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掌握重點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和意義,積累文言詞語。(重點)2.了解文章主要內容,把握文章的觀點和思路。(重點)3.正確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義與現實意義。(難點)學習目標作者簡介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以后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合稱“孔孟”,有“亞圣”之稱。孟子生活在兼并戰爭激烈的戰國中期,社會動蕩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他主張實行“仁政”以統一天下,最早提出了“民貴君輕”的主張。作品介紹《孟子》是儒家的經典之一,為孟子和弟子及再傳弟子所著。書中記載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南宋朱熹把它和《論語》、《中庸》、《大學》合稱為“四書”,成為古代讀書人的必讀書目。《孟子》是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共七篇。其中有許多長篇大論,氣勢磅礴,議論尖銳,機智而雄辯。背景資料孟子的主要思想人性方面:性善論。主張性本善。認為人生來就具備仁、義、禮、智四種品德。政治方面:主張施仁政、行王道,提出民貴君輕、與民同樂的民本思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價值觀方面:強調舍身取義。初讀正音米粟公孫衍畔疆域妾傅說淫貧賤畎畝拂士孫叔敖膠鬲yínjiànqièyǎnquǎnyuègébìáosùyùpàn課文誦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節奏和停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sùyùpàn疏通文意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時: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等。如:比得上。地利:地理上的有利條件。人和:人心所向,內部團結?!咀g文】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頂真突出“人和”的重要性疏通文意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城:內城。郭:外城。環:圍。而:連詞表修飾,不譯。而:連詞表轉折,卻。【譯文】一座方圓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圓七里的外城,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卻不能取勝。疏通文意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夫:句首發語詞。必:一定。矣:句末語氣詞,了。然而:這樣卻。是:這。……者……也:判斷句的標志?!咀g文】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打它,一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這樣卻不能取勝,是因為有利的天氣條件比不上有利的地理形勢。疏通文意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城:城墻。池:護城河。兵革:泛指武器裝備。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類。堅利:堅韌鋒利。米粟:糧食。多:充足。委而去之:棄城而逃。委,放棄。去,離開?!咀g文】城墻并不是不高,護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堅固鋒利,糧食供給和儲備不是不充足,但守城的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地理上的有利條件比不上內部人民團結一致。疏通文意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域:使……定居。以:依靠。封疆:疆域。固國:鞏固國防。固,使......鞏固。山溪:山河。險:險要。威:威懾。利:銳利?!咀g文】所以說,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不能靠疆域的邊界,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威懾天下不能靠武器裝備的銳利。疏通文意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指能夠施行治國的正道,即行仁政。多助:幫助他的人多。寡:少?!咀g文】能行仁政的君王,就能得到很多人的幫助,不施行仁政的君王,就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和幫助。疏通文意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之:到。至:極點。親戚:內外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畔:通“叛”,背叛。順:歸順?!咀g文】能行仁政的君王,就能得到很多人的幫助,不施行仁政的君王,就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和幫助。疏通文意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以:憑借。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君子:施行仁政的君主?!咀g文】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親屬都反對背叛的君主,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則已,如果戰斗就一定會取得勝利。深入探究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個什么觀點?(中心論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者又是怎樣來說明這一觀點的?其一:攻城失利一事其二:守城失利一事其一:攻城失利一事深入探究天時地利敗勝守方不如攻方環而攻之天時不如地利(從進攻一方而言)其二:守城失利一事深入探究糧多池深城高兵革利攻方守方地利勝委而去之敗人和不如地利不如人和(從防御一方而言)深入探究孟子認為,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有幾方面?分別是什么?三方面。天時、地利、人和。孟子認為治理國家主要依靠什么?封疆之界不足以域民,山溪之險不足以固國,兵革之利不足以威天下,要想治理好一個國家,不能憑借這些客觀條件上的優勢,最關鍵的是需要“人和”。深入探究文章借論戰,深入闡述了怎樣的政治主張?戰爭治國域民遼闊的邊疆固國險要的山河威天下銳利的武器類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政治主張:治理國家需要依靠“人和”(實行仁政)。一個擁有“人和”的國家有怎樣的優勢呢?文中是如何闡述?深入探究“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也就是戰無不勝。由此可見,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其他的客觀條件而是“人和”。實施仁政,就可以得到人和,就擁有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戰無不勝。深入探究為了證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論點,作者主要是如何論證的?本文開篇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從進攻的一方舉例論證“天時不如地利”的論點,再從防守的一方舉例論證“地利不如人和”的論點,最后得出治國的道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深入探究為了體現“人和”的重要性,除用事例說明外,還可以用什么辦法來說明這一點呢?“兄弟齊心,其利斷金”“人心齊,泰山移”“團結就是力量”“一根筷子易折,一捆筷子折不斷”深入探究試判斷下列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道理(引用)論證。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深入探究秦二世兇殘暴戾,使得人民苦不堪言,這時,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農民起義,順應民意,極大地動搖了秦王朝的殘暴統治,這就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孟子所說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還能舉出哪些例子證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入探究作為個體的我們,能怎樣獲得“人和”呢?只要你有一顆寬容、仁愛、善良的心,就能獲得“人和”,就可以獲得無窮的正能量,成為一個強大的人。概括主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從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這一角度出發,通過對“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條件的比較,闡述了“人和”對戰爭勝利的決定性作用,由此引申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中的績效考核與激勵策略研究
- 農村儲水供暖管理辦法
- 數字金融工具對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路徑優化研究
- 智能座艙系統:雙控卡技術探索
- 公安簽約作家管理辦法
- 探索經典魅力:人人成為句子迷的路徑研究
- 積極心理理論在現代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中的應用與研究
- 公園自營項目管理辦法
- 人工智能在智能電網中的創新應用研究
- 公安室內警營管理辦法
- 抖音短視頻運營部門各崗位KPI關鍵績效考核指標表
- 2023年印度涂料市場亞洲涂料分析報告
- 鋼結構起重機行車軌道安裝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
- 彩色完整測試頁(測試版)
- 推理小說簡介
- 熱射病的診斷與治療
- GB/T 9074.18-2017自攻螺釘和平墊圈組合件
- 長沙梅溪湖國際新城產業組織與西區土地一級開發
- GB/T 3768-2017聲學聲壓法測定噪聲源聲功率級和聲能量級采用反射面上方包絡測量面的簡易法
- 臨床診療指南(急診醫學)
- 胸腔積液PPT.ppt 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