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二十二單元 單元整合_第1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二十二單元 單元整合_第2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二十二單元 單元整合_第3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二十二單元 單元整合_第4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二十二單元 單元整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高效復習第二十二單元思維導圖·體系構建本單元復習可圍繞一個核心、兩大工具及三大內容。(1)一個核心:古今中外國家治理。(2)兩大工具: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的國家統治工具——法律;著眼于教育和引導的社會治理工具——教化。(3)三大內容: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與教化;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發展及倫理教化;當代中國的法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主題歸納·縱橫貫通【縱向貫通】縱向貫通一:中國歷代法律與教化的演變

1.法律古代①先秦時期:德治與法治之爭特別突出,其具體體現在儒法之爭,但最終法家思想因更切合社會現實而受君主們青睞②秦漢至隋唐:統治者重視法律,但隨著儒家思想正統地位的確立,律令儒家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唐律是禮法結合的典范③宋元到明清:宋明法律以唐律為藍本,明清法律重視“例”現代①從新中國誕生到改革開放前:20世紀50年代,國家制定一系列法律、法令,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②“文化大革命”期間:社會主義法制遭受嚴重破壞③改革開放后:中國法治建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一批基本法律得以制定和實施④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中共十五大報告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并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先后被寫入憲法。201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⑤中共十八大以來:黨領導人民全面依法治國,中國法治建設進入新階段2.教化古代①先秦:儒家認為“禮”可以治國,主張用道德禮義教化民眾②秦漢到隋唐:統治者重視“孝”和家訓,提倡禮制和基層教化③宋元至明清:理學深入族規、家訓中,鄉約是進行教化的基本載體,明清的鄉約具有法律約束力現代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風尚、政治氛圍、行動準則和新型人際關系②改革開放以后:20世紀80年代,“五講四美三熱愛”是主流精神文明口號。20世紀90年代后,愛國主義和以德治國成為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③中共十八大以來: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拓展延伸】秦漢至明清時期的法律與教化的演變【思維特訓】漢武帝“獨尊儒術”后形成了德主刑輔、先禮后刑的法律觀念。東漢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現了刑、禮比較的爭論。曹操不單純強調刑為先或禮為先,主張“治定之化,以禮為首;撥亂之政,以刑為先”。這反映了當時(

)A.儒學正統地位受到了沖擊B.法律更加注重以人為本C.儒學哲學化傾向日趨明顯D.禮法并施思想有所發展【解析】選D。材料體現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曹操認為法律和禮共同扮演管理國家的重要角色,故選D;漢武帝后儒家學說成為正統思想,排除A;封建社會的法律為君主服務,強調禮無非是為穩定政局服務,排除B;魏晉時期“三教合流”推動儒學出現哲學化傾向,排除C。縱向貫通二:近代西方法律與教化的演變1.法律(1)古羅馬時期:從公元前450年左右的《十二銅表法》到6世紀的《羅馬民法大全》,形成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2)中古時期:日耳曼王國編纂“日耳曼法”,教會制定教會法。(3)近代:英美等國家的法律構成“英美法系”,《法國民法典》在歐洲推廣,形成“大陸法系”。2.教化(1)宗教改革前:教會勸告人們孝敬父母、遵紀守法,要求人們逆來順受等。(2)宗教改革后:新教提倡節儉和積極入世。【思維特訓】近代歐洲存在著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陸法系以成文的法典為表現形式,以民法為典型,以演繹為思維特點;英美法系以判例法為主要表現形式,以普通法為基礎,以歸納為思維特點。據此可推知 (

)A.歐洲法律體系都是羅馬法的延續B.歐洲法律體系并非都源于羅馬法C.地理環境決定了法律體系的特點D.羅馬法具有超越時空的重要意義【解析】選B。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羅馬法發展為成文法,而英國是使用不成文法的國家,因此得出歐洲法律體系并非都源于羅馬法,故選B,排除A;地理環境只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非決定作用,故C說法有誤,排除;材料講的是羅馬法的影響,但并沒有體現羅馬法具有超越時空的重要意義,故排除D。【橫向比較】橫向比較一:古代中國法律與西方法律的區別中國法西方法法的觀念傳統中國的法的觀念主要以“刑”為核心和內容,因此往往習慣于把刑、律、法等同起來,法即是刑法西方法的觀念主要以權利為軸心,在某種意義上是社會妥協的結果,是用以確定和保護社會各階層權利的重要手段,并因此獲得一體遵行的效力中國法西方法法的本位傳統中國法律從氏族、部族到宗族、家族再到國家社會的集團本位道路西方的法律本位則從氏族到個人再經上帝、神到個人的道路法律文化所體現的性質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是一種公法文化,公法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刑事性(刑法化或國家化)的法律體系西方法律文化傳統上是一種私法文化,私法文化則是一種民事性(民法化或私人化)的法律體系中國法西方法倫理化與宗教性儒家倫理的精神和原則日益規范著法律的變化和發展,儒家倫理使傳統中國的法律成為一種道德化的法律,法律成為道德的工具,道德成了法律的靈魂西方法律文化從羅馬開始就受基督教的影響,到中世紀時,基督教逐漸控制了世俗的法律,雖然近代資產階級革命使政教分離,法律在整體上擺脫了基督教的束縛與控制,但基督教對西方法律的影響至今仍然存在【思維特訓】公元前536年,鄭國執政的子產“鑄刑書”;此后,晉國也鑄刑鼎。這些法都以刑為主,以法律強制庶民履行義務,其作用就是“詰奸除暴、懲貪黜邪”。據此,關于上述中國古代法律表述正確的是 (

)A.著重調整社會經濟生活B.法律成為“可以做”的文本C.法律成為壓制性的力量D.權利是統治的基本觀念【解析】選C。根據材料,鄭國和晉國的法都以刑為主,以法律強制庶民履行義務,主要是用來“詰奸除暴、懲貪黜邪”,這體現了法律對社會的壓制性作用,C正確;材料未提及著重調整社會經濟生活,A錯誤;材料強調的是法律的壓制性作用,不是成為“可以做”的文本,B錯誤;D材料無法體現和說明。橫向比較二:社會主義法治與資本主義法治的區別1.理論基礎不同:(1)資本主義法治理念是建立在唯心史觀上的。資本主義法治忽視了法所處的客觀歷史條件,一味地強調人的理性的作用,而不能對法的本質、人權的本質和保障人權做出正確的判斷。(2)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建立在唯物史觀上的。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社會主義法治能夠正視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正視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正視法與經濟基礎的關系。基于這種哲學基礎上形成的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和黨的領導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就使得社會主義法治更具有科學性、優越性的特點。2.組織原則不同:(1)社會主義法治以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為基本原則。社會主義社會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黨的領導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核心,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全面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有效途徑。弘揚法治精神,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是民主集中制基礎下服務社會主義大局建設的根本所在。(2)資本主義法治是以分權制衡為基本原則。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談到: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亙古不變的經驗。防止濫用權力的方法,就是以權力約束權力。這就是資本主義法治分權制衡的最根本核心。3.服務對象不同:(1)資本主義法治強調“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這看似在強化個人權利,但實質是進一步保障了大資本家們的所有權利,而對于底層人民來說,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因為,資本主義所服務的對象是資本家和精英階級,也是些固化的階級,并非廣大人民。(2)社會主義法治始終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讓人民感受到公平正義。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源泉,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就是維護每一個公民的根本權益。【思維特訓】材料改革開放開啟時,鄧小平同志就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后,依法治國的要求更加迫切。順應這一歷史潮流,黨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鄭重提出,并把過去“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提法改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極其鮮明地突出了法治的理念。1999年,全國人大修改憲法,明確規定“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12年黨的十八大進一步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重大部署,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法治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推動。

——摘編自高尚全《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和啟示》(1)根據材料,概括中國依法治國理念發展演變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依法治國理念發展演變的歷史背景。【解析】第(1)題從材料“改革開放開啟時……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后,依法治國的要求更加迫切”“把過去‘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提法改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1999年,全國人大修改憲法,明確規定‘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黨和國家對法治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推動”中可以概括出答案。第(2)題從材料“改革開放開啟”“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并結合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等方面來分析出答案。答案:(1)特點:與改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