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2285-2024 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安全規范_第1頁
DB42∕T 2285-2024 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安全規范_第2頁
DB42∕T 2285-2024 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安全規范_第3頁
DB42∕T 2285-2024 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安全規范_第4頁
DB42∕T 2285-2024 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安全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100

CCSC65

DB42

湖北省地方標準

DB42/T2285—2024

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安全規范

Safetyspecificationofdredgingworkinconfinedspaces

2024-09-22發布2024-11-22實施

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1

DB42/TXXXX—2024

目次

前言................................................................................I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基本要求...........................................................................2

5作業安全要求.......................................................................3

6電氣及安全防護.....................................................................8

7事故應急救援.......................................................................9

8標準實施及評價....................................................................10

附錄A(資料性)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危險因素............................................11

附錄B(資料性)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常見的有毒有害物質及產生原理........................12

附錄C(資料性)相關行業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危險因素....................................15

附錄D(資料性)湖北省地方標準實施信息及意見反饋表..................................20

I

DB42/TXXXX—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湖北省應急管理廳提出。

本文件由湖北省應急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中鋼武漢安環院綠世紀安全管理顧問有限公司、中鋼集團武漢安全環保研究院有

限公司、武漢市城市排水發展有限公司、山鷹華中紙業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紅漢、杜軍、曹新谷、王高鋒、王建、潘恒、林飛、汪濤、王彪、吳雙儀、

劉凌燕、夏水國、許永莉、徐厚友、李婕、張志良、熊攀、陳國良、徐念勇、劉亭、聶鈿、孟歡歡、王

嘉駿、陽云風、郭在進、劉伊思。

本文件實施應用中的疑問,可咨詢湖北省應急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聯系電話

郵箱:hbyjzfc@126.com。對本文件的有關修改意見建議請反饋至湖北省應急管理廳,聯系電話:027-

87363025,郵箱:593429316@。

III

DB42/T2285—2024

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安全規范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有限空間清淤基本要求、作業安全要求、電氣及安全防護、事故應急救援等內容。

本文件適用于湖北省行政區域內各行業、領域的有限空間清淤作業。清淤作業包括但不限于清除池、

罐、槽、井中的淤泥、糞便、渣、糟及清理醬腌菜池、發酵池(罐)、生化池中的食品、藥品等沉積物

的作業活動。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Z2.1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

GB/T3787手持式電動工具的管理、使用、檢查和維修安全技術規程

GB6095墜落防護安全帶

GB8958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

GB12358作業場所環境氣體檢測報警儀通用技術要求

GB20653防護服裝職業用高可視性警示服

GB/T29639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GB30871危險化學品企業特殊作業安全規范

GB39800個體防護裝備配備規范

GB55026城市給水工程項目規范

AQ/T6110工業空氣呼吸器安全使用維護管理規范

CJJ6城鎮排水管道維護安全技術規程

CJJ30糞便處理廠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

CJJ60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

GA/T414道路交通危險警示燈

XF124正壓式消防空氣呼吸器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有限空間confinedspaces

封閉或者部分封閉,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人員可以進入作業,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

質積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間。

注:本文件將有限空間分為池及密閉設備類有限空間、管井類有限空間兩類。

清淤作業dredgingoperation

1

DB42/T2285—2024

清除池、罐、槽、井中的淤泥、糞便、渣、糟及清理醬腌菜池、發酵池(罐)、生化池中的食品、

藥品等沉積物的作業活動。

作業負責人workingsitesupervisor

由企業指定并授權負責組織實施有限空間清淤作業的現場管理人員。

監護人員guardian

經作業承擔單位指定并授權在有限空間外對清淤作業進行安全監護的人員。

作業人員operator

進入有限空間實施清淤作業的人員。

4基本要求

新建的需要進行清淤作業的有限空間在設計時應考慮便于人員進出有限空間進行清淤作業,以及

自動沖洗、抽吸淤泥和通風等設施。

可能發生墜落事故的污水池、溝、井等有限空間周邊應設置防護欄桿,并按照設計要求設蓋板。

雨水井、污水井、窨井應蓋嚴實。

有限空間清淤作業應按照本文件及GB8958的規定執行;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含儲存),化

工及醫藥企業有限空間清淤作業還應符合GB30871的規定;城鎮污水處理廠、城鎮排水管道、糞便處

理廠的清淤作業還應符合CJJ60、CJJ6、CJJ30的規定。

存在有限空間清淤作業的企業(以下簡稱企業)應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制

度、安全操作規程和事故應急預案。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制度應明確崗位人員職責、作業審批流程、

安全交底及安全確認事項等。

企業應辨識本單位的有限空間及清淤作業過程存在的安全風險,建立有限空間管理臺賬,明確有

限空間數量、位置、危險因素及責任人等信息,并及時更新。辨識可參考附錄A、附錄B、附錄C。

企業應在有限空間出入口的醒目位置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和安全風險告知牌。

企業主要負責人或分管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應經培訓,熟悉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安全風險及安全

防護措施,具備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安全管理和組織事故應急救援的能力。

企業應對有限空間作業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和救援人員每年進行不少于一次專項安全培

訓,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

專項安全培訓應包括安全知識培訓和實際操作培訓。

a)安全知識培訓包括下列內容:

1)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安全基礎知識;

2)有限空間清淤作業政策法規和技術規范;

3)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安全管理要求;

4)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危險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5)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6)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常見事故和應急救援措施。

b)實際操作培訓包括下列內容:

1)檢測儀器、安全防護用品和應急救援器材的正確使用;

2)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置措施。

安全培訓應有記錄,參加培訓的人員應簽字,并妥善保存培訓相關資料。

2

DB42/T2285—2024

企業應加強有限空間設備設施的檢查維護,保持設備設施功能完好,防止有限空間堵塞、坍塌。

企業應定期開展安全檢查,及時整改事故隱患。檢查內容主要包括:有限空間辨識及臺賬、安全警示標

志、安全專項培訓、作業審批、安全防護及應急器材、應急預案及演練情況、外包作業管理等事項。

將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外包的,應發包給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單位,并與承包單位簽訂安全生產管

理協議或在承包合同中明確各自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

發包單位應遵守下列安全規定:

a)向承包單位做好安全交底和現場協調工作;

b)對承包單位的有限空間作業申請進行審批;

c)檢查并督促承包單位對相關人員開展安全教育培訓;

d)檢查、監督承包單位落實安全防護措施,發現承包單位違規作業,應要求立即停止作業;

e)存在多個承包單位時,應對清淤作業現場進行統一協調管理。

5作業安全要求

一般要求

5.1.1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前應履行審批手續,未經批準,不應進行清淤作業。

5.1.2有限空間清淤作業應按“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的要求執行,經通風、氣體檢測合格,方

可作業。

5.1.3清淤作業宜采用高壓射水車、真空吸泥車、淤泥抓斗車、清淤機器人等機械化、自動化的方式

進行。

5.1.4有限空間清淤作業應實行監護制,明確專門的監護人員負責監督安全措施的落實,以及作業人

員的安全狀況。

5.1.5作業審批人應執行有限空間作業審批制度,對作業負責人提交的作業審批表進行審批。

a)作業負責人應遵守下列規定:

1)具備有限空間作業相應的安全知識、現場協調管理、應急救援指揮能力;

2)對作業現場安全管理全面負責,編制作業方案,辦理作業審批手續;

3)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交底,組織落實安全措施;

4)協助監護人員進行作業前的安全條件確認,發現作業環境不符合要求、安全措施落實不到

位時,有權阻止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進行作業;

5)掌握作業現場變化情況,及時作出應對措施,有權在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情況下中止作

業;有權在緊急情況下撤出作業人員;

6)在發生有限空間清淤作業事故時,及時報告,通知應急救援人員到場施救,并按要求組織

現場處置工作;

7)在作業完成后對現場進行驗收。

b)監護人員應遵守下列規定:

1)具備有限空間作業相應的安全知識、現場安全監護、判斷險情和應急處置能力,能夠正確

使用氣體檢測、機械通風、呼吸防護、應急救援等用品、器材;

2)協助現場負責人進行安全交底;

3)進行作業前的安全條件確認,確認作業環境、現場安全防護措施和應急救援措施是否符合

要求,發現作業環境不符合要求、安全措施落實不到位時,有權阻止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

間進行作業;

3

DB42/T2285—2024

4)對作業人員進行全程監護,觀察并記錄氣體檢測數據,適時與作業人員進行有效的信息溝

通,發現異常情況時,發出撤離警告,協助作業人員撤離有限空間。有權在緊急情況下撤

出作業人員;

5)在發生事故時,立即向作業負責人報告,有權阻止未采取安全措施的盲目施救行為;

6)阻止未經許可的無關人員進入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區域;

7)在作業完成后對作業人員和作業工器具進行清點,確認所有作業人員和工器具離開有限

空間后,關閉有限空間入口,解除隔離措施,清理現場后提交給作業負責人驗收。

c)作業人員應遵守下列規定:

1)具備有限空間作業相應的安全知識、安全防護和自救能力;

2)進入有限空間從事清淤作業;

3)接受安全交底,服從安全管理,接受現場安全監督與監護人員的指令;

4)遵守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防護設備與個體防護用品;

5)配合現場負責人做好作業準備工作,有權在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情況下拒絕作業;

6)在作業過程中,與監護人員保持有效的信息溝通,關注氣體檢測報警情況。有權在出現異

常情況時中止作業,撤離有限空間;

7)在作業完成后,配合監護人員進行人員清點和現場清理工作。

d)救援人員應遵守下列規定:

1)具備有限空間作業相適應的安全知識、熟練使用應急器材和自我防護的能力,掌握有限空

間作業事故急救方法;

2)選用合適的應急器材,對遇險人員實施救援。有權拒絕在未采取安全防護措施的條件下進

入有限空間進行施救。

5.1.6城鎮排水管網進行清淤作業時,設施運營維護單位應安排專門人員進行現場安全管理,設置醒

目警示標志,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人員墜落、車輛陷落,作業完畢應及時恢復窨井蓋,確保安全操作規程

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實。

作業審批

5.2.1作業前,作業負責人應組織對有限空間作業環境和作業過程進行安全風險辨識,制定清淤作業

方案,辦理作業審批手續,經批準后方準作業。

5.2.2制定作業方案前,企業應向作業負責人進行現場安全交底,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內容:

a)有限空間工藝結構、內外部設施和環境;

b)有限空間中淤泥或物料的基本情況及其處置要求;

c)有限空間清淤作業主要危險、有害因素。

5.2.3制定作業方案前,作業單位應遵守下列規定:

a)應現場勘查有限空間的基本情況,如有限空間的結構及分布、與之相連的管道及閥門、水深、

污泥(物料)深度、管道破損及淤堵等情況,并繪制有限空間結構示意圖。具備條件的,宜采

用CCTV管道檢測機器人、QV管道潛望鏡等先進技術手段進行探測;

b)對作業過程進行安全風險辨識與評估,分析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必要時,可檢測氧氣、有毒

有害、易燃易爆氣體的成分及含量;

c)檢查作業負責人、作業人員、監護人員是否經培訓并考試合格。

5.2.4有限空間清淤作業方案應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內容:

a)有限空間基本情況;

b)作業內容、期限;

4

DB42/T2285—2024

c)作業人數、作業組織,明確作業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救援人員及其安全職責;見5.1.5

條;

d)清淤作業方法和流程,主要作業設備、工具;

e)主要危險有害因素;

f)清淤作業事故預防控制措施;

g)作業現場事故應急處置措施;

h)安全防護用品及應急器材。

復雜工況的有限空間清淤作業應組織生產、技術、安全管理等部門進行安全論證。

5.2.5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審批手續應經本單位有關人員審核,企業主要負責人或者其書面委托的人員

進行審批后,方可作業。清淤作業項目外包的,也應經企業主要負責人或者其書面委托的人員審批。

存在下列情況的,不應批準:

a)未制定作業方案,無有限空間結構示意圖;

b)作業人員未經培訓,或者培訓考試不合格;

c)主要危險因素辨識不全;

d)安全措施不可靠;

e)無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f)未按作業方案配備安全防護及應急器材。

5.2.6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安全審批應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a)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審批表的有效期不應超過24h;

b)工藝條件、作業環境、作業時間發生變化的,應重新辦理審批手續;

c)不同的有限空間清淤作業不應使用同一張審批表;

d)作業完成后,作業單位應在《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審批表》上簽字結束作業,并交安全管理部門

存檔;

e)交底記錄不應有空項。

作業準備

5.3.1作業現場準備

作業開始前,應在作業現場設置圍擋、安全路錐、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告知牌等防護隔離及警

示設施,阻止非作業人員及車輛進入作業區。作業現場應備有作業方案和作業審批表。

清淤作業臨時占道、占用公共場所時,應在作業區迎車方向設置防護欄及安全警示標志,防

護欄距作業區域應不小于5m。

作業前,應提前不少于30min打開有限空間所有進出口(人孔、蓋板等)及管線作業點上下

游井蓋進行通風,作業人員應站在有限空間外的上風側作業。可能存在爆炸危險的,通風時應采取防火

防爆措施;作業人員開啟進出口時可能接觸有限空間內涌出的有毒有害氣體的,應佩戴相應的呼吸防護

用品。

污水池、醬腌菜池、發酵池等位于室(或保溫棚)內時,應在室(或保溫棚)進出口處設置

安全警示標志,作業前應提前進行通風換氣,并檢測空氣中的氧含量、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質的含量,

必要時進行機械通風。

作業前,應做好有限空間的截流(封堵)、導流、排水、降水位、能量隔離等工作,并按照

下列規定執行:

a)與作業地點相關聯的管道閥門、管線、控制箱等均進行可靠切斷、隔斷,并上鎖掛禁止操作牌

或設專人看管,防止無關人員意外開啟或移除隔離措施;

5

DB42/T2285—2024

b)對池類有限空間,當水位較深影響清淤作業時,應關閉進水閘閥,開啟出水閘閥或采取導流抽

水措施降低水位;

c)對排水管網,應要求有關廠、站配合抽排水,降低水位。作業段為自流管道的,作業前應采取

臨時封堵、抽排、導流等措施降水。采取封堵導流措施時,應防止污水漫溢;

d)磚砌封堵、拆除封堵作業過程中,應保持上下游水壓平衡,并安排專人監護。拆除磚砌封堵時,

應由專業隊伍實施拆除,并采取排水泄壓措施;

e)清理存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料的槽、罐等內的沉積物盡量采用水清洗沉積物。需人工清理

的應對槽、罐進行通風換氣,抽排干凈槽、罐內的污水或油污,必要時清洗、沖洗槽、罐壁。

作業現場應準備好進出有限空間的設備、安全防護用品和應急器材、通風設備、防爆照明器

材、清淤設備及器材等,并進行檢查,發現問題立即修復或更換。

作業過程中可能逸出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氣體時,作業人員應使用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長管

式呼吸器,不應使用過濾式防毒面具和隔離式供氧面具。

5.3.2通風與檢測

經自然通風、氣體檢測后,若有限空間中氧含量不足,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濃度超過容

許值的,應采取機械通風,直至氣體檢測合格后,方可開始清淤作業。

進行初始氣體檢測前,應先在有限空間外用水槍沖洗或者使用其他工具對淤泥、物料進行充

分攪動,使淤泥、物料里的有毒有害氣體充分釋放。作業過程中,作業人員應佩戴好安全防護用品以及

氣體檢測設備。

有限空間氣體檢測宜采取非進入方式檢測,檢測時間不應早于作業開始前30min。可直接檢

測淤泥中有毒有害氣體的成分及含量。檢測時,檢測人員應位于有限空間的上風向,使用泵吸式氣體檢

測儀進行氣體檢測。可能受到有限空間內涌出氣體影響時,檢測人員應佩戴正壓式或長管空氣呼吸器進

行檢測。

檢測氣體應從出入口開始,沿人員進入有限空間的方向進行。垂直方向由上至下、水平方向

由近至遠,檢測點的選取應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對于容積較大的有限空間,應采取上、中、下或左、

中、右等部位檢測。封閉式及管井類的有限空間,所有開啟的井蓋及進出口均應進行氣體檢測。

有限空間中空氣符合下列規定時,方可認定為合格:

a)空氣中氧含量應在19.5%~21%,富氧環境下不超過23.5%;

b)有毒氣體濃度應低于GBZ2.1規定的最高容許濃度或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無上述兩種濃度

值的,應低于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

c)可燃氣體濃度應低于爆炸下限的10%。

檢測記錄應包括但不限于檢測位置、檢測時間、氣體種類和濃度等信息,并經檢測人員簽字

確認。

經初始氣體檢測,有限空間內氣體濃度合格后,方可進入作業;初始氣體檢測不合格的,以

及淤泥、物料中存在釋放有毒有害氣體風險的,應對有限空間進行強制機械通風。

強制機械通風時應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a)應向有限空間內輸送新鮮空氣,不應使用純氧、富氧通風;

b)敞開式池及密閉設備類有限空間,宜采用壓入式通風,風筒或風管出口應朝向作業人員,且距

離作業人員不超過5m;

c)封閉式池及密閉設備類有限空間僅有1個出口時,宜采用壓入式通風,風筒或風管出口應朝向

作業人員,且通風口距離作業人員不超過5m;有2個或2個以上出口時,宜在鄰近作業端進

行送風,污風排風口應位于下風向且遠離進風口;

6

DB42/T2285—2024

d)管井類有限空間,管徑小于1.5m的下水管道宜在作業井上、下游的井口設風機往外抽風或鼓

風;箱涵及管徑1.5m及以上的管道,宜往井下壓入新鮮空氣;

e)宜按清淤作業工作面的人數和設備計算通風機所需風量。作業時應確保通風設備安全運行;

f)排風口不應設置在可能造成周圍人員中毒或有火災爆炸風險的區域。

通風時,作業人員不應位于出風口的下風向。

安全條件確認

5.4.1作業負責人或者監護人應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交底,告知清淤作業內容、作業方式、作業過程

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安全防護措施和自救互救方法,交底雙方應簽字確認。

5.4.2監護人員應對下列事項進行檢查并確認符合下列要求后,方可開始清淤作業:

a)通風設備運轉良好;

b)有限空間中氧含量,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濃度檢測合格;

c)需要封堵、隔斷的管道、閥門已可靠封堵、隔斷;

d)作業人員應攜帶便攜式氣體檢測儀,應佩戴符合國家標準的全身式安全帶、安全繩等安全防護

用品及應急器材;

e)作業現場應配備呼吸防護器具、全身式安全帶、安全繩、照明設備、通訊器材等應急救援器材,

經檢查確認完好;

f)作業現場應配備清洗(沖洗)設備和消毒殺菌措施;

g)對作業人員和作業工器具進行登記,確認清淤作業設備和工具完好。

作業安全

5.5.1有限空間清淤作業應符合下列要求:

a)井(池)水深大于0.5m、管徑小于0.8m、管內流速大于0.5m/s、直徑1m以下管道、高度

1m以下的箱涵和充滿度大于50%的有限空間,作業人員不應下井(池);

b)池、罐、井內水泵運行時,作業人員不應下井(池);

c)宜避免夜間進行清淤作業;如必須夜間作業,應在作業現場設置良好照明,在周邊明顯處設置

符合GA/T414要求的黃色或紅藍色光組合警示燈,人員應穿著符合GB20653要求的高可視

警示服;

d)下雨天不宜進入排水管網進行清淤作業;城市緊急排澇、緊急救援等特殊情況應制定專項作業

方案,特殊作業人員(如潛水員等)應持有相關作業證,并采取可靠安全措施;

e)出現管道等地下有限空間塌陷的,應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如需采取內修復,修復方案應經過

專家組審核,實施單位應具備相關資質,修復人員應具備相關作業證。

5.5.2作業人員應分批次進、出有限空間,記錄進、出時間并簽字確認。作業時,作業人員應佩戴全

身式安全帶和安全繩,安全繩的一端與全身式安全帶系牢,另一端應有效固定于有限空間外。

5.5.3清淤作業時,應持續進行強制通風,并連續監測有限空間內氧含量、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氣體

濃度。若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氣體持續逸出、濃度變化較大,應加大通風,將新鮮風流直接輸送到人員

作業區域,作業人員應佩戴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者長管式空氣呼吸器。

5.5.4清淤作業中斷超過30min,作業人員再次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的,應重新通風、氣體檢測合格后

方可進入。

5.5.5清淤作業應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a)作業人員上、下井(池)應使用安全可靠的爬梯(繩梯)等;

b)宜采用輪換作業法,作業人員連續作業時間不宜超過30min;

7

DB42/T2285—2024

c)傳遞作業工具和提升雜物時,應用繩索系牢。起吊淤泥、物料時,井底作業人員不應站在吊桶

下方;

d)作業過程中,應選取安全的淤泥存放點和堆存方式,防止淤泥回流到有限空間內,防止淤泥、

物料塌陷或者作業人員陷入淤泥中;

e)作業人員應戴安全帽和手套,穿防護服和防護鞋,防止身體直接接觸污泥;

f)作業現場嚴禁煙火,未經許可不應進行動火作業。

5.5.6作業期間發生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立即停止作業,撤離作業人員:

a)作業者出現頭暈、腿軟、憋悶、惡心等身體不適;

b)氣體檢測儀發出報警;

c)作業現場水流速度突然增大;

d)安全防護設備或個體防護裝備失效;

e)監護人員或作業負責人下達撤離命令;

f)作業人員要求停止作業;

g)其他可能危及作業人員生命安全的情況。

5.5.7安全管理人員或者監護人員發現作業單位違規作業或者清淤作業不具備條件時,應要求立即停

止作業。

安全監護

5.6.1清淤作業過程中,應設專人進行全程監護。在面積較大、結構復雜的有限空間及井下作業時,

應增設監護人員,保證所有作業人員處于受監護狀態。宜使用遠程視頻監控和氣體濃度監測,監控作業

環境和作業人員的安全狀況。

5.6.2監護人員應遵守下列規定:

a)監護人員應在有限空間外進行監護,不應擅離職守或做與監護無關的事情,不應進入有限空間

內或者參與清淤作業;

b)監護人員應密切觀察作業人員的情況,與作業人員進行有效的信息溝通。發生5.5.6中的異常

情況及險情時,應立即發出撤離指令;協助作業人員撤離有限空間;發生事故時,應立即報告

并組織施救;應阻止救援人員未采取安全防護措施進行盲目施救;

c)監護人員應隨時檢查通風設備的工作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d)監護人員應每隔30min記錄一次氣體檢測結果。

作業結束

5.7.1作業完畢,應將清淤設備和工具帶離有限空間,經監護人員清點,確認有限空間內無人員、設

備和工具遺留后,方可關閉人孔、窨井蓋等。人員和工具應進行清洗、沖洗和消毒,解除作業區域隔離、

封閉措施,恢復現場后安全撤離。

5.7.2作業結束,作業人員撤離有限空間后,不應再次進入有限空間。

6電氣及安全防護

電氣、照明和通信

6.1.1有限空間作業場所應采用電源額定工作電壓不大于36V的照明燈具和電動工具,潮濕、金屬容

器、狹小空間內工作電壓應不大于12V。井下作業面應有良好照明。

6.1.2有限空間作業環境存在爆炸風險時,相關電氣設備設施、照明燈具、應急器材等應符合防爆安

8

DB42/T2285—2024

全要求。

6.1.3手持式電動工具應符合GB/T3787的規定。

6.1.4作業現場宜采用無線通信設備或其他通信手段。

安全防護用品與應急器材

6.2.1企業應根據有限空間清淤作業風險的特點,配備氣體檢測報警儀、機械通風設備、呼吸防護用

品、全身式安全帶等防護用品和應急器材,并符合下列規定:

a)氣體檢測報警儀應符合GB12358的規定,且每年進行不少于一次檢定或校準,合格后方可使

用;

b)機械通風設備應與風管配合使用,并有足夠的風量,爆炸危險場所的風機應滿足防爆安全要求;

使用前應檢查機械通風設備能否正常運轉,葉片是否完好,風管有無破損,電線有無裸露,插

頭有無松動;

c)呼吸防護用品配備數量應滿足生產和應急救援的要求,空氣呼吸器應符合XF124的規定;空

氣呼吸器的使用和維護管理應遵守AQ/T6110的規定,氣瓶應按照規定定期進行檢驗;

d)全身式安全帶應采用符合GB6095要求的全身式安全帶;安全帶、安全繩應定期進行外觀檢

查,發現異常及時更換;

e)應根據有限空間作業環境的特點,按照GB39800的要求為作業人員配備防護服、防護手套、

防護眼鏡、防護鞋等個體防護用品。易燃易爆環境應配備防靜電服、防靜電鞋;涉水作業環境

應配備防水服、防水膠鞋;可能接觸酸堿等腐蝕性物品的,應配備防酸堿防護服、防護鞋、防

護手套;

f)淤泥具有腐蝕性、生物病毒、重金屬等危害的,應配備清洗、沖洗和消毒設施。

6.2.2企業還應根據生產需要配備下列器材和設備:

a)進出有限空間的設備,如三腳架、繩梯、爬梯、吊臂、手動或電動卷揚升降機等;

b)防爆工具;

c)圍擋設備和警示標志等;

d)清淤(渣)、清理物料的工具,如卷揚機、鐵鍬、桶等;

e)醫用救護設備;

f)其他設備或工具。

6.2.3應定期對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救援人員開展安全防護用品和應急器材使用培訓。

6.2.4應定期對安全防護用品和應急器材進行檢查、維護和保養,不符合要求的,應及時報廢。

7事故應急救援

企業應按照GB/T29639的要求,制定有限空間清淤作業事故專項預案或現場處置方案。

有限空間清淤作業事故專項應急預案應每年組織不少于一次演練,現場處置方案應每半年組織不

少于一次演練,并進行演練效果評估。

有限空間清淤作業發生事故時,應立即報告主要負責人啟動應急預案,開展事故應急救援,必要

時撥打“119”“120”電話報警或向其他專業救援力量求救,說明事發地點、受傷人數及程度、聯系電

話等,并派人到路口接應。

救援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實施救援時,應佩戴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長管呼吸器、全身式安全帶(或

救援繩索),不允許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盲目施救。

救援人員給遇險人員系安全帶(救援繩索)時,應系掛牢靠,宜進行輔助通風。

9

DB42/T2285—2024

將傷員救出有限空間后,應將傷員轉移至安全、通風良好的地方進行急救。天氣寒冷或傷者體溫

較低時,應對傷員采取保暖措施。

8標準實施及評價

結合本文件包括有限空間清淤作業操作人員、安全管理人員、各級監督管理層,基于操作人員的

文化程度、安全管理人員、監督管理層操作工藝知識的實際,結合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實操與講解相結合

的培訓方法,認真做好標準實施準備,包括標準實施的方案準備、組織準備、知識準備、手段準備和物

資準備等。

制定標準實施方案,明確適用有限空間清淤作業操作人員的標準化培訓需求、安全管理人員和各

級監管人員了解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安全風險特征、作業管理流程及應急救援方法與應用本標準管控培

訓需求。在標準實施后的3月內組織標準主要起草人完成標準實施方案制定,并報標準歸口單位備案,

同時編制完成標準宣貫講義。

本文件的相關方包括企業、承包單位、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管理人員,專職與兼職安全管理人員;

清淤作業人員,安全服務企業。針對各類管理人員,重點宣貫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安全管理的意義、方法、

手段及基于清淤作業的安全風險管控方法;針對有限空間清淤作業人員重點宣貫有限空間清淤作業的

風險特點、安全操作規程、安全監護要求以及應急處置措施。

本文件的實施,為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安全管理、作業安全、應急救援等提供技術標準,為相關管

理人員提供安全風險管控手段。

本文件實施的檢查主要是檢查標準實施方案的落實情況,逐條檢查標準實施內容的落實,并記錄

未實施內容的理由或原因。為此,文件起草單位將結合標準宣貫,每年組織1次標準實施檢查,也要檢

查標準實施的支持手段和物質條件的落實情況。做好標準實施驗證記錄,暢通標準實施信息采集的方式

方法和反饋渠道,定期整理并處理收集到的意見建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落實標準實施

評價。

在文件實施1年后,對照標準實施方案,開展標準實施效果評價分析,總結實施經驗成效,梳理

存在的薄弱環節。標準實施的評價不僅從技術進步、質量水平、客戶滿意度、規范性、效率、節約、節

省、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進行有益性評價,同時還要評價標準實施帶來的問題,以便為未來改進提供參

考。

適時向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標準歸口管理單位反饋情況,提出標準推廣、修改、補充、完善

或者廢止等意見建議。

標準實施信息及意見反饋表相關示例見附錄D。

10

DB42/T2285—2024

A

A

A

A

A

附錄A

(資料性)

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危險因素

A.1特點

A.1.1池及密閉設備類有限空間以儲存、生產反應功能為主。池類有限空間既有上部敞開的,也有封

閉的,如污水池、化糞池、沼氣池、醬菜池、發酵池(槽、罐)等。密閉設備類有限空間有罐、槽、反

應塔(釜)等。

A.1.2管井類有限空間以排放、流通功能為主,通過管道、井、箱涵等與其他有限空間相連,作業區

域與其他區域隔斷較困難,其他區域的水、空氣能夠不受阻礙地流到作業區,包括雨水井、污水井、排

水管渠(涵)等排水管網及附屬設施。

A.2危險因素

A.2.1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存在以下危險因素:

a)作業受限,與外界相對隔離,通風不良,能見度低,通訊不便,不利于氣體檢測,人員進出、

作業、安全監護和應急救援困難。

b)氮氣窒息風險。如清理煤氣柜、汽油罐、柴油罐等底部油污時,用氮氣置換煤氣、汽(柴)油

蒸氣,再用空氣置換氮氣時置換不徹底;食用油罐采用氮氣保鮮,清理罐底油污時氮氣置換不

徹底。

c)有限空間中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毒有害物質。如含有硫離子、氰鹽的廢水,遇酸后產生硫化

氫、氰化氫等。

d)有限空間中發生生物反應,消耗氧氣導致缺氧窒息,同時產生硫化氫、甲烷、氨氣、氰化氫、

磷化氫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氣體,可能發生中毒窒息、火災爆炸事故。

敞開式有限空間發生好氧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氮氣以及少量硫化氫;

密閉式有限空間發生厭氧反應,產生沼氣、二氧化碳及硫化氫等氣體并被封閉在池內,如厭氧

池、沼氣池等;

醬腌菜、食品發酵過程中,當環境溫度及鹽、糖等添加不符合要求時,會產生腐敗細菌,產生

硫化氫等(惡)臭味氣體;

釀酒發酵產生二氧化碳。

e)生物、化學反應產生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氣體易溶于淤泥、污水中,淤泥及污水經攪動后使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氣體逸出,導致中毒窒息、火災爆炸事故。

f)濕度、溫度等因素偏高或偏低,造成作業人員能量消耗大,易于疲勞。

g)存在腐蝕、生物病毒、重金屬、淹溺、觸電、物體打擊、機械傷害、高處墜落等風險。

A.2.2管井類有限空間清淤作業還存在以下危險因素:

a)多發生厭氧反應,容易產生甲烷、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氣體,且氣體被封閉在有限空

間內;

b)管道、箱涵內有水流動,可能發生淹溺、被淤泥掩埋等事故;管道內進行封堵和拆除封堵時,

作業人員有被水流沖走的風險。

11

DB42/T2285—2024

B

B

附錄B

(資料性)

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常見的有毒有害物質及產生原理

表B.1給出了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常見的有毒有害物質及產生原理。

表B.1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常見的有毒有害物質及產生原理

類別反應原理有毒有害物質

有機廢水在一定溫度條件下,在厭氧菌作用下發生厭氧反應,生成甲烷(55%)、二氧化

有機廢水

甲烷(55%)、二氧化碳和硫化氫。碳、硫化氫

二氧化碳(主要)、二氧

有機廢水在一定溫度條件下,在好氧菌作用下發生好氧反應,生成

有機廢水化硫、硫化氫(少)、氮

二氧化碳(主要)、二氧化硫、硫化氫(少)和氮氣。

含蛋白質廢某些細菌能分解蛋白質中的含硫氨基酸,如半胱氨酸、甲硫氨酸,

硫化氫、氨

水而生成硫化氫。

廢水中的硫酸鹽,在厭氧狀態下,硫酸根作為受氫體,使硫酸鹽還

含硫酸鹽工原成H2S。

硫化氫、二氧化碳

業廢水CHO6H3SO2厭氧反應6CO6HO3HS

61264222

CHCOOHNaSO厭氧反應NaCOHSCOHO

32423222

硝化反應:在好氧條件下,通過亞硝酸鹽菌和硝酸鹽菌的作用,將

氨氮(NH4+)轉化為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的過程。

好氧反應

NH42O2NO3H2O2H氨、二氧化氮、一氧化

氨氮廢水

反硝化作用,也稱脫氮作用。在厭氧條件下,反硝化細菌還原硝酸氮、一氧化二氮、氮氣

鹽,釋放出分子態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過程。

2NO10e12H厭氧反應N6HO

322

堿性氯化法破氰

第一階段為不完全氧化階段,將氰氧化成氰酸鹽;

CNOClHOCNCl2OH氰化物、氰鹽、氰酸鹽、

2

含氰廢水CNCl2OHCNOClHO二氧化碳、氮氣、次氯酸

2

第二階段為完全氧化階段,將氰酸鹽進一步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鈉、液氯

氮氣。

2CNO3ClOHO2CON3Cl2OH

222

含硫化物污污水中的硫化物遇酸后產生硫化氫。

硫化氫

水S22HHS

2

油漆中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通常含有甲醛、苯、甲苯、

廢油漆渣甲醛、苯、甲苯、二甲苯

二甲苯等有害物質。

12

DB42/T2285—2024

表B.1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常見的有毒有害物質及產生原理(續)

類別反應原理有毒有害物質

沼氣是一種混合氣體,它

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次

有二氧化碳、硫化氫、氮及

其他一些成分。沼氣的組

成中,可燃成分包括甲烷、

有機物在厭氧環境中,在一定的溫度、濕度、酸堿度條件下,通過微硫化氫、一氧化碳和重烴

生產沼氣

生物(沼氣細菌)發酵作用,產生一種可燃氣體沼氣。等氣體;不可燃成分包括

二氧化碳、氮和氨等氣體。

在沼氣成分中甲烷含量為

55%~70%、二氧化碳含

量為28%~44%、硫化

氫平均含量為0.034%。

厭氧發酵過程產生包括甲烷(55%~70%)、硫化氫(0.034%)、

甲烷、硫化氫、一氧化

生化發酵池一氧化碳和重烴等可燃氣體,二氧化碳(28%~44%)、氮和氨等不可

碳、二氧化碳、氮氣、氨

燃氣體。

污油中的硫醇、硫醚等有機化合物在高溫下產生硫化氫。

污油RCHCHSHRCHCHHS

2222硫化氫

RCHCHSCHCHR2RCHCHHS

222222

糖漿箱、煮糖罐等工藝設備以及污水處理池中,當攜帶有機物的糖漿

制糖加工硫化氫、甲醛等

液出現腐敗發酵時,可能產生硫化氫、甲醛等有毒有害氣體。

蔬菜腌制過程伴有不同程度的發酵過程,由于鹽漬濃度、pH值、溫

度等因素,可能出現腐敗細菌作用。腌制和發酵過程中腐敗菌分解原料中

的蛋白質等含氮物質,產生硫化氫、胺等有害物質。微生物硫酸鹽還原菌

蔬菜腌制利用各種有機質還原硫酸鹽,在異化作用下直接形成硫化氫。硫化氫

在污水處理環節,原水池、調節池、沉淀池、厭氧池(塔)、曝氣池

等一級、二級污水處理環節中的處理池中存在的有機質腐敗,可能產生硫

化氫。

肉制品加工企業的污水來源自畜禽肉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及生活

肉制品加工污水,經厭氧分解、接觸氧化池好氧分解等流程,可能存在硫化氫等有毒硫化氫等

氣體。

原料中的蛋白質在蛋白酶和肽酶相繼作用下,經一系列水解過程,生

成分子量不同的肽。若加鹽少或混拌鹽水不均,醬醅中易有腐敗細菌發

醬油釀造氮氣、氨與胺

育,分解氨基酸生成氨與胺,失去鮮味,產生臭味與惡臭味,因此應注意

預防。腐敗細菌生長適宜溫度為30℃左右,適宜環境為中性或微堿性。

釀酒發酵是在無氧條件下,利用酵母菌或其他微生物,在多種酶的作

用下,將葡萄糖或果糖等糖質原料(淀粉質原料)中的糖類物質轉化為酒

精和二氧化碳等代謝產物的過程。其中主要微生物有酶(把淀粉類物質轉

化為可發酵性糖)和酵母菌(把糖類物質轉化為酒精)。其他還有如乳酸

釀酒甲醇、乙醇、二氧化碳

菌、丁酸菌等厭氧菌,主要作用是產生除乙醇(酒精)外的其他小分子有

機酸、醇、酯等,產生酒的香味和醇厚感。

[(C6H10O5)n]+nH2OnC6H12O6

CH12O2CHOH2CO

66252

13

DB42/T2285—2024

表B.1有限空間清淤作業常見的有毒有害物質及產生原理(續)

類別反應原理有毒有害物質

釀制啤酒時,將發芽的谷物,主要是大麥,經過烘干、研磨、浸泡、

釀制啤酒加熱等工序,倒入發酵槽中,添加啤酒酵母進行酒精發酵,發酵完成后還酒精

需要成熟數周,以形成特殊的色澤和風味。

利用酒曲將小麥或高粱谷物發酵成酒精,再利用醋酸菌將酒精氧化

成醋酸,就得到了食用醋。

釀醋[(C6H10O5)n]+nH2OnC6H12O6酒精、醋酸、二氧化碳

C6H12O62C2H5OH2CO2

2CHOH+3O酶2CHCOOH+2HO

25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