不數月召還?!辟Y治通鑒唐記:“南詔數寇邊,蜀人請國忠赴鎮。左仆射兼右相李林甫奏遣之。國忠將行,泣辭,上言必為林甫所害,貴妃亦為之請。上謂國忠曰:卿蹔到蜀區處軍事,朕屈指待卿,還當入相。”李楊斗爭,李林甫處于下風。新唐書:“林甫果死,遂拜右相,兼文部尚書、集賢院大學士、監脩國史、崇賢館大學士、太清太微宮使,而節度、采訪等使、判度支,不解也。國忠已得柄,則窮擿林甫奸事,碎其家?!敝链藯顕覐氐状驍±盍指Γ弦蝗酥氯f人之上的丞相位。玄宗后期,朝臣把持朝政,相互傾軋之類事屢見不鮮。唐朝衰勢成為必然。通過上述唐五代小說與正史相結合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楊國忠固然卑劣,對唐朝政治確實產生了不少的負面影響。但縱觀當時的社會背景,奢華的社會風氣和政治黑暗,斗爭激烈,才是唐朝由盛轉衰的主要原因。三、結 論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在史通中曾從史料學的角度分析了小說的十種類型,并且從史學家的觀念出發,把“偏記小說”當作史書的一個分支,同時強調史料的真實性。由于唐五代小說是當時人寫當時人,小說的筆觸比較自然,真切的隨人物的活動而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又由于這些資料是小說作者不經意寫出的,因此就多真實而少避諱,多形象而少呆板,多細節而少空洞,有時比正史更具體,更生動。當然,唐五代小說也有不少虛構、夸張的成分,在使用這些材料的時候要具體分析,充分發揮唐五代小說在史料價值方面的作用。注釋:1、(唐)崔鉉等:唐續會要,轉引自李昉等:太平廣記,中華書局,1961年版,卷186,第1393頁。2、(后晉)劉昫: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卷106,第3244頁。3、(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卷206,第5848頁。4、(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中華書局,1956年版,卷216,第6915頁。5、(唐)鄭處誨:明皇雜錄,轉引自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卷179,第133頁。6、(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206,第5850頁。7、(宋)司馬光編著,資治通鑒唐紀,卷216,第6920頁。8、(唐)胡璩:譚賓錄,轉引自李昉等:太平廣記,卷240,第1855頁。9、(后晉)劉昫等:舊唐書,卷106,第3245頁。10、(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206,第5851頁。11、(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卷216,第6941頁。12、(唐)胡璩:譚賓錄,轉引自李昉等:太平廣記,卷269,第2109頁。13、(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206,第 5850頁。1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