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及規劃教材
中國法制史
主編張晉藩
副主編李青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第一章、夏商法律制度第一節夏朝的法律制度一、中國法的起源1法源于天說2刑起于兵說3法源于苗民說4皋陶造律說5法源于定分止爭說6法源于習慣說二、中國古代法律文獻中的刑、法、律的含義及其運用1刑2法3律三、夏朝的立法及法律形式1禹刑2“誓〞四、夏代的刑法制度〔一〕罪名1“昏墨賊殺〞2不孝3“威侮五行,怠棄三正〞罪〔二〕刑罰1.五刑2.贖刑〔三〕刑法原那么第二節商朝的法律制度一、商朝的神權法思想二、商朝的立法三、刑事法律制度〔一〕主要罪名1暫遇奸宄2顛越不恭3.破律亂政4.言行惑眾5.“三風十愆〞〔二〕刑罰四、婚姻家庭與繼承制度〔一〕婚姻家庭制度〔二〕繼承制度五、商朝的司法制度第二章、周朝的法律制度第一節西周的法律制度一、立法概論〔一〕“明德慎罰〞的立法指導思想〔二〕立法過程1周公制禮2?九刑?和?呂刑?3禮與刑的關系二、宗法制度三、刑事法律制度〔一〕罪名〔二〕刑法原那么〔三〕刑罰1.奴隸制五刑2.徒刑3.拘役4.贖刑四、民事法律制度〔一〕契約〔二〕婚姻制度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2.實行“同姓不婚〞的原那么3.履行“六禮〞的聘娶程序〔三〕繼承制度五、司法制度〔一〕司法機關〔二〕訴訟的分類〔三〕起訴與審理〔四〕判決及上訴第二節春秋時期的法律制度一、春秋時期諸侯國的立法活動與成文法的公布〔一〕諸侯國的立法概況〔二〕成文法的公布1.鄭國“鑄刑書于鼎〞2.鄧析“竹刑〞3.晉國鑄刑鼎二、成文法公布引起的論爭第三節戰國時期的法律制度一、新興地主階級立法原那么1事斷于法2法與時轉3刑無等級4重刑輕罪5布之于眾二、?法經?的制定及其歷史地位〔一〕李悝制定?法經?的時代背景〔二〕?法經?的主要內容1前四篇稱正律,主要內容是懲罰盜賊2雜律,又稱“雜法〞3“具法〞,后來封建法典中改為名例,類似于現代刑法的總那么〔三〕?法經?的特點及歷史地位1.維護和穩固新建立的封建制度2.確保新的封建等級制度3.表達了重刑輕罪的原那么4.開創了法典編纂的新體例三、商鞅變法及其時代意義〔一〕改法為律〔二〕重農獎功〔三〕明法重刑1族刑連坐2行刑重輕3不赦不宥4刑用于將過5獎勵告奸第三章、秦朝的法律制度第一節秦朝的立法指導思想及立法概況一、秦朝立法的指導思想
1以法為本,事皆決于法2法自君出,法令由一統3嚴刑峻法,以刑殺為威二、秦朝的立法活動與法律形式〔一〕立法活動〔二〕法律形式1律2令3式4廷行事第二節行政立法一、創立皇帝制度二、建立統一的官僚機關體系三、官吏管理制度〔一〕任官的標準與限制標準:1道德方面2明悉法律令限制:1不準任用“廢官〞2官吏必須正式任命才能到任行使職權3長吏調任新職,不準帶走原屬佐吏〔二〕選任的方式1薦舉2征召3任子〔三〕考課與獎懲制度第三節經濟立法
一、關于自然資源保護方面的立法二、關于農業生產管理方面的立法三、官營手工業管理立法1.關于產品規格2.關于產品質量3.產品定額與勞動力計算方法四、關于市場貿易管理方面的立法1保護合法的商品交換2.規定了貨幣的比價與使用3.關于度量衡的使用與管理第四節刑事立法三、刑罰〔一〕死刑1.戮刑2.磔刑3.棄市4.腰斬5.梟首6.定殺7.坑8.具五刑9.族刑10.車裂〔三〕笞刑〔四〕徒刑1.城旦、舂2.鬼薪、白粲3.隸臣、隸妾4.司寇5.候〔五〕髡、耐、完刑〔六〕遷與謫〔七〕收刑〔八〕廢刑〔九〕貲刑第五節司法制度一、司法機關二、訴訟制度三、審判制度四、獄政制度1.對囚徒進行嚴密看管2.囚徒要身穿囚衣并戴獄具3.囚徒不得自獄中上書或誣告他人4.建立囚徒的生活管理制度〔1〕囚糧的供給〔2〕關于囚衣的供給5.依法制裁獄吏的違法行為第四章、漢朝法律制度第一節漢朝法制的指導思想
一、漢初法制的指導思想二、漢武帝時期法制指導思想的變化第二節漢朝的主要立法與法律形式
一、約法三章二、漢律六十章三、法律形式1律是漢代最根本、最主要的法律形式,即通常所說的“法典〞2令即皇帝的命令,是兩漢主要的法律形式3科也是漢代的一種法律形式4比是可以用來比照斷案的典型判例第三節行政法律一、皇帝制度二、中央行政管理機構三、地方行政管理機構〔一〕封國〔二〕郡縣四、監察機構五、職官管理制度〔一〕任免制度〔二〕考績制度〔三〕俸祿制度〔四〕致仕制度第四節民事法律一、關于人的規定二、關于物的規定四、關于婚姻家庭的規定〔一〕婚姻〔二〕家庭〔三〕繼承第五節經濟法律
一、農業管理法二、手工業管理法四、金融管理法1幣制改革2定田租3定口賦、算賦第六節刑事法律一、刑罰〔一〕刑罰的種類1.死刑2.肉刑3.笞刑4.徒刑5.徙邊6.禁錮7.贖刑8.罰金〔二〕文景時期的刑制改革〔三〕定罪量刑制度1.刑事責任年齡2.親親得相首匿3.貴族官員有罪先請4.先自告除其罪5.不溯及既往6.誣告反坐第七節司法制度一、司法機構二、訴訟審判制度1起訴2逮捕和羈押3審理和判決4上訴復審5錄囚6執行三、春秋決獄第五章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的法律制度第一節立法概況與律學成就一、各時期的立法概況〔一〕三國時期的立法〔二〕兩晉的立法〔三〕南朝立法〔四〕北朝立法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律學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法律形式第二節行政法律
一、中央三省制二、地方州、郡、縣三級制三、監察機關四、九品中正制第三節民事法律第四節刑事法律一、刑罰的改進〔一〕進一步廢肉刑〔二〕族刑連坐范圍縮小〔三〕定流刑為減死之刑二、五刑的形成三、儒家化的刑罰制度〔一〕“重罪十條〞〔二〕“準五服以制罪〞〔三〕“八議〞入律〔四〕“留養〞〔五〕官當第五節司法制度一、司法機關二、訴訟制度第六章、隋唐的法律制度第一節隋朝的法律制度一、立法思想與立法活動二、?開皇律?的主要內容1篇目體例2確立封建五刑制度3“十惡〞入律4法律特權擴大化5罪名三、司法制度四、法紀的敗壞與隋朝滅亡第二節唐朝立法思想一、明法慎刑,以寬仁治天下二、德禮為本,刑罰為用三、簡約易知,穩定劃一四、一斷于律,嚴明法制第三節立法活動及其法律形式一、立法活動1?武德律?2?貞觀律?3?永徽律?和?永徽律疏?二、法律形式1律2令3格4式5典三、中唐以后的主要立法活動
第四節唐律疏議的根本內容與特點一、?唐律疏義?的內容結構1名例律2衛禁律3職制律4戶婚律5廄庫律6擅興律7賊盜律8斗訟律9詐偽律10雜律11捕亡律12斷獄律二、?唐律疏議?的特點〔一〕于“禮〞以為出入1禮指導著法律的制定2禮典入律使“禮〞的根本標準法律化3“禮〞影響司法斷獄〔二〕相對的完備性〔三〕律學的新成就第五節唐律的歷史地位及其影響一、對日本的影響二、對朝鮮的影響三、對越南的影響第六節行政法律一、政權結構二、職官管理〔一〕職官的選拔〔二〕職官的考課與獎懲〔三〕職官的致仕三、監察法〔一〕監察體制〔二〕監察法律及其實施1立法監察2行政監察3人事監察4經濟監察5倉庫監察6賦稅監察7鹽鐵專賣監察8利錢監察9司法監察第七節民事法律一、權利主體與行為能力二、物權〔一〕所有權〔二〕佃權〔三〕質權〔四〕典權四、婚姻、家庭與繼承〔一〕婚姻制度〔二〕家庭關系〔三〕繼承制度第八節經濟法律一、賦稅立法二、手工業法規三、市場管理四、衡器貨幣五、對外貿易第九節刑事法律一、刑名二、刑罰適用原那么〔一〕“十惡〞〔二〕貴族、官僚減免原那么第十節司法制度一、司法機關
二、訴訟制度〔一〕起訴〔二〕管轄三、審判制度〔一〕回避〔二〕證據〔三〕判決〔四〕上訴〔五〕執行四、獄政第七章宋朝的法律制度第一節立法思想與立法活動一、立法思想二、立法活動〔一〕?宋刑統?的制定〔二〕編敕與編例〔三〕條法事類第二節兩宋的法律地位第三節行政法律一、加強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改革二、職官管理〔一〕職官的選任〔二〕職官考課〔三〕俸祿與致仕三、監察法〔一〕監察體制〔二〕監察立法〔三〕監察法的實施第四節民事法律一、商品經濟的開展與民事法律內容的豐富二、民事權利主體身份的變化三、物權〔一〕所有權〔二〕典權四、債〔一〕債的發生〔二〕債的擔保〔三〕債的履行和消滅五、婚姻、家庭與繼承〔一〕婚姻〔二〕家庭〔三〕繼承第五節經濟法律一、農業立法二、手工業立法三、商業立法〔一〕市場管理法〔二〕鹽茶專賣法〔三〕外貿立法四、財政立法〔一〕錢法〔二〕稅法1賦稅法2上供錢物法〔三〕賬籍管理法〔四〕財政監督法第六節刑事法律一、刑制的變化〔一〕折杖〔二〕刺配〔三〕死刑二、重典治盜賊三、懲貪第七節司法制度一、司法機關體系的變化二、訴訟制度三、審判制度〔一〕刑事審判〔二〕民事審判四、獄政第八章元朝的法律制度第一節立法概況一、立法指導思想1“祖述變通〞,“附會漢法〞2“因俗而治〞,蒙漢異制二、主要立法1?大札撒?2?至元新格?3?風憲宏綱?4?大元通制?5?元典章?6?至正條格?第二節行政法律一、中樞和地方行政機構二、科舉制度的變化第三節民事法律一、所有權與契約關系二、損害賠償——燒埋銀三、婚姻家庭與繼承制度四、案例分析第四節經濟法律一、專賣法二、市舶那么法〔海外貿易法〕三、賦稅制度第五節刑事法律第六節司法制度一、司法機關的變化二、訴訟制度1訴訟在法典上獨立成篇,這是元朝在訴訟制度上的一大建樹2要求訴狀必須嚴格依照格式3規定了代訴制度4規定了約會制度5在民事訴訟中廣泛運用了調解制度第七節元朝法律民族分治和民族歧視的特點1元初便在法律上把境內居民分為四等2在法律指導思想上保存舊制,實行民族壓迫3在行政法律標準上4在刑事法律方面5為漢人與南人制定了多種禁制第九章明朝的法律制度第一節立法活動與主要成就一、明初立法思想與立法活動〔一〕?大明律?的制定1傳承了法為治世之具的觀念2法貴簡當3保持法律穩定4明刑弼教〔二〕?大誥?的編撰二、中后期的立法活動〔一〕?問刑條例?的修訂〔二〕?明會典?的制定第二節行政體制的變革與職官管理法一、行政體制的重大變革二、職官管理法〔一〕職官的選任〔二〕職官的考核〔三〕對職官的監察第三節民事法律一、民事主體與客體二、物權〔一〕所有權〔二〕永佃權〔三〕典權第四節經濟法律一、農業法二、工商法三、財稅法第五節刑事法律
第六節司法制度一、司法體制二、訴訟制度三、審判制度1.三司會審與圓審2.朝審3.大審4.熱審第十章清朝法律制度〔上〕第一節立法的主要成就一、?大清律例?二、?大清會典?三、各部院那么例四、民族立法第二節行政法律一、行政立法二、行政管理體制三、職官管理〔一〕職官銓選〔二〕職官考績〔三〕職官監察1.合并六科于都察院2.特設十五道監察御史3.設五城察院4.設宗室御史處第三節民事法律一、民事法律主體的擴大〔一〕超經濟剝削的削弱1.“地丁合一〞,取消了延行兩千余年的人頭稅2.取消明時手工業工人的匠籍3.提高商人的地位4.限定雇工人的身份5.禁止債權人強迫債務人“役身折酬〞〔二〕奴婢與賤民身份的變化1.奴婢可以開戶為民2.賤民身份的變化二、所有權〔一〕所有權的取得1.通過圈地使八旗官兵獲得土地所有權2.農民從“更名田〞和墾荒中獲得土地所有權3.商人通過購置田產,取得土地的所有權〔二〕對土地所有權的法律保護1.一般土地所有權的保護2.對旗地所有權的保護3.對宗族公有田宅的保護4.對國有土地、礦產的保護三、債權〔一〕契約形式的開展〔二〕借貸契約〔三〕租佃契約〔四〕典權四、婚姻、家庭與繼承〔一〕婚姻1.結婚2.婚姻的禁忌3.結婚的形式、婚書與婚期4.婚姻的解除〔二〕家庭1.夫權2.家長權〔三〕繼承制度第四節經濟法律一、經濟立法概述二、賦役立法〔一〕廢除三餉加派,制定?賦役全書?〔二〕從“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到“攤丁入畝〞三、農業立法〔一〕鼓勵墾田〔二〕加強對農業生產的管理1.關于農作物的種植與保護2.關于務農以時3.關于畜力的保護4.關于防治蟲害5.關于水利四、工商立法五、漕運立法第五節刑事法律二、刑名第六節司法制度一、司法機關二、訴訟制度〔一〕刑事訴訟程序〔二〕民事訴訟程序第十一章、清朝的法律制度〔下〕
一、中國主權的喪失〔一〕由五口通商大臣到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二〕由協定關稅到總稅務司控制中國的關稅、內政與外交〔三〕由領事裁判權到全面踐踏中國的司法主權二、西方法律文化的輸入與法觀念的更新〔一〕由盲目排外到中體西用〔二〕由維護三綱到批判三綱〔三〕由專制神圣到君憲、共和〔四〕由以人治國到以法治國〔五〕由司法與行政不分到司法獨立〔六〕由以刑為主到諸法并重第二節預備立憲與憲法性文件一、預備立憲與憲法大綱的制定二、資政院和咨議局章程的制定〔一〕?資政院院章?的制定與資政院的召開〔二〕?咨議局章程?的制定與各省咨議局的召開三、?重大信條十九條?的公布1.?重大信條十九條?開宗明義仍然宣示:“大清帝國皇統萬世不易〞2.提高國會的地位,加強國會的權力和監督作用3.實行責任內閣制,擴大了內閣總理的權力4.規定了皇權、立法權、司法權和行政權之間的制衡原那么5.?重大信條十九條?“闕略〞了臣民的自由平等權利第三節清末修律的背景與指導思想一、修律的背景二、修律的指導思想〔一〕西法與中法結合,務期中外通行〔二〕修律與研核法理結合〔三〕修律與促進法制文明結合三、貫徹修律指導思想中的斗爭與妥協第四節行政法律一、那么例與監察法的修訂〔一〕那么例的增修〔二〕監察法規的修訂二、公布新官制法,草擬行政綱目三、制定調整印刷物的法律〔一〕?大清印刷物專律?〔二〕?大清報律?第五節民事法律一、?大清民律草案?的制定背景二、?大清民律草案?的制定過程三、?大清民律草案?的指導思想1.“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那么2.“原本后出最精確之法理〞3.“求最適于中國民情之法〞4.“期于改進上最有利益之法〞四、?大清民律草案?的根本內容〔一〕總那么1.關于根本原那么2.關于權利能力3.關于行為能力。4.關于責任能力5.關于人格保護6.關于法人制度7.關于民法上的物的概念及范圍8.關于時效〔二〕債權1.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2.確立契約自由原那么〔三〕物權1.保護所有權人的私有財產2.保護土地所有人的權益〔四〕親屬1.繼續實行宗法家長制度。〔1〕在指導思想上取家屬主義〔2〕貫穿宗法家長制原那么2.援引?大清律例?中有關婚姻的內容3.在親子關系中確立親權4.重申嫡庶之別〔五〕繼承五、?大清民律草案?的主要特點〔一〕采取資本主義民法的形式〔二〕在親屬法和繼承法中表現了宗法禮治的影響和封建法律的遺痕〔三〕以形式平等掩蓋了事實上的不平等〔四〕注意調查吸收流行于各地的習慣第七節刑事法律一、刑律的修訂過程〔一〕?現行刑律?〔二〕?刑律草案?二、?大清刑律?的主要內容〔一〕“更定刑名〞〔二〕“酌減死罪〞〔三〕“死刑惟一〞〔四〕“刪除比附〞〔五〕“懲治教育〞第八節程序法的制定與司法改革一、程序法的制定〔一〕?刑事訴訟律草案?的根本內容〔二〕?民事訴訟律草案?的根本內容1.審判衙門2.當事人3.普通訴訟程序4.第一審訴訟程序5.上訴程序6.再審程序二、司法機關的改革第十二章、中華民國的法律制度第一節南京臨時政府的法律制度二、其他革命法令〔一〕保障民權的法令〔二〕開展經濟的法令1.興辦和保護實業的法規2.保護農業的法規〔三〕文化教育方面的法令〔四〕社會改革方面的法令1.禁煙法令2.禁賭法令3.剪辮法令4.勸禁纏足法令〔五〕改革行政和整頓吏治的法令第二節中華民國北京政府的法律制度〔1912年—1928年〕一、立法指導思想1.采用、刪改清末新訂法律2.采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某些立法原那么3.隆禮與重刑二、制憲活動與憲法性文件〔一〕?中華民國國會組織法?1.規定實行兩院制,國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構成2.規定國會行使?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所定參議院之職權。3.規定憲法之起草〔二〕?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天壇憲草〞〕〔三〕?中華民國約法?〔“袁記約法〞〕1.完全否認和取消了?臨時約法?所規定的責任內閣制,改行總統制2.取消了?臨時約法?規定的國會制,規定設立有名無實的立法院3.雖然規定了與?臨時約法?大體相同的人民的根本權利與義務,但無一例外地設定了“于法律范圍內〞或“依法律所定〞的前提條件〔四〕?中華民國憲法?〔“賄選憲法〞〕1.條文完備,形式民主2.名義上實行地方自治,實那么確認國內軍閥的勢力范圍三、行政法律1.官制官規2.財政稅收法規3.治安行政法規四、民商事法律五、刑事法律〔一〕?中華民國暫行新刑律?和刑法修正草案的擬定〔二〕單行刑事法規六、司法制度〔一〕司法機關體系〔二〕訴訟審判制度的主要特點1.普通法院實行四級三審制2.縣知事兼理司法3.特別法優于普通法4.濫施專橫武斷的軍事審判5.行政訴訟相對獨立6.廣泛引用判例和解釋例7.擴大外國人的司法特權第三節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的法律制度〔1927年—1949年〕一、立法概況〔一〕立法指導思想〔二〕主要立法原那么和立法階段〔三〕六法全書與法律體系1.根本法典2.相關法規3.判例、解釋例〔四〕南京國民政府法律制度的主要特點1.標榜以孫中山的“遺教〞作為立法的根本原那么2.特別法多于普通法,其效力往往也高于普通法3.形成了以?六法全書?為標志的國家成文法律體系4.不成文法在南京國民政府法律體系中占據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分布式戶用光伏管理辦法
- 南平市工商行政管理辦法
- 水電站技術措施管理辦法
- 集團董事監事管理辦法
- 商場38婦女節促銷方案
- 2025屆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長江中學物理高二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屆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物理高一下期末統考試題含解析
- 幼兒園安全工作總結總結
- 加油站安全生產會議制度
- 重大安全生產責任
- 一級建造師考試安全管理試題及答案
- 《成人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危象:共識報告》-學習與應用
- 鍍鋅板知識課件
- 2025-2030偏光成像相機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腦卒中急救培訓課件
- 豬場退股協議書范本
- 2025海南保亭農水投資有限公司招聘22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靜密封管理制度
- AI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案例
- 2025年遼寧輕工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附答案解析
- 2024年第二次廣東省普通高中化學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真題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