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58 人口遷徙、文化交融與認同_第1頁
訓練58 人口遷徙、文化交融與認同_第2頁
訓練58 人口遷徙、文化交融與認同_第3頁
訓練58 人口遷徙、文化交融與認同_第4頁
訓練58 人口遷徙、文化交融與認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訓練58人口遷徙、文化交融與認同(分值:75分)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5·云南昆明模擬)公元前2000—前1000年左右,使用原始雅利安語的游牧民族遷徙到歐洲、印度等廣大地區,猛烈沖擊愛琴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和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并最終形成了創建第二代文明的希臘人、羅馬人、波斯人、印度人等。材料說明()A.民族遷徙推動文明發展 B.沖突成為文明發展主要動力C.游牧民族文明較為先進 D.雅利安語是歐洲語言的源頭2.(2025·廣東湛江調研)公元前13世紀至前7世紀,雅利安人在征服整個北印度的過程中,吸收了達羅毗荼人的文化,逐漸從游牧轉變為定居的農業生活,實現了向奴隸社會的過渡。由此可知,雅利安人的遷徙()A.造成了古印度文明的中斷 B.加劇了農牧世界的沖突C.將印度卷入“希臘化”潮流 D.塑造了早期的印度文明3.(2025·湖南懷化模擬)下表為某學者在研究古代歷史過程中搜集整理的史料。據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題是()史料1印歐人在進入西亞、西歐、北歐和印度的廣大地區后,與當地居民融合,發展成為新的居民史料2古代印歐人在大規模遷徙中,與所到地區農耕民族交融,導致了新的文化區域的形成史料3匈奴人劉淵建立前趙政權,追尊蜀漢后主劉禪為孝懷皇帝,立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A.人口遷徙促進區域開發 B.民族交融推動文化認同C.戰亂頻繁導致人口流動 D.世界人口結構發生改變4.(2025·山西臨汾測試)為打擊占據羅馬西班牙行省的日耳曼人分支汪達爾人,415年,羅馬統治者支持另一分支西哥特人遷徙至西班牙。之后,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王國并定居于此,并與當地土著及羅馬人接觸來往,相互聯姻。這說明西哥特人的遷徙()A.改變了歐洲區域族群分布 B.解決了羅馬帝國的邊疆壓力C.造成了東西羅馬帝國的分裂 D.限制了西班牙土著文化的發展5.(2024·陜西西安一模)西晉末年,部分中原士人為避戰亂,舉族遷往河西。當地相對安定,重視文教,學風蔚然,儒家文化得以存續、發展。北魏統一北方后,河西士人大多被東遷平城,其學說成為北方儒家文化的重要來源。這說明 ()A.人口遷移實現了文化傳播延續 B.人口遷徙推動河西經濟開發C.移民提高了遷入地的文化水平 D.北魏時期河西成為儒學重鎮6.(2025·廣東深圳模擬)17世紀后期,廣東人鄚玖率族人南遷至湄公河三角洲的河仙,并把此地經營為富庶的小邦(亦稱“港口國”)。乾隆年間官方文獻評價其“宮室與中國無異……服物制度,仿佛前代(明朝)”“其風俗重文學,好詩書……子弟皆彬彬如也”。這體現了()A.清朝開明的民族文化政策 B.雙方對中華禮教的認同C.宗藩朝貢體系的深入發展 D.移民社會呈現多元色彩7.(2025·北京西城區模擬)有學者認為美國獨立戰爭前,移民在新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里已基本上融合在一起,鑄造成美利堅民族的雛形,但來自非洲的黑人移民并未能有效融入其中。這是由于()A.黑人奴隸制度的存在 B.缺乏共同的語言交流C.非洲與北美缺乏了解 D.啟蒙思想未傳入北美8.(2024·江蘇連云港調研)下表為南北美洲的種族分布,反映出()白人黑人印第安人1835年1935年1835年1935年1935年北美洲13.8%124.3%2.6%12.4%1.8%中美洲1.9%6.9%2.7%8.4%21.4%南美洲2.9%40.9%4.5%18.7%29.2%合計18.6%172.1%9.8%39.5%52.4%A.歐洲移民流向中南美洲 B.歐洲殖民擴張導致土著銳減C.人口遷徙促使族群變化 D.新航路開辟引起人口大遷徙9.(2025·河北邢臺模擬)根據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頒布的法規,從1526年起,非洲奴隸能夠通過向主人支付錢款的方式獲得自由。他們通過和印第安女人或者和西班牙男主人生育子女的方式也能確保后代獲得自由。上述規定()A.傳播了啟蒙思想的原則 B.推動了種植園經濟的興起C.便利了美洲族群的融合 D.抑制了當地原住民的發展10.(2024·江蘇揚州模擬)19世紀末美國排華情緒加劇,被人販賣到美國加州的丁龍辭職回國。他希望把終生積攢的血汗錢12000美元捐獻給一所有名的美國大學,建立一個漢學系。在朋友的幫助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設置了“丁龍講座”和“東亞系”。丁龍的經歷說明華工出國()A.促進中華文化的交流傳播 B.推動了美國停止人口販賣C.提高了近代中國的國際地位 D.助推美國對知識精英的需求11.(2025·吉林長春模擬)美國1952年頒布的移民法規定,每年移民限額的50%將用于吸引外來人才……凡申請第一優先原則者,必須“受過高等教育、有技術培訓的經歷、專業化經驗或特殊才能,其服務為美國之急需”。材料說明美國 ()A.打通了國際高級人才市場 B.是由眾多移民組成的國家C.人才政策受國際局勢的影響 D.加強對中間地帶的文化滲透12.(2025·山東濟南模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30年間,永久性國際移民主要呈南北流動,即由經濟落后或缺乏活力的國家和地區向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流動。之后,西方發達國家政府控制外籍人入境的政策也有所加強,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勞工流動增長較快,這在東南亞和西亞國家尤為突出。這一變化出現的背景是()A.西歐國家黨派競爭加劇 B.冷戰雙方對抗戰略調整C.中東石油工業發展迅速 D.發達國家著手產業升級13.(2025·廣東深圳模擬)1995年,國際留學生總量為170萬人,到2013年猛增至410萬人。1999—2013年美國的國際留學生數量增長了72%,但其國際占比卻從2001年的28%降至2011年的19%。這反映了()A.國際競爭加劇對精英人才的爭奪 B.單邊主義使美國國際信譽受損C.科技發展擴大對高端人才的需求 D.經濟滯脹使美國經濟陷入困境14.(2024·山西太原模擬)1967—1973年,日本人口增長率連續達到10‰以上,1972年人口出生率達到23.3‰,1960—1973年間勞動人口比重處于較高水平,人口撫養比重較低,第一次人口紅利兌現。同時,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9.1%,一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創造經濟增長的奇跡。這說明()A.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B.日本社會保障制度完善C.國家干預經濟成效顯著 D.人口結構影響經濟發展15.(2025·湖南永州模擬)有學者論及美國文化時說:“在一個樂團中,每一種樂器都有它基于不同質料和形式的特定的音色和音調;每一種樂器在整個交響樂中都有它適當的主題與旋律。在社會中,每一族群都是一種天然的樂器,它的精神和文化就是它的主題和旋律,它們的諧音、非諧音和不諧和弦造就了文明的交響樂?!边@一觀點()A.意在強調歐洲文化是美國社會主流文化 B.主張融合世界各種不同文化為美國文化C.忽視了美國移民文化的多元性和差異性 D.體現了尊重族群文化差異的文化多元觀16.(2025·遼寧錦州模擬)20世紀八九十年代,毛里求斯南順會館、天后宮、關帝廟均得以重建。當地學者在觀察毛里求斯華人的生活時發現:“(華人)不需要神職人員、沒有教典”,他們所崇奉的對象“往往都是由世俗英雄或人物演變而來(的)”。這種現象反映出()A.現代人口遷徙與文化交流 B.近代以來華工精神家園的缺失C.當代非洲族群信仰的趨同 D.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廣泛傳播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共27分。17.(2025·湖南岳陽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20世紀以前,由于美國的勞動力不敷經濟發展的需要,各級政府遂以廉價出售土地等優惠政策吸引歐洲移民。美國充裕的土地和較高的薪金對歐洲移民產生了較大的吸引力。……在19世紀50年代的十年間,入境移民突破250萬大關,到80年代達到524萬,1901—1910年又躍至879.5萬,達歷史最高水平。在這一時期,移民主要來自歐洲。材料二美國國會于1965年10月頒布了《外來移民與國籍法修正案》,1965年法案生效后,移民的技術構成明顯提高。在德國、奧地利和瑞典等國的移民中,技術類移民分別占72%、41%和32%,在亞洲和非洲移民中分別占40%和49%,高于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陨喜牧暇幾粤好拧睹绹泼袷沸抡摗?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歐洲人大量移民美國的原因。(9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后半期美國移民技術構成明顯提高產生的影響。(6分)18.(2024·黑龍江大慶三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紀末美國社會學家萊文斯坦試圖對移民的遷移規律進行總結。他認為:人口遷移并非完全盲目無序流動,而是遵循一定的規律——左右人口遷移的動力是推拉因素作用的結果。伴隨著一些研究者不斷細化、深化,“推拉模型”受到來自不同方面的批評,主要是認為其無視移民主體在這一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無法回答為何當“推拉”因素發生變化后移民行為不一定隨之變化,以及在相似的“推拉”因素的作用下,同一群體中為何有的人走上了移民道路,有的人卻依然故我,安于現狀。——摘編自李明歡《20世紀西方國際移民理論》根據材料并結合中國史相關知識,提煉材料中的一個觀點并進行評析。(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12分)訓練58人口遷徙、文化交融與認同1.A[使用原始雅利安語的游牧民族遷徙到歐洲、印度等廣大地區,猛烈沖擊愛琴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和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并最終形成了創建第二代文明的希臘人、羅馬人、波斯人、印度人等,為創建第二代文明提供了條件,這說明民族遷徙有利于推動文明的發展,故選A項。]2.D[據材料“吸收了達羅毗荼人的文化,逐漸從游牧轉變為定居的農業生活”及所學可知,雅利安人遷徙到達印度后結合當地人的文化習慣,創造了吠陀文化,建立了種姓制度,促進了古印度文明向奴隸社會的過渡,所以雅利安人塑造了早期的印度文明,故選D項。]3.B[表格信息體現了民族遷徙帶來的影響,中外民族的遷徙推動了新的區域文明的形成與發展,從而推動了文化的認同,故B項正確;材料信息只呈現了人口遷移與融合,沒有說明遷移后推動了區域的開發,排除A項;題干沒有涉及人口流動的原因,排除C項;世界人口結構的變化應體現在年齡、性別等方面,材料中沒有說明遷移人員的此類特征,排除D項。]4.A5.A[據材料信息可知,中原人士遷移到河西,在當地傳播發展了儒家文化,后又去到平城,推動儒家文化在當地的傳播,體現人口的遷移推動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故選A項。]6.B[據材料信息可知,廣東人鄚玖率族人南遷至河仙地區,乾隆年間官方文獻評價其服飾制度模仿明朝,重視文學,好讀書,這說明該地認同中華禮教,故選B項;材料并無有關清朝民族文化政策的信息,排除A項;材料并未體現“港口國”與中國之間宗藩朝貢關系的信息,排除C項;材料強調廣東人率族人遷到河仙地區后,在新的地區仍保留中華文化的傳統和禮儀,并非“多元色彩”,排除D項。]7.A[據所學可知美國是以歐洲移民為主導、融合美洲土著和非洲黑奴的多元移民社會,非洲黑人是作為奴隸被賣到美洲,沒有社會地位,受到白人歧視,因此不能充分融入社會環境中,故選A項。]8.C[據表格信息可知,從1835年到1935年,在南北美洲的種族分布中,白人族群變化巨大,增長數值非常突出,黑人族群也增加明顯,北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數量大大低于歐洲的白人移民和非洲的黑人移民,故選C項。]9.C[據材料“非洲奴隸能夠通過向主人支付錢款的方式獲得自由”“他們通過和印第安女人或者和西班牙男主人生育子女的方式也能確保后代獲得自由”可知西班牙政府放開了非洲奴隸與印第安女性或當地白人通婚的限制,鼓勵奴隸通過金錢贖買和通婚的方式獲得自由,有利于促進不同族群在美洲地區的融合,故選C項。]10.A[據材料“建立一個漢學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設置了‘丁龍講座’和‘東亞系’”可知,丁龍在美國大學捐款建立漢學系,在美國宣傳中國傳統文化,體現了華工出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中華文化的交流傳播,故選A項。]11.C[據材料“每年移民限額的50%將用于吸引外來人才”“其服務為美國之急需”并結合基礎知識可知,美國移民限額的一半是給外來人才,而且是美國急需的人才,題干涉及時間是1952年,正處于冷戰時期,這樣的移民法有利于擴大美國的影響,可見美國的人才政策受冷戰局勢的影響,故選C項。]12.D[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大約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新興產業的發展和發達國家的產業升級,西方國家企業對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和專業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西方國家才有了材料中對移民政策的調整,進而影響到國際移民流向的變化,故選D項。]13.A[據材料可知,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的國際留學生數量大幅增長,但其國際占比卻明顯下降,這說明其他國家也在大量吸引留學生,反映了國際競爭加劇對精英人才的爭奪,故選A項。]14.D[據題干信息“1960—1973年間勞動人口比重處于較高水平,人口撫養比重較低,第一次人口紅利兌現”“一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可知日本人口增長率高,特別是勞動人口占比高,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故選D項。]15.D[材料強調族群存在差異,并認為這種差異存在是合理的,說明材料中的觀點尊重族群文化的多樣性,故選D項;歐洲文化是美國移民文化的主流,且材料強調的是文化的多樣性,排除A項;材料說明的是美國文化的多樣性,而非將世界不同文化都融合為美國文化,排除B項;材料正視了美國移民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并尊重這一現象,因此忽視的說法不成立,排除C項。]16.A[據材料可知,毛里求斯華人崇奉的對象往往都是由世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