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3067-2024 放射治療CT模擬定位系統質量控制檢測規范_第1頁
DB14∕T 3067-2024 放射治療CT模擬定位系統質量控制檢測規范_第2頁
DB14∕T 3067-2024 放射治療CT模擬定位系統質量控制檢測規范_第3頁
DB14∕T 3067-2024 放射治療CT模擬定位系統質量控制檢測規范_第4頁
DB14∕T 3067-2024 放射治療CT模擬定位系統質量控制檢測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100

CCSC50

14

山西省地方標準

DB14/T3067—2024

放射治療CT模擬定位系統質量控制檢測規

2024-08-07發布2024-11-08實施

山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14/T3067—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基本要求...........................................................................2

5機械部分檢測.......................................................................2

6圖像部分檢測.......................................................................6

7評價與改進.........................................................................7

附錄A(資料性)CT模擬定位系統-機械精度項目表.........................................8

附錄B(資料性)CT模擬定位機質量控制-圖像質量項目表..................................10

附錄C(資料性)CT模擬定位系統穩定性檢測記錄單.......................................12

I

DB14/T3067—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提出、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山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標準的組織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衛生健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XS/TC28)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山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西省腫瘤醫院、山西省白求恩醫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支喜、邢曉汾、金曉麗、李秀萍、王松、田峰、崔桐、張軍、王晉麗、郝

琳。

II

DB14/T3067—2024

放射治療CT模擬定位系統質量控制檢測規范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放射治療CT模擬定位系統質量控制檢測的術語和定義、基本要求、機械部分檢測、圖

像部分檢測、評價與改進,并推薦檢測方法。

本文件適用于CT模擬定位系統的質量控制的檢測。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17857醫學放射術語

GBZ130放射診斷放射防護要求

WS519—2019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裝置質量控制檢測規范

NCC/T-RT006CT模擬機質量控制指南

3術語和定義

WS519中界定的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CT模擬定位系統

是以診斷級CT機為基礎,并配置有與放射治療匹配的的平板掃描床、可移動式激光定位系統和虛擬

定位軟件的放療專用模擬定位系統。

3.2CT模擬定位掃描

選取適當的治療體位和體位固定方式,按照規范協議掃描獲取患者該體位的CT斷層圖像,借助激光

系統標記并建立參考,重建患者三維圖像用于放射治療計劃設計及之后的治療及圖像引導的過程。

3.3機架內激光燈

位于CT掃描儀機架內,用于定義掃描中心平面的激光燈。

3.4三維可移動激光定位系統

用于病人體外標記和定位用的獨立激光系統。由三組激光燈組成,可左右、前后和頭腳移動,激光

定位系統的中心層面與掃描中心層面為一固定距離。本文件采用:X代表左右方向,右為X+;Y代表前后

方向,前為Y+;Z代表頭腳方向,頭方向為Z+;

3.5均勻性

整個掃描野中,均勻物質影像CT值的一致性。

3.6CT值線性

1

DB14/T3067—2024

被成像物體的線性衰減系數與CT值之間的關系。

3.7空間完整性

CT圖像中患者真實尺寸及形狀的精確重現。

4基本要求

4.1醫療機構應配置質量控制檢測工具,制定質量控制檢測計劃或方案,且對檢測結果以檢測報告的

形式記錄并存檔。

4.2放射治療CT模擬定位系統的質量控制檢測包括驗收檢測、狀態檢測和穩定性檢測。驗收和狀態檢

測應委托有資質的放射衛生服務機構承擔,穩定性檢測宜由醫療機構自行檢測。

4.3驗收測試適用于新安裝、重大維修或更換重要部件后;狀態檢測可在正常運行后每年進行一次;

穩定性檢測可參照附錄A、B推薦的項目、頻次和允許的容差值進行,檢測報告的形式可參考附錄C的

推薦。

4.4放射治療CT模擬定位系統涉及的放射防護內容依照GBZ130《放射診斷防護要求》執行。

5機械部分檢測

5.1通用要求

5.1.1模體的選擇:模體表面需具有清晰的定位指示標記,內部至少嵌入2個特定形狀的高密度標記,

內部標記與表面標記有固定的幾何關系,并都可在掃描圖像上清晰顯示。

5.1.2檢測順序:先檢測機架內激光燈,然后依次展開掃描床、可移動激光燈定位系統的測試,最后

檢測掃描機架。

5.1.3盡可能減少重復擺放測試模體,避免因模體擺放位置的差異而引入新的誤差。

5.1.4誤差處理:將檢測誤差以圖像形式顯示,進行量化。

5.1.5基準層面確定:以軸掃的中心層面為基準層面。

5.2機架內激光燈

5.2.1檢測項目

——機架內激光對掃描中心平面的指示精度

——機架內激光燈指示平面與掃描中心層面的平行性

——機架內激光燈指示中心與掃描中心的重合性

5.2.2檢測方法

1)將測試模體置于掃描床,調整模體水平;

2)移動掃描床,將機架激光燈指示與模體表面定位標記對準;

3)設置標記點層為掃描中心層面,即Z坐標為0;

4)進行掃描:宜采用軸掃方式,掃描層厚≤1mm、掃描范圍+20mm,使用最小層厚重建圖像;

2

DB14/T3067—2024

5)結果分析:

——若標記點同時清晰的出現在0層面,則表示機架內激光可準確指示掃描中心層面;

——若標記點同時清晰的出現在非0層面,則表示機架內激光指示平面與掃描中心平面平

行,但在Z方向有一定的偏移,該非0層面的Z坐標值即為激光指示偏移距離;

——若標記點不能同時出現在同一層面,則表示機架激光指示平面與掃描中心平面不平

行;

6)打開圖像的網格線,測量模體標記點與圖像十字中心(掃描中心)的幾何位置,計算激光

燈指示中心與掃描中心的偏差值。

5.3掃描床

分別在空床和均勻負重75kg條件下測試。

5.3.1左右(X)、頭腳(Z)方向檢測

5.3.1.1檢測項目

——X、Z水平度

——Z方向(進退床)與掃描中心層面的垂直性

——Z方向移動的指示精度

——Z方向移動的到位精度

5.3.1.2檢測方法

1)在掃描床Z方向選擇三個位置(Z1)、(Z2)、(Z3),每個位置之間間隔300mm,移動掃

描床,借助機架激光燈和直尺在此三個位置的X=0、X=-15、X=15三個位置點分別貼直徑≤1mm鉛珠,

共三組9個鉛珠點。

2)將Z2的鉛珠點連線與機架激光燈對齊,設置此位置為掃描中心層面。

3)進行掃描,盡可能采用軸掃方式,掃描層厚≤1mm、掃描范圍包括Z1-Z3,使用最小層厚重

建圖像。

4)打開網格線,觀察測量同一層面的鉛珠位置。

——同一Z位置的三個鉛珠均位于同一水平線,說明該掃描床位置左右方向水平;

——同一Z位置的三個鉛珠不在同一水平線,則左右鉛珠Y坐標的差值為此位置掃描床左

右方向水平偏差值。

5)打開網格線,Z方向上下翻動圖像,觀察測量位于同一X位置,不同層面鉛珠的位置:

——相同X位置的鉛珠位于同一水平線,說明掃描床頭腳方向水平,且Z進床方向與掃描軸

垂直;

——相同X點的鉛珠位于不同水平線,則Z1和Z3同側點的Y坐標的差值為掃描范圍內掃描床

Z方向水平偏差值;

——當同側鉛點X坐標值有偏差,且朝同一方向,表示定位床Z進床方向與掃描軸有偏轉。

6)觀察掃描圖像,3組鉛珠同時出現層面的Z坐標值應為+300mm、0、-300mm,如Z坐標值非上

述三個固定值,則Z坐標的偏差即為掃描床Z方向移動的指示偏差。

7)將帶刻度的鋼尺固定于定位床,在操作臺操作進退床,查看刻度尺上激光線指示的移動距

離與操作臺指令距離是否一致,測試掃描床Z方向的移動到位精度。

5.3.2升降(Y)方向檢測

3

DB14/T3067—2024

5.3.2.1檢測項目

——Y方向移動的到位精度

——Y方向移動的指示精度

——Y方向移動與掃描中心層面的平行度

5.3.2.2檢測方法:

1)將帶刻度的鋼尺垂直固定于掃描床面;

2)升降掃描床將機架激光燈對齊鋼尺某一數值,記錄此時刻度尺上激光燈指示的刻度值;

3)在控制板上以步長10mm的指令在Y方向200mm范圍內升降掃描床;

4)查看刻度尺上激光線指示的升降距離與機架控制板指令距離是否一致,差值即為Y方向

的移動到位偏差;

5)取下刻度尺,將5.3.1.2中的鉛珠與機架激光指示燈對齊、歸零,設置此位置為掃描中心

層面,即Z坐標為0mm;

6)進行掃描,盡可能采用軸掃方式,掃描層厚≤1mm、掃描范圍為±20mm。使用最小層厚重

建圖像;

7)記錄圖像中心層面3個鉛珠的Y坐標值;

8)掃描床升降某一數值,不再重新歸零,直接使用同樣條件進行掃描;記錄升降床后,3個

鉛珠Y方向的坐標值;

9)計算不同掃描間鉛珠Y坐標的差值,差值應與控制板顯示的升降數值一致,不一致即為Y

方向移動的指示偏差;

10)觀察二次掃描的圖像,如果3個鉛點同時出現在Z=0層面,則表示掃描床Y方向運動平

行于成像平面;若3鉛點同時出現在非0層面或不同時出現在Z=0層面,則表示掃描床Y

方向運動不平行于成像平面。Z的數值即為偏差值。

11)可在掃描床于不同Y位置,重復以上檢查。

5.4可移動激光燈定位系統

5.4.1激光燈Z平面指示

5.4.1.1檢測項目

——與掃描中心平面的距離精度

——與掃描中心層面的平行度

——與掃描中心的一致性

5.4.1.2檢測方法

1)將模體放置于掃描床,調節模體水平;

2)將移動激光系統歸零,調整模體使模體表面定位標記對準移動激光燈,將此位設置為Z=0;

3)移動掃描床,距離為激光中心平面與掃描中心平面的固定距離,并再次將機架歸零,設置

Z=0的位置。

4)掃描條件:采用最小掃描層厚、盡可能采用軸掃方式,掃描范圍為±10mm。使用最小層厚

重建圖像;

5)觀察掃描圖像:

——若標記點同時清晰的出現在0層面,則激光燈指示平面與掃描中心平面距離準確;

4

DB14/T3067—2024

——若標記點同時清晰的出現在非0層面,則激光指示平面與掃描中心平面平行,但有一

定的位移,記錄該非0層面的Z坐標值即為激光指示偏移距離;

——若標記孔不能同時出現在同一層面,則表示激光指示平面與掃描中心平面不平行。

6)打開圖像的十字線,觀察測量模體標記點與圖像十字中心(掃描中心)的相對位置,計算

激光中心與掃描中心的一致性。

5.4.2激光燈X、Y指示平面與成像平面的垂直性

5.4.2.1檢測項目

——激光指示X平面與成像平面的垂直性

——激光指示Y平面與成像平面的垂直性

5.4.2.2檢測方法

1)打開可移動激光燈系統,將移動激光歸零。

2)在掃描床Z方向選擇三個位置,Z1(200mm)、Z2(0)、Z3(-200mm)。借助X方向激光

線,分別在不同Z,X=0的位置放置鉛珠;

3)移動掃描床,將Z2位置位于可移動激光的初始0位,將此位置設置為Z=0;

4)進床固定距離(三維可移動激光系統中心與掃描中心層面距離),然后將此位置設置為

Z=0,則此層面應位于掃描中心層面;

5)掃描:采用最小掃描層厚、使用最小層厚重建圖像,盡可能采用軸掃方式。掃描范圍為±

210mm;

6)觀察掃描圖像,打開網格線,翻動圖像觀察三個鉛珠是否位于網格線同一位置。測量鉛珠

的X方向位置偏差,可根據圖像(X坐標值的差)計算出X方向激光平面(矢狀平面)與

掃描平面的垂直性;

7)在完成掃描床測試調整后,可使用以下方法測試Y方向激光平面(冠狀平面)與掃描平面

的垂直性。移動定位床,使Y方向中心激光線位于掃描床面。拿一張白紙豎直移動,在±

300mm范圍內,觀察激光線與床面的貼合情況。

5.4.3X、Y方向移動精度

5.4.3.1檢測項目

——X方向激光燈移動到位精度

——Y方向激光燈移動到位精度

5.4.3.2檢測方法

1)將標有刻度的鋼板直尺左右方向水平固定于掃描床面;

2)記錄X方向激光燈在刻度尺上位置;在±150mm的范圍內移動X方向激光燈,檢查指示距

離與實際移動的距離的一致性,記錄最大偏差;

3)將鋼板直尺重新垂直固定于床面,移動掃描床,將移動激光燈對準某一刻度;

4)記錄Y方向激光燈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在±150mm的范圍內移動Y激光,檢查指示距離與

實際移動的距離的一致性,記錄最大偏差。

5.5掃描機架

5.5.1檢測項目

5

DB14/T3067—2024

——機架傾角指示精度

——機架傾角校正能力

5.5.2檢測方法

1)將慢感光膠片貼于掃描床上,利用機架內激光將掃描中心層面和掃描中心在膠片上做好

標記;

2)將層厚設為5mm,單層掃描。

3)膠片固定不動,機架傾斜角度a(150--200);

4)按照2)的條件再次掃描;

5)測量垂直掃描和機架傾斜角度a后掃描圖像上下邊緣的距離,分別記為L1和L2;

6)按照公式(3)計算掃描機架傾角的實際值,與設定值比較,確定掃描機架傾角精度;

?1

a=arccos()········································································(1)

?2

7)將坐標紙粘貼于定位床上,使機架內激光交于坐標紙某一點,做好標記;

8)傾斜機架至一定角度后在重新恢復至原垂直位置(機架傾角0?);

9)觀察機架內激光交叉點與坐標紙標記點的重合度,即反映CT模擬機架的垂直校正能力。

6圖像部分檢測

6.1通用要求

6.1.1模體選擇:驗收或狀態檢測時,建議使用專用的圖像質量檢測模體。穩定性檢測可使用廠家隨

機器提供的模體或其他模體。

6.1.2模體擺放:模體應懸空擺放在掃描床床頭位置,以避免掃描床對模體圖像質量的影響。

6.2圖像質量

6.2.1檢測項目

——CT值、噪聲和均勻性

——高對比分辨率

——低對比可探測能力

6.2.2檢測方法

6.2.2.1“CT值、噪聲和均勻性”的檢測依照WS519-2019中5.6的測試方法進行。

6.2.2.2“高對比分辨率”的檢測依照WS519-2019中5.7的測試方法進行。

6.2.2.3“低對比可探測能力”的檢測依照WS519-2019中5.8的測試方法進行。

注:若驗收或狀態檢測時,水的CT值必須通過掃描純水測量。穩定性檢測可適用等效水模體測量。

6.3CT值

6.3.1檢測項目

6

DB14/T3067—2024

——CT值線性

——CTDI100

——CT電子密度轉換曲線

6.3.2檢測方法

6.3.2.1CT值線性的檢測依照WS519-2019中5.9的測試方法進行。

6.3.2.2CTDI100的檢測依照WS519-2019中5.5的測試方法進行。

6.3.2.3CT電子密度轉換曲線:

1)將電子密度模體放置在掃描中心,確認模體中心軸垂直于掃描平面;

2)在不同球管電壓條件下進行掃描,獲得圖像

3)對模體內所有材料都分別取一塊ROI,計算ROI各自的平均CT值;

4)對照電子密度模體CT值表格,檢查各材料的CT值偏差是否在允許范圍。

6.4重建精度

6.4.1檢測項目

——重建層厚偏差

——空間完整性

6.4.2檢測方法

6.4.2.1“重建層厚偏差”的檢測依照WS519-2019中5.4的測試方法進行。

6.4.2.2空間完整性:

1)將模體進行掃描,測量圖像相應模塊的尺寸;

2)與模體規格參數進行比對。

7評價與改進

7.1各醫療機構應根據對臨床實踐可能產生的影響確定不同的行動限值。并根據統計結果和所開展技

術調整檢測的頻度和允差。

7.2醫療機構應對每次的檢測結果進行分析,通過對數據的整理挖掘,利用統計過程控制等方法,努

力控制系統誤差,減少隨機誤差的發生。

7.3建議使用風險分析的方法,在影響臨床療效的偏差出現前發現潛在的錯誤,及時進行糾正。

7

DB14/T3067—2024

A

A

附錄A

(資料性)

CT模擬定位系統-機械精度項目表

驗收檢測狀態檢測穩定性檢測

檢測項目

評價標準評價標準評價標準檢測頻率

機架內激光對掃描中心平面的指

≤2mm≤2mm≤2mm每天

示精度

機架內激光燈指示平面與掃描中每月或調整

≤2mm≤2mm≤2mm

心層面的平行度激光后

機架內激光燈指示中心與掃描中

≤2mm≤2mm≤2mm每天

心的重合度

定位床在1200mm范圍內床面的左

≤2mm≤2mm≤2mm每月

右、頭腳方向(X、Z)水平度

定位床的進退床時是否垂直于掃

≤1mm≤2mm≤2mm每月

描平面

定位床Z方向±600mm范圍內圖像

≤1mm≤1mm≤1mm每年

指示距離的準確性

定位床Z方向±600mm范圍內移動

≤1mm≤1mm≤1mm每月

到位的準確性

定位床在Y方向±200mm范圍內移動時

≤1mm≤2mm≤2mm每月

與掃描中心層面的平行度

定位床Y方向±200mm范圍內移動

≤1mm≤1mm≤1mm每月

到位的準確性

定位床Y方向±200mm范圍內圖像

≤1mm≤1mm≤1mm每年

指示距離的準確性

可移動激光燈指示平面與掃描中每月及調整

≤1mm≤2mm≤2mm

心層面的距離精度激光之后

激光指示軸狀平面與掃描中心層每月及調整

≤1mm≤2mm≤2mm

面的平行度激光之后

激光指示中心與掃描中心的一致

≤1mm≤2mm≤2mm每天

X、Y方向激光指示的矢狀、冠狀平面每月及調整

≤1mm≤1mm≤1mm

是否與掃描中心層面垂直激光之后

可移動激光燈在X、Y方向±每月及調整

≤1mm≤1mm≤1mm

150mm范圍內移動到位的準確性激光之后

通過膠片測試機架實際傾斜角度

≤1°≤1°≤1°每年

與指示器讀數的偏差

8

DB14/T3067—2024

機架傾斜一定角度后回復至原垂直位

≤1°或1mm≤1°或1mm≤1°或1mm每年

置的能力

9

DB14/T3067—2024

B

B

附錄B

(資料性)

CT模擬定位機質量控制-圖像質量項目表

驗收檢測狀態檢測穩定性檢測

檢測項目檢測要求

評價標準評價標準評價標準檢測頻率

與基線值相差

CT值(水)±4HU±6HU月檢

±4HU之內

水或等效

與基線值相差

均勻性水均勻模體±5HU±6HU月檢

±2HU之內

與基線值相差

噪聲<0.35%<0.45%月檢

±10%之內

4種以上不同CT

CT值線性±50HU內±50HU內±50HU內半年檢

值模塊的模體

常規算法:常規算法:

高對比度分辨

高對比度分辨>6Lp/cm>6Lp/cm

率參考驗收值半年檢

率高對比度算高對比度算

模塊

法:>11Lp/cm法:>11Lp/cm

低對比可探測低對比度分辨

<2.5mm<3mm參考驗收值半年檢

能力率模塊

與基線值相差

層厚>2mm±1mm內±1mm內±20%或±1mm

重建層厚偏差半年檢

2mm≥層厚≥1

±50%內--

mm

層厚<1mm±0.5mm內--

已知的固定尺

空間完整性±1mm或±3%±1mm或±3%±1mm或±3%半年檢

寸的模體

CT值-電子密CT電子密度模

±2%±2%-年檢

度曲線體

10

DB14/T3067—2024

與廠家說明書

指標相差±

與廠家說明書

20%內,若無與基線值相差

頭部模體指標相差±

說明書技術指±15%內

15%內

CTDI100標參考,應≤年檢

50mGy

與廠家說明書

體部模體指標相差±--

15%內

11

DB14/T3067—2024

C

C

附錄C

(資料性)

CT模擬定位系統穩定性檢測記錄單

CT模擬定位系統質量控制檢測記錄單(月檢)

設備型號日期:

測量儀器工具:123

機械部分測試項目誤差限值測量結果結論

掃描中心平面指示精度2mm

指示平面與掃描中心層

2mm

機架內激光面的平行性

指示中心與掃描中心的

2mm

重合性

X方向

空床

左右、頭腳方向Z方向

2mm

(X,Z)水平度X方向

負重

Z方向

鉛點X坐標測量值偏差

空床

Z方向(進退床)與掃鉛點Y坐標測量值偏差

2mm

定位床描中心層面的垂直性

鉛點X坐標測量值偏差

負重

鉛點Y坐標測量值偏差

位置1

空床位置2

位置3

Z方向移動的到位精度1mm

位置1

負重位置2

位置3

12

DB14/T3067—2024

Y方向(升降床)與掃空床

2mm

描中心層面的平行性負重

位置1

空床位置2

位置3

Y方向移動到位精度1mm

位置1

負重位置2

位置3

位置1

空床

位置2

Y方向移動到位精度位置3

1mm

(每年)位置1

負重位置2

位置3

激光指示平面與掃描中

2mm

心平面的距離精度

激光指示軸狀平面與掃

描中心層平面的2mm

平行度

激光燈X指示平面與成

可移動激光1mm

像平面的垂直性

系統

激光燈Y指示平面與成

1mm

像平面的垂直性

X方向激光移動

1mm最大偏差

到位精度

Y方向激光移動

1mm最大偏差

到位精度

機架傾角指示精度

CT機架(季度)

(季度檢)機架傾角校正能力

1°/mm

(季度)

13

DB14/T3067—2024

圖像項目檢

評價標準檢測結果結論

中心位置左部右部上部下部

CT值與基線值相差

(水)±4HU之內

與基線值相差

均勻性

±2HU之內

與基線值相差

噪聲

±10%之內

偏差:

檢測人員:

14

DB14/T3067—2024

CT模擬定位系統質量控制檢測記錄單(年檢)

(在月檢基礎上增加)

設備型號日期:

測量儀器工具:123

檢測項目評價標準檢測結果備注

AcrylDelrPoyystyr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