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自主學案_第1頁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自主學案_第2頁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自主學案_第3頁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自主學案_第4頁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自主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8《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自主學案一、自主學習(一)自主預習內容:閱讀教材P69—72內容,(二)學習目標1.結合實例,說明內、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表現形式及對地表的影響。2.明確三大類巖石的轉化過程。(三)導師指點重點:結合實例,說明內、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表現形式及對地表影響。難點:明確三大類巖石的轉化過程(四)基礎檢測課堂預習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1.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塑造地表形態的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表現形式地殼運動水平運動垂直運動(升降運動)變質作用巖漿活動2.外力作用類型和影響地球表面的風、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態的變化,他們被統稱為外力作用。作用對地貌的影響風化作用侵蝕作用風力侵蝕流水侵蝕侵蝕溶蝕冰川侵蝕海浪侵蝕搬運作用風力搬運流水搬運冰川搬運海浪搬運堆積作用冰川沉積流水沉積風力沉積海浪沉積固結成巖作用3.巖石圈的物質循環①完成巖石圈物質循環簡圖②在巖石圈的物質循環過程中,各環節的作用名稱?哪些環節是屬于內力作用?哪些環節是屬于外力作用?(五)問題生成:二、釋疑整合展示提高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喜馬拉雅山脈”與“東非大裂谷”形成的原因學生讀圖分析比較,完成下表按性質、方向分水平運動垂直運動運動方向對地表的影響兩者關系1.結合課本案例一分析,喜馬拉雅山的形成與基拉韋厄火山的爆發分別屬于內力作用中的什么作用?作用速度有何差異?2.完成課本P70活動題3.黃河每年將16億噸泥沙輸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可千百年來,渤海的輪廓并沒有太大的變化,為什么?4.解釋夏威夷群島、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長江三峽與長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5.新月形沙丘是怎樣形成的?多出現在我國哪個地區?迎風坡和被風坡的坡度有何不同?引導:三大類巖石就構成了地殼,是構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質基礎,也是地球上生命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和物質基礎。那么三大類巖石之間又是一個什么關系呢?是否一成不變?學生回答:它們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這就形成了地殼物質循環。三大類巖石的相互循環轉化學生讀圖思考:(1)圖中A,B,C各代表三類巖石中哪類巖石?(2)圖中①②表示什么地質作用。請用簡練的語言說明其含義?(3)請從巖漿開始用簡練準確的語言看圖說明地殼物質是如何循環的?學生回答:A,巖漿巖;B,沉積巖;C,變質巖;①上升冷卻凝固;②重熔再生。巖漿巖巖漿變質巖沉積巖巖漿巖巖漿變質巖沉積巖高溫熔化變質作用上升冷卻變質作用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地殼物質循環簡略圖示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畫圖強化,理解三大類巖石的相互轉化過程(如右圖)。意義:地殼物質的循環運動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質循環之一;在這一過程中,地殼物質與地球內部和外部在不斷進行物質交換與能量轉化;地表物質循環深刻地影響著地表的自然地理環境。三、實戰演練檢測反饋(課堂完成練習)據科學家考察:喜馬拉雅山脈原來是一片海洋,按照其上升的速度計算目前的高度應是20000多米,但在2005年10月9日國家測繪局公布的珠穆朗瑪峰高度測量的結果是8848.43米。據此回答1~2題。1.導致喜馬拉雅山脈由海洋變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A.外力作用B.內力作用C.變質作用D.流水作用2.導致珠穆朗瑪峰只有8848.43米的主要原因是()A.搬運作用B.內力作用C.地殼運動D.侵蝕作用3.依據我國黃河每年輸沙量平均為16億噸,渤海水深變化不大現象,可以判斷()A.黃河帶來的泥沙不在渤海海域沉積B.渤海海底地殼無升降C.黃河帶來的泥沙不斷沉積D.渤海的海底地層不斷下沉4.下列平原中,主要由侵蝕作用形成的是()A.東歐平原B.亞馬孫平原C.密西西比平原D.印度河—恒河平原5.讀圖,分析回答有關問題。(1)圖中A地貌類型主要分布于我國的_________地區,是因________作用強烈而形成,簡要說明其形成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F為流動沙丘,則該地盛行______風,是由風力的______和_____作用形成的。(3)根據圖示,該地區發生內力作用的主要表現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4)據巖石的成因分類,D屬于_____巖,C屬于______巖,其中在C巖體周圍附近又有可能形成______巖。C、E、D所代表的三種巖石,年齡由老到新排列的順序是________。選做題讀下圖,圖中等高線表示一種風力堆積的地表形態。回答1-3題。1.圖中地區的盛行風向是()A東北B西北C東南D西南2.Q點對P點的相對高度(H)最大可以達到(米)()A.40﹤H﹤41B.49﹤H﹤50C.59﹤H﹤60D.60﹤H﹤613.該類地形在我國可能廣泛分布的地區是()A.東北地區B.東南地區C.西北地區D.西南地區

參考答案必做題1.B2.D3.D4.A5.(1)西北內陸風力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