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和特點分析2700字】_第1頁
【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和特點分析2700字】_第2頁
【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和特點分析2700字】_第3頁
【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和特點分析2700字】_第4頁
【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和特點分析2700字】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和特點分析綜述目錄TOC\o"1-3"\h\u25264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和特點分析綜述 1226681中國進入老齡社會 1269101.1人口老齡化的概念界定及度量指標 1135471.2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 27466數據來源:由《中國人口與就業統計年鑒》整理 3299311.3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 48670受到我國特殊的發展歷程和我國國情的影響,我國人口老齡化具有一下特點: 434081.人口老齡化規模大,發展速度快 418662.老年撫養比高,養老負擔重 427360數據來源:根據《2020年國家統計年鑒》自行整理 51中國進入老齡社會1.1人口老齡化的概念界定及度量指標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醫生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保障體系大大完善,人們的平均壽命得到了大幅提高,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我國已逐步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概念:人口老齡化是指由于新生兒出生率的下降,人口的死亡率下降,進而導致的人口總數中年輕人所占的比例下降,老年人口在人口總數中所占比例上升,人口結構老化的社會現象。聯合國關于人口老齡化的定義是:人口老齡化,是指老年人口隨著時間的演變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的一個動態過程。由人口老齡化的定義可以得出界定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條件: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處于10%以上或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處于7%以上時,就表明這個國家或地區已經邁入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一般在發達國家發生,但是由于我國國情和實施計劃生育政策等因素影響,我國早在2000年就達到了老齡化社會標準。常用來衡量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指標有:老齡化率、年齡中位數、少兒人口比例、老年撫養比等。本文主要選取了老齡化率,老年撫養比等幾個經常運用且較為重要的指標來對人口老齡化給消費水平帶來的影響進行解釋運用。老齡化率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60或65歲及以上人口數占總人口的比重計算得到,可以觀測出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發展速率。本文所選用的是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所占比重。老年撫養比:老年撫養比是用65歲及以上人口數占15-64歲勞動人口數的比重計算得到,表明每100名勞動人口要負擔多少名老年人,反映了如今社會養老壓力情況。根據國際普遍劃分標準,年輕型的老年撫養比低于4%,成年型范圍是4%-7%,高于7%則是老年型。1.2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自從1982年計劃生育政策被定為我國的基本國策以來,我國人口逐年增多的趨勢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21世紀初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后,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和醫療衛生保障的提高,我國形成了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人口特點,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逐漸上升,老年人口總量也逐增加。表1-1描述了我國2001-2019年人口情況的相關數據,我國2001年0-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22.5%,15-65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70.4%,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7.1%。老年人口占比剛剛超過國際標準7%,此時我國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此后老齡化增長逐漸迅速。2019年0-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6.8%,相比2001年減少了5.7%,15-65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70.6%,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2.6%,已經占到了全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表1-1我國2001-2019年人口老齡化情況年份年末總人口(萬人)0-14歲人口(萬人)15-64歲人口(萬人)65歲及以上人口(萬人)少兒撫養比(%)老年撫養比(%)20011276272871689849906232.010.120021284532877490302937731.910.420031292272855990976969231.410.720041299882794792184985730.310.7200513075626504941971005528.110.7200613144825961950681041927.311.0200713212925660958331063626.811.1200813280225166966801095626.011.3200913345024659974841130725.311.6201013409122259999381189422.311.92011134735221641002831228822.112.32012135404222871004031271422.212.72013136072223291005821316122.213.12014136782225581004691375522.513.72015137462227151003611438622.614.32016138271230081002601500322.915.0201713900823348998291583123.415.9201813953823523993571665823.716.8201914000523492989101760323.817.8數據來源:由《中國人口與就業統計年鑒》整理通過老年撫養比這項指標我們也可以來衡量人口老齡化,老年撫養比反映了整個社會的養老壓力,老年撫養比越高,勞動人口所要負擔的老年人越多,兩者成正相關。由表1-2數據可知,老年撫養比總體呈現上升態勢,2001-2009年間老年撫養比增長還較為穩定,僅增長了1.5個百分點,但是2009-2019年十年間,老年撫養比則增長速度開始逐漸加快,十年間增長了6.2個百分點。同時少年撫養比從2001年的32%下降到2019年的23.8%,降低了8.2個百分點。由此表明,我國勞動人口的撫養壓力已經開始逐漸從少年人口向老年人口轉變,人口老齡化態勢不斷惡化。1.3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受到我國特殊的發展歷程和我國國情的影響,我國人口老齡化具有一下特點:1.人口老齡化規模大,發展速度快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數據情況顯示,全國總人口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相比,增加了7206萬人,增長5.38%,人口基數較大,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占18.70%,65歲及以上人口為10964萬人,,占13.50%。國內生產總值從2001年的110863.1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1009151.0億元,GDP增加了10倍,人們的生活條件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醫療衛生的水平也得到了飛速提高,人們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老年人口比重增加。這些因素的影響導致了我國老齡人口增長速度逐漸加快。2.老年撫養比高,養老負擔重根據圖1-1我們可以看出從2010年開始我國的總撫養比呈現上升趨勢,而少兒撫養比近十年來看則相對穩定,在25%左右來回波動,但是波動幅度較小,老年撫養比則從2001年的10.1%增加到了2019年的17.8%,這說明了養老負擔在逐年增加,總撫養比近十年的上升態勢頭較大,從2010年的34.2%增加到了2019年的41.5%,表明勞動人口所承擔的壓力近十年在逐漸增加,既要面對培養下一代的重任,也要承擔社會的養老負擔。與此同時,政府的養老支出也在逐漸擴大,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圖1-12001-2019年全國撫養比數據來源:根據《2020年國家統計年鑒》自行整理人口老齡化城鄉差異顯著表1-2我國城鎮與農村老年撫養比單位%年份城鎮老年撫養比農村老年撫養比20018.4111.620028.6411.9620038.9312.1520049.1312.3520059.212.7420069.4913.6520079.6313.6620089.8613.8220091013.73201010.2814.21201110.714.62201211.0815.04201311.3315.93201411.6216.55201512.1117.49201612.6818.38201713.4619.62201813.7519.98數據來源:由《中國人口與就業統計年鑒》整理農村老齡化程度與城鎮老齡化程度相比要更加嚴重是我國人口結構的一個顯著特征,從表1-2的農村老年撫養比和城鎮老年撫養比的對比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老年人口數占勞動人口的總數被稱為老年撫養比,自從我國2000年步入老齡化社會以來,老齡化的速度就在逐漸加快,老年撫養比一直是上升趨勢。上表顯示農村老年撫養比的增長是十分迅猛的,從2000年的10.95%增加到了2017年的19.62%,增幅達到了8.67%,而城鎮老年撫養比從2000年的8.37%增長到了2017年的13.46%,增幅只有5.09%。相對與農村來說,城鎮的老年撫養比增長的速度比較穩定,農村老年撫養比增加了近一倍,增加十分迅速,這與我國人口的流動密切相關。在城鄉二元結構帶來的影響下,城鎮具有更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