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糧食安全水平評價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2000字】_第1頁
【關于糧食安全水平評價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2000字】_第2頁
【關于糧食安全水平評價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2000字】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糧食安全水平評價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國外學者關于糧食安全水平評價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內容。Brian(2012)研究指出,近年來,全球人口增長和耕地面積的減少,以及氣候的巨大變化和惡劣天氣,人們對于糧食消費結構的改善以及生物能源的開發,均是糧食安全的影響因素,導致全球糧食出現短缺等情況的可能性加大。Nonhebel(2012)在他的研究中預測,到2030年,全球谷物的需求將增加到55億噸,這將給全球糧食安全帶來了更大壓力。Kadir(2013)等人建立了一個基于模糊邏輯的糧食安全評價體系,由糧食的產出、生產以及該國經濟增長三個輸入指標組成,運用該評價體系對1988年至2008年英國谷物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并進行了實證檢驗。得出了確實存在糧食安全風險,且預測了不久將出現糧食供應壓力的區域和地區。為了解決糧食安全問題,Kleshchevskiy(2014)等人開發了一種用于糧食安全評估的平衡計分卡,并比較和分析了FAO專家和俄羅斯聯邦政府當局采用的糧食安全評估方法。Rosen(2015)等人討論了采用IFSA模型評估糧食供應情況的結論。根據結果,經濟研究局(ERS)分析顯示,在76個國家中,糧食不安全和全球整體糧食安全都下降了。相較而言,國內學者們對糧食安全狀況的評價研究可以歸納為三類:單一指數判斷,多指標項目評價和綜合判斷。單一指數評估意味著使用單一指數來描述和評估糧食安全狀況。羅孝玲和張妤(2006)認為,由供給短缺或供給過剩引起的中國獨特的糧食安全問題可以傳遞到糧食價格中。因此,中國的糧食安全是根據最終價格比率和方差確定的糧食價格來定義的。姜長云(2014)認為,糧食自給自足可以更好地表明糧食安全狀況,同時還可以進行國際比較。根據日本和韓國的經驗,到2020年,中國的小麥和大米自給自足率可以達到95%以上,且玉米的自給自足率將超過90%,能夠保證糧食的基本安全。隨著學者們對糧食安全概念的不斷增強和系統化,不少學者根據糧食安全的定義從各個角度選擇指標來反映糧食安全的具體狀況。呂新業和王濟民(2004)使用五個指標評估了糧食安全,分別是產量變化指數、糧食的儲備率、糧食自給自足率、糧食人均產量以及低收入群體的糧食保障情況。李玉平(2008)等人使用耕種的壓力指數和糧食品種多樣化作為衡量我國糧食安全的細化指標來衡量和評估我國糧食安全。付青葉和王征兵(2010)評估了中國的糧食安全,選取的具體指標包括糧食處于不安全的人口占比,糧食安全的風險指數和耕地的壓力指數。王國敏等(2013)提出了更為全面的糧食安全評估體系,該體系包括了糧食產業的、分配、交換以及消費的全領域。楊建利和雷永闊(2014)從數量方面安全、質量方面安全、資源方面安全以及生態方面安全構建了我國糧食安全評估體系,充分考慮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另外有部分學者將綜合管理評估方法應用于糧食安全評估。丁守海(2008)使用簡單的平均方法,通過使用糧食生產波動指數、糧食自給率、糧食儲備率、人均糧食份額和糧食需求的波動指數等指標來衡量糧食安全水平。研究發現,2007年的安全水平相對較高。經濟學人智囊團(EIU)于2012年使用以下三個方面的50多個評價指標發布了全球食品安全指數(GFSI),對全球107個國家的糧食產業進行了評估。三項指標分別是經濟和金融準入(AffordabilityandFinancialAccess)、充足性(Availability)和食品質量和安全性(FoodQualityandSafety)。姚成勝(2015)等人使用熵值系數法將權重分配給糧食安全評估的各個指標,對其進行加權并進行匯總,以獲得糧食安全水平指數。結果表明,糧食的生產性資源投入對于維護糧食安全特別重要。參考文獻[1]長汀建成全省首家供銷農場智慧農業服務中心[J].福建稻麥科技,2025,43(02):53.[2]魯曲陽,李佳豪.河南省耕地多功能時空演變及耦合協調分析[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25,37(04):90-96.[3]祝玉華,潘龍琦,李智慧,甄彤,張慶輝,秦瑤,潘泉.大模型在糧食倉儲信息化技術中的應用展望[J].中國糧油學報,1-15.[4]陳士勇.習近平關于農業強國建設重要論述的理論根基、核心要義與價值意蘊[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25,26(03):56-61.[5]張帥.糧食中重金屬檢測要點及方法[J].食品安全導刊,2025,(18):166-168.[6]趙可利.農藥出口高質量全面帶動農藥產業高質量發展[J].世界農藥,2025,47(06):1-5.[7]高洪洋,趙春成.我國糧食儲備宏觀調控目標體系研究[J].智慧農業導刊,2025,5(12):118-121.[8]紀麗娟.當前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挑戰及對策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3,(11):110-115+214.[9]姜長云.影響我國糧食安全的新趨勢新問題[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2,(04):94-100.[10]張勇,吳學兵.“蝦稻共作”模式對國家糧食安全的影響研究——基于湖北省潛江市的調研[J].湖北農業科學,2021,60(23):201-204.[11]穆中杰,張晨,胡瑞.糧食生產保障立法面臨的復雜關系分析[J].糧食科技與經濟,2021,46(04):5-8.[12]曹前滿.開放市場條件下全球價值體系對中國糧食安全與農業發展的困擾[J].當代經濟管理,2021,43(08):39-48.[13]王雅鵬,呂丹,胡柳波.“立足國內、確保產能”的國家糧食安全策略研究[J].糧食科技與經濟,2020,45(11):30-36.[1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