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考試題及答案簡答題_第1頁
急救考試題及答案簡答題_第2頁
急救考試題及答案簡答題_第3頁
急救考試題及答案簡答題_第4頁
急救考試題及答案簡答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急救考試題及答案簡答題1.簡述心肺復蘇(CPR)的完整操作流程及各步驟的具體操作要點(成人非創傷性心跳驟停場景)。答:心肺復蘇(CPR)的完整操作流程需遵循“評估-呼救-胸外按壓-開放氣道-人工呼吸-除顫(AED使用)”的順序,具體步驟及要點如下:(1)環境評估:快速確認現場安全(如無觸電、火災、塌方等風險),避免施救者及患者二次傷害。(2)判斷意識與呼吸:輕拍患者雙肩,在雙側耳邊大聲呼喊“先生/女士,你怎么了?”;若無意識反應,立即觀察胸廓是否有起伏(觀察5-10秒)。無呼吸或僅為瀕死嘆息樣呼吸,判斷為心跳驟停。(3)啟動急救系統:高聲呼救“來人幫忙撥打120并取AED!”(若獨自施救,先撥打120并取AED后返回施救)。(4)胸外按壓:-體位:將患者置于硬質平面(如地面),施救者跪于患者右側(或肩側),兩膝分開與肩同寬。-定位:一手掌根置于患者胸骨下半部(兩乳頭連線中點),另一手重疊其上,手指交叉翹起不接觸胸壁。-按壓手法:雙臂伸直,肩、肘、腕呈直線,利用上半身重量垂直向下按壓。-按壓參數:深度5-6cm(成人),頻率100-120次/分;按壓與放松時間相等,放松時掌根不離開胸壁。(5)開放氣道:按壓30次后,清理患者口鼻可見異物(如嘔吐物、義齒),采用仰頭提頦法(一手小魚際壓前額使頭后仰,另一手食指中指上提下頜)開放氣道,疑有頸椎損傷時改用托頜法(雙手四指托下頜,避免頭部后仰)。(6)人工呼吸:開放氣道后,用面罩或口對口(捏緊患者鼻翼)緩慢吹氣1秒,觀察胸廓是否抬起;每30次按壓后給予2次呼吸(30:2比例)。(7)AED使用:AED到達后,立即停止按壓,打開電源,按提示貼電極片(右上胸鎖骨下、左下胸乳頭外側),避開植入式除顫器或藥物貼片;確保無人接觸患者后分析心律,若提示“需要除顫”,立即按下放電按鈕,隨后繼續CPR(從按壓開始),每2分鐘重復AED分析。(8)持續復蘇:直至患者恢復自主循環(出現呼吸、咳嗽、肢體活動、頸動脈搏動)、AED提示停止、專業急救人員接替或施救者體力不支。2.氣道異物梗阻(海姆立克法)的施救步驟需區分成人、孕婦/肥胖者及1歲以下嬰兒,分別說明操作要點。答:氣道異物梗阻需根據患者年齡、體型快速判斷梗阻程度(輕度:能咳嗽、發聲;重度:不能說話、咳嗽微弱、手抓頸部),僅對重度梗阻者實施急救。(1)成人(非孕婦/非肥胖):-站立位:施救者站于患者背后,雙腳前后分開,前腳置于患者雙腳間;雙臂環抱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拳眼向內)置于臍上兩橫指(劍突下),另一手包住拳頭;快速向上、向內沖擊腹部5次(力度以排出異物為度),重復至異物排出或患者失去意識。-坐位/臥位(患者意識喪失):將患者置于仰臥位,施救者騎跨于其大腿,一手掌根置于臍上兩橫指,另一手重疊,快速向上、向內沖擊腹部5次,檢查口腔取出可見異物,若仍無呼吸立即開始CPR。(2)孕婦/肥胖者(腹部沖擊可能無效或損傷):-站立位:施救者站于患者背后,雙臂環抱胸部(胸骨下半部),一手握拳(拳眼向胸)置于胸骨中部,另一手包住拳頭,快速向上、向內沖擊胸部5次(類似胸外按壓位置),重復至異物排出。-意識喪失者:仰臥位,施救者用掌根沖擊胸骨下半部(與胸外按壓位置一致),每次沖擊后檢查口腔。(3)1歲以下嬰兒:-意識清醒時:施救者取坐位,將嬰兒面朝下置于前臂(頭低臀高),一手托住下頜(保護頸椎),另一手用掌根在兩肩胛骨間快速拍擊5次;若未排出,將嬰兒翻轉至面朝上(仍頭低),用兩指(中指、食指)在乳頭連線中點下方快速按壓胸部5次(深度約4cm);重復拍背-胸壓直至異物排出或嬰兒失去意識。-意識喪失時:立即檢查口腔取出可見異物,若無呼吸,開始嬰兒CPR(按壓與呼吸比30:2,按壓深度約4cm,頻率100-120次/分),每2分鐘檢查口腔。3.簡述燒傷(熱力燒傷)的現場急救處理步驟及不同深度燒傷的后續注意事項(假設為四肢部位燒傷)。答:燒傷現場急救遵循“沖-脫-泡-蓋-送”原則,具體步驟及注意事項如下:(1)終止燒傷源:迅速脫離熱源(如火焰燒傷需就地打滾撲滅火苗,熱液燙傷立即移開容器)。(2)冷水沖洗(沖):用15-25℃流動冷水沖洗燒傷部位20-30分鐘(大面積燒傷或嬰幼兒沖洗10-15分鐘,避免低體溫),沖洗范圍需超過燒傷邊緣5cm,水流不宜過急(避免沖破水皰)。(3)去除衣物(脫):沖洗后小心去除燒傷部位衣物(若衣物粘連,用剪刀剪開未粘連部分,保留粘連處),避免強行撕脫導致皮膚損傷;戒指、手表等物品需盡早取下(防止腫脹后嵌頓)。(4)冷水浸泡(泡):若燒傷面積≤10%體表面積(成人手掌面積約1%),可繼續浸泡10-15分鐘(兒童及大面積燒傷不浸泡,防低體溫)。(5)覆蓋創面(蓋):用無菌紗布、清潔干燥的棉布(禁用棉花、帶毛織物)覆蓋創面,避免摩擦;若無水皰或表皮破損,可用清潔保鮮膜(單層)覆蓋(減少感染風險)。(6)送醫(送):立即轉運至有燒傷專科的醫院。不同深度燒傷的后續注意事項:-Ⅰ度燒傷(僅表皮層,局部紅腫、疼痛,無水皰):無需特殊處理,保持清潔,避免摩擦,可涂燒傷膏(如濕潤燒傷膏)緩解疼痛。-淺Ⅱ度燒傷(表皮+部分真皮,水皰大、基底紅潤、疼痛明顯):勿自行挑破水皰(小水皰可自行吸收,大水皰需由醫生用無菌注射器低位抽吸),保持創面清潔,避免感染。-深Ⅱ度燒傷(真皮深層,水皰小、基底紅白相間、痛覺遲鈍):需及時就醫,可能需手術削痂或植皮,避免自行用藥(如牙膏、醬油),以免加重感染。-Ⅲ度燒傷(全層皮膚及皮下組織,創面蒼白/焦黑、無疼痛、觸之硬韌):需立即送醫,早期需抗休克、防治感染,后期需手術修復。禁忌事項:禁止在創面上涂抹牙膏、醬油、香油等(增加感染風險,影響醫生判斷);大面積燒傷(>30%體表面積)避免長時間冷水沖洗(防低體溫及休克);化學燒傷(如強酸強堿)需先去除化學物質(干粉末先掃去,再沖洗),沖洗時間延長至30分鐘以上。4.中暑的分型及各型的現場急救處理要點(需包含先兆中暑、輕癥中暑、重癥中暑中的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答:中暑根據嚴重程度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含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急救處理需快速降溫、補液、監測生命體征。(1)先兆中暑:-表現:在高溫環境下出現頭暈、頭痛、口渴、多汗、乏力、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體溫正常或略升高(<38℃)。-處理:立即轉移至陰涼通風處(或空調房,溫度20-25℃),解開衣物,用濕毛巾擦拭皮膚;口服淡鹽水(0.9%鹽水或運動飲料,每次100-200ml,間隔10分鐘);休息30分鐘后多可恢復。(2)輕癥中暑:-表現:先兆中暑癥狀加重,出現面色潮紅或蒼白、大量出汗、皮膚濕冷、脈搏增快(>100次/分)、體溫升高(38-40℃),可能伴惡心、嘔吐。-處理:快速降溫(頭部戴冰帽/冰袋,頸部、腋窩、腹股溝放置冰袋;用30-35℃溫水擦拭全身,扇風促進蒸發);口服補液(每15分鐘補充200-300ml淡鹽水,避免短時間大量飲水引發低鈉血癥);若意識清醒可服用藿香正氣水(無酒精制劑);監測體溫,若30分鐘內體溫未下降或出現意識模糊,按重癥中暑處理。(3)重癥中暑:①熱痙攣:-表現:劇烈活動后大量出汗,突發肌肉疼痛性痙攣(常見于小腿腓腸肌、腹部、背部),體溫正常或略高,意識清楚。-處理:轉移至陰涼處,緩慢伸展痙攣肌肉(如腓腸肌痙攣時,伸直膝關節并背屈踝關節);口服含電解質飲料(如0.1-0.2%鹽水)或靜脈輸注生理鹽水(需由醫護人員操作);避免繼續活動,休息至痙攣緩解。②熱衰竭:-表現:因體液丟失過多導致循環衰竭,出現頭暈、乏力、惡心、嘔吐、皮膚濕冷、面色蒼白、脈搏細弱(>120次/分)、血壓下降(收縮壓<90mmHg),體溫38-40℃,意識模糊但未昏迷。-處理:取平臥位,抬高下肢15-30cm(促進靜脈回流);快速物理降溫(冰袋置于大血管處,用濕毛巾包裹軀干并扇風);靜脈補液(優先生理鹽水或林格液,4小時內補充1-2L,需醫護人員操作);監測血壓、心率,若意識喪失立即開放氣道,防止誤吸。③熱射病(最嚴重類型):-表現:體溫>40℃(核心溫度可達42℃以上),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昏迷、抽搐、譫妄),皮膚干燥無汗(1/3患者早期可能出汗),可伴多器官功能衰竭(如凝血障礙、肝腎功能損傷)。-處理:-快速降溫(關鍵措施,目標30分鐘內將核心溫度降至39℃以下):-體外降溫:將患者浸入15-20℃冷水(頭露出水面),持續攪拌水體促進散熱;無條件時用濕床單包裹全身,每2分鐘噴灑冷水并扇風(蒸發降溫);冰袋置于頸部、腋窩、腹股溝(大血管處)。-體內降溫:若體外降溫無效,可經鼻胃管或直腸灌注4-10℃生理鹽水(成人500-1000ml,兒童10-20ml/kg)。-保持氣道通暢:昏迷患者頭偏向一側,清除嘔吐物,必要時氣管插管(需醫護人員操作)。-補液與監測:建立靜脈通道,輸注生理鹽水(避免大量葡萄糖,防腦水腫);監測體溫(肛溫或耳溫)、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若出現抽搐,給予地西泮(需醫護人員用藥)。-送醫:立即轉運至ICU,后續需處理DIC、急性腎損傷等并發癥。5.毒蛇咬傷的現場急救步驟及常見誤區(需區分神經毒、血循毒、混合毒的初步判斷)。答:毒蛇咬傷急救原則為“減少毒素吸收、延緩擴散、盡快送醫”,具體步驟及誤區如下:(1)現場急救步驟:①保持冷靜:避免奔跑(活動增加毒素吸收),取坐位或平臥位,傷肢低于心臟水平(延緩毒素擴散)。②識別蛇種:若可能,拍攝蛇的照片(非必要,避免再次被咬),觀察牙痕(毒蛇咬傷多為2個深大牙痕,間距0.5-2cm;無毒蛇為多排細小牙痕)。③清除傷口毒液:用清水、肥皂水沖洗傷口(至少15分鐘),去除表面毒液;若傷口未閉合,可用無菌棉簽輕擠(避免用嘴吸,防施救者中毒)。④綁扎(爭議操作,需謹慎):在傷口近心端5-10cm處用寬布條(寬度>2cm)綁扎,松緊度以能插入1指為宜;每15-20分鐘放松1-2分鐘(避免肢體缺血壞死),就醫后立即解除(綁扎僅適用于血循毒類毒蛇咬傷,神經毒擴散快,綁扎效果有限)。⑤記錄癥狀:記錄咬傷時間、部位、局部及全身反應(如腫脹范圍、是否麻木、視力模糊等)。⑥送醫:立即轉運至有抗蛇毒血清的醫院(最佳時間為咬傷后4小時內),途中保持傷肢制動。(2)常見誤區:-錯誤綁扎:用細繩、橡皮筋等過緊綁扎,未定時放松,導致肢體缺血壞死。-切開傷口:自行用刀劃開傷口放血(可能損傷血管、神經,增加感染風險)。-火烤/冰敷:火烤可能破壞組織,冰敷可能加重局部損傷(僅適用于某些血循毒咬傷,需專業判斷)。-服用草藥:部分草藥可能與抗蛇毒血清沖突,或延誤送醫時間。(3)神經毒、血循毒、混合毒的初步判斷:-神經毒(如銀環蛇、金環蛇):局部癥狀輕(僅有麻木、輕度腫脹),1-4小時出現全身癥狀(視力模糊、眼瞼下垂、言語不清、呼吸肌無力、吞咽困難,嚴重者呼吸衰竭)。-血循毒(如五步蛇、蝰蛇):局部癥狀重(劇烈疼痛、腫脹迅速擴散、出血不止、水皰/血皰),全身癥狀(嘔血、便血、血尿、皮下瘀斑、DIC、休克)。-混合毒(如眼鏡蛇、眼鏡王蛇):局部(腫脹、疼痛、組織壞死)與全身(神經毒+血循毒)癥狀均明顯。6.癲癇持續狀態的現場急救要點(需包含發作期與發作間期處理,區分成人與兒童)。答:癲癇持續狀態指單次癲癇發作持續>5分鐘,或2次發作間意識未完全恢復,需緊急處理以防止腦損傷。(1)發作期急救(所有年齡):①保護患者:移開周圍危險物品(如桌椅、銳器),避免摔倒;用軟物(如衣物)墊于頭下,防止頭部撞擊。②體位:取側臥位(防誤吸),解開衣領、腰帶,保持氣道通暢;不要強行按壓肢體(防骨折或脫臼),不要往口中塞物品(防窒息或牙齒損傷)。③記錄時間:記錄發作開始時間,若超過5分鐘未停止,立即撥打120。(2)發作間期處理(意識未恢復時):①監測生命體征:觀察呼吸是否平穩,若出現呼吸暫停(>30秒)或發紺,給予人工呼吸(口對口或面罩)。②避免刺激:保持環境安靜,減少強光、噪音干擾;不要喂水喂藥(意識未清醒時可能誤吸)。(3)成人與兒童的特殊注意事項:-成人:若已知癲癇病史且攜帶抗癲癇藥物(如地西泮直腸凝膠),可由家屬按說明書給藥(需確認藥物類型及劑量);若為首次發作,需警惕腦血管病、腦腫瘤等病因。-兒童:熱性驚厥(多見于6月-5歲)需先降溫(溫水擦浴、口服對乙酰氨基酚);新生兒癲癇(發作形式不典型,如眼球震顫、口角抽動)需立即送醫,避免延誤。(4)送醫指征:-發作持續>5分鐘;-短時間內多次發作;-發作后意識未恢復(>30分鐘);-伴高熱、外傷、呼吸困難;-孕婦、糖尿病患者或首次發作。7.低血糖昏迷的識別與急救處理(需區分意識清醒與昏迷狀態)。答:低血糖昏迷是血糖<2.8mmol/L(糖尿病患者<3.9mmol/L)導致的意識障礙,需快速識別并處理。(1)識別要點:-典型癥狀(意識清醒時):饑餓感、手抖、心悸、出汗、面色蒼白、頭暈;-進展癥狀(未及時處理):注意力不集中、言語不清、行為異常(如煩躁、攻擊傾向)、抽搐;-昏迷狀態:意識喪失、呼之不應、瞳孔散大,可能伴呼吸淺慢。(2)急救處理:①意識清醒者:-口服快速升糖食物:15-20g葡萄糖(如葡萄糖片4-5片、含糖飲料150-200ml、蜂蜜2-3勺);-15分鐘后復測血糖(若仍<3.9mmol/L,重復上述步驟);-后續進食復合碳水化合物(如面包、餅干),防止再次低血糖。②昏迷或無法口服者:-禁止喂水喂食(防窒息);-立即肌肉注射glucagon(胰高血糖素,成人1mg,兒童0.5mg,需提前備藥);-若無胰高血糖素,立即送醫靜脈注射50%葡萄糖40-60ml(需醫護人員操作);-保持側臥位,監測呼吸、脈搏,若呼吸停止立即CPR。(3)注意事項:-糖尿病患者需攜帶急救卡(注明疾病、常用藥物、家屬聯系電話);-懷疑低血糖但無法測血糖時,優先按低血糖處理(“先補糖,后確診”);-酒精性低血糖(長期飲酒者)需同時補充維生素B1(防Wernicke腦病)。8.電擊傷的現場急救步驟及并發癥預防(需包含低壓電、高壓電、閃電擊傷的差異)。答:電擊傷急救需遵循“斷電-評估-處理-送醫”原則,不同電壓類型處理略有差異。(1)現場急救步驟:①切斷電源:-低壓電(<1000V):用干燥木棍、塑料棒等絕緣體挑開電線,或關閉電閘;-高壓電(≥1000V):立即通知供電部門斷電,施救者保持距離(>8米),避免跨步電壓;-閃電擊傷:無持續電流,直接進入評估。②評估生命體征:-確認患者意識(輕拍呼喊)、呼吸(觀察胸廓起伏)、心跳(觸摸頸動脈/股動脈);-若無意識、無呼吸/無有效呼吸,立即開始CPR(電擊傷后可能出現“假死”,需持續復蘇30分鐘以上或至專業人員接替)。③處理創面:-檢查體表燒傷(入口、出口多為圓形/橢圓形,中心炭化,周圍蒼白),用清潔敷料覆蓋(勿涂抹藥膏);-若有肢體腫脹(高壓電可致肌肉壞死、筋膜室綜合征),松開緊身衣物,避免綁扎。④送醫:-所有電擊傷患者均需送醫(即使無明顯癥狀,可能存在內臟損傷、心律失常);-記錄觸電時間、電壓類型、電流路徑(如手-腳),告知醫生。(2)并發癥預防:-心律失常:電擊后24小時內可能發生室顫,需持續心電監護;-急性腎損傷:肌肉壞死釋放肌紅蛋白,需大量補液(尿量維持>75ml/h),堿化尿液(靜脈輸注碳酸氫鈉);-脊髓損傷:高壓電可能導致脊髓水腫,需平臥搬運,避免頸部過屈過伸;-遲發性損傷:電擊后數天可能出現白內障(閃電擊傷常見)、周圍神經損傷(如腕下垂、足下垂),需長期隨訪。9.過敏性休克的識別與急救處理(需包含腎上腺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答:過敏性休克是嚴重速發型過敏反應,進展迅速(50%發生于暴露后30分鐘內),需快速識別并使用腎上腺素。(1)識別要點:-誘因:有藥物(如青霉素)、食物(如花生、海鮮)、昆蟲叮咬(如蜂蜇)等過敏史,接觸過敏原后出現;-癥狀:-皮膚黏膜:瘙癢、紅斑、蕁麻疹、眼瞼/口唇腫脹;-呼吸系統:喘息、氣促、喉頭水腫(吸氣性喉鳴)、呼吸困難;-循環系統:心悸、頭暈、血壓下降(收縮壓<90mmHg或較基礎值下降>30%)、脈搏細弱;-其他:惡心、嘔吐、腹痛、意識模糊或喪失。(2)急救處理:①立即脫離過敏原:停止使用可疑藥物,移除叮咬昆蟲,清除口腔內食物。②體位:取平臥位(若有呼吸困難可抬高上半身),抬高下肢15-30cm(促進靜脈回流);意識喪失者頭偏向一側(防誤吸)。③腎上腺素(關鍵藥物):-劑量:成人0.3-0.5mg(1:1000濃度,0.3-0.5ml),兒童0.01mg/kg(最大0.3mg);-注射部位:大腿中外側肌肉(比皮下吸收快3倍);-重復使用:若5-15分鐘無改善,可重復注射(最多3次);-注意:高血壓、冠心病患者需謹慎(但過敏性休克時腎上腺素為救命藥,利大于弊)。④其他措施:-氧療:高流量吸氧(4-6L/min),保持血氧飽和度>95%;-抗組胺藥:肌肉注射苯海拉明25-50mg(成人)或氯雷他定(兒童),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