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校際聯考(四) 歷史 含答案_第1頁
山東省德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校際聯考(四) 歷史 含答案_第2頁
山東省德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校際聯考(四) 歷史 含答案_第3頁
山東省德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校際聯考(四) 歷史 含答案_第4頁
山東省德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校際聯考(四) 歷史 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德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校際聯考(四)歷史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吉爾伽美什》與《荷馬史詩》兩部史詩都認為人絕對不僅僅是神的奴隸,因而人們便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現世世界中,較少關注彼岸世界。他們認定一個人在現世有足夠的成就,那么他在彼岸世界會得到好的對待。這反映了人類早期(

)A.個體意識的覺醒 B.人文主義的起源C.宗教神權的衰落 D.樂觀的生命態度2.下表是西歐中世紀莊園制下農產品的消費和售賣情況統計表。這說明,當時的莊園(

)年份農產品直接消費占比(%)農產品市場售賣占比(%)農產品加工后售賣占比(%)1250年6025151300年4535201350年304030A.人們生活水平下降 B.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生產技術嚴重倒退 D.土地耕種面積大幅減少3.依據下方表格所列內容,判斷該國是(

)●八世紀中期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是東西方文明的中轉站●最高統治者稱哈里發●13世紀被西征的蒙古軍隊所滅A.阿拉伯帝國 B.亞歷山大帝國 C.波斯帝國 D.拜占庭帝國4.1401年出版的《世界的面貌》一書中,提及“西班牙末端和印度東端彼此相距并不太遠”,哥倫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算出,從加利群島至日本的直航距離僅有2400海里。正是這個數字才使哥倫布在當時并不很發達的航海條件下,敢于直面大西洋。這表明(

)A.西歐自然地理知識嚴重欠缺 B.人類對世界認識已趨向完善C.科學著作發揮助推探險作用 D.冒險精神成為航海決定因素5.下表為1500-1700年間歐洲部分區域、國家萬人以上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表(%),表格內容可用以解讀(

)區域1500年1600年1700年西北歐6.68.213.1中歐3.75.07.1地中海區9.513.711.7英格蘭與威爾士3.15.813.3意大利12.414.713.4A.中世紀城市初步興起的特征 B.新航路開辟所帶來的影響C.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的原因 D.工業革命與城市化的關系6.15世紀中期,德國商人古登堡利用金屬活字印刷術印刷拉丁文版《圣經》,雖然精美,但是古登堡卻沒有因為這項技術賺到錢,最后破產,到1521年,馬丁·路德開始用德文翻譯《圣經》,使閱讀《圣經》的人越來越多,此后各國陸續用民族語言翻譯《圣經》,從此印刷商們有了全新的市場。由上述材料可以推斷(

)A.德國印刷術領先于世界 B.天主教在歐洲廣泛傳播C.歐洲民族意識逐漸增強 D.文藝復興開闊人們視野7.早在1830年,法國的出生率就跌落到了30‰以下,19世紀80年代的瑞典,1900年至1910年間的德國,也相繼跌落到這一水平。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A.法國大革命的不斷反復 B.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C.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D.世界體系的最終建立8.1789年,法國起草《人權與公民權宣言》,強調了個體的天賦權利,包括自由、平等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反映了當時法國社會迫切需要變革的愿望。這說明該宣言的起草(

)A.導致法國大革命爆發 B.違背了資產階級意志C.奠定了近代政治架構 D.深受啟蒙思想的啟發9.馬克思主義者認為,由于無產階級不占有任何生產資料,從而不得不依靠暴力方式來獲得自己的生存權利;也正是由于無產階級處于社會最底層,承受著最沉重的剝削和壓迫,因此他們具備了革命的需求。據此可知,馬克思主義者(

)A.認為無產階級具有革命的徹底性 B.提出擴大工人政治權利的要求C.未找到實現理想社會的有效途徑 D.倡導國際無產階級實現大聯合10.列寧指出:“商業在經濟上能把千百萬小農聯合起來,引起他們經營的興趣,把他們引導到更高的階段:實現生產中各種形式的聯系和聯合。”為此,蘇俄A.實行共產主義的生產和分配原則 B.把土地從農民所有改成集體所有C.直接用工業品交換農民的農產品 D.采用農民能接受的自由買賣方法11.在卡德納斯擔任總統期間,將近100萬戶農民無償地獲得了1800萬公頃的土地。1935年創辦了村社信貸銀行,對村社和中小農戶提供生產貸款。同時政府還“重建10650個村社”,村社實行集體生產、按勞分配。這些措施(

)A.壯大了種植園經濟 B.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C.打擊了宗主國經濟 D.鞏固了民主革命成果12.下圖為愛爾蘭畫家喬治·摩羅創作于1918年11月20日的時政漫畫《糟糕的日子過去了》。該漫畫的主旨是(

)戰爭勝利時,萬眾歡騰,而兩位老人卻愁容滿面、憂心忡忡:“很高興戰爭終于結束了,這是一段糟糕的日子,不知道下一次戰爭是什么樣子!”“是的,下次和平是什么樣子!”A.剖析冷戰態勢下人們的矛盾心理 B.表達對戰爭的反思和對未來的擔憂C.指出凡爾賽體系蘊含著嚴重的危機 D.展現戰爭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創傷13.“赫魯曉夫時期蘇共的改革走了很大的彎路,勃列日涅夫又將蘇共拖回了斯大林時期的老路,戈爾巴喬夫拋棄蘇共則使蘇聯走入亡黨亡國的邪路。”由此可見,三者都(

)A.沒有進行適應性改革 B.沒有突破原有蘇聯模式C.強調發展重工業 D.忽視經濟管理體制變革14.下表反映了二戰后英國就業結構的變化。據此可知,這一時期英國(

)年份制造業服務業農業195167.1%28.3%4.6%197161.3%36.5%2.1%197959.1%38.8%1.6%A.制造業的就業人數下降 B.農業勞動力需求顯著增加C.社會結構呈現多層次化 D.政府推行重工業優先政策15.1948年,美國聯邦政府實施大規模書籍“譯出”政策,成立新聞署專門負責制定和實施對外翻譯政策。據統計,1953年到1956年,有2900冊美國書籍被翻譯成46種語言,在全球的發行量高達2.8億冊,內容主要是美國社會、政治制度、日常生活及思想觀念等。美國這一做法(

)A.旨在搶占世界文化市場 B.服務于國家戰略的需要C.力圖擴大資本主義陣營 D.借助文化展示國家實力二、材料題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世紀后期,隨著歐洲城市的興起,教士和貴族之外又產生了一個新的階層——市民階層。城市的財富引起了王侯的重視,在奠定法國強大王權的布維納戰役中,各城市派遣的軍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專門服務于市民子弟的世俗性的教育機構在城市出現,而在此之前人們只能在教會學校學到知識。在城市的行政管理中逐漸用本國方言代替了拉丁語。盡管教會無法插手城市的管理,市民階層卻經常與教會當局發生沖突,表現出強烈的反教權傾向。——摘編自[比利時]亨利·皮雷納《中世紀的城市》材料二

從11世紀開始,隨著莊園之外的土地得到開墾,許多人脫離莊園而生活。為了將農奴留在莊園,莊園主不得不給農奴更多的自由,并盡量克制對農奴的盤剝。與此同時,無論是莊園主,還是農民,都不滿足于自給自足,而是努力為市場的需要而進行生產,農產品不斷流入城市。受到城市風氣的影響,一些莊園主不再向農奴征收實物,而是以貨幣代之。——摘編自趙立行《論中世紀后期西歐莊園的商業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世紀后期歐洲城市興起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概括中世紀后期西歐莊園的變化。(3)綜合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經濟角度,指出中世紀后期西歐城市與莊園之間的聯系。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00—1775年大西洋沿岸地區人口遷移情況示意圖——據【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編《泰晤士世界歷史地圖集》材料二

1831—1871年英格蘭和威爾士城市、鄉村及勞動力就業人口估計表時間總人數城市和鄉村人口占比就業分配占比城市占比鄉村占比農業工商業1831年1390萬42%58%24.6%53.2%1851年1581萬50.2%49.8%21.7%58.7%18712271萬61.8%38.2%15.1%62.7%——據【英】C.M.勞爾《1801-1911英格蘭和威爾士城市人口增長》等(1)根據材料一指出大西洋沿岸地區人口遷移方向,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指出表格數據反映的英國人口遷移趨勢,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原因。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下表2014—2019年非洲GDP增長率(單位%)區域201420152016201720182019非洲3.83.52.23.63.43.4中部非洲5.73.10.10.72.73.2東部非洲5.96.54.95.65.45.0北部非洲1.73.93.35.04.94.1南部非洲2.71.60.91.61.20.7西部非洲6.03.20.52.53.43.7——據張忠祥《非洲經濟發展的新態勢》材料二

經過十余年發展,金磚國家組織已經成為全球治理中一支重要的新興力量,在發展中國家的吸引力和號召力顯著增強。金磚國家在推動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支付體系、新開發銀行和應急儲備安排等方面形成豐碩成果。金磚國家順應歷史大勢蓬勃發展,奉行新的國際關系模式、新的目標理念和全球治理方案,引領了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隨著金磚的升級壯大,有望成為發展中國家的旗幟和燈塔。——摘編自徐秀軍《金磚擴員:事實、挑戰與展望》(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當代非洲經濟發展狀況。(2)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發展中國家應如何更好推動自身發展。三、綜合題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停戰空地”與文化聚落】“停戰空地”的角色及變化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德停戰協議在法圖貢比涅森林空地的福煦元帥座車上簽訂。此車廂被命名為“停戰車廂”,那片空地被命名為“停戰空地”。1921年至1922年,法國政府出臺兩項舉措,讓黃比涅森林中的空地和車廂進入公眾視野。1921年4月,該車廂正式以貢比涅“停戰車廂”命名,進入象征法國軍威與戰功的蒙軍院內。1922年

11月11日,法國政府正式命名“停戰空地”并在其上樹立起一座“阿爾薩斯一洛林人紀念碑”,

其上刻著一只中劍倒伏、威風掃地的黑鷹(德國象征)。1927年11月9日,一座展示停戰車廂及其

故事的主題博物館誕生。1937年,為紀念福煦元帥逝世十周年,“停戰車廂”旁又豎立了一尊高大

的福煦雕像,眾多政界名流和一戰老兵悉數出席,場面盛大。當年11月11日,法國政府隆重舉辦

紀念一戰停戰20周年的紀念活動,并廣邀各省代表赴巴黎共襄盛舉。1940年6月21日至22日,貢比涅森林內舉行了第二次受降儀式,法國人1918年以來建立起的各類紀念建筑和設施,經受了劇烈的“命運轉折”。對法國而言,這一歷史聚落形成之初是全民復仇勝利的標志。到二戰前,其主題已朝著追憶往事、緬懷逝者的方向演變。二戰后,法國人仍無比珍視“停戰空地”,他們不遺余力池探尋、搜集、修草“停戰車廂”的有關物件。1946年,“停戰空地”的建筑相繼在原地重建。1950年,復制的

車廂重回賁比涅森林。隨著法德和解及歐洲一體化不斷向縱深發展;針對“停戰車腐”的紀念,更

多反映著人們對戰爭的追憶與反思,也反映著面對過往的一種平和、包容、理性的態度。而非狹籃

偏激的民族主義,也非以鄰為壑、冤冤相報的零和思維。時代的發展賦予“停戰空地”新的角色。——以上材料摘編自江天岳《貢比涅森林“停戰空地”歷史文化聚落的形成及實意義》(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20世紀40年代前“停戰空地”歷史文化聚落形成的特點,并分析該文化聚落的影響。(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二戰后“停戰空地”歷史文化聚落的角色發生的變化并結合所學談談你的認識。

山東省德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校際聯考(四)歷史試題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8910答案BBACBCBDAD題號1112131415答案DBACB16.(1)影響:沖擊了中世紀原有的社會結構(市民階層興起);有利于王權的強化;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教會;推動了世俗教育和民族文化的發展;推動了工商業的發展。(2)變化:農奴對莊園主的人身依附減輕;自給自足的經營方式逐漸被打破;農產品商品化趨勢增強;貨幣地租逐漸取代實物地租。(3)聯系:城市的發展沖擊了莊園固有的經營管理方式,推動了莊園的商業化;莊園的商業化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原料和人口,推動了城市工商業的發展。17.(1)方向:由歐洲向非洲、美洲、大洋洲;由非洲向美洲。原因:新航路的開辟;歐洲的殖民擴張與掠奪;黑奴貿易。(2)趨勢:由農村向城市;由農業向工商業。原因:英國農業資本主義發展迅速,農業生產率提高,釋放出大量勞動力;工業革命促進了城市的發展。18.(1)狀況:非洲經濟整體呈現平穩增長態勢;非洲各區域經濟發展速度呈現不平衡性,東非和北非發展速度較快;非洲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明顯。(2)發展:堅持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保障民主與法治,維護社會穩定;堅持改革創新,致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強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發揮金磚國家組織的引領作用;打破舊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19.(1)特點:政府主導推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