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卷)2025年高考語文真題本試卷共10頁,150分。考試時長150分鐘。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語言學習關鍵期,指人類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一個特定階段,在這個階段,由于生理因素的作用,語言學習最為容易;過了這個階段,語言學習能力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大量研究證實,語言學習確實存在一定的關鍵期,但對關鍵期的起止時間并沒有達成一致意見。有研究認為語言學習關鍵期是從2歲到青春期;有研究認為是從6歲開始,到青春期結束;有研究認為5歲是語言潛能發展的高峰期,關鍵期到9歲結束……盡管意見不一致,但普遍的共識是,語言學習關鍵期一般是從出生到青春期前的這段時間,其中1—5歲最為關鍵。在關鍵期內,通過接觸自然語言環境以及與語言環境的互動,兒童會自然學會語言;錯過了關鍵期,語言學習的效率會大大降低。關于語言學習關鍵期假說,有一些實驗證據提供了支持。在由腦損傷引起的失語癥病例中,兒童失語者較成人失語者語言恢復的速度要快、程度要高,更有可能完全恢復。在兒童出生后的兩年內,大腦兩半球發展語言的潛力是均等的,由任何半球損傷導致的語言障礙,都可由未損傷半球的功能來彌補。隨著年齡增長,大腦的語言功能越來越偏側化于左半球,左半球成為語言的優勢半球,到青春期之后這種偏側化基本完成。另有研究發現,有些從小被剝奪語言環境的兒童,大腦并沒有損傷,即使后來接受專門的語言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也遠比同齡兒童差,語言發展受到不可逆轉的影響。如從小被狼養大的小孩,被稱為“狼孩”,他們擁有正常的聽力,在兒童期被剝奪了語言學習環境,直至青春期才回歸人類社會開始學習語言,但無法達到正常母語者水平。與母語學習相比,對第二語言學習關鍵期的認識較為復雜。學習者8歲前第二語言的學習成績最好,過了這一年齡,并不是語言學習不可能,只是學習效果不如關鍵期內好。如6歲前到達美國的古巴移民,發音與美國人接近的占71%;而13歲后到美國的,發音與美國人接近的僅占17%。不過,也有研究不支持第二語言學習有關鍵期,認為年齡對學習的作用也會受到語言輸入、社會等非生物因素影響,這些因素甚至是導致最終語言水平出現差異的主要決定因素;晚學者一樣能夠成功學習第二語言,并能達到接近母語者的水平;各年齡段的學習者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如幼兒更容易直覺地在交際情景中習得語言,而年長者更容易利用認知和課堂學習的方法學習語言。因此,有的學者認為,第二語言學習不存在關鍵年齡或階段,可以從任何年齡開始。(取材于陳寶國、姜孟等的相關文章)材料二:關于語言學習關鍵期的存在與作用,有以下三種代表性的解釋。腦神經研究認為,人腦中天生具有負責語言學習的神經組織,如果在一定時期內,這些神經組織接受到了外界適宜的語言輸入刺激,其功能就會得到充分發展,完備的語言能力也得以發展起來;反之,其功能就會萎縮甚至消失,語言能力也難以發展。青春期之后,語言學習能力降低,可能與負責語言學習的神經組織的功能降低有關,因而學習效率會受到影響。有語言學家認為,人腦中有學習語言的先天能力,即“普遍語法”(UniversalGrammar),當兒童接收一定數量的語言輸入后,會利用普遍語法對這些現象進行分析,概括出這種語言的語法規則,從而學會該語言。語言學習關鍵期與普遍語法發生作用的時間相契合,關鍵期結束意味著普遍語法作用也可能喪失,這會影響語言學習的效率。此外,人的認知能力處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兒童的認知能力不成熟,而成人則擁有相對成熟的認知能力。認知能力的不成熟性有利于語言學習,主要表現在兒童的短時記憶容量有限,加工語言時僅能抽取少量信息進行加工;而成人擁有較大的短時記憶容量,加工語言時能夠同時抽取更多的信息進行加工。同時對眾多信息進行分析加工是不利于語言學習的。計算機模擬技術研究語言學習過程,也發現較小的記憶容量有利于語言學習。對于第二語言學習,有學者認為存在“機遇窗口”。從出生到27.5歲前,這個窗口一直處于開啟狀態。學習者只要在窗口處于開啟狀態時段內開始第二語言學習,就有可能接近母語者水平。一旦超過27.5歲,機遇窗口則逐漸關閉。學習者成功的可能性與年齡增長呈反比關系。也有研究者提出,第二語言學習的機遇窗口可能永遠不會完全關閉,學習可以貫穿人的一生,尤其是詞匯學習。(取材于劉振前、姜孟、李甦等的相關文章)1.根據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語言學習關鍵期是指一個特定時間段。 B.語言學習關鍵期會影響語言學習效率。C.人腦的語言功能一般偏側化于右半球。 D.第二語言學習是否有關鍵期尚存爭議。2.根據材料一,下列情況不支持語言學習關鍵期假說的一項是()A.大腦受傷程度相同的父子,父親比6歲的兒子恢復說話能力更晚。B.50歲開始學外語的王先生,一年以后就可以流利地和外國人對話。C.3歲來中國定居的外國小孩,5歲時漢語說得跟中國小孩一樣地道。D.青春期后回歸人類社會的“狼孩”,語言能力無法達到正常人水平。3.根據材料二,下列對語言學習關鍵期的存在或作用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適宜的語言輸入刺激能促使語言能力漸趨完備。 B.普遍語法的作用時間與語言學習關鍵期相契合。C.認知能力的成熟與否影響語言學習。 D.短時記憶容量與信息加工沒有關系。4.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與推斷,正確的一項是()A.負責語言學習的神經組織與學習效率無關。 B.“狼孩”的大腦中不存在普遍語法。C.語言學習的效果受短時記憶容量影響。 D.“機遇窗口”不受社會等非生物因素影響。5.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請分別談談語言學習關鍵期假說對母語學習和第二語言學習有何啟示,并寫出相應的理論依據。二、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士容士不偏不黨,柔而堅,虛而實。其狀朗然不儇【1】,傲小物而志屬于大,似無勇而未可恐嚇,執固勇敢而不可辱害。臨患涉難而處義不越,南面稱寡而不以侈大。今君民而欲服海外,節物甚高而細利弗賴。耳目遺俗而可與定世,富貴弗就而貧賤弗棄。德行尊理而羞用巧詐,寬裕不訾【2】而中心甚厲【3】,難動以物而必不妄折。此國士之容也。齊有善相狗者,其鄰假以買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相者曰:“是良狗也。”其鄰畜之數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則桎之。”其鄰桎其后足,狗乃取鼠。夫驥驁【4】之氣,鴻鵠之志,有諭乎人心者,誠也。人亦然,誠有之則神應乎人矣,言豈足以諭之哉?此謂不言之言也。客有見田駢者,被服中法,進退中度,趨翔閑雅,辭令遜敏。田駢聽之畢而辭之。客出,田駢送之以目。弟子謂田駢曰:“客士歟?”田駢曰:“殆乎非士也。今者客所掩斂,士所述施也;士所掩斂,客所述施也。客殆乎非士也。”故火燭一隅,則室偏無光。骨節早成,孔竅空疏,身必不長。眾無謀方,乞謹視見,多故不良。志必不公,不能立功。好得惡予,國雖大不為王,禍災日至,國將滅亡。故君子之容,純乎其若鐘山之玉,桔【5】乎其若陵上之木;淳淳乎慎謹畏化,而不肯自足;乾乾乎取舍不侻【6】,而心甚素樸。唐尚敵年【7】為史,其故人謂唐尚愿之,以謂唐尚。唐尚曰:“吾非不得為史也,羞而不為也。”其故人不信也。及魏圍邯鄲,唐尚說惠王而解之圍,趙以伯陽邑與之,其故人乃信其羞為史也。居有間,其故人為其兄請,唐尚曰:“衛君死,吾將以汝兄代之。”其故人再拜而信之。夫可信而不信,不可信而信,此愚者之患也。知人情而不能自遺,以此為君,雖有天下何益?故敗莫大于愚。愚之患,在必自用。自用則憨陋之人從而賀之。有國若此,不若無有。古之與賢從此生矣。非惡其子孫也,非徼而矜其名也,反其實也。(取材于《呂氏春秋》)注釋:【1】儇:輕佻巧慧。【2】訾:詆毀。【3】厲:飛揚,這里是高遠的意思。【4】驥驁:駿馬。【5】桔:挺直,挺拔。【6】侻:簡易,輕忽。【7】敵年:同齡人。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臨患涉難而處義不越處:堅守B.富貴弗就而貧賤弗棄就:接近C.眾無謀方,乞謹視見方:方向D.非徼而矜其名也矜:夸耀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耳目遺俗而可與定世趙以伯陽邑與之B.難動以物而必不妄折客出,田駢送之以目C.弟子謂田駢曰其故人謂唐尚愿之D.國雖大不為王其故人為其兄請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今君民而欲服海外,節物甚高而細利弗賴
現在君與民欲收服海外,行事高瞻遠矚而不熱衷小利B.今者客所掩斂,士所述施也
現在客人掩飾收斂的地方,正是賢士述說施行的地方C.淳淳乎慎謹畏化,而不肯自足
(君子)言行樸實謹慎,敬畏教令,而不敢驕傲自滿D.自用則憨陷之人從而賀之(愚者)自以為是,憨直無知的人就會過來祝賀他9.根據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多處列舉了賢士所具有的種種品行和美德。B.文章舉出良狗取鼠的寓言,說明用人應該靈活。C.文章使用鐘山之玉等譬喻,贊美了君子的儀范。D.文章著重推賞賢士傲視小物而志向遠大的品質。10.請結合文章第三、四段,分析作者關于識士見解。三、本大題共5小題,共30分。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游嘉州后溪薛能①山屐經過滿徑蹤,隔溪遙見夕陽舂。當時諸葛成何事,只合終身作臥龍。諸葛武侯王安石慟哭楊颙②為一言,余風今日更誰傳。區區庸蜀支吳魏,不是虛心豈得賢。赤壁胡安國③片語能令孫仲謀,氣如山涌劍橫秋。莫言諸葛成何事,萬古忠言第一流。【注】①薛能:唐代詩人,曾在嘉州(今四川樂山)為官。②楊颙:蜀臣,曾向諸葛亮諫言治國之術,他死后諸葛亮深感悲痛。③胡安國:兩宋之際學者,向宋高宗獻《時政論》,提出保國方略。11.下列對三首詩的解讀,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首中的“山屐”指代作者本人,“臥龍”指躬耕南陽時的諸葛亮。B.第二首中的“余風”指的是諸葛亮的風范,“賢”指的是楊颙等賢人。C.第三首中的“氣如山涌劍橫秋”形容諸葛亮的才華與氣魄。D.后兩首中的“一言”“片語”“忠言”都是指諸葛亮的言論。12.下列對三首詩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首借景抒情,將暮春之景與凄涼之感融合為一體。B.第二首從具體事件出發品人論史,以小見大,構思新巧。C.前兩首都使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增強了畫面感。D.后兩首都借古諷今、托物言志,使詩歌意蘊更為豐富。13.請分別簡述三首詩對諸葛亮的評價。14.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字跡清晰。(1)孔子認為,君子應該“文質彬彬”,如果處理不好文質關系,就會產生兩種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很多成語出自先秦典籍和唐宋詩文。《荀子·勸學》云:“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赤壁賦》云:“_______________,不絕如縷。”(3)曹操求賢若渴,其《短歌行》云:“山不厭高,海不厭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張孝祥筆下的洞庭月色,氣象宏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里俱澄澈。”15.根據要求,回答問題。《紅樓夢》第七十回:寶玉一壁走,一壁看那紙上寫著《桃花行》一篇,曰:“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內晨妝懶。……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寶玉看了并不稱贊,卻滾下淚來。便知出自黛玉,因此落下淚來,又怕眾人看見,又忙自己擦了。因問:“你們怎么得來?”寶琴笑道:“你猜是誰作的?”寶玉笑道:“自然是瀟湘子稿。”寶琴笑道:“現是我作的呢。”寶玉笑道:“我不信。這聲調口氣,迥乎不像蘅蕪之體,所以不信。”寶釵笑道:“所以你不通。難道杜工部首首只作‘叢菊兩開他日淚’之句不成!一般的也有‘紅綻雨肥梅’‘水荇牽風翠帶長’之媚語。”寶玉笑道:“固然如此說。但我知道姐姐斷不許妹妹有此傷悼語句,妹妹雖有此才,是斷不肯作的。比不得林妹妹曾經離喪,作此哀音。”眾人聽說,都笑了。(1)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寶釵的表現體現了她的哪些特點。(2)寶玉所說的“曾經離喪”指的是黛玉怎樣的身世?請結合原著中的其他相關內容,簡要分析黛玉性格中的哪些特點與此身世有關。四、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故鄉的紋路很長一段時間,“故鄉”在我心目中并不是一個情深義重的概念。故鄉的景象、習俗、食物和鄉音匯成了地域文化。然而,地域文化會不會成為放眼四方的局限?【甲】我傾心于萬物的普遍意義,對于地域之分相當遲鈍,記住水的分子式是H2O即可,加上一個“故鄉”的定語又會增添哪些意義?故鄉意識相對薄弱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始終居住在故鄉。我所出生的城市福州是一個不大的盆地,我的寓所每一個窗口都看得見鋼藍色的起伏山脈。魏晉南北朝以來,中原一帶的人口多次大規模南遷,這些移民性格之中似乎存有“說走就走”的基因。我幾度有機會移居外地,卻又陰差陽錯耽誤了。有一天我驚醒似的問自己:老祖宗那種“說走就走”的基因已經在我身上失傳了嗎?我既不想刻意浪跡天涯,也未曾承諾踞守故鄉。之所以至今棲身于那些鋼藍色山脈的屏風后面,順其自然罷了。于我而言,不論故鄉還是異鄉,“此心安處是吾鄉”。鱗次櫛比的高樓,明滅閃爍的霓虹燈,大部分城市如此相像,福州也不例外。可若是異鄉人踏入福州的地盤,便立即會陷入一個奇特的聲音世界——巷口曬太陽的老太婆、肉鋪子的老板或者水果攤的女主人正在說些什么?他們的語言似乎來自另一個發音體系。這種語言與標準的普通話相距太遠,以至于喪失了猜測的可能性。起初,我對方言沒有多少好感,仿佛它是小地方的可笑印記,不登大雅之堂。方言不適合闡述普遍的公共命題,只能在一小塊地皮上流通——只能形容本地風味小吃的口感,敘述婆媳不和的家長里短,或者用于菜市場砍價。后來我才明白,這種感覺多么錯誤,方言恰恰是文化脈絡的見證。當年中原移民陸續南下,同時帶來一波又一波的語言潮汐。福州方言存留大量古漢語遺跡,例如稱“你”為“汝”,“他”為“伊”,“鍋”為“鼎”,“筷子”為“箸”,“如何”為“何如”。方言吟誦的古典詩詞音韻鏗鏘,古意盎然。福州人林則徐講不好京城的官話,據說道光皇帝聲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林則徐說官話”。這又有什么關系?他老人家的方言口音威風凜凜,一聲令下,虎門銷煙。持一口福州方言,仍然可以闖蕩四海,放眼世界,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轉換為流利的英語。嚴復年少時就讀于福州的船政學堂,繼而留學英倫,翻譯了《天演論》等諸多名著。他的各種頭銜之中,翻譯家排在相當靠前的位置。還原這些歷史人物的方言口音,他們仿佛悠然跨出教科書,徜徉于附近的大街小巷。這時,故鄉的形象開始在我心目中矗立。我告訴自己,故鄉是一個有歷史有故事的地方,不要自以為是、一葉障目。故鄉產生過哪些耀眼的性格?這個問題將我的目光轉向了三坊七巷。這個區域聚集眾多名門望族,遺留數百幢古老的大宅院。林則徐與嚴復都曾經居住在這里,他們的宅院僅僅相距幾步路、穿行于窄窄的巷子,石板條鋪就的路面光滑如洗,厚厚的木門與雪白的風火墻背后鎖住無數秘密。如果說繁鬧的街道屬于城市的浮華表象,那么,街道背后的巷子往往隱藏了城市的幽深。寂靜的街巷將一些碎片細心收藏起來,沉淀下來,慢慢形成故鄉歷史的另一種紋路。我時常路過位于楊橋巷口的林覺民紀念館,有一天突然被林覺民二十四歲的面容深深吸引。他的形象既單純又復雜。黃花崗烈士義薄云天,絹帕上《與妻書》愁腸百結,國事與家事的矛盾交織在這個男人的內心,塊壘難消。林覺民結交許多俠客義士,身上涌動著逼人的英豪之氣。但是,他并非獨往獨來漂泊于江湖,而是始終放不下大宅院里的愛妻。這個人物既慷慨激昂,又兒女情長;既是一個叱咤風云的革命家,又是一個纏綿悱惻的丈夫。我從他身上發現了故鄉深處閃亮的性格。只要有一個林覺民,故鄉就值得放手書寫。沿著林覺民的線索,我又在三坊七巷找到了沈葆楨、林旭、林長民、林徽因等一干人物。他們的行跡雖逐漸隱入歷史塵煙,但他們那種神氣活現、大開大合的人生姿態仍然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后來,我的寓所遷到江邊,閩江日復一日流淌在窗前。“一條大江穿城而過”不再是一句概括的形容,而是時刻可見的事實。與閩江比鄰而居的日常景象是:江流,潮汐,灘涂,白鷺,碼頭,江風,雕像一般的釣魚者,沿著江岸跑步、跳舞與放風箏的人……離開窗口的取景框,可以尋訪下游兩岸的古炮臺,如果將目光轉向上游,可以看見江岸山巔的古塔,江流途經的山間古城。寫作《與大江為鄰》的時候,我想起許多事情來:少年時代泡在江里游泳,母親與外婆曾經逃難到閩江上游的山城,父親與母親相識于江畔,后來又雙雙遷往閩江上游的一個小村落。【乙】伴隨這一次寫作的是又一次小小的自問:我的視野之中,為什么這一條大江姍姍來遲?這一派洶涌的大水難道不是故鄉地理最為顯眼的印記?我不想過多責怪自己的遲鈍。凡事皆有時機,故鄉總會找到各種機會恰當地展示自己。既然我一直住在這里,那就不必著急,耐心的等待必有所獲。我的心目中,故鄉曾經是一個符號,僅僅承擔標識身份的功能,后來演變為意識的一瓣,承擔建構情感與記憶的功能。當然,我還有更多的期待——期待故鄉釀造與組織各種瑰麗的想象。這時,故鄉將會進一步成為心靈的棲居之地。(取材于南帆的同名文章)1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也未曾承諾踞守故鄉踞守:一直守在B.故鄉產生過哪些耀眼的性格耀眼:光彩奪目C.塊壘難消塊壘:郁積的情緒D.我不想過多責怪自己的遲鈍遲鈍:愚笨17.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中林則徐和嚴復的事跡,說明方言并沒有影響福州人建功立業、放眼世界。B.第六段多次使用“既……又……”句式,有力地表現了林覺民形象的豐富性。C.文章列舉作者與閩江比鄰而居所見的日常景象,富有鏡頭感,語言節奏變化有致。D.作者認為,為了加深對故鄉的理解,增進與故鄉的感情,應該盡早喚醒故鄉意識。18.文章多用問句,請分別解說【甲】【乙】兩處畫線句的內涵和作用。19.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標題“故鄉的紋路”有哪些涵義。五、本大題共3小題,共66分。20.語言文字基礎知識運用。①在北京,門頭溝是鄉土文化資源最密集、極具代表性的地區。②現存38段、全長約684公里的京西古道,記錄了中原與塞外千年的交通史,并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③在11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門頭溝的群山中就有了人類生存的痕跡;門頭溝齋堂鎮東胡林村一帶,留下了新石器時代農耕文明的遺跡。④如今,這些古道依然有許多保存完好的地方,成為中外游客騎行、漫步、尋古的目的地。⑤正如最近在門頭溝舉行的第九屆國際月季大會讓世界了解門頭溝一樣,日益頻繁的中外交流,把。(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①句去掉“在”和“,”后,句意不變。 B.第②句和第③句應該互換順序。C.第③句中的“遺跡”不能替換為“遺址”。 D.第④句有語病。(2)請在第⑤句橫線處將句子補充完整。要求:語句通順,使文段語意連貫,不超過18個字;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微寫作(10分)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超過150字。不透露所在區、學校及個人信息。21.學校國學社擬邀請一名學者來校做題為“古人的修身觀”的講座,請你給社團公眾號寫一段關于講座的宣傳語,吸引更多同學來聽。要求:語言得體,有吸引力;不超過150字。22.教師節到來之際,班級準備開一次班會,為老師們頒獎,請你參與獎項設計。你最想設計一個什么獎,為什么?要求:寫出該獎項的名稱;言之成理,條理清晰。不超過150字。23.請以“輕”為題目,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摯,語言生動,有感染力,不超過150字。作文(50分)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將題目寫在答題卡上。不透露所在區、學校及個人信息。24.運動員在中長跑時會出現“極點”反應:呼吸艱難,四肢乏力。但通過調整節奏、激發斗志,越過極點后,身體會重獲活力,奔跑會進入新階段。這樣的現象被稱為“第二次呼吸”。其實,很多領域都存在類似現象。請以“由‘第二次呼吸’說開去”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不少于700字。25.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字在閃耀,如比賽記分牌、新年倒計時、車站電子時刻表、智能家電顯示屏等。數字閃耀之時,可能是激動的時刻,可能是收獲的見證,也可能是幸福的日常……請以“當數字閃耀時”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合理,有細節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不少于700字。
絕密★本科目考試啟用前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北京卷)語文姓名:_________________準考證號:_________________本試卷共10頁,150分。考試時長150分鐘。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1~5題答案】【答案】1.C2.B3D4.C5.(1)母語學習啟示:必須把握0-5歲關鍵期接觸自然語言環境,否則可能導致語言能力永久性缺陷。依據:①大腦神經可塑性隨關鍵期結束而衰退(材料一、二);②先天語言機制(普遍語法)在關鍵期后失效(材料二);③“狼孩”案例證明錯過關鍵期后語言能力不可逆(材料一)。(2)第二語言學習啟示:早期學習(8歲前)更易達到母語水平,但成人仍可通過認知策略高效學習,且詞匯積累終身可行。依據:①27.5歲前的“機遇窗口”提供接近母語的可能性(材料二);②社會輸入、學習方法等非生物因素可彌補年齡劣勢(材料一);③兒童憑直覺習得,成人擅系統學習,各有優勢(材料二)。二、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6~10題答案】【答案】6.C7.B8.A9.B10.①真士內外一致,志存高遠,識士者應觀察內在本質,而非外在表現; ②識士者需透過表象洞察本質,避免以貌取人或因愚蔽目三、本大題共5小題,共30分。【11~13題答案】【答案】11.D12.B13.①薛能詩質疑、批判諸葛亮的政治選擇,認為其應終身隱居。②王安石詩贊揚諸葛亮的治國智慧,肯定其虛心納諫、善用賢才,慨嘆其風范無人繼承。③胡安國詩頌揚諸葛亮的忠義與外交才能,稱贊其是萬古第一流的典范。【14題答案】【答案】①.質勝文則野②.文勝質則史③.駑馬十駕④.余音裊裊⑤.周公吐哺⑥.天下歸心⑦.素月分輝⑧.明河共影【15題答案】【答案】(1)①博學多識,素養深厚:寶釵引用杜甫不同風格的詩句(如“叢菊兩開他日淚”的沉郁與“紅綻雨肥梅”的明麗),證明詩人創作風格的多樣性,展現其深厚的文學素養。②心思細膩,做事周全:既維護妹妹寶琴(否定寶玉質疑),又以典故委婉批評寶玉武斷,言辭含蓄不失分寸,符合其“穩重周全”的處世風格。③圓融得體,不失分寸:她雖然反駁寶玉,但語氣是“笑道”,引用典故也恰當,沒有直接批評寶玉不懂詩,而是用“所以你不通”這樣略帶調侃但又不失分寸的話,顯得既自信又從容。(2)(1)“曾經離喪”指黛玉父母雙亡、寄人籬下。(2)與此相關的性格特點:①多愁善感,敏感多疑:因缺乏家庭庇護,常擔心被賈府眾人輕視,對他人言行過度敏感。②孤高自許,堅守本真;雖寄人籬下,卻堅守自我尊嚴,不屑于迎合世俗規則,以才情作為精神寄托。③深情執著,缺乏安全感:因寶玉與寶釵走近而賭氣剪毀香囊;臨終前焚燒詩稿,象征對塵世情感的徹底絕望,根源在于對自身命運無法掌控的無力感。四、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16~19題答案】【答案】16.D17.D18.甲處:內涵:作者質疑地域文化的局限性,認為事物的普遍性比地域性更有意義,反映其早期對故鄉情感的淡漠。作用:引出下文作者對“故鄉意識”的反思,為后文情感轉變做鋪墊。乙處:內涵:反思自己對閩江這一具有故鄉意識的標志的忽視,表現作者對故鄉地域性意義的認同。作用:呼應開頭的“遲鈍”,深化故鄉意識的“覺醒”,強調地理印記與情感記憶的關聯,深化文章主旨。19.①福州的山脈、江流、古塔等自然景觀構成的故鄉地理印記。②一脈相承的方言,眾多的名門望族、名人足跡等文化脈絡。③鏗鏘正氣、放眼世界、義薄云天等神氣活現、大開大合的人物精神。④從對方言的排斥到珍視,從質疑“故鄉意識”到發現其歷史深度的情感轉變。五、本大題共3小題,共66分。【20題答案】【答案】(1)D(2)中國的千年故事,傳播到更遠的地方(門頭溝豐富的文化資源推向世界/鄉土文化魅力傳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微寫作(10分)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超過150字。不透露所在區、學校及個人信息。【21題答案】【答案】示例:你是否好奇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的修身密碼?想了解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實踐智慧?國學社特邀著名學者蒞臨我校,以“古人的修身觀”為主題,從《論語》的“克己復禮”到《菜根譚》的處世之道,讓你讀懂華夏文明最深邃的成長哲學。這是一場文化盛宴,能讓你在喧囂塵世中尋得內心寧靜,提升自身素養。快來聆聽吧!【22題答案】【答案】示例:設計“教學魔術師獎”。他們將黑板變為舞臺,把粉筆變成魔杖,善用創意教具、生動比喻、趣味實驗或互動游戲,讓課堂充滿驚喜與笑聲,將枯燥晦澀知識轉化為生動易于理解的“干貨”,激發學生興趣,點燃學生求知欲,證明學習本身可以是場迷人的魔術表演。【23題答案】【答案】示例:一片羽毛在陽光里起舞,乘著風的旋律。它不抗拒氣流的方向,卻把每一次轉折都跳成優雅的弧線——原來最溫柔的飛翔,正是與風共舞的智慧。生命何嘗不是如此?不必執著于沉甸甸的腳印,像春日的蒲公英,帶著希望起飛。那些看似隨風的飄蕩,都在書寫獨特的軌跡。你看,它正越飛越高,把湛藍的天空,吻出一道閃亮的印記。作文(50分)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將題目寫在答題卡上。不透露所在區、學校及個人信息。【24題答案】【答案】例文:由“第二次呼吸”說開去中長跑者的“極點”掙扎如暗夜鎖喉,然而憑借意志的號角與步伐的調整,越過臨界點后竟迎來身心舒展如破曉的“第二次呼吸”。這生命深處的奇妙律動,何嘗僅囿于跑道?它恰是人生征途上無數困厄與突圍的縮影——惟有奮力越過那窒息般的隘口,方能迎來自我精神的璀璨新生。人生逆旅,何曾缺少“極點”時刻?這原是命運最尋常的試煉。東坡流放黃州,哀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正是身陷人生低谷的至暗時刻。王國維先生于昆明湖自沉前,其內心必經歷著文化信仰與生命存續間無可逾越的“極點”撕裂。然正如《文心雕龍》所洞見:“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興廢的節律、世情的變幻,恰如生命途中必然遭遇的“極點”。它們非為毀滅我們而設,而是為靈魂淬火預留的熔爐。欲跨越此般險隘,非僅靠苦熬,更需意志的明燈與方法的羅盤。王陽明困頓龍場,卻于此絕境中“龍場悟道”,將向外求索的目光轉而向內深掘。此乃生命節奏的主動調整,是意志在絕境中迸發的奇跡。回望長征,紅軍戰士在雪山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月餅項目規劃申請報告模板
- 2025年IC卡鑒別機項目申請報告
- 【深圳】2025年廣東深圳技師學院選聘事業編制工作人員24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文庫發布:人工智能
- 歐體教學課件
- 整體護理服務課件
- 七年級教學課件風格分類
- 盼教學課件一等獎部編版
-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2019年初中道德與法治學業水平考試第一次模擬測試試卷
- 懷念母親教學課件
- 2022年海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筆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SY∕T 7298-2016 陸上石油天然氣開采鉆井廢物處置污染控制技術要求
- TSG-R0005-2022《移動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2022版)
- 2022更新國家開放大學電大《調劑學》網絡核心課形考網考作業及答案
- 2021-2022學年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測試卷【含答案】
- (完整版)UPS技術培訓教材PPT(共-54張)課件
- 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范(試行)
- 食品用塑料包裝容器工具等制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
- 財政部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轉讓管理辦法(財金[2012]6號)
- 格賓擋墻結構設計計算書
-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案全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