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市育才學校2025屆高三下學期5月月考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1頁
廣安市育才學校2025屆高三下學期5月月考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2頁
廣安市育才學校2025屆高三下學期5月月考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廣安市育才學校2025屆高三下學期5月月考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廣安市育才學校2025屆高三下學期5月月考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廣安市育才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5月月考歷史試題一、單選題1.南京新石器時代的北陰陽營文化中,鼎、豆、罐的形制極其多樣,鼎有罐形、盆形、折腹,上下部呈反、正弧線;豆有各種異型,折緣、勾緣,豆盤呈缽形、罐形等,高柄束腰形等。由此可見,器型的多樣設計(

)A.表現了古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B.反映了玉器文化發展的重要階段C.說明了手工業已與農業產生分離D.彰顯了當地文明領先于其他地區2.漢末社會動蕩,察舉制所依賴的鄉里清議失去了社會基礎。那時,選官多操縱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嚴重干擾了人才選拔。自曹操開始,嘗試新的選人方法,曹丕頒行九品中正制,將評議權收歸中央。據此可知,當時選官制度調整表明(

)A.人才選拔更加開放 B.封建統治基礎不斷擴大C.中央集權有所加強 D.社會局勢決定選官制度3.六朝名士大都善于欣賞自然,喜歡游山玩水,在自然山水中體驗人生的樂趣和生命的歡欣。謝靈運、謝朓的山水詩,顧愷之、宗炳的山水畫:開辟了中國藝術史上一種前所未有的空靈意境。以上材料主要體現出六朝名士(

)A.注重禮儀的家族文化 B.心靈自由的人生寫照C.博學善政的治國思想 D.積極進取的入世之心4.唐代通過科舉選擢的文士大多“專于文學,不能蒞事”。宋太宗認為“法律之書,甚資治理”,因此大力提倡舉子和官員學法明法,并將法律條文納入科舉考試。這表明宋代(

)A.科舉考試相對公平 B.重視官吏治事才能C.法律制度漸趨成熟 D.沿襲前代治理模式5.學者對留存于泉州的元代印度教龕狀石刻的獨特圖像進行了分析,發現圖案中除主題神像外,還有豐富的裝飾符號,涉及動物、植物、宗教符號、民族紋飾,這些藝術元素分別歸屬于印度和國內的漢、蒙古、藏族。該學者的研究可以說明(

)A.外來宗教對中國本土文化的迎合 B.印度教信仰在泉州地區影響廣泛C.傳統信仰受到外來宗教嚴重沖擊 D.航海生活的不穩定利于宗教傳播6.明清時期,松江府朱涇鎮附近四鄉盛產棉花,居民又精于紡織,所產棉布聞名遐邇,這里“居民數千家,商賈輻輳”;蘇州府的盛澤鎮地處桑蠶之鄉,發展成為全國聞名的絲業重鎮。這表明(

)A.江浙地區自然經濟開始瓦解 B.交通便利促進區域貿易發展C.農產品商品化推動市鎮興盛 D.傳統重農抑商政策發生變化7.現有史料表明,1840—1860年之間只有揚州秀才黃鈞宰在1844年稱西方人的到來是一大“變局”,但是在1861年以后,許多士紳認識到了這一事件的重要意義。據統計,從1861—1900年至少有43位士人,如王韜、丁日昌、李鴻章、張之洞等人都評價了這種巨變。這表明(

)A.黃鈞宰是研究西方的第一人 B.國人對鴉片戰爭后的變局認識遲滯C.師夷長技逐漸成為社會共識 D.第二次鴉片戰爭才開啟了這種巨變8.民國初年,我國各地興起了拆除城墻運動,上海、杭州和長沙等地都拆除了城墻,如上海城墻被全部拆除,護城河被填平,不僅鋪設了下水道,還開辟了環城馬路。由此可知,拆除城墻運動(

)A.旨在清除封建統治殘余 B.削弱了軍閥割據的基礎C.利于增強城市發展活力 D.改變了城市的軍事屬性9.1927年10月1日,時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羅亦農強調,“依兩湖農民暴動的形勢,某幾縣的農民可握得某幾縣的政權,以發展各地的農民暴動”。11月18日,《中央通告第16號》明確提出,要盡量發動農民暴動的游擊戰爭,建立“固定的革命區域”的蘇維埃政權。這些言論(

)A.助推工農武裝割據局面形成 B.對大革命失敗原因進行反思C.糾正了黨內的“左”傾錯誤 D.開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10.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軍費超過2.96億元,以此數據作為基數100得出下表數據。下列內容與此數據變化有關的是(

)1931年1932年1933年1934年1935年1936年100102.3122.24124.23123.65152.25A.北伐戰爭逐漸取得勝利 B.“攘外必先安內”方針C.民國時期經濟日益蕭條 D.正面戰場的消耗巨大11.1984年,《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市場調節的輔助性作用不可缺少,并指出要有步驟地逐步縮小指令性計劃的范圍。這表明黨和政府(

)A.肯定國家干預經濟的發展模式 B.積極實現與世界經濟的全面接軌C.意在擺脫傳統經濟模式的束縛 D.明確了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12.13世紀初,佛蘭德爾伯爵在領地內的權力與君主無異,可以聯合其他君主對抗法國國王。布汶之戰后,1226年,佛蘭德爾女伯爵讓娜與法國國王簽訂了《默倫條約》,條約規定,如果伯爵違背條約,伯爵的封臣應當站在法國國王一邊征討伯爵。這一條約(

)A.保證了伯爵政治上的相對獨立性 B.鞏固了法國中央集權政治體制C.明確了伯爵作為封臣的法律地位 D.割裂了國王與伯爵的聯系紐帶13.18世紀,從地球本身尋找長度單位逐漸成為法國科學界共識。1791年,法國國民公會決定依據子午線的四分之一制定標準長度單位,以符合理性原則的十進制代替其他進制。此后經科學家們的測量和論證,法蘭西科學院最終將基本長度單位命名為“米”。這一做法(

)A.基于革命斗爭形勢的變化 B.深受啟蒙思想的影響C.體現法國知識分子的愿望 D.源于工業革命的擴展14.1919年,美國總統威爾遜表示:“世界大亂要求毫不延緩地研究勞資關系中出現的困難,迫使我們把自己家里的事情整頓好。坦白地說,在沒有承認工人長期為之斗爭的基本權利之前,是不可能經常地、穩定地調整好勞資關系的?!边@表明(

)A.十月革命產生了世界性影響 B.美國國內革命形勢漸趨成熟C.世界大戰有利于各國改善工人待遇 D.法西斯主義威脅到美國社會的穩定15.戴高樂表示:“戰爭一結束,美國就要回到它的西半球,英國就要回到它的島上,只有法國依然屹立在舊大陸上。只要我們愿意,我們有法子打破我們的伙伴強加給我們并要求我們消極認可放棄利益的局面?!边@反映出(

)A.反法西斯同盟漸現裂痕 B.二戰期間法國的地位躍升C.英美兩國無意限制法國 D.法國的歐洲大國情結濃厚16.1997年,泰國受當時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放棄了固定匯率制度,引發了一場巨大的金融風暴,導致東南亞許多國家經濟發展成就毀于一旦。在亞洲如日本、新加坡國家經濟蕭條,菲律賓、越南等國家出現政局混亂的局面,打斷了亞洲經濟快速發展的趨勢。這表明()A.世界多極化趨勢勢不可擋 B.區域集團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C.全球化導致世界動蕩不安 D.經濟全球化中要保障國家經濟安全二、材料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絲綢之路主要是溝通歐亞大陸的道路交通網絡。旅行者可以在陸上絲路和海上絲路的道路上自由轉換。東晉時法顯,隆安三年(399年)從陸上絲綢之路前往西域求法,義熙七年(411年)乘坐商船由海上絲路返回。但是,不可否認,亞歐之間某些政治力量的突起,會使絲路的交通與貿易被迫中斷。而蒙古大規模的西征,使許多政權灰飛煙滅,歐亞大陸空前暢通起來。這徹底改變了絲綢之路的生態,不論是陸地絲路還是海上絲路,皆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巔峰狀態。材料二

大航海運動,有兩個重要方向,一是越過大西洋,另一是繞過好望角。前者“發現”美洲,后者溝通亞洲,大西洋與印度洋終于獲得了海運的溝通。海上絲綢之路,早已完成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交通,這為世界范圍內的大航海運動打下了階段性的基礎。人類的技術能力,尤其是蒸汽動力的發明,技術生態進入新階段。從此,海運吞吐貨物的能力不斷提升,終于成為世界物資運動的主宰。絲綢之路是傳統技術生態的時代產物,在新技術格局之下,傳統絲綢之路不得不讓位于新技術生態下的全球運輸系統。——以上材料均摘編自孟憲實《絲綢之路:文明交流互鑒之路》(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古代絲路文明交流與大航海時代文明交流的異同。(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影響兩個時代文明交流的因素。(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文明交流對當代的啟示。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學者指出:歷時1萬年的中外文化交流史,若截止于1949年,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時期:一、肇始期(遠古至戰國),二、發展期(秦漢至南北朝),三、高峰期(隋唐),四、繁榮期(宋元),五、調適與會通期(明清),六、復興期(民國)。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時跨晚清和民國兩個時段,屬于整個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調適會通期和復興期。具體來說,從鴉片戰爭開始到辛亥革命,是中西文化的沖突、調和期;從五四運動到20世紀30年代前葉,是中西文化互相批判的時期;從抗日戰爭爆發前夕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中西文化的融合期?!幾酝踅槟暇幹督型馕幕涣魇贰犯鶕牧喜⒔Y合所學知識,任選其中一個時期或整體,圍繞“中外文化交流史”自行擬定一個具體論題,并對此論題進行簡要論述。(要求:主題明確,史實充分,邏輯清晰)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一五”計劃期間,我國建立起一些原來沒有的工業制造部門,如汽車、重型機器、新式車床等。此后機械制造業獲得長足發展,形成東北、西南、西北、中南等各具特色的制造基地。裝備制造業作為中國最大的制造業部門,在改革開放中走在前列,重大裝備研制開發能力大幅提高,國際競爭力快速提升?!幾援敶袊芯克吨腥A人民共和國簡史》等材料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裝備制造業發展。機械工業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全力推進行業轉型升級,十年間創新成果豐碩,機械產品自給率超過85%,國產“華龍一號”“國和一號”三代核電機組等成套裝備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在國家產業政策引導下,機械工業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中國裝備制造業穩居世界第一?!幾孕炷钌场妒贻x煌挺起裝備制造的脊梁》等(1)根據材料,概述新中國成立以來裝備制造業的發展。(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時代推動中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參考答案1.A2.C3.B4.B5.A6.C7.B8.C9.A10.B11.C12.C13.B14.A15.D16.D17.(1)同:都是重要的文明交流方式;促進了貿易和文化交流。異:目的和動機不同:?古代絲綢之路的交流主要是和平的、?以文化傳播和商品交換為目的,?而大航海時代的文明交流則更多地以掠奪財富為目的;交流方式不同:?古代絲綢之路的文明傳播往往是漸進型的,而大航海時代的文明傳播則更多地體現了跨越性的特點;影響范圍不同:?古代絲綢之路的影響主要局限于亞歐大陸,?而大航海時代的影響則擴展到了全球范圍。?(2)因素:自然因素、?經濟形態、?政治環境、思想觀念等。(3)啟示:文明交流對當代的啟示在于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尊重文明多樣性,?以及通過交流互鑒推動人類文明進步。?18.示例:隋唐時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高峰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互鑒與融合。論述:隋唐時期(7-9世紀)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高峰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唐朝實行開放包容的外交政策,設立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長安、洛陽等城市成為國際性大都市,吸引了大量波斯、阿拉伯、印度等地的商人、僧侶和使節。通過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綢、瓷器輸出到中亞和歐洲,同時西域的胡樂、胡舞傳入中原,豐富了唐代文化。其次,佛教文化交流空前活躍。玄奘西行天竺(印度)取經,帶回大量佛經并翻譯,推動了中國佛教的發展;同時,日本派遣遣唐使來華學習,將唐朝的典章制度、文字、建筑(如唐風寺廟)傳入日本,促進了東亞文化圈的形成。最后,這種交流促進了文明的互鑒與融合。唐朝吸收外來文化元素,如波斯風格的服飾和飲食(如胡餅),而中國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