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科教育論文-審美情感和體驗在散文教學中的滲透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把審美看成是人的高級精神需要之一,認為“審美是一種高級需要,美在自我實現者身上得到最充分的體現”。英國美學學會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藝術中也指出:“美育不僅成為當今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大有成為整個教育的基礎和整個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因此,教學既要激發、滿足學生的認知需要,更要注重激發、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審美需要,實現美學教育。散文作為教材中文質兼美的范文,很能喚起學生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情感,因此,散文教學中,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分析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點,有層次地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理解作者通過景物描寫來表情達意的寫作技巧外,還可以借助各種媒體作為審美情感的觸發點,引導學生進入審美感受和體驗,獲得審美經驗。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散文中的美學因素,和學生共同挖掘教學內容本身的內在美和運用教學形式藝術化的外在美來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對于教材提供的散文佳作,教師可采用創設情境、指導朗讀、品析語言、配樂朗誦等方法進行審美教學。一、創設情景,喚起學生的審美需求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散文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教師應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或情緒。新課的導入,教師可以運用聲情并茂的開場白,喚起學生的情感需求,把學生帶入課文特定情境中。有人說開講是教師送給學生的第一束鮮花,視為教學“定調”,更有“善于始者,成功已半”的說法。“入境動情”的開講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欲望。特別對那些抒情性很濃的散文佳品,教師宜創設一個與文章基調相一致的情境,利用動情的肺腑之言,帶學生置身于教學內容相應的情景之中,奠定感情基調,讓學生迅速進入角色,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如朱自清的綠可以這樣開講:“春天,給人們無限的希望與蓬勃的活力;秋天,也會以它特有的魅力使人們感受到永不衰竭的生機。朱自清先生在1924年秋天寫就的散文小品綠,則是把對光明和理想的執著追求滿蘊在對一潭秋水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描繪中。今天,就讓這篇優美的散文帶領我們去領略浙江仙巖山中梅雨潭那神奇的景色,那醉人的綠吧!”學生置身于教師創設的這種特定的情境中,就會帶著一種對“美”的憧憬和急于領略美景的審美期待,進入文章的情感世界,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這種情感的共鳴,可以轉化為學生自覺審美的“催化劑”,使學生產生新的審美追求,主動去尋美訪勝,采擷珠寶,從而深潛到文章所構筑的內部世界,領悟文章所營造的美學意境。二、品析詞語,開拓審美聯想和想象能力對于那些洋溢著詩情畫意的優美散文,要讓學生體會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開拓其審美聯想和想象能力,首先要引導學生品析文中極富藝術表現力的詞語,引導學生深悟文中深層意蘊所包含的藝術美、哲理美和情感美。“詞以一字為工”。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一些精彩的語段及詞句作賞析、揣摩,體味祖國語言的豐富內涵和無窮魅力。如教學朱自清荷塘月色這篇散文,在賞析“月下荷塘”這一極富詩情畫意的語段時,可引導學生揣摩“比喻、通感、擬人”等修辭手法在表情達意上的豐富內涵,品味“羞澀”、“裊娜”等詞表現出一種什么樣的情趣;在賞析“塘上月色”這一精彩段落時,可引導學生找出描寫月光的一系列動詞“瀉”、“浮”、“洗”、“籠”,然后讓學生思考“這些詞在描摹景物上有何特點?”(以動態的詞描寫靜態的景)、“營造出一種什么樣的意境?”通過指導學生仔細揣摩作者在用詞遣句方面的功力,體味文章的意境美。現在學生閱讀易犯的毛病是不求甚解、瀏覽情節,對一些精彩的細節描寫、景物描寫總是一掠而過,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點撥,讓學生在鑒賞語言的過程中,提高語言理解能力,深刻體會作品的內蘊美,通過對美的形象的感受,對美的本質的認識,去領悟它所包含的人生意義和美學價值,從而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培養其高尚的審美情趣。教師還可以通過聯系具體語境對語言進行分析比較,使學生對作者選詞造句的深意有進一步的理解。同樣是朱自清的中“塘上月色”這一段落,為加深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微和妙處,教師可以找出其它同義和近義的動詞讓學生作比較,如把“瀉”換成“淌”或“照”,把“浮”換成“升”,把“籠”換成“包”,表達效果又有何不同?指導學生比較分析,在思索中讓學生領悟語言的豐富內涵,產生如臨其境的感受和體驗。教師只有創設具體的語境,讓學生通過比較來揣摩、領悟,才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吸收這些典范的語言材料,讓學生從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培養審美想象和審美創新能力,提高語文素質。三、配樂朗讀,提升審美情操“文學的本質是始于感情終于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的或是無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讀一些經典散文作品,光靠品析語言還不夠,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特別對那些抒情性極濃的散文,教師還可以借助音樂作為朗讀背景,指導學生配樂朗誦,把音樂語言與文學語言溝通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使文中所描繪的景和物,所傾吐的情和意,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中提升審美情操。筆者在課堂教學中,曾多次嘗試以音樂作為媒體進行散文教學,效果是明顯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為了讓學生深入領會作者情景交融、境與情合、人景合一的完美境界,我預先剪輯了三段經典民樂(一為二泉映月、一為春江花月夜、一為梁祝)作為披文入情的觸發點,在概括完文段的景物特點后,用錄音機播放出來,要求學生用心去聽,把握音樂旋律的感情基調,選擇一段旋律作為課文文段的配樂朗讀的音樂。其目的是希望通過音樂的感染力來喚醒學生積極、愉快的情緒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對節奏、旋律、音響等聽覺表現進行分解和綜合等心智加工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但是,這種審美感受和體驗畢竟是高層次的審美境界,學生不一定都能上升到這一審美層次,有些同學有這種審美體驗,但也是瞬間的,怎么樣來保持和強化這種審美活動呢?因此,下一步的教學環節就從“配樂美讀,提升情操”入手。配樂朗誦是學生很感興趣的語文實踐活動,同時也為了給學生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調動其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我利用樂曲春江花月夜作為課文朗讀的背景,要求學生主動起來進行配樂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醫療健康商業數據分析與決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信息分析與預測》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外事職業大學《設計圖文表達》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北政法職業學院《計算機成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北京工業大學《藥物化學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軟件質量與評測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撫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天氣學分析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媒介研究方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北華大學《森林經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師業務基礎與法規》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中職)化學分析技術項目七 測定鐵礦石的全鐵量教學課件
- ICU患者鎮痛鎮靜的護理課件
- 臨時支撐體系拆除審批表
- 錦程網生涯規劃書
- 2020 ACLS-PC-SA課前自我測試試題及答案
- (完整版)《安全標志及其使用導則規范》
- 新制經濟學學習教案
- 鐵皮石斛集約化高產栽培技術研究
- GB∕T 31838.7-2021 固體絕緣材料 介電和電阻特性 第7部分:電阻特性(DC方法) 高溫下測量體積電阻和體積電阻率
- 變頻器變頻altivar71說明書
- 車門玻璃升降器的設計與運動仿真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