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金榜教育2024-2025學年7月高二期末聯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1頁
安徽省金榜教育2024-2025學年7月高二期末聯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2頁
安徽省金榜教育2024-2025學年7月高二期末聯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3頁
安徽省金榜教育2024-2025學年7月高二期末聯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4頁
安徽省金榜教育2024-2025學年7月高二期末聯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在此卷上答題無效)(試卷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考生注意: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一)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新中國成立后,馬克思主義史學得到迅速的傳播并成為占主導地位的史學,在馬克思主義的史學觀為指導下,將人民群眾作為歷史記錄的中心內容開始受到普遍的重視。此后的通史、斷代史、專門史中均著力記述人民的活動,充分肯定他們歷史活動主體的歷史作用。因此,馬克思主義史學大眾化包含兩個方面的內涵,一是歷史必須記載推動歷史前進主體的人民大眾,而不能局限于上層帝王、精英階層;二是歷史傳播必須關注大眾的歷史興趣,適應大眾閱讀歷史的能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卷首對閱讀此書的讀者提出了首先具備的幾種信念:“任何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以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否則最多只算一個有知識的人,不能算一個有知識的國民)。”錢穆先生所言并非危言聳聽。作為一國之國民,必須對本國的歷史、對民族的歷史有所了解,才能夠對歷史充滿敬畏之心,才能夠比較實際地看清自己,才能夠繼往開來。要求國民對本國歷史有所了解,學術性太強、原始資料大量堆積、滿篇專業定不行。這樣的文章根本漠視接受的大眾群體,其潛在的讀者僅限于狹窄的學術圈子,甚至連專業的學者閱讀起來有時也相當費力,大眾當然不會閱讀這種文章的。另一方面,歷史劇、歷史小說、歷史講壇等演說歷史的作品開始受到大眾的追捧,頗有意味的是,專業學者卻又在不斷批判此類作品的歷史失實。事實上,大眾對歷史知識的渴求普遍存在,他們又無法順利接受晦澀的專業學術著作,只能選擇與離歷史最為接近的電視劇、歷史小說等。專業研究者既然拒絕歷史大眾化,就沒有理由一味指責此類作品。如果理論著作只能在專業的小圈子里自說自話,沒有滿足大眾日益增長的對歷史知識的需求,那不僅是文化步入歧途的征兆,而且也嚴重偏離了馬克思主義的史學觀。史學如果脫離人民,不為人民服務,將完全失去存在的意義。要解決這種現實矛盾,就必須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大眾化。高二語文試題第1頁(共8頁)高二語文試題第2頁(共8頁)歷史的意義至少在兩個層面上得以展現。一是歷史本身的層面,即從事件發生的前后較長的歷史時段評估事件的起因、發展經過以及對歷史進程的影響,從而展現歷史事件的意義;二是當下的層面,即歷史作為一種知識資源對當下的文化消費發生的多種功用。當下的困境是,歷史研究者只關注歷史事件本身,關注歷史事件的本身意義,而對歷史的當下意義采取了漠視甚至拒斥的態度。而對大眾傳播歷史者,更多的則關注當下的意義,對歷史事件本身有時缺少嚴謹的考證,以致有偏離歷史真實之處。這種偏離又加劇了研究學者對歷史知識傳播的本能拒斥。有的研究者以傲慢與偏見的態度應對歷史的大眾化,其實他們所從事的研究,盡管有嚴密的考證,有充分的史料,有足夠的支撐,但這絕不是歷史研究的最終目的。從歷史意義的第一個層面轉向第二個層面,實現史學的大眾化,這才是歷史研究的歸宿。從某種程度而言,歷史知識的大眾傳播,有時遠遠比對歷史本身的意義研究更為艱難。一國之民必須對本國的歷史有所了解,而這種了解必須通過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大眾化是史學的材料二與革命戰爭時期不同,和平時期的學術事業當以專業化的常規建設為主,學術化應是主流。當然,參與現實、呼應時代是馬克思主義史學不同于其他史學流派的優勢。這一優勢不能廢棄。學術化的一層含義是馬克思主義史學應當首先致力于學術品位的提升,邁向學術前沿。有學者概個20世紀40年代“學術中國化”運動而言,通俗化、大眾化確為一大特點,這在文藝領域表現得尤為突出。這一取向和策略是由當時的社會境況和學術水準決定的,包括馬克思主義史學在內的整個革命文化追求通俗化、大眾化,具有歷史合理性。這些普及讀物擴大了馬克思主義史學的聲勢,發揮了宣傳教育、動員民眾的作用。不過,在語境業已轉換的當下,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建設的目標和路徑也應當做出調整。在一如既往地立足民眾立場,關注和書寫普通大眾的生活的同時,更要堅持學術品位,走高精尖路線,向一流水平看齊。從事高精尖的研究、立于世界學術之林乃是首要目標和重要使命。一段時期內,我們的馬克思主義史學過度糾纏于一些陳舊的命題,知識結構停留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對當代社會科學研究的新觀念、新方法、新動向缺乏敏感。當前,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已有意識地主動追蹤參與國際前沿問題研究,對國際學術新說作出積極回應,應在此基礎上,繼續在全球史、新文化史等新潮流和新領域中顯示身手、有所建樹,力爭成為世界學術共同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唯其如此,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史學才能實現蝶變和升華。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馬克思主義史學觀重視人民群眾在歷史記錄中的地位,肯定他們的重要歷史作用。B.任何一個國家的國民都必須充分了解本國、本民族歷史,這樣才能真正看清自己。C.那種晦澀的歷史學術著作連專業學者讀起來都相當費力,當然無法滿足大眾需求。D.歷史研究者不能只關注歷史事件本身及其意義,而漠視甚至排斥歷史當下的意義。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推動歷史前進的主體是人民大眾,但在馬克思主義史學傳播到中國前,歷史記載常限于上層帝王、精英階層。B.與專業的研究者相比,大眾傳播歷史者對歷史事件本身缺乏考證,往往偏離歷史真實,從而引發學者的拒斥。C.材料一認為,歷史研究最終目的是實現史學大眾化,但要實現這一目標可能比對歷史本身的意義研究艱難得多。D.材料二認為,當前我國史學研究在參與現實、呼應時代的同時,應致力于專業化的常規建設,走學術化的道路。3.根據原文內容,在下面文段的橫線處補寫出恰當的語句,每處不超過10個字。(3分)馬克思主義史學發展需兼顧①,在傳播歷史知識時,要考慮大眾的接受度,讓歷史文化 ②;在學術研究中,應追求高精尖,使馬克思主義史學邁向學術前沿。當前,馬克思主義史學只有立足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真正將大眾化和學術化有機結合,才能③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4分)5.如何正確推動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學術化?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6分)(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烈士們長眠在名山之下,蕭蕭的白楊伸延在陵道兩邊,大理石紀念塔高出云表,一只蒼鷹在塔的上空盤旋。本來是要寫一首詩,來獻給陵園的。激動了的情感忍受不了韻腳的限制和束縛,還是改寫散文吧。這一帶地方,確是形勝之地。山區的果樹和平原的莊稼,今年都獲豐收。陵園西邊的山路上,正有大隊的毛驢、馱騾,負載著新收的柿子、紅果,到山腳下的收購站去。驢騾踏在石路上的雜亂的蹄聲,以及趕牲口的人們的吆喝聲,都給天高氣爽季節的陵園,增加了充沛旺盛的生命力量。熱情高漲的婦女運輸隊來來往往的歌聲和歡笑,更帶來豐收季節的鼓舞歡騰。我想,長眠在地下的烈士們有知,也會為這一帶——即他們生前艱苦締造的地方——人民的斗志昂揚,生活幸福,感到安慰和高興的。這里的幸福生活,確是和烈士們分不開的,是有血肉的關聯的。是他們生前所關心,也是死后所不能忘懷的。這一地區之所以稱為名勝,并不在于像縣志或山志上所介紹的:山上有奇松,山中間有怪石,山下有泉水。這里之所以稱為名山,當然也不在于那些毀壞了的帝王宮殿,以及與之有關的舍利寶塔和僧尼庵寺。是因為:這里有艱苦的回憶,有革命的傳統,有當前奮發圖強的生產熱情。人民已經解除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所強加給他們的無窮災難,人民的生活,已經富裕和幸福。單從衣食住行上看,人民的生活已經和抗日期間有了很大的變化。在這里,再也看不見那時山區常高二語文試題第4頁(共8頁)見的:夏天,在炎日下上身赤露,下邊還穿著破棉褲,冬季在寒風里穿一件光板破羊皮襖的農民形象。現在農民的服裝,即使走到大城市,也還是整齊漂亮的。大部分住宅,已經改建成新瓦房,地勢背風而向陽。在吃的方面,也不會再有一大缸一大缸的爛酸菜或是樹葉。在運輸上,山下的公路已經修通,山上這一切都會傳送到陵園里來。而陵園也正在把它的聲音傳送到各個地方去。陵園主任一年三百六一天清晨,我看見有一個團的戰士在陵園前面集合。我們的戰士,不只武姿英發。我們的戰斗機,在陵園上空,轟轟飛過。這一切,烈士們是會看見、聽到的。他們會想起他們作戰時所用的簡陋武器,所受的敵人飛機轟炸的欺侮,為祖國的強大感到安慰。是的,經歷越多,聯想也就越豐富。我隨同一隊小學生在陵園的陳列室,瞻仰烈士學生對他的老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他們為什么都這樣年輕?”從那些年輕、英俊、堅定的遺容上看,很多烈士和站在他們面前的小學生,好像就妹。在壯烈犧牲時,他們有的十七八歲,有的二十一二歲。現在這樣年歲的青年,正在幸福地受到黨和人民的關懷和教育。從烈士們的傳略上可以看到,即使他們這樣年輕,他們生前已經是久經考驗,識見遠大,立場堅定,對革命忠心耿耿。我不知道那位嚴肅的老師怎樣解答。我從陵園走出來,這個問題一直在我的腦際回繞。很多烈士在中學、師范甚至小學,就接受了黨所傳播的革命思想。然后,他們回到家鄉,或僻壤的小學校里教書,他們又向貧苦的農民和他們的子弟傳播了這種思想。這就是星火燎原。在舊社會,到處是饑寒貧困,到處是階級壓迫,因此也就到處是易燃的干柴燥草。革命之火,一觸即發。隨即卷起革命的風暴,這些烈士投身、領導在這風暴烈火之中。他們有的愛好文學。而當時革命的報刊、書籍,傳播得很少也很困難。他們看不到革命的戲劇電影,聽不到革命的廣播。但他們頑強地接受了黨的教育,并奮不顧身地傳播了黨的思想。這樣看來,他們并不是生而知之,也不完全是時代使然,而是黨深入教育的結果。他們革命的堅決夜晚,我回到陵園的招待所,管理員對我說,白天來了兩位烈屬,從我的房間搬走了一床多余的鋪蓋。烈屬是母女兩人,就住在我的隔壁,她們低聲絮語,一夜好像沒有睡覺。我想,她們來到這里,恐怕是不容易入睡的。第二天,她們很早起來,就動身回家了。母親在路上,還要講述父親或是兄長的故事給那年輕的女孩子聽吧。但愿這故事,能叫全體青年人都聽到。這里的風聲泉水聲,都在傳送著烈士的遺言遺志!這里的花樹果樹,都染有烈士們的無限的恩澤和革命的感情!1965年9月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本打算寫一首詩獻給烈士陵園,結果改寫散文,是因為詩歌受到韻腳的限制和束縛,難以表達內心激動的情感。B.烈士陵園所在地之所以被稱為名山,不是因為此地風光秀美,古跡眾多,而是因為此地有著革命傳統、生產熱情等。C.“陵園也正在把它的聲音傳送到各個地方去”指陵園主任向戰士、學生作報告,句中的“聲音”即陵園主任報告聲。D.結尾部分寫到兩位烈屬看似閑筆,實則別具匠心:既照應了標題,又表明烈士的事跡和精神被人們永遠銘記與傳承。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柿子、紅果,蹄聲、吆喝聲,歌聲和歡笑……組成一幅有聲有色、熱鬧喜慶的豐收畫卷,從側面烘托了烈士的功績。B.從戰士到小學生再到烈屬,從清晨到夜晚,作者通過敘寫一天內不同群體緬懷烈士,表達了烈士永生、精神長存的意旨。C.結尾兩句獨立成段,飽含深情,借寫這里的風聲泉水聲、花樹果樹表達對烈士的贊美之情,大大增強了文章感染力。D.本文盡管是一篇散文,但與小說《荷花淀》一樣,都熔敘述、描寫、議論、抒情于一爐,語言絢麗華美且富有詩意。8.文中對比手法運用相當出色,請舉出兩例簡要分析。(4分)9.一個小學生在瞻仰烈士們遺容時提出了一個問題:“他們為什么都這樣年輕?”請結合文本予以回答。(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子畏死,余為歌詩,往哭之慟。將葬,其弟子重請為銘。子畏,余肺腑友,微子重且銘之。子畏性絕穎利,度越千士。世所謂穎者,數歲能為科舉文字,童髫中科第,一日四海驚稱之。子畏不然,幼讀書,不識門外街陌,其中屹屹,有一日千里氣。不或友一人,余訪之再,亦不答。一旦,以詩二章投余,杰特之志錚然。余亦報以詩勸其少加弘舒言萬物轉高轉細未聞華峰可建都聚。惟天極峻且無外,故為萬物宗。子畏始肯可,久乃大契,然一意望古豪杰,殊不屑事場屋。其學務窮研造化,玄蘊象數,尋究律歷,出入天人之間,將為一家學,未及成章而歿。其于應世文字、詩歌不甚惜,意謂后世知不在是,見我一班已矣。奇趣時發,或寄于畫,下筆輒追唐宋名匠。既復為人請乞,煩雜不休,遂亦不及精諦。且已四方慕之,無貴賤富貧,日詣門征索文詞、詩畫。子畏隨應之,大率興寄遐邈,不以一時毀譽重輕為取舍。子畏臨事果,事多全大節。故知者誠愛寶之,若異玉珍貝。王文恪公最慎予可,知之最深重。不知者亦莫不歆其才望,而娼嫉者先后有之。子畏糞土財貨,或飲其惠,諱且矯,樂其蓄①,更下之石,亦其得禍之由也。氣化英靈,大略數百歲一發鐘于人,子畏得之,一旦已矣,此其痛宜如何置?有過人之杰,人不歆而更毀;有高世之才,世不用而更擯,此其冤宜如何已?子畏為文,或麗或淡,或精或泛,無常態,不肯為鍛煉功;其思常多而不盡用。其詩初喜秾麗,既又仿白氏,務達情性而語終璀璨,佳者多與古合。唐氏世吳人,居吳趨里。子畏母丘氏以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日生子畏,歲舍庚寅,名之曰寅,初字伯虎,更子畏。卒嘉靖癸未十二月二日,得年五十四。(節選自《明代散文選》)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紙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余亦報A以詩B勸其少C加弘舒D言萬物E轉高轉細F未聞G華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C.“糞土”與《沁園春·長沙》中“糞土當年萬戶侯”的“糞土”用法不同。D.庚寅:庚為十天干之一,寅為十二地支之一,古人以干支相配以紀年月日。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唐子畏與世人所說的聰明人不同,他們長于科舉文字,童年就能中科舉,一天之內便名滿天下;而他幼年讀書,足不出戶,志向高遠,氣象宏大。B.唐子畏治學務求深入研究自然,通曉天人之道,成就一家之言,可惜還未完成就去世了。他對于應世的詩文不很重視,認為死后就沒人知道他了。C.唐子畏遇事果斷,行事多顧大節,深得不輕易贊許人的王文恪公賞識;但也遭到別人嫉妒,更有受過他恩惠的人對他幸災樂禍,甚至落井下石。D.作者不僅為唐子畏的去世而感到深深痛惜,寫詩哀悼,前往慟哭,更為他才智過人卻遭到詆毀、才華高世卻不被任用的不幸遭遇而感到憤懣不平。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將葬,其弟子重請為銘。子畏,余肺腑友,微子重且銘之。(4分)(2)子畏隨應之,大率興寄遐邈,不以一時毀譽重輕為取舍。(4分)14.唐子畏的畫、文、詩各有何特點?請簡要概括。(3分)(四)閱讀IV(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15~16題。斗牛邊纜住仙槎,酒甕詩瓢,小隱煙霞。厭行李程途,虛花世態,潦草生涯。酒腸渴柳陰中揀云頭②剖瓜,詩句香梅梢上掃雪烹茶。萬事從他,雖是無田,勝似無家。【注】①喬吉(1280—1345),字夢符。一生懷才不遇,傾其精力創作散曲、雜劇。②云頭:疑為“石頭”之誤。高二語文試題第6頁(共8頁)15.下列對這首元曲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D.本曲醇樸自然,音情婉諧,它是作者內心的獨白,寄寓了作者深沉16.結尾三句有什么含意?其中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孔子云:“道不同,不相為謀。”屈原在《離騷(節選)》中運用反問表達類似意思的兩句話是:,?”單的情形。(3)雙關是古詩詞中常見的修辭手法,它巧妙利用詞的多義或同音特點,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二、語言文字運用(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蟬和自然界中的各種生物一樣,都是(①),優勝劣汰后生存下來的佼佼者,其結構與功能臻于完美。然而,,蟬翼有殺菌功能,有些真菌就對沒有翅膀的蟬若蟲進行攻擊。由于若蟲要長時間棲息在遍布微生物的潮濕土壤中,因此很容易成為蟲生真菌的寄主。蟬花就是蟬的若蟲被真菌寄生后形成的病態現象,是真菌與被寄生而亡的蟬若蟲的復合體。跟冬蟲夏草一樣,蟬花的外形是“動物+植物”的奇妙組合。蟬的若蟲被麥角菌科的某種真菌感染、寄生,當環境適宜時,真菌開始萌發菌絲體,吸收蟲體的營養,最終蟲體被菌絲體完全占據而只剩下一個軀殼。此后,在僵硬的蟲尸上菌絲體又轉化為具有繁殖功能的子實體,頂端分枝形似花朵,故而被稱為蟬花。花在中藥中的使用比冬蟲夏草更早,因為其個頭比冬蟲夏草大,所以俗稱大蟲草。現有資料能足以證蟬花是真菌寄生在蟬若蟲體內并將其殺死后開出的“惡之花”,但還有一種真菌更加邪惡,竟然可以直接在活著的蟬體上“開花”。這種團孢霉屬真菌侵入蟬體后,破壞蟬的器官,吸收蟬的營養,大約一周后,真菌的子實體從蟬的尾部爆出,開出罪惡的白色“花朵”--長出一團白花花的孢子。由于這種真菌可以產生微量的制幻劑,因此被感染的蟬會像吸過毒一樣興奮,即使頻臨死亡,依然精力充沛。它們一18.下面填入第一段中橫線上的熟語,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D.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高二語文試題第7頁(共8頁)高二語文試題第8頁(共8頁)19.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4分)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4分)21.文中最后一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并加以改正。(4分)個字。(5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分)一位木匠的態度,據我看:(一)要作個好木匠;(二)雖然自己已成為好木匠、泥水匠和一切的匠。此態度適用于木匠,也適用于文藝寫家。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800字。1.B(“充分了解”“真正看清自己”不正確。原文說的是“有所了解”“比較實際地看清自己”。)3.示例:①大眾化與學術化②走近大眾生活③獲得高質量發展(或:實現蝶變和升華)(每處1分,意思對且字數符合要求即可)4.①總體上采用遞進式結構:先結合新中國成立后的歷史背景闡釋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史學大眾化,后論②后者采用并列式結構:從解決史學脫離人民的現實矛盾和消除史學研究的當下困境兩個方面,論述推動馬克思主義史學大眾化的必要性。(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5.①努力提升學術品位,邁向學術前沿,走高精尖路線,向一流水平看齊;②謹防堆積原始資料、專業 (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它答案,符合文意即可酌情給分)8.①今天人民的衣食住行與抗戰期間的對比,表現了人民生活的富裕和幸福,突出了烈士的偉大功績。②年輕的烈士壯烈犧牲與現在的青年正幸福地受到黨和人民的關懷和教育的對比,突出了烈士英勇奮斗、忠于革命的犧牲精神。(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9.①他們壯烈犧牲時,有的十七八歲,有的二十一二歲,本來就很年輕。②他們很早就接受了黨所傳播的革命思想,接受黨的深入教育,投身到反抗階級壓迫的革命風暴烈火之中,犧牲時仍很年輕。③舊點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13.(1)將安葬時,他的弟弟子重請求我給他寫墓志銘。唐子畏是我的知心朋友,沒有子重的請求我也將(2)唐子畏隨意應允他們,大概他寄情深遠,不把一時的詆毀贊譽、看重看輕當作取舍標準。(句意14.畫:追求唐宋名匠風韻,不求精審。文:沒有常態,不愿錘煉。詩:先喜秾麗后學通俗,致力于表達性情而最終語言絢麗。(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參考譯文】唐子畏去世,我寫了挽歌,前往哭得非常悲痛。將安葬時,他的弟弟子重請求我給他寫墓志銘。唐子唐子畏天生非常聰明,大大超過很多的讀書人。世人所說的聰明人,幾歲就能寫科舉應試之文,童年內心志向高遠,有一日千里的氣象。他不喜結交任何人,我曾經拜訪過他兩次,也不回訪我。后來的某一語文參考答案第1頁(共3頁)語文參考答案第2頁(共3頁)天,他拿著兩首詩給我,卓異之志鮮明。我也拿詩回贈他,并勉勵他稍加拓展胸懷,說到世間萬物總要向高深細致發展,沒有聽說高大的山峰能建在都市之中,只是天是很高且不排斥外物的,所以能成為萬物之根本。唐子畏開始認可,時間長了就和我在感情上非常投合,然而他一心仰慕古之豪杰,一點兒也不屑于從事科舉考試。他的學問追求深入研究大自然,玄妙深奧的象數,查考探求歷法,通曉天道與人事之間的關系,將要成為自成一家的學說,還沒來得及成書就去世。他對于應付世事的文章、詩歌不很重視,認為下筆總是追求唐宋名匠的風韻。受人請托以后,煩雜不斷,于是畫作也不求精審。并且四方之士仰慕他,王文恪公最不輕易贊許他人,對他最為賞識。不了解他的人沒有不羨慕他的才華名望,而嫉妒他的人前后都有。唐子畏把錢財視為糞土,有人受過他的恩惠,卻隱瞞而且矯飾,幸災樂禍,甚至落井下石,這也是他獲得災禍的緣由。陰陽之氣變化為英明靈秀的資質,忽然有一天死去,這種悲痛應當如何安放?有才智出眾的人才,人們不羨慕卻反而毀滅;有超越世俗的才能,社會不任用卻反而擯棄,這種冤屈應當如何停止?唐子畏寫文章,有的華麗有的平淡,有的精深有的浮泛,沒有常態,不肯下錘煉的功夫;他的文思常常豐富卻沒有用盡。他的詩歌最初喜歡秾麗,不久又模唐氏世代是吳地人,居住在吳趨里。唐子畏的母親丘氏在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日生下子畏,當年是庚寅年,取名為寅,最初字伯虎,后來改名為子畏。死于嘉靖癸未年十二月二日,享16.含意:世間萬事隨他去吧,家中雖無田地,卻勝過無家可歸啊。(2分)思想感情:①經歷長期飄泊羈旅,飽嘗世態炎涼之后,驀然回首,作者感覺萬事皆空,一切都成了泡影。(2分)②這三句看似曠達超脫、欣慰滿足,實則隱含了作者懷才不遇、窮困潦倒而又無可奈何的抑郁與憤懣。(2分)(意思對即可)17.(1)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2)煢煢孑立形影相吊(3)示例一: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示例三: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示例四: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每空1分,有錯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18.B(A項,螳螂捕蟬,益損害別人,而不知道有人跟著算計他。B項,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是宗教告誡修行人警惕外界誘惑的話,意思是修行到一定階段,就會有魔障干擾破壞而可能前功盡棄。后來比喻取得一定成就后遇到的障礙會更大。C項,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比喻雖然一時受到損失,但是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反之亦然。D項,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原指出兵攻擊對方不防備19.示例:①經過漫長的自然選擇②蟬花早就被用作中藥(每句2分,意思對即可)20.示例:現有資料足以證明,蟬花的藥用價值近似冬蟲夏草,有提高人體免疫力、鎮痛、鎮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