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科學技術與防災減災》教案_第1頁
《高新科學技術與防災減災》教案_第2頁
《高新科學技術與防災減災》教案_第3頁
《高新科學技術與防災減災》教案_第4頁
《高新科學技術與防災減災》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8/8《高新科學技術與防災減災》教案[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了解并能說出一些我國與防災減災有關的法律;2.能列舉一些我國的重大減災項目;3.知道國際減災十年與國際減災日;4.掌握長江防洪體系建設工程、“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和淮河流域治理工程的相關內容;5.初步學會根據自然災害成因,確定防災減災措施的方法。(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收集資料,學會用實例說明國際防災減災以及我國防災減災的成就;2.能多途徑地獲得資料并通過對眾多材料進行選擇、歸納、分析,形成觀點并在討論中發表自己的看法;3.通過調查當地防災減災的做法以及效益,初步掌握調查研究的方法。(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了解我國政府在防災減災方面的主要工作以及我國防災減災的成就,增強民族成就感與自豪感;2.通過學習,明白對于自然災害,我們只能預防和減輕災害程度而不能避免的道理,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人地關系和災害意識;3.通過學習,強化人類戰勝自然災害的堅定信念;4.通過了解許多災害在其帶來災害的同時,還有其有利的一面,進一步掌握一分為二地看問題的辯證唯物主義思維方式。[教學重點]1.我國防災減災的做法2.重大減災項目[教學難點]主要減災項目的分布與防治方向。[講授過程]【板書】一、減災防災1.方針:【自主學習】閱讀課本76頁第一自然段內容,說明防災減災的必要性、政府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以及我國防災減災的方針政策。【學生回答,教師總結】(1)防災減災的必要性——自然災害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為了保障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減災防災;(2)政府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在防災減災工作中,各級政府努力采取多方面措施減輕自然災害的破壞和損失,在防災減災中,起著核心作用;(3)我國防災減災的方針——“以防為主,防、抗、救結合”。2.有關法律【探究活動】閱讀教材P76的材料“我國與防災減災有關的法律”,討論材料后的三個思考題:(1)防災減災為什么要立法?(2)除上面列舉的與防災減災有關的法律以外,你還能補充嗎?(3)收集上述某一法律文本,閱讀并找出其中有關防災減災的條款?!军c撥】(1)我國的防災法律、法規、規章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形成了較完整的防災行政法規體系,使防災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力推動了防災工作深入開展。(2)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搜索引擎進行收集。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運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等。(3)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搜索引擎進行收集,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節選)。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節選)頒布單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頒布日期:1997年12月29日實施日期:1998年3月1日內容分類:一般行政法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九十四號)名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防御與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社會主義建設順利進行,制定本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震后救災與重建等(以下簡稱防震減災)活動,適用本法。第三條防震減災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第四條防震減災工作,應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五條國家鼓勵和支持防震減災的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先進的科學研究成果,提高防震減災工作水平。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領導,組織有關部門采取措施,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第七條在國務院的領導下,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經濟綜合主管部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民政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減災工作??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和其他有關部門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按照職責分工,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防震減災工作。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的義務。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應當執行國家賦予的防震減災任務。3.重大防災項目舉例【學生活動】讀圖4-2“我國主要減災工程分布”,找出我國重大減災項目。閱讀“國際減災十年與國際減災日”通過閱讀材料,了解:①1987年12月,第42屆聯合國大會通過并形成決議,確定1990—2000年為“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Intemauona1DecadeforNaturalDisasterReduction,IDNDR)=2\*GB3②了解“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的宗旨及具體目標。③國際減災日的主題?!景鍟慷⑽覈鴾p災防災的主要成就【過渡】1998年后空前規模的投資大大促進長江的防洪體系建設,使沿江各地取得防范長江洪水、保障流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就?!景鍟浚ㄒ唬╅L江防洪體系建設工程1.整治江湖、興修水利【點撥】長江流域的鄱陽湖、洞庭湖,湖南的湘江、資水、沅水、澧水,江西的贛江、撫河、信江、修水、饒河,以及漢江、岷江、嘉陵江等支流也相繼得到了治理。閱讀洞庭湖“4350工程”通過閱讀材料,了解:①洞庭湖在防汛方面的作用=2\*GB3②洞庭湖面積萎縮的原因③4350工程的規劃目標【點撥】湖南省洞庭湖“4350工程”總體規劃目標是通過退田還湖、平垸行洪、移民搬遷等方式,在2010年,使洞庭湖水面面積由目前的2625平方公里恢復到新中國成立以前的4350平方公里。

2.退耕還林、封山育林——改善長江源頭的生態環境,有效遏制上游不斷加劇的水土流失3.三峽的建設——防洪【過渡】中國在長江中上游流域各省區實施的林業生態工程。規劃造林667萬公頃,以恢復和擴大森林植被,遏制水土流失。建設時間為1989-2015年。閱讀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通過閱讀材料,回答以下問題:①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主要防治哪些類型的自然災害?為什么?【點撥】主要防治水旱災害、水土流失、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原因是防護林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的作用。=2\*GB3②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涉及哪些省級行政單位?【點撥】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涉及的省級行政單位有青海、西藏、甘肅、四川、云南、貴州、重慶、陜西、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等?!具^渡】三北防護林又稱修造綠色萬里長城活動。1979年,國家決定在西北、華北、東北風沙危害、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建設大型防護林工程,即帶、片、網相結合的“綠色萬里長城”。規劃范圍包括新疆、青海、寧夏、內蒙古、甘肅中北部、陜西、晉北壩上地區和東北三省的西部共324個縣(旗),農村人口4400萬,總面積39億畝。以求能鎖住風沙,減輕自然災害?!景鍟浚ǘ叭薄狈雷o林1.范圍【點撥】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是一項正在我國北方實施的宏偉生態建設工程,它是我國林業發展史上的一大壯舉,開創了我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先河。地跨東北西部、華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區,包括我國北方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51個縣(旗、市、區),建設范圍東起黑龍江省的賓縣,西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孜別里山口,東西長4480公里,南北寬560—1460公里,總面積406.9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42.4%,接近我國的半壁河山。2.三北地區的原有狀況【點撥】茂密的森林、肥美的草原→人口增加、農業墾殖、戰爭和大興土木→生態環境破壞,大面積的森林和草原變為裸地→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干旱災害【過渡】針對上述情況,1978年11月25日,國務院批準了在三北地區建設大型防護林工程,并特別強調:我國西北、華北及東北西部,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嚴重,木料、燃料、肥料、飼料俱缺,農業生產低而不穩。大力種樹種草,特別是有計劃地營造帶、片、網相結合的防護林體系,是改變這一地區農牧生產條件的一項戰略措施。3.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點撥】按照工程建設總體規劃,從`1978年開始到2050年結束,分三個階段,八期工程,建設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億畝。在保護現有森林植被的基礎上,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飛機播種造林等措施,實行喬、灌、草結合,帶、片網結合,多樹種、多林種結合,建設一個功能完備、結構合理、系統穩定的大型防護林體系,使三北地區的森林覆蓋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態環境和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從根本上得到改善。4.工程的效益【點撥】重點治理區的環境質量有了較大的改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有利的促進了這些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景鍟浚ㄈ┗春恿饔蛑卫砉こ獭具^渡】“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這是淮河流域人民對這條河流的美好贊頌。然而也正是這條河流,幾百年來水患嚴重,使淮河流域成為我國歷史上舉世聞名的重災區,發生在1931年的洪水便是有記錄以來的嚴重水災。1.淮河流域水害嚴重 淮河,這條中國第三大河流,在過去的數百年里幾乎成了災害的代名詞。據歷史文獻記載統計,從14世紀到19世紀,500年間淮河流域發生較大水災350次,從16世紀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450年間每100年平均發生水災94次。淮河流域的人民生活得十分困苦?;春樱质切轮袊闪⒑笕嬷卫淼牡谝粭l大河。中國共產黨的三代領導人對淮河治理始終給予高度重視。2.治淮工程的目標【點撥】通過治理水土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