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第第頁《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A卷(基礎)一、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某皇帝選賢任能,改革吏治,發展生產,大興文治,改革兵制,將唐朝推向全盛時期。至后期,他沉湎于享樂,怠于政事,任人唯親,朝政趨于腐敗。這位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則天D.唐玄宗【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玄宗在他統治前期,選賢任能,改革吏治,發展生產,大興文治,改革兵制,將唐朝推向全盛時期,這就是“開元盛世”,至后期,他沉湎于享樂,怠于政事,任人唯親,朝政趨于腐敗,最終導致安史之亂爆發,故選D項?!局R點】安史之亂【難度】★【題型】選擇題2.杜甫的詩有“詩史”之稱,能夠反映歷史的真實情況,他在《垂老別》中寫道:“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痹娭忻枥L的歷史事件使唐朝國勢由盛轉衰,這事件是()A.八王之亂B.安史之亂C.黃巢起義D.藩鎮割據【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國勢從此由盛轉衰,故選B項?!局R點】安史之亂【難度】★【題型】選擇題3.《秦婦吟》是唐末五代詩人韋莊創作的長篇敘事詩。此詩借一位逃難的婦女之口描述了唐末農民起義時的社會亂象。這場農民起義的爆發是因為()A.統治者實施暴政,民不聊生B.少數民族政權勢力強大,進攻中原C.外戚專權,政局混亂D.藩鎮割據嚴重,人民賦役繁重【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末期,藩鎮割據的態勢越來越嚴重,人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最終爆發了唐末農民起義,D項正確;唐朝末期統治者并未推行暴政,排除A項;唐末農民起義不是因為少數民族進攻中原,排除B項;唐末主要是宦官專權,并不是外戚專權,排除C項?!局R點】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難度】★【題型】選擇題4.黃巢起義是唐末歷時最久、遍及最廣、影響最深遠的一場戰爭。下列對黃巢起義描述正確的是()A.給唐朝以致命打擊B.建立政權,最終取得勝利C.黃巢起義推翻了唐朝的統治D.起義的原因是安史之亂【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后期,統治腐敗,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態勢越來越嚴重,人民的賦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連年的災荒,無以為生,最終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起義軍在黃巢率領下,轉戰南北,并攻入長安,建立政權,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故選A項。【知識點】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難度】★【題型】選擇題5.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它們的開國君主都是()A.主持軍務的文官B.外戚C.掌握兵權的武將D.宦官【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的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將領,故選C項。【知識點】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難度】★【題型】選擇題6.五代十國形成的主要歷史根源是()A.宦官專權B.唐末農民起義C.藩鎮割據D.重心南移【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中后期各地的藩鎮的實力強大,中央無法控制地方,最終唐朝滅亡出現五代十國,C項正確;唐朝宦官專權、唐末農民戰爭是唐朝滅亡的原因,但不是形成五代十國局面的原因,排除A、B兩項;安史之亂導致了經濟重心南移,但不是形成五代十國局面的原因,排除D項。【知識點】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難度】★【題型】選擇題二、非選擇題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煬帝……東西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亡滅。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唯欲清凈,使天下無事。遂得……年谷豐稔,百姓安樂。——《貞觀政要》材料二玄宗……即位之初……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等守正之輔,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樂,漸遠端士,而近小人?!杜f唐書·憲宗下》(1)材料一中的“朕”指的是哪一歷史人物?根據材料一,他“夙夜孜孜”的原因是什么?歸納其統治時期社會局面的具體表現。(2)根據材料二,概括唐玄宗的變化。這一變化最終導致了一場叛亂的發生,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這一叛亂給唐朝國勢帶來了什么影響?(3)上述材料反映的信息對我們當今的國家治理有何啟示?【答案】(1)歷史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原因:目睹隋朝的滅亡(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唯恐社會不穩定。表現:農業發展(糧食豐收)、社會安定(政局穩定)。(2)變化:從勤于政事到追求享樂、重用小人。影響: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3)啟示:良好的政治環境是經濟快速發展的可靠保障;要注重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人才和制度是社會發展的條件和保證;領導者必須提高自身的執政素質等?!局R點】安史之亂【難度】★【題型】材料解析題B卷(鞏固)一、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表現的是戰火興起和玄宗逃難入蜀的場景,而造成這一場景的直接原因是()A.黃巾起義B.玄武門之變C.安史之亂D.陳橋兵變【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與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安史叛軍大舉南下,唐玄宗倉皇逃往四川,所以,材料中這一場景出現的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亂,故選C項。【知識點】安史之亂【難度】★★【題型】選擇題2.下表是《唐朝后期人口升降比較表》,可以看出唐后期總體人數下降,尤其是北方地區下降的更為劇烈。其主要原因是()項目天寶元年(742年)戶數元和年間(806—820年)戶數下降幅度(%)北方373665286688776.8南方3117624150654851.68總計6854276237343565.73A.統治者的暴政導致人數減少B.旱災澇災等自然災害C.安史之亂等戰亂頻繁D.南方環境優美,人口南遷【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唐朝天寶到元和年間,南北方戶數都呈明顯下降趨勢,尤其是北方地區下降的更為劇烈,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情況與安史之亂等戰亂頻繁有關,故選C項?!局R點】安史之亂【難度】★★【題型】選擇題3.“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凄涼無故物。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描寫了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的景象。這說明黃巢起義()A.使得唐朝國勢由盛轉衰B.導致了唐王朝最終滅亡C.給唐朝統治以致命打擊D.形成了外重內輕的局面【答案】C【解析】根據“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凄涼無故物。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建立政權,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故選C項?!局R點】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難度】★★【題型】選擇題4.北宋武學博士何去非說:“梁祖起于宛胞群盜之黨,已而挾聽命之唐,鞭撻天下,以收神器,亦可謂一時之奸雄?!薄傲鹤妗敝附⒑罅旱闹鞙兀叭罕I之黨”是指()A.隋末農民起義軍B.黃巾起義軍C.安史叛軍D.黃巢起義軍【答案】D【解析】唐朝后期,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原為起義軍將領的朱溫與其他藩鎮聯合鎮壓了黃巢起義,從此勢力越來越強,長期把持唐朝的朝政。907年,朱溫廢掉唐朝的皇帝,建立后梁政權,唐朝滅亡,故選C項?!局R點】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難度】★★【題型】選擇題5.781年,成德鎮節度使李寶臣去世,他的兒子自行繼承節度使的職位,并要求朝廷予以追任。這一史實最能說明的問題是()A.節度使是可以世襲的官職B.唐朝開始出現外輕內重的局面C.唐朝已經逐漸失去了中央權威D.節度使必須得到朝廷的任命【答案】C【解析】根據“成德鎮節度使李寶臣去世,他的兒子自行繼承節度使的職位,并要求朝廷予以追任”可知,唐朝已經逐漸失去了中央權威,C項正確;節度使是朝廷任命的地方官,不可以世襲,排除A項;781年,唐朝已經呈現外重內輕的局面,排除B項;節度使必須得到朝廷的任命,與“他的兒子自行繼承節度使”不符,排除D項。【知識點】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難度】★★【題型】選擇題6.從表面上看,五代十國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混亂、動蕩和黑暗的歷史時期。實際上,這一時期一直都存在著統一的因素。統一的因素包括()A.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和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B.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和各地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C.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和各地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D.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和各地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和各地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使統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B項正確;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是五代十國的實質,藩鎮割據造成了國家分裂,與統一相悖,排除A、C、D三項?!局R點】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并立【難度】★★【題型】選擇題二、非選擇題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泥徍嗡??一二老寡妻。——《無家別》材料二武夫悍將雖無事時,據要險,專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以布列天下。——《新唐書》材料三(在五代十國時期)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各封建割據者為爭權奪地長期混戰,黃河流域尤其嚴重,給人民群眾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災難。(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造成的社會慘況?該歷史事件的發動者是誰,歷時多久?(2)結合所學知識,說出史料一反映的這一事件爆發的原因。(3)材料二反映了在材料一反映的歷史事件后唐朝出現了什么局面?(4)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五代十國的實質。五代的第一個政權是誰建立的?【答案】(1)事件:安史之亂。發動者:安祿山、史思明。歷時:八年。(2)開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日趨腐敗。社會上的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邊疆形勢也日益緊張。各地的節度使逐漸集軍權、行政權和財權于一身,勢力膨脹。中央與地方的力量對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邊將安祿山兼任范陽等三地的節度使,擔負東北地區防御重任,逐漸擴張勢力。(3)藩鎮割據。(4)實質: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的延續。人物:朱溫。【知識點】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難度】★★【題型】材料解析題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楊廣即位后(大業是隋煬帝年號)的大事表(部分)時間事件大業元年修建洛陽城大業二年修筑長城和馳道并遷都洛陽;同年設進士科,按成績選拔人才大業二年至三年開通濟渠,疏浚邗溝,新建運河大業四年至五年派人前往流求(今臺灣),加強與流求的聯系大業七年吐谷渾(今西北青海和甘肅等地區)并入隋朝版圖,并設置郡縣管理材料二唐玄宗的跌宕人生時間事件713年把年號改為開元,表明自己勵精圖治,再創唐朝偉業的決心738年冊封南詔首領皮邏閣為云南王742年天寶元年支持鑒真東渡日本傳授佛經755年他追求享樂,朝政日趨腐敗,后爆發了使國運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1)根據材料一,概括隋煬帝的積極作為。(2)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一,說出隋煬帝能否成就一番“大業”。(3)根據材料二,概括唐玄宗的積極作為,并思考他能積極作為的主要原因。(4)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談談唐玄宗人生跌宕的主要原因。【答案】(1)積極作為:開通大運河,促進了經濟文化發展;創新選官制度,擴大了統治基礎;前往流求(今臺灣),加強其與內地的聯系;加強邊疆治理,擴大了隋朝版圖;修筑長城和馳道,利于國內統治等。(2)能成就一番事業:隋文帝為隋煬帝的統治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國家統一局面的形成;隋煬帝個人的雄心和抱負;隋煬帝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國家發展的政策等。不能成就一番事業:隋煬帝雖有才華,但好大喜功;許多政策都耗費民力和物力,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發展;生活奢侈,統治腐敗,引發了農民起義,導致隋朝二世而亡。(3)積極作為:再創唐朝偉業或出現了“開元盛世”;促進了民族關系發展;積極推動了中外文化交流。原因:個人勵精圖治。(4)原因:統治后期治國思想發生了變化,由勤于政事變成追求享受?!局R點】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難度】★★【題型】材料解析題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國古代大事年表(部分)
時間歷史事件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朝統一618年隋朝滅亡,唐朝建立627—645年玄奘西行641年文成公主嫁到吐蕃754年鑒真東渡到日本755—763年安史之亂907年唐朝滅亡,五代十國時期開始閱讀以上材料,選擇兩個歷史事件,確定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根據選擇的兩個歷史事件,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史論結合,條理清楚)【答案】示例事件1:隋朝統一。事件2:唐朝滅亡,五代十國時期開始。觀點:國家統一是社會繁榮昌盛的基石。事件1:玄奘西行。事件2:鑒真東渡到日本。觀點:中外文化交流促進了社會發展。事件1:隋朝滅亡,唐朝建立。事件2:文成公主嫁到吐蕃。觀點:國家統一促進了民族交融。事件1:安史之亂。事件2:唐朝滅亡,五代十國時期開始。觀點:維護社會穩定,有利于國家的發展。論述:589年,隋文帝滅陳,統一全國。隋的統一,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大趨勢。統一后的隋朝采取發展經濟的措施,成為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907年,唐朝滅亡,五代十國時期開始。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北方政權更迭,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而南方受戰亂影響較小,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在原有基礎上也有一定的發展。綜上所述,國家統一,社會才能穩定,統一局面有利于社會的繁榮發展。【知識點】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難度】★★【題型】解析題C卷(拓展)一、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安史之亂席卷了整個河北、中原和關中,這里此前是唐朝的經濟中心。由于江南地區始終握在唐政府手里,未受到破壞,故人口繼續大規模南遷,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加速,并且一直持續到了兩宋時代?!边@表明安史之亂()A.一直持續到了兩宋時代B.促使中國經濟重心完成南移C.江南社會生活遭到破壞D.加速中國經濟地理格局改變【答案】D【解析】根據“故人口繼續大規模南遷,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加速,并且一直持續到了兩宋時代”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安史之亂使得唐朝北方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促使大批人口南遷,推動了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因此,加速了中國經濟地理格局的改變,故選D項?!局R點】安史之亂【難度】★★★【題型】選擇題2.安史之亂后,朝廷對東南地區的經濟依賴大大增強,于是政府再次主持疏通大運河。但到了唐后期,江淮地區的轉運道路斷絕,賦稅無法運抵長安。這是因為()A.東南地區海防松懈B.藩鎮割據態勢加重C.北方游牧民族內遷D.北方經濟遭到破壞【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根據“唐后期,江淮地區的轉運道路斷絕,賦稅無法運抵長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藩鎮割據導致大運河無法運抵長安,故選B項?!局R點】安史之亂【難度】★★★【題型】選擇題3.閱讀下表,據表格內容可得出()朝代西漢初期唐朝中葉唐朝末年表現諸侯王發動叛亂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原因分封諸侯節度使權力過重內輕外重影響叛亂被平定,中央對全國的統治得到加強后患無窮,由盛轉衰唐朝滅亡,五代十國開始A.封建王朝中央與地方矛盾尖銳B.加強中央集權才能穩定統治C.封建割據導致漢朝、唐朝衰亡D.割據分裂只出現于朝代末期【答案】B【解析】根據表格內容可知,西漢初期由于分封諸侯,導致七國之亂;唐朝中葉由于節度使權力過重,導致安史之亂;唐朝末年由于內輕外重,導致藩鎮割據。由此可知,必須削弱地方政權的力量,強化中央集權,B項正確;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預防中暑主題班會課件
- 預制廠安全教育課件
- 大學誠信文明主題教育
- 公務接待培訓
- 項痹中醫診療課件
- 鋼筆畫技能培訓課件視頻
- 健康飲食產業園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 2025年核設施退役技術設備項目建議書
- xx片區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投資計劃書(模板范文)
- 2025年工業爐窯的新型燃燒裝置項目建議書
-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 2020新編教材八下《桃花源記》正規電子書(課文+注釋+譯文)
- 宮頸癌的早期篩查和治療策略
- 小學科學大象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奇妙的聲音
- 焊工教案完整
- 寶寶盜汗疾病演示課件
- 探究安培力方向
- 攝影測量遙感-案例
- 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排水檢查井標準圖集
- 焊縫超聲波探傷缺陷性質的判斷
- 臥式容器任意液位高度下液體體積的計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