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15∕T 4072-2025 馬鈴薯高壟側播高產栽培技術規程_第1頁
(高清版)DB15∕T 4072-2025 馬鈴薯高壟側播高產栽培技術規程_第2頁
(高清版)DB15∕T 4072-2025 馬鈴薯高壟側播高產栽培技術規程_第3頁
(高清版)DB15∕T 4072-2025 馬鈴薯高壟側播高產栽培技術規程_第4頁
(高清版)DB15∕T 4072-2025 馬鈴薯高壟側播高產栽培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5I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4 5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1馬鈴薯高壟側播高產栽培技術規程NY/T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NY/T2383馬鈴薯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規程NY/T2789薯類貯藏技術規范當土層10cm處地溫達到4℃~5℃即能開始整地,翻耕深度為30cm為宜;在整地前撒施腐熟有2播種前15d~20d,將種薯置于15℃~18℃散射條件下進行催芽,剔除病薯、爛薯。當芽長2mm~播種前2d~3d進行切塊處理,切塊大小以40g~50g為宜,每個切塊保留1~2個芽眼;切75%的酒精浸蘸消毒或用0.3%~0.4%種薯切塊后,每1000kg種薯用70%的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g、3%噻霉酮可濕性粉劑120g~4月中下旬至5月初,10cm土層平均地溫穩定在7℃以上即可播種。6.2.1采用三行高壟覆膜側播馬鈴薯播種機,將開溝、播種、施底肥、覆地膜、起壟和鋪滴灌管6.2.2播種深度9cm~11cm,壟上鋪設寬度為100cm、厚度0.01mm的地膜。壟距1.35m,壟高25cm,壟臺上寬30cm,壟臺下寬65cm,壟溝70cm,一壟雙行,見圖1。中中→隨播種機施入復合肥(N:P205:K20=15:15:15)30kg/667m2、磷酸二銨20k320%的種薯破土(播種后30d左右),進行第一次中耕培土,厚度3cm~5cm;15d后第二次中耕7.3.1第一次灌水在播種后15d進行,以后每5d~7d灌溉一次,整個生育期土壤的相對濕度保持在65%~80%,收獲前10d停止灌溉。追施純氮(N)18kg/667m2、純磷(P205)11kg/667m2、純鉀 (K20)19kg/667m2。7.3.2每次追肥品種及用量按照附錄A的規定執行。在出苗前芽距地面3cm~5cm時,選用33%二甲戊靈150mL/667m2~200mL/667m2、兌水15kg/667m2~20kg/667m2噴施。出苗后當雜草長出3~5葉時,噴施高效氟吡甲禾靈50mL/667m2。殺秧7d~10d后,選擇晴天用馬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