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課程定位:技術賦能表達的跨學科實踐演講人011課程定位:技術賦能表達的跨學科實踐022教學目標:三維一體的素養導向032學生端:激活“觀察—記錄—思考”的前經驗041情境導入:用“故事力”點燃興趣(10分鐘)054展示與分享:讓故事“流動起來”(20分鐘)061多元評價:關注“過程”與“情感”的發展性評價072延伸拓展:讓故事成為“持續的表達”目錄2025小學信息技術六年級數字故事創作課件作為一名深耕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十余年的教師,我始終堅信:技術的溫度,在于它能成為孩子表達情感、傳遞思想的橋梁。數字故事創作正是這樣一種“有溫度的技術”——它將信息技術工具與文學創作、多媒體表達深度融合,既是六年級學生綜合運用信息素養的實踐場,也是他們用數字語言講述成長故事的心靈窗口。今天,我將以“2025小學信息技術六年級數字故事創作”為主題,從課程設計邏輯、教學實施路徑到評價拓展策略,系統展開這一課件的設計思路。一、課程定位與教學目標:明確“為什么教”與“教到什么程度”011課程定位:技術賦能表達的跨學科實踐1課程定位:技術賦能表達的跨學科實踐數字故事(DigitalStorytelling)并非簡單的“用電腦講故事”,而是以信息技術為工具、以故事創作為內核、以多媒體為載體的綜合實踐活動。對于六年級學生而言,這一課程具有三重價值:信息素養進階:需綜合運用文字編輯、圖像采集與處理、音頻剪輯、視頻合成等技術,是對前五年信息技術學習(如PPT制作、畫圖工具、簡單音視頻剪輯)的系統性整合;語言與思維發展:故事創作需經歷“觀察—提煉—構思—表達”的完整思維鏈,與語文課程的“敘事寫作”形成互補,更強調“可視化表達”的邏輯;情感與價值觀滲透:通過講述身邊的真實故事(如家庭記憶、校園生活、社區變化),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細節,培養“用故事連接他人”的共情能力。022教學目標:三維一體的素養導向2教學目標:三維一體的素養導向結合《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數據與信息”“數字化學習與創新”的核心素養要求,本課程設定以下目標:教學準備:從“工具”到“心靈”的雙向鋪墊2.1教師端:構建“資源+案例+預案”的支持系統要讓數字故事創作從“任務”變為“創造”,教師的前期準備需兼顧技術支撐與靈感激發:素材資源庫:按“自然景觀”“校園生活”“家庭記憶”“文化傳承”四大主題,整理200+張高清圖片、50段3-5秒的環境音效(如課間鈴聲、雨聲)、10首適合作為背景音樂的輕音樂(避免版權爭議,優先選擇CC0協議素材);案例集開發:精選3類示范案例——?低年級學生作品(簡單版:PPT+文字+靜態圖,時長2分鐘);?六年級優秀往屆作品(進階版:剪映剪輯+動態轉場+配音,時長5分鐘);?經典數字故事(如《奶奶的老藤椅》《我們的“種子計劃”》),突出“真實情感”的表達;教學準備:從“工具”到“心靈”的雙向鋪墊難點預案:預判學生可能遇到的3類問題并準備解決方案——?故事主題空泛(引導用“5W1H”法細化:誰?什么時間?在哪里?發生了什么?為什么重要?);?技術操作卡頓(制作“工具操作手冊”,用分步截圖+語音解說,覆蓋“PPT動畫設置”“剪映添加關鍵幀”等高頻操作);?素材版權困惑(明確“可商用素材網站”清單,如Pixabay、Pexels,強調“原創素材優先”原則)。032學生端:激活“觀察—記錄—思考”的前經驗2學生端:激活“觀察—記錄—思考”的前經驗六年級學生已有豐富的生活體驗,但常因“習以為常”而忽略故事素材。我會提前1周布置“故事種子”收集任務:記錄單設計:發放《我的故事靈感卡》,包含“事件片段”(用3句話描述印象最深的事)、“感官細節”(當時聽到/看到/聞到了什么?)、“情感關鍵詞”(開心/遺憾/溫暖……);小組預分享:以4人小組為單位,用5分鐘輪流講述“靈感卡”內容,其他成員用“追問法”挖掘細節(如“后來你和媽媽說了什么?”“那朵花是什么顏色?”),幫助學生學會“從日常中發現故事”。2學生端:激活“觀察—記錄—思考”的前經驗記得去年帶學生做這一環節時,有個平時沉默的男孩分享了“幫鄰居奶奶修收音機”的經歷,原本只寫“奶奶笑了”,經同學追問后補充:“奶奶的手背上有很多皺紋,像老樹皮,她摸收音機按鈕時,手指在發抖……”這個細節后來成了他數字故事的情感高潮點。這讓我深刻意識到:故事的生命力,往往藏在被忽略的細節里。041情境導入:用“故事力”點燃興趣(10分鐘)1情境導入:用“故事力”點燃興趣(10分鐘)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會以“神秘盲盒”活動導入:播放3段“無畫面純音頻”的故事片段(如“教室后排的舊書包”“操場角落的紫玉蘭”),讓學生猜測故事內容;揭曉對應數字故事視頻,對比“聽音頻”與“看視頻”的不同感受,引出主題:“數字故事就像給文字裝上了‘感官翅膀’——它能讓讀者‘看到’顏色,‘聽到’聲音,‘感受到’溫度。”3.2核心要素解析:拆解“好故事”的底層邏輯(20分鐘)通過“案例對比法”,引導學生總結數字故事的四大核心要素:2.1主題:小而深的“情感錨點”展示2個案例:《我的一天》(流水賬式記錄“上學—上課—放學”)與《那節特殊的科學課》(聚焦“實驗失敗后老師的鼓勵”)。學生很快發現:好的主題不是“什么都講”,而是“選一個讓自己心跳的點,挖深它”。2.2角色:有“煙火氣”的立體形象用《奶奶的茶罐》案例分析:創作者沒有籠統說“奶奶很愛我”,而是通過“奶奶擦茶罐時哼的童謠”“茶罐里藏著的水果糖紙”“我打翻茶罐時她慌張的眼神”三個細節,讓“愛喝茶的奶奶”變得鮮活可觸。2.3情節:“起承轉合”的節奏把控結合《校園義賣風波》的分鏡腳本,用“情節山”圖示講解:開頭(發現班級義賣品不夠)→發展(同學提議制作手工藝品)→轉折(材料不足,保安叔叔送來了紙箱)→高潮(義賣成功,給山區孩子捐書)→結尾(看著照片,想起保安叔叔的笑臉)。強調“小轉折”比“大沖突”更真實,符合小學生的生活經驗。3.2.4多媒體元素:為故事“錦上添花”而非“喧賓奪主”對比2個失敗案例:一個用了10種動畫效果,導致“看動畫忘了故事”;另一個背景音樂音量過大,覆蓋了旁白。引導學生總結原則:圖片/視頻:優先用原創(如手機拍攝的校園場景)或與情節強相關的素材;音頻:環境音(如課間喧鬧聲)增強真實感,背景音樂選擇與情感匹配(溫馨故事用鋼琴曲,勵志故事用小提琴曲);2.3情節:“起承轉合”的節奏把控3.3創作實踐:從“腳本”到“成品”的分步指導(60分鐘)實踐是檢驗學習效果的關鍵。我將創作過程拆解為5個步驟,采用“教師示范+小組互助+個別指導”的方式推進:文字:精簡!關鍵句用動態字幕突出(如“那一瞬間,我突然懂了”),避免大段文字堆砌。在右側編輯區輸入內容3.1選題:確定“我想講什么”要求學生從“故事靈感卡”中選擇1個最想表達的事件,用1句話概括主題(如“那碗凌晨三點的粥”“我和流浪貓的約定”)。對選題模糊的學生,用“情感排序法”引導:列出3個讓自己“最感動/最遺憾/最驕傲”的事,選分數最高的那個。3.2腳本:畫出“故事的路線圖”發放《數字故事分鏡腳本表》(含“畫面描述”“旁白/臺詞”“時長”“素材來源”四欄),示范如何將文字故事轉化為分鏡。例如,“奶奶煮藥”的情節可拆解為:畫面:廚房暖黃燈光下,奶奶彎腰攪拌藥罐(鏡頭近景);旁白:“奶奶總說,中藥要慢火熬,像日子一樣。”;時長:3秒;素材來源:手機拍攝(需補拍)。3.3素材:收集“有故事的材料”指導學生分類整理素材:圖片/視頻:優先使用自己拍攝的(如用手機拍奶奶的手、教室的窗戶),其次從資源庫選取;音頻:錄制自己的旁白(用“剪映”的“錄音”功能),添加環境音(如藥罐的咕嘟聲);文字:提煉關鍵句,控制總字數(5分鐘故事約500字,避免朗讀超時)。030402013.4制作:用工具“實現故事”213根據學生技術基礎分層指導:基礎組:用PPT制作(插入圖片/音頻,設置“平滑”“淡出”等簡單動畫);進階組:用剪映制作(添加關鍵幀實現畫面縮放,調整音頻淡入淡出);4創意組:嘗試多工具組合(如用“稿定設計”做插畫,再導入剪映合成)。3.5修改:讓故事“更動人”采用“三輪修改法”:1.自改:對照《數字故事評價表》(主題明確/情節完整/多媒體恰當),標注需要調整的部分;2.組改:小組內互看作品,用“優點+建議”句式反饋(如“你的藥罐鏡頭很溫暖,建議旁白可以更慢一些”);3.師改:重點指導情感表達薄弱處(如“這里的轉折有點突然,加一個‘奶奶抬頭看鐘’的鏡頭會更自然”)。054展示與分享:讓故事“流動起來”(20分鐘)4展示與分享:讓故事“流動起來”(20分鐘)數字故事的價值,在于被看見、被共鳴。我會舉辦“班級數字故事展”,設置多元展示形式:01劇場模式:用投影儀播放作品,觀眾舉“笑臉牌”(最感動)、“思考牌”(有啟發)、“問號牌”(沒看懂)即時反饋;02互動墻:張貼作品二維碼,學生用平板掃碼觀看后,在便簽上寫“我最喜歡的畫面是______,因為______”;03特別環節:邀請家長代表參與,選擇1-2個“家庭主題”作品,請創作者與家長對話(如“媽媽,您當時真的是這樣想的嗎?”),讓故事成為代際溝通的橋梁。044展示與分享:讓故事“流動起來”(20分鐘)去年展會上,一個女生的《爺爺的工具箱》讓在場的爺爺紅了眼眶——視頻里,她用鏡頭記錄了爺爺修桌椅、補雨傘的12個瞬間,旁白是:“爺爺的工具箱里,裝的不是釘子和螺絲刀,是他對這個家的愛。”這樣的時刻,讓我更深切地體會到:數字故事的力量,是讓“被看見”成為一種治愈。061多元評價:關注“過程”與“情感”的發展性評價1多元評價:關注“過程”與“情感”的發展性評價傳統的“分數制”難以衡量數字故事創作的價值。我采用“三維評價量表”,權重分配為:01過程(40%):包括素材收集的豐富性、小組合作的參與度、修改的主動性;02作品(40%):主題明確度、情節完整性、多媒體運用的恰當性;03情感(20%):故事的真實性、情感的感染力、對他人的啟發意義。04評價主體涵蓋學生(自評、互評)、教師、家長,其中家長評價側重“故事是否真實反映了孩子的觀察”,避免“過度美化”。05072延伸拓展:讓故事成為“持續的表達”2延伸拓展:讓故事成為“持續的表達”數字故事創作不是終點,而是學生“用數字語言表達自我”的起點。我設計了3類延伸活動:01跨學科聯動:與語文老師合作,將優秀數字故事改編為課本劇;與美術老師合作,為故事角色設計Q版插畫;02社區傳播:將“社區變化”主題的數字故事分享給居委會,用于社區文化墻展示;03長期創作:建立“班級數字故事館”,鼓勵學生在寒暑假繼續記錄生活,形成“成長故事集”。04結語:數字故事,是技術,更是“看見”的藝術052延伸拓展:讓故事成為“持續的表達”回顧整個課程設計,我始終相信:數字故事創作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風電技能培訓課件圖片高清
- 青年群體游戲實踐的媒介儀式建構研究
- 含苯并咪唑結構熱固性聚酰亞胺的制備與性能研究
- 第九版外科腫瘤免疫治療臨床指南解讀
- 急救護理筆記方法教程
- 神經炎護理常規
- 腦出血術后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
- 管理學人事任免案例
- 全麻疝氣健康宣教
- 顱腦CT檢查技術課件
- 2025年1月國家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心理學》期末紙質考試試題及答案
-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疑難病例護理
- 2025年詩詞大賽考試指導題庫300題(含答案)
- 居民生活垃圾轉運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智慧園藝》課程教學大綱
- 2025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計劃簡單版(2篇)
- 企業道路交通安全宣傳
- 635MPa級熱軋帶肋高強鋼筋應用技術規程
- 中專《電工基礎》課程標準
- 他汀不耐受的臨床診斷與處理中國專家共識(2024)解讀課件
- 2024年7月國家開放大學法學本科《知識產權法》期末考試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