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育賢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1頁
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育賢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2頁
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育賢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3頁
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育賢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高一歷史試題一、選擇題(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請將正確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1.陜西西安半坡遺址出土了大量距今約6000年的彩陶,彩陶上面所繪的人面、魚、蛙、鳥、鹿、植物等形象,以及各類花紋和幾何圖案,不僅絢麗漂亮,有的還頗有些“現代感”的審美意義。據此可以推斷,該遺址屬于()A.大汶口文化 B.仰韶文化 C.河姆渡文化 D.龍山文化2.商代稱王的并不僅限于商王,例如周方國季歷也稱“周王季”“王季”“周王”等,邊遠地區的部族也紛紛稱王。此時“王”的稱號可以理解為()A.最高的統治者 B.正統大宗C.聯盟和方國首領 D.天下之主3.孔子在總結前人基礎上提出了“修己以安百姓”的主張;孟子從“得天下”的政治高度勸誡“為政者”接受“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這表明二者都()A.重視社會道德構建 B.迎合地主階級的訴求C.倡導以民為本思想 D.代表平民階級的利益4.“新帝國把全國分為36個郡,它們又被分為更小單位,下設上千個縣和道。通過這種方式,秦在整個中華帝國實現了對所有新征服地區的直接統治?!弊钅荏w現材料所述觀點的選項是A.秦朝最早確立皇帝制度 B.秦朝確立的政治制度被后世所沿用C.三公九卿組成中央政府 D.郡縣制的推廣有利于鞏固中央集權5.秦漢均采用了屯田戍邊、徙民實邊的政策。如秦從匈奴手中奪得河套地區后,就以“謫戍”和“益田一頃,益宅九畝”的“拜爵”方法,將數以萬計的中原漢族軍民,“戍以充之”和遷去開墾土地。西漢在“上郡、朔方、西河、河西開田官,斥塞卒六十萬人戍田之”。這一政策()A.有助于促進邊疆地區的開發 B.保證了邊疆地區的政局穩定C.體現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D.旨在通過移民解決人地矛盾6.兩漢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歷史與文化,許多杰出人物給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羧ゲ 靶倥礈纾瑹o以家為”的壯志,張騫“鑿空”的勇氣,蘇武絕不“屈節辱命”的精神,馬援“馬革裹尸”的情懷,班超“投筆從戎”的追求。他們的事跡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的原因是都蘊含著()A.耕讀傳家理想 B.勤勞勇敢的品質C.家國天下的情懷 D.無為而治°的理念7.公元311年,當北方一個民族大軍南下第三次圍攻洛陽時候,南方諸州的牧丞都采取觀望的態度,最終洛陽失守,晉懷帝被俘。公元316年,長安也被這支大軍攻破,西晉最終滅亡。這個南下的“民族”是()A.女真 B.突厥 C.契丹 D.匈奴8.有人編寫的中國古代朝代歌說:炎黃虞夏商,周到戰國亡,秦朝并六國,嬴政稱始皇。楚漢鴻溝界,最后屬劉邦,西漢孕新莽,東漢遷洛陽。……北隋滅南陳,楊廣輸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則天皇,……。第一個省略號處正確的排序是()①末年軍閥據,三國各稱王②西晉變東晉,遷都到建康③拓跋入中原,國分南北方④北朝互征伐,南朝篡位繁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9.有學者認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實踐,使他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改革家;但他沒有充分認識和考慮本民族的特點,沒有對中原封建文化加以區分,既引起了鮮卑貴族的強烈不滿和對立,也造成了鮮卑貴族的迅速腐化。由此可知,該學者A.認為北魏滅亡源于孝文帝改革 B.反對民族交融力主維護本民族特色C.主張應辯證地看待孝文帝改革 D.強調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的交融10.如表為有關兩稅法的記述。材料說明,兩稅法的實施()胡為秋夏稅,歲歲輸銅錢。錢力日已重,農力日已殫?!顿浻选钒拙右撞煞欠ㄖ畽嗔钜詾榻浿?,總無名之暴賦以立恒規?!蛾懶逢戀椧藻X為稅,則人力竭而有司之不覺。《新唐書》歐陽修A.放松了對農民的控制 B.促進了商品經濟發展C.增加了國家賦稅收入 D.加重了百姓經濟負擔11.根據考古發現,在韓國慶州雁鴨池遺址出土了刻有“調露二年”字樣的磚銘,在慶州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窯遺址中出土了“儀鳳四年皆土”的銘文板瓦,在慶尚南道蔚山郡的川前里“摩崖石刻”周圍發現了“上元二年銘”和“上元四年銘”。這些都是頻繁更替的唐高宗年號。這反映出()A.新羅尚沒有自己的紀年方式 B.唐與新羅有著友好往來的歷史C.新羅仿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 D.唐與新羅形成明確的宗藩關系12.宋代東南地區,吳郡“父篤其子,兄勉其弟,有不被儒服而行,莫不恥焉”。江西饒州“為父兄者,以其子與弟不文為咎;為母妻者,以其子與夫不學為辱”。福建居民更是“多向學,喜講誦,好為文辭”。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崇文抑武的推行 B.書院教育的完善C.印刷技術的進步 D.等級觀念的變化13.北宋時期,江南地區出現一年兩熟稻麥復種的耕作方式,但實行之初種植規模并不大。到了南宋時期,稻麥復種制得到推廣,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這反映了()A.經濟重心的南移已經完成 B.政局動蕩引發耕作方式變革C.江南地區得到進一步開發 D.江南地區人民飲食習慣改變14.遼國的契丹族原本只有本民族語言而沒有本民族文字,南北面官制實行后,遼統治者仿照漢字創造了本國文字,其中契丹大字就是“以隸書之半增損之”而成。這說明,南北面官制()A.促進了契丹民族的漢化 B.緩和了契丹與漢族矛盾C.具有鮮明的奴隸制特色 D.推動了契丹文化的發展15.有學者指出:“元代是犬牙相入原則發生轉折性變化的時期,無論是作為高層政區的行省,還是降為統縣政區的路,犬牙相入的原則都走向了極端?!痹搶W者意在說明元代A.行省制度利于消解山川形便 B.行省制度是極端統治的結果C.犬牙相入不符合統治的需要 D.中央集權程度愈來愈加強16.明仁宗以后,內閣大學士的品級逐漸上升,并且被賦予“公”“?!钡忍撱暎@得“票擬”職權;同時,皇帝以司禮監代皇帝批閱奏章,奏章除“御筆親批數本外,皆眾太監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紅”職權。這表明()A.明代皇權呈現出日益衰落的趨勢 B.宦官權力惡性膨脹且呈失控之勢C.內閣大學士的品級職權逐漸提升 D.監閣共理互相制約保證皇權獨尊二、非選擇題(3小題,共52分。)17.儒學乃中國傳統文化之主脈,歷史長河中儒學不斷地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董仲舒對策賢良,請表章(彰)六經,罷黜百家,凡非在六藝之科者絕勿進,自茲以往,儒學之尊,迪絕百流。遂乃興學校,置博士。…二千年來國教之局,乃始定矣。——梁啟超《飲冰室文集》材料二理學家面對傳統佛道的挑戰,選擇了擔當精神,胸懷“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去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語)的學術使命,建構了“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清人全祖望語)的理學思想體系。宋明理學家深沉的憂患意識,孕育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語)的擔當精神。……宋明理學強調的精神價值與道德理想,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文化脊梁?!芙恕端蚊骼韺W中的積極精神及意義》(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張并分析其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代理學家提出了怎樣的主張。說明理學為什么會被稱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文化脊梁”。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在以武力奪來的廣袤土地上普遍建立郡縣,形成了一套嚴密的地方行政管理體系。然而,郡縣制對于專制統治者個人來說也有不利的一面。異姓的地方官吏多數是些見風使舵的勢利之徒,他們往往在王朝危難之時為自己著想,不全力去拱衛統治者瀕危的社稷。“漢祖龍興,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矯前世之弊矣?!蔽鳚h各侯國的權力較大,但經漢景帝和漢武帝的努力,諸侯國勢力大為削弱?!幾匀f昌華《論郡縣制度的嬗變與實質》材料二元朝大部分行省的轄區包括今天的二到三個省,遠遠超出以前王朝的一級地方行政區。行省于地方事務,凡軍、政、財權無所不統,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淵源于元王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權力才能夠及時并有效地鎮壓反抗行動,同時也能對分封在邊疆地區的諸王貴族進行節制。行省官員中僅有主要長官能掌握軍權,而這類職務通常不授予漢人,因此地方權力過重的弊端可以通過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彌補?!幾悦蠌V耀《蒙古民族通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秦朝到漢初地方行政制度的變化,簡析秦朝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有何意義。(2)根據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積極影響。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眾所周知,中華文化是一種多元起源、區系眾多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各有特點,但又以中原為核心相互交流與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