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3225-2024 地震預警系統測試技術規程_第1頁
DB51∕T 3225-2024 地震預警系統測試技術規程_第2頁
DB51∕T 3225-2024 地震預警系統測試技術規程_第3頁
DB51∕T 3225-2024 地震預警系統測試技術規程_第4頁
DB51∕T 3225-2024 地震預警系統測試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1.120.25

CCSP15

DB51

四川省地方標準

DB51/T3225—2024

地震預警系統測試技術規程

2024-12-18發布2025-01-18實施

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51/T3225—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總則...............................................................................2

5技術要求...........................................................................4

6測試策劃...........................................................................5

7測試設計...........................................................................5

8測試執行...........................................................................6

9評審..............................................................................18

10測試總結.........................................................................18

附錄A(規范性)功能測試評分參考模板................................................19

附錄B(規范性)測試用例要素與分類..................................................20

附錄C(資料性)測試文檔參考模板....................................................22

參考文獻.............................................................................28

I

DB51/T322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四川省地震局提出、歸口、解釋并組織實施。

本文件起草單位:四川地震臺、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福建地震臺、廣東地震臺、成都理工

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自貢市應急管理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江鵬、晉云霞、李同林、蘇金蓉、李萍萍、王競、曾維祖、李繼龍、于偉恒、

陳輝、歐陽龍斌、蘇柱金、周冬梅、胡旺、許艷。

II

DB51/T3225—2024

地震預警系統測試技術規程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地震預警系統軟件測試的技術要求、測試環境、測試用例、測試方法和測試過程,以

及對測試結果評價的方法和判定標準。

本文件適用于地震預警系統軟件的開發、使用和第三方測試。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11457軟件工程術語

GB/T22239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

GB/T29833.3系統與軟件可移植性第3部分:測試方法

GB/T29835.3系統與軟件效率第3部分:測試方法

GB/T29836.3系統與軟件易用性第3部分:測評方法

GB/T38634.3系統與軟件工程軟件測試第3部分:測試文檔

3術語和定義

GB/T11457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地震預警earthquakeearlywarning

地震發生后,對即將到來的破壞性地震動進行預測和警報。

地震震級earthquakemagnitude

對地震大小的相對度量。

[來源:GB/T17740—2017,2.16]

預警時間leadingtime

地震發生至地震動到達地震預警目標的剩余時間,一般以秒為單位。

預警產出用時processingtime

地震發生至地震預警系統產出預警信息的時間間隔,一般以秒為單位。

測試用例testcase

為特定測試任務編制的一組測試輸入、執行條件以及預期結果。

測試震例testseismicevent

1

DB51/T3225—2024

用于開展地震預警系統軟件測試的地震事件數據。

預警信息漏報themissedwarninginformation

達到地震預警信息產出或發布標準但未及時產出或發布預警信息。

預警信息偏差thedeviationofwarninginformation

地震預警系統軟件產出的地震預警參數相比測試用例的期望結果的差值。

預警信息誤報thefalsewarninginformation

未發生實際地震但地震預警系統軟件錯誤產出或發布預警信息。

4總則

測試目的

通過構建測試環境、設計測試用例,對地震預警系統軟件的質量和能力進行測試和評價,驗證系統

是否滿足地震預警軟件技術要求、設計文檔、需求說明書、軟件產品說明書和操作手冊等規定的質量要

求,發現軟件的潛在缺陷,為軟件產品的質量評價提供依據。

測試范圍

地震預警系統軟件測試包括文檔檢查、軟件的功能、性能、信息安全、兼容性和可移植性等內容。

測試過程

測試過程包括測試策劃、測試設計、測試執行、評審、測試總結五項活動。測試流程如圖1所示。

2

DB51/T3225—2024

開始

測試需求分析

測試設計

測試環境組成測試用例設計

編寫測試計劃

不通過

評審測試計劃

通過

測試執行

不通過

文檔檢查

通過

執行測試指標

測試評價

不通過

評審

通過

測試總結

結束

圖1測試流程圖

測試方法

本規程規定的地震預警系統軟件測試采用黑盒測試方法。

3

DB51/T3225—2024

測試文檔

軟件測試文檔通常包括測試計劃、測試說明、測試報告、測試記錄,根據軟件的完整性級別和軟件

規模等級可進行合理的取舍與合并。測試文檔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參考GB/T38634.3。

5技術要求

地震預警系統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由用戶需求決定,但須具備數據接收與處理、地震定位、震級估算、

烈度預測、預警信息更新、處理過程記錄六項通用功能,其他功能參照設計等相關文檔說明。功能技術

要求見表1。

表1功能列表

功能類別功能項功能項描述

具備獲取臺站信息的功能;

具備實時接收連續波形的功能;

通用功能數據接收及處理基于臺站端預處理或邊緣計算的地震預警系統應提供

由連續波形提取關鍵參數的數據預處理模塊;

具備震相檢測識別功能。

具備震相關聯功能,通過震相特征值的分析,將同一個

事件的震相數據相關聯;

具備地震預警連續定位功能,可從一個臺站觸發開始進

通用功能地震定位

行地震定位,隨著觸發臺站數量的增加,分別進行地震定位

處理,更新產出地震定位信息;

定位信息包括震中位置、震源深度、發震時刻等。

利用地震波觸發后的有限信息進行預警震級估算;

將不同臺站計算得到的震級值進行綜合計算,得到可靠

通用功能震級估算度更高的預警震級;

隨著臺站觸發信息和觸發臺站數量的增加,對震級參數

按一定規則進行更新。

具備針對目標區域的烈度預測功能;

通用功能預警目標區烈度預測

目標區域或目標點位可根據需求自主配置。

隨著時間延長或記錄臺站信息的增加,可根據規則更新

通用功能預警信息更新地震預警結果;

具備自主配置地震預警信息更新規則功能。

具備記錄處理過程日志的功能;

日志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內容:震相識別信息,震相關聯

情況,參與計算臺站估算震級,各報次地震定位結果和歷次

通用功能處理過程記錄定位使用的震相信息,預警烈度預測的重要步驟和結果,預

警信息更新的重要步驟和結果信息,系統運行狀態記錄,系

統異常告警和報錯記錄;

處理日志的記錄時間標識應精確到毫秒。

參照設計文檔、用戶手冊和技術手冊等其他功能指標的

其他功能其他功能項

說明。

4

DB51/T3225—2024

6測試策劃

測試策劃是地震預警系統軟件測試的需求分析和制定計劃階段,具體實施內容包括:

a)確定需要測試的內容或質量特性;

b)確定測試的充分性要求;

c)確定測試的資源和技術需求;

d)確定人員配置和培訓需求;

e)提出測試的基本方法;

f)進行風險分析與評估,制定測試計劃。

7測試設計

概述

測試設計是依據測試需求進行設計,具體實施內容包括:

a)依據測試需求,分析并選用已有的測試用例或設計新的測試用例;

b)獲取并驗證測試數據;

c)根據測試資源、風險等約束條件,確定測試用例執行順序;

d)建立并校準測試環境;

e)進行測試就緒評審。

測試環境

7.2.1測試環境組成

測試環境包括被測試的地震預警系統軟件運行環境和測試工具及其運行使用環境。

7.2.2測試環境要求

地震預警系統軟件的測試運行環境應符合測試任務書(測試合同或項目計劃)的要求,通常包括系

統硬件配置、系統軟件配置、操作系統、網絡環境、數據庫、必要的中間件。若有特殊約定的,則按照

要求搭建;若未約定,則按照以下要求進行測試環境搭建:

a)測試環境應具有獨立的網絡環境;

b)利用有效的正版殺毒軟件檢測部署環境,確保測試環境中沒有病毒;

c)硬件配置符合軟件運行的最低要求;

d)使用通用操作系統和相關軟件平臺;

e)建立相對獨立的測試環境,僅安裝軟件運行和測試必須的軟件。

7.2.3測試工具

根據測試計劃、問題管理和測試配置管理等要求配備測試工具,測試工具應具有可追溯性。地震預

警系統軟件測試的專用測試工具應具備以下功能:

a)統計測試結果;

b)記錄測試過程和日志;

c)對失敗用例進行錯誤分類,分析提取測試指標完成情況;

d)測試用例分級分類維護管理等功能。

5

DB51/T3225—2024

測試用例

7.3.1設計原則

測試用例設計原則要求:

a)測試用例應具備完備性,輸入數據中不僅要包含合理正常的輸入數據和測試震例,還要包括邊

界值、異常值、錯誤值、無效值,以及誤操作及非常規輸入等多種情況;

b)測試用例應具備正確性,測試數據應符合用戶實際工作流程,預期結果應與測試數據發生的業

務相吻合;

c)測試用例應具備可操作性,在測試用例中規定足夠詳細、準確和清晰的步驟,明確不同操作步

驟相對應的操作結果;

d)測試用例應具備可重復性,測試用例的數據能夠被重復使用,對同樣的測試用例,系統的執行

結果應是相同的,且不同人員使用的測試結果應保持一致。

7.3.2內容和要素

測試用例由測試輸入、執行條件以及預期結果等內容組成,包括用例的編號、測試項、測試環境、

輸入數據、測試步驟、預期結果、測試結論等要素,其中功能測試的輸入數據應以測試震例為主,具體

見附錄B。

7.3.3測試震例

測試震例由歷史地震事件的記錄數據和背景噪聲數據組成,按照事件類型(如網內、網外、雙震、

震群、干擾等)和震級大小進行分類。測試震例分類見附錄B。

一次完整的測試任務應抽取一定數量的測試震例組成測試震例集。測試震例集應包括多種類型,其

中干擾震例占比應不低于5%。

7.3.4修改更新

在測試過程中出現設計測試用例時考慮不周,反饋的軟件缺陷是由于測試用例存在漏洞而造成測

試結果有誤,被測軟件自身新增功能以及版本更新等情形時,需對測試用例進行更新或完善。

就緒評審

在測試執行前,對測試計劃和測試說明進行評審,包括:

a)測試文檔內容的完整性、正確性和規范性;

b)測試環境要求和配置的合理性;

c)測試項選擇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d)測試用例的可行性、正確性和充分性;

e)測試震例的數量、類型以及震例事件權重。

8測試執行

概述

在準備好的測試環境中執行測試用例,記錄測試過程,分析和判定測試結果。根據不同的判定結果

采取相應的措施,對測試過程的正常或異常終止情況進行核對;根據核對結果,對尚未達到測試終止條

6

DB51/T3225—2024

件的測試用例,決定是停止測試,還是需要修改或補充測試用例集,并進一步測試;按照測試計劃的規

定,記錄測試執行日志。

準入準出條件

8.2.1準入條件

地震預警系統開始軟件測試的準入條件包括:

a)提交成熟被測軟件;

b)具有軟件測試所需的文檔,且文檔完整、合理、準確并滿足測試需求;

c)形成測試任務書或測試合同。

8.2.2準出條件

地震預警系統結束軟件測試的準出條件包括:

a)軟件測試中的問題或異常有合理解釋或正確有效的處理,客觀、詳細地記錄了軟件測試過程和

軟件測試中發現的所有問題,軟件測試文檔齊全、符合規范,測試工作通過了測試評審;

b)被測軟件存在重大問題或異常影響軟件測試工作正常進行,被測方不要求復測的;

c)被測方主動要求停止測試的;

d)其他未提到但可能涉及的情況。

文檔檢查

8.3.1檢查內容

地震預警系統軟件測試應先對配套的文檔類部件進行檢查,主要檢查文檔的完整性、正確性、一致

性、易理解性和易瀏覽性,具體包括以下方面:

a)明確文檔驗收的標準,軟件開發人員和用戶應對此達成一致;

b)檢查文檔的完整性,主要檢查文檔的種類和內容的完整程度;

c)檢查文檔的正確性,主要檢查編寫是否正確;

d)檢查文檔一致性,主要檢查軟件的設計描述是否按照需求定義進行,系統與設計文檔的描述一

致;

e)檢查文檔的易理解性,主要檢查文檔針對的用戶,表達是否易于理解并且詳細;

f)檢查文檔的易瀏覽性,主要檢查各類文檔之間的相互關系是否明確,每個文檔應有目錄表或索

引表。

8.3.2檢查結果

地震預警系統軟件文檔檢查完成后,應對軟件的文檔檢查結果進行分析。文檔檢查達到驗收標準后,

執行其他測試指標。

功能測試

8.4.1測試內容

功能測試用于評估地震預警系統在指定條件下使用時滿足明確和隱含要求功能的能力。功能測試

主要從完備性、準確性、時效性3個子特性開展。

8.4.2完備性測試

7

DB51/T3225—2024

除應滿足全部通用功能外,評價地震預警系統軟件需求說明書提供的其他功能所覆蓋的全部任務

或用戶目標的程度。測試時,從地震預警系統需要實現的功能點,與其實際實現的功能點進行匹配,形

成功能對照。

以功能覆蓋率作為評價完備性的重要指標,具體表達為下式:

W=1-A(1)

B················································································

式中:

W—功能覆蓋率;

A—缺少的功能數量;

B—定的功能數量。

8.4.3準確性測試

8.4.3.1測試要求

地震預警系統除完整實現所要求的功能以外,還應該能正確實現所要求的功能。準確性測試的目標

是評估地震預警系統提供具有所需精度的正確結果的能力。準確性測試包括通用功能準確性測試和其

他功能準確性測試。

通用功能的準確性測試是評測地震預警系統在預警處理結果中對于預警信息誤報、預警信息漏報、

預警震級、預警定位、預測烈度、預警發震時刻六個通用功能結果與測試用例提供的期望結果進行偏差

比對。

8.4.3.2預警信息誤報

以測試用例中的期望產出預警信息為標準計算預警信息誤報率,具體計算表達式:

Feew

Ferror=1-··········································································(2)

Fag

式中:

Ferror—預警信息誤報率;

Feew—預警系統軟件有預警信息產出的用例數;

Fag—測試用例中期望產出的用例數。

8.4.3.3預警信息漏報

以測試用例中的期望產出預警信息為標準計算預警信息漏報率,具體計算表達式:

Ieew

Ierror=1-··········································································(3)

Iag

式中:

Ierror—預警信息漏報率;

Ieew—預警系統軟件有預警信息產出的用例數;

Iag—測試用例中期望產出的用例數。

8.4.3.4預警震級偏差

以測試用例中的期望震級為標準,計算測試中預警震級的偏差,具體計算表達式:

8

DB51/T3225—2024

Merror=Meew-Mag········································································(4)

式中:

Merror—震級偏差;

Meew—預警震級;

Mag—測試用例期望震級。

8.4.3.5預警定位偏差

以測試用例中的期望震中位置為標準,計算震中位置偏差(單位:千米),具體計算表達式:

Lerror=2r*arcsin(√hav(lat2-lat1)+cos(lat1)cos(lat2)hav(lon2-lon1)···················(5)

式中:

Lerror—定位偏差,單位為千米(km);

r—地球半徑,單位為千米(km);

lon1—地震預警定位中震中位置的經度,單位為度(°);

lat1—地震預警定位中震中位置的緯度,單位為度(°);

lon2—測試用例期望結果中震中位置參數的經度,單位為度(°);

lat2—測試用例期望結果中震中位置參數的緯度,單位為度(°)。

8.4.3.6預測烈度偏差

預測烈度偏差將臺站作為目標區進行測試,以測試用例中臺站實際記錄的儀器烈度為標準,計算預

測烈度的偏差,具體計算表達式:

Npreobs

δ=∑i(Ii-Ii)(6)

errorN·····································································

式中:

δerror—預測烈度偏差;

i—參與臺站數,取值范圍為1?N;

pre

Ii—第i個臺站的烈度預測值;

obs

Ii—測試用例期望結果中第?個臺站的烈度實測值。

8.4.3.7預警發震時刻偏差

以測試用例中的實際發震時刻通過時間平移的方式獲得期望發震時刻,計算預警發震時刻偏差,具

體計算表達式:

ΔTerror=ΔTeew-ΔTag··································································(7)

式中:

ΔTerror—發震時刻偏差,單位為秒(s);

ΔTeew—預警發震時刻,單位為秒(s);

ΔTag—測試用例期望發震時刻,單位為秒(s)。

9

DB51/T3225—2024

8.4.3.8其他功能的準確性測試

查看需求文檔、設計文檔、操作手冊等用戶文檔集陳述的地震預警系統軟件的使用條件限制,對文

檔中規定準確度的功能點進行測試,驗證功能的測試結果是否與用戶文檔集中一致。

以功能正確率作為評價準確性的重要指標,具體表達為下式:

Z=1-C(8)

D················································································

式中:

Z—功能正確率;

C—功能不正確的數量;

D—用于評價的功能數量。

8.4.4時效性測試

地震預警系統軟件的時效性測試主要通過首次預警產出用時體現,計算預警產出用時與測試用例

提供的期望時間偏差,具體計算表達式:

Terror=Teew-Tag········································································(9)

式中:

Terror—首次預警產出用時,單位為秒(s);

Teew—預警信息發布時間,單位為秒(s);

Tag—測試用例期望發布時間,單位為秒(s)。

性能測試

8.5.1測試內容

依據地震預警系統設計文檔、用戶手冊和技術手冊等關于軟件性能指標的說明和實際測試需求,確

定性能測試內容,對被測軟件的負載、壓力、效率性能進行測試,具體方法參考GB/T29835.3。性能測

試要求包括:

a)滿足軟件設計文檔中說明的性能要求;

b)一定時間內,最大存儲量、最多處理數據流量、數據處理效率、響應時間等應滿足設計文檔的

要求;

c)一定時間內,系統的CPU利用率、內存使用率、磁盤I/O吞吐率、網絡吞吐量等應滿足設計文

檔要求;

d)系統運行時資源監控指標應符合軟件設計文檔要求。

8.5.2負載測試

負載性能是在各種工作負載下地震預警系統的性能情況,通常用來度量系統的可擴展性。通過測試

輸入臺站波形數據逐漸增加時各組成部分的相應輸出項,如處理時間、CPU負載、內存使用等情況,通

過綜合分析評估系統的性能。

8.5.3壓力測試

10

DB51/T3225—2024

壓力性能是指在地震預警系統穩定運行情況下,能夠處理的最大工作量強度或提供的最大服務性

能。可以通過測試臨界臺站波形數據負載、容量變化、資源占用等指標,綜合分析功能執行情況和系統

性能表現。

8.5.4效率測試

在一定規模臺站數據量下,相對所用資源的數量,測試地震預警系統可提供適當性能的能力。性能

測試的效率應符合下列要求:

a)功能指標的執行速度應滿足用戶需求,包括數據處理效率、數據處理周期、產品產出時間、界

面響應時間等;

b)CPU、內存、網絡帶寬等硬件資源的使用應較為充分合理。

信息安全測試

8.6.1測試內容

地震預警系統的信息安全測試包括權限管理、訪問控制及設計文檔明確的安全要求。系統的安全等

級應滿足GB/T22239之規定。

8.6.2數據安全

地震預警系統的數據安全測試應符合下列要求:

a)采用網絡隔離策略,外網不能直接訪問內網;

b)采用安全的部署策略、數據簽名等防止信息篡改措施;

c)采用數據備份策略,檢查本地和異地數據備份和恢復能力。

8.6.3權限認證

地震預警系統的功能權限認證測試包括:

a)檢查用戶、角色、權限三要素的統一申請、審批和管理實現情況;

b)檢查參數和數據獲取的權限設置;

c)檢查不同用戶對數據進行新增、刪除和更新讀寫權限認證約束。

兼容性測試

8.7.1測試內容

兼容性測試用于評估在共享相同的硬件或軟件環境的條件下,地震預警系統能夠與其他產品、系統

或組件交換信息或執行其所需功能的程度。測試內容和方法參考GB/T29836.3。

8.7.2共存性測試

共存性測試是評估在與其他產品共享通用的環境和資源的條件下,地震預警系統能夠有效執行其

所需的功能并且不會對其他產品造成負面影響的程度。共存性測試的具體要求:

a)安裝測試軟件,驗證測試軟件和已安裝組件均能成功安裝和正確運行;

b)對產品說明列舉出與測試軟件兼容的軟件,在同一個操作環境下同時運行兩個及以上軟件,

CPU、進程等系統資源的使用情況正常。

8.7.3互操作性測試

11

DB51/T3225—2024

互操作性測試的目標是評估兩個或多個系統或組件能夠交換信息并使用已交換信息的程度。測試

內容主要包括產品說明和用戶文檔集中聲明的數據格式是否可交換、數據傳輸的交換接口是否已實現。

互操作性測試的具體要求:

a)軟件之間共享并交換信息,能夠互相協作共同完成一項功能;

b)在與其他軟件進行通信時,對于規定的數據傳輸,正常實現交換接口的功能。

可移植性測試

8.8.1測試內容

可移植性測試用于評估地震預警系統能夠從一種硬件、軟件或其他運行環境遷移到另一種環境的

有效性和效率的程度。測試內容和方法參考GB/T29833.3。

8.8.2適應性測試

適應性測試主要評估地震預警系統軟件能夠有效率地適應不同的硬件、軟件或者其他運行環境的

程度,包括:

a)對于產品說明中指定的每一種硬件環境,軟件均能成功安裝和正確運行;

b)對于產品說明中指定的每一種軟件環境均能成功安裝和正確運行。

8.8.3易安裝性測試

易安裝性測試主要評估在指定環境中地震預警系統軟件能夠成功安裝和卸載的有效性和效率的程

度,包括:

a)檢查按照產品說明或安裝手冊中的安裝方法進行軟件安裝,是否可安全安裝軟件;

b)檢查按照產品說明中的卸載方法進行軟件卸載,檢查是否可安全卸載軟件。

測試評價

8.9.1概述

本規程的測試評價是對地震預警系統軟件進行的功能測試、性能測試、信息安全、兼容性、可移植

性等測試結果進行綜合評價。

8.9.2評價方法

地震預警系統軟件測試中,功能測試評價、性能測試評價、信息安全測試評價、兼容性測試評價、

可移植性測試評價均是通過子特性來衡量,子特性是通過測試指標項度量。對于測試結果,通過表示符

合要求(度量值等于或優于期望值),不通過表示不符合要求(度量值低于期望值)。

8.9.3子特性測量方法

功能測試的子特性包括完備性測試、準確性測試、時效性測試,性能測試子特性包括負載測試、壓

力測試和效率測試,信息安全測試子特性包括數據安全和權限認證,兼容性測試子特性包括共存性測試、

互操作性測試,可移植性測試子特性包括適應性測試和易安裝性測試。各子特性的測量值利用公式計算:

V=∑mi(10)

n··············································································

式中:

V—子特性的測量值;

mi—子特性的第i個測試指標項,通過時為1,否則為0;

12

DB51/T3225—2024

n—子特性的測試指標總項。

8.9.4功能測試評價

功能完備性、功能準確性、時效性的測量值分別為V1、V2、V3,則功能測試的測量值計算:

V=(V1+V2+V3)(11)

f3·········································································

式中:

Vf—功能測試測量值;

V1—完備性測試值;

V2—準確性測試值;

V3—時效性測試值。

當預警信息誤報率Ferror≠0或者漏報率Ierror≥15%時,則判定V2=0、V3=0。

由于地震預警系統預警處理結果的特殊性(針對同一用例產出多次結果),故準確性測量值V2、時

效性測量值V3要對多次結果進行綜合計算,預警報次權重如表2所示,具體如下:

RM+RL+Rδ+R+Z

?T

V=,V=R(12)

253T·······························································

式中:

RM—震級偏差對應的額定值;

RL—定位偏差對應的額定值;

Rδ—烈度偏差對應的額定值;

RΔT—發震時刻偏差對應的額定值;

Z—其他功能準確性對應的額定值;

RT—時效性偏差對應的額定值。

W1*Merror+W2*M+W3*(M+?Merror)

1error2error3n

M=n·····················································(13)

∑1Wi

式中:

M—震級偏差測量值;

W—預警報次對應的權重值;

Merror—單個預警報次對應的震級偏差。

W1*L+W*L+W3*(L+?L)

error12error2error3errorn

L=n·····················································(14)

∑1Wi

式中:

L—定位偏差測量值;

W—預警報次對應的權重值;

Lerror—單個預警報次對應的定位偏差。

W*δ+W*δ+W*(δ+?δ)

1error12error23error3errorn

δ=n·················································(15)

∑1Wi

式中:

δ—烈度偏差測量值;

W—預警報次對應的權重值;

δerror—單個預警報次對應的烈度偏差。

13

DB51/T3225—2024

W*ΔT+W*ΔT+W*(ΔT+?ΔT)

1error12error23error3errorn

ΔT=n············································(16)

∑1Wi

式中:

ΔT—發震時刻偏差測量值;

W—預警報次對應的權重值;

ΔTerror—單個預警報次對應的發震時刻偏差。

T=W1*Terror·········································································(17)

式中:

T—時效性測量值;

W1—首次預警報次對應權重;

Terror—首次預警產出用時,單位秒(s)。

權重值如表2所示。準確性的評測結束時間按照下式確定:

3.4+1.3*Mag

5.1

T=E+10-24+20(18)

end6.5·······························································

式中:

Tend—準確性的評測結束時間,單位秒(s);

Mag—測試用例期望震級;

E—測試震例為網內地震時,取0,當測試震例為網外地震或其他時E等于首個觸發臺站的走時。

表2預警處理結果產出報次權重

預警報次參考值

W11

W20.7

剩余報次0.5

完備性測量值V1、準確性測量值V2、時效性測量值V3,按照評價等級規約得到對應測量結果,依據

功能測試結果計算公式計算功能測試結果值Vf。該結果按照表3確定的功能完備性、準確性、時效性評

價等級,以最低等級作為功能測試的最終等級。

表3功能測試評價等級

額定值1(差)2(合格)3(良好)4(優秀)

完備性[0,0.85)[0.85,0.90)[0.90,0.95)[0.95,1.0]

準確性[0,0.85)[0.85,0.90)[0.90,0.95)[0.95,1.0]

時效性[0,0.85)[0.85,0.90)[0.90,0.95)[0.95,1.0]

功能測試[0,0.85)[0.85,0.90)[0.90,0.95)[0.95,1.0]

8.9.5性能測試評價

負載、壓力、效率的測量值分別為V1、V2、V3,則性能測試的測量值計算:

(V+V+V)

V=123(19)

p3········································································

式中:

Vp—性能測試的測量值;

14

DB51/T3225—2024

V1—負載性能的測量值;

V2—壓力性能的測量值;

V3—效率的測量值。

依據性能測試測試量Vp、負載性能測量值V1、壓力性能測量值V2和效率測量值V3,按照表4確定

地震預警軟件的負載性能、壓力性能和效率的評價等級;性能測試結果的評價,確定以負載性能、

壓力性能和效率的評價等級的最低等級作為性能測試的最終等級。

示例:負載性能的等級為“合格”,壓力性能的等級為“良好”,效率的等級為“優秀”,則性能測試的最終等級為“合格”。

表4性能測試評價等級

額定值1(差)2(合格)3(良好)4(優秀)

負載性能[0,0.85)[0.85,0.90)[0.90,0.95)[0.95,1.0]

壓力性能[0,0.85)[0.85,0.90)[0.90,0.95)[0.95,1.0]

效率[0,0.85)[0.85,0.90)[0.90,0.95)[0.95,1.0]

性能測試[0,0.85)[0.85,0.90)[0.90,0.95)[0.95,1.0]

8.9.6信息安全測試評價

數據安全和權限認證的測量值分別為V1和V2,則安全測試為:

V=(V1+V2)(20)

c2···········································································

式中:

Vc—信息安全測試的測量值;

V1—數據安全的測量值;

V2—權限認證的測量值。

依據信息安全測試測量值Vc、數據安全測量值V1和權限認證測量值V2,按照表5確定信息安全評價

等級,安全測試結果的評價,以數據安全和權限認證的評價等級的最低級作為安全測試的最終等級,如

表6所示。

表5信息安全測試評價等級

額定值1(差)2(合格)3(良好)4(優秀)

數據安全[0,0.85)[0.85,0.90)[0.90,0.95)[0.95.1.0]

權限認證[0,0.85)[0.85,0.90)[0.90,0.95)[0.95.1.0]

信息安全測試[0,0.85)[0.85,0.90)[0.90,0.95)[0.95.1.0]

表6信息安全測試等級評價方法

權限認證等級

功能等級

1(差)2(合格)3(良好)4(優秀)

數據安全等級1(差)差差差差

15

DB51/T3225—2024

表6信息安全測試等級評價方法(續)

權限認證等級

功能等級

1(差)2(合格)3(良好)4(優秀)

2(合格)差合格合格合格

數據安全等級3(良好)差合格良好良好

4(優秀)差合格良好優秀

8.9.7兼容性測試評價

共存性和互操作性的測量值分別為V1和V2,則兼容性測試的測量值計算:

V=(V1+V2)(21)

d2···········································································

式中:

Vd—兼容性測試的測量值;

V1—共存性的測量值;

V2—互操作性的測量值。

依據兼容性測試測量值Vd、共存性測量值V1和互操作性V2測量值,按照表7確定兼容性評價等級,兼

容性測試結果的評價,以共存性和互操作性的評價等級的最低級作為兼容性測試的最終等級,如表8所

示。

表7兼容測試評價等級

額定值1(差)2(合格)3(良好)4(優秀)

共存性[0,0.85)[0.85,0.90)[0.90,0.95)[0.95.1.0]

互操作性[0,0.85)[0.85,0.90)[0.90,0.95)[0.95.1.0]

兼容測試[0,0.85)[0.85,0.90)[0.90,0.95)[0.95.1.0]

表8兼容性測試等級評價方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