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熱診療規范_第1頁
流行性出血熱診療規范_第2頁
流行性出血熱診療規范_第3頁
流行性出血熱診療規范_第4頁
流行性出血熱診療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流行性出血熱

-腎綜合征出血熱診療規范

一、診斷

(一)診斷標準

1.根據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可分為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

和確診病例。

(1)疑似病例診斷標準:

①發病前2個月內有疫區旅居史,或有鼠類或其排泄物、分泌物等的接觸史;

②有發熱、乏力、惡心等消化道癥狀;

③顏面、頸部和胸部皮膚潮紅,有頭痛、腰痛和眼眶痛等癥狀,球結膜充血、水

腫,皮膚黏膜出血點,有腎區叩擊痛等體征;

④不支持其他發熱性疾病診斷者。

(2)臨床診斷標準:出現下列表現之一者:

①血常規白細胞計數增高和血小板計數減低,出現異型淋巴細胞,血液濃縮;

②有尿蛋白、尿中膜狀物、血尿、血肌酢升高、少尿或多尿等腎損傷表現。

③低血壓休克;

④典型病程有發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等5期經過。

(3)確診病例診斷標準:

在疑似或臨床診斷的基礎上,有血清特異性IgM抗體陽性,或從患者標本中

檢出漢坦病毒RNA,或恢復期血清特異性TgG抗體效價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

或從患者標本中分離到漢坦病毒。

(4)識別重癥病例的預警指征:

①持續高熱,發熱超過1周:

②嚴重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

③煩躁不安、澹妄等精神異常或意識障礙;

④球結膜重度水腫;

⑤白細胞計數>30X109/L,血小板計數〈20X109/L,血清白蛋白<15g/L。

(二)臨床分型

按病情輕重可分為4型。

a.輕型:體溫為39℃以下,有皮膚黏膜出血點,尿蛋白為“+?++”,無少

尿和低血壓休克。

b.中型:體溫為39?40C,球結膜水腫明顯,皮膚、黏膜有明顯瘀斑,病程中

出現過收縮壓低于90mmHg或脈壓小于30mmHg,少尿,尿蛋白為“++~

+++”。

c.重型:體溫為40C以上,有神經系統癥狀,休克,少尿達5d或無尿2d以

內。

d.危重型:在重型基礎上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難治性休克,重要臟器出血,

無尿2d以上,其他嚴重合并癥如心力衰竭、肺水腫、呼吸衰竭、昏迷、繼

發嚴重感染。

(三)常規檢查,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尿相差鏡檢、24小時尿蛋白定量、

生化全項、術前四項、凝血七項、流行性出血熱抗體(必要時完善漢坦病毒RNA)、

呼吸道病毒抗體、血沉、乳酸、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抗核抗體15項、免2、

抗心磷脂抗體、系統性血管炎相關抗體檢查、血尿輕鏈、血清蛋白電泳、血清免

疫固定電泳、血清淀粉樣蛋白、泌尿系超聲(男性完善前列腺)、肝膽胰脾超聲、

子宮附件超聲、胸部CT、心電圖、心臟彩超、血氣分析、動態血壓監測、頭顱

CT(必要時)等檢查。

二、鑒別診斷,

1.發熱期和低血壓休克期與其他發熱疾病鑒別:

(1)呼吸道感染:完善血常規、C反應蛋白、尿常規、降鈣素原、呼吸道我合

病原體監測、咽拭子涂片、咽拭子培養、痰培養及藥敏、血培養、肺CT。

(2)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完善血常規、生化全項、血培養、腰椎穿刺腦脊液常

規、培養及涂片、頭顱CT,必要時完善腦電圖。

(3)流行性斑疹傷寒:血常規、尿常規、生化全項、血清免疫學實驗(外斐試

驗、補體結合試驗、立克次體凝集試驗、間接血凝試驗等)、分子生物學檢查1DNA

探針或PCR方法檢測普氏立克次體特異性DNA),有腦膜刺激征是應做腦脊液常

規、腦脊液培養、心電圖等。

(4)傷寒:完善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血培養、骨髓穿刺、骨髓培養、便

培養、尿培養、肥達式反應。

(5)鉤端螺旋體病:血常規、生化全項、尿常規、乳膠凝集抑制試驗,必要時

可完善反向間接血凝試驗與間接熒光抗體染色試驗等測出血中早期存在的鉤體。

(6)急性中毒性菌痢:完善血常規、C反應蛋白、尿常規、便常規、降鈣素原、

生化全項、凝血七項、血氣分析、乳酸、病原學檢查(涂片、G試驗、GM試驗、

血培養、尿培養、便培養、分泌物培養、膿液培養等,必要時可完善熒光物質標

記的痢疾桿菌特異性多價抗體來檢測大便標本中的致病菌、特異性核酸檢測采用

核酸雜交或PCR可直接檢查糞便中的痢疾桿菌核酸)、頭顱CT、腦電圖或磁共振、

肺CT、心臟彩超、腹部臟器超聲或CT、泌尿系超聲或CT、等)

(7)敗血癥:完善血常規、C反應蛋白、尿常規、便常規、降鈣素原、生化全

項、淋巴細胞亞群、凝血七項、血氣分析,乳酸、病原學檢查(涂片、G試驗、

GM試驗、血培養、導管血培養、導管尖端培養、尿培養、便培養、分泌物培養、

膿液培養等)、感染灶檢查(肺CT、心臟彩超、腹部臟器超聲或CT、泌尿系超聲

或CT、頭顱CT或磁共振等)。

2.出血傾向嚴重者應與出血性疾病鑒別:如急性白血病、過敏性和血小板減少性

紫瘢等

完善血常規、凝血七項、生化全項、疑難血涂片,骨髓穿刺活檢術、骨髓涂片、

內源性凝血試驗、外源性凝血試驗、血栓彈力圖等。

3.以腎損害為主的與腎臟疾病鑒別:

(1)急性腎小球腎炎:完善血常規、C反應蛋白、尿常規、尿相差鏡檢、免2、

ASO、凝血七項、生化全項、尿常規、泌尿系超聲、肺CT。

(2)急進性腎炎:系統性血管炎相關抗體、血沉、CRP、抗GBM抗體、免2,必

要時腎活檢。

(3)原發或繼發腎病綜合征:尿常規、尿紅細胞相差鏡、24小時尿蛋白定量、

血清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腫瘤標志物、抗核抗體15項、免2、抗心磷脂抗體、

血沉、CRP、類風濕三項、單克隆增生性疾病(血輕鏈、尿輕鏈、血清免疫固定

電泳)等:

(4)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瘢(TTP):完善血常規、網織紅細胞計數、乳酸脫

氫酶、生化全項、涂片找破碎紅細胞、術前四項、Coombs.尿常規、便常規、頭

顱CT(必要時)等。

(5)急性腎盂腎炎:完善血常規、C反應蛋白、乳酸、凝血七項、降鈣素原、

生化全項、尿常規、尿培養、泌尿系超聲、泌尿系CT(必要時)。

4.以腹痛為主的與急腹癥鑒別:

急腹癥:血常規、尿常規、生化全項、凝血七項、血淀粉酶、尿淀粉酶、乳

酸、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血氣分析、育齡期女性必要時完善血尿HCG、」復部

超聲、腹部CT、子宮、附件超聲、泌尿系超聲、胰腺CT。

三、治療

治療原則: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把好“四關(包括休克、少尿、出血

和臟器損害”',對減輕病情、縮短病程和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發熱期:

1、一般治療:臥床休息,進食清淡易消化飲食,每日攝入糖量不低于150-200go

2、對癥治療:

1)降溫退熱:物理降溫為主,發熱期每日補液量1000?2000mL,預防和減少休

克的發生。慎用對乙酰氨基酚等退熱藥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和布洛芬。

2)抗病毒治療:利巴韋林按10-15mg/(d.kg),分2次加入10席葡萄糖液250ml

中靜滴,每日總量不超過1500mg,一般療程3?5日,不超過7日,如合并細菌

感染,合理使用敏感抗菌藥物。

3)抗出血治療:維生素C可加入液體中靜滴,2?4g/d。酚磺乙胺用量為0.5?

1.0g(兒童0.25?0.5g),靜滴或肌注1?4次/日。血小板低于20X107L時,

可輸注血小板。

(二)低血壓休克期

1.補充血容量:應在監測心功能的基礎上予lh內快速輸入液體1000mL,如血壓

回升至基本正常,其后2h內輸液1000此。根據血壓、平均動脈壓、血紅蛋白量、

末梢循環、組織灌注和尿量的動態變化,動態調整輸液量和輸液速度。建議以平

衡鹽等晶體液為主,也需要輸注白蛋白、血漿和低分子右旋糖酎等膠體液。

液體復蘇的主要目標:

①收縮壓達90?lOOmmHg;

②MAP達65nmiHg以上;

③心率<100次/min;

④微循環障礙獲得糾正,動脈血乳酸值<2mmol/L;

⑤血紅蛋白和血細胞比容接近正常。

2.糾正酸中毒:5%碳酸氫鈉5ml/kg可提高二氧化碳結合力lOvol%,每4?6小

時1次,須根據二氧化碳結合力測定結果調整用量,動脈血PH值高于7.25時,

通常不需要糾酸治療。

3.血管活性藥物:首選去甲腎上腺素,慎用多巴胺和間羥胺,去甲腎上腺素起

始以8?12ug/min持續滴注至血壓升到理想水平;維持量為每分鐘2?4ug,據

血壓情況調整用量。

4.糖皮質激素:可用氫化可的松200?400nlg/d稀釋后靜滴或地塞米松10?

40mg/d靜推,分2?3次使用,療程通常為3?5天,一般不超過7天。

(三人少尿期

1.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嚴格限制入液量,每日補液量為前Id尿量和吐

瀉量加500?800mL

2.促進利尿:患者容量負荷過重時可使用利尿劑,首選祥利尿劑,吠塞米20?

40鶴/次靜脈推注,若2?4小時未排尿,可酌情增加利尿劑量。

3.血液凈化:透析指征:少尿超過3d或無尿Id,經利尿治療無效,AKI合并高

分解代謝者(每天血尿素氮上升210.5mmol/L,血清肌醉上升,76.8umol/L)即可

考慮行血液凈化治療;高血容量綜合征伴肺水腫、腦水腫、尿毒癥腦病等。嚴重

電解質紊亂(血鉀離子>6.5mmol/L,血鈉離子>160mmol/L或血鈉離子

<125mmol/L)<>

(四)多尿期

要補充足量的液體及電解質,維持水電平衡,預防繼發感染,注意選用無腎

毒性或腎毒性低的抗菌藥物。

(五)恢復期

患者應注意休息,逐漸增加活動量。加強營養,補充高蛋白、高熱量和高維

生素飲食。復查血常規、尿常規及腎功能,了解腎臟損傷、血壓及貧血等的恢復

情況。

(六)、并發癥治療

L消化道出血:注意病因治療,出血明顯者可輸新鮮血、血漿或血小板;DIC者,

按DIC常規處理;采取各種止血措施,如酚磺乙胺、維生素K1等常規應用,使

用生長抑素或奧曲肽;質子泵抑制劑或H2受體阻滯劑,如蘭索拉哩、奧美拉喋、

雷尼替丁等抑酸藥物靜注;去甲腎上腺素8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