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語文真題全國I卷13-14題詳細解析_第1頁
2025年高考語文真題全國I卷13-14題詳細解析_第2頁
2025年高考語文真題全國I卷13-14題詳細解析_第3頁
2025年高考語文真題全國I卷13-14題詳細解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根據使用全國I卷的省份反饋來看,今年文言文的13、14題難度大,得分率很低。13題翻譯的難度系數更是在0.3左右,14題難度系數在0.4左右,這兩組數據都是民間估算,具體以官方結果為準。13題分值為8分,13題的得分在2.4分左右;14題為5分,14題得分在2分左右;這個得分應該是不包括0分,若計0分,平均值估計還會更低。那么,13、14題到底難在哪兒呢?下面且先看文本和題目:一、試題回首閱讀Ⅲ材料一:鄭伯如晉,子大叔相,見范獻子[注]。獻子曰:“若王室何?”對曰:“老夫其國家不能恤,敢及王室?抑人亦有言曰:‘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為將及焉。’今王室實蠢蠢焉,吾小國懼矣,然大國之憂也,吾儕何知焉?吾子其早圖之。”(節選自《左傳·昭公二十四年》)材料二:漆室女者,魯漆室邑之女也。當穆公時,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嘯,旁人聞之,莫不為之慘者。其鄰人婦從之游,謂曰:“何嘯之悲也?”漆室女曰:“吾憂魯君老,太子幼。”鄰婦笑曰:“此乃魯大夫之憂,婦人何與焉!”漆室女曰:“不然,非子所知也。昔晉客舍吾家,系馬園中。馬佚馳走,踐吾葵,使我終歲不食葵。鄰人女奔,隨人亡,其家倩吾兄行追之。逢霖水出,溺流而死,令吾終身無兄。今魯君老悖,太子少愚,愚偽日起。夫魯國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禍及眾庶婦人獨安所避乎!吾甚憂之。”(節選自劉向《列女傳》卷三)材料三:魯監門之女嬰相從績,中夜而泣涕,其偶曰:“何謂而泣也?”嬰曰:“吾聞衛世子不肖,所以泣也。”其偶曰:“衛世子不肖,諸侯之憂也,子曷為泣也?”嬰曰:“吾聞之異乎子之言也。昔者宋之桓司馬得罪于宋君,出于魯,其馬佚而吾園,而食吾園之葵。是歲,吾聞園人亡利之半。越王勾踐起兵而攻吳,諸侯畏其威,魯往獻女,吾姊與焉,兄往視之,道畏而死。越兵威者,吳也;兄死者,我也。今衛世子甚不肖,好兵,吾男弟三人,能無憂乎?”(節選自韓嬰《韓詩外傳》卷二)材料四:戰國之時,說客辨士尤好借物以喻其意,非以為實有此事也,乃漢晉著述者往往誤以為實事而采之入書。《春秋傳》子大叔云“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為將及焉”,此不過設言耳。其后衍之,遂謂漆室之女不績其麻而憂魯國;其后又衍之,遂謂魯監門之女嬰憂衛世子之不肖。而有“終歲不食葵”“終身無兄”之言,若真有其人其事者矣。由是韓嬰竟采之以入《詩外傳》,劉向采之以入《列女傳》。傳之益久,信者愈多,遂至虛言竟成實事。乃世之士但見漢人之書有之,遂信之而不疑,抑亦過矣。(節選自崔述《考信錄》)[注]春秋末期,宗周王室動蕩,晉強鄭弱。子大叔為鄭國正卿,范獻子為晉國大臣。13.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今魯君老悖,太子少愚,愚偽日起。(2)魯監門之女嬰相從績,中夜而泣涕,其偶曰:“何謂而泣也?”14.崔述運用三則材料說明了什么觀點?請概括他的觀點并談談你的認識。(5分)二、翻譯題一窺文本材料包括注釋在內,閱讀量為871字,與2024年870字一致,比2023年770字多100字。從閱讀量看,幾年來較為穩定,但在選材形式有一定變化,23、24兩年都是雙文本,而25年是四文本,材料時間跨度大,顯得“零碎”些。這種“零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閱讀和關聯難度,給學生在有限時間內的理解也帶來更大挑戰。就兩個翻譯句子看,句中涉及的“關鍵詞”都難,比如第(1)的“悖”“愚”“偽”,第(2)的“績”“偶”。第(1)句根據前后語境可見“君老,太子幼”這一提示,但是“悖”的語義文中找不到任何提示,且在五本教材文言中“悖”似乎也沒有出現過,只在成語“并行不悖”出現過,但成語中的“悖”是“違背、相沖突”之意,因此,絕大多數學生應該是翻譯不對的。“悖”在文言中的義項有五個:違背、相沖突;謬誤、荒謬;惑亂、糊涂;遮蔽;通“勃”,興起的樣子,“悖然”(突然)。“愚”在教材中出現過,如“愚益愚”,但意思是“愚昧”,此“愚”相對容易,理解力強的學生會聯系“魯君老,太子幼”這一提示,“太子幼”不等于太子就“愚蠢、愚昧”,“年幼無知”義項會蹦出來。“偽”的假裝、虛偽、虛假意思學生一般都知道,但是“欺詐”意思基本上都不知道,估計百分之九十九的學生翻譯不出來。因此,在具體評閱過程中,是不是會對這些難的關鍵詞翻譯會有標準的放寬?比如:將“悖”譯作癡呆、無能、糊涂、荒唐等相近的都可以?第(2)句,關鍵詞為“績、中夜、偶”,其中“績、偶”是難點。“績”在文言實詞中通常有兩個義項:緝線,將麻搓成繩或線;成績、功績。學生能想到的估計只有“成績、功績”這個意思,別說學生,就是教師,估計也沒幾個清楚;但這個“績”在材料四出現過“遂謂漆室之女不績其麻而憂魯國”,如果學生聯系詞句,至少可以猜測“績”應該是作動詞,但說實在,哪怕知道是作動詞,也難以翻譯出來,學生對古代“用麻”“搓繩、搓線”的生活常識也不知道;其實,此處可以直接取用作“績麻”,應該會給分。“偶”的文言義項有“偶像、木偶;成雙、成對;配偶;相對、面對;同伴、同輩;碰巧、偶然”這些意思,但學生熟悉的事“成雙、成對;配偶”,在此句中,學生估計絕大多數將其翻譯為“配偶”。如果說一個題目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不會做,其實這就是一道廢題,沒有達到考察能力的目的。綜上述可見,2025年翻譯題的確很難,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基本功不扎實。文言詞語的常見義積累不夠,導致詞不達意。語境意識薄弱。“老悖”“少愚”其中的“悖”和“愚”根據“老”和“少”作基本聯想,可以翻譯出糊涂、無知等意思。“績”根據材料四“遂謂漆室之女不績其麻而憂魯國”,可以判斷出為動詞,直接取用“績麻”即可;而“嬰”為名字,絕非“嬰兒”。古漢語思維弱。體現在“偶”的翻譯,絕大多數學生錯譯成“配偶”,是現代漢語強勢思維習慣的體現。語境中并未直接體現是“丈夫”義,那么就要回歸它的基本義作聯想。三、簡答題鏡像14題看似不難,其實題干就有幾個“坑”。第一個“坑”就是“三則材料”這兒,不少學生估計忽略了前面的定語“崔述”,而將“三則材料”理解為選文四則材料中的“三則”,據閱卷人回憶,這樣理解的學生還真不少。第二個“坑”就是“觀點”和“認識”,題干有限定是“崔述”的“觀點”,“你的”認識,據說不少學生將二者搞混淆了。根據各地評閱反饋情況看,此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有如下這些:審題意識薄弱。本題為兩問,應分別作答,不少同學混同一起分條作答,需要評閱人根據表達去推測答案中哪些是“觀點”,哪些是“認識”。不會區分“事實”與“觀點”。“事實”是材料中的具體故事,即“論據”,而“觀點”是對事實的判斷和看法。是很多同學僅僅概述了“事實”:漢晉作書的人經常將戰國時說客為說理而寫的文章作為真實事件記錄下來。而沒有“觀點”。觀點不分你我。“認識”部分重復了崔述的觀點,而題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