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PPT課件_第1頁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PPT課件_第2頁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PPT課件_第3頁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PPT課件_第4頁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染性單核細胞 增多癥,1,一、概述,1. 定義,由EB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或亞急性淋巴細胞良性增生的傳染病。,Self-limiting disorder of lymphoid tissue caused by infection with Epstein Barr virus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earance of many large lymphoblasts in the circulation.,2,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Epstein和Barr于1964年從非洲兒童惡性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細胞培養中最早發現主要侵犯B細胞,3,EBV屬皰疹病毒亞科,外層有囊膜,囊膜內是核衣殼,它是20面體,有160個殼粒,最內層為大分子的雙鏈DNA。,EBV生物學性狀,4,2. 發病情況,傳染源:患者、隱性感染者傳播途徑:唾液傳播,偶爾輸血感染感染類型: 增殖性感染: 初次感染 幼兒隱性感染多見 青春期原發性感染 50%引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非增殖性感染:潛伏感染引起細胞轉化惡性轉化,5,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青春期初次感染非洲兒童惡性淋巴瘤(Burkitt瘤) 發病前有重度EBV感染 EBV引起細胞轉化 血清學證據:患兒體內EBV-Ab水平高 瘤組織中EBV DNA和EBNA 鼻咽癌:見于我國廣東,廣西,湖南 瘤組織中有EBV-DNA,EBNA 血清中EBV抗體增高 鼻咽癌治療好轉后,EBV抗體水平,EB病毒感染所致疾病,6,發病機理:,唾液 EB 咽喉部 淋巴組織 病毒 淋巴結 良性增生 B細胞 T細胞 自制,7,臨床特點:,發熱咽峽炎淋巴結腫大部分患者有肝、脾腫大、皮疹,8,二、實驗室檢查,血象hemogram :起病一周內白細胞計數多為正常,繼之逐漸增高。 WBC 1030109/L DC LC50%,伴有異型淋巴細胞增多,9,IM血象:I型異淋細胞,10,IM血象:異淋II型淋巴細胞,11,IM血象:Downey III型異型淋巴細胞,12,2. 骨髓象bone marrow :通常無特征性改變。骨髓增生明顯活躍淋巴細胞可以增加,出現一定量的不典型淋巴細胞,不如血象明顯。粒系、紅系、巨核系無明顯變化,13,IM骨髓象,14,IM骨髓象,15,3.微生物學檢查,EBV分離培養困難血清試驗serologic finding,(1)嗜異性凝集試驗heterophil agglutination test(2)鑒別吸收試驗differential absorption test(3)單斑試驗monospot test(4)EBV抗體測定antibody to EBV,16,(1) 嗜異性凝集試驗(Pall-Bunell test,P-B試驗) 屬非特異性血清學試驗。主要用于輔助診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者在發病早期,血清中出現一種能非特異地與綿羊紅細胞發生凝集的異嗜性抗體。此抗體滴度在發病34周內達高峰,于恢復期迅速下降,不久消失。傳單患者試驗的陽性率達8095%. 若效價在1:64以上則可疑為傳單,結合臨床及異型淋巴細胞的出現,具有診斷價值; 效價在1:224以上則可診斷為傳單。少數病例(約10%)嗜異性抗體出現時間較晚或持續時間過短,而且接受皮質類固醇治療后該反應可消失,故陰性者不能排除此病。然而,在其他某些疾病如血清病、病毒性肝炎、風疹、結核病患者,也可呈陽性反應,此時應進一步作鑒別吸收試驗。,17,鑒別吸收試驗differential absorption test:,疾病 嗜異性凝集素滴度 豚鼠腎細胞吸收后 牛RBC吸收傳單 不下降或部分下降 下降血清病 下降 下降其他疾病 下降 下降,18,(3) 單斑試驗(monospot test) 為測定嗜異性抗體的快速玻片凝集法。試驗中以甲醛化馬紅細胞代替嗜異性凝集試驗中的綿羊紅細胞,以牛紅細胞抗原取代牛紅細胞。是診斷本病最常用的快速篩選試驗。,19,抗原antigen 抗體antibodyEB病毒核抗原(EBNA) 在疾病早期出現,并長期存在膜抗原(MA) 抗膜抗體是病毒的中和抗體, 其高峰出現雖然較晚,但以后可 持續終生早期抗原(EA) 在疾病的急性期有80%的陽性率病殼抗原(VCA) IgM 抗體急性期陽性率最高,急性 期可首先出現,并很快達高滴定度, 是傳單患者急性期診斷的重要指標, 以后在數周內消失。IgG抗體在發病 兩星期達高峰,以后以低水平存在持 續終生,雖不能作為近期感染指標, 但可用作流行病學調查。淋巴細胞決定抗原(LYDMA),20,EBV特異性抗原:潛伏感染: EBV核抗原(EBNA) 增殖性感染: 早期抗原(EA ) 衣殼抗原(VCA) 膜抗原(MA),21,抗EBV抗體的陽性率出現時間及持續時間,*間接免疫熒光法 *抗補體熒光免疫法,22,可用核酸雜交和PCR等方法檢測細胞內EBV基因組及其表達產物,23,4. 肝功能測定 5. 腦脊液檢查6. 尿液檢查,24,三、診斷及鑒別診斷,診斷1.臨床表現2.實驗室檢查(1)血象 (2)嗜異性凝集試驗、鑒別吸收試驗(3)抗EB病毒抗體檢查3.排除其他淋巴細胞增多疾病鑒別診斷,25,傳單和急淋、傳淋的鑒別,傳單 急淋 傳淋發熱 常持續13周 持續不規則發熱 無或暫短發熱淋巴結腫大 有 有 無脾腫大 2575%有 有 無傳染性 小 無 大白細胞計數 中等度增多 從減少到極度 顯著增多 增多有診斷價值細胞 異型淋巴細胞 原淋、幼淋 正常成熟小淋巴貧血 無 有 無血小板減少 一般無 有 無骨髓象 有異型淋巴 原淋+幼淋顯著 正常小淋巴細胞 細胞 增多 增多嗜異性凝集試驗 陽性 陰性 陰性預后 良好 不良 良好,26,四、治療,1.支持療法2.抗生素3.腎上腺皮質激素4.丙種球蛋白5.抗病毒制劑6.防治并發癥,27,療效標準1、治愈 患者全面符合下述標準 (1)癥狀與體征消失 (2)血象和肝功能等實驗室檢查恢復正常 (3)并發癥治愈 (4)觀察一個月無復發2、好轉 患者符合下述標準,并維持三個月以上 (1)癥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