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 山水畫的意境 課件-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核心素養課堂_第1頁
第14課 山水畫的意境 課件-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核心素養課堂_第2頁
第14課 山水畫的意境 課件-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核心素養課堂_第3頁
第14課 山水畫的意境 課件-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核心素養課堂_第4頁
第14課 山水畫的意境 課件-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核心素養課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編版語文

九年級下第十四課山水畫的意境目錄課文導入學習目標作者簡介寫作背景文體知識字詞積累內容解讀內容精講課堂練習結構歸納課后作業課文導入《千里江山圖》是中國古代青綠山水畫的巔峰之作,長卷景物繁多,氣象萬千,意境雄渾壯闊,氣勢恢宏,充分表現了自然山水的秀麗壯美。我們常說“詩情畫意”,那么山水畫的意境如何表現呢?中國山水畫的意境和古典詩詞中的意境又有什么關聯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李可染的《山水畫的意境》一文吧。重點:

1.熟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作者的觀點。

2.品味山水畫的意境,認識“意境”的本質。難點:

明確什么是意境和獲得意境的方法,提升鑒賞能力。學習目標作者簡介李可染(1907—1989),江蘇徐州人。中國近代杰出的畫家、詩人,畫家齊白石的弟子。擅長畫山水、人物,尤其擅長畫牛。代表畫作有《漓江勝境圖》《萬山紅遍》《井岡山》等。寫作背景1954年,已成為美院教授的李可染,為求創新,鐫“可貴者膽”“所要者魂”兩方印章。長途寫生,歷時三月余。1956年,他再次長途寫生,歷時八個月,行程數萬里,作畫近二百幅,探索以西方的觀察方法,運用中國傳統工具創作山水畫。歷盡艱辛,終有所成,本文就是他對自己的探索之路所做的總結。文體知識文藝評論文屬于特殊議論文,它既有普通議論文的論說性,又有藝術性。作者的觀點、結論,往往是在對實例的具體分析中得出的。這些實例不同于議論文的論據,它不僅僅是佐證觀點的材料,更是作者研究思路和研究過程的呈現,融入了作者對相關問題的深刻認知,起到揭示觀點、完善觀點、豐富觀點、呈現思路等作用,加深我們對其文藝觀點的理解。意境(

惆悵(

真摯()

渲染()

身臨其境()

胸有成竹()

朝朝暮暮()

浮光掠影()字詞積累◆生難字xiōngmùlüèchóuchàngzhìxuànlínjìng字詞積累◆詞語積累惆悵:傷感,失意。真摯:真誠懇切(多指感情)。身臨其境:親身到了那個境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經有通盤的考慮。朝朝暮暮:本指每天的早晨和黃昏。后指從早到晚,整天。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過的影子一樣,一晃就消逝。1.默讀全文,思考:本文分為哪幾個部分,分別講了什么?提出觀點,即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第一部分(第1段)第二部分(第24段)以具體詩詞為例,闡釋什么是意境及為什么畫山水最重要的是意境。內容解讀1.默讀全文,思考:本文分為哪幾個部分,分別講了什么?以作詩、畫畫為例,闡述要長期觀察,站得高于現實,從而深刻認識對象,并融入強烈、真摯的思想感情,才能獲得意境。第三部分(第5—8段)第四部分(第9—10段)闡述畫山水畫不僅需要意境,還需要意匠。內容解讀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第1段)內容精講2.作者認為意境是什么?作者是怎樣闡釋意境的概念的?內容精講意境寫景就是寫情意境就是景與情的結合作者通過例舉山水畫和“地理、自然環境的說明和圖解”的區別,闡釋山水畫的意境。(第2段)2.作者認為意境是什么?作者是怎樣闡釋意境的概念的?內容精講①山水畫包括自然地理的準確性;②山水畫還表現人對自然的思想感情,見景生情,景與情要結合。山水畫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學的一面,畫的畫,沒有畫意,沒有靈魂,自己就不曾感動,當然更感動不了別人。正面闡述反面闡述對比論證3.要怎樣才能獲得意境?請你結合全文做簡要概括。內容精講①要仔細觀察對象,深刻認識對象,從而產生強烈、真摯的思想感情。②這種思想感情與畫作結合在一起,將對象的精神實質表現出來,從而形成意境。4.本文談論的是山水畫的意境問題,從整體看,作者寫作的思路是怎樣的?內容精講不僅要有意境,還要講究意匠,即不僅要具有思想感情,還要有加工手段。“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意境就是景與情的結合利用古詩詞論述一是要深刻認識對象。二是要有強烈、真摯的思想感情。論述獲得意境的兩個要素5.第5段的設問句有什么作用?內容精講既能提醒讀者注意,引導思考,又能使文章過渡自然,條理清晰,層次分明。6.第6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內容精講舉例論證、對比論證。舉齊白石畫蝦的例子,從正反兩方面對比論證,強調“長期觀察、全面認識”的無可替代的作用,使論證具體、有說服力。7.第7段“無論寫詩、作畫,都要求站得高于現實,這樣來觀察、認識現實,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有什么深刻含義?寫詩,寫的是生活;繪畫,繪的是風景。它們都基于現實,以現實為原材料。然而,藝術作品往往融合了創作者自身的情感及體悟,因此,它們又必然高于現實。這就是說,不論是寫詩還是繪畫,要站得高于現實,才會擁有客觀的景物與主觀情感相融合的意境,才能全面深入觀察、認識現實。內容精講8.第8段是如何論證“精神實質”與“意境”的關系的?內容精講論證方法具體闡釋觀點舉例論證對比論證①列舉中國畫家觀察松樹沒有特定的時間的事例;②列舉五代畫家荊浩畫松樹的正面事例。列舉五代畫家荊浩畫松樹的正面事例和一位作者出外寫生的反面事例,對比鮮明。只有長期觀察,把握事物的精神實質,才能創造意境。內容精講論證方法具體闡釋觀點舉例論證列舉蘇州四棵古老的柏樹的例子。畫家觀察它的精神實質,再加以夸張渲染,意境會更鮮明。道理論證引用四川人的話“峨眉天下秀,夔門天下險,劍閣天下雄,青城天下幽。”作畫時要觀察風景的特色,形成深刻感受,畫出其實質。內容精講論證方法具體闡釋觀點對比論證山水畫家對所描繪的景物,要有強烈、真摯、樸素的感情。(正面)有的畫家沒有深刻感受,沒有強烈欲望,總是重復別人的。(反面)畫畫要有強烈、真摯、樸素的感情,表現出對象的精神實質,才能獲得獨特的意境。9.第9段是如何論證“畫畫既要意境又要意匠”這一論點的?舉例論證。以齊白石的印章佐證齊白石講究意匠,以齊白石講究意匠論證意匠對于畫畫的重要性。內容精講課堂練習A.靈魂(hún)氣慨(gài)惆悵(chóuzhàng)B.朝霞(cháo)

真摯(zhì)賦予(fùyǔ)C.渲染(xuàn)暮藹(ǎi)浮光掠影(lüè)D.頤和園(yí)慘淡(cǎn)金碧輝煌(huáng)D【解析】A.慨—概,悵—chàng;B.朝—zhāo;C.藹—靄。1.下列詞語中字形和加線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2.下列各句中的加紅成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A.小明看了今天老師布置的作業,胸有成竹地說:“我肯定能全部答對。”B.這次活動從校園欺凌、社交安全、絡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為大家模擬再現了各種場景,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C.爸爸上班的地方離家較遠,每天早出晚歸,朝朝暮暮,從不遲到早退。D.讀經典著作應該扎扎實實,不能浮光掠影。解析:朝朝暮暮:本指每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