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1頁
江西省上饒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2頁
江西省上饒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3頁
江西省上饒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4頁
江西省上饒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西省上饒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現代文閱讀閱讀下列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發表已百年了,但阿Q這一形象的原型,即阿Q的身份定位,一直存在爭議,至今未能停息。有關論析的判斷數不勝數:“一個流浪的雇農”“一個在辛亥革命初期落后農民典型”“二流子的典型”“他是中國人品性的結晶”“在阿Q身上集合著各階級的各色各樣的阿Q主義”……此種狀況最終只能采用“以魯解魯,以魯證魯”的研究方法,即從魯迅自身的文字中,尋找與阿Q形象原型相關的信息,通過“經驗歸納”的邏輯原則,得出相對可靠的判斷。魯迅在1935年8月給蕭軍的信中所說的“破落戶子弟的裝腔作勢”可成為破解謎題之鑰匙,若由此出發,對《阿Q正傳》解讀中的矛盾之處似可順理成章。因為阿Q形象原型的身份定位是“裝腔作勢的破落戶子弟”,所以阿Q的骨子里像是很有點不安分的東西。他是“破落戶子弟”,所以淪落到絕對貧困線之下,與王胡、小D為伍;但他又以“精神勝利法”來裝腔作勢,有別于一般的貧民。因為阿Q形象原型的身份定位是“裝腔作勢的破落戶子弟”,所以他在土谷祠夢中做的是這樣的“革命”之夢:大開殺戒,滿足權欲;攫取錢物,發革命財;占有女人,放縱無度;投靠不成,即生悖心。阿Q如此“革命”,能是魯迅所贊同的嗎?魯迅曾把參與“革命”“造反”的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前驅和闖將,大抵是誰也怕得做。……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吊客”;另一種是投機革命的。阿Q則屬于后一類,這種“阿Q似的革命黨”是把“造反”當成獲利的買賣。所以魯迅不可能對阿Q持“怒其不爭”的態度,而應該是“懼怕其爭”!因為阿Q形象原型是“裝腔作勢的破落戶子弟”,我們才會理解周作人在《吶喊衍義》中為何堅持把阿Q定位在沒落的士大夫階層上:“所謂優勝即是本文中的‘精神的勝利’。這個玄妙的說法本來不是阿Q之流所能懂的,實際上乃是知識階級的玩意兒,是用做八股文方法想出來,聊以自慰,現在借了來應用在阿Q身上,便請他來當代表罷了。”阿Q這一形象典型最重要的個性是“精神勝利法”,但這決非雇農阿Q這一階層所能玩得起來的東西,它是知識階級、士大夫才有的觀念,周作人甚至把它和做八股文的思維聯系起來。若從阿Q是“破落戶子弟”視角來看,魯迅把“精神勝利法”安在其身上也是合適的。其實作為小說中雇農身份的阿Q,他所承載的“國民劣根性”,從文學接受論的角度早已超越出農民階層的范圍,因為阿Q的“精神勝利法”,及其對革命的投機性,已侵蝕、擴散至我們民族的細胞中去,成了“國民性的病態”。(摘編自俞兆平《阿Q形象原型新的定位》)材料二:阿Q有其獨門法寶,即精神勝利法,精神勝利法最重要的兩塊基石是自欺和忘卻。逃避現實、妄自尊大、自欺欺人,這是魯迅對國民性一貫的痛陳。據許壽裳的回憶,在日本留學時,魯迅就跟他討論過“中國民族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得出的答案是“誠和愛”。對于不“誠”,1925年魯迅又有過更痛切深刻的表達,說中國人不唯缺乏正視的勇氣,甚至連身受的痛苦,也可以用各種漂亮的說辭“團圓”過去,“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在這路上,就證明著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滿足著,即一天一天的墮落著,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精神勝利法的騙局并不復雜,極易看穿,滑稽感十足,卻能夠反復重演、固若金湯,一個明顯的謬誤卻有著頑強的生命力,這或許才是更為本質的荒謬。精神勝利法在自己的邏輯里順暢運轉,立于不敗之地,一個重要的輔翼就是遺忘。文本里說,往往是“不到十秒鐘”,“忘卻”這件祖傳的寶貝就發生了效力,阿Q“便愉快的跑到酒店里喝幾碗酒,又和別人調笑一通”“愉快的回到土谷祠,放倒頭睡著了”。用健忘過濾恥感,用酒精麻醉靈魂,這是阿Q的安身立命之道,是精神勝利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于健忘,漢娜·阿倫特在談論道德哲學的論文中也同樣給予犀利針砭。她說:“如果我拒絕去記憶,那我實際上就是準備去干任何事情”,“曾經發生過的最大的惡并不出自下述這種人:他必須再次面對自己,并且其麻煩就在于他不能忘記自己的所作所為。最大的為惡者是那些人,他們因為從不思考所做的事情而從不記憶,而沒有了記憶,就沒有什么東西可以阻止他們。對于人類來說,思考過去的事就意味著在世界上深耕、扎根,并因此而安身于世,以防被發生的事情——時代精神、歷史或簡單的誘惑——卷走。最大的惡不是根本的,它沒有根基”。這些話,對于阿Q而言多么貼切,阿Q何嘗不是這種沒有真正的“根基”的人呢?他后來不就是被“革命”卷走了嗎?(摘編自黃江蘇《“寫一切人,由此開出反省的道路”—論<阿Q正傳>》)1.下列關于材料一阿Q身份定位的論述,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A.學界對阿Q的身份定位存在“流浪雇農”“落后農民典型”等多種爭議,但作者認為這些傳統定位都是錯誤的,均忽略了其作為“破落戶子弟”的特征。B.作者主張采用“以魯解魯”的研究方法,通過魯迅信中“破落戶子弟的裝腔作勢”這一關鍵表述,論證把阿Q身份定位為“裝腔作勢的破落戶子弟”的合理性。C.阿Q與王胡、小D為伍,表明其經濟地位與一般貧民無異,而“精神勝利法”的存在,說明他在思想層面完全屬于知識階級的士大夫群體。D.作者將精神勝利法與做八股文的思維聯系起來,說明這種觀念僅存在于知識階層,如果阿Q的形象原型是“雇農”則不可能具備這一特質。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只要采用“以魯解魯,以魯證魯”的研究方法,就能解決《阿Q正傳》解讀的所有矛盾。B.阿Q通過“忘卻”消解現實矛盾的行為,說明此方法是徹底解決精神困境的有效途徑。C.漢娜·阿倫特認為,拒絕記憶的個體因缺乏道德根基,可能成為“最大的惡”的施行者。D.魯迅創作時故意模糊阿Q的階層屬性,因為這樣能反映出當時社會底層民眾的思想現狀。3.下列對兩則材料論證特點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通過“破落戶子弟”這一身份定位,統攝阿Q的經濟地位、行為模式(如革命幻想)和精神特質(如精神勝利法),論證層次清晰。B.材料二引用魯迅在《阿Q正傳》中的文本內容(如阿Q“不到十秒鐘”忘卻痛苦)和許壽裳的回憶,既立足文本又拓展歷史背景,增強論證的可信度。C.兩則材料均運用了對比論證:材料一對比阿Q與一般貧民的差異,材料二對比魯迅與漢娜·阿倫特對“健忘”的不同論述。D.材料一結尾從“文學接受論”角度指出阿Q形象的國民性意義,材料二通過漢娜·阿倫特的話提升對精神勝利法的哲學批判高度。4.根據材料一,分析阿Q的“破落戶子弟”身份是如何影響其“革命”的。5.小明同學讀完《阿Q正傳》后說,精神勝利法可以幫助我們緩解壓力,提高自信心,增強自我調節能力,所以對于個人是沒有什么壞處的。請你根據材料對小明的觀點進行反駁。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安靜地走向一頭牛范曉波①如果油菜花謝時能找到一片開花的湖灘,如果湖水清澈到足以把湖灘邊上翠綠的山林復制成上下對稱的兩份,如果山林和野花之間有幾頭牛在悠閑地吃草,有若干斑鳩在低空聒噪,那么,再紛亂混濁的情緒,也能漸漸平復沉淀下來。②去蓼灣鄉找一片開滿數千畝油菜花的河灣,在三月中上旬,它鮮嫩得像一塊奉獻給天空的蛋糕,明亮、燦爛。此前一直抽不出時間專程造訪,等我趕到時,夜間的強降雨把金黃沖刷殆盡,只剩深綠的底色,像是一塊洗干凈的調色板,而創作者早已收工離去。③幸好二十分鐘車程外有這么一片小湖,湖在村莊和一片樹林之間,高大茂密的喬木沿著南岸延伸,屏風一樣整齊地排列鋪展。村莊很小,十幾棟新舊不一的房子在湖的另一邊散落著。我把車子停在一塊水泥地前,取了設備朝湖灘走去。湖灘就在前方,卻沒有直接抵達的路,一條布滿牛蹄印和牛糞的泥路似乎是朝那個方向去的,卻要穿過一片低矮的灌木和藤蔓,最高處只有牛背那么高,只能貓著腰鉆進去。鉆出來,就看見了本文開頭的場景。④鋪滿金黃野花的湖灘豐水期淹在水底,冬季水位后退,把浸泡得松軟的腹部露了出來。這些地方沉積了各種有機肥,春季氣溫升高,陽光和雨水輪番澆灌,青草和野花的種子紛紛發芽,以噴涌之勢鋪滿了湖灘。⑤兩頭黃牛一左一右,站在湖灘上埋頭吃新草,身影倒映在水中,遠遠望去,像是剪紙。我忽然想到一個構圖,如果從湖對岸的視角看過來,草洲上的場景就是一個寬幅的油畫,遠景是深綠的山林,中景是牛和湖灘,近景是水面。如果一個人從畫幅的左邊緩慢地走向右邊的那頭牛,油畫就會變成電影感很強的一段視頻。⑥升起無人機飛過湖面,掉頭過來,構想得到驗證。只是水中的倒影消失了,因為湖面起了微風,把光滑的鏡面吹出了皺巴巴的漣漪。就站在油畫里等,等破鏡重圓,再繼續往前挪動腳步。溫軟的春風像故意搗亂的孩子,來無影去無蹤,讓這個走向牛的過程變得漫長而小心,像是舉行一個儀式,也像是一個心臟不好的盜墓賊小心翼翼地接近一個神秘的寶庫。⑦那頭棕黃色的牛可能也沒見過如此奇怪的人,本能地后撤半步,見我的肢體語言中沒有任何敵意,比雞蛋還大的漆黑瞳仁里也流露出好奇,一直楞楞地張望著,纖長的睫毛偶爾扇動一下,以驅趕試圖停留其上的飛蟲。這種互動感很強的畫面實在難得,在第一塊電池快耗光時,我收回無人機換了電池,重新拍攝了這個過程。⑧無人機槳葉攪動湖上的寂靜,電機的嗡嗡聲比平常顯得更響亮,兩只小土狗從村中跑到湖對岸,做出防守的樣子,對著無人機不停吠叫。然后,有三個人影從屋內閃出,聚在一起沖著我的方向指指點點。⑨當天晚上,我以《安靜地走近一頭牛》為題,剪了一個三十多秒的短視頻,后期調色后,湖灘的油畫效果更明顯了。視頻發布后,有人留言表示很想了解走近一頭牛的后續故事是什么,有人擔心我被牛兜一腳,有人則問我有沒有帶著一把琴。我知道大家想象和期待的氛圍是什么,簡要地說出結果后,評論區里一片驚訝和歡騰,也更加理解了視頻的導語:掏心掏肺地走近一個人,不如安靜地走向一頭牛。⑩回到那個下午,在開滿黃花的湖灘上與牛對視了一段時間后,它不再戒備也不好奇,繼續埋頭從花叢下找嫩草吃。周邊的鳥鳴也恢復了最初的韻律。接下來的互動,本可以深化視頻的主題,但是劇本突然被修改了。?一位身材單薄的老婆婆穿著雨靴邁著細碎的腳步急匆匆從村里出發,蹚淺水穿過黏腳的湖灘尾部,直奔我和牛的方向而來。我往牛的身后張望,沒有看到玩耍的小孩,也沒有發現任何異常。?她的腳步在我和牛之間停住,這是我沒想到的,她望望牛,又扭過頭來看著我手中的無人機遙控器,嘴里嘟嘟囔囔說著什么。僅從狐疑的眼神里判斷,她對眼前這個人缺少基本的信任。于是,我趕忙把遙控器上的顯示屏給她看,告訴她我是在拍牛和地上的花。她瞄了一眼屏幕,轉身蹲下去,從地上薅起一把野花,杵到我面前,那些花瓣經過拳頭的擠壓又重獲自由,瞬間碎成一掌。?有什么好看,我給你看!她以揶揄的口吻從牙縫里擠出了這句我唯一聽懂的話。?湖灘上的空氣因為這突然的變奏緊張起來。?我不知該如何解釋,訕訕賠著笑臉。我的失語可能剛好驗證了她的某種猜測,她走近牛,麻利地從草叢里揪出系牛的麻繩,牽起牛就往村里走回去,牛不知發生了什么,一邊不情愿地邁腿,一邊不失時機地搶吃沿途的草。湖灘左邊那頭黃牛一直在一棵樹下吃草,與我始終有較遠距離,也被另一位老婦人牽回村去了。她倆肩并肩滿足地走著,像個剛剛識破并挫敗了敵人重大陰謀的鄉間英雄。?背起包離開湖灘時,我像個還沒看清敵人就被莫名其妙繳械的殘兵敗將,從遠處飛來的云雀抖著翅膀懸停在半空,尖聲尖氣的鳴叫聽起來越發像是嘲諷。?作為一個人,掏心掏肺地走近另一個人很難,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區別有時比一個人與一頭牛的區別還大。安靜地走向一頭牛其實也不容易,你可以養牛耕田,養牛喝牛奶,甚至養牛只為吃它們的肉,但如果你把它當作暮春之美的一部分,邁著抒情的步子一次又一次地走近它,它可能就會招惹來麻煩,因為你不僅可笑,而且可疑。(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段試圖營造寧靜而富有生機的氛圍,暗示自然對情緒有療愈作用。其實這是假設場景,作者并未能見到。B.老婆婆在我面前“薅起一把野花”并擠碎花瓣,這透露出對“我”拍攝行為的不解和疑惑。C.“無人機”既是“我”記錄自然的工具,也是引發誤解的媒介。D.本文與《我與地壇》都對自然景物有比較詳細的描寫,但在情感與主題上有顯著差異。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牛的瞳孔、睫毛等細節的描寫,細膩傳神,既展現了牛的溫順靈性,也傳遞出作者對自然生命的敬畏。B.“溫軟的春風像故意搗亂的孩子”將春風人格化,表現春風的喧囂,為后文沖突埋下伏筆。C.第10段“劇本突然被修改了”,引出老婆婆的出現打亂了“我”與自然的互動這一情節。D.結尾段“人與人的區別大于人與牛”,是對前文的哲學升華,也引發了讀者的思考。8.本文以“我”的視角展開敘事,這一視角選擇有什么獨特效果?請結合文本分析。9.有人認為,本文揭示了現代社會人際關系的冷漠與不可調和,主題是消極的。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理解。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戊申熙寧元年二月乙卯,上謂文彥博等曰:“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彥博對曰:“譬如琴瑟不調,必改而更張之。”夏四月壬寅朔,詔新除翰林學士王安石越次入對,上曰:“方今治當何先?”對曰:“以擇術為始,陛下每事當以堯舜為法。”上曰:“卿可悉意輔朕,庶幾同濟此道。”安石退而上疏,極言累世因循末俗之弊,且謂理財無法。丙寅,命司馬光看詳裁減國用制度。光登對言:“國家所以用不足者,在于用度太奢,賞賜不節,宗室繁多,官職冗濫,軍旅不精。”安石曰:“國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財之人故也。”光曰:“善理財之人,不過箕斂以盡民財。”安石曰:“此非善理財者也。善理財者,民不加賦而國用饒。”二年二月庚子,王安石參知政事。甲子,命安石別為司,名曰同制置三司條例。辛巳,光上言:“今士夫沸騰,黎民騷動,請罷制置三司。”安石曰:“光好為異論,異論之人倚以為重,則是為異論之人立赤幟也。”光曰:“安石性不曉事而愎。今條例司所為,獨安石、韓絳、呂惠卿以為是,天下皆以為非也。陛下豈能獨與此三人共為天下耶?”三年三月甲午,光移書安石請罷條例司安石答書但言道不同而已書凡三返。五月甲辰,詔:“近設制置三司條例司,本以均通天下財利。今大端已舉,惟在悉力應接,以趣成效。”光知言不用,遂乞判西京留守司御史臺。上乃從其請。光自是絕口不復論新法。(節選自《宋史全文·卷十一》)材料二:時安石創行新法,軾上書論其不便,曰:“臣之所欲言者,三言而已。愿陛下結人心,厚風俗,存紀綱。人主之所恃者人心而已,如木之有根,燈之有膏,魚之有水,農夫之有田,而賈之有財。失之則亡,此理之必然也。自古及今,未有和易同眾而不安,剛果自用而不危者。陛下亦知人心之不悅矣。祖宗以來,治財用者不過三司。今陛下不以財用付三司,無故又創制置三司條例一司,使六七少年,日夜講求于內,使者四十余輩,分行營干于外。夫制置三司條例司,求利之名也;六七少年與使者四十余輩,求利之器也。造端宏大,民實驚疑;創法新奇,吏皆惶惑。以萬乘之主而言利,以天子之宰而治財,論說百端,喧傳萬口,然而莫之顧者,徒曰:‘我無其事,何恤于人言。’操網罟而入江湖,語人曰‘我非漁也’,不如捐網罟而人自信。驅鷹犬而赴林藪,語人曰‘我非獵也’,不如放鷹犬而獸自馴。故臣以為欲消讒慝而召和氣,則莫若罷條例司。”(節選自《宋史·蘇軾傳》)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光移書A安石B請罷C條例司D安石答書E但言F道不同G而已H書凡三返。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次,位次、級別,與《蘭亭集序》“列坐其次”的“次”意思不相同。B.所以,表原因或情由,與《石鐘山記》“此世所以不傳也”的“所以”意思相同。C.“日夜講求于內”,狀語后置句,與《蘇武傳》“效死于前”句式相同。D.“然而莫之顧者”與《陋室銘》“何陋之有”的“之”用法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安石認為“擇術”是治國的根本任務,主張效仿堯舜之道,并提出“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的理財理念。B.司馬光的反對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王安石則認為司馬光的反對是為異論者樹立旗幟,雙方爭執不下。C.王安石心憂天下,陳言時弊,堅持變法,皇帝大力支持王安石改革,下令百官全力推行新法。D.蘇軾上書論新法不利,強調君主治國要依靠民心,與民同心則國家安定,剛愎自用會遇到危險。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上曰:“卿可悉意輔朕,庶幾同濟此道。”(2)操網罟而入江湖,語人曰‘我非漁也’,不如捐網罟而人自信。14.蘇軾為什么建議罷除制置三司條例司,請根據材料二的內容簡要概括。三、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暮歸①杜甫霜黃碧梧白鶴棲,城上擊柝②復烏啼。客子入門月皎皎,誰家搗練風凄凄。南渡桂水闕舟楫,北歸秦川多鼓鼙③。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云還杖藜。【注】①學界普遍認為此詩作于大歷三年(768年),當時吐蕃入侵,杜甫正漂泊至湖北公安。②柝:巡夜時敲擊的梆子,用于報時或警戒。③鼓鼙:軍中戰鼓。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城樓上的梆子聲與“烏啼”交織于寒夜,詩人以動蕩的聲響折射出客居時的心境。B.“搗練”指搗制寒衣,詩人以“他人制備寒衣”的場景襯托自身漂泊無依的處境。C.詩人前路困難重重,想南渡桂水卻沒有船只,想北回秦川又戰亂阻隔、氣候惡劣。D.本詩前四句寫暮歸的景色,營造出凄涼的氛圍;后四句轉入抒情,抒發羈旅生活的感慨。16.詩的尾聯有何含義?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所處的現實困境持什么態度?四、名篇名句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歸有光在《項脊軒志》中善用疊字“助”情,如以“”一句突出了環境之清靜,內心之安適;又如以枇杷樹“”,表達對妻子的追思與懷念。(2)《客至》既呈現了詩人對朋友的熱情,也展現了田園生活中淳樸的鄰里關系,“,”兩句以商量的口吻邀朋引伴,盡顯真率之趣。(3)端午節來臨之際,小剛臨摹了一幅屈原采摘香草的畫,汪老師認為不妨用《離騷》中“,”兩句來題詩,從而突顯屈原的高潔品格。五、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以往,秸稈是農民心頭揮之不去的“愁”,“不燒吧,堆積如山沒處放;燒了吧,濃煙滾滾惹人嫌”。①秸稈是糧食生產的廢棄物,還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②農業產業體系的完善,這個問題有了新答案。③根據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我國農作物秸稈產生量逐年遞增,④目前全國農作物秸稈產生量為8.67億噸,可收集量為7.33億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8.3%。如今的秸稈,“變身”為肥料、飼料、能源、基料,甚至工業原料,成為我國向現代農業進軍的生動注腳。走進規模化肉牛養殖場,一垛垛碼放整齊、覆蓋著塑料薄膜的青貯秸稈包引人注目。過去農民當柴火都嫌麻煩的玉米秸稈,經過粉碎、揉絲、添加菌種發酵,就成了營養豐富、牛羊愛吃的“壓縮餅干”。青貯秸稈不僅為種糧的鄉親們解決了A,也能降低一大截養殖場飼養成本,可謂(

)。秸稈化作牲畜“口糧”,助力畜牧業降本增效,這種“農牧結合、種養循環”的模式,有效連接了B,提升農業整體效益,正是現代生態農業的題中應有之義。秸稈的“能耐”遠不止于此。在一些能源需求較大的地區,通過打捆直燃、熱解氣化、秸稈沼氣等方式,讓秸稈成為清潔能源的新選擇。更有一些地方(

),將秸稈“變廢為寶”,玩出新花樣。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支持秸稈綜合利用。從“能用”到“好用”,再到“高值化利用”,秸稈的“七十二變”還將繼續上演。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持續探索、久久為功,就一定能讓每一株秸稈都(

),讓廣袤的田野持續煥發出勃勃生機,為農業強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18.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加點處“壓縮餅干”的引號作用相同的項是(

)A.翠翠說:“全還給他了嗎?”B.我曾想:在水底的魚群中可能有一些鯉魚“科學家”。C.我們一定要牢記“安全第一”的原則,不能有絲毫的疏忽。D.有幾個“慈祥”的老板到菜場去收集一些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她們難得的佳肴。19.請在文中括號內填入恰當的成語。20.文中畫波浪線的四個句子中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1.請在文中A、B兩個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22.請分別解釋第一段“愁”“變身”二個加點詞在文中的含義。六、作文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國內一歷史博物館出口處有這樣一句話:擦清歷史的鏡子,走好未來的路。這句話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西省上饒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參考答案1.B2.C3.C4.①因身份落魄,他將革命視為改變命運的捷徑,試圖通過“大開殺戒”“攫取錢物”“占有女人”等暴力手段滿足私欲;②作為破落戶子弟,他缺乏真正的革命理想,將革命等同于“獲利的買賣”,與魯迅所批判的“投機革命”類型一致。5.小明的觀點錯誤,精神勝利法對個人危害顯著:①埋下長期心理隱患。短期緩解壓力是假象,它讓個體在“暫時勝利”中忽視問題的根源,最終導致問題積累爆發,對心理健康造成更深傷害。②侵蝕自我反思能力。真正的自信源于對自我的清醒認知和不斷進步,而精神勝利法是用“妄自尊大”掩蓋“自卑與懦弱”,讓個體在虛幻的愉悅中走向墮落。③削弱行動力。若將精神勝利法視為“自我調節”,實則是用“精神勝利”替代“現實努力”,為懶惰找借口,讓個體在“虛假勝利”中失去成長的行動力。(或者③扭曲現實認知。靠自欺、忘卻逃避現實,這種“勝利”并非真正的心理調節,而是用謊言麻痹自己,導致個體失去正視問題的能力。)6.A7.B8.①增強真實感與代入感:通過“我”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讓讀者仿佛親歷場景,拉近與文本的心理距離。②便于抒情與哲思滲透(或議論):“我”在觀察自然(如牛背倒影、野花湖灘)時的詩意感慨,以及被誤解后的反思(“人與人隔閡比人與牛更大”),表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