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校長考核述職報告:德潤心田,能促發展,勤踐擔當,績顯成效,廉守初心_第1頁
2024-2025學年校長考核述職報告:德潤心田,能促發展,勤踐擔當,績顯成效,廉守初心_第2頁
2024-2025學年校長考核述職報告:德潤心田,能促發展,勤踐擔當,績顯成效,廉守初心_第3頁
2024-2025學年校長考核述職報告:德潤心田,能促發展,勤踐擔當,績顯成效,廉守初心_第4頁
2024-2025學年校長考核述職報告:德潤心田,能促發展,勤踐擔當,績顯成效,廉守初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校長考核述職報告:德潤心田,能促發展,勤踐擔當,績顯成效,廉守初心尊敬的各位領導、全體教職工:大家好!“師者,人之模范也?!?024-2025學年,是學校深化改革、提質增效的關鍵一年。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精準指導下,在全體教職工的勠力同心下,我始終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使命,以“守正創新、穩中求進”為基調,將“德能勤績廉”貫穿管理全程,帶領學校在教育教學、隊伍建設、校園發展等方面邁出堅實步伐?,F將本學年履職情況從以下五方面述職,請予審議。一、以德立身,筑牢教育之基——養浩然之氣,立育人之本“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弊鳛樾iL,我深知“德”是教育的根脈,是凝聚師生的精神紐帶。本學年,我以“修己安人”為準則,將師德建設作為“先手棋”,著力打造“以德潤心、以德育行”的校園生態。其一,以上率下,樹師德標桿。我堅持每日提前到校,與值班教師共迎學生;每月深入班級聽課8節以上,與教師共研教學;每學期開展“校長接待日”6次,傾聽師生訴求。日常工作中,我始終以《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為鏡,嚴守“關愛學生、廉潔從教”底線,用“彎腰撿垃圾”“蹲身與學生對話”等細節傳遞“教育無小事”的理念,以“言必信、行必果”的作風贏得師生信任。其二,系統推進,厚植師德沃土。本學年,學校創新開展“師德鑄魂”系列活動:3月“師德規范月”,組織全體教師逐條學習《準則》,簽訂《廉潔從教承諾書》;5月“榜樣引領月”,邀請省師德標兵王芳老師作《用愛編織教育夢》專題報告,展播本?!白蠲澜處煛崩钊A、張敏等10位教師的育人故事;9月“反思提升月”,以“教育初心是否褪色”“師生關系是否真誠”為主題開展大討論,教師累計撰寫心得200余篇。系列活動如春風化雨,讓“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師者情懷融入日常。其三,成效初顯,凝聚向上力量。本學年,學校教師隊伍中涌現出“扎根鄉村20年,自費為留守兒童買書”的張建國老師、“連續三年帶高三,高考成績領跑全區”的王海燕老師等先進典型,3人獲評“區級師德標兵”,5人入選“市級優秀教師”名單。家長滿意度調查顯示,98%的家長對教師師德表示“非常滿意”。二、以能促行,夯實管理之要——練過硬之功,強治校之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管理能力是校長推動學校發展的“關鍵引擎”。本學年,我以“問題導向”破局,以“系統思維”提質,著力構建“科學規范、高效協同”的管理體系。(一)制度立矩,讓管理有章可循。針對以往“制度零散、執行模糊”的問題,我牽頭組建“制度修訂專班”,歷時3個月梳理、完善《教學常規管理細則》《教師績效考核辦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等28項制度,形成“1+5+N”制度體系(1套總則、5大領域、N項細則)。例如,將“教師聽課量”從“每學期8節”細化為“新教師每月4節、骨干教師每月2節”,將“學生評價”從“唯分數”調整為“品德修養(30%)、學業水平(40%)、實踐能力(30%)”,讓制度真正成為“行動指南”而非“墻上文件”。(二)教學賦能,讓課堂提質增效。我始終相信“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本學年,我堅持“推門聽課+預約聽課”相結合,累計聽課62節,覆蓋所有學科;組織“教學大比武”“同課異構”等教研活動24場,推動“小組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落地。針對“課堂參與度低”的痛點,數學組創新“分層任務卡”,語文組推行“問題鏈教學”,英語組開展“情景模擬對話”,課堂“抬頭率”從75%提升至92%。數據顯示,本學年全校教師人均發表教學論文1.2篇,開發校本課程8門,12人在市、區級教學競賽中獲獎。(三)隊伍強能,讓成長有徑可依。教師是學校的“源頭活水”。本學年,我們構建“青藍相濟、骨干引領、名師輻射”的培養體系:為23名新教師配備“雙導師”(教學導師+德育導師),開展“師徒同上一節課”“新師匯報課”等活動;組建“學科骨干教師工作坊”,每月開展“專題研討+跟崗學習”;依托“名師工作室”,邀請省特級教師李陽開展“大單元教學設計”“跨學科融合”等專題培訓8次。本學年,3名青年教師成長為區級骨干教師,2名教師入選“市名師工作室成員”,教師隊伍“老帶新、新促老”的良性循環已然形成。三、以勤為徑,厚植擔當之魂——行篤實之舉,踐育人之責“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苯逃恰奥乃囆g”,更需“勤的堅守”。本學年,我以“四到”(眼到、耳到、心到、手到)為準則,用腳步丈量校園,用真心回應需求,讓“勤”成為管理的底色。(一)晨昏相伴,守護校園日常。我堅持每日6:50到校,與保安、值周教師站在校門口,迎接學生入校;18:00后離校,目送最后一批學生安全離開。雨天為學生撐傘,雪天清掃校門口積雪,課間巡查走廊、操場,及時制止追逐打鬧;午休時走進食堂,查看飯菜質量,與學生共餐聊天。這些“小事”,換來了學生一句“校長像爸爸”的暖心稱呼,也讓“校園即家園”的理念深入人心。(二)廣納群言,破解發展難題。本學年,我累計召開教師座談會12次、家長會8場、學生代表訪談20次,收集意見建議127條,其中85%得到即時解決,22%納入學期重點工作。例如,針對“課后托管課程單一”的反饋,我們整合教師特長與社會資源,開發“編程啟蒙”“書法鑒賞”“航模制作”等15門特色課程,參與率從60%提升至92%;針對“圖書館開放時間不足”的訴求,將開放時段延長至晚自習結束,并增設“周末親子閱讀角”,日均借閱量增長40%;針對“操場設施老舊”的問題,協調資金80萬元,暑期完成塑膠跑道翻新和籃球架更換,師生運動安全更有保障。(三)應急處突,筑牢安全防線。安全是教育的“生命線”。本學年,我牽頭制定《校園安全應急預案》,組織消防演練、防欺凌培訓、防溺水講座等活動12次;每周帶隊檢查實驗室、電房、圍墻等重點區域,整改安全隱患23處;聯合派出所、社區開展“護學崗”行動,確保上下學時段“見警察、見警車、見警燈”。全年校園零安全事故,獲評“區級平安校園示范?!薄K?、以績顯效,錨定發展之標——聚奮進之力,展育人之果“教育之道,在于立人;立人之本,在于成效?!北緦W年,全體師生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學校發展呈現“多點開花、亮點紛呈”的良好態勢。(一)教學質量攀新高。中考成績實現“量質雙升”:重點高中達線率42%,較上年提升8個百分點,位列全區同類學校第2名;學科競賽成績亮眼,學生獲省級獎項15項(其中數學奧賽省二等獎2項、物理實驗創新大賽省一等獎1項)、市級獎項32項,九年級(5)班陳雨桐同學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省級二等獎,實現我校在該賽事中的“零突破”。(二)特色教育綻新彩。我們以“五育融合”為方向,打造“一校多品”特色品牌:非遺文化進校園項目持續深化,與本地皮影戲傳承人合作開設“皮影制作與表演”課程,學生作品《武松打虎》在區非遺展上獲“最佳創意獎”,相關報道被《教育時報》轉載;體育教育成果豐碩,?;@球隊獲區聯賽冠軍,啦啦操隊獲市“最美風采獎”,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98.5%,高于全區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藝術教育亮點頻現,“校園合唱節”“書畫展”等活動覆蓋90%以上學生,2名學生入選“市青少年藝術人才庫”。(三)校園建設煥新顏。本學年,我們積極爭取上級支持,投入資金500萬元用于硬件升級:完成3棟教學樓外墻翻新,12間教室安裝智能交互平板;實驗室新增數字化實驗設備32臺(套),生物組“植物組織培養室”投入使用;校園智慧安防系統全面升級,實現“人臉識別考勤+一鍵報警+360°無死角監控”,教學條件與城市優質學校差距進一步縮小。五、以廉正己,守牢育人之線——懷敬畏之心,樹清廉之范“公生明,廉生威?!弊鳛椤耙话嘀L”,我始終將“廉潔”視為管理的“壓艙石”,以“打鐵自身硬”的自覺,守護教育凈土。(一)嚴守紀律,規范權力運行。本學年,我們修訂《學校財務收支管理辦法》,明確“5000元以上支出需經校委會集體討論、公示3天”;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全年財務審計無一筆違規;招生工作堅持“陽光透明”,通過“線上報名+線下審核+結果公示”流程完成新生錄取,零投訴、零信訪。(二)以案為鑒,強化廉潔教育。組織教師觀看《師德失范警示錄》《零容忍》等紀錄片4次,召開“以案促改”專題會議3次,剖析“有償補課”“收受禮品”等典型案例;開展“廉潔文化進校園”活動,通過“廉潔主題班會”“師生廉潔格言征集”等形式,讓“清白做人、干凈做事”的理念入腦入心。(三)以身作則,涵養清風正氣。我嚴格遵守“三重一大”決策制度,涉及教師評優、經費使用等事項,堅持“集體研究、民主表決”;拒絕家長宴請、禮品20余次,退回“感謝金”3萬元;本學年個人公務接待費、差旅費較上年下降15%,以“嚴以律己”的作風贏得師生信任。總結與展望:持初心以恒,乘東風以進回顧本學年,雖取得一些成績,但我也清醒認識到不足:一是教師科研能力仍需加強,市級以上課題立項僅1項;二是家校協同深度不夠,部分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的主動性不足;三是校園文化品牌尚未形成,核心價值提煉不夠鮮明。新學年,我將以“三個聚焦”為抓手,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聚焦“科研強師”,組建“學科研究共同體”,設立“課題專項基金”,力爭實現省級課題立項“零突破”;邀請高校專家開展“教育科研方法”培訓,提升教師論文撰寫、案例開發能力。聚焦“家校共育”,打造“家校成長云平臺”,通過“家長課堂”“開放日”“親子實踐”等活動,構建“教育共同體”;建立“家長智囊團”,邀請行業專家參與課程開發、活動設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