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9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貌學,主講教師:李鴻凱 環科樓205,楊景春,李有利編著:地貌學原理修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本書是根據作者1985年編寫的地貌學教程修訂改編。 它較系統地介紹了地貌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研究方法。本書以地貌營力系統為綱進行章節劃分。以外營力作用為主形成的地貌包括坡地地貌;流水地貌;巖溶地貌;冰川地貌;凍土地貌;荒漠地貌;黃土地貌;海岸地貌;以內營力為主形成的地貌有大地構造地貌;褶曲構造地貌;斷層構造地貌;火山和熔巖地貌。地貌與環境、災害是當前人類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書也專門列了兩章進行介紹。本書對各種類型地貌的特征、成因和種種變異都從構造、氣候、人類活動和巖性等方面進行評述和解釋,使教材內容更加豐富,體系更加嚴謹。構造地貌部分立足于動態分析,具有一定的深度。對于國內外地貌學的經典的和現代的理論,以及各種典型地貌實例,采用融會于全書之中的方法進行介紹。全書各章還精選了一些典型地貌照片,使本教材更為生動。,參考書目,吳正編著:地貌學導論,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本書是在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系地貌學基礎教材的基礎上,學習和吸收了國內外許多著名地貌學教材的優點,以及地貌科學研究的新成果編寫而成的。本書力求在體系上、內容上所創新,除反映科學性與系統性外,要更能體現師范院校地貌學課程教材的特色。全書共分為十一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三章以內營力作為主的活動和靜態構造地貌。第四章至第八章分別是外營力主要的流水地貌、巖溶地貌、冰川和凍土地貌、風成地貌和黃土地貌以及海岸地貌。第九章應用地貌包括了人類活動形成的地貌以及地貌災害等內容。第十章地貌發育的理論作為單獨章節講述。第十一章為區域地貌調查與制圖。,吳正編著:現代地貌學導論,科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張根壽主編 科學出版社 2010,高抒,張捷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上海師大,蘭州大學,杭州大學,西北 大學,中山大學合編,地貌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年9月。,中國科學院中國自然地理編輯委員會,中國自然地理地貌部分,1980年,科學出版社。 本書以地貌類別為經,以其地域分布為緯,對我國地貌形成作了比較全面的論述。書中首先介紹了全國地貌概況,進而分章討論了構造地貌、河流地貌、巖溶地貌,紅層與花崗巖地貌,黃土地貌,風沙地貌,冰川地貌,凍土與冰緣地貌,泥石流,海洋及島嶼地貌,最后概述了全國地貌發育總過程,Plummer & McGeary,Physical Geology,網站資源,/gesc/kygz/dmx/ 西北師范大學地貌學精品課程,地貌學習可參考相關章節的課件。 8/Geomorphology北京大學地貌學精品網站。授課教案包括許多國內外案例。 /book-show/flex/book.html?courseNumber=2090050502福建師范大學地質地貌學精品課程,其中地貌學篇可作為地貌學的學習參考。 /kech/dmx/jxzy.asp 華中農業大學地質地貌精品課程,有豐富的地質地貌圖片和視頻資源。 /geo/faculty/ritter/geog101/textbook/contents.html 英文網站,威斯康星大學斯蒂芬斯角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Stevens Point)自然環境課程網站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an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Geography.,/ 陜西師范大學國家級精品課程。內容包括自地理學地質地貌、氣象與氣候,水文、生物、土壤以及綜合自然地理的基礎知識及與自然地理學相關的熱點問題。網站內容保持及時更新。 /jingpin2008/zrdlx/Course/Index.htm南京大學自然地理學。 /zrdlx/ 華南師范大學自然地理學國家級精品課程,包括自然地理學各部門的內容,有大量典型圖片可參考。 /2007jpkc/dmxjdsjdzx/course/index2.htm,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貌學與第四紀地質學精品課程,考核 平時成績:50% 期末成績:50%,緒論,一、地貌 概念: 地貌( Landform, Relief,Terrain , physiognomy ):又稱為地形。是固體地球表面的起伏形態,是由各種不同的固體物質所構成的幾何形態的綜合。 包括洋底地殼的起伏形態,二、地貌在自然地理環境中的意義,地貌是主要自然地理要素之一 在地方性分異中,地形常常是決定性的或標志性的因素。不同的地形,常有不同的氣候、水文、生物和土壤。因此掌握地形的分異規律,對于認識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分異和結構具有重要的意義。 秦嶺 大興安-太行山 一些行政區域界線:山脊線,河流中心或主航道。 穩定,二、地貌在自然地理環境中的意義,地貌對氣候的影響 導致地表熱量的重新分配和溫度分布狀況復雜化; 改變降水量分布格局; 山地的陰坡、陽坡的氣溫差異 降水在迎風坡與背風坡的差異、焚風效應 地貌對生物的影響; 山地垂直景觀帶:長白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高大山地常成為生物物種遷徙的屏障,二、地貌在自然地理環境中的意義,地貌對水文的影響 對河流流向、水系構局的影響 中國地形的三大階梯: 負地形常積水成湖泊,二、地貌在自然地理環境中的意義,地貌甚至影響許多地貌過程 崩塌、滑坡一般發生在坡度較陡的山坡,同樣地貌過程,在不同地貌部位,作用的方式、強度不同,塑造的地貌形態不同,二、地貌在自然地理環境中的意義,三、地貌的一般特征,地表形態不有同的規模和特征 規模不同、形態各異的地形,成因也不相同 地貌在不斷變化發展 各種地貌有不同的內部結構 各種類型和成因的地貌都有一定的分布規律,地表形態不有同的規模和特征,高大沙丘上發育有次一級的小沙紋,冰川作用形成的尖峭的山峰與流水作用形成的渾圓、舒緩的山丘形成對比,規模不同、形態各異的地形,成因也不相同,地貌是各種內營力和外營力共同作用于地表的結果。,地貌在不斷變化發展。,地貌變化發展受構造運動、外營力作用和時間三個因素的影響。 三維空間和時間組 成的四維空間的總體。 喀斯特地貌發育的階段性,通常地貌在演變過程中并不總是向一個方向發展。例如某一地區地殼構造運動常有升降變化,使地貌發育的方向發生改變,形成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的交替出現; 第四紀冰期和間冰期的氣候變化引起外營力改變,地貌發育過程也將發生變異,冰川地貌發育程序將轉換為流水地貌發育程序,在同一地區會出現兩種不同外營力作用的地貌特征。,各種地貌有不同的內部結構。,按地貌形成的侵蝕作用和堆積作用,地貌的沉積結構可劃分為 切割型(a):在侵蝕作用占主導地區,切割新生代以前的巖層所形成的地貌 疊置型(b):在堆積作用占主導地區,地面發生大量堆積,沉積物一層疊加在一層之上,由這種疊加結構組成的地貌,稱疊置型地貌。,切割-疊置型(c):如果切割型地貌形成后,由于構造運動方向改變,或者由于氣候的冷暖或干濕的變化,由侵蝕作用轉變為堆積作用,在被切割的部位發生堆積 疊置-切割型(d):如由堆積作用轉變為侵蝕作用,在疊置型地貌基礎上發生侵蝕,就形成疊置切割型地貌。,各種類型和成因的地貌都有一定的分布規律。,地貌的垂直帶則是以高度來劃分的。 在高山雪線以上,形成各種冰川地貌。 在冰川外圍常 形成一些凍土地貌。 隨著高度降 低,溫度升高,則由凍土地貌 過渡到流水作用為主的溫濕氣候地 貌區或濕熱氣候地貌區。,地表形態不有同的規模和特征 規模不同、形態各異的地形,成因也不相同 地貌在不斷變化發展 各種地貌有不同的內部結構 各種類型和成因的地貌都有一定的分布規律,三、地貌的一般特征,地貌學,1.概念 地貌學(Geomorphology,Topography)是研究固體地球表面的形態類型、結構特征及其成因和發展動態的科學。 是介于自然地理學與地質學之間一門邊緣學科,2.地貌學的基本邏輯框架,形態物質過程環境 這個程序表明了研究地貌學問題的一般邏輯,也代表了地貌學的基本理論體系,這個程序是可逆的。,3.地貌學的學科體系,現代地貌學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分支: 地貌發生系統 地貌營力系統 地貌應用(綜合)系統 地貌技術系統,地貌發生系統,1)構造地貌學(Tectonic Geomorphology):研究內營力過程形成的地貌。是經典地貌學的核心內容之一。 2)氣候地貌學: 研究受氣候控制的地表形態及其發生和發展與空間分異的學科。也是經典地貌學的核心內容之一。 3)動力地貌學:研究地貌形成、演變、預測及應用的動力機制和作用過程的學科。在研究作用力及過程時,強調外營力和內營力作用的強度、頻度及相互間的匹配對比等問題。 4)人為地貌學:,地貌營力系統,包括流水地貌學 冰川與冰緣地貌學 河口與海岸地貌學 風沙地貌學,地貌應用(綜合)系統,區域地貌學、應用地貌學、環境地貌學、城市地貌學等 環境地貌學:是地貌學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是研究人類活動與地貌相互關系的學科。包括:影響人類的地貌作用過程和地形;人類通過地貌進而對陸地水干擾并使其質量降低的問題;人類利用地貌作用產物作為資源的問題;地貌學在環境規劃和管理中作用問題。,地貌技術系統,包括數量地貌學 實驗地貌學 地貌年代學 地貌制圖等。,第一章 地表形態及其成因,第一節 地貌形態 一、地貌形態描述與計量 1.形態要素及其組合 1)形態要素:面、線、點 地形面:在自然狀態下,最容易識別的地貌形態是地形面,多數地形面是彎曲的,只有少數是平直的。 平直地形面按照其傾 近水平面2,1、形態要素及其組合,彎曲地形面,根據其縱剖面特點可以分為:凸形面:火山錐斜坡;凹形面:如喀斯特漏斗。,1、形態要素及其組合,2)地性線: 不同坡度或不同坡向的地形面相互交接構成坡折線。又稱為地性線,常成為地表形態的基本格架。如:山脊線,坡麓線等。,1、形態要素及其組合,標志點: 地性線的轉折點往往構成地形特征點,如山峰,岬角與河流的匯合處。,1、形態要素及其組合,2)形態要素的組合 上述各種形態要素相互組合形成各種各樣、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地貌類型。 根據地表形態與其周圍地形高度的對比,將地表形態分為正地形和負地形。,1、形態要素及其組合,在一個地區內,由于成因上的聯系,一些地貌類型有規律地組合在一起,稱為地貌組合,又稱為地貌景觀。 地貌景觀的空間規模(尺度)可以分為六個等級: 行星地貌:陸地和洋盆 巨地貌:綿亙與地表的長大山系,大陸裂谷,海溝,大洋中脊 大地貌:高原山地,大平原,大盆地,百千米以上。 中地貌:河谷、山嶺、湖盆,數千米數十千米 小地貌:溝谷、山丘、階地、河漫灘等,數百米以上。 微地貌:河床的沙波,螞蟻丘、細溝等,數米。,2、形態描述與形態計量,1)形態描述:對地表形態進行定性的描述。 2)形態計量:對地貌形態進行數量的測定和表達。 3)常用計量指標 高度 坡度 地表破壞程度,高度,絕對高度:海拔高度或絕對深度(米),在計量中采用特征點或地形面的平均高度。 m a.s.l. (above sea level) 我國現用的是黃海海平面,基準點在青島附近,相對高度:特定兩點之間的高差 山地的相對高度(起伏度),即山峰和山谷的高差。一般指山峰高出附近寬大的河谷平原的高度。 坡坎的相對高度多指坡坎上緣與坡腳前部平地的高差。,高度,坡度:地貌形態某一部分地面的傾斜度。,一些西方國家采用正切值的百分比來表示。 獲取坡度數據的方法:兩點間的羅盤測定;水準儀;大比例尺地形圖上量算;GPS。,在堆積地貌上,不同的坡度可反映不同的成因類型。 例如:崩塌堆積物、坡積物、沖積物形成的堆積地貌坡度依次遞減。,在基巖組成的斜坡上,地貌的坡度反映了不同巖石的抗風化能力的強弱。,高度+坡度能反映地貌形態 高度大、坡度大地形陡峻 高度小、坡度小地形平緩,地表破壞程度,切割密度:單位面積內侵蝕網的總長度。這是在流水作用區常用的計量指標, 溝谷裂度:單位面積內的溝谷總面積。,二、地貌的基本形態類型,中國1:l00萬地貌圖編輯委員會(1987年)確定的四個基本形態類型: 平原(Plain) 臺地(Platform) 丘陵(Hill) 山地(Mountain),平原(Plain),開闊平坦的地形。最高點多在邊緣地帶。 坡度200m 高平原,臺地(platform),由較緩的臺面和較陡的臺坡構成的形態。臺面面積大于臺坡面積,臺坡的相對高度大于30米。 根據臺地的絕對高度以100米為界,將其分為高臺地和低臺地。 100m 高臺地 100m 低臺地,丘陵(Hills),海拔500米以下,相對高度在200米以下的連綿起伏的低緩山丘,形態和緩,分布凌亂,無固定的延伸方向。,山地(Mountain ),陸地上具有較大海拔高度和地勢起伏形態的正地形,突出于平原或臺地之上的連綿起伏的形態,相對高度大于200米,多由山嶺和谷地組成。 構成山地的單元形態是山嶺,即呈條形延伸的單一山體,山嶺是構成山地的基本單元。,山脈和山系: 山脈由呈線狀、條帶狀、束狀連續延伸的山地組成。 山系是在一個巨大的構造單元或一個大型構造體系范圍內發育而成的。,高原(Plateau)和盆地(Basin),高原:絕對高度較高,起伏度較小的遼闊的高地。 我國的高原多在1000米以上。 遼闊的高原面上如果有起伏較大的山脈或山系,則稱為山原。青藏高原。 盆地:周圍被山地或丘陵環繞的盆狀地形。是多種形態的組合,成環形結構,范圍可大可小,第二節 地貌成因,一、地貌過程(geomorphic process) 1.概念:改變地表形態的物質運動過程。嚴格說來,地貌學的核心內容即是地貌過程的研究。 根據地表物質的運動遷移過程的起點和終點可以將地貌分為兩類: 基巖地貌剝蝕地貌 物質 過程 松散沉積物地貌堆積地貌 地貌營力:形成和改變地貌形態的作用力。地貌營力又有外營力、內營力之分,2. 外力過程,1)力源:太陽能和重力能; 2)外力常常是借助于水、大氣、生物等介質的運動,推動地表物質發生位移,從而改變地表形態的。外力改變地表物質形態的過程即外力過程。 3)外力過程是外營力與地表物質相互作用的過程。,外力侵蝕作用的差異 巖性的差異,黃土高原,黃河三角洲,2. 外力過程,4)外力作用明顯受氣候條件的控制,并反映氣候特征。主要體現在: A 同種營力在不同的氣候帶有不同的表現, B 不同的氣候帶有不同的外營力組合,也有不同的主導外營力,從而具有不同的地貌組合。,C 由于氣候變遷,在古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地貌可以不同程度地保存下來,并在它們的上面又疊加了現代氣候條件下發育的形態。現代地貌必然保留著不同歷史時期的地貌特點。這種現象叫做氣候地貌的多代性(時間)。,480811N 1223457W 溫帶海洋性氣候,2. 外力過程,D 由于地貌特征受氣候條件的制約,因氣候相應的自然地理環境具有地帶性的特點。使地貌隨之產生地帶的分異,稱為地貌的氣候地帶性(空間)。 受氣候條件的控制,并反映氣候特征的地貌稱之為氣候地貌。,3.內力過程,1)力源:由地球內部的熱能、化學能和地球自轉偏向力的作用力。 2)內力過程是內能與地表物質的相互作用過程。 地殼運動、巖漿活動、火山活動和地震等作用于地表特質、產生各種內力地貌。 有時在地球內能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下,山區因為剝蝕作用,使得地殼卸荷減輕,引起地殼的上升,反之盆地因沉積加重,使地殼下沉。 3)受內營力控制并反映不同地質構造和構造運動的地貌稱為構造地貌。,4.內力過程和外力過程的對立統一,任何地貌類型是都是內、外營力共同作用的結果。有些是以內力作用為主形成的,有些則是以外力作用為主形成的。 在多數情況下,內力過程控制地表形態大的起伏,而外力過程則是對地貌的精雕細刻。 雖然從局部或短時期來看外力作用是渺小的,但從大規模和長時間尺度上,二者是勢均力敵的。 任何地區都不可能僅有內力過程或外力過程,內外力作用是相互制約的,因此地貌是內力和外力對立統一的結果。,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在形成地貌過程中的平衡,第二節 地貌成因概述,二、地貌的成因類型 制約地貌發育的因素很多,但首先需要判斷出決定地貌發育的主要過程和主要營力。中國1:100萬地貌圖編輯委員會根據中國的地貌特點確定了十大成因類型: 1)流水地貌(F):fluvial landforms,由經常性或暫時性水流所塑造的地貌類型。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18威尼斯的小艇 課件
- 靈寶城市總規評估
- 園藝公務員面試題及答案
- 幼教師德考試試題及答案
- 銀座銀行筆試題目及答案
- 大班數學動物分類
- 患者輸血反應應急預案及處理流程
-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總結模版
- 銀行臨柜工作實習心得體會模版
- 社會企業文化藝術投資協議
- DB33T 2540-2022 生物安全實驗室管理評價規范
- 2023屆高三語文模擬試卷及參考答案2023年全國高考(北京卷)語文及試題解析
- 清華大學抬頭信紙
- 設備一級保養表(行吊)
- 《教育心理學電子書》word版
- 工業園區智慧環保安全應急管理平臺方案
- 國家郵政紙箱尺寸
- T∕CGMA 033001-2018 壓縮空氣站能效分級指南
- 40篇短文搞定高考英語3500詞(共42頁)
- 烴與烴的衍生物的轉化關系
- 鐵塔組立施工作業指導書抱桿計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