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微生物與免疫學,131021下午2:30-安石路廣播電視高校
第一篇免疫學基礎
一、單選題
1.免疫是指A
A.機體識別和解除抗原性異物的功能
B.機體殺傷自身突變細胞的功能
C.機體抗感染的過程
D.機體對病原微生物的防衛(wèi)實力
2.免疫監(jiān)視功能異樣易發(fā)生C
A.超敏反應B.自身免疫病C.腫瘤D.反復感染
3.免疫自穩(wěn)功能失調(diào)時易發(fā)生B
A.超敏反應B.自身免疫病C.腫瘤D.反復感染
4.機體免授系統(tǒng)識別和清除突變細胞的功能為C
A.免疫防衛(wèi)B.免疫自穩(wěn)C.免疫監(jiān)視D.免疫調(diào)整
5.超敏反應是B
A.機體的免疫防衛(wèi)正常時所致
B.機體的免疫防衛(wèi)異樣增高時所致
C.機體的免疫防衛(wèi)反應低下時所致
D.機體的免疫自穩(wěn)功能過強時所致
6.T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是B
A.淋巴結B.胸腺C.骨髓D.脾臟
7.人類B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是C
A.淋巴結B.胸腺C.骨髓D.脾臟
8.半抗原是C
A.只有與載體結合后才能和相應抗體結合B.多肽
C.本身無免疫原性D.僅能刺激B細胞活化
9.與載體結合在一起才有免疫原性的物質(zhì)是B
A.類毒素B.半抗原C.佐劑D.Ti-Ag
10.確定抗原特異性的是B
A.分子量大小B.抗原確定基C.異物性D.化學組成
11.抗原表面與抗體結合的特別化學基團稱為B
A.抗原識別受體B.抗原確定基
C.抗原結合價D.獨特型確定基
12.某些藥物進入機體內(nèi)可與大分子蛋白質(zhì)結合在一起后具有了免疫原性,該藥
物被稱為半抗原,也可稱為B
A.載體B.抗原確定基C.單價抗原D.異物
13.下列免疫原性最強的物質(zhì)是A
A.蛋白質(zhì)B.類脂C.核酸D.多糖
14.存在于不同種系生物間的共同抗原為B
A.異種抗原B.異嗜性抗原C.交叉抗原D.超抗原
15.兄弟姐妹間進行器官移植時導致排斥反應的物質(zhì)是D
A.異種抗原B.自身抗原
C.異嗜性抗原D.同種異體抗原
16.關于精子抗原描述正確的是D
A.同種異型抗原B.突變的自身抗原
C.修飾的自身抗原D,隱藏的自身抗原
17.屬于隱藏的自身抗原是D
A.Rh抗原B.AFPC.HLAD.甲狀腺球蛋白
18.將細菌外毒素轉(zhuǎn)變?yōu)轭惗舅谺
A.增加了外毒素的免疫原性
B.保留了外毒素的免疫原性
C.增加了外毒素的毒性D.保留了外毒素的毒性
19.甲乙兩種物質(zhì)都能與某一抗體發(fā)生結合反應,則這二者相互稱為C
A.異種抗原B.異嗜性抗原C.共同抗原D.超抗原
20.關于Rh血型的敘述正確的是A
A.Rh個體不存在Rh抗原的自然抗體,只有受Rh,紅細胞刺激后才能產(chǎn)生Rh抗
體
B.Rh母體不會懷有Rh'胎兒
C.Rh個體不會產(chǎn)生抗D抗體
D.當AB0血型一樣,第一次給Rh'個體輸入Rh.個體血時即可發(fā)生輸血反應
21.Ig可變區(qū)內(nèi)的超變區(qū)數(shù)目為C
A.1個B.2個C.3個D.5個
22.與抗原結合的部位是B
A.骨架區(qū)B.超變區(qū)C.恒定區(qū)D.絞鏈區(qū)
23.IgG的胃蛋白酶水解產(chǎn)物是D
A.Fab+FcB.Fab+FcC.2Fab+FcD.F(ab)2+Fc
24.新生兒從初乳中獲得的免疫球蛋白是B
A.IgGB.SIgAC.IgED.IgM
25.能通過胎盤的免疫球蛋白是C
A.SIgAB.IgMC.TgGD.IgE
26.半衰期最長的Ig是C
A.STgAB.TgMC.TgGD.IgE
27.自然的ABO血型抗體是B
A.SIgAB.IgMC.IgGD.IgE
28.常表達在B細胞表面作為B細胞成熟標記的Ig是B
A.IgMB.IgDC.IgGD.IgE
29.在個體發(fā)育中最早產(chǎn)生的Ig是B
A.SIgAB.IgMC.IgGD.IgD
30.在局部粘液中發(fā)揮免疫作用的Ig是A
A.SIgAB.TgMC.IgGD.TgE
31.TgM抗體與大分子抗原結合時,其結合價實際為C
A.二價B.四價C.五價D.十價
32.人體內(nèi)最早合成IgM的起先時間是A
A.胎兒晚期B.誕生后一個月
C.誕生后二個月D.誕生后六個月
33.人體合成IgG的時間是C
A.胎兒晚期B.誕生后一個月
C.誕生后三個月D.誕生后六個月
34.關于SIgA錯誤的是A
A.為單體分子氏具有J鏈
C.具有分泌片D.可出現(xiàn)于初乳、唾液中
35.補體經(jīng)典活化途徑的激活物為D
A.聚合IgAB.細菌肽聚糖
C.細菌脂多糖D.抗原抗體復合物
36.能激活補體旁路途徑的是A
A.聚合IgAB.IgGiC.IgMD.抗原抗體復合物
37.不參加旁路激活途徑的補體組分是B
A.GB.CiC.C5D.B因子
38.具有過敏毒素樣作用的補體片段是C
A.C2a、C3aB.C3a、ClaC.C3a>C5aD.Cla、C.Sa
39.補體固有成分中,血清中含量最多的是C
A.CiB.C2C.C3D.Ci
40.與發(fā)熱和惡液質(zhì)形成有關的細胞因子是C
A.ILB.IFNC.TNFD.GF
41.下列哪種作用特點不是細胞因子所具備的B
A.高效性B.特異性C.多效性D.重疊性
42.人類MHC定位的染色體是B
A.第2號染色體B.第6號染色體
C.第9號染色體D.第15號染色體
43.編碼MHC-II類分子的基因位于D
A.HLA-AB.HLA-BC.HLA-CD.HLA-D
44.HLA-I類分子存在于B
A.全部白細胞表面B.有核細胞和血小板表面
C.主要臟器組織細胞表面D.全部血細胞表面
45.與CDs分子結合的是A
A.MHC-I類分子B.MHC-II類分子
C.MHCTH類分子D.B2M
46.與CM分子結合的是B
A.MHC-I類分子B.MHC-II類分子
C.MHC-III類分子D.82M
47.與強直性脊柱炎相關聯(lián)的HLA分子是B
A.IILA-B;B.HLA-B27C.HLA-DR2D.IILA-DR27
48.患者接受器官移植時最相宜的供者是D
A.其母B.其妻
C.同血型兄弟姐妹D.單卵攣生兄弟姐妹
49.T細胞主要分布于淋巴結的B
A.淺皮質(zhì)區(qū)B.深皮質(zhì)區(qū)C.淋巴濾泡D.髓質(zhì)區(qū)
50.B細胞主要分布于脾的B
A.脾竇B.脾小結C.中心靜脈四周淋巴鞘D.紅髓
51.T細胞表面識別結合特異性抗原的受體是B
A.CD2B.TCRC.CD3D.CDi
52.T細胞表面的綿羊紅細胞受體是A
A.CD2B.CD3C.CDiD.CDs
53.T細胞表面最重要的協(xié)同刺激分子是D
A.CD2B.CDsC.CD4D.CD28
54.B細胞表面最重要的協(xié)同刺激分了?是D
A.CDzB.CD4C.CDz?D.CDu
55.能特異性殺傷靶細胞的是A
A.CTL細胞B.Thl細胞C.NK細胞D.巨噬細胞
56.B細胞表面能與T細胞表面CD28分子結合的是B
A.CDioB.B7C.LFA-1D.CD35
57.哪對分子結合可誘導CD.T細胞產(chǎn)生活化的第一信號B
A.TCR-CD:,復合體與抗原肽71HC-I類分子復合物結合
B.TCR-CD3復合體與抗原肽71HC-H類分子復合物結合
C.T細胞表面CD;a與APC表面B?結合
D.B細胞表面CM與活化Th細胞表面CDioL結合
58.下列哪對分了結合可誘導B細胞產(chǎn)生活化其次信號D
A.TCR-C6復合體與抗原肽TWC-I類分子復合物結合
B.TCR-CD^復合體與抗原肽TIHC-II類分子復合物結合
C.T細胞表面CD28與APC表面結合
D.B細胞表面CM與活化Th細胞表面CD10L結合
59.參加I型超敏反應的效應細胞是A
A.肥大細胞B.巨噬細胞C.NK細胞D.樹突狀細胞
60.能發(fā)揮ADCC效應的淋巴細胞是C
A.肥大細胞B.Bi細胞C.NK細胞D.樹突狀細胞
61.具有免疫記憶的細胞是D
A.巨噬細胞B.中性粒細胞C.Bi細胞D.Th細胞
62.T細胞活化的其次信號是指C
A.CD.與MHC-II類分子間的相互作用
B.CDs與MHC-I類分子間的相互作用
C.協(xié)同刺激分子與相應受體的相互作用
D.IL-2與相應受體的相互作用
63.外源性抗原是指B
A.來自自身體外的全部抗原
B,被抗原提呈細胞從細胞外攝入胞內(nèi)的抗原
C.腫瘤細胞表達的特有抗原D.病毒抗原
64.內(nèi)源性抗原是指D
A.細菌體內(nèi)的抗原成分B.病毒體內(nèi)的抗原成分
C.來自自身機體內(nèi)的抗原成分
D.在APC內(nèi)產(chǎn)生或形成的抗原
65.T細胞活化第一信號是由雙識別后產(chǎn)生的,雙識別是指T細胞表面的B
A.TCR識別抗原肽,CD廠識別MHC-II類分子
B.TCR-CD3識別APC表面由MHC-I/H分了?提呈的抗原肽,CD/CDs識別APC提
呈抗原肽的MHC-II/I分子
C.TCR識別MHC-I類分子,CDs識別MHC-II類分子
D.CDi識別MHC-II類分子,CD8識別MHC-I類分子
66.細胞間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D
A.CDiT細胞與B細胞B.CDiT細胞與巨噬細胞
C.CM細胞與腫瘤細胞D.NK細胞與腫瘤細胞
67.初次應答產(chǎn)生抗體的特點是D
A.以IgG類為主B.親和力較高
C.達到平臺期所需時間較短D.倍增所需時間較長
68.CD1細胞通過下列哪種作用產(chǎn)生免疫效應D
A.非特異性殺傷靶細胞B.分泌抗體
C.釋放穿孔素殺傷靶細胞
D.釋放IL-2、IFN-Y、TNF-B等細胞因子
69.CD8T細胞的作用特點是C
A.無抗原特異性B.受MHC-II類分子限制
C.釋放穿孔素、顆粒酶殺傷靶細胞
D.釋放IFN-Y殺傷靶細胞
70.嬰幼兒易發(fā)生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是由于C
A.物理屏障發(fā)育不完善B,微生物屏障發(fā)育不完善
C.血-腦屏障發(fā)育不完善D.血-胎屏障發(fā)育不完善
71.易引起免疫耐受的抗原注射途徑為B
A.靜脈〉皮下/肌注>腹腔B.靜脈〉腹腔〉皮下/.肌注
C.腹腔〉靜脈〉皮下/肌注D.腹腔〉皮下/肌注)靜脈
72.誘導免疫耐受宜采納的方法是B
A.靜脈注射顆粒性抗原B.靜脈注射可溶性蛋白單體
C.肌肉注射可溶性蛋白單體D.皮下注射抗原和絲裂原
73.經(jīng)建立免疫耐受進行防治的疾病不包括C
A.骨髓移植排斥反應B.I型超敏反應
C.腫瘤D.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74.通過解除免疫耐受激發(fā)免疫應答進行治療的疾病是A
A.腫瘤B.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C.移植排斥反應D.過敏性鼻炎
75.屬I型超敏反應性疾病的是A
A.血清過敏性休克B.類風溫性關節(jié)炎
C.血清病D.藥物過敏性血細胞削減癥
76.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發(fā)病機理是C
A.I型超敏反應B.II型超敏反應
C.III型超敏反應D.IV型超敏反應
77.脫敏療法可用于C
A.青霉素過敏B.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C.血清過敏癥I).接觸性皮炎
78.具有穩(wěn)定細胞膜,阻擋致敏靶細胞脫顆粒釋放生物活性介質(zhì)的藥物是C
A.腎上腺素氏氨茶堿C.色甘酸二鈉D.阿司匹林
79.能抑制磷酸二酯酶,阻擋cAMP分解的藥物是B
A.腎上腺素B.氨茶堿C.色甘酸二鈉D.前列腺素E
80.類風濕因子是一類自身抗體,特異性結合的成分是C
A.自身IgGB.自身IgM
C.自身變性IgGD.自身變性IgM
81.發(fā)朝氣制不屬于IV型超敏反應的是D
A.接觸性皮炎B.移植排斥反應
C.結核菌素試驗D.特應性皮炎
82.化工產(chǎn)品引起的疾病最常見的是D
A.過敏性休克D.藥物過敏性血細胞削減癥
C.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D,接觸性皮炎
83.III型超敏反應的重要病理學特征是D
A.嗜酸性粒細胞浸潤B.嗜堿性粒細胞浸潤
C.單個核細胞浸潤
D.充血水腫、局部壞死和中性粒細胞浸潤
84.下列屬于自然被動免疫的是D
A.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的免疫
B.通過注射抗體獲得的免疫
C.通過注射類毒素獲得的免疫
D.通過初乳、胎盤獲得的免疫
85.患傳染病后獲得的免疫稱為B
A.主動免疫B.自然主動免疫
C.自然被動免疫D.人工自動免疫
8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B
A.隱性感染后獲得的免疫為自然被動免疫
B.IgG或SigA抗體能使機體產(chǎn)生自然被動免疫
C.注入抗毒素后產(chǎn)生的免疫為人工主動免疫
D.接種疫苗后產(chǎn)生的免疫為人工被動免疫
87.下列不屬于我國兒童安排免疫程序的是B
A.卡介苗B.甲肝疫苗
C.脊髓灰質(zhì)炎疫苗D.百白破三聯(lián)疫苗
88.人工自動免疫是給機體輸入D
A.抗毒素B.干擾素C.維生素D.類毒素
89.具有免疫增加作用的藥物是C
A.環(huán)磷酰胺B.環(huán)胞素AC.左旋咪啜D.地塞米松
90.下列疾病不能用抗毒素進行緊急預防或治療的是D
A.破傷風B.白喉C.肉毒中毒D.流腦
91.能與綿羊紅細胞結合形成E花環(huán)的細胞是A
A.T細胞B.B細胞C.M<DD.NK細胞
92.結核菌素試驗是檢測什么細胞的功能?A
A.T細胞B.B細胞C.吞噬細胞D.NK細胞
93.用已知抗原檢測未知抗體相對含量常用R
A.玻片干脆凝集B.試管干脆凝集
C.間接凝集D.間接凝集抑制
94.間接凝集抑制試驗陽性結果為A
A.比照側凝集試驗側不凝集
B.比照側不凝集試驗側凝集
C.比照側與試驗側均不凝集
D.比照側與試驗側均凝集
95.鑒定人類ABO血型試驗是A
A.干脆凝集B.間接血凝C.間接凝集抑制D.協(xié)同凝集
96.瓊脂擴散試驗屬于C
A.干脆凝集B.間接凝集C.沉淀反應D.中和反應
97.沉淀反應不包括C
A.瓊指擴散B.免疫電泳
C.熒光免疫組化D.火箭電泳
98.用于分析兩種抗原相關性的試驗是B
A.單向瓊脂擴散B.雙向瓊脂擴散
C.免疫電泳D.免疫比濁
99.臨床上常用的妊娠診斷試驗原理是C
A.間接乳凝B.間接血凝
C.間接凝集抑制D.反向間接乳凝
100.檢查微量抗原或抗體的方法是D
A.干脆凝集反應B.間接凝集反應
C.沉淀反應D.免疫標記技術
二、多選題
1.免疫功能異樣表現(xiàn)為ABCD
A.超敏反應B.反復感染C.自身免疫病
D.腫瘤E.耐藥
2.中樞免疫器官包括AB
A.骨髓B.胸腺C.淋巴結
D.脾臟E.粘膜相關淋巴組織
3.外周免疫器官包括CDE
A.骨髓B.胸腺C.淋巴結
D.脾臟E.粘膜相關淋巴組織
4.一種物質(zhì)的免疫原性取決于ABD
A.化學結構的困難性B.注入機體后的穩(wěn)定性
C.低分子量D.化學組成
E.由較多的非芳香族氨基酸組成
5.具有異物性的物質(zhì)包括ABDE
A.異種物質(zhì)B.同種異體物質(zhì)C.葡萄糖
D.結構發(fā)生變更的自身物質(zhì)
E.胚胎期機體免疫細胞未曾接觸過的物質(zhì)
6.與抗原特異性有關的是ABCD
A.抗原確定基的數(shù)目B.抗原確定基的種類
C.抗原確定基的性質(zhì)D.抗原確定基的空間構型
E.抗原確定基分子量的大小
7.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質(zhì)是ABDE
A.與蛋白質(zhì)結合的半抗原B.與紅細胞結合的青霉素
C.氫氧化鋁D.類毒素E.葡萄球菌
8.下列哪些物質(zhì)是抗體ABCD
A.溶血素B.凝集素C.抗毒素
D.抗病毒血清E.B細胞的抗原受體
9.體內(nèi)抗體與相應抗原結合后介導的生理病理效應包括ABCE
A.中和毒素B.過敏性鼻炎C.腎小球腎炎
D.接觸性皮炎E.中和病毒
10.在體內(nèi)與相應抗原結合的抗體,其Fc段與多種細胞表面的Fc受體結合可激
發(fā)的生物學效應是ABC
A.調(diào)理作用B.介導ADCC作用C.介導【型超敏反應
D.介導移植排斥反應E.激活補體
11.關于IgG描述正確的是BCDE
A.1個IgG與抗原結合后即可激活補體
B.是人體免疫的主力軍C.抗原結合價為2價
D.有IgG1-4個亞類
E.正常幼兒3-5歲時血清IgG可達成人水平
12.關于TgM描述正確的是ABCD
A.1個IgM與抗原結合后即可激活補體
B.不能透過血管壁,主要分布于血液中
C.不能通過胎盤,若臍血中IgM增多表明胎兒宮內(nèi)感染
D.血中特異性IgM增多,表明有近期感染
E.也有以單體形式存在
13.補體的作用有ACDE
A.溶菌和細胞毒作用B.中和毒素作用
C.調(diào)理和免疫粘附作用D.炎癥介質(zhì)作用
E.溶解某些病毒作用
14.能激活補體旁路途徑的物質(zhì)是ABCD
A.聚合IgAB.細菌肽聚糖C.細菌脂多糖
D.酵母多糖E.IgE
15.細胞因子的特點是ABCDE
A.一般是小分子量的多肽糖蛋白
B.主要與調(diào)整機體免疫應答、造血功能和炎癥反應有關
C.以旁分泌或自分泌方式作用
D.高效能、多重調(diào)整、多種細胞產(chǎn)生
E.以網(wǎng)絡形式發(fā)揮作用
16.關于MHC描述正確的是ABCD
A.MHC-I類分子主要是結合提呈內(nèi)源性抗原肽
B.MHC-II類分子主要是結合提呈外源性抗原肽
C.MHC分子參加誘導胸腺內(nèi)前T細胞的分化
D.MHC分子是引發(fā)移植排斥反應的物質(zhì)
E.少數(shù)MHC分子可在某些惡性腫瘤細胞表面高表達
17.T細胞的表面分子有ACE
A.抗原受體B.SPA受體C.CD抗原D.SmlgE.PHA受體
18.抗原提呈細胞包括ABCD
A.樹突狀細胞B.郎格漢斯細胞C.巨噬細胞
D.B細胞E.肥大細胞
19.適應性免疫應答具備ABDE
A.識別“自己”和“異己”B.高度的特異性
C.穩(wěn)定的遺傳性D.免疫的記憶性E.MHC的限制性
20.再次應答產(chǎn)生抗體的特點是ABCE
A.以IgG類抗體為主B.抗體維持時間長
C.抗體親和力高D.所需潛藏期長E.抗體量多
21.關于免疫耐受描述正確的是ACDE
A.是機體對抗原刺激表現(xiàn)出的特異性免疫無應答狀態(tài)
B.是機體對任何抗原都不發(fā)生免疫應答的狀態(tài)
C.有特異性D.有記憶性
E.T、B細胞均可發(fā)生免疫耐受
22.青霉素可引起ABDE
A.過敏性休克B.藥物溶血性貧血
C.新生兒溶血癥D.類Arthus反應E.接觸性皮炎
23.抗毒素運用正確的是ABDE
A.用藥前應做過敏試驗B.治療時要早期足量
C.因抗毒素可以中和外毒素,從而提高機體特異性抗病實力,故可作為免疫
增加劑多次給兒童注射
D.過敏者可實行脫敏療法E,只能用于緊急預防或治療
24.與抗原抗體反應出現(xiàn)肉眼可見現(xiàn)象相關的是ABDE
A.抗原抗體的比例B.抗原抗體的濃度
C.抗原抗體的含糖量D.環(huán)境中的電解質(zhì)E.酸堿度
25.免疫標記技術包括ABCE
A.ELISAB.早早孕試驗C.免疫放射測定
D.免疫電泳E.熒光免疫組化
三、填空題
L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組成。
2.中樞免疫器官主要有骨髓和胸腺。
3.外周免疫器官主要有淋巴結和脾臟。
4T細胞依據(jù)CD抗原不同分CDJTc、CD£Tc兩大亞群。
5.CD>T細胞依據(jù)分泌的細胞因子不同分為CDT、細胞和CDJh2細胞。
6.僅有免疫反應性的抗原為半抗原。
7.抗原的特異性是由抗原分子中的一抗原確定基—所確定。
8.依據(jù)誘導抗體產(chǎn)生是否須要T細胞協(xié)助,可將抗原分為胸腺依靠抗原
(TD-Ag)―和胸腺非依靠抗原(T『Ag)o
9.抗原來源與宿主種系關系越遠,其抗原性—越強
10.類毒素是細菌外毒素經(jīng)甲醛處理后,脫去其毒性__血保留抗原住的
生物制品。
11.動物來源的抗毒素對人而言既是―抗便—又是——抗原
12.人類重要的同種異體抗原有血型抗原和組織相溶性抗原°
13.產(chǎn)生抗體的細胞是一槳細胞_0
14.抗體結合抗原的部位是可變區(qū)(V區(qū))—o
15.IgG的錢鏈區(qū)是位于CH和CH2之間的區(qū)域。
16.五類Ig在血清中含量最多的是——,分子量最人的是__o
17.補體固有成分對熱不穩(wěn)定,通常加熱§6℃、作用30min即被
滅活。
18.補體激活經(jīng)典途徑和替代途徑中的G轉(zhuǎn)化酶分別是
Gib2b3b和C3bBb3b。
19.補體經(jīng)典途徑激活的依次是C142356789(G、G、C2、C3、C“Ce.G、&、
C9)o
20.同胞之間兩個HLA單倍型完全相同的概率為_25%__,一個HLA單倍型相
同的概率為§0%o
21.皮膚粘膜屏障免疫機制是機械阻檔、化學(物質(zhì))殺傷和一正常菌群拮
抗。
22.溶菌酶可破壞革蘭陽性(G)直菌,而對革蘭陰性(G)國菌無
效。
23.免疫應答的基本過程包括感應、反應(活化)、效應三個階段。
24.誘導免疫耐受,通常在新生期最易,新生期次之,成年期最難。
25.H型超敏反應導致靶細胞溶解破壞的方式包括激活補體、一激活巨噬細胞
—和激活自然殺傷(NK)細胞—o
26.青霉素過敏屬于」超敏反應,輸血反應屬于一II型超敏反應。
27.能用于人工被動免疫的生物制品有一抗毒素——和丙種球蛋白(抗淋巴細
胞抗體)等。
28.人工被動免疫的制劑主要有抗毒素,運用時應留意早期足量和做皮
?o
29.臨床常用診斷妊娠的早早孕試驗屬于金標免疫技術—試驗。
四、名詞說明
L免疫:機體免疫系統(tǒng)識別“自己”和“非己”抗原性異物,以維持自身生理
平衡和穩(wěn)定的功能。
2.抗原:能刺激機體免疫系統(tǒng)產(chǎn)生免疫物質(zhì)(抗體或致敏T細胞),并能與相應的
免疫物質(zhì)特異性結合發(fā)生免疫反應的物質(zhì)。
3.半抗原:只有免疫反應性而無免疫原性的抗原。
4.抗原確定基:抗原分子中確定抗原特異性的特別化學基團。
5.異嗜性抗原:存在于不同種屬間的共同抗原。
6.佐劑:指先于抗原或與抗原同時注入機體,能增加機體對抗原免疫應答實
力或變更免疫應答類型的物質(zhì)。
7.抗體:B細胞識別抗原后增殖分化為漿細胞所產(chǎn)生的一類能與相應抗原恃異
性結合發(fā)揮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8.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體活性或化學結構與抗體相像的球蛋白。
9.單克隆抗體:由單一克隆雜交瘤細胞產(chǎn)生的只識別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高
度特異性抗體。
10.補體:存在于人或脊椎動物血清與組織液中的一組具有酶或酶原作用的球
蛋白。
1LMHC:即主要組織相溶性復合體,為編碼主要組織相溶性抗原的基因。
12.IILA:人類外周血白細胞表面的抗原,確定移植排斥反應的強弱。
13.APC:即抗原提呈細胞,泛指具有攝取、加工處理抗原,并將抗原以抗原肽
-MHC-H/I類分子復合物形式提呈給T/B淋巴細胞使之活化產(chǎn)生特異性免疫應
答的一類免疫細胞。
14.ADCC:以TgG為口間橋梁,定向介導NK細胞對靶細胞的殺傷作用。
15.免疫耐受:指機體免疫系統(tǒng)在肯定條件下接受某種抗原作用后產(chǎn)生的特異
性無應答狀態(tài),也稱負免疫應答。
16.超敏反應:機體再次接受某些相同抗原刺激后所產(chǎn)生的一種以生理功能紊
亂或組織細胞損傷的病理性免疫應答。
17.變應原:引起超敏反應的抗原。
18.生物制品:用于免疫學診斷、預防和治療的生物制劑。
19.疫苗:用于人工主動免疫的生物制劑。
20.效價:凝集反應中出現(xiàn)明顯凝集現(xiàn)象的血清最高稀釋度。
五、簡答題
L簡述免疫功能的生理、病理表現(xiàn)?
答:
主要功能生理表現(xiàn)病理表現(xiàn)
超敏反應(過高)、易感染(過
免疫防衛(wèi)抗感染免疫作用
低)
清除蒼老、損傷細胞,維持自身
免疫自穩(wěn)自身免疫病
耐受
免疫監(jiān)視清除突變細胞腫瘤
2.簡述抗原交叉反應的緣由及意義?
答:緣由:抗原之間存在共同抗原。
意義:檢測診斷時會出現(xiàn)假陽性;可以幫助說明某些疾病的發(fā)朝氣制;
檢測診斷時可以用作替代抗原。
3.假如第一次給RK個體輸入Rh,血時,二者的ABO血型相符,會不會發(fā)生輸血
反應?為什么?
答:不會。因為Rh血型不存在自然抗體,即Rh個體內(nèi)無Rh抗體即抗D抗體,
故第一次給Rh.個體輸入Rh'血時,只要二者的ABO血型相符就不會發(fā)生輸血
反應。但當Rh人體受到Rh,紅細胞作用后(如妊娠懷一Rh'胎兒,在分娩或流
產(chǎn)時Rh'紅細胞即可進入母體)就可刺激Rh個體產(chǎn)生抗D抗體,此時若再輸
入Rh’血,就可發(fā)生輸血反應。
4.簡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結構、功能區(qū)及其主要功能?
答:基本結構一一由兩條相同的重(H)鏈和兩條相同的輕(L)鏈通過鏈間二硫鍵
連接組成的一個四肽分子。
功能區(qū)及其主要功能一一可變區(qū)(V區(qū)):抗原結合部位。CH1區(qū):遺傳標記。
曜區(qū):補體結合部位。CH3區(qū)/C、區(qū):細胞結合部位。
5.簡述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答:木瓜蛋白酶水解可獲得2個Fab段、1個Fc段,胃蛋白水解可獲得1個F(ab)2
段、1個F/段。
6.簡述補體系統(tǒng)的組成。
答:①補體的固有組份,包括GQ、Gr、Gs、C2-C9和D因子、B因子等:②補
體受體,如C3bR等;③補體調(diào)整蛋白,如C1抑制物、I因子等;④補體裂解
產(chǎn)生,如C3a、C3b等。
7.簡述補體的主要生物學作用。
答:補體或補體系統(tǒng)具有溶菌或溶細胞、調(diào)理、免疫復合物清除、引起炎癥反
應(過敏毒素、趨化或激肽樣作用)和參加特異性免疫應答等作用。
8.圖示HLA基因復合體的基本結構。
答:-D-C-B-C-A-o-D-為H類基因區(qū)、-C-為川類基因區(qū),-B-C-A-為I類基
因區(qū)。
9.簡述細胞因子的種類。
答:細胞因子分為白細胞介素(IL)、干擾素(IFN)、腫瘤壞死因子(TNF)、集落
刺激因子(CSF)、超化性細胞因子、生長因子(GF)。
10.簡述細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答:①低分子量;②自分泌或旁分泌;③多源性;④多向性;⑤高效性;⑥多
效性;⑦重疊性;⑧網(wǎng)絡性。
11.簡述中樞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組成及其功能。
答:中樞免疫器官一一骨髓:免疫細胞產(chǎn)生的場所及B細胞成熟的場所。胸腺:
T細胞成熟的場所。
四周免疫器官一一淋巴結、脾臟等:免疫細胞定
居和增殖的場所。
12.簡述CD4T細胞的亞群及功能。
答:CD4Thi細胞:又稱炎性T細胞,主要分泌IL-2、IFN-r、TNF-B等,介尋炎
癥反應和W型超敏反應。CD4Th2細胞:又稱協(xié)助性T細胞,主要分泌IL-4、5、
6、10、13等,協(xié)助B細胞增殖分化產(chǎn)生抗體發(fā)揮體液免疫作用。
13.簡述影響免疫耐受形成的抗緣由素。
答:抗原的性狀;劑量;注射途徑;持續(xù)存在;確定基特點;是否加佐劑等。
14.簡述免疫耐受的意義。
.答:誘導和維持免疫耐受,可防治超敏反應、自身免疫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應;
中斷免疫耐受,激發(fā)免疫應答來清除腫瘤和病原體。
15.簡述脫敏療法、減敏療法的方法及臨床應用范圍?
答:脫敏療法的方法是小劑量、短間隔、多次注射相應變應原的方法。臨床用
于對變應原過敏而又必需運用者,如破傷風抗毒素皮試陽性者。
減敏療法的方法是小劑量、長間隔、反復多次注射相應變應原的方法。臨
床用于已查明而難以避開接觸變應原者,如花粉、塵蛾等呼吸道過敏原。
16.簡述E(或W)型超敏反應的發(fā)朝氣理。
答:n型超敏反應的發(fā)朝氣理:正常的組織細胞、變更的自身組織細胞、被抗
原或抗原表位結合修飾的自身組織細胞刺激機體產(chǎn)生抗體IgG、IgM后抗原與抗
體結合,通過激活補體、NK細胞、巨噬細胞來破壞抗原靶細胞,引起相應的疾
病。
IV型超敏反應的發(fā)朝氣理:含有細菌、病毒、寄生蟲、化學物質(zhì)的細胞及移植
的細胞刺激機體產(chǎn)生CD/CD8T細胞,CD4T細胞釋放IL-2、IFN-r、TNF-B等,
CD*T細胞通過釋放穿孔素、顆粒酶等殺傷靶細胞,引起單個核細胞浸潤為主的
炎癥反應和組織細胞的變性壞死。
17.試述m型超敏反應的發(fā)朝氣理?
.答:①抗原刺激機體產(chǎn)生抗體,因抗原大劑量或反復多次或持續(xù)存在而能與抗
體結合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復合物;②免疫復合物隨血液循環(huán),在血管細小
至血液緩慢、血管分枝至血流產(chǎn)生渦流處沉積至血管壁;@激活補體系統(tǒng)產(chǎn)
生趨化因子C3a、C5a等,吸引中性粒細胞吞噬清除免疫復合物,但同時釋
放的溶酶體酶引起組織損傷而致病,也可通過血小板聚集引起局部缺血損
傷,還可通過嗜堿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釋放血管活性胺引起局部水腫而致
病。
18.簡述血清學反應的特點及影響因素?
答:特點一一特異性、可逆性、量比性和可見性。
影響因素一一電解質(zhì)、酸堿度和溫度等。
19.簡述I(或n、m、w)型超敏反應的常見疾病。
類型[型II型in型IV型
①類似
①輸血反應
Arthus反
②新生兒溶
①過敏性休克一一青霉素應
血癥①傳染性遲
休克、破傷風抗毒休克②初次血清
③自身免疫發(fā)型超敏反
②呼吸道過敏一一過敏性病
溶血性貧血應
常見鼻炎、哮喘③鏈球菌感
④藥物過敏②接觸性皮
疾病③消化道過敏一一過敏性染后腎小腎
性血細胞削炎
胃腸炎炎
減癥③器官移植
④皮膚過敏一一尊麻疹、④類風溫性
⑤急性腎小排斥反應
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關節(jié)炎
球腎炎
⑤系統(tǒng)性紅
⑥甲亢
斑狼瘡
20.列表比較人工自動免疫與人工被動免疫的主要區(qū)分。
區(qū)分要點人工自動免疫人工被動免疫
接種或輸入的物質(zhì)抗原(疫苗)抗體(動物免疫血清)
免疫力產(chǎn)生的時間慢,接種后1-4周產(chǎn)生快,接種后馬上產(chǎn)生
免疫力維持的時間長,半年至數(shù)年短,2-3周
用途長期預防緊急預防或治療
六、論述題
1.試述影響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答:⑴抗緣由素:①分子量。一般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強。②肯定的化學組
成。含苯環(huán)芳香簇氨基酸越多,抗原性越強。③肯定的化學結構。抗原物質(zhì)要
困難、穩(wěn)定,因此支鏈越多抗原性越強。⑵宿主因素:①異物性。抗原物質(zhì)與
宿主相異的程度越大,抗原性越強。②遺傳因素。③年齡、性別和健康狀態(tài)。
⑶免疫方法。抗原劑量、免疫途徑、免疫次數(shù)及其間隔時間,以及免疫佐劑的
選擇等,均可影響機體對抗原的免疫應答實力。
2.試述抗體的生物學活性。
答:①V區(qū)與抗原結合,清除抗原;②CH2區(qū)與補體結合,激活補體協(xié)助抗體發(fā)
揮更強大的免疫作用;③CH,或CH」區(qū)與細胞結合,與巨噬細胞結合發(fā)揮免疫調(diào)
理作用,與NK細胞結合發(fā)揮免疫ADCC作用,與胎盤滋養(yǎng)層細胞結合使IgG通
過胎盤愛護胎兒,與粘膜上皮細胞結合使IgA分泌至粘液發(fā)揮局部免疫作用,
但與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結合引起I型超敏反應。
3.列表比較經(jīng)典激活途徑與旁路激活途徑的主要差異。
區(qū)分要點經(jīng)典激活途徑旁路激活途徑
激活物抗原抗體復合物脂多糖、凝合的IgA等
補體激活起始分子C1C3
激活依次C142356789D因子、B因子、C356789
所需離子Ca2\Mg2+
C3轉(zhuǎn)化酶C4b2bC3bBbP
C5轉(zhuǎn)化酶C4b2b3bC3bBb3b
幫助抗體產(chǎn)生免疫,在疾參加非特異性免疫,在
生物學作用
病中晚期發(fā)揮作用感染早期發(fā)揮作用
4.HLA-I類分子與HLA-II類分子結構和分布有何不同?
答:結構:HLA-I類分子由一條Q鏈和B2M鏈組成,Q鏈為跨膜蛋白,82M為
非跨膜蛋白,分抗原肽結合區(qū)、免疫球蛋白樣區(qū)、跨膜區(qū)和胞質(zhì)區(qū),抗原肽
結合區(qū)由a?和a2組成,是與內(nèi)源性抗原肽結合的部位,免疫球蛋白樣區(qū)由
?3和B2M組成,是CD8分子識別的部位。HLA-II類分子由a鏈和p鏈組成,
。鏈、B鏈均為跨膜蛋白,也分抗原肽結合區(qū)、免疫球蛋白樣區(qū)、跨膜區(qū)和
胞質(zhì)區(qū),抗原肽結合區(qū)由5和防組成,是與外源性抗原肽結合的部位,免
疫球蛋白樣區(qū)由a2與B2交界處是CD4分子識別的部位。分布:HLA-I類分
子主要分布在全部有核細胞上;HLA-II類分子主要分布在B細胞、巨噬細胞
和樹突狀細胞等抗原提呈細胞上。
5.試述APC對外(或內(nèi))源性抗原的加工處理提呈過程?
答:外源性抗原的加工處理和提呈過程:①吞噬:外源性抗原被APC吞噬;②
降解:外源性抗原被置白水解酶降解成小分子抗原肽;③結合:在內(nèi)質(zhì)網(wǎng)中,
抗原肽與MHC-11-Ag結合;④表達:抗原肽-MHC-H-Ag復合體表達于APC表面,
供CD4T細胞識別。
內(nèi)源性抗原的加工處理和提呈過程:①合成:病毒等感染后宿主細胞合成內(nèi)源
性抗原,并與泛素結合進入蛋白酶體;②降解:內(nèi)源性抗原被蛋白水解酶降
解成小分子抗原肽;③轉(zhuǎn)運:抗原肽與內(nèi)質(zhì)網(wǎng)膜上抗原加工相關轉(zhuǎn)運體結合
進入內(nèi)質(zhì)網(wǎng)腔;④結合:在內(nèi)質(zhì)網(wǎng)中,抗原肽與MHC-1-Ag結合;⑤表達:
抗原肽-MHC-【-Ag復合體表達于APC表面,供CD8T細胞識別。
6.試述抗體產(chǎn)生的規(guī)律及意義?
答:抗體產(chǎn)生規(guī)律
區(qū)分要點初次應答再次應答
潛臧期較長較短
產(chǎn)生抗體量少多(4倍以上)
產(chǎn)生抗體種類主要是低親和力的IgM主要是高親和力的IgG
產(chǎn)生抗體維持時
短長
間
抗體產(chǎn)生規(guī)律的意義:指導預防接種,即要進行再次免疫(打加強針),以獲得
再次應答即對某種傳染病產(chǎn)生更強、更長久的免疫力。幫助診斷,即檢測患
者血清中抗體含量比正常值或后一次檢測結果比前一次多4倍以上可確診。
7.試述T細胞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答:①抗原受體受CR):與抗原結合;②TCR協(xié)助受體(CD/CDH):分別與MHC-
H/I-Ag結合,使T細胞識別抗原具有MHC限制性;③協(xié)同刺激分子:CD28、
LFA-2、LFA-1與相應的B7、、LFA-3、ICAM給合協(xié)同刺激T細胞活化,CD40L
與CD40結合協(xié)同刺激B細胞活化;④絲裂原受體:PHA-R、ConA-R分別與PHA、
ConA結合能促使T細胞發(fā)生有絲分裂;⑤細胞因子受體:ILTR、IL-2R、IL-4R、
IL-6R等,與相應的細胞因子結合可誘導和促進T細胞活化、增殖和分化。
8.試述I型超敏反應的發(fā)朝氣制及預防措施?
答:發(fā)朝氣制:①致敏階段:變應原初次進入機體,刺激機體產(chǎn)生抗體IgE吸
附在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表面;②發(fā)敏階段:變應原再次進入機體,與肥
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上的IgE結合,引起橋聯(lián)反應使細胞脫顆粒,釋放生物
活性物質(zhì)如組胺、白三烯、激肽原能等作用于平滑肌、腺體、毛細血管等效應
器官,引起相應疾病。
預防措施:①詢問是否有過敏史;②皮試,陽性者避開與變應原接觸;③
脫敏或減敏療法,對抗毒素皮試陽性而又必需運用者實行脫敏療法,對己查明
而難以避開接觸的呼吸道過敏原可實行減敏療法;④藥物預防,如色甘酸二納
等。
9.列表比較活疫苗與死疫苗的主要區(qū)分。
答:
區(qū)分要點活疫苗死疫苗
接種量及次數(shù)1次,量較少2-3次,量較大
較重(發(fā)熱、局部或全身反
不良反應較輕
應)
較好,維持3-5年甚至
免疫效果較差,維持半年至1年
更長
不易保存,室溫下失效
快,4度冰箱數(shù)周失效;易保存,在4度冰箱中有
儲存穩(wěn)定性
冷凍干燥可保存較長時效期1年
f"J
10.試述預防接種留意事項?
答:①接種劑量、次數(shù)和間隔時間:死疫苗接種量大,接種次數(shù)多為2至3次,
每次間隔7至8天;類毒素接種2次,每次間隔4至6周;活疫苗接種量少,
接種次數(shù)為1次。②接種途徑:死疫苗皮下注射,活疫苗皮內(nèi)注射、皮上劃
痕或經(jīng)自然感染的途徑接種。③接種后不良反應:常表現(xiàn)為局部紅腫、難受、
淋巴結腫大,有些人有發(fā)熱、頭痛、惡心等癥狀,少數(shù)人有過敏反應。④禁
忌癥:凡高熱、急性傳染病、嚴峻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腎病、活動性肺
結核、活動性風溫病、甲亢、糖尿病和免疫功能缺陷等患者均不宜接種;為
防止流產(chǎn)或早產(chǎn),孕婦應暫緩接種。
其次篇醫(yī)學微生物學
一、單選題
1.屬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的是D
A.白色念珠菌B.麻疹病毒
C.新型隱球菌D.梅毒螺旋體
2.屬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的是A
A.白色念珠菌B.麻疹病毒
C.沙眼衣原體D.梅毒螺旋體
3.下列哪種微生物沒有細胞壁C
A.細菌B.放線菌C.支原體D.衣原體
4.測量細菌大小的單位是C
AB.mmC.mD.nm
5.維持細菌固有形態(tài)的結構是A
A.細胞壁B.細胞膜C.細胞質(zhì)D.英膜
6.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A.肽聚糖B.糖蛋白C.外膜D.磷壁酸
7.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特有的成分是D
A.肽聚糖B.脂蛋白C.外膜D.磷壁酸
8.對外界反抗力最強的細菌結構是B
A.菌毛B.芽胞C.莢膜D.鞭毛
9.細菌染色體外的遺傳物質(zhì)稱A
A.質(zhì)粒B.胞質(zhì)顆粒C.異染顆粒D.核粒
10.紅霉素的作用部位是D
A.肽聚糖B.細胞膜C.核質(zhì)D.核糖體
11.溶菌酶對革蘭陽性菌的作用部位是C
A.裂解細胞膜B.抑制菌體蛋白的合成
C.水解肽聚糖的聚糖骨架D.抑制細菌核酸復制
12.青霉素導致革蘭陽性菌死亡的作用機制是D
A.裂解細胞膜B.抑制菌體蛋白的合成
C.水解肽聚糖的聚糖骨架
D.抑制肽聚糖中五肽橋與四肽側鏈的連接
13.革蘭陰性菌對青霉素不敏感的緣由是A
A.細胞壁含肽聚糖少,其外側還有外膜層愛護
B.細胞壁含脂多糖較多
C.細胞壁缺乏磷壁酸D.細胞壁含有脂質(zhì)A
14.關于菌毛錯誤的是D
A.是很多革蘭陰性菌的特別結構
B.可分為一般菌毛和性菌毛
C.化學成分為蛋白質(zhì)D.為細菌的運動器官
15.有關芽胞錯誤的是B
A.是細菌維持生命的特別形式B.是細菌的繁殖方式
C.不同細菌的芽胞形態(tài)、大小及位置不同
0.一個細菌僅能形成一個芽胞
16.多數(shù)細菌生長繁殖的最適pH和溫度是C
A.pH7.4,28℃B.pH8.0,37℃
C.pH7.4,37℃D.pII6.0,40℃
17.初次人工培育必需供應5%-10%C02才能生長的細菌是C
A.結核桿菌B.葡萄球菌C.腦膜炎球菌D.大腸桿菌
18.繁殖一代用時最長的細菌是A
A.結核桿菌B.葡萄球菌C.腦膜炎球菌D.霍亂弧菌
19.細菌的形態(tài)、大小、染色性、生物活性等性狀最典型的細菌生長期是B
A.遲緩期B.對數(shù)生長期C.穩(wěn)定期D.衰退期
20.大腸桿菌的靛基質(zhì)試驗陽性是因為大腸桿菌能分解B
A.含硫氨基酸B.色氨酸C.乳糖D.甘露醉
21.與細菌致病性無關的代謝產(chǎn)物是B
A.熱原質(zhì)B.抗生冢C.毒素D.侵襲性能
22.受體菌干脆攝取供體菌游離的DNA片段而獲得新的遺傳性狀稱為A
A.轉(zhuǎn)化B.轉(zhuǎn)導C.接合D.溶原性轉(zhuǎn)換
23.以噬菌體為載體,將供體菌遺傳物質(zhì)轉(zhuǎn)移到受體菌中的過程稱為B
A.轉(zhuǎn)化B.轉(zhuǎn)導C.接合D.溶原性轉(zhuǎn)換
24.整合有前噬菌體的細菌獲得新的遺傳性狀稱為D
A.轉(zhuǎn)化B.轉(zhuǎn)導C.接合D.溶原性轉(zhuǎn)換
25.供體菌通過性菌毛將遺傳物質(zhì)轉(zhuǎn)移到受體菌過程稱C
A.轉(zhuǎn)化B.轉(zhuǎn)導C.接合D.溶原性轉(zhuǎn)換
26.細菌的轉(zhuǎn)導和溶原性轉(zhuǎn)換的共同特點是C
A.供體菌和受體菌干脆接觸B.不需供體菌
C.均需噬菌體D.均需質(zhì)粒
27.白喉桿菌產(chǎn)生白喉毒素的緣由是有D
A.R質(zhì)粒B.F質(zhì)粒C.Col質(zhì)粒D.前噬菌體
28.正常狀況下無菌的部位是B
A.胃液B.淋巴液C.淚液D.唾液
29.內(nèi)毒素的毒性成分是C
A.0特異性多糖B.核心多糖C.脂質(zhì)AD.脂多糖
30.內(nèi)毒素的主要成分是B
A.磷壁酸B.脂多糖C.肽聚糖D.脂蛋白
31.細菌產(chǎn)生的侵襲性酶不包括B
A.血漿凝固酶B.轉(zhuǎn)錄酶C.透亮質(zhì)酸酶D.鏈激酶
32.細菌的毒力主要取決于C
A.細胞壁B.莢膜
C.侵襲力和毒素D.細菌生長繁殖速度
33.肉毒毒素是B
A.腸毒素B.神經(jīng)毒素C.細胞毒素D.內(nèi)毒素
34.下列哪種結構與細菌的致病性無關B
A.鞭毛B.異染顆粒C.膜磷壁酸D.脂多糖
35.有利于致病菌在體內(nèi)擴散的物質(zhì)是B
A.血漿凝固酶B.透亮質(zhì)酸酶C.菌毛D.芽胞
36.與內(nèi)毒素致病作用無關的是D
A.發(fā)熱反應B.白細胞反應C.休克D.骨骼肌痙攣
37.病原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繁殖產(chǎn)生毒素,引起嚴峻的全身中毒癥狀稱
C
A.病毒血癥B.菌血癥C.敗血癥D.膿毒血癥
38.病原菌局部入血,但未在血中繁殖,經(jīng)血流很快到達體內(nèi)相宜的組織,引起
稍微的癥狀稱B
A.毒血癥B.菌血癥C.敗血癥D.膿毒血癥
39.化膿性病原菌由原發(fā)灶侵入血液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經(jīng)血流擴散到其他組
織器官引起新的化膿性病灶稱D
A.毒血癥B.菌血癥C.敗血癥D.膿毒血癥
40.帶菌者是指C
A.體內(nèi)帶有細菌的個體B.體內(nèi)帶有致病菌的個體
C.體內(nèi)帶有致病菌并能不斷向體外排菌的個體
D.體內(nèi)帶有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的個體
41.毒血癥是B
A.多為致病菌產(chǎn)生的外毒素進入血流所致
B.多為致病菌產(chǎn)生的內(nèi)毒素進入血流所致
C.致病菌侵入血流產(chǎn)生外毒素所致
D.致病菌侵入血流釋放內(nèi)毒素所致
42.殺死物體上全部微生物的方法稱B
A.消毒B,滅菌C.防腐D,無菌
43.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方法稱C
A.消毒B.滅菌C.防腐D.無菌
44.殺滅芽胞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是C
A.紫外線照耀B.煮沸C.高壓蒸汽滅菌D.電離輻射
45.乙醇消毒常用的濃度是C
A.100%B.95%C.75%D.50%
46.關于紫外線,下列錯誤的是D
A.能干擾DNA合成B.消毒效果與作用時間有關
C.對眼和皮膚有刺激作用D.穿透力強
47.關于煮沸消毒,下列錯誤的是A
A.煮沸100℃、5分鐘可殺死繁殖體和芽胞
B.可用于一般手術器械、注射器的消毒
C.水中加入1%-2%碳酸氫鈉可提高沸點到105℃
D.常用于食具的消毒
48.對血清、抗毒素除菌可采納B
A.紫外線照耀B,濾過除菌
C.高壓蒸汽滅菌D.巴氏消毒
49.推斷滅菌是否徹底的主要依據(jù)是B
A.繁殖體被完全殲滅B.芽胞被完全殲滅
C.鞭毛蛋白質(zhì)變性D.菌體DNA變性
50.裸病毒的結構是D
A.核酸+包膜B.核心+衣殼+包膜
C.核酸+蛋白質(zhì)D.核心+衣殼
51.病毒感染細胞的關鍵物質(zhì)是A
A.核酸B.蛋白質(zhì)C.脂質(zhì)D.刺突
52.測量病毒大小的單位是D
AB.mmC.mD.nm
53.構成病毒核心的化學成分是A
A.核酸B.蛋白質(zhì)C.類脂D.肽聚糖
54.病毒的增殖方式是A
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彈簧質(zhì)檢員崗位面試問題及答案
- 江西省南昌市安義中學2025屆高一化學第二學期期末調(diào)研模擬試題含解析
- 福建省東山縣第二中學2025屆化學高二下期末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
- 校外培訓用戶管理辦法
- 極端氣候預警管理辦法
- 沖擊地壓防治管理辦法
- 作戰(zhàn)數(shù)據(jù)存儲管理辦法
- 河南省核查員管理辦法
- 兵棋推演中的智能決策技術:基于大語言模型的探索與應用
- 星級管理辦法舉措建議
- 企業(yè)消防安全責任制模板
- 2025屆黑龍江省哈爾濱四十七中學七年級英語第二學期期末統(tǒng)考試題含答案
- 人工智能通識課程開課方案
- 2025-2030中國智慧政務行業(yè)發(fā)展策略及投資潛力預測報告
- 【中考真題】2025年福建中考數(shù)學真題試卷(含解析)
- 2025年四川省宜賓市中考數(shù)學真題試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時事政治考試題及答案(300題)
- 楊浦區(qū)“十五五”規(guī)劃綱要及專項規(guī)劃編制工作方案
- 2025年中國氧化鎂項目投資計劃書
- T/CIE 186-2023業(yè)務研發(fā)安全運營一體化能力成熟度模型
- 2025屆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七年級數(shù)學第二學期期末檢測試題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