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語文第一單元復習.ppt_第1頁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第一單元復習.ppt_第2頁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第一單元復習.ppt_第3頁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第一單元復習.ppt_第4頁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第一單元復習.ppt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0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師恩難忘,師恩難忘是一篇深情而樸實的記敘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劉紹棠,他通過對小學一年級一位教導有方的田老師的回憶,抒發了對老師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我對文中“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這句話的理解是:這句話寫出了作者對老師的感激與懷念之情。也比喻老師講了上千個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激起作者對文學的熱愛與向往,最終使作者走上了文學之路。 三、贊美老師的名言: 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根據提示寫成語。 1、形容口才好的成語有: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妙語連珠、出口成章、語驚四座 2、形容人才學出眾的成語:才高八斗、 學富五車

2、、才華橫溢、滿腹經綸 博古通今 3、八字成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詞語解釋: 1、娓娓動聽:形容說話婉轉生動,使人愛聽。 2、身臨其境:親身來到某種境地(體驗感受)。 3、戛然而止:形容聲音突然停止。 4、引人入勝:勝,勝境,美好的境地。文中指田老師講的故事很有吸引力,把人帶到了美妙的境地。 六、關于讀書的名人名言 (1)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 杜甫奉贈書左丞丈二十二韻 (2)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西漢 劉

3、向 (3)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宋 朱熹 觀書有感,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陶校長”是陶行知,他被毛澤東主席稱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要求學生每天從身體、學問、工作、道德四方面問一問自己,以此激勵和鞭策自己 。健康是生命之本;學問是一切前進活力的源泉;工作能培養我們的責任心,鍛煉我們的辦事能力;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充分體現了老一輩教育家對學生的關懷和愛護。 2、這是一篇演講稿。演講是指在群眾集會上或重大會議上就某個問題說明道理、發表見解的說話方式。演講的主要特點:真實性、鼓動性。,陶行知的名言。 1、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 2、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3、千

4、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4、我是中國人,我愛中華國。中國現在不 得了,將來一定了不得。,讀古詩填空。 1、尋隱者不遇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賈島)。詩歌記述了(詩人前往山中尋訪隱者而沒有遇到)這件事。通過與童子的問答,體現了隱者(高潔)性格以及詩人對他的(仰慕之情)。 2、所見是(清)朝詩人(袁枚)的作品,詩人向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的牧童行歌捕蟬圖)。古詩動靜結合,活潑有趣,牧童先是(歌聲振林樾),忽然“(閉立)”,是因為他 “(意欲捕鳴蟬)”。我們還從詩中“(捕鳴蟬)”一詞中可見當時是(夏季)。,讀古詩填空。 1、尋隱者不遇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賈島)。詩歌記述了(詩人

5、前往山中尋訪隱者而沒有遇到)這件事。通過與童子的問答,體現了隱者(高潔)性格以及詩人對他的(仰慕之情)。 2、所見是(清)朝詩人(袁枚)的作品,詩人向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的牧童行歌捕蟬圖,“詩中有畫”的古詩: 題秋江獨釣圖(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題秋江獨釣圖是清代詩人王士禛的一首題畫詩。全詩通過九個“一”寫出了秋江邊漁人獨釣的逍遙。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詩人逍遙自在、怡然自得又難免孤獨寂寞的心情。,讀古詩填空。 1、尋隱者不遇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賈島)。詩歌記述了(詩人前往山中尋訪隱者而沒有遇到)這件事。通過與童子的問答,體現了隱者(

6、高潔)性格以及詩人對他的(仰慕之情)。 2、所見是(清)朝詩人(袁枚)的作品,詩人向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的牧童行歌捕蟬圖,帶有“風”字的古詩。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3、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4、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5、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6、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讀古詩填空。 1、尋隱者不遇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賈島)。詩歌記述了(詩人前往山中尋訪隱者而沒有遇到)這件事。通過與童子的問答,體現了隱者(高潔)性格以及詩人對他的(仰慕之情)。 2、所見是(清)朝詩人(袁枚)的作品,詩人向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的

7、牧童行歌捕蟬圖,搜集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 村居(高鼎)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 草長鶯飛二月天,籬落疏疏一徑深, 拂地楊柳醉春煙。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散學歸來早, 兒童急走追黃蝶, 忙趁東風放紙鳶。 飛入菜花無處尋。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讀古詩填空。 1、尋隱者不遇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賈島)。詩歌記述了(詩人前往山中尋訪隱者而沒有遇到)這件事。通過與童子的問答,體現了隱者(高潔)性格以及詩人對他的(仰慕之情)。 2、所見是(清)朝詩人(袁枚)的作品,詩人向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的牧童行歌捕蟬圖,讀古詩填空。 1、尋隱者

8、不遇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賈島)。詩歌記述了(詩人前往山中尋訪隱者而沒有遇到)這件事。通過與童子的問答,體現了隱者(高潔)性格以及詩人對他的(仰慕之情)。 2、所見是(清)朝詩人(袁枚)的作品,詩人向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的牧童行歌捕蟬圖,讀古詩填空。 1、尋隱者不遇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賈島)。詩歌記述了(詩人前往山中尋訪隱者而沒有遇到)這件事。通過與童子的問答,體現了隱者(高潔)性格以及詩人對他的(仰慕之情)。 2、所見是(清)朝詩人(袁枚)的作品,詩人向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的牧童行歌捕蟬圖,讀古詩填空。 1、尋隱者不遇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賈島)。詩歌記述了(詩人前往山中尋訪隱者而沒有遇到)這件事。通過與童子的問答,體現了隱者(高潔)性格以及詩人對他的(仰慕之情)。 2、所見是(清)朝詩人(袁枚)的作品,詩人向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的牧童行歌捕蟬圖,讀古詩填空。 1、尋隱者不遇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賈島)。詩歌記述了(詩人前往山中尋訪隱者而沒有遇到)這件事。通過與童子的問答,體現了隱者(高潔)性格以及詩人對他的(仰慕之情)。 2、所見是(清)朝詩人(袁枚)的作品,詩人向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的牧童行歌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