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教育論文-充分挖掘地方資源,培養學生語文素養.doc_第1頁
學科教育論文-充分挖掘地方資源,培養學生語文素養.doc_第2頁
學科教育論文-充分挖掘地方資源,培養學生語文素養.doc_第3頁
學科教育論文-充分挖掘地方資源,培養學生語文素養.doc_第4頁
學科教育論文-充分挖掘地方資源,培養學生語文素養.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科教育論文-充分挖掘地方資源,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清明節又稱三月節、踏青節。清明是農歷二十四個節氣中唯一俗演為節日的節氣。清明節有三個明顯的特色:一是兼有節氣與節日兩種“身份”,二是以戶外活動(掃墓、踏青等)為主,三是兼有肅穆(或悲傷)(在掃墓祭奠活動中)與歡樂(在踏青等游玩活動中)兩種情感氛圍。歷經千百年的演變,清明節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包括海外華人的重要節日之一。在傳統社會中,這個盛大的節日,不僅是掃墓祭奠、懷念離世親人的節日,還是踏青嬉游、親近大自然的節日。清明節的節期比較長,清明日只是該節日的標志性時間,而其習俗活動往往持續五、六天到十幾天(各地各時不等)。壯族清明祭祖大多是在清明節這天或清明節前后,具體時日各地卻有所不同,大多數是在農歷三月初三日,但無論如何都要在谷雨之前祭拜完。因為壯族民間有這樣的說法:谷雨過后,所有的墳墓都要“關門”了,祭拜在隆重祖先也不能出來“吃”了。那坡縣的壯族祭拜祖先都定在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日,而靖西縣則有點不太“統一”,北部鄉鎮是一成不變的農歷三月初三日,南部鄉鎮以及縣城則選擇在清明節之前(或之后)的雙休日。自古以來,清明祭祀的參與者是全體國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頭百姓,都要在這一節日祭拜先人亡魂。從唐朝開始,朝廷就給官員放假以便于歸鄉掃墓。邊境地區的靖西、那坡兩縣流行著這么一句話:“清明節,老師不走學生!”因此,一到清明節,學校都會調整課程,然后給師生員工放假回家掃墓,這已經是多年的“約定俗成”。參加掃墓的人員一般都是同族的人,往往傾家出動,外嫁的婦女也要回娘家,大家聚在一起,按墳墓的遠近,由遠而近或由近到遠逐一祭拜,不得分散。如今,參加祭祖的人員已經不局限于本家族人員,好多祭祖的時都喜歡呼朋喚友,大家一起祭拜,以增添熱鬧和樂趣。這樣清明節前后的掃墓活動常成為社會成員親身參與的事,數日內郊野間人群往來不絕,規模極盛。由此可見,壯族清明祭祖是很好的、可開發的語文課程資源。但是,壯族清明祭祖作為初中語文課程資源的現狀如何呢?據本人了解,在靖西、那坡兩個縣,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教師將它作為一種課程資源來開發、利用。學校年年都調整課程,然后給師生員工放假回家掃墓,但是就沒有給學生布置一道作業題或者一個作文題。為什么出現這種不會充分利用周圍存在著的豐富而又極其珍貴的課程資源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在對課程資源的認識方面,目前的農村中小學教師有一定的誤區,一是總認為現成配發的或學校購買的就是課程職員。由于我國廣大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差,設備簡陋,圖書資料缺乏,教學資源十分匱乏。二是缺乏收集課程資源的意識與方法。長期以來,“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個教案一本書”,成了教師長期自足教書的形象。對絕大多數教師來說,參與課程資源開發并不是他們職業的一個自然組成部分。由于缺少必要的心理和經驗準備,缺少時間和財力的支持,甚至缺少合作和溝通所必需的比較融洽的人際關系、交流技術,甚至能夠表達自己實踐經驗的語言,參與課程資源開發對大多數教師來說,“挑戰”的成分恐怕大雨“機遇”的成分。第二,對僅有的課程資源的利用方面,也存在著許多問題。管理方法不科學、不合理,借用手續繁雜,缺乏使用培訓,對學校的儀器、設備不愛惜,缺乏應有的保養措施,使僅有的資源損壞嚴重,或有了不會用,只好束之高閣。教師利用意識不強,怕麻煩,圖省事,使僅有的教學資源造成浪費。可見,教師參與課程開發的困難與局限在農村初中尤為突出。如何開發壯族清明祭祖為初中語文課程資源?第一,要喚醒教師的課程資源意識。教師們要認識到:教學資源是個很廣泛的概念,它可以從多種渠道獲得,除了上面配發和學校購買的之外,還可以由教師自己用廢舊物品做教具,可以由學生自己做學具;還可以利用家庭、社區等現有資料來幫助教學。語文的課程資源包括: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另外,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可以成為語文課程資源。而壯族清明祭祖就是很好的語文課程資源,一定要好好利用它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第二,教師要大膽嘗試挖掘地方資源,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壯族清明祭祖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資源,如何開發使之成為語文學科的課程資源?我做了如下嘗試:我開展了“壯族清明祭祖探究綜合性學習”活動。活動方案如下:一、學習目標1、通過了解壯族清明祭祖的情況,增進學生對本民族的了解,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增強自信心,提高語文素養。2、過對壯族清明祭祖的探究,讓學生體驗自主、合作、探究的樂趣,學會交流與合作。3、通過對壯族清明祭祖的探究,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二、學習過程(一)活動準備1、教師準備說明學習的目標與原則,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壯族清明祭祖的探究。為學生推薦相關網絡資源為學生推薦文化書刊(如可愛的那坡等)2、學生準備按照學習內容,自由組合成活動小組,每個小組推選一名組長,共同確定探究內容、目標,設計方案,擬出草案并交給老師審核指導。各族在組長的帶領下,發揮個人特長,進行組內分工。確定研究的方式:網絡搜索、書包雜志等資料搜集、實地考察、親友訪談談等。(二)研究學習建議1、壯族清明祭祖趣事2、壯族清明祭祖的變化3、壯族清明祭祖的建議(三)活動設計1、搜集資料指導學生分頭查找資料,尤其是在清明祭祖活動中注意向父母或其他親人了解本家族祭祖的情況。2、整理資料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鑒別、篩選,選擇有家伙子的信息。3、啟發思考通過資料的搜集、整理,讓學生思考:在壯族清明祭祖活動中,有哪些做法是該肯定的?那些做法是該改進的?你叢冢獲得什么啟發?4、選題寫作指導學生根據所了解到的有關壯族清明祭祖的信息,自擬一個文題,寫一篇關于壯族清明祭祖的文章(可以是獨立撰寫,也可以合作撰寫)。(四)學習成果展示利用課堂時間,在同學間互相交流有關壯族清明祭祖的文章,有學生自己挑選其中的優秀文章在全班交流。(五)布置作業指導學生根據所了解到的有關壯族清明祭祖的信息,自擬一個文題,寫一篇關于壯族清明祭祖的文章(可以是獨立撰寫,也可以合作撰寫)。(六)評價1教師對每一位學生在本次活動研究性學習中的表下進行考核評價,重點查他們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成果展示情況。2學生互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生互評,小組長做記錄。3把學習成果和互評的結果記入學生的平日成績中,作為期評的主要依據之一。在學生的成果展示中,體現出該活動對學生的口語、寫作有促進作用,表現在多數學生覺得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他們說的話,寫的文章內容不空洞,有真情實感;同時也促使學生對資料進行搜集、整理,從而訓練了他們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在覃東雷他的祭祖的思考中寫道:再不要讓死人與活人爭地了!據調查,建一座墓一般都在5、6平方米,有的甚至達幾十多平方米。在百色市的靖西、那坡兩縣的一些石山區,本來就人多地少,愈演愈烈的為死人早墓的攀比之風使得耕地少上加少。而有些人為了圖方便和省錢,干脆就將墳墓安放在住宅附近的耕地上,墳墓和住宅僅咫尺之遙,常常是推門見墳,開窗有墓,一些被認為是風水寶地的地方,更是墳挨,挨墓,有的家族墓已經相連成片,其場景讓人觸目驚心。又比如,趙納在祭祖的思考中寫道:今年祭祖,我的伯父給我們講述了這么一個故事:有一次,他下鄉,恰逢那里有一戶人家為已入土一年的老人操辦遷墳儀式。老人的兒女們大擺宴席,還請來了道公做法事,場面很是“熱鬧”,但是,村里人都知道,這位故去的老人生前“享受”到的卻是另一種生活:已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被子女們當“足球”踢來踢去,各自成家的兒女們對老人的生活基本不聞不問不管,寡居多年的老人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現在用豐厚的祭品來祭奠父母,還不如父母在世時用普通的衣食奉養他們。其實,生身父母健在之時,只要兒女們有點孝心,就是養之薄,他們也會感到無限慰籍。倘若對他們生前不給養、不孝敬,等到他們死后再哀戚,那又有什么用呢?這種厚葬之風,如不加以引導和破除,勢必造成沉重的負擔,成為農民返貧的一大原因。”伯父的這一席話讓我深受教育。還有,覃文貴在為壯族清明祭祖提建議中寫道:為了解決死人與活人爭地的矛盾,我建議:從我們這輩人開始,死后不實行葬,而實行樹葬,這樣就不占用很多的耕地了。因為我們那坡縣目前還沒有火葬場,群眾根本沒有火葬的想法,他們的心目中,“塵歸塵,土歸土”、“入土為安”、“落葉歸根”的傳統情結和觀念占滿頭腦,有些人甚至認為死后火化是極其“痛苦”的事,因而有不少老人生了病重不愿到醫院治療,生怕在醫院去世而被火化。我們屯里有一個人在廣東打工,由于事故死了,被火化了,骨灰云到老家后又重新造墳墓。這樣太浪費有限的土地資源了。我國每年死亡認輸約800萬人,如果以每具尸體重50公斤計,如果實行土葬,每年就有40萬噸固體廢棄物污染自然環境;若每具棺材用0.5平方米木材,每年喪葬耗木材就達400萬立方米;以每個墳墓占地4平方米,對周圍破壞4平方米計,每年全國有近10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