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_第1頁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_第2頁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_第3頁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_第4頁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全面內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先后粉碎了國民黨的

進攻和

進攻。

回顧:內戰(人民解放戰爭)爆發始末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

1945年8—10月,國共

,簽訂

1946年6月,蔣介石進攻

,全面內戰爆發。

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重慶談判“雙十協定”中原解放區全面重點一、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一)背景毛澤東在井岡山率領工農革命軍進行土地革命的土地政策是什么?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實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實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耕者有其田。(二)內容◎宣傳《中國土地法大綱》

1.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制定土地改革總路線中國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就一般情況來說,占鄉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農,占有約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殘酷地剝削農民。而占鄉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農、貧農、中農及其他人民,卻總共只有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終年勞動,不得溫飽。——《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的決議》(1947年10月10日)

如何看待當時中國的土地占有情況?中國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土地占有情況不均衡。(三)結果◎翻身農民丈量分配土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艱苦的工作和斗爭,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歷時一年多順利完成,廣大農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糧食和衣物。(四)意義

1.使農村的階級關系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

2.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時間指揮者部隊意義二、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一)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1947年夏直接威脅到南京、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劉伯承、鄧小平◎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大別山地區位于南京和武漢之間的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處,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千里躍進大別山,對南京和武漢造成直接威懾,并且緊扼長江天險、鉗制中原地帶。人民解放軍為什么選擇向大別山躍進?◎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1947年6—9月)后方裝備兵力士氣形勢共產黨鞏固大大改善130萬→280萬高昂主動國民黨危機略占優勢430萬→365萬低落被動國民黨的力量嚴重削弱,共產黨的力量顯著增強,決戰時機來到。1948年秋國共軍事情況對比時間地點部隊將領意義1948年9—11月林彪、羅榮桓東北野戰軍解放東北全境東北◎三大戰役示意圖(二)遼沈戰役時間地點部隊將領意義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三大戰役示意圖(三)淮海戰役民工擔架大小車牲畜籌糧挑子船只543萬人30.5萬副88萬輛76.7萬頭9.6億斤20.6萬副8500只淮海戰役人民支前統計表◎人民群眾積極支前陳毅曾說過,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結合上表,說說人民群眾在解放戰爭中的作用。人民群眾的支持,保證了共產黨軍隊的后勤補給。時間地點部隊將領意義1948年11月—1949年1月東北野戰軍和華北人民解放軍北平和平解放;華北全境基本解放華北(北平、天津、張家口)林彪、羅榮桓、聶榮臻◎三大戰役示意圖(四)平津戰役◎人民解放軍進入北平城北平國民黨守軍總司令傅作義在中國共產黨的爭取下,接受和平改編。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中,中國共產黨為什么采取和平解放北平的策略?(1)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保護了古都的文物古跡。(2)和平民主是當時的大勢所趨,也是民心所向。

為迎接人民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新中國的建立,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

會議的主要內容是: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向城市,必須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恢復與發展生產是城市工作的中心;把中國逐漸由落后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的工業國,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全黨同志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會議還制定了黨在政治、經濟及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西柏坡會議)(五)渡江戰役時間結果意義1949年4月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橫渡長江,占領南京◎人民解放軍強渡長江◎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國民政府“總統府”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1949年4月)毛澤東為什么強調“宜將剩勇追窮寇”?結合歷史談談你的看法。

1949年國共決戰勝負已定,南京政府精銳喪盡。此時此勢,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面對的情況,是“宜將剩勇追窮寇”,解放全中國?還是“沽名學霸王”,滿足于“劃江而治”?毛澤東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雄才大略,提出要將革命進行到底。

中國共產黨迅速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有哪些?有何啟示?政治經濟軍事社會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實行土地改革,激發農民積極性。作戰方針明確,人民解放軍英勇作戰。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啟示·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革命勝利的關鍵。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中國土地法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