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沙市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模擬預測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1頁
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沙市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模擬預測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2頁
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沙市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模擬預測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3頁
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沙市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模擬預測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4頁
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沙市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模擬預測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模擬)語文試卷本試題卷共8頁,23題。全卷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祝考試順利★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黑色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題。材料一:國強必霸,是西方500年來始終不變的歷史旋律。然而,國強必霸并非普世的歷史邏輯,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人類將開辟一條強而不霸的現代化之路。習武不是為了打人,強大不是為了稱霸。“強而不霸”的選擇與承諾,不是中國崛起的權宜之計,不是消解“中國威脅論”的策略考量,更不是泱泱大國的草率表態,而是基于當代中國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文化邏輯以及現實邏輯得出的必然結論。今天,世界仍然處在霸權的陰霾之中,但霸權終結的曙光已經展露在新的地平線上。中國的崛起是終結霸權秩序的重要籌碼,是重建世界秩序的中堅力量。21世紀,美歐主導的國際霸權秩序將終結,多極化將是世界秩序重建的基本方向,人類將有希望迎來一個沒有霸權的新時代。西方一直有一種擔心,“國強必霸”是普世的歷史邏輯,中國不會成為唯一的例外,崛起的中國將是世界的最大威脅。西方的擔心自有西方的理由。確實,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霸權史。“國強必霸”,這是500年來西方大國崛起的歷史邏輯。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蘇聯、美國等9個國家強大起來后紛紛扮演霸主或圖謀扮演霸主的角色。如果說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全世界有什么理由相信中國不會成為下一個霸主?“中國威脅論”是對這一疑惑的一種回答。西方有學者認為,中國也將無法擺脫“國強必霸”的歷史邏輯,中國的崛起必將重塑世界經濟政治新秩序,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比如,福山認為,中國崛起是對美國單邊主義的最大威脅和挑戰,“資本主義的美國版本即使沒有完全喪失信譽,至少也不再占據主導地位”。西方一些學者認為,中國模式與西方世界所倡導的價值觀具有不可調和的根本性沖突;中國政府正有意識地與西方世界抗衡,“出口”中國模式已成為中國崛起戰略的一部分;中國模式處于美國模式的絕對對立面,中國模式的“流行”勢將損害美國的戰略利益,顛覆以美國為首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然而,西方的推論本身是錯誤的。邏輯不是研究的出發點,而是它的結果。不是歷史與邏輯相一致,而是邏輯與歷史相一致。研究的結論不是迎合邏輯,而是迎合事實,只有與事實相一致的邏輯才是正確的邏輯。西方的邏輯是基于西方的歷史得出的結論,不能用來裁剪中國的實踐、套用中國的未來。崛起的中國將會選擇走什么樣的發展道路,不能以既成的邏輯為依據,而只能從中國的歷史事實中來尋找答案。富強是人類的共同追求,但中國式富強之所以不同于西方的富強,其中重要的一點就在于“強而不霸”,這是中國對西方“國強必霸”邏輯的超越,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發展史的獨特貢獻。正如亞洲一位政治家所說,世界歷史過去屬于歐洲,現在屬于美國,而未來將屬于亞洲,這一趨勢是毫無疑問的。“西方的‘現代性之殤’警醒我們,要避免重蹈西方現代性的覆轍,走出中國特色的現代性之路”。中國的崛起和復興是任何人也阻擋不了的歷史潮流,傳統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將被打破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但中國將打破“國強必霸”的發展邏輯,開辟和平崛起的嶄新道路。中國不構成世界的威脅,也不謀求取代西方的發展模式。中國的崛起對于世界而言,與其說是霸權的挑戰,不如說是發展的機遇;與其說是“威脅來了”,不如說是“機遇來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和引擎,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摘編自陳曙光《開辟一條強而不霸的現代化之路》)材料二: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無論從理論和實踐,還是從中國和世界的視角上看,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從理論上看,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現代化思想特別是人的全面發展思想,展現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同時,這一崇高價值目標的提出也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的重大突破。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恰恰在于創造了一條不同于西方現代化的新道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只有沿著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價值目標前進,世界現代化理論的發展才有希望。從實踐上看,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對中國發展、世界發展和人類文明發展,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一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只要我們毫不動搖地沿著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繼續前進,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黨制定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二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為世界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徑選擇。發展中國家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由于各種歷史原因,經濟文化發展比較落后,與世界發達國家差距較大,在這樣的條件下要實現現代化,就不能走西方現代化的老路,而必須走適合自己國情的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這方面提供了經驗。三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領導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它既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又有別于蘇聯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而同時吸收了二者所包含的合理成分。中國式現代化貢獻給人類的不僅是走向現代化的經驗,更重要的是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對發展中國家有借鑒意義,對發達國家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摘編自楊金海《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西方擔心中國“國強必霸”是基于他們500年來的歷史邏輯,但他們的這種所謂的“普世邏輯”并不普世。B.美歐主導的國際霸權秩序將終結,世界秩序多極化發展趨勢是歷史規律決定的,這種趨勢決定了中國崛起的必然性。C.富強是人類的共同追求,中國也追求富強,中國式富強不僅體現了人類的共同追求,也是對西方“國強必霸”邏輯的超越。D.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展現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同時也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的重大突破。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材料一運用了類比、舉例等論證方法,如用習武作類比,論證中國強大不是為了稱霸,列舉西方眾多稱霸的國家反駁西方的擔憂。B.材料二論述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時,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增強了論述的可信度和說服力,也使得論點更加鮮明、有力。C.材料二采用總—分的結構模式,主體部分是遞進式結構,先從理論的角度論證,接著從實踐的角度論證,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的意義。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涉及中國式現代化之路,但兩者側重點不同,材料一重點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就,材料二重點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的結果。3.下列選項中,不屬于中國“強而不霸”戰略的理論或實踐的一項是(

)(3分)A.“和而不同”,就是尊重事物的差異性,并強調這些差異性恰好構成豐富多彩的整體世界,“和”是對多樣性的調和與平衡,“同”則是把不同的事物轉變成相同的。B.中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致力于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C.中英舉行關于香港問題談判的時候,面對英國首相的威脅,鄧小平表示,假如在過渡時期內香港發生嚴重的波動,那中國將被迫對收回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D.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也是中方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全球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4.材料一為什么從“國強必霸”開始論述?請簡要分析。(4分)5.近年來“中國威脅論”在西方很有市場,危害不容小覷。請你結合兩則材料談談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西方的這一謬論。(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題。文本一:沉落巴金“勿抗惡。”這是他常常用來勸我的話。他自然有名有姓,而且提起他的姓名許多人都知道。不過我以為只寫一個“他”字也就夠了。我并不崇拜名流,為什么一定要人知道他的大名呢?“你一個人不承認又有什么用?要來的事情終歸要來的。來了的事情你更沒有辦法叫它不來。日本把東北拿走也是如此。我們還是好好地利用時間來做點自己的事情吧。”我把他的勸告拋在廁所里。①我整天整夜地浪費時間,不守本分地去做那些非“自己的事情”。幾個月后的一天,我走過他的住宅門前,便進去了。“你來了,很好。”他的嘴唇上露出了疲倦的微笑,把書翻過來放在沙發靠手上。我一眼就看見那是英譯本的《契訶夫短篇集》。他看見我的眼光落在書上,便解釋道:“這幾天我專門在讀契訶夫的小說。覺得很有意思。這的確是有價值的作品,你也可以找來讀讀。”②我坐下來,正要開口,一種莫名的憎恨突然把我抓住了。我帶了點惡意地向他挑戰說:“你喜歡契訶夫,你知道契訶夫小說里的人物很像你吧。”他不自覺地點了點頭。但是他又猛省地搖著頭說:“不,不!”他用了驚疑的眼光看我,好像我揭發了他的什么不愉快的秘密。“那么連你也不愿意做契訶夫小說里的人物嗎?”我這樣追逼地問道。“你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他反問道。“整天躲在房間里,談著幾百年前的事情怎樣怎樣,相信著一切存在的東西,愿意聽憑命運擺布,不肯去改變生活……這不是契訶夫小說里的人物嗎?”他沒有話回答了。他的臉上現出了痛苦的表情。③他把眼光埋下去,好像故意在躲避我的注意。過了半晌他才抬起頭,用一種無力的絕望的眼光看我,口里呻吟般地說:“你也許有理。我是完結了。我們這種人是完結了。”撇開了袁什么的日記,撇開了公安、竟陵派的小品文,撇開了明朝文人的生活態度,他這一次終于說了真話,他自己承認他是完結了。一種嚴肅而帶悲痛的感覺抓住我。我仿佛就站在一副剛閉殮的棺材前面。“那么你不可以改變你的生活嗎?”我同情地問道。我想,他既然知道他的錯誤,當然比較容易地改正它。“改變生活?你說得這么容易!”他痛苦地說,“我是生根在這種環境里面了。我是完結了。我只能夠生活在這種環境里面。一天,一天,我是愈陷愈深地沉下去了。沉下去,就不能夠——”他忽然閉上嘴,仿佛一陣悲痛堵塞了他的咽喉。他開始微弱地喘息,眼睛里帶著絕望無助的表情。眼淚接連地沿著面頰流下來,爬進了他的時張時合的嘴,給他吞下去了。房間里是一陣沉寂。院子里也沒有一點聲音。這樣的沉寂真可怕。好像一切的運動已經停止,這個世界已陷入靜止的狀態,它的末日就快來了。我坐在他的對面。他的喘息聲直往我的心上撲過來,仿佛這個世界里就只有他的喘息,一個絕望的人的無力的喘息,這是多么可怕!空氣變得非常沉重,一刻一刻地壓下來,逼近來,我開始感覺到呼吸困難了。我連自己的心跳也聽得見,這個房間就像一座古墓。一個堅定的、命令般的聲音在我的腦子里響著:他是完結了,無可挽救地完結了。回到家里我想到他,仿佛看見他的面孔在我的眼前沉下去,沉下去——于是沉到深淵底看不見了。我只記住他的一句話:“我是完結了。”然而使我非常驚奇的是,過了幾天報紙上就刊出他在某大學講演明朝文人生活態度的消息。兩個多月以后他標點的袁什么的著作出版的廣告又在報上登出了。這樣看來他大概努力在往上浮,往上浮。但是實際上他卻越發沉下去,沉下去了。不到一年報紙上就刊出了他的死訊。事情竟然變化得這么快!這么突然!報紙上刊載了不少哀悼他的文章,好些刊物為他出了特輯,印著他的種種照片。但是我,我雖然也為他的死嘆了一口氣,我卻不曾感到些微的損失。并且我倒為自己慶幸,那“勿抗惡”的聲音是跟著他永遠地死去了。寫于1934年秋(有刪改)文本二:《沉落》發表后不久,從北平一個關心我的朋友那里來了勸告。他以為這文章可以不必寫,他的最重要的一句話是:寫文章難道是為著泄氣?我誠心地感謝這位朋友。但是對于他這個勸告,我卻不得不原封地璧還,因為他似乎不曾了解我那篇文章的主要思想。老實說我寫文章,沒有一次不是為著泄氣。即使我沒有能力,但是我的確想過拿我的筆尖做武器。雖然我不斷地在文章里犯錯誤,但是從我那十幾本沒有藝術價值的小說里面,賢明的讀者總可以看出我的本意來罷。然而這里所謂“泄氣”和我那朋友所說是不同的。我個人并沒有仇敵,反而我有著無數的慷慨的朋友。那么對于目前的種種阻礙社會進步的傾向、風氣和努力,我無論如何也不能夠閉著眼睛放過它們。若說像我這樣的人會如此地關心到一個民族的命運,也許不會有人相信罷。④那么把我當作亂咬人的瘋狗看,這種人是一定有的了。但是,朋友,你該不會這樣地看待我罷。那么即使我辜負了你的好意,固執地走那條使你為我擔心的路,你也可以原諒我罷。然而如果我更進一步,要你也做一兩件事情,來拯救我們這個在“沉落”中掙扎的民族,你會怎樣地回答我呢?你會以為這也是瘋狗的狂吠么?朋友,請你原諒我。寫于1935年1月(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契訶夫小說里的人物”在文本中特指“別里科夫”,文本一中的“他”與別里科夫一樣整日惶恐不安、憂心忡忡。B.“撇開了明朝文人的生活態度,他這一次終于說了真話”,說明沉浸到古代的作品、古代人的生活態度中,是“他”的偽裝。C.“我”與“他”展開了一場針鋒相對的對話,“他”在“我”的批判之下直面自我,企圖避免“沉落”。D.面對“他”的突然去世,“我”雖然也為“他”的死嘆了一口氣,但卻不曾感到些微的損失,突顯了“我”內心的冷漠。7.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句子①中表明了“我”對“他”的態度,“浪費時間”“不守本分”等詞語表現出“我”對自己的反思。B.句子②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抓”賦予“莫名的憎恨”以動作性,同時以“突然”強調這種情緒的爆發性。C.句子③中“他把眼光埋下去”與寫祥林嫂的“眼珠間或一輪”一樣,都是以外在細節刻畫人物內在特征。D.句子④中“把我當作亂咬人的瘋狗看”是巴金預設的他人的觀點,表明巴金對自身的處境有清醒的認知。9.契訶夫和巴金都“拿筆尖做武器”,他們在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和《沉落》中分別是運用什么藝術手法達成這一創作意圖的?請簡要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題。與陳侍郎書朱熹熹嘗聞天下之事有本有末。正其本者,雖若迂緩而實易為力;救其末者,雖若切至而實難為功。是以昔之善論事者,必深明夫本末之所在,而先正其本,本正則末之不治非所憂也。且以今日天下之事論之:上則天心未豫,而饑饉薦臻,下則民力已殫,而賦斂方急,盜賊四起,人心動搖,將一二以究其弊,而求所以為圖維之術,則豈可以勝言哉!然語其大患之本,則固有在矣。蓋講和之計決,而三綱頹、萬事隳;獨斷之言進,而主意驕于上;國是之說行,而公論郁于下。此三者,其大患之本也。然為是說者,茍不乘乎人主心術之蔽,則亦無自而入。蓋是三說者不破,則天下之事無可為之理;而君心不正,則是三說者,又豈有可破之理哉?閣下誠得其本而論之,則天下之事,一舉而歸之于正,殆無難者。夫沮國家恢復之大計者,講和之說也;壞邊陲備御之常規者,講和之說也;內拂吾民忠義之心,而外絕故國來蘇之望者,講和之說也;茍逭目前宵旰之憂,而養成異日宴安之毒者,亦講和之說也。此其為禍固已不可勝言而議者言之固已詳矣若熹之所言則又有大于此者。然求所以破其說者,則又不在乎他,特在乎格君心之非而已。明公不在朝廷則已,一日立乎其位,則天下之責,四面而至。與其顛沛于末流,而未知所濟,孰若汲汲焉以勉于大人之事,而成已成物之功,一舉而兩得之也。熹杜門求志,不敢復論天下之事久矣。今竊有感焉,不能自已,而復發其狂言如此,不審高明以為如何也?尚書王公,就職已久,方群邪競逐、正論消亡之際,而二公在朝,天下望之,屹然若中流之砥柱,有所恃而不恐。雖然,時難得而易失,事易毀而難成,更愿合謀同力,早悟上心,以圖天下之事。此非獨熹之愿,實海內生靈之愿也。(節選自《朱熹集》)此其為禍A固已不可B勝言C而議者言之D固已詳矣E若熹之F所言G則又有H大于此者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蔽,蒙蔽,與《鄒忌諷齊王納諫》“王之蔽甚矣”的“蔽”意思相同。B.“一日立乎其位”與《赤壁賦》中“郁乎蒼蒼”的“乎”用法相同。C.孰若,猶何如,怎么比得上。表示反詰語氣,常常和“與其”連用。D.杜,堵塞、封閉,與姜夔《揚州慢》“杜郎俊賞”的“杜”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朱熹認為,天下之事有本末之分,正本看似迂緩實則容易,救末看似切當實則困難,因此善于分析事情的人必定弄清其本末所在,先正本再治末。B.朱熹認為,當前形勢十分危急:天意不樂,饑荒連年,民力枯竭,賦斂急迫,盜賊四起,人心動蕩。唯有一樣樣地去挽救,勵精圖治,方能獲勝。C.朱熹十分嚴厲地批判了講和之說,認為它阻撓國家恢復大計,毀壞邊境防御常規,內違百姓忠義之心,外絕故國來蘇之望,為禍巨大,流毒無窮。D.在信的結尾,朱熹對陳侍郎和王尚書表達高度贊譽,說他們如同中流砥柱,令天下人有所依靠而不恐懼,并且寄予厚望,希望他們共襄天下大事。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閣下誠得其本而論之,則天下之事,一舉而歸之于正,殆無難者。(2)今竊有感焉,不能自已,而復發其狂言如此,不審高明以為如何也?14.在朱熹看來,當時國家大患的根本是什么?怎樣才能消除?(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和宇文正甫探梅張栻①天與孤清迥莫鄰,只應空谷伴幽人。千林掃跡②愁無那③,一點橫梢眼便親。顧影莫驚身易老,哦詩尚覺句能新。幾多生意冰霜里,說與夭桃自在春。【注】①張栻(1133~1180):字敬夫,號南軒,南宋中興名將張浚之子。宋代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②掃跡:遍尋無跡。③無那:無奈。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以“天與孤清”總攝全篇,定下梅的孤高基調,以空間隔絕感凸顯梅的超凡脫俗。B.頷聯以尋梅之難反襯發現梅花的驚喜,又以“一點橫梢”的細節刻畫凸顯出梅的靈動。C.頸聯詩人借梅花自省,以“莫驚”“尚覺”表達出對生命易逝的淡然和對詩藝的自信。D.“冰霜”中的“生意”表面寫梅不畏嚴寒,實則寫詩人對肉體衰老的無奈與精神超脫。16.同樣寫梅花,在陸游詞中是“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而在張栻詩中卻是“說與夭桃自在春”,請結合相關內容對比分析二者梅花形象及體現的意蘊有何不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陸游一生立志收復中原,在《書憤》中,“,”兩句回憶了自己年輕時水上、陸地兩次抗金的戰斗生活,展現其收復失地的豪情壯志。(2)李白在《蜀道難》中通過夸張手法描寫蜀地歷史久遠,與世隔絕的兩句詩是:“,”。“英雄”是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在作品中常用來表達對某人的敬仰或作者的某種抱負,如“,”。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小題。航天服是保嶂航天員生命活動和工作能力的個人密閉裝備。在人類探索宇宙的征程中,未來的航天服將成為航天員在極端環境中生存和工作的關楗裝備。無論是載人登陸火星、探索太陽,還是登陸小行星,甚至飛出太陽系,航天服都需要俱備超乎想象的性能和功能,以應對各種復雜和嚴酷的挑戰。我國的“飛天”航天服和“望宇”登月服采用了多種高科技材料,以應對宇宙太空和月球表面極端的真空、高低溫、月塵及宇宙射線等復雜環境。它們A,以提高航天員的活動能力和減少能量消耗。①“望宇”登月服整體重量較前代減輕20%左右,②核心功能模塊的集成度提高了至少30%以上。③這種設計不僅提高了登月航天員的活動能力,④還減少了能量消耗。⑤航天服的關節部位采用特殊設計,⑥讓登月航天員可以輕松完成蹲、彎腰、攀爬等動作,⑦大大增強了月面作業效率。此外,“望宇”登月服的外觀設計B,如飄帶、傳統甲胄等。上肢的飛天飄帶寬厚穩健,下肢則借鑒火箭升空尾焰造型,形成“一飛沖天”的視覺效果。這種設計不僅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還寄托了中國航天科技團隊對載人登月的美好希冀。智能化與信息化是“飛天”航天服和“望宇”登月服的另一大亮點。胸前的多功能集成控制臺集成了多種操作功能,航天員可以通過簡單的操作C;航天服的面罩采用全景式防眩光設計,提升了視覺工效;頭部兩側配置了長短焦距攝像機,可實現遠近景視頻攝錄,為航天員提供了全方位的視覺支持;集成的先進通信系統,能夠實現航天員與地面控制中心、其他航天員之間的實時通信,確保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未來,“飛天”航天服和“望宇”登月服將朝著更加智能化、多功能集成和模塊化的方向發展。18.文中第一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并加以改正。(2分)19.請簡要說說第二段中“一飛沖天”的引號的表達效果。(4分)20.文中第二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分)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22.中國航天服設計團隊榮獲“感動華夏”團體獎項,請根據上面的材料,結合文本中“飛天”航天服和“望宇”登月服的技術突破與文化內涵,為中國航天服設計團隊撰寫一則頒獎詞。要求:語言簡潔,邏輯清晰,富有文采,不超過70字。(4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網絡時代,知識的貯備事先由機器完成,知識可以隨時調閱,通過關鍵詞的提示與搜索引擎的作用,龐大的知識庫可以輕而易舉地支持旁征博引;人工智能時代,機器可以像人一樣思考,已經相當規模地介入寫作、問題解決等。于是有人提出,人工智能時代我們需要重新定義學習并開啟新的學習。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1.B2.B3.C4.①開篇提及“國強必霸”這一西方觀點,先樹立批駁的靶子,然后引出中國崛起與這一觀點的差異,從反面論述,回擊西方的無理攻擊。(2分)②通過與西方“國強必霸”的歷史邏輯進行對比,突出中國“強而不霸”的選擇與承諾的獨特性,強調中國崛起的和平性質。(2分)5.①在宣傳上,要從歷史、文化、邏輯等多方面批駁西方謬論;要從理論邏輯、歷史邏輯、文化邏輯以及現實邏輯等多方面宣傳中國式崛起的“強而不霸”;(2分)②在實踐上,要毫不動搖地促進中國社會發展進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和平崛起的道路不動搖;(2分)③在國家關系上,發揮中國制度優勢,為其他國家發展提供機遇和經驗,實現共同崛起,促進世界多極化發展。(2分)6.B(A.“‘契訶夫小說里的人物’在文本中特指‘別里科夫’”錯誤。根據文本一“整天躲在房間里,談著幾百年前的事情怎樣怎樣,相信著一切存在的東西,愿意聽憑命運擺布,不肯去改變生活……這不是契訶夫小說里的人物嗎”可知,“契訶夫小說里的人物”泛指契訶夫塑造的一系列逃避現實的人物,不是專指“別里科夫”。C.“‘他’在‘我’的批判之下直面自我,企圖避免‘沉落’”錯誤。根據文本一“然而使我非常驚奇的是,過了幾天報紙上就刊出他在某大學講演明朝文人生活態度的消息。兩個多月以后他標點的袁什么的著作出版的廣告又在報上登出了”可知,“他”并未真正直面自我,僅短暫承認失敗后繼續“沉落”。D.“突顯了‘我’內心的冷漠”錯誤。根據文本一“并且我倒為自己慶幸,那‘勿抗惡’的聲音是跟著他永遠地死去了”可知,不曾感到些微的損失是因“勿抗惡”思想消亡,是對“勿抗惡”思想的否定,不是我為人冷漠。故選B。)7.A8.①稱呼“他”時,作者與朋友的觀點并不一致,兩者有情感認同上的疏離感,顯得冷靜客觀。(2分)②轉“他”為“你”時,以呼告的手法拉近與友人的距離,呼吁友人加入隊伍,拯救掙扎的民族,體現出親近之感。(2分)9.(1)《裝在套子里的人》手法:①契訶夫主要通過夸張和諷刺的手法(漫畫式筆法)來批判社會中的保守勢力。例如,別里科夫即使在晴天也穿著雨鞋、帶著雨傘,這種夸張的描寫突出了他的封閉和保守。②象征手法。“套子”既是實物,也是隱喻,代表禁錮思想的社會規則。契訶夫通過這一象征,揭露了專制制度對個體自由的壓迫。(3分)(2)《沉落》手法:①細節描寫和對話。例如,“他”在面對“我”的質問時,表現出絕望和無助,最終承認自己是“完結了”。這種描寫使文章對知識分子消極避世的批判更加深刻和真實。②對比與反襯。“他”表面標點古籍、講演明朝文人生活,實則沉溺于逃避現實,與“我”的激進態度形成對比。(3分)10.CEG11.B12.B13.(“誠”,果真;“歸”,使動用法,使……回歸;“殆”,大概。句意1分。共4分)(2)現在我私下有所感慨,不能自己控制,又像這樣說出些狂妄的話,不知道您認為怎么樣呢?(“竊”,私下;“自已”,控制自己;“審”,知道。句意1分。共4分)14.第一問:①與敵人講和,導致三綱衰敗、萬事毀棄;②皇帝獨斷專行,內心傲慢;③以“國是”之名,壓制公眾言論。(3分)第二問:希望陳侍郎等大臣勇于擔當,糾正皇上心中的差錯,使其回歸正道。(2分)參考譯文:我曾說天下的事情,有的屬于根本,有的屬于枝節。端正根本的事,雖然好像迂闊緩慢,但實際上容易收效;補救枝節問題的事,雖然好像切實具體,但實際上卻難以成功。所以過去善于分析事情的人,必定徹底弄清什么是根本,什么是枝節,而先端正其根本;根本端正了,就不用擔心枝節問題得不到解決。姑且拿當今天下的事情來說吧:在上則天意不樂,故連年災荒:在下則百姓財力已經枯竭,而國家賦稅卻十分急迫,盜賊到處出現,人心動搖不安。如果一件件地追究其弊病、以求挽救的辦法,那又怎么能說得完呢?但論其大患的根本,那么就在這里:講和的打算一決定,便三綱衰敗,萬事毀棄;獨裁的說法一提出,皇上的心意就變得傲慢起來;國是的說法一推行,公眾的言論就被壓制。這三點,便是大患的根本所在。然而提出這種說法的人,如果不利用君王心術上已受蒙蔽,也就沒有空子可鉆。因為這三種說法不破除,那么天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