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掌握的7個攝影知識點.doc_第1頁
必須掌握的7個攝影知識點.doc_第2頁
必須掌握的7個攝影知識點.doc_第3頁
必須掌握的7個攝影知識點.doc_第4頁
必須掌握的7個攝影知識點.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攝影技巧必須掌握的7個攝影知識點數碼相機的P檔和AUTO檔有區別嗎? 入門級的數碼單反,如D40等,除了有P檔之外,還有一個AUTO檔,但兩者的區別是什么呢? P檔雖然也是由相機來控制曝光,但可以給人更大的靈活性,比如你轉動相機的撥盤,即可選擇各種光圈和快門的組合,可以進行曝光補償等。AUTO檔沒有這個功能。另外,用AUTO檔時,光線不夠的時候,會自動打開內閃,而P不會這樣。說白了,AUTO檔就是將你的單反完全模擬成為一個自動的小DC。 什么是相機的安全快門? 安全快門指的是能基本保證你拍照時不會因為手抖而導致照片發虛所用的最慢的快門速度。 一般來說,安全快門是鏡頭焦距的倒數,比如說你用200mm的焦段拍攝,你的安全快門就是1/200秒。 但要注意下面幾個問題。首先,因為上面說的只是過去的傳統說法,因為那時候還沒有什么DX畫幅的數碼單反。如果你用的是D80一類的DX畫幅相機,由于視角變小,鏡頭焦距相當于乘上了1.5倍,所以你的安全快門再用1/200秒可能就不行了,而應該是1/300秒。第二,如果你所用的鏡頭有防抖功能,比如是VR鏡頭,這個安全快門的速度可以降低不少。第三,同時也是最重要的,要練好基本功,這樣你有可能使用更慢的安全快門,如果功夫過硬,在廣角端用幾分之一秒、長焦端幾十分之一秒的速度都可以拍出清晰的片子。用內閃的時候要注意你所用的鏡頭! 如果你用內閃,如果同時使用70-300一類的長鏡頭,你的照片的下面很可能會出現一個半圓形的黑影。這不是問題,而是你的鏡頭遮擋住了閃光燈的光線。 為什么我的鏡頭安裝到機身上時,只能在某幾檔光圈下釋放快門,其他的均顯示FEE? 發生這種情況的一般都是D型鏡頭,也就是說有光圈環的那種。你要按照說明書的要求,把光圈鎖定到最小位置才行。 為什么我在回放照片時,有些地方總是閃耀,尤其是亮的地方?可我下載到電腦上看的時候就一切正常? 這是你把回放狀態設定在高光狀態了,所以照片中最明亮的部分會閃爍不停。你只要向下按動多重選擇器即可回到正常的查看狀態。這里提醒一下,買了相機之后,首先仔細閱讀一下說明書非常必要。遮光罩到底有什么用?怎么合理使用? 有人可能覺得這是廢話,顧名思義,遮光罩就是為了遮擋光線的,尤其是在逆光或者側逆光拍照時。但有時候,你會發現,盡管你使用了遮光罩,但照片上仍然會有光斑出現,而且你也沒有使用劣質或者假冒的UV鏡,甚至根本就沒用UV。 這種問題主要發生在APS-C畫幅相機使用全畫幅鏡頭情況下。因為,全畫幅鏡頭的遮光罩是給全畫幅相機設計的,其最大長度以不在照片上出現陰影為準。但你將其用在APS-C畫幅相機上,比如D80,這個遮光罩就失效了,或者說是部分失效。因為你只用了鏡頭中間的成像部分,遮光罩顯然就不夠長了。因此,如果你想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就應該另外配一個遮光罩。 無論白天還是晚上,只要拍照,就立刻把遮光罩安上。當然,我這樣做的目的不完全是為了遮光,尤其是晚上。我的目的其實是保護鏡頭。因為,我對畫質非常在意,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畫質,我的鏡頭基本都不用UV了(除了到海邊拍照和下雨的時候例外)。沒有了UV,自然會多一些風險,尤其是爬野山時,經常會有樹枝等劃到鏡片上。我安裝了遮光罩,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護作用。鏡頭焦距、視角和景深的關系 1. 鏡頭焦距是一個固定的物理尺寸,是多少毫米,就是多少毫米,100mm就是100mm,不會變成150mm,不會隨著相機的畫幅不同而改變; 2. 相同焦距的鏡頭放在不同畫幅的相機上,畫幅越大,視角越大,畫幅越小,視角越小; 3. 相同畫幅的機身,如果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淺(短),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或者說越深、越長)。 通俗地說,鏡頭焦距是指從鏡頭光心(單片鏡頭的中心或多片鏡頭的成像中心)到焦平面的距離。焦平面是相機里的成像面或感光面。這個感光面從早期使用的干板式玻璃片式的底板,到后來的軟片式的膠片底板,一直發展到現在數碼相機所使用的CCD、超級CCD或CMOS等感光器件。這個成像面的尺寸規格就是我們所說的畫幅。 通過上面的定義不難看出,鏡頭焦距實際上是一段距離長度,而且是一個不會改變的固定長度,是一個物理尺寸。不論你的105mm鏡頭放在DX畫幅的D300上,還是放在FX全畫幅的D3上,這段物理距離都是固定的,沒有發生任何改變。發生改變的只是你的相機焦平面(即CMOS)的大小而已。這個焦平面越大,視角也越大,也就是說所能容納的拍攝場景越大,反之視角越小,容納的場景越小。換一句話說,同樣的拍攝對象,使用同樣焦距的鏡頭,當焦平面是全畫幅時,感光面積大,所得到的拍攝對象就更全面一些,如果是DX畫幅,感光面積小了,拍攝對象的四周的一部分被剪裁到畫面外,因此得到的成像則就更局部一些了。 這是從相同焦距的鏡頭放在不同畫幅相機的角度上說的。下面我們換一種方法,看看用相同畫幅的相機使用不同焦距的鏡頭是什么結果。 如果我們使用相同畫幅的相機,不論是D3還是D300,在同樣的拍攝距離,用100mm的鏡頭拍攝之后再用150mm的鏡頭拍攝。我們會發現用150mm鏡頭拍攝時,只能拍到100mm鏡頭畫面中的一部分。結果和上面使用不同畫幅相機一樣,視角小了。 盡管兩種拍攝條件不同,一個用全畫幅+150mm焦距鏡頭,另外一個是DX畫幅+100mm焦距鏡頭,但由于兩者成像時的視角相同,結果被攝物體在畫面中的大小比例便一樣了。因此,人們便發明了一種說明相同焦距鏡頭在不同畫幅相機上使用的表述方法,即“相當于”三個字。我們可以說,100mm的鏡頭放在D3上是100mm,放在D300上之后,就相當于150mm焦距(視角)。注意:這里說的是“相當于”,指的是視角效果,不是說鏡頭的100mm焦距變成了150mm,因為人們經常把括弧里面的“視角”兩個字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更完整和更正確的說法就是,“100mm的鏡頭放在D3上是100mm,放在D300上之后,其視角相當于150mm焦距的鏡頭”,這種說法能清楚地說明問題的本質。什么是恒定光圈鏡頭? 首先,恒定光圈的概念是相對于變焦鏡頭說的。有的變焦鏡頭非常便宜,比如不帶防抖的70-300mm/f4.5-5.6才幾百元錢,而有的變焦頭則要上萬,比如尼康新出的24-70mm/f2.8。后者貴是因為后者是恒定大光圈,無論你將焦距調整到多少,都可以使用f2.8的光圈。圖樣,佳能的24-105/F4鏡頭也是如此,無論是在24mm焦距還是105mm焦距,都可以使用f4的光圈。而70-300mm/f4.5-5.6由于不是恒定光圈的,所以盡管你在相機里使用光圈優先,把光圈調整為f4.5,但只要你把焦距拉到長焦端,光圈就會變小了。 恒定大光圈鏡頭為了保持能夠恒定使用f2.8的光圈,所以鏡身一般很大,因此成本也高,所以價格自然就上去了。 鏡頭的最佳光圈是怎么回事? 普通鏡頭的最佳光圈往往在f5.6-f11的范圍內,所以才有那種“f8下無狗頭”的說法。而高級鏡頭,即所為的“牛頭”,其最佳光圈往往比較大,即使在全開的情況下,也可能很銳利。這就是人們為什么要花高代價購買牛頭的原因之一。他們進牛頭,除了焦外成像好看之外,同時也是為了追求大光圈下的高分辨率。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我在用17-55時經常使用f5.6的原因。 有人曾經對大多數鏡頭的最佳光圈進行過如下統計: F1.2-F1.4的標準鏡頭的最佳光圈為F4; F1.8-F2的標準鏡頭的最佳光圈為F5.6; F2-F2.8的定焦鏡頭的最佳光圈為F4-F5.6; F2.8恒定變焦鏡頭的最佳光圈為F5.6; F3.5-F5.6的變焦距鏡頭的最佳光圈為F8; F4.5-F5.6的變焦距鏡頭的最佳光圈為F8-F11。拍攝人像的最佳鏡頭拍攝人像要選擇什么樣的鏡頭呢?這個是很多攝影初學者最疑惑的問題, 如果你不追求標新立異的視覺,只想老老實實的拍張漂亮人像那么你就應該選擇焦距范圍在80100mm的鏡頭其實長度在80100mm之間的長焦鏡頭一般被稱作人像鏡頭,也是大多數專業攝影師拍攝人像的心頭好。 為什么呢?現在就讓我們來說說選擇它的理由吧。1.符合人的正常視覺 這個焦段的鏡頭拍攝出來的人像基本和正常肉眼看到的是一樣的,既不會像廣角鏡頭一樣變形也避免像長焦鏡頭一樣引起壓縮.2.攝影師與被攝者保持和諧的距離 這個距離剛好離拍攝對象34m的距離,彼此之間都留有空間,避免了鏡頭太近導致模特不自在,也避免了距離太長模特和攝影師之間缺少互動。同檔次的鏡頭中,定焦鏡頭的呈像是最好的,如果你將選擇定焦鏡頭作為你拍攝人像的利器的話,焦距在85mm或者100mm的鏡頭是你的首選,只不過就需要攝影師為了構圖跑前跑后,但是相信其呈像效果會讓你覺得這一切都值得。而如果你喜歡抓拍,大場景小場景的切換,那么你就應該選擇焦段較長的鏡頭,而焦段越長的鏡頭,重量就越大,需要消耗較大的體力。但是記住,廣角和長焦會給你帶來驚喜收獲,但是同時也會帶來變形。這個是你應該小心的。 其實本專題只能告訴你選擇什么樣的鏡頭可以讓你得到一張標準的專業的攝影人像,但是攝影總是需要創意的,多少精彩作品都是通過打破條條框框得到的!因此選擇什么樣的鏡頭,最終還是取決于你最喜歡拍攝什么樣的?如何捕捉動態畫面的三種基本方法很多人喜歡使用光圈優先的曝光模式,即使是在抓拍的時候,他們也覺得光圈優先非常方便。這樣做的理由是:光圈變化的級數沒有快門變化的級數多,如果使用光圈優先,需要的快門速度不容易超出相機能夠設定的范圍;而使用快門優先,需要的光圈值很容易超出相機能夠設定的范圍,比如在光線比較暗的情況下,曝光需要的光圈往往比相機的最大光圈還要大,這樣就容易造成曝光不足。 有經驗的攝影師即使使用光圈優先曝光模式,也會留意取景器里快門速度的顯示,從而判斷運動物體在畫面中可能清晰還是模糊。但是對于初學者來說,經常無暇顧及取景器中的各項參數,所以在畫面中需要表現運動物體的時候,我們仍然建議使用快門優先(S)的曝光模式。在數碼相機中,如果使用快門優先時需要的光圈值超出了相機能夠設定的范圍,我們可以通過調節感光度來改變光圈值,這就可以盡可能保持我們所設定的快門速度。 快門速度對拍攝運動物體非常重要。決定運動物體在畫面中是否清晰,除了快門速度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指標,那就是物體在感光材料上的投影(以下簡稱投影)的移動速度。投影的移動動速度越快,要凝固它,我們就需要越快的快門速度。 在很多教材里,都提出過這樣一些規律:相機離物體越近,投影的移動速度就越快;相機焦距越長,投影的移動速度就越快。 在實際運用中,如果物體離我們很近,或者我們使用長焦距鏡頭將運動物體“拉近”,都會讓這個物體在取景器里變大。所以,我們更傾向于將物體距離相機的遠近和相機的焦距綜合起來運動物體在取景器里越大,投影的移動速度就越快;運動物體的實際速度越快,投影的移動速度就越快;運動物體運動的方向越接近平行于焦平面,投影的移動速度越快。 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上面這些規律并結合快門速度,在畫面中主動地去獲得清晰或不清晰的運動物體。運用快門速度拍攝運動物體有三種最基本的方法:高速快門凝固運動瞬間、追隨拍攝、固定機位慢門拍攝。這三種方法在紐約攝影學院中國學員班也被用來作為基本功訓練,借助這樣的訓練來幫助學員更好地掌握快門的應用。 “捕捉動態到底需要將快門怎樣設定?”有很多人問過我這樣的問題,由于不同的情況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所以我無法給出一個標準答案。如果是學員,我會建議他(或她)馬上進行拍攝實踐。對于快門的掌握,只有大量的拍攝實踐才能積累足夠的經驗。即使你從書里或別人的經驗里了解某些情況下快門的使用技術,臨陣時往往也想不起來用;即使想起來用,經驗不足也會使你手忙腳亂。在攝影中,基本功的訓練沒有捷徑。如果想掌握快門的應用技術,那么使用快門優先(S)的曝光模式大量拍攝運動物體,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方法一:高速快門凝固運動瞬間 用足夠快的快門速度凝固運動瞬間,這是捕捉動態時最常用的方法。無論是起跳扣籃,還是臨門一腳,人們需要看到被凍結的動作。也許最精彩的動作會在事情發生前的一秒鐘出現,預見和推斷能夠讓人們更容易地得到心理滿足。 多快的快門速度可以凝固運動瞬間呢?現在我們將單位換算成更容易判斷和操作的“米/秒”。當然,我們所期望的不僅僅是換一個數字,而是建議你參考表格上的數據不斷地進行拍攝實踐,這樣可以很快地獲得使用快門的經驗。 為了使沿水平方向運動并足夠靠近相機、可占滿照片畫面的被攝體運動“定格”,那么可以參考使用以下快門速度:如果被攝對象沿斜線(45左右)運動或被攝對象只占畫面的一半,可以考慮使用長1倍的曝光時間;如果被攝對象朝向或背離相機方向運動,可以嘗試用長2倍的曝光時間。 為了保證能夠凍結動作,我們給出另外一條建議:讓你的快門速度比你已經知道的再快一些。 方法二:追隨拍攝 在使用追隨拍攝法拍攝時,相機將“跟定”運動物體移動(即運動主體和相機保持相對靜止),于是畫面中就出現了這樣的效果:運動主體相對比較清晰,而與這個運動主體運動方向不一樣的、運動速度不一樣的在畫面中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模糊,在背景中甩出與相機運動方向相同的線條,從而使得畫面動感十足。 背景中被甩出的線條長,速度感就會強烈;背景中被甩出的線條短,緊張感就會強烈。追隨拍攝法所帶來的兩種視覺感受往往會交叉在一起。所以在使用追隨拍攝法前,我們應當考慮需要更多地表現速度感,還是需要更多地表現緊張感。 另外,不是所有的運動物體都可以用追隨拍攝法表現。被追拍的對象往往需要具備快速或緊張的特征。比如在拍攝競速類的比賽時、拍攝警車、救護車、工程搶險車時,或者街頭追逐時等等,攝影師經常會用到追隨拍攝法。如果我們用追隨拍攝法拍攝騎著小三輪的老大爺,無論是表現緊張還是表現速度,看起來都會覺得怪怪的。 盡管現代相機采用追拍比過去的相機成功率高出不少,但是我們仍然要注意使用追隨拍攝法要領: 提前追隨。等到運動的主體到達拍攝地點再追拍,往往不能成功。正確的做法是:運動主體在遠處時,我們就開始在取景器中跟蹤鎖定它。 鎖定主體。如果希望被追拍的主體在畫面中更清晰,我們就要在追隨的過程中保持主體在取景框中的相對位置不變?nbsp; 平滑拖尾。按下快門后不要馬上停止追隨的動作,讓我們的相機繼續追隨主體直到平滑地停止下來。除了這三條要領外,下面還有五條建議幫助我們提高追拍的成功率: 如果相機上有連續對焦功能,并且對焦速度足夠快,那么使用它。 如果相機上沒有連續對焦功能,或者連續對焦的速度不夠快,那么就要判斷運動物體將要經過的位置,并且對著這個位置預對焦,同時應當讓景深稍微大一些。 如果來不及對焦,可以考慮使用區域對焦或超焦距。 如果相機的高速連拍可以達到8張秒或更多速連拍可以提高追拍成功率。 如果相機的拍速度低于4張/秒,最好只用單次拍攝。因為這個時候使用連拍可能會錯過關鍵瞬間。方法三:固定機位慢速快門拍攝 固定機位慢速快門拍攝所形成的效果顯而易見:靜止的物體在畫面中是清晰的,而運動的物體會因為他們的運動速度和在畫面中的大小不同變成不同模糊程度的影像。 我們看到過俯拍的集市:攤位清晰、走動的人們模模糊糊,這是在表現集市里人來人往;我們也看到過拍攝繁華的街道:建筑清晰、行駛的車輛模模糊糊,這是在表現街道上車水馬龍。固定機位慢速快門拍攝所產生的虛影還可以表現彷徨、匆忙、神秘、無助等等。當快門速度不夠快,而且畫面中必定將出現虛影的時候,我們應當考慮這些虛影在畫面中起到什么作用,避免它們成為視覺干擾。 在上面這張照片中,作者很好地運用了慢速快門營造了一個女人模糊的身影,結合畫面中的其他視覺元素暗示了青春逝去和護膚品庇護之間的沖突。虛實對比和明暗對比表達了“過客”這個主題。我們的目光在兩個女人身上跳來跳去,到底誰是過客?青春、女人,還是時間?結束語: 這一次討論了拍攝運動事物的三種基本方法。拍攝運動事物還有很多方法,比如通過閃光燈捕捉動態、通過變焦表現動感,以及通過不穩定的構圖表現動蕩等等。話說回來,即使有再多的方法,如果不去實踐,還是等于沒有。所以,我們要說的還是那句話:現在就拿起相機,開始你的攝影實踐。怎樣拍攝出更加“銳”的照片好多朋友都在問同樣一個問題,怎樣拍攝出更加銳利的照片呢?我想不外乎幾點:(1)設備(機器+鏡頭)的好壞;(2)拍攝過程;(3)外部環境(天氣、光線等等)。今天在這里我們不討論設備的問題和外部環境的問題,只是探討在已有條件下拍攝方式的差異,通過學習各位高手的經驗體會,發帖如下,看看需要注意哪些才能拍攝出更加“銳”的照片。1、拍攝時候三腳架的應用很多情況下,照片圖像模糊、不清晰的原因,是拍攝者在按動快門時產生“手振”或“機振”所造成的。如果使用了三腳架,無論快門速度設定到如何的“慢”,甚至長時間的曝光,都可以減少由于“抖動”而產生的圖像模糊。但要注意,使用三腳架時,要盡可能地使用快門線,因為仍有可能在手指接觸快門時產生的震動而影響清晰度,如果沒有快門線的話可以使用相機的延時拍攝功能,這樣可能會更加方便些。2、根據拍攝的實際情況,盡可能地使用高速快門 雖然現在好的機器及鏡頭都有防止抖動的功能,但是在手持拍攝的情況下,盡可能采用高速快門來拍攝。沒有經驗的拍攝者,快門速度設定在1/30s以下時,照片拍虛的概率較大。即使專業攝影工作者,也不能保證在低速快門拍攝時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提高快門速度,會相應提高照片清晰度的概率。對于長焦,建議把快門速度控制在(1/焦距)以外,當然,為了保證照片的亮度,在手持照相機提高快門速度的情況下,勢必開大光圈,因而會失去“大景深”,但為保證照片的清晰度,有時候適當放棄景深是不得已的辦法,或者可以綜合考慮,通過適當提高些ISO值來提高照片的亮度。3、充分發揮使用“最佳光圈”任何鏡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成像誤差,這些成像誤差將使鏡頭的成像質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由于鏡頭球面的曲率不同,光線經過透鏡中心和邊緣時因折射率不同而不能聚焦于同一焦點,從而導致清晰度下降。如使用鏡頭的最大光圈拍攝,將導致該鏡頭像差缺陷的最大暴露,導致圖像清晰度下降,而使用鏡頭的最小光圈拍攝,會產生光的衍射,也會導致圖像清晰度下降。為改善像差而引起的清晰度下降問題,通常采用縮小光圈的辦法來提高成像的質量。一般來說鏡頭的最佳光圈為該鏡頭最大光圈縮小23檔左右。當然性能超群的鏡頭在這里就表現的淋漓盡致,像佳能系列的“紅頭”、“L頭”等。4、合理使用對焦方式目前大多數相機具有自動對焦功能。然而,在景深特別小的情況下,自動對焦往往會聚焦不準確,特別是在向主體近距離對焦,使用長焦距鏡頭,采用大光圈拍攝人像特寫的情況下,要特別小心。如果此時采用自動對焦,“靶子”非要對在人物的眼睛上,如果沒有十分的把握,寧可放棄自動對焦,而采用手動對焦,可以通過半按快門來測試是否合焦(合焦后有提示音),而且提醒大家“下手要快,動作要穩!”現在有些鏡頭在自動對焦的基礎上仍然可以手動對焦,請大家合理使用。5、 適當使用遮光罩 遮光罩的使用,很多人并不在意。在用正面光、前側光或側光時,遮光罩的作用并不明顯。但是在逆光或側逆光拍攝時,必須使用遮光罩,有時即便使用了遮光罩,陽光仍會直射到鏡頭上,造成畫面“沖光”,產生霧翳,影響被攝體的色彩飽和度和清晰度。這時,應調整鏡頭角度,避開直射到鏡頭上的光線。此外,遮光罩還有助于防止鏡頭鏡面損傷,同時避免手指接觸到鏡面。6、合理利用景深 景深的大小是根據拍攝者拍攝的目的來決定。如果是拍攝風光攝影,景深就要求大,目的是為讓照片上景物的清晰范圍從近至遠都表現得很清楚。如果是拍攝特寫,景深就要求小,目的是讓照片上主體的背景(也可能是前景)虛化(模糊),突出被攝主體。如何合理運用景深呢?要記?。翰捎眯」馊?、短焦距鏡頭、遠距離對焦拍攝三種方法,景深就大。采用大光圈、長焦距鏡頭、近距離對焦拍攝三種方法,景深就小。當然影響景深深淺的因素很多,采用其中一種或兩種拍攝方法也行,但效果綜合起來使用作用更明顯。7、 盡可能選用低值感光度(ISO) 要獲得影像的高清晰度,讓照片看起來具有豐富的質感,除選擇使用高像素的數碼照相機和大畫幅的傳統相機外,還有個簡便的辦法,即選擇低感光度拍攝。 傳統感光材料和數碼影像電子傳感元件有個特性:即ISO感光度設定得越低,膠片的顆粒度就越細(數碼圖像表現為噪點較少),照片的清晰度就相對高。ISO感光度設定得越高,膠片的顆粒度就越大(數碼圖像表現為噪點較大),照片清晰度就相對較低。目前,膠片的感光度在ISO251600范圍可供選擇;數碼相機的ISO感光度,根椐廠家對低端、中端、高端相機的不同要求,設計在ISO503200不同的范圍。了解了傳統感光材料和數碼影像傳感元件的這一特性,在拍照的時候,將ISO感光度設定為低值,照片的清晰度會得到明顯的改善。8、把握正確曝光(測光)的方式現在大家最常用的是默認的測光方式中央平均測光。曝光過度或曝光不足,都會導致影像清晰度下降和影像色彩偏移。要準確曝光,必須掌握正確測光的方式。采用反射式平均測光時,有時,按測光數據將導致曝光不準確。舉個例子:你想表現冬季的白雪(白雪在畫面中占多數),如用反射式測光,拍攝結果,白雪卻不是原本的白色,而是呈現為淺灰的色調,經驗告訴我們,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在測光提供的“準確”數據上再增加一些曝光,以便使雪呈現“正確”的白色。相反,你想表現黑色的煤炭(煤炭在畫面中占多數),結果,煤炭呈中灰色,這時,就要在測光的基礎上再減少一些曝光量,以便使煤炭看上去更接近本色。 另外,在逆光拍攝人像(背景較亮)時,采用反射式平均測光,人物的面部往往曝光不足。這時候用“點測光”功能去測被攝體的反射光(測人物臉部),曝光的準確性是毋庸置疑的。9、盡可能選用RAW圖像存儲格式,保留后期處理的空間,方便后期通過軟件調整照片的銳度RAW是一種無損壓縮的文件存儲格式,它能在拍攝的一瞬間將各種有關參數,包括相機、鏡頭、焦距、曝光組合等最原始的數據完整地記錄下來。 RAW格式與TIFF格式相比,RAW格式的最大優點就是儲存空間要比TIFF格式小。盡管TIFF格式是一種無損壓縮文件格式,且不必轉換文件格式便可直接打印照片,但TIFF格式占用的儲存空間較大。拍攝同樣質量的照片,采用RAW格式比TIFF格式要多拍23倍的數量甚至更多。因此,目前有的生產商在相機上已不采用TIFF格式,看來是有道理的。 RAW格式與JPEG格式相比,RAW格式的圖像質量顯然要比JPEG格式好(照片放得越大越明顯)。由于JPEG格式是一種有損壓縮文件格式,而且壓縮后是無法恢復的。如果JPEG格式文件每改動一次,仍用JPEG格式儲存,又有損壓縮一次,導致圖像再次受損,因此,一個JPEG文件應在完成所有編輯后一次性保存。放較大尺寸的照片,最好不要采用JPEG格式拍攝。但JPEG格式仍有優點,文件小速度就快、張數多、兼容性強,方便通過網絡傳輸。 10、充分利用機器自身的設置功能 現在的相機里都有各種參數的設置功能,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參數設置,充分發揮機器的特色。一般單反數碼相機有照片風格的設置項:銳度、反差、飽和度和色調。 友情提醒:機內設置應根據鏡頭、場景、拍攝要求等而設置,不是唯一固定值,而且把參數設置到極限值不一定就是最適合的值!請大家不要忽略了這點哦!11、合理使用后期處理軟件,適當調整照片銳度 照片后期處理的軟件比較多,佳能自己的DDP就是一款不錯的RAW后期調整軟件,在DDP里面可以調整照片的銳度。最常用的軟件還是PS系列,特別是PSCS系列軟件直接支持部分格式的RAW文件處理,可以使用菜單下“濾鏡-銳化”工具對照片進行詳細的銳化設置。但是最好還是利用PS中色彩模式、通道等方法進行銳度調整,例如:“CMYK黑色通道”,“LAB色彩模式B通道”等可能效果會更好。特別是LAB這種色彩模式對于調整圖片清晰度方面,是很有幫助的,是一種最簡便易行而且比較普遍的方法。在這里就不展開說明了,想了解的朋友可以留言交流。 友情提醒:后期調整銳度一定要掌握分寸,只能是適度調整,否則圖片的噪點會非常明顯,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建議配合調整亮度、對比度一起使用。用dc大玩景深效果 現在的數碼相機不少已配備手動功能,如果買了又不懂操作,只用全自動拍攝的話,其實是白白地浪費了金錢買這些功能。為了讓大家用盡手上DC的手動功能拍攝出動人一刻,我們將會以深入淺出的方法,教大家一些基本的攝影理論,再加上實戰效果,保證有得學有得玩。今天先說說較入門的景深效果說起何為景深? 相信不少女孩子都試過找人到公園拍一些照片,她們只看到自己在照片中十分清楚,而背景又朦朦朧朧,再加上一些特殊效果,便會覺得攝影師非常專業。其實“人物清背景朦”這個效果只不過是運用了相機景深原理罷了,究竟什么叫景深呢? 大家都知道一般相機要對焦后才能拍攝,理論上相片中只有被準確對焦的部分(焦點)清晰,焦點前及焦點后的景物會因在焦點以外而顯得模糊。不過,基于鏡頭、拍攝距離等因素,在焦點前、后仍然會有一段距離的景物能夠被清晰顯示,不致于落入模糊地帶,這個清晰的范圍便稱為景深。淺景深的照片,只有焦點部分才會清晰顯示,景深外的地方顯得十分模糊。深景深(或稱長景深)的照片,所有景物都顯得十分清晰??刂凭吧钊蠓椒ǚ椒ㄒ还馊Υ笮?大光圈(小 F 值)拍攝的照片會有較淺的景深,小光圈(大 F 值)拍攝的照片會有較深的景深。例如以 f/2.8 光圈拍攝的照片,景深便一定比以 f/8 拍攝出來的淺。如果大家的 DC 有光圈優先或手動曝光功能的話,只要控制光圈的大小便可控制景深。 市面上的 DC,光圈一般都能夠比傳統相機大,選購數碼相機時,鏡頭的最大光圈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因為光圈可以隨意收細,不過最大光圈值卻是由鏡頭先天決定,所以大光圈鏡頭的拍攝彈性永遠比小光圈的大。方法二焦距長短 我經常見一些攝影師,帶著很長的鏡頭拍攝,知不知道為什么呢?原來長焦距的鏡頭較為容易拍出淺景深效果,女孩子一般都十分喜歡。焦距越長,景深越淺;反之,焦鏡越短,景深越深?,F在的 DC 通常都配備廣角至中、長焦距的變焦鏡頭(即是 Zoom 鏡),這樣拍攝起來,效果一般也較明顯。 市面上的 DC 鏡頭一般有三倍光學變焦,焦距最遠可達 85 至 105mm,某些特殊型號的光學變焦更達八至十倍,如 Casio QV-2900UX、Olympus Camedia C-700Z、Canon Pro 90 IS 等都是其中代表,淺景深效果較為容易獲得。不過,由于 DC 的感光芯片 CCD 大小各有不同,就算在相同焦距下的景深都有所分別,這點日后再深入討論。方法三拍攝距離 DC 最厲害的地方,是對焦距離超短。普通傳統鏡頭有 20 至 30cm 最近對焦距離已算不俗,但 DC 的最近對焦距離是 1cm,拍攝距離越近,景深便會越淺,所以近攝或微距照片的景深可能只有對焦點附近的一、兩微米,遠一點的景物已經非常模糊了。淺景深的效果最常用于將主體從雜亂的背景中抽出,所以用來拍攝人像會較為容易,因為拍攝者只需留抓拍主角的表情、動作,不用太費神于處理背景。不過市面一般的三倍光學變焦 DC 的景深都不夠淺,起碼要有八至十倍光學變焦的才用得上這個人像拍攝技巧。拍攝氣勢宏偉的風景、建筑物照片時,很多時都會要求照片每一處都清晰,深景深是必要的。拍攝時,將鏡頭焦距縮放至最短,光圈調較至最細,再用低一點的拍攝角度,效果一般都不會太差。留意現時的 DC 最短焦距一般為 35mm,只有少數 DC 如理光R2等焦距可以去到 28mm。手機攝影大發現 相信很多朋友對拍照手機存在著很多偏見,畢竟不是相機,不是專業的拍照工具。用手機做個記錄還可以,要說能拍出什么可以稱為作品的片子可能有點難度。現在小編對使用拍照手機和用好拍照手機有一些小經驗,與大家一同分享。遇到令人動心的場景,悄悄地拿起你的手機,記錄下難忘的瞬間??此坪芎唵危梢拐掌黧w明確、用光恰當、圖片清晰卻并不簡單。手機設置是前提 現在的拍照手機一般都提供如人像、風光、夜景等拍攝模式的選擇。我們可以選擇適合的模式拍攝,但當把手機當作攝影創作工具的時候,大家不要使用這些固有模式,他們會局限我們的思路,讓拍出的片子沒有個性。許多拍照手機也都有選擇照片尺寸的功能,它們通常具有低、中、高三種拍照分辨率可供選擇。請記住把你的手機拍攝分辨率調到最高,這也是獲得最佳品質影像的一個重點。拿穩是基礎 拍照時手機一定要拿穩。穩定的機身是獲得清晰的照片的關鍵。并且在對焦結束重新構圖的時候盡量不要讓鏡頭與焦點角度變化過大。按下快門后,也不要急于將手機移動,停留半秒鐘,當手機進入存儲狀態時再動。手機快門響了便認為已經拍攝完成往往是我們忽視了的一個問題。這也是很多人不能用手機拍出清晰照片的重要原因之一。數碼變焦是假象 一般拍照手機都會帶有數碼變焦,其實數碼變焦在2倍以下還將就可用,再多的數碼變焦就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了。從拍攝的使用數碼變焦的圖片中,大家可以看出。對于遠距離物體,變焦到最后,畫面會變得很模糊。因此建議盡量不要使用拍照手機的數碼變焦功能。用光是關鍵 拍照手機對光的要求比較高。光的照度高,環境明亮的時候,拍攝效果會好一些。需要隨時相應改變拍攝角度,注意觀察光線的照射方向。在強光下拍攝也需要注意,盡量不要用手機鏡頭對著強光拍攝(除非追求的就是這種逆光的效果)。畫面的質感與光照強度密不可分。對于躁點的控制技巧 現在大多數的手機在光線不足的時候會出現比較多的、甚至難以忍受的躁點,這是因為感光部件的局限造成的。要控制好、盡量減少照片中躁點的數量,我們只有選擇低感光度(ISO100甚至更低)或者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拍攝。如果能夠使用人工光源,燈的照度一定要足夠,否則躁點是很難降低的。手機拍人像 人像的拍攝關鍵在于神態和瞬間的把握,這一點和使用相機拍攝沒有任何分別。但是就手機拍攝功能與相機的差別,要做到準確抓取就不那么簡單了。建議多在光線條件好的情況下去做一些練習,重點掌握自己使用的手機的時滯。手機拍風光 拍風光不是手機攝影的強項,我們不能對手機所拍攝的風光片和專業技術相機一樣去要求質感、細節、光影效果。但可以在一些細節處下手,利用手機構圖方便、角度變化靈活、環境適應能力強的優勢去發揮。手機拍紀實 很多人喜歡用手機去拍一些人文、紀實類的題材。攝影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記錄。我們能夠通過鏡頭將身邊正在發生著的瞬間記錄下來,將我們感興趣的內容、事件記錄下來的過程都可以稱為紀實。手機的便攜性、隱蔽性和現在已經足夠好的拍攝素質已經能夠滿足我們做這樣一個記錄的要求。在具體拍攝人文紀實類題材時,最重要的是“能夠拍到”、“不要錯過”。很多事情、事件發生就那么一個瞬間,甚至這個瞬間將永遠不會再出現?!澳軌蚺牡健?、“不錯過”在這個時候已經成為我們拍攝的全部目標。手機拍微距 在手機微距功能拍攝時,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和了解到該款手機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當開啟微距功能之后,盡量地將鏡頭靠近被拍攝主體,仔細觀察焦平面,確定拍攝角度后,在能夠確認還可以對焦的前提下去完成拍攝,這樣我們就可以將被拍攝主體拍到最大了拍攝過程中要注意調整呼吸,盡量將手機拿穩,確保片子拍攝的質量。從眼睛水平高度拍攝 直接的眼神交流會使一張照片更傳神。當你拍攝人或動物的時候,讓你的手機攝影鏡頭與對象的眼睛保持同一水平高度,抓住對象眼中流露的神采和迷人的微笑。如果你拍攝小孩或寵物的話,你必須彎腰遷就他們的高度。你的對象并不一定要看著鏡頭任他(它)們隨意自然,這樣拍出來某個角度的眼神更能產生一種個性的,牽動人心的感覺,讓你也不自覺地融入照片中。向你的拍攝對象靠近 多數可拍照手機都沒有變焦鏡頭,因此當你拍攝的時候,一定不要離你的拍攝對象太遠。通常你應該用手機拍攝那些沒必要用普通照相機拍的物體,比如你在跳蚤市場買來的小東西。盡量讓你的拍攝對象填滿你的鏡頭,這樣拍出的照片會顯得清楚一些??拷愕呐臄z對象,直到能夠盡可能地展示細節皺起來的鼻子,彎彎的眉毛。當然也不要靠得太近,這樣拍出來的形象會模糊不清或變形。一般而言,你和拍攝對象之間的距離應在1到2英尺比較適宜。意光線 除非你的手機帶有內置閃光燈,否則暗淡光線=壞照片,你應該盡量在明亮光線中拍攝。沒有充足的光線,用手機拍出的照片會顯得暗淡晦澀。在明媚的陽光下拍照,要讓光線投在你的拍攝對象身上。而在室內,應打開室內光源照亮拍攝主體。采用簡單背景 簡單的背景能突出拍攝主體。在你準備拍照之前,仔細研究一下拍攝對象周圍的環境,千萬避免一棵樹從對象的頭上長出來,或者一輛汽車掛在他們的耳朵上這樣類似的情景。好好審視鏡頭中的景象,必要的時候重拍一張。嘗試從不同角度拍攝 嘗試稍微轉動你的手機從不同水平拍攝,許多時候這樣拍出來的照片更好,比如拍攝團體照。試一下從對象的不同角度拍攝多張照片上面、下面,甚至對角線拍攝你會發現更多精彩。使用最高精度 許多攝像手機都有選擇照片尺寸的功能,它們通常具有低、中、高三種拍照精度可供選擇。精度越高,拍出的照片越清楚。請記得把你的手機拍攝精度調到最高以獲得高質影像。你也許從鏡頭上看不出不同精度的區別,但是拍出的照片在計算機上會看出明顯的不同。手機拍攝超詳細秘笈一:拍攝手機的參數祥解 拍攝手機和數碼相機一脈相傳,幾乎所有的參數都和數碼相機通用。雖然這些參數有好多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但為照顧到部分入門級用戶,我們還是要“多句嘴”,向大家簡要介紹下拍攝手機在拍攝上的幾個常用參數、名詞。象素: 和數碼相機剛進入我們的生活時相似,目前衡量手機拍攝能力強弱的主要參數還是攝像頭的象素數。在通常情況下,感應器中不同位置的每個象素構成圖片中的每個象素,而總象素數正是我們常接觸到的攝像頭象素數,例如一張500萬象素的照片由感應器中的500萬個象素對進入快門的光線進行測量、處理而獲得。感光元件: 所謂感光元件就是指將光信號變化轉換為電信號變化的元件,目前手機及DC市場上主要有CCD和CMOS兩種元件。而在手機上最常用到的是CMOS,我們熟知的諾基亞N95(評論)、索尼愛立信K790便是使用的這種感光元件。CMOS結構相對簡單,生產成本低。而且現在高級的CMOS并不比一般CCD差。不過由于感光元件尺寸等問題,手機上的CMOS表現并不怎么好。自動對焦: “自動對焦”(Auto Focus)又稱為“自動調焦”,原本是指相機自動完成對被攝物對焦,并達到使影像清晰的功能。目前市場上的多數專業拍攝手機都具有該項功能。在手機上,因為不具備傳統相機的手動對焦功能,因此手機攝像頭具備自動對焦的意義非常大,如果一款手機不支持自動對焦,那么它將很難拍攝清晰銳利的照片。白平衡: 白平衡英文名稱為White Balance。物體顏色會因投射光線顏色產生改變,在不同光線的場合下拍攝出的照片會有不同的色溫。例如以鎢絲燈(電燈泡)照明的環境拍出的照片可能偏黃,一般來說,CCD沒有辦法像人眼一樣會自動修正光線的改變。下面一些圖片,就顯示了在不同顏色光線下的不同圖象。ISO感光度: 目前來說,較為專業的拍攝手機已經引入了ISO感光度功能。對于數碼相機來說,ISO感光度反應了其感光的速度,而用在手機上也是一樣。ISO的數值每增加1倍,其感光的速度也相應的提高1倍。比如ISO200的感光度比ISO100感光度的感光速度提高1倍,而1SO400的感光度比ISO200的感光度提高1倍,而比ISO100的感光度提高4倍,并依次類推。二:手機拍攝需注意光線的運用 讓攝影師有別于快照者的諸多技巧之中,解決光線問題的能力就是其中之一。這需要對當下的光線條件有充分了解。當然,作為一個使用手機拍攝的普通用戶來說,并不需要對光線有那么深入的了解,而只需掌握一些使用光線的小知識便能夠拍出較為清晰的片了。1、 不要在陽光刺眼的環境下拍攝 很多人認為只有在日光充沛的時候才適合戶外攝影,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中午的時候,刺眼的陽光會洗刷景物的本來顏色,并且讓遠景永遠看起來是灰蒙蒙的。相比之下,光線良好的早晨和下午更適合拍攝,這些時候外頭的光線會更柔和,陰影也可能產生戲劇性的效果;即使你使用的只是功能簡單的手機,此刻也有可能拍攝出難得的佳作來。2、避免逆光拍攝 逆光一種是由于被攝主體恰好處于光源和照相機之間的狀況,這種狀況極易造成使被攝主體曝光不充分。作為使用手機拍攝的用戶,在一般情況下應盡量避免在逆光條件下拍攝物體。當光線條件不允許或者需要抓拍的時候,也要盡量將手機的閃光燈或者補光燈打開,以提高成像質量。三:如何合理的使用手機取景1、突出拍攝主體物 由于手機的成像能力有限,不可能在拍攝時將取景框中的所有物體均清晰呈現。因此用手機取景時應將拍攝主題放在足夠突出的地方,以便用更多的象素表現主體物。另外,在拍攝時盡量不要將主體放在照片的中心部位,在保證照片清晰的同時把主體物放在照片的取景框上的黃金分割點上。2、選擇拍攝背景和陪體 在用手機取景和用相機拍照一樣,都應該根據主題和光線決定拍攝內容,做到構圖是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另外,明確主體與陪體兩者之間的呼應也很重要,切忌喧賓奪主。而且,畫面布局還應注意疏密有致,太過擁擠的空間不利于畫面的表現。3、橫縱取景要合理 如果你要反映畫面的寬度和遼闊感,或拍攝對象的水平線條多于垂直的線條,例如水面、田野、街道等,最好拍橫的.如果要強調高度感,或拍攝對象的垂直線條多于水平線,例如:塔、高大建筑物、高山等那么最好拍直的.總之,表現高大,使用豎的取景,這樣可以使景物向上引伸,有時我們把鏡頭仰起,更能表現高大物的高峻.表現寬廣,取景時盡可能使用橫拍,這樣可使橫線條的景物向兩方延伸,更表現它寬廣的特點。四:慎用白平衡及ISO功能 手機上的白平衡、ISO功能所實現的效果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們并不是拍攝照片時的首選調節參數。雖然在適當的時候調節相應白平衡以及ISO也許會產生出乎意料的好效果,但由于手機攝像頭工藝不健全,在大多數的時候調節手機的白平衡和ISO都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手機白平衡:色彩偏差大,作用微小 在調節手機的白平衡時,很難實現拍被攝物體的準確色彩還原,也無法正確識別各種不同性質的光源。如果強行使用白平衡調節的話,必須對自己手機的各種白平衡模式非常熟悉,否則很容易將前一個景物的顏色特別偏向某一種顏色,讓拍出的照片色彩偏差很大。目前來講,幾乎所有具有攝像頭的手機都具有白平衡功能,也都有自動、日光、陰天、白熾燈、日光燈等多種預定義的白平衡,所以大家盡量把手機的白平衡設為自動,這樣的話即使所拍照片有一些色彩偏差,也可以方便的通過PS調整過來。手機ISO感光度:調節ISO躁點無法克服 對于單反相機而言還可以選擇使用較大口徑的鏡頭,提高光通量。而對于手機來說,因為采用了固定式鏡頭,惟有通過提高ISO感光度來適應暗淡光線情況下的拍攝,特別是在無法使用輔助光線的情況下。但是,對于手機鏡頭來說一般都不具備降躁能力,增加ISO即會在圖象上產生更多的噪點和雜色。因此在我們外出旅行的時候,當現場光線條件不好時應當首先考慮輔助光(閃光燈或其他光源)的應用,在無法使用輔助光時再考慮三腳架的使用,最后才考慮提高ISO感光度的辦法。安全套的妙用看過很多水里拍攝的照片,一打聽才知要特定的相機和相機防水套!一套下來要好幾千! 市面上也有一些三防手機,但都沒有相頭,想水里拍攝那是不可能,看來還是自己想想辦法好!在試用了無數樣后終于找到最安全最省錢的方法!大約只要1元人民幣!還不快快試一下!步驟: 1.先到超市或藥店買一盒安全套,不用太多,小盒的就好,不要質量太差的,要是進水了手機就完了,我試其它方法是有幾次手機差點報銷! 2.打開安全套,把手機裝進去,壓出空氣,在入口處打一個結,安全起見也可多用一個,往相反的方向裝入打結!查一下看是否有破洞! 3.把手機小心放進水里,有問題立即拿出來!如果沒問題就完成,在水里拍個夠吧!_注: 1.這個方法適合直板機。折疊的估計沒法打開鏡頭。 2.水太深會沒有光線,所以要用到手電筒,用同樣的方法把手電筒也包起來防水就可以到更深的水里拍攝了,但一定要用二個或更多安全套才行,不然. 3.一定要注意安全(不是指你,是你的手機啊!我們可不負責了?。?別忘了:水中攝影很有趣,不知各位有沒有興趣做個試驗,看看那個牌子的TT最透明,拍攝效果最好,還安全不透水,把結果發上來阿。 以下是相機的做法,手機同樣適用!1.把硬紙板裁成適當的寬度,使其確保安全套不會接觸到鏡頭。也不要過寬,否則它會出現在你的照片里。2、小心地用第一只安全套把相機包住。 3、包好之后放入干燥劑小袋。注意不要讓它處在妨礙你照相的位置(比如擋住了拍攝按鈕或者相機的瀏覽屏幕)。 4、然后將安全套末端打結系緊,在其內側涂一些緊身潛水衣膠水(其他防水膠水亦可)。5、等膠水干了之后,從相反的方向套上第二只安全套。就是這么簡單!現在你已經擁有一款雙重密封的防水相機啦!你可以把這個創意用到各種數碼產品上,如PSP、手機等等,但如果想在水下聽iPod的話要確定你是不是有足夠的膠水粘住耳機!特效拍攝奇招1、 柔光效果:在鏡頭前哈一口氣即可,柔化程度可通過取景框觀察(嚴冬豈用);用薄紗或絲襪套于鏡前亦可達到此效果;二、星光效果:用蚊帳布或紗窗網放于鏡頭前,可達到大十字星光鏡效果三、暈光效果:用豬油或雪花膏均勻涂抹UV鏡周圍即可。如使油脂呈同心圓分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