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多校聯考2025年中考模擬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多校聯考2025年中考模擬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多校聯考2025年中考模擬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多校聯考2025年中考模擬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多校聯考2025年中考模擬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pagenumber"pagenumber頁,共NUMPAGES"numberofpages"numberofpages頁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多校聯考2025年中考模擬語文試題一、基礎知識綜合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采訪大型史詩幻境演出《赳赳大秦》編劇團隊后,你們根據錄音將其中一段話寫了下來。歷史需要追溯源頭,秦統一六國便是中華文明的關鍵起點之一,“漢承秦制”,正是這一制度基礎締造了此后輝煌的華夏文明,①yùn育了唐宋等②diān峰盛世。而作為中國的文化名片,西安兵馬俑本身早已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吸引無數人想要探尋它背后的故事。因此,溯源秦朝,講述大秦的歷史,不僅是自然的選擇,更是文化標識的根本體現。1.采訪錄音中有兩個字的讀音編劇團成員讀得不準確,請你幫忙注音。締造()

矚目()2.將錄音寫成文字時,某同學有兩個字不會寫。請你根據拼音加以補充。①yùn

②diān二、名句名篇默寫3.陜西悠久的歷史承載著悠悠文脈。請結合積累,將手抄報精選的詩文名句補充完整。面對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杜甫內心焦慮至極,青絲變成白發,感覺(1)“,”。(《春望》)初登仕途、恨不得志的韓愈,最終還是懷著無限怨憤離開了長安,坎坷遭遇讓他疾呼:“嗚呼!(2)?!”(《馬說》)鎮守西北邊疆,范仲淹用(3)“,”(《漁家傲·秋思》)寫出了延州處在層層山嶺的環抱之中的地理環境。回到當年學習生活過的革命圣地延安,賀敬之用“一條條街道寬又平,一座座樓房披彩虹;(4),”(《回延安》)寫出了延安舊貌換新顏。三、基礎知識綜合陜西正在堅定地走科技創新之路,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加堅定的步伐邁向未來。下面是某同學手抄報中的文字摘錄,請你修改完善。①一束光,可以做什么?②道路上,激光雷達可以成為車輛的眼睛,精確感知道路環境;廠房中,飛秒激光可以成為最細的“刀”,雕刻出高精細的曲線;實驗室內,一束光通過高精度顯微鏡成為“鑷子”,操控微米級粒子……③應用廣泛的光子產業,是基礎性、先導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④在一項項關鍵技術突破的背后,往往是高昂的研發投入、較大的研發風險、較長的研發周期以及快速的技術更新。⑤不同光子企業在______、______和______過程中,會用到一些成本高昂的共性技術,單家企業難以承擔,共性技術平臺應運而生。⑥針對難點,陜西積極建設光子共性技術平臺,助力初創企業降低研發成本,促進科技成果更快轉化落地,推動光子產業創新集群蓬勃發展。4.某同學在抄寫第②句時漏寫了一個標點符號,請你幫忙添加。5.某同學想刪掉第④句中的加點詞語“往往”。你覺得“往往”能否刪去?為什么?6.抄寫第⑤句時,有三個詞語排序出錯,請將它們按正確的次序填寫在橫線處。(只填序號)A.生產

B.研發

C.測試四、名著閱讀7.陜西的每一座城市都像是一座文化寶庫,當你漫步在各個嶄新城市的街頭巷尾,常常會有“一眼千年”神奇體驗。古老與現代在這里交融碰撞,歷史的厚重與時代的活力撲面而來。經典從千載光陰中走來,名著帶你向文化深處走去。請為手抄報的城市專欄撰寫內容:請根據提示,完成故事概述,讓大家了解發生在陜西的經典故事。名著:《水滸傳》城市:華陰縣主要人物:史進故事:______五、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①在西安機場三期工程建設過程中,某科技公司構建了自主可控的數字建造運營及數字資產管理的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讓數字資產實現價值變現。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技術人員共創建了1500萬平方米的建筑信息模型。模型整合了機場擴建工程的各種相關信息。大到航站樓的整體,小到管網系統的每個安裝支架,都體現在這些數字模型中,相當于創建了一座虛擬機場。②機場三期工程項目建成在即,建設團隊還準備交付“數字孿生”機場。“以往的項目驗收后,資料就存放在檔案室了,難以進行‘活化’利用。現在,我們嘗試把這些建設期的檔案進行數字化,在交付一座實體機場的同時交付一座數字機場。在后期機場運營中,工作人員可以隨時隨地查找管道的位置、關鍵設備的參數等信息,實現高效精準管理。”該團隊的成員說。通過構建機場數字孿生系統,可實現跑道、機位、保障車輛等關鍵資源最優化,為后期機場的管理和運營提供高效支撐。一座更加智能的機場有望成為現實。(摘編自《讓“智慧機場”從愿景變為現實——探訪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材料二】①西安地鐵8號(環)線開通,西安進入“地鐵環線時期”。地鐵環線,能夠將既有線路的“孤枝線路”連線成面,減少市民換乘次數,優化客流迂回中心運力浪費,緩解線網換乘壓力,激發城市外圍圈發展活力的同時,進一步增強線網韌性,提升地鐵保通保暢能力。從客流組織的角度來看,地鐵8號(環)線的開通,使市民在中心城區附近不同方位的兩個地點進行通勤時,無需再深入城市中心進行換乘,進一步縮短繞行距離,提升出行效率。同時,環線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在于對交通樞紐和客流大站的串聯。這些場站有大量的集中客流,通過環線將其連接后,無論是從環內核心區還是環外郊區前往樞紐,均可就近乘坐放射線路或穿城線路至與環線的換乘站,再乘坐環線快速抵達樞紐。此外,8號(環)線就像是西安二環和三環之間的一條“金腰帶”,串聯了西安20余個商圈,地鐵樞紐大量導入的客流,將與商業體的各類服務彼此增益。②截至目前,西安已有11條地鐵線路,形成了一個外通內暢、轉換高效的“棋盤+環+放射”軌道交通網絡,加強了各個區域之間的聯系,極大地推進了城市融合發展。13年來,從一條線到一張網,再到一環牽七線,邁入西安軌道交通“400+”公里時代……地鐵不僅僅是交通工具,更像是城市骨架的延伸,放大市民出行半徑,重塑城市空間布局,也串聯起群眾的美好生活。(摘編自《“換乘之王”來了!》)【材料三】①1934年12月27日,隴海鐵路潼西段全線鋪通至西安,西安站始建。1936年西安火車站站房建成,它的建成推動了西安火車站附近工商業發展,改變了城市布局,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方便了人員流動,還為西北地區發展注入新活力。②1985年12月15日,西安火車站新候車大樓竣工啟用,成為西安新地標。③1996年,西安火車站成為全國首批微機售票試點火車站,讓西安火車站售票業務從“做手工”到“敲鍵盤”,售票速度從幾分鐘壓縮到幾十秒。④2020年全國普速鐵路推廣實施電子客票,西安火車站也實現了“無紙化”。⑤2010年,西安火車站迎來西安至鄭州高速鐵路,國產“和諧號”高速動車組從西安火車站出發,使西安到鄭州的時間由原來的6小時縮至2小時內。2023年,西安火車站首次接入進京G字頭高速鐵路動車組,西安與北京等地的時空距離被急速拉近。⑥2021年12月31日,西安火車站改擴建工程竣工。擴建后的西安火車站由原來6臺11線增加到9臺18線,設計年旅客發送量4800萬人次,成為擁有高架候車室、南北雙廣場、雙站房、雙地鐵接駁,多通道、立體化、零換乘的綜合交通樞紐。(摘編自《西安火車站建站九秩啟新程》)【材料四】①到2035年,陜西將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②陜西省綜合立體交通網2035年主要指標表序號指標目標值1享受1小時內快速交通服務的人口占比95%以上2中心城區至綜合客運樞紐半小時可達率90%以上3多式聯運換裝1小時完成率90%以上4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通道能力利用率60%~85%5主要通道新增交通基礎設施多方式國土空間綜合利用率提高比例80%6交通基礎設施綠色化建設比例95%7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率90%8重點區域多路徑連接比率95%以上9綜合立體網安全設施完好率95%以上(摘編自《重磅!陜西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出爐:米字型+五橫兩縱!》)8.西安機場三期工程中,“數字孿生”機場的應用為后期運營管理提供了哪些便利?請依據【材料一】列舉。9.西安地鐵8號(環)線的開通對市民出行和城市發展有何積極意義?請結合【材料二】簡要說明。10.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西安機場三期工程通過構建數字孿生系統,實現了建設期檔案的數字化和后期運營管理的高效化,為智慧機場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B.西安地鐵8號(環)線串聯多個商圈并優化客流組織,其“棋盤+環+放射”的網絡布局顯著提升了城市交通效率和區域經濟活力。C.西安火車站自1934年建成后,歷經多次技術升級和擴建,現已成為集高鐵、地鐵、雙廣場于一體的西北地區最大航空樞紐。D.陜西省計劃到2035年建成以智能先進、綠色集約為特點的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進一步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融合發展。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萬古千秋五丈原靳秀萍①朔風凜冽,衰草遍野,眺望遠處山坳里的樓宇,我思接千古。②這里地處秦嶺北麓,八百里秦川西端,地勢平坦,東西北三面臨空,開闊的視野和險要的地勢使之成為古代關中通往巴蜀的要地。因此原最狹處僅五丈的地勢而得名五丈原。③真正讓五丈原聞名遐邇的不是它南枕秦嶺,北眺渭水,扼東西交通,守南北要沖,而是這里曾經駐足過一位神話般的歷史人物——諸葛亮。眼前的這個黃土原就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第五次伐魏的古戰場,也是“智多星”諸葛亮隕落的地方。④現在的五丈原諸葛亮廟,建筑在五丈原最寬闊的地方。面對渭河,坐南朝北的五丈原諸葛亮廟,象征著諸葛亮畢生都在向往北伐,追求國家統一。⑤來到諸葛亮廟門前,門前石刻卷軸上鐫刻的《出師表》遒勁有力,豪邁奔放。南宋紹興八年,岳飛領兵路過河南南陽,夜宿臥龍崗武侯祠,看到前人留在墻壁上的詩詞文章,相同的人生境遇讓岳飛觸景生情,他揮毫潑墨,寫下了《出師表》,慷慨激昂的報國之情在行書、行草和草書的交替變化中流瀉于筆端。清代光緒四年,時任岐山縣縣令的胡升猷重修武侯祠,花重金于京商手中購得《出師表》拓本,又請來陜西富平雕刻大師刻于青石之上,并鑲嵌于武侯祠獻殿東西兩側的墻壁之上。⑥廟門上方懸掛有書法家題寫的“五丈原諸葛亮廟”,大門兩側有一副楹聯:“一詩二表三分鼎,萬古千秋五丈原。”女兒熟練背誦《出師表》后,我們一家三口免票入場。⑦諸葛亮廟呈長方形,分東、西、中三個院落。東側是獻殿,中院為正殿,西側是后院。獻殿的鐘樓前有一棵百年槐樹,人稱“結義槐”,粗壯的主干上分出三個杈,仿佛一個大寫的“義”字。⑧我們來到正殿,門上方書“英明千古”的匾額,東西兩側的偏殿是大將魏延和馬岱。忠烈勇武的關興和王平站立在東側,西側則是張苞和廖化,怒目圓睜,英武異常。正殿內供奉著諸葛亮塑像,上面的匾額為“將相師表”四個字。兩側對聯為:“短兵五丈原,長眠一臥龍。”諸葛亮塑像手持羽毛扇,神態自若。“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的他,頭戴綸巾,手搖羽扇,風流倜儻,神情自若,他一生功勛卓著。他“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的殫精竭慮;他“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的運籌帷幄,怎能不讓人頂禮膜拜?⑨走出正殿,滿滿的敬仰感充盈心中。千百年來,諸葛亮近乎完美的形象根植于國人心中,文學作品中的他儒雅風流,無所不能。其實,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同樣忠肝義膽、智慧超群、正直高潔、光耀寰宇。⑩站在“白帝城托孤”的壁畫前,我思潮翻滾,諸葛亮是道德的典范、政治家的楷模、智慧的化身。大意失荊州的關羽敗走麥城,生擒被殺。痛失關羽和荊州的劉備滿懷悲憤地御駕親征東吳。孰料東吳年輕的都督陸遜火燒連營,劉備兵敗逃到永安。先主在永安托孤,說盡千古君臣情:“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精忠報國的諸葛亮和知人善任的君主劉備演繹出一番君臣千古佳話。從此,43歲的諸葛亮輔佐劉禪,開始謀劃北伐曹魏的軍事行動。為了報答劉備對他的知遇之恩,完成劉備光復漢室的遺愿,也為了實現自己在隆中所提出的北伐曹魏,進而統一全國的政治理想,他先用4年時間做北伐的備戰,7年間親率大軍奔赴前線,開始了北伐的攻防三部曲。?據史料記載,諸葛亮在擔任蜀國丞相,輔佐幼主劉禪期間,外交上派鄧芝和東吳修好關系,和平共處;在內部修明政治,穩定人心。他發起了“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南征平叛;他推心置腹地收納人心,為民族融合作出了巨大貢獻。第五次北伐曹魏,在五丈原分兵屯田,但事必躬親的他終因積勞成疾,遺憾地撒手人寰。?在正殿的南側建有隕星亭,小小的亭子內用水泥塑封著一塊表面凹凸不平的不規則石塊,此石為隕星石。有文字記載:“有星赤而芒角,自東北西南流,投于亮營,三投再還,往大還小,俄而亮卒。”據說是在五丈原附近發現的。傳說這是人們為了表達對諸葛亮去世的哀思與懷念所造,如今五丈原周圍村莊還有多個帶有“星”字的村名,如落星堡村、同星村、原星村等。?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后,蜀軍秘不發喪,按照他生前的安排,用減兵增灶的策略偷偷撤離。走出函谷關之后,蜀軍突然哭聲震天。蜀軍遵照諸葛亮的遺愿,把他葬在漢中勉縣的定軍山下。手下將士把諸葛亮生前的衣服埋葬在岐山五丈原,以示紀念,就是眼前的衣冠冢,它位于正殿的西南側。?走出五丈原諸葛亮廟,回望松柏掩映中的廟宇,我心潮澎湃,千年后的我們穿越歷史的重重帷幕,依然為他儒雅的風范、卓爾不群的政治軍事才能和高潔的人格魅力所震撼。我深鞠一躬,向這個不朽的靈魂致敬。(選自2025年1月25日《西安晚報》,有改動)11.文章開篇寫“朔風凜冽,衰草遍野”,請簡要分析其作用。12.文中引用“一詩二表三分鼎,萬古千秋五丈原”這副楹聯有何表達效果?請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分析。13.請結合文本,任選兩個角度賞析文中畫線句。他“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的殫精竭慮;他“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的運籌帷幄,怎能不讓人頂禮膜拜?14.文章末尾提到作者“深鞠一躬,向這個不朽的靈魂致敬”,結合全文分析作者如此敬仰諸葛亮的原因。15.假如你是一位導演,要拍攝一部關于諸葛亮的紀錄片,需要在五丈原諸葛亮廟取景。為突出諸葛亮的形象與精神,你會拍攝哪些場景?請簡要說明理由。(至少答出兩處場景)六、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韓滉(huàng)欲遣使獻綾羅四十擔詣行在①,幕僚何士干請行,滉喜曰:“君能相為行,請今日過江。”士干許諾,歸別家,則家之薪米儲偫②(zhì)已羅門庭矣;登舟,則資裝器用已充舟中矣。下至廁籌③,滉皆手筆記列,無不周備。每擔夫,與白金一版置腰間。又運米百艘以餉李晟,自負囊米至舟中,將佐爭舉之,須臾而畢。艘置五百弩手以為防援,有寇則叩舷相警,五百弩已彀④(gòu)矣。比至渭橋,賊不敢近。時關中兵荒,米斗直錢五百,及滉米至,減五之四。滉為人強力嚴毅,自奉儉素,夫人常衣絹裙,破,然后易。(節選自《資治通鑒》,有刪改)【注釋】①行在:皇帝外出退行時的行轅。②儲偫:儲備,特指存儲物資以備需用。③廁籌:古人如廁后用來清潔身體的工具。④彀:張滿弓。1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自負囊米至舟中()

(2)須臾而畢()(3)米斗直錢五百()

(4)破,然后易()17.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及”,與“及滉米至”中的“及”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A.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誡子書》)B.及魯肅過尋陽(《孫權勸學》)C.至霸上及棘門軍(《周亞夫軍細柳》)D.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18.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登舟,則資裝器用已充舟中矣。(2)有寇則叩舷相警,五百弩已彀矣。19.孔子說為政要“先之勞之”,意思是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勞苦在前,享受在后。韓滉算得上“先之勞之”嗎?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七、詩歌鑒賞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賣炭翁[唐]白居易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20.詩歌前四句通過外貌描寫展現人物形象,請簡述賣炭翁的形象特征。21.有評論說詩歌結尾“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這十四字“直書其事,而其意自見”。請簡要分析“其事”“其意”各指什么。八、作文22.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寫作任務。成長路上,我們總會面臨各種選擇。是參加社團活動、豐富課余生活,還是埋頭書本、專注學業?是跟隨大眾潮流,還是堅持自己的獨特喜好?面對困難,是迎難而上,還是知難而退?這些選擇時刻影響著我們的成長軌跡。回顧你的成長歷程,哪一次選擇讓你印象深刻?在面臨選擇時,你是如何權衡利弊、做出決定的?請以“成長的選擇”為題目,結合自身經歷,寫一篇文章。你可以講述自己的選擇故事,也可以闡述對選擇的思考與感悟。要求:①題目自擬;②文體自選;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④不得透露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關信息;⑤不少于600字。

參考答案【答案】1.dì;zhǔ2.孕;巔【詳解】1.本題考查字音。①締造(dìzào):指創立、建立(多指偉大的事業)。②矚目(zhǔmù):表示注視、關注,被眾人所關注。2.本題考查根據拼音寫漢字。①孕育(yùnyù):本指懷胎生育,后引申為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醞釀著新事物。②巔峰(diānfēng):指山的最高處,也比喻事物發展的最高點或頂峰狀態。3.【答案】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一盞盞電燈亮又明;一排排綠樹迎春風【詳解】本題考查名句默寫。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本題中的“搔、渾、簪、邪、嶂、孤、閉、盞、排、迎”等字詞容易寫錯。【答案】4.給“眼睛”一詞加上雙引號。5.不能刪去。“往往”表示通常情況,但不排除特殊情況,說明在多數關鍵技術突破的背后存在這些問題,但不是絕對的。如果刪去,就變成所有關鍵技術突破背后都有高昂的研發投入等,這樣表述過于絕對,不符合實際情況。“往往”一詞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和嚴謹性。6.BCA【詳解】4.本題考查標點符號的用法。“道路上,激光雷達可以成為車輛的眼睛,精確感知道路環境”,這里的“眼睛”并非真正的眼睛,而是將激光雷達比作眼睛,具有特殊含義,所以需要加雙引號。5.本題考查對詞語的賞析。首先表明態度“不能刪去”,然后解釋“往往”的含義及在句中的作用,接著分析刪去后句子意思的變化,最后強調“往往”對體現語言準確性的重要性。“往往”表示“通常情況下、大多數時候”,在句中起到限定作用,說明“關鍵技術突破背后伴隨著高昂研發投入、較大風險等情況”是一種常見現象,但并非絕對。如果刪去“往往”,句子就變成“在一項項關鍵技術突破的背后,是……”,語氣變得絕對化,忽略了可能存在的例外情況,與客觀事實不符。“往往”的使用體現了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嚴謹性,符合說明文對事實描述的客觀性要求。6.本題考查句子的排序。從生產流程來看,企業首先要進行研發,探索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完成后進行測試,檢驗產品是否符合要求;測試通過后才進入批量生產環節,將產品推向市場。所以正確順序是研發、測試、生產;故答案為BCA。7.【答案】示例:史進隨王進學習武藝,和少華山朱武等結交。后被獵戶告發,史進等人一起殺敗了官兵。但史進不愿落草,便遠去渭州尋師。【詳解】本題考查名著閱讀能力。根據所給題干“華陰縣”“史進”可知,橫線處應填的內容是關于史進在華陰縣發生的事情。概括時語言要簡練。《水滸傳》是元末明初施耐庵所著長篇小說,講述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梁山好漢,因被逼無奈先后聚義水泊梁山,豎起“替天行道”大旗,劫富濟貧、反抗欺壓的故事。他們經歷三打祝家莊、大戰方臘等戰役,最終受宋朝招安,多數人結局悲壯。小說塑造了魯智深、武松等經典人物,揭露封建統治黑暗,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1)學藝史家莊:史進從小不務農業,只愛刺槍使棒,拜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為師,半年時間學會了十八般武藝。史太公死后,史進成為史家莊之主。(2)結交少華山:少華山中三位頭領朱武、楊春、陳達來華陰縣借糧,史進活捉了陳達,朱武、楊春自縛來降,史進被他們的義氣感動,與少華山結交。(3)大鬧史家莊:史進與少華山結交之事被獵戶李吉揭發,華陰縣縣令派兵包圍史家莊。史進和朱武、陳達、楊春一起殺敗官兵。史進不愿落草,遠去渭州尋師。示例:史進是華陰縣史家莊的少莊主,他與少華山好漢朱武、陳達、楊春結為兄弟。官府得知后派兵圍剿,史進為掩護朋友,火燒莊園,最終投奔梁山。【答案】8.①實現建設期資料“活化”利用,后期運營中可隨時隨地查找管道位置、設備參數等信息,實現高效精準管理;②實現跑道、機位、保障車輛等關鍵資源最優化,高效支撐后期機場的管理和運營。9.①減少市民換乘次數,提升出行效率;②串聯交通樞紐和商圈,促進商業與交通協同發展;③增強線網韌性,緩解中心城區換乘壓力;④推動城市外圍圈發展,重塑空間布局。10.C【分析】這篇閱讀材料以西安交通建設為切入點,通過機場、地鐵、火車站三個典型案例,立體化展現了現代交通發展的智能化、網絡化特征。材料結構清晰,從具體案例(材料一至三)到遠景規劃(材料四),形成由點及面的遞進式論述。語言風格兼具專業性與通俗性,既運用“數字孿生”“多式聯運”等技術術語,又通過“金腰帶”等比喻增強可讀性。【詳解】8.本題考查內容概括。結合材料一第②段“以往的項目驗收后,資料就存放在檔案室了,難以進行‘活化’利用。現在,我們嘗試把這些建設期的檔案進行數字化,在交付一座實體機場的同時交付一座數字機場場”“在后期機場運營中,工作人員可以隨時隨地查找管道的位置、關鍵設備的參數等信息,實現高效精準管理”,可知,把這些建設期的檔案進行數字化,交付使用,實現建設期資料“活化”利用。在后期機場運營中,工作人員可以隨時隨地查找管道的位置、關鍵設備的參數等信息,實現高效精準管理。結合材料一第②段“通過構建機場數字孿生系統,可實現跑道、機位、保障車輛等關鍵資源最優化,為后期機場的管理和運營提供高效支撐。一座更加智能的機場有望成為現實”,可知,通過構建機場數字孿生系統,可實現跑道、機位、保障車輛等關鍵資源最優化,為后期機場的管理和運營提供高效支撐。9.本題考查內容概括。結合材料二第①段“地鐵環線,能夠將既有線路的‘孤枝線路’連線成面,減少市民換乘次數,……無需再深入城市中心進行換乘,進一步縮短繞行距離,提升出行效率”,可知,地鐵環線,減少市民換乘次數,優化客流迂回中心運力浪費,緩解線網換乘壓力,激發城市外圍圈發展活力的同時,進一步增強線網韌性,提升地鐵保通保暢能力。結合材料二第①段“環線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在于對交通樞紐和客流大站的串聯。……地鐵樞紐大量導入的客流,將與商業體的各類服務彼此增益”,可知,環線對交通樞紐和客流大站的串聯,串聯了西安20余個商圈,地鐵樞紐大量導入的客流,使交通與商業體的各類服務彼此增益。結合材料二第②段“西安已有11條地鐵線路,……重塑城市空間布局,也串聯起群眾的美好生活”,可知,西安地鐵推動城市外圍圈發展,放大市民出行半徑,重塑空間布局,串聯起群眾的美好生活。10.本題考查篩選文章信息。C.結合材料三第①段“1934年12月27日,隴海鐵路潼西段全線鋪通至西安,……還為西北地區發展注入新活力”,第⑥段“2021年12月31日,西安火車站改擴建工程竣工。……多通道、立體化、零換乘的綜合交通樞紐”,可知:西安火車站自1934年建成后,歷經多次技術升級和擴建,現已成為擁有高架候車室、南北雙廣場、雙站房、雙地鐵接駁,多通道、立體化、零換乘的綜合交通樞紐。文章未提及它是“航空樞紐”,且“西北地區最大”也于文無據;故選C。【答案】11.①渲染蒼涼悲壯的氛圍;②引出下文對諸葛亮的歷史追憶;③為全文奠定肅穆的感情基調。12.內容上:①濃縮諸葛亮生平功績(作《梁甫吟》和前后《出師表》,奠定三足鼎立的格局等);②突出五丈原的歷史地位。形式上:①對仗工整,音韻鏗鏘,增強文學感染力;②強烈對比,凸顯時間跨度的永恒與空間坐標的獨特。13.①修辭手法:引用多個典故,以“收二川”等六組數字概括諸葛亮畢生功業;②語言特色:駢散結合,通過“殫精竭慮”“運籌帷幄”等四字短語強化氣勢;③情感表達:結尾反問句式強化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14.①忠貞品格:諸葛亮為報劉備知遇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②政治智慧:他運籌帷幄,提出北伐戰略,體現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③文化影響:其形象成為道德典范與智慧化身,影響后世千年。④人格魅力:儒雅高潔、近乎完美的形象深入人心。15.示例:拍攝廟門前《出師表》石刻,展現其忠義;拍攝正殿諸葛亮塑像,體現他的從容與智慧;拍攝“白帝城托孤”壁畫,凸顯君臣情誼與他的忠誠。這些場景能直觀展現諸葛亮形象與精神。【分析】這篇《萬古千秋五丈原》以游覽五丈原諸葛亮廟為線索,將歷史與現實交織。先介紹五丈原得名及地理位置,再述廟內建筑、碑刻、塑像等,展現諸葛亮形象。接著回顧其生平功績,如托孤、北伐等,凸顯其忠肝義膽與智慧超群。結尾表達對諸葛亮的敬仰。文章語言流暢,情感真摯,讓讀者感受歷史厚重與人物魅力。【詳解】11.本題考查環境描寫的作用分析。由第①段“朔風凜冽,衰草遍野,眺望遠處山坳里的樓宇,我思接千古”可知,開篇描繪了“朔風凜冽,衰草遍野”的景象,此環境描寫渲染出一種蒼涼悲壯的氛圍,讓讀者仿佛置身于那個特定的歷史時空之中,感受到歲月的滄桑與歷史的厚重。由第①段“眺望遠處山坳里的樓宇,我思接千古”可知,這樣的環境描寫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自然地引出下文對諸葛亮這位歷史人物及其在五丈原相關事跡的追憶,使文章的過渡自然流暢。由第③段“真正讓五丈原聞名遐邇的不是它南枕秦嶺……而是這里曾經駐足過一位神話般的歷史人物——諸葛亮”、第?段“走出五丈原諸葛亮廟,回望松柏掩映中的廟宇,我心潮澎湃……依然為他儒雅的風范、卓爾不群的政治軍事才能和高潔的人格魅力所震撼”等可知,開篇的環境描寫為全文奠定了肅穆的感情基調,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更好地體會作者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以及文章所蘊含的對歷史人物的緬懷與追思。12.本題考查對文中引用楹聯表達效果的分析能力。從內容上看,由第⑥段“大門兩側有一副楹聯:‘一詩二表三分鼎,萬古千秋五丈原。’”可知,“一詩二表三分鼎”濃縮了諸葛亮的生平功績,“一詩”可能指其創作的《梁甫吟》等詩作,“二表”明確指前后《出師表》,“三分鼎”則體現了諸葛亮輔佐劉備奠定三足鼎立格局的偉大功績;“萬古千秋五丈原”突出了五丈原因諸葛亮而具有的歷史地位,歷經萬古千秋,五丈原因諸葛亮的事跡而聞名。從形式上看,該楹聯對仗工整,“一詩”對“二表”,“三分鼎”對“萬古千秋五丈原”,音韻鏗鏘,讀起來朗朗上口,增強了文學感染力。同時,“一詩二表三分鼎”與“萬古千秋五丈原”形成強烈對比,前者是諸葛亮短暫一生中輝煌的成就,后者是漫長的時間跨度,“萬古千秋”凸顯了時間的永恒,“五丈原”則明確了獨特的空間坐標,通過這種對比,更凸顯出諸葛亮在歷史長河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五丈原因他而具有的獨特意義。13.本題考查賞析語句的能力。從修辭手法角度,由第⑧段“他‘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的殫精竭慮;他‘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的運籌帷幄”可知,作者引用多個典故,如“收二川”“排八陣”等,并以“六出”“七擒”等六組數字,高度概括了諸葛亮畢生的功業,使讀者對諸葛亮的豐功偉績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從語言特色角度,同樣由第⑧段該句可知,作者采用了駢散結合的表達方式。其中,“殫精竭慮”“運籌帷幄”等四字短語,不僅語言凝練,而且富有節奏感,強化了語句的氣勢,使讀者在誦讀時能夠感受到一種強烈的震撼力。從情感表達角度,還是由第⑧段該句結尾“怎能不讓人頂禮膜拜?”可知,作者運用了反問句式,這種句式能夠強烈地表達出作者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通過反問,作者將讀者帶入到一種情感共鳴的狀態中,使讀者也能夠深刻感受到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歷史功績所帶來的震撼和敬仰。14.本題考查內容綜合理解與分析能力。由第⑩段“為了報答劉備對他的知遇之恩,完成劉備光復漢室的遺愿……7年間親率大軍奔赴前線,開始了北伐的攻防三部曲”可知,諸葛亮為報劉備知遇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展現出忠貞不二的品格,這是作者敬仰他的重要原因之一。由第⑧段“他‘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的殫精竭慮;他‘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的運籌帷幄”可知,諸葛亮在軍事上運籌帷幄,提出北伐戰略,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這也是作者敬仰他的關鍵因素。由第⑨段“千百年來,諸葛亮近乎完美的形象根植于國人心中,文學作品中的他儒雅風流,無所不能”以及第⑩段“諸葛亮是道德的典范、政治家的楷模、智慧的化身”可知,諸葛亮的形象成為道德典范與智慧化身,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文化層面的影響力也是作者敬仰他的原因之一。由第⑧段“諸葛亮塑像手持羽毛扇,神態自若……風流倜儻,神情自若”以及第⑨段“其實,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同樣忠肝義膽、智慧超群、正直高潔、光耀寰宇”可知,諸葛亮儒雅高潔、近乎完美的形象深入人心,這種人格魅力讓作者深感敬仰。綜上所述,作者敬仰諸葛亮的原因主要包括他的忠貞品格、政治智慧、文化影響以及人格魅力。15.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與場景選取能力。由第⑤段“來到諸葛亮廟門前,門前石刻卷軸上鐫刻的《出師表》遒勁有力,豪邁奔放……慷慨激昂的報國之情在行書、行草和草書的交替變化中流瀉于筆端”可知,拍攝廟門前《出師表》石刻這一場景,能通過其遒勁有力的書法和慷慨激昂的內容,直觀展現諸葛亮忠義報國的精神,讓觀眾感受到他對國家和君主的忠誠。由第⑧段“正殿內供奉著諸葛亮塑像,上面的匾額為‘將相師表’四個字。兩側對聯為:‘短兵五丈原,長眠一臥龍。’諸葛亮塑像手持羽毛扇,神態自若”可知,拍攝諸葛亮塑像,能直觀展現其儒雅風流、神態自若的形象,體現其作為“將相師表”的風范,讓觀眾直觀感受到諸葛亮的智慧與氣度。由第⑩段“站在‘白帝城托孤’的壁畫前,我思潮翻滾,諸葛亮是道德的典范、政治家的楷模、智慧的化身”可知,拍攝“白帝城托孤”壁畫,能呈現諸葛亮與劉備之間深厚的君臣情誼,以及諸葛亮為報知遇之恩,鞠躬盡瘁的忠貞品格,凸顯其作為道德典范和政治家的楷模形象。由第?段“諸葛亮在擔任蜀國丞相,輔佐幼主劉禪期間,外交上派鄧芝和東吳修好關系,和平共處;在內部修明政治,穩定人心。他發起了‘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南征平叛”可知,拍攝諸葛亮廟內的相關歷史記載或介紹,能展現其在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的卓越才能,體現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智慧,進一步豐富諸葛亮的形象。由第?段“在正殿的南側建有隕星亭,小小的亭子內用水泥塑封著一塊表面凹凸不平的不規則石塊,此石為隕星石”可知,拍攝隕星亭及隕星石,能借助傳說表達人們對諸葛亮去世的哀思與懷念,側面烘托諸葛亮在人們心中的崇高地位,深化其不朽靈魂的形象。由其中選擇兩處場景回答即可。示例一:拍攝正殿諸葛亮塑像及其手持羽毛扇、神態自若的畫面。理由:能直觀展現諸葛亮儒雅風流形象,體現其“將相師表”特質,讓觀眾感受其智慧超群、神情自若的風范。示例二:拍攝“結義槐”及廟門楹聯“一詩二表三分鼎,萬古千秋五丈原”。理由:“結義槐”象征義氣,楹聯概括諸葛亮功績,二者結合可突出其忠肝義膽、智慧超群及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答案】16.背著,背負;完畢;同“值”,價值;換,更換17.B18.(1)登上船只時,發現資財行裝器具已裝滿船艙。(2)遇敵即敲擊船舷示警,五百弩手隨時待發。19.算。韓滉從準備生活物資到布置軍事防衛,事無巨細皆親自安排,甚至連如廁工具也要親自記錄在冊;他為挑夫配備白銀,率先親自背糧,激發將士積極性;他身居高位卻“自奉儉素”,夫人衣物穿到破損才換。【分析】這篇文言文通過韓滉遣使獻綾羅、運米餉軍等事件,生動刻畫了一位勤政嚴謹、體恤民情的官員形象。文中細節描寫尤為精彩:從“手筆記列”的周密準備,到“負囊米至舟中”的身先士卒;從“五百弩手”的軍事部署,到“夫人衣絹裙”的清廉自守,多角度展現了韓滉務實高效、嚴于律己的為政風格。文章善用對比手法,如米價驟降的民生改善,凸顯其政績實效。敘事簡練有力,人物形象立體豐滿,體現《資治通鑒》“鑒往知來”的史傳特色。【詳解】16.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1)句意:他親自背負米袋到船上。負:背負。(2)句意:很快就搬運完了。畢:完畢。(3)句意:米價高達每斗五百錢。直:同“值”,價值。(4)句意:直到破損才肯更換。易:換,更換。17.本題考查文言文虛詞。例句的句意:等到韓滉的糧米運到后。及:介詞,等到;A.句意: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及:動詞,來得及;B.句意: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及:介詞,等到;C.句意: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及:連詞,和;D.句意: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及:動詞,比得上;故選B。18.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1)登:登上;充:裝滿。(2)叩舷:敲擊船舷;警:示警;彀:張開。19.本題考查理解人物形象。首先表明態度,再結合文章內容進行分析。結合“韓滉欲遣使獻綾羅四十擔詣行在,幕僚何士干請行,……下至廁籌,滉皆手筆記列,無不周備”“又運米百艘以餉李晟,……比至渭橋,賊不敢近”,可知:韓滉在運送物資的時候,在何士干同意運送物資的時候,他親自為下屬的家庭準備好生活物資,然后他親自將物資送到船上,甚至連廁所用的廁籌都親自逐項記錄;在運送糧米接濟李晟時,他親自在船上布置軍事防衛;這體現他凡事都是親力親為。結合“每擔夫,……將佐爭舉之,須臾而畢”,可知:他為挑夫配備白銀,在運送百船糧米接濟李晟時,他親自背負大米,為將士們做好表率。

結合“滉為人強力嚴毅,自奉儉素,夫人常衣絹裙,破,然后易”,可知:韓滉生活儉樸,家里人的衣服穿到破損后,才肯更換,這體現他享受在后。由此可見,韓滉算得上“先之勞之”的代表。【參考譯文】韓滉打算派遣使者運送四十擔綾羅綢緞到皇帝行轅,幕僚何士干主動請求前往,韓滉高興地說:“您能替我完成此任務,請今天就渡江出發吧。”何士干應允,回家與家人告別,卻發現家中柴米等生活物資早已堆滿庭院;登上船只時,發現資財行裝器具已裝滿船艙。甚至連如廁用的工具,韓滉都親自記錄清單,沒有一樣不準備周全的。每個挑夫腰間都配備了一塊白銀。韓滉又運送百船糧米接濟李晟,他親自背負米袋到船上,將領們爭相效仿搬運,很快就搬運完了。每艘船配備五百名弩手作為防衛,遇敵即敲擊船舷示警,五百弩手隨時待命。船隊抵達渭橋時,盜賊都不敢靠近。當時關中正鬧饑荒,米價高達每斗五百錢,等到韓滉的糧米運到后,米價驟降五分之四。韓滉為人剛強嚴厲,生活節儉樸素,他的夫人常年穿著絹布裙子,直到破損才肯更換。【答案】20.通過“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的描寫,展現出賣炭翁長年煙熏火燎、鬢發斑白、十指黧黑的衰老辛勞形象。21.其事:宮使使用半匹紅紗和一丈綾,強行換走賣炭翁的千余斤炭。其意:揭露宮市強取豪奪、剝削百姓的本質。【分析】此詩以白描手法繪賣炭翁艱辛,“衣單愿寒”見生存矛盾。宮使強奪炭情節,以“半匹紅紗”與“千余斤炭”對比,直書其事卻力透紙背,揭露宮市剝削本質,飽含對底層百姓的深切同情,盡顯現實主義批判鋒芒。【詳解】20.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結合“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可知,意思是:他滿臉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