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教育論文-寫作材料的引航.doc_第1頁
學科教育論文-寫作材料的引航.doc_第2頁
學科教育論文-寫作材料的引航.doc_第3頁
學科教育論文-寫作材料的引航.doc_第4頁
學科教育論文-寫作材料的引航.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科教育論文-寫作材料的引航【論文關鍵詞】寫作材料;課文;課外閱讀;生活【論文摘要】在作文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學生寫作缺乏材料的問題。本文談到從課文中尋找寫作材料,從課外閱讀獲取寫作材料,從生活中獲取寫作材料三種途徑,以幫助學生解決“無米下鍋”的問題。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工作多年,最讓我感到頭痛的是學生的作文難以提高的問題,許多學生從高一到高三,作文寫來寫去水平都沒有提高,常常是言之無物,特別是寫議論文的時候,許多學生都是泛泛而談,即便用上一兩個例子,也是很陳舊的或者胡編亂造的例子。據參加高考評卷老師反饋:近年來高考作文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議論文選取的例子幾乎都是愛迪生、貝多芬、愛因斯坦、牛頓、海倫凱勒等幾個人,按照老師以往訓練的“模式”“填寫”作文,明顯帶有套合牽扯的跡象。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學生缺乏寫作材料,二是學生不會運用心中原有的材料。要解決學生“無米下鍋”的問題,我們必須帶領學生先找到“糧食”。我在這些年的教學實踐中,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從課文中尋找寫作材料讀寫結合是我國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認同的理論。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中心顧振彪先生認為:“以課文為寫作材料,省去搜集材料之苦,可以直接投入寫作訓練,尤其利于培養思維能力。”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教師應竭力在教材內容中為學生尋找他們進行思考和概括的事物。”從課文中尋找寫作材料有許多好處,首先教材中的文章大多選自古今中外名家精品,高度典型地概括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內容。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到文化知識,提高思想認識,塑造理想人格,還可以讓學生從書本中獲取許多寫作素材,掌握寫作之道。其次課文中的內容是經過老師講授,學生參與學習鞏固過的內容,學生對它們比較熟悉,理解、運用起來更加容易與寫作的要求相吻合,選取的材料能更準確地表情達意。而且在有限的寫作時間里,學生從課文選取材料顯得更直接更迅速,適合考場作文訓練。那么,如何從課文選取寫作材料呢?作為語文老師,平時就要要求學生做好材料的積累工作。1.筆錄工作。每個學期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專門的本子,對課文內容做分類記錄,名人名家類,例如,愛國人物形象有屈原、文天祥、陸游等;革命者形象有魯迅、李大釗等;熱愛科學追求真理的有哥白尼、布魯諾、居里夫人等;頑強與命運作斗爭,實現人生價值的有貝多芬、海倫凱勒、史鐵生等;熱愛世界和平的有史懷哲、馬丁路德金、羅素等等。名言、格言類,例如,孟子的“舍生取義”,李清照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歐陽修的“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魏征的“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荀況的“鍥而不舍”、“學不可以已”等等。摘抄課文中有文采的句子,側重是對偶句、排比句和自己喜歡的句子。2.熟讀、背誦工作。要求背誦的篇章一定要強化學生背熟,例如,勸學、六國論、過秦論、阿房宮賦、游褒禪山記等,往往這些篇章中有很多寫作素材,我們必須要求學生在平時做好背誦的前提下,有側重地思考記憶一些內容。例如勸學這篇文章,關于學習的重要性有“學不可以已”;學習需要積累的有“積土成山,風雨興焉”、“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學習要堅持不懈的有“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強調學習要專心的有“蚯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學習要不斷對自己反省檢查的有“君子博學而日參省呼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等素材。像這些材料都是極好的寫作“糧食”,是寫議論文很好的論據。3.提煉課文原有的素材,深化文章的主題。好文章貴在有自己的風格和創意,學生必須深入開掘課文原有的題材,讓他們寫出自己的真知灼見,而不是拘泥于老師講授的內容。例如,我上勾踐滅吳一文,安排學生作文我心目中的勾踐,發現學生賦予勾踐十分豐富的內容: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富有遠大理想的偉人,毅力非凡的楷模,成功是屬于未雨綢繆的人,“計劃生育”的先師,忘恩負義的家伙,收買人心的高手,陰險可怕的魔鬼等等。講評作文的時候,我對同學們的看法給予充分的肯定,并且讓他們交流傳閱自己的作文,使他們的思維得到啟發。課文涉及到的文學形象、歷史人物、歷史英雄很多,例如,劉邦、項羽、林沖、鄒忌、趙威后、燭之武、魏征、劉蘭芝、瑪蒂爾德、葛朗臺以及文章的作者等等。同學們思考什么,就讓他們寫什么,課文中人物的功過得失,讓學生去思考評判,以提高他們認識和分辨事物的能力,開拓他們思想的深度和廣度,激發他們的發散思維,既可以張揚個性,又可以增加文章的內容和文學內涵及文化底蘊。二、從課外閱讀獲取寫作材料閱讀能豐富人的知識,拓寬人的視野,能讓人學會思考,提升人的境界,使人的精神走出蠻荒,豐富人的情感體驗。于漪和程紅兵在語文教改必須根于現實的土壤中說:“越來越多的大學教授痛感現在的學生文化積淀太少,文學感受力在下降,知識面越來越窄,無法和教師產生共鳴。文化積淀太少,不但學不好語文,而且妨礙學生個人的成長,文學素養的缺乏,會使人的社會經驗缺乏。”這里所說的“文化積淀”指的就是人文素養、文學素養,而造成文學素養貧乏的原因就是學生課外閱讀量太少。在中學階段,許多學生只看作文選或高考滿分作文,不喜歡看名著,對老師推介的名家名篇覺得陳舊、沒味,喜歡的是一些消遣性讀物或娛樂性報刊。另外,一些學校對學生看課外書管制得“苛刻”,或禁止或收繳,壓抑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熱情。我們也許有這樣的體驗:一天不看書,就感覺說話詞窮,何況學生作文呢?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有責任幫助學生提高文學素養,鼓勵學生多看課外讀物。我的做法是:1.保證時間。每周安排一節“課堂閱讀課”,或去圖書館或在網上閱讀,此外,不管學生各學科作業如何多,也要求學生每天擠出半小時以上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每個寒暑假要求讀兩到三本名著。2.要求訂購或推薦讀物。老師根據學生的經濟情況,要求學生或訂或借一定量的讀物閱讀,推薦一些篇幅短小而又有思想內容價值的刊物,如讀者、青年文摘等,可集中購買書籍,在“課堂閱讀課”各個班輪流傳閱,這樣學生花錢不多,又可以看到很多的書,這個做法十分受到學生的歡迎。3.做好課外閱讀筆記。每個學期每個學生準備一個課外閱讀的本子,把當天的閱讀情況做簡要的記錄或點評,每兩周檢查一次,每個月分小組互相交流傳閱一次。4.課堂上討論交流閱讀收獲。每次我帶學生去網上查找課文作者的其他資料,回來以后我都要求他們在課堂上說說自己閱讀到的信息,每個學生都非常積極地進行交流,興致很濃,這樣學生可以從別人那里得到許多自己沒有閱讀到的東西,大大提高了閱讀量。三、做生活的有心人雖然材料是否豐富是檢驗一篇文章優劣的重要依據,但是,如果都是搬取別人作文的材料,學習別人的文章,表達別人的生活感受,難免有拾人牙慧之感。那么,怎樣引導學生寫出既有內容又有個性的文章呢?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寫作必須擁有與寫作相關的感情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積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動中通過觀察所得獲得的材料。”學生的日常生活就是他們寫作的“活水”,老師應當鼓勵學生走進生活,仔細觀察身邊的物、人、事,注意“旁聽”周邊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