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玄武巖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管道工程(川渝區域協同工程建設標準)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Technicalstandardforapplicationofbasaltfreinforcedcompositepipeengi四川航天拓達玄武巖纖維開發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3川建標發〔2024〕86號各市(州)及擴權試點縣(市)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各有關單位:根據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與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簽訂的《川渝區域協同工程建設標準框架合作協議》,現批準《玄武巖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管道工程應用技術標準》為川渝區域協同工程建設標準(見附件)。附件:川渝區域協同工程建設標準《玄武巖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管道工程應用技術標準》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24年5月20日川渝區域協同工程建設標準《玄武巖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管道工程應用技術標準》實施時間負責技術內容1玄武巖纖中國華西工程設計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市政設計研究院、四川開發有限公司10月1日中國華西有限公司5鄉建設廳《關于下達2023年四川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制定修訂計劃(第二批)的通知》(川建標函〔2023〕4003號)的要求,本標準共有9章和4個附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1總則;2術語與符號;3基本規定;4管材;5工程設計;6施工;7功能性試驗;8竣工驗收;9運行與維護。意見或建議,請寄送中國華西工程設計建設有限公司(地址:成610000,電話。6四川炬原玄武巖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謙宜復合材料有限公司四川潤物供水系統有限公司成都建工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全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重慶大學參加單位:重慶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四眾玄武巖纖維技術研發有限公司達州市高新科創有限公司重慶市設計院中機中聯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啟陽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科潤匯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達州國鑫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主要起草人:張琦張斌向彬茍鐘文鄧遠方楊亞非王柱理覃海川鮮平王先剛李喬劉少武梁成開丁燕燕謝云峰張涵王一慶況倩李媛熊中林7馬念張京街9 2術語與符號 22.1術語 22.2符號 33基本規定 6 74.1一般規定 74.2管道性能指標 4.3管道接頭 5工程設計 5.1一般規定 5.2水力計算 5.3管道布置和敷設 5.4管道結構上的作用 5.5管道的強度計算 5.6管道的穩定計算 25.7管道的變形計算 245.8管道基礎及回填 265.9管道附件 285.10頂管設計 6.1一般規定 336.2運輸和儲存 6.3溝槽開挖 6.4管道開槽敷設 6.5管道非開槽敷設 6.6架空敷設管道 6.8溝槽回填 6.9頂管施工 416.10質量檢驗 7功能性試驗 7.1一般規定 447.2無壓管道閉水試驗 457.3無壓管道閉氣試驗 46 468竣工驗收 9運行與維護 附錄A承插口尺寸 附錄B管頂豎向土壓力標準值的確定 附錄C管側土的綜合變形模量 附錄D閉氣法試驗方法 引用標準名錄 65 67 2 2 3 6 7 74.2Performancemetrics 8 5.1Generalrequir 5.7Pipedeformation 24 26 5.10Pipejackingdesign 30 33 33 4 35 37 37 6.9Pipe-jackingconstruction 44 47.2Waterobturationtestfornon-pressurepipeline 7.3Pneumaticpressuretestfornon-pressurepipeline 7.4Waterpressuretestforpressurepipeline 48 AppendixAConnectiontechnicalrequirements 51characteristicvalueontopofthepipeline 54AppendixCDeformationmodulus 57AppendixDTestmethodofpneumaticpressuretest 63 671.0.1為規范玄武巖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管道在四川省和重慶市建筑給排水、市政供排水、水利(包括但不限于引水和輸配水)1.0.2本標準適用于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公稱直徑DN為100mm~4000mm,公稱壓力為0.1MPa~3.2M溫度不超過80℃的玄武巖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管道(簡稱玄纖管道)工程。1.0.3玄纖管道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驗收,除應符合本標準規工22.1.1玄武巖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管道basaltfiberreinforced以玄武巖纖維及其制品為主要增強材料、熱固性樹脂為基休纏繞成型的復合材料管道,簡稱玄纖管道。2.1.2初始失效壓力primaryloseeffectivenesspressure管道試件在內壓力均勻連續升壓的過程中,出現失效現象(爆破或滲漏)時的壓力值。2.1.3長期靜水壓應力基準值hydrostaticstressdesignbasisfor對一組規格相同的玄纖管道試樣分別施加不同的靜水內壓,測出每個試樣的失效時間,再由回歸曲線外推至50年后管壁所能承受的應力值。對一組規格相同的玄纖管道試樣,通過平行板施加不同的恒定外載荷,或通過平行板施加外載荷并保持不同的恒定直徑變化值,測出每個試樣的破壞時間,換算出相應的彎曲應變,再由回歸曲線外推至50年后管彎曲應變。2.1.5管道變形系數deflectioncoefficientofpipeline管道在豎向壓力作用下,不同管底土壤支撐情況下的豎向變32.1.6管道變形滯后效應系數deflectionlagfactorofpipeline在管側土體壓力長期作用下,反映土體松弛對管道豎向變形影響的系數。2.1.7管側土的綜合變形模量effectivecombinedsoilmodulus管側原狀土性能對管道胸腔回填土影響后采用的管周土體變形模量。2.2.1管道設計指標Fvk——管道內真空壓力標準值;Fcr,k——管壁失穩臨界壓力標準值;Fsv,k——管頂的豎向土壓力標準值;Fwk——管道工作內水壓力標準值;Fwa,k—管道設計內水壓力標準值;Qvi,k——地面車輛第i個車輪所承擔單個輪壓標準值;Qvk——地面車輛輪壓傳遞至管頂單位面積豎向壓力標準值;qk——地面作用傳遞至管頂的壓力標準值;qmk——地面堆積荷載標準值;Wa——管道最大允許長期豎向撓曲值;@d——管道最大長期豎向撓曲限值;Wd,max——外荷載作用下管道最大長期豎向撓曲值。2.2.2管道性能Ep—管道環向彎曲彈性模量;Ee——管側回填土變形模量;En——管側槽壁原狀土變形模量;4Ea——管側土體綜合變形模量;fo——管道初始失效壓力;ftn,k——管道環向等效折算抗拉強度標準值;fm,k——管道環向等效折算抗彎強度標準值;fim——管道環向等效折算抗彎強度設計值;HDB——管道長期靜水壓應力基準值;PN——管道壓力等級值;SN——管道環剛度等級值;管道長期環向彎曲應變基準值,Vp——管道泊松比;Vs——管周土體泊松比。2.2.3管道尺寸Do——管道計算直徑;DN——管道公稱直徑;De——管道外壁直徑;Hs——管頂至設計地面覆土高度;ai——第i個車輪著地分布長度;bi——第i個車輪著地分布寬度;di——第i個輪壓與相鄰輪壓間凈距;2.2.4管道計算系數DL——變形滯后效應系數;Df——管體形狀系數;5Ka——豎向壓力作用下管道豎向變形系數;Ktm——管道環向抗彎強度系數;Kf——管道抗浮穩定性抗力系數;Ks——管道整體抗滑移穩定性抗力系數;Kst——管壁截面穩定性抗力系數;yo——管道工程的重要性系數;yG——永久作用分項系數;YQ——可變作用分項系數;ψc——可變作用組合系數;ψq——可變作用準永久值系數;μa——地面車輛荷載的動力系數。63.0.1玄纖管道的性能和質量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非金屬化工設備玄武巖纖維增強塑料管道及管件》HG/T6135的有關規定。3.0.2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城鎮及工業區永久性給水工程設計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室外給水設計標準》GB50013的有關規定;城鎮、工業區和居住區的永久性室外排水工程設計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室外排水設計標準》GB50014的有關規定;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標準》GB50288的有關規定。3.0.3在地震區、濕陷性黃土、膨脹土及多年凍土地區建設玄纖管道埋地管道工程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室外給水排水和燃氣熱力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50032、《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標準》GB50025、《膨脹土地區建筑技術規范》GB50112及現行行業標準《凍土地區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JGJ118的有關規定。3.0.4非埋地管道工程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纖維增強塑料設備和管道工程技術規范》GB51160的要求。3.0.5用于生活飲用水的管道及附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輸配水設備及防護材料的安全性評價標準》GB/T17219的有關規定。3.0.6管道輸送介質中存在(超流速)流速高、帶有泥沙的情況,應對管道內襯層添加耐磨材料或采取其他技術措施。74.1.1管道內襯層應滿足管道在內壓作用下的抗滲要求和耐輸送介質腐蝕的要求。市政供水管道內襯層所采用的材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輸配水設備及防護材料的安全性評價標4.1.2管壁外側應根據管道所處環境設置外表面層,并應滿足防止外界環境因素對管道產生不良影響的要求。4.1.3制作管道及管件原材料樹脂應選用不飽和聚酯樹脂、乙烯基酯樹脂或環氧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的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纖維增強塑料用液體不飽和聚酯樹脂》GB/T8237的有關規定;乙烯基酯樹脂的質量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環氧乙烯基酯樹脂》HG/T5876的有關規定;環氧樹脂的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雙酚A型環氧樹脂》GB/T13657的有關規定。4.1.4制作管道及管件用玄武巖纖維無捻粗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玄武巖纖維無捻粗紗》GB/T25045的有關規定;玄武巖纖維氈、布等增強材料制品應符合相應的國家或行業標準的有關規定。4.1.5制作管道及管件用的增強材料與樹脂系統應具有化學相容性。84.2管道性能指標4.2.1當玄纖管道無長期靜水壓基準試驗數據時,管道初始失效壓力應滿足下式的要求:fo≥C?Fwa,k式中:fo——管道的初始失效壓力(MPa);C?——系數,取C?=6。4.2.2玄纖管道的環剛度等級SN應根據管道性能參數按下式計算確定:式中:SN——管道的環剛度等級(N/m2);t——管壁厚度(mm);Do——管道的計算直徑(mm),按Do=De-1計算(De為管道外徑);Ep——管道的環向彎曲彈性模量(MPa)。常用的環剛度等級值可采用2500N/m2、5000N/m2、10000N/m2、15000N/m2,也可根據本標準規定的原則采用其他環剛度等級。4.2.3玄纖管道可采用下列性能指標:1環向彎曲彈性模量:8000MPa~30000MPa。2密度:1.7×103kg/m3~2×103kg/m3。94.2.4玄纖管道的環向等效折算抗拉強度標準值應按下列原則確定:1當有相應管道的長期性能試驗數據時,管道的環向等效ft,k=HDB式中:fi,k——管道的環向等效折算抗拉強度標準值(MPa);2當無相應管道的長期性能試驗數據時,管道的環向等效ft,k=f?D?/6t(4.2.4-2)4.2.5玄纖管道的環向等效折算抗彎強度標準值應按下列原則1當有相應管道的長期性能試驗數據時,管道的環向等效2當無相應管道的長期性能試驗數據時,管道的環向等效有可靠的技術依據時取值可適當提高,但不得大于1/2;當相應產品標準提供此項數據時,應按產品標準的規定采用;管道初始撓曲性的B水平徑向變形率,應按表環剛度等級SN/(N/m2)4.2.6玄纖管道的環向等效折算抗拉強度設計值應按下式計算:式中:Yh——管道的環向抗拉強度分項系數,取1.40。4.2.7玄纖管道的環向等效折算彎曲強度設計值應按下式計算:式中:ym——管道的環向抗彎強度分項系數,取1.20。4.3.1玄纖管道接頭分為柔性接頭和剛性接頭兩種類型,接頭的技術性能要求應不低于管道的技術性能要求。4.3.2在需要與其他管道進行連接時,生產廠商應能提供尺寸相匹配的管道(配件),并根據使用情況確定合理的性能指標要求。常用承插口尺寸可以參照附錄A取值。4.3.3柔性接頭允許偏轉角應滿足表4.3.3的要求。接頭允許偏轉角δ/"321頭允許偏轉角δ。4.3.4柔性接頭最大允許平移量,對于壓力管,不得小于管材有效長度的0.3%;對無壓管,不得小于管材有效長度的0.2%。安裝要求壓力類型測試壓力保持15min,無滲漏正常安裝內壓外部壓力保持1h,負0.008MPa負壓的密封性接頭無破壞、無滲漏壓力下循環內壓口處承受20DN的橫向載荷內壓1.5PN,再返回到0安裝要求壓力類型測試壓力下靜水內壓保持15min,接頭無破壞、無滲漏口處承受20DN的橫向載荷初始壓力持續壓力不得小于2m。3.正常安裝時,管接口兩側的管軸線應一致(無偏轉),插口2每個規格的接頭定型前均應通過表4.3.5的性能檢驗。3每次測試的試樣數量為1個,同一個試樣可多次用于表4.3.5所描述的測試。試樣由一個接頭和兩段管子組成,試樣總長度不得小于各項測試所要求的最小長度。4.3.6剛性粘接接頭的性能檢驗應滿足以下要求:1接頭的測試項目和性能要求見表4.3.6。測試壓力持續時間的失效初始壓力測試壓力持續時間外部壓負壓彎曲下內壓預備壓力持續壓力壓力持續壓力循環壓力化到1.5PN,再返回到大10個循環,每個循環持續短期持續壓力2每種規格的接頭定型前均應通過4.3.6的性能測試。3每次測試的試樣數量為一個。同一個試樣可多次用于表4.3.6所描述的測試。試樣由一個接頭和兩段管子組成,試樣總長度不得小于各項測試所要求的最小長度。4.3.7法蘭接頭的性能檢驗應滿足以下要求:測試壓力持續時間壓力外部壓力負壓循環壓力壓力壓力從大氣壓變化到1.5PN,再返回到大彎曲下內壓壓力壓力壓力3每次測試的試樣數量為一個。同一個試樣可多次用于表4.3.7所描述的測試。試樣由一個接頭和兩段管子組成,5接頭制造者應提供所有信息,包括法蘭、墊圈、螺栓扭4.3.8管道接口采用橡膠密封膠圈材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橡膠密封件給、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規范》GB/T21873的有關規定。橡膠(NBR);輸送雨水時,密封圈材質宜采用丁腈橡膠(NBR),也可采用丁苯橡膠(SBR)或三元乙丙橡膠(EPDM)。5.1.1玄纖管道市政埋地管道工程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5.1.2玄纖管道平面位置和豎向高程,應根據城鎮管網規劃、5.1.3玄纖管道工程結構設計應包括管體、管道地基基礎及連1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對應于管道結構達到最大承載力,繼續承載或截面喪失穩定;管道結構作為剛體失去平衡(如橫向滑移、上浮等)。2正常使用極限狀態:對應于管道的豎向變形超過正常使5.1.5玄纖管道工程結構設計應根據現行國家標準《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范》GB50332的有關規定,采用以概度;除管道穩定計算和支墩抗滑計算外,均設計表達式進行設計。5.1.6玄纖管道工程結構設計工作年限不應低于建設項目的設計工作年限。埋地使用時,其結構設計工作年限不應低于50年,安全等級不應低于二級。5.1.7土弧基礎設計和施工采用的土弧中心角度,應符合下列1施工采用的土弧基礎中心角,應為結構計算用土弧中心2對素土平基敷設的管道,土弧基礎中心角(2a)宜按20°計算。3對頂管施工敷設的管道,土弧基礎中心角(2a)宜按5.2.1玄纖管道應用于市政工程時,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室外的塑料管型進行水力計算。5.2.2玄纖管道應用于水利工程時,按現行國家標準《灌溉與5.3.1玄纖管道與其他地下管道、建(構)筑物等相互間位置,2管道損壞時,不應影響附近建筑物、構筑物的基礎,不5.3.2玄纖管道與其他管線或構筑物之間的水平凈距與垂直凈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室外給水設計標準》GB50013、GB50289的有關規定。玄纖管道與建(構)筑物外墻之間的水2管道公稱直徑>300mm時,水平凈距不應小于2m。5.3.3管頂最小覆土深度應根據冰凍情況、外部荷載、管道性1當埋設在機動車道下時,管頂最小覆土深度不低于0.7m。2當埋設在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下時,管頂最小覆土深度不低于0.6m。3管道宜埋設在土壤冰凍線以下,當埋設在冰凍線以上時5.3.5架空或露天管道應設置調節管道伸縮設施、保證管道整5.4.1管道結構上的作用可分為永久作用和可變作用兩類,應1永久作用包括管道結構自重、豎向和側向土壓力、管道2可變作用包括地面堆積荷載、地面車輛荷載、管道內水5.4.2管道結構設計的結構重要性系數、作用標準值、作用分5.4.4玄纖管道在運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真空壓力標準值Fvk5.4.5作用在埋地管道頂的豎向土壓力標準值的確定見附錄B。式中:yo——管道的重要性系數,給水工程單線輸水管道取1.1,雙線輸水管道和配水管道取1.0,污水管道取1.0,灌溉管道取1.0,雨水管道取0.9;3管道結構的抗力強度設計值,應根據管道的抗力分項系CQ,wd、Cov、Com——分別為內水壓力、地面車輛荷載、地面堆積荷載;5.5.3管道的強度計算,應符合下列公式規定:式中:om——管道內設計壓力產生的管壁環向等效折算拉伸應力設計值(MPa);fh——管材的環向等效折算抗拉強度設計值(MPa);0m—在外壓力作用下,管壁最大的環向等效折算彎曲應力設計值(MPa);ftm——管材的環向等效折算抗彎強度設計值(MPa);ψ。——管道強度計算的可變作用組合系數,取0.9;a:——管材的環向等效折算抗拉強度設計值與等效折算抗彎強度設計值的比值,即=fth/fm;r.——管道的壓力影響系數。對重力流排水管道應取1.0,對有壓力管道可按表5.5.3取值;η——應力調整系數,取0.8。5.5.4玄纖管道管內設計壓力產生的管壁環向等效折算拉應力按下式計算:Yo——管道的內水壓力分項系數,取1.4。5.5.5玄纖管道在外壓力作用下,管壁最大的環向等效折算彎曲應力按下式計算:式中:wa——管道的最大允許長期豎向撓曲值極限(mm);Ep——管材的環向彎曲彈性模量(MPa);D——管道的形狀系數。5.6管道的穩定計算5.6.1玄纖管道的穩定結構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1對埋設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管道,應根據最高地下水水位和管道覆土條件計算管道結構的抗浮穩定性,計算時各項作用均應取標準值,并應滿足抗浮穩定性抗力系數Kf不低于1.1。2管道應根據各項作用的不利組合計算管壁截面的環向穩定性,計算時各項作用均應取標準值,并應滿足環向穩定性抗力系數Kst不低于2.5。3采用柔性接口時,在其敷設方向改變處應做抗滑穩定計算,對各項作用均取標準值,其抗滑計算的穩定性抗力系數Ks不應小于1.5。5.6.2管道的抗浮計算,應滿足下式要求:5.6.3管道在敷設方向改變處,以及沿坡地敷設時應進行抗滑P≤fPmax≤1.2f式中:E——作用在支墩抗推力一側的被動土壓力合力標準值Ek——作用在支墩推力一側的主動土壓力合力標準值Fa——支墩底部滑動平面上的摩擦阻力標準值(kN),Fw,k——在設計內水壓力標準值作用下,管道承受的推力標準值(kN);K?——抗滑穩定性抗力系數,按本標準第5.4.4條的規定fa——經過深度修正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按現式中:F,k——管壁截面環向失穩的臨界壓力標準值(N/mm2);Fk-管道內的真空壓力標準值(N/mm2);K,—管壁截面環向穩定性抗力系數。5.6.5管道管壁截面受壓屈曲時,管壁截面環向失穩的臨界壓式中:n——管壁失穩時折皺波數,取值應使Fk為最小,且為不小于2.0的正整數值;Ed——管側土的綜合變形模量(MPa),按本標準附錄C5.7.1玄纖管道結構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進行變形計算時,應5.7.2玄纖管道在作用效應準永久組合作用下,管道的最大長期豎向撓曲值不應超過管道的最大允許長期豎向撓曲值wd;管——管道的剛度影響系數,當SN<10000N/m2時可取0.85,當SN≥10000N/m2時取0.80;Do——管道的計算直徑(mm); 管壁厚度(mm)。環剛度等級SN/(N/m2)管側胸腔以礫石、碎石等粗顆粒為回填材料時管側胸腔以中粗砂及其他細顆粒為回填材料時5.7.3管道在作用效應準永久組合下的最大豎向變形計算,應式中:@dmax—管道在作用效應準永久組合下的最大長期豎向5.7.4玄纖管道在土壓力和地面荷載作用下產生的最大長期豎Ka——豎向壓力作用下管道的豎向變形系數,應根據管土弧基礎中心角/°5.8.1玄纖管道宜鋪設于天然地基上,管道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不宜小于80kPa。5.8.2玄纖管道應采用中粗砂或細碎石鋪設的人工土弧基礎。管底以下部分人工土弧基礎的厚度可按下式確定,且不宜大于DN——管道的公稱直徑(mm)。5.8.3當管道的地基土有顯著變化時,人工土弧基礎下應做臺段向較柔地基段逐漸過渡加厚至500mm;宜采用1倍~2倍管5.8.4玄纖管道胸腔中心處的溝槽設計寬度,需根據管道的環5.8.5管道管頂500mm以上部位回填土的回填材料及壓實度,回填材料管頂500mm以上求,且不小于85原土或按道路要求以內管道兩側中、粗砂,最大粒徑小于合要求的原狀土或自密實回管道上部管道兩側管道基礎中、粗砂或自密實回填材料管底基礎中、粗砂及自密實回填材1管道與管道連接應符合本標準4.3的規定。2管道與鋼管、鑄鐵管及管道附件、設備連接,可采用法4管道內外溫差較大時,兩個固定支撐之間應增設伸縮節。5.9.2在彎管、變徑、三通、閥門、堵頭等有水力推力作用處,1支墩設置應根據管徑、流速、轉彎角度、試壓等級和管3支墩應修建在堅固的地基上,應保證支墩在受力情況下不致破壞管道接頭,地基承載力特征fak小于804支墩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5,當處于腐蝕性環準《工業建筑防腐蝕設計標準》GB/T50046的有關規定,支墩5支墩施工完畢,應待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進行6水平支墩抗推力一側應緊密接觸原狀土,或采用與支墩7在管道與支墩的接觸面處宜設置彈性墊層。5.9.3管道穿過建(構)筑物的墻體或基礎時,應符合以下要求:1在穿管的墻體或基礎上應設置套管,穿管與套管之間填充柔性材料。2當穿管與墻體或基礎之間為嵌固時,應在穿越的管道上就近設置短管柔性連接,短管最長為2m與2DN中的較小值,短管最短為1m與DN中的較大值。5.9.4管道架空支架應滿足下列要求:1提供系統安裝所需的吊架、支架、導向支架和固定支撐等。各類支架的強度及設計應允許在應力范圍之內擴展和收縮。2所有管道支架、承托、吊支架、導向支架和固定支撐均為熱浸鍍鋅鋼制,可調節高度,并且涂上防腐面漆。所有管道均應采用不銹鋼制管碼、螺栓、墊圈及螺帽。閥門附近及其他大管徑管道上需支撐的配件均應提供附加支架,以防過度的應力作用于相連管道上。對水泵類連接等亦應提供附加支架,以防止過度的3所有固定銷件和螺栓必須配有彈簧墊圈和螺帽。4重力流玄纖管管道支架的最大間距應由計算確定,并應符合表5.9.4的規定。一一由計算確定。5.9.5管道支、吊、托架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位置正確,埋設應平整牢固。2固定支架與管道接觸應緊密,固定應牢固。3滑動支架應靈活,滑托與滑槽兩側應留有3mm~5mm的間隙,縱向移動量應符合設計要求。4無熱伸長管道的吊架、吊桿應垂直安裝。5有熱伸長管道的吊架、吊桿應向熱膨脹的反方向偏移。6固定在建筑結構上的支、吊架不得影響結構的安全。5.10.1玄纖頂管工程設計應符合設計文件的有關規定。5.10.2玄纖頂管管體抗壓強度等級不應小于75MPa,管端抗壓強度不應小于105MPa。5.10.3玄纖頂管用管道的環剛度等級不應小于20000N/m2。5.10.4玄纖頂管接頭宜用雙插口接頭。無內水壓頂管雙插口接頭見圖5.10.4-1,有內水壓頂管雙插口,接頭見圖5.10.4-2。1—套筒5.10.5玄纖管道直線頂管接頭的最大允許偏轉角不應高于表最大允許安裝偏轉al由a的值求得式中:tanθ——兩管節之間的轉角(°);De——管道的外徑(mm);Ep——管材壓縮模量(MPa),由管道供應商提供,可按10000MPa估算。5.10.7管道內表面應光滑、無缺陷和損傷。管道外表面平直度應小于3mm。5.10.8玄纖頂管管段長度規格分為1m、2m、3m、4m。長度允許誤差應符合表5.10.8的規定。管段長度允許誤差5.10.9管端垂直度誤差應符合表5.10.9的規定。管端垂直度偏差5.10.10雙插口接頭的玄纖管在頂進時,在與頂鐵及中繼間接觸5.10.11頂管管頂覆土層厚度,應符合下列規定:1管頂蓋層厚度在不穩定土層中宜大于管道外徑的1.5倍、并應大于1.5m。2穿越江河水底時,覆蓋層最小厚度不宜小于外徑的1.5倍且不宜小于2.5m。3在有地下水地區及穿越江河時,管頂覆蓋層的厚度尚應滿足管道抗浮要求。5.10.12頂管間距應符合下列規定:1互相平行的管道水平凈距應根據土層性質、管道直徑和管道埋置深度等因素確定,宜大于1倍的管道外徑。2交叉管道的凈間距,鋼管不宜小于0.5倍管道外徑,且不應小于1.0m;鋼筋混凝土管和玄纖管不宜小于1倍管道外徑,且不應小于2m。3頂管底與建筑物基礎底面相平時,直徑小于1.5m的管道宜保持2倍管徑凈距,直徑大于等于1.5m的管道宜保持3m凈距。6.1.1管道工程施工應遵守國家、四川省及重慶市有關安全、勞動保護、消防、環境保護和文明施工的有關規定。6.1.2管道施工前,施工單位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應按規定程序審批后實施。6.1.3管道、管件、附件進入施工現場時,應對以下內容進行1生產廠家提供的產品質量合格證和檢驗報告。2核對管道、管件及附件等與設計文件的一致性。3核對管道及管件的外觀、規格尺寸、壓力等級、管道壁厚、橢圓度等與產品標準一致性。4管道的力學性能進行抽樣檢驗,抽樣檢驗項目為初始環剛度、初始撓曲性、初始軸向拉伸強度。抽檢頻次:相同生產批次、相同規格的100根為一個檢驗批(不足100根的也作為一批),每個檢驗批抽檢2根。5管件和密封圈進行抽樣檢驗,相同生產批次、相同規格的100件為一個檢驗批(不足100件的也作為一批),每個檢驗批抽檢2件。6.1.4驗收發現有缺陷的管道、管件及附件,可修復的應及時修復,不能修復的嚴禁在施工中使用。6.1.6采用承插式(或套筒式)接口時,宜人工布管且在溝槽內連接;槽深大于3m或管外徑大于400mm的管道,宜用非金6.1.7管道與既有管道或排水構筑物連接,或有其他中毒風險2裝卸時吊索應采用柔韌的吊帶,不得用鋼絲繩或鐵鏈直3起吊時應采用兩點(距管道斷面1/4處)裝卸,且不得4運輸時應臥式堆放,并應采取避免振動、碰撞、移動的4管道堆放時,上下層墊木宜對齊,墊木不得接觸承插口,5管道堆放時應保持地面平整,不應將管道放在尖銳的硬公稱直徑1200以上53212密封件不得與溶劑、易揮發物、油脂或對橡膠密封件產4已安裝密封件的管道露天堆放時,應采取遮陽措施。6.3.1管道工程溝槽開挖、溝槽邊坡和支護施工應符合設計文件及現行國家標準《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6.3.2溝槽開挖應嚴格控制基底高程,不得擾動槽底原狀土。機械開挖時槽底預留200mm~300mm土層由人工開挖至設計高程并整平。當發生超挖或擾動基面時,可采過40mm的碎石或粒徑10mm~15mm天然級配砂石料,整平6.3.3槽底土層為雜填土、淤泥土、腐蝕性土等不良地基時,6.3.4溝槽底不得受水浸泡或受凍,槽底局部受水浸泡時,應6.3.5寬度應便于管道鋪設和安裝,并應便于夯實機具操作和地下水排出。溝槽底部的開挖寬度B可按下式計算:式中:B——管道溝槽底部的開挖寬度(mm);De——管道外徑(mm);b?——管道一側的工作面寬度(mm);b?——有支撐時,管道一側的支撐厚度,可取150mm~6.3.6管道一側的工作面寬度宜按表6.3.6取值。管道一側的工作面寬度b16.3.7溝槽內不得積水,地下水位應降至溝槽底500mm以下。6.4.1管道工程的土方施工,必須對周圍既有工程進行風險評估,采取保護措施。6.4.2管道工程現場地質情況和周邊環境復雜,安全等級為一、二級的溝槽或基坑工程,應實施基坑工程監測。6.4.3管道工程中,溝槽或基坑工程的沿線應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6.4.4管道工程施工中,開槽敷設管道的溝槽應填筑壓實,管6.5.1管道工程中采用敞口式掘進施工時,應將地下水位降至6.5.2管道工程中采用淺埋暗挖法施工時,洞土方在未完成相6.5.3管道工程開工前應制定防塌方預案,備好搶險物資,并6.6.1城鎮市政管道工程中架空敷設管道施工時,管道支架、6.6.2管道工程中架空敷設管道時,與鐵路、道路及其他管道6.7.1管道溝槽和基礎施工完畢,應經檢驗達到設計文件的規1應對管節的內外壁、承插口和密封圈進行外觀檢查,有3接口工作坑施工應已完成,接口工作坑尺寸應滿足安裝4對于通用型無槽雙插口式接頭,應在接頭處設置安裝工深度宜為0.2m;對于法蘭式接頭、現場黏結接頭,接頭安裝工1應對管節的內外壁、套簡接頭和密封件進行外觀檢查,2管道的承口插口與密封圈接觸的表面,應平整、光滑、3將密封圈均勻緊密嵌入在承口凹槽內,密封圈安裝時應4連接時,應先將承口內壁清理干凈,并在承口內壁及插5插口端與承口變徑處在軸向應有一定間隙,間隙應控制6.7.5玄武巖增強熱固性樹脂復合管道可用套筒或承插連接,6.8.1管道安裝完畢并經隱蔽驗收合格后,溝槽應立即回填,管道溝槽回填應符合下列規定:1當管道連接好后,必須盡快進行水壓試驗并回填,防止管道浮動和熱變形。2應正確選擇管區回填材料,并正確進行管區回填和夯實。對管道底部兩端的腋角部位,應按設計支承角的要求回填與夯實。3回填前應清除溝槽中雜物,并排出積水,保持降排水系統正常運行,不得在有積水情況下回填。4管區應對稱分層回填,嚴禁單側回填。每次回填厚度應根據回填材料和回填方法確定,礫石和碎石宜為300mm厚,砂5管區的夯實應從溝槽壁兩側同時開始,逐漸向管道靠近,嚴禁單側夯實。管區的夯實應達到要求的密實度,管區回填的壓實度為95%。6管區回填土料應是礫石、碎石、砂等粗粒土,允許的回填土料應符合我國礫石、碎石、爍砂、粗砂、中砂、細砂、粉砂的分類標準。在填料中,礫砂和粗砂等的顆粒質量應占總質量的50%以上。7管區回填土料應首選原溝槽土料,且必須符合下列要求:1)不應有超限值的礫石或石塊,最大粒度應符合表2)不應有大于礫石兩倍的土塊,不應有凍土、有機雜8選擇回填材料時,應分析它與原土的兼容性,回填材料6.8.2功能性試驗前,除接口外,管道兩側及管頂的部位應從0.5m,并應滿足抗浮要求;功能性試驗合格后,應立即回填溝6.8.3管道的三通、彎頭、變徑、盲板等處設置混凝土支墩時,1回填土的含水率宜按土類和采用的壓實工具控制在最佳2管道與基礎之間的管腋區應充分填實;管接口處的安裝3管頂以上0.5m范圍內應采用輕夯壓實,管道兩側壓實面的高差不應超過0.3m,并應防止管道位移或4管道中心標高以下回填時,應采取措施防止管道上浮、5回填時,兩側高度應一致對稱、分層回填,分層夯實,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和設計文件的有關規定執行,下層回6回填土密實度及其余施工要求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定,6.9.1頂管施工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6.9.2依據管道規格、頂進長度、工程地質條件、工程環境條6.9.3施工過程中,相鄰兩管節之間的角度不應超過本標準表6.9.4根據施工過程中頂管頂力需要,采用觸變泥漿作為減阻6.9.5管道預留注漿孔縱向間距宜采用3節~5節管道的長度值,每組在同一橫截面上應均布3個注漿孔,管底不宜設注漿孔。6.9.7曲線頂管應符合下列規定:1曲線頂管的施工頂力估算,應在總頂力估算基礎上乘以曲線頂管頂力附加系數1.1。2曲線頂管應根據相鄰兩管節之間的最大轉角選擇合適的管節長度和接口形式,相鄰兩管節之間的轉角應小于本標準表3曲線頂管的中繼間應具備調整合力中心的能力。6.10.1溝槽開挖、溝槽回填、管道基礎分項工程質量驗收的主控項目、一般項目、允許偏差、檢查數量、檢驗方法等.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的有關規定。玄纖管道檢查井工程質量驗收標準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的有關規定。6.10.2管道變形檢驗應符合下列規定:1施工中應嚴格控制管道豎向變形,宜采取預加限制變形的措施。2管道溝槽回填到設計標高后,應在12h~24h內測量并記錄管道變形率。3管道變形率不應超過3%,當超過時,應采取下列處理措施:1)挖出回填材料至露出管徑85%處。管道周圍0.5m范圍內應采用人工挖掘。2)檢查管道,有損傷的管道應進行修復或更換。3)應重新夯實管道底部及管周圍的回填材料,應采用能達到密實度要求的回填材料,重新回填密實。4)應重新檢測管道變形率,直至符合要求為止。處理。粗砂回填壓實。7.1.1管道功能性試驗前,施工單位應編制管道功能性試驗方7.1.2生活污水、合流污水、再生水管道、給水管道及敷設在7.1.3管道功能性試驗除應符合本標準規定外,尚應符合現行2無壓管道閉氣試驗合格的判定依據應為規定氣壓下降所3如果無壓管道閉氣試驗結果不合格,可改做閉水試驗;4壓力管道水壓試驗合格的判定依據應為規定時間內未超7.1.5無壓管道閉水試驗或壓力管道水壓試驗時應做好水源的7.1.6管道功能性試驗全過程應有安全防護措施,作業人員應依據現行國家標準《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的有關規定,按安全作業標準進行操作,檢測設備不7.2.1試驗管段應按檢查井井間距進行分段、抽樣選取、帶井試驗,每段試驗長度不宜超過5個連續管段;對于無法分段試驗7.2.2開挖施工閉水試驗管段宜在溝槽未回填且溝槽無積水狀7.2.3管道內徑大于或等于700mm時,可抽樣選取管道總長的1/3進行閉水試驗;試驗不合格時,應全部進行檢測。7.2.4無壓管道閉水試驗要求和試驗合格判斷依據應按現行國家標準《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的有關3管道溝槽內的水位應低干管外底標高,環境溫度宜為-15℃~50℃。1應正確安裝和固定試驗所用的密封裝置,并應在安裝完2所有密封裝置及固定應能承受試驗最高壓力值1.5倍的4測試壓力不得超過40kPa,增壓設備應自帶不超過7.4.1壓力管道試驗長度應結合地形、水源、施工工藝、周邊。7.4.2試驗管段宜在試驗前用水浸泡24h。1管道安裝已完成,管道及接頭已進行檢查并合格,管溝3附屬設備安裝、緊固、錨固經檢驗已合格,管件的支腳、7.4.6水壓試驗步驟及合格判斷依據除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1預試驗階段,將管道內水壓緩慢升至試驗壓力并穩定30min,其間若有壓力下降應注水補壓,但不得高于試驗壓力。2主試驗階段,停止注水補壓,穩定15min,15min后壓8.0.1管道工程完工后應進行竣工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8.0.2管道工程竣工驗收應在檢驗批、分項工程、分部工程、應按現行國家標準《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8.0.3管道工程通水前,應將管道內雜物清理干凈,確認管道3管道應無破損,連接部位應無扭曲、變形,內襯應無脫4管道接頭應無滲水、錯口、脫節,密封件應無外翻、脫8.0.4管道工程竣工前應由第三方進行閉路電視(CCTV)檢8.0.5竣工驗收時,應核實竣工驗收資料,竣工驗收資料應包8設計變更通知單、施工業務聯系單、監理業務聯系單、10工程質量事故報告及調查處理意見,上級部門審批處17全套竣工圖、初步驗收整改通知單、竣工驗收報告及8.0.6驗收合格后,建設單位應組織竣工備案,并應按工程所在地檔案管理要求,將有關設計、施工及驗2管道輸送介質的種類、濃度和溫度等應符合設計要求,4管道使用時,應避免硬、尖銳物撞擊和外部擠壓,不得9.0.2管道在使用過程中,應進行定期檢查,當發現內襯損壞、3管道修復部位在未達到要求的強度之前,不得投入使用。附錄A承插口尺寸A.0.1常用承插口尺寸(圖A.0.1)可以參照表A.0.1取值。圖A.0.1承插口尺寸表A.0.1承插口尺寸單位:mmeWbcdfβghijkγθ內徑55555555eWbcdfβghijk?膠圈θ內徑注:其他管道直徑可根據雙方要求確定。出附錄B管頂豎向土壓力標準值的確定B.0.1埋地管道的管頂豎向土壓力標準值,應根據管道的敷設B.0.2開槽敷設的埋地管道,管頂的豎向土壓力標準值應按B.0.3地面車輛載荷對管道的作用,應包括地面行駛的各種車B.0.4地面車輛載荷傳遞到埋地管道頂部的豎向壓力標準值,式中:qk——地面車輛輪壓傳遞至管頂的單位面積豎向壓力標Ha—動力系數,可按表B.0.4采用;H?—自車行地面至管頂的深度(m)。ak2兩個以上單排輪壓綜合影響傳遞到管頂的豎向壓力標準dbj——沿車輪著地分布寬度方向,相鄰兩個車輪間的凈3多排輪壓綜合影響傳遞到管頂的豎向壓力標準值,可按下式計算:式中:ma——沿車輪著地分布寬度方向的車輪排數;mb——沿車輪著地分布長度方向的車輪排數;daj——沿車輪著地分布寬度方向,相鄰兩個車輪間的凈dbj——沿車輪著地分布長度方向,相鄰兩個車輪間的凈距(m)。B.0.5地面車輛荷載的準永久值系數ψ可取0.5。B.0.6當地面設有剛性混凝土地面時,可忽略地面車輪壓對下部埋設管道的影響,但應按式(B.0.4-1)~式(B.0.4-3)計算路基施工時運料車輛和碾壓機械的輪壓作用影響。B.0.7地面運行車輛的載重、車輪布局、運行排列等規定,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項目規范》GB55011的有關規定采用。附錄C管側土的綜合變形模量C.0.1管側土的綜合變形模量應根據管側回填土的土質、壓實密度和基槽兩側原狀土的土質綜合評價確定。C.0.2管側土的綜合變形模量Ed可按下列公式計算:Ea=ζE(C.0.2-1)(MPa),應根據試驗確定,當缺乏試驗數據時,可按表C.0.2-1采用;E?——基槽兩側原狀土的變形模量(MPa),應根據試驗確定,當缺乏試驗數據時,可按表C.0.2-1采用;a?、a?——與管中心處槽寬C和管道外徑De的比值有關的計算參數,可按表C0.2-2確定。回填壓實系數1%土的類別57357回填壓實系數/%土的類別135黏性土或粉土(W<50%)砂135黏性土或粉土(W<50%)砂137設計,要求回填土壓實后的干密度與該土在相同壓實能量下的6.砂粒指粒徑為0.075mm~2.0mm的土。2345C.0.3對于填埋式敷設的管道,當管中心處槽寬與管道外徑之比B?/De大于5時,綜合修正系數應取1.0。此時管中心處槽寬B應取管中心處按設計要求達到的壓實密度的填土寬度。D.0.1閉氣法試驗應包括試壓和主壓兩個步驟,并可選用壓力下降7kPa或3.5kPa兩種方法進行。3當壓力下降至24kPa時,向管內補氣,使得壓力保持在1緩慢增加壓力直到27.5kPa,關閉氣閥停止供氣。2觀察管內壓力變化,當壓力下降至24kPa時,開始計時。3記錄壓力表壓力從24kPa下降至17kPa或20.5kPa所用4比較實際時間T?與最小允許時間T,若Ti大于或等于T,量為零或遠小于7kPa或3.5kPa,則也應判定管道閉D.0.4壓力下降7kPa或3.5kPa最小允許時間T應按表D.0.4-1式中:T——壓力下降7kPa或3.5kPa最小允許時間(s);DN——公稱直徑(mm);K——安全系數,不應小于10;L——測試管道長度(m)。D.0.5如果測試不合格,應檢查滲漏點并進行修復。修復之后應再次進行閉氣試驗,并應達到試驗的要求。若多次測試均不合格,則應改做閉水試驗。表D.0.4-1氣壓下降7kPa最小允許時間T(min:s)公稱最小時間/間管道注:可以采取插值法獲取其他長度的最小允許時間T;對管道直徑不可采取插值法。最小間管道/mm注:可以采取插值法獲取其他長度的最小允許時間T;對管道直徑不可采取插值法。本標準用詞說明1為便于在執行本標準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得”或“不應”;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引用標準名錄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室外給水設計標準》GB500134《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標準》GB500257《膨脹土地區建筑技術規范》GB501129《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12《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31813《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范》GB5015《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范》GB5500216《建筑與市政地基基礎通用規范》GB5500318《建筑給水排水與節水通用規范》GB5502019《城市給水工程項目規范》GB5502620《城鄉排水工程項目規范》GB5502721《雙酚A型環氧樹脂》GB/T1365722《生活飲用水輸配水設備及防護材料的安全性評價標準》23《橡膠密封件給、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規24《玄武巖纖維無捻粗紗》GB/T2504525《工業建筑防腐蝕設計標準》GB/T5004626《纖維增強塑料用液體不飽和聚酯樹脂》GB/T823727《凍土地區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JGJ11828《環氧乙烯基酯樹脂》HG/T587629《非金屬化工設備玄武巖纖維增強塑料管道及管件》HG/T30Glass-reinforcedthermosettingplastics(GRP)pipesandfittings-TestmethodstoprovethedesignofboltedflangejointsISO31Glass-reinforcedthermosettingplastics(GRP)pipesandfittings-Testmethodstoprovethedesignofcementedorwrappedjoints32Glass-reinforcedthermosettingplastics(GRP)pipesandfittings-TestmethodsforleaktightnessandproofofstructuraldesignofflexiblejointsISO8639:2016四川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玄武巖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管道工程Technicalstandardforapplicatreinforcedcompositepip制了本標準的條文說明,對條文規定的目的、依據以及執行中需要注意的有關事項進行了說明。但是,本標準的條文說明不具備和標準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僅供使用者作為理解和把握標準規 2術語與符號 2.1術語 3基本規定 73 4.1一般規定 4.2管道性能指標 4.3管道接頭 785.1一般規定 5.2水力計算 5.4管道結構上的作用 5.5管道的強度計算 5.6管道的穩定計算 5.7管道的變形計算 5.8管道基礎及回填 5.9管道附件 80 6.1一般規定 8竣工驗收 1.0.1玄武巖纖維具有優良的理化性能,是國家重點發展的四還有輕質高強、使用壽命長、阻燃等突出優驗收,保證其產品質量和安全運行;為了使1.0.2通過對國內玄纖管道生產企業的調研,按照目前玄纖管1.0.3常用有關標準有《建筑給水排水與節水通用規范》GB55020、《城市給水工程項目規范》GB55026、《城鄉排水3.0.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微膿腫組織病理特征-洞察及研究
- 在役橋梁檢測與健康監測技術融合及診斷體系創新研究
- 權責清單管理暫行辦法
- 血液透析專業理論與實踐考核要點解析
- 安全生產三卡是指
- 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報告
- 綠色金融估值體系-洞察及研究
- 第二十個全國安全生產月
- 基礎樁植樁法試樁施工技術方案探討
- 建筑類安全生產許可證延期
- 2025至2030中國燕窩行業市場運行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方向報告
- 2025年河北省中考語文試卷真題及答案詳解(精校打印版)
- 口服靶向藥講課件
- 12024-2025學年暑假安全教育主題班會課件
- 肝膽外科醫學科普
- 能源轉型與碳市場機制協同的路徑優化研究
- GB/T 45449-2025再生粉末高溫合金原料
- 工程投資人合同協議
- 包席合同協議
- 資產評估風險管理制度
- 中醫醫療技術手冊2013普及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