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 微專題 專題小練 7_第1頁
高考歷史 微專題 專題小練 7_第2頁
高考歷史 微專題 專題小練 7_第3頁
高考歷史 微專題 專題小練 7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小練7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5分,共60分)1.有學者指出,五四運動中,雖然學生、市民和工人無一兵一卒,但聯合起來,竟可以逼迫北洋政府讓步,取得社會運動的勝利。由此可見,五四運動()A.揭露了北洋軍閥政府的罪行B.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序幕C.彰顯了人民群眾聯合的力量D.明確了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2.[2022·德州市一模]一戰后,梁啟超偕友游歷、考察經歷戰爭浩劫后滿目瘡痍的歐洲時寫道,“現在所謂光華爛漫的文明,究竟將作何結果,越想越令人不寒而栗”,引起中國知識界的極大反響。這種反思()A.促使中國知識界全面回歸傳統文化B.反映了知識分子逐漸認同蘇俄革命C.代表了知識界開始抵制西方文化侵蝕D.客觀上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3.[2022·山東模擬]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加緊在中國傳播。新出版的報章雜志有好幾百種,都競談世界各文明國的新學說,而社會主義是其談論的焦點,并且很受社會上的歡迎。這反映了當時()A.共產主義小組的推動B.社會主義成為社會共識C.探索救國道路新突破D.革命指導思想發生變化4.[2022·朝陽市二模]中共“一大”通過的第一個決議規定:“黨在當前的基本任務是成立產業工會,要派黨員到工會去工作。”這說明,中國共產黨()A.缺乏最高奮斗目標B.提出了符合國情的最低綱領C.注重開展工人運動D.積極響應孫中山的三大政策5.1922年陳獨秀起草《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指出:加給中國人民(無論是資產階級、工人或農民)最大痛苦的是資本帝國主義和軍閥官僚的封建勢力。這個宣言()A.標志著革命統一戰線方針的正式確立B.是中國共產黨基于國情的認知C.是對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失敗的反思D.確立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方針6.[2022·濰坊市三模]國民革命時期,國民黨提出的“打倒列強,除軍閥”口號,正是五四運動“外爭國權,內除國賊”口號的直接傳承,也切合民間大眾的民族主義情緒。結果,國民黨在政治上既保持與民間大眾的溝通,又與五四新文化運動主流部分匯合,開始從邊緣走向中央。這說明當時()A.國民革命是五四運動的繼續B.國民黨擁有廣泛的社會基礎C.國共合作推動國民革命發展D.民間大眾成為革命的主力7.1926年9月,毛澤東明確指出:“經濟落后之半殖民地的農村封建階級,乃其國內統治階級、國外帝國主義之唯一堅實的基礎,不動搖這個基礎,便萬萬不能動搖這個基礎的上層建筑物。中國的軍閥只是這些鄉村封建階級的首領。”由此可知,毛澤東()A.強調農民運動的作用B.創立工農武裝割據理論C.借鑒十月革命的道路D.總結國共兩黨合作經驗8.1932年,有學者感嘆,從貨幣流通來看,“吾國實不啻久已分為十百千小國”。1935年,國民政府規定以中央、中國、交通三大銀行發行的鈔票為法幣,其他銀行不再有貨幣發行權。這一舉措()A.實現了國家的政治統一B.加劇了經濟形勢的惡化C.有利于民族工業的發展D.做好了持久抗戰的準備9.[2022·青島市一模]1927年時,中共黨員中工人出身、農民出身的黨員分別占50.8%、18.7%;在1928~1930年,中共黨員中工人出身、農民出身的黨員分別占23.4%、76.6%。數據變化說明了()A.中共在探索新的革命道路B.蘇區反“圍剿”斗爭取得勝利C.工人階級失去了領導地位D.蘇區政府是農民民主政權10.[2022·阜新市模擬]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一書中指出,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顯然志在城市,即使是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也是在“第三次攻打長沙”的口號中舉起暴動旗幟的。結合該學者觀點可推斷這一時期中共執著于城市的主要原因是()A.工人力量強大B.農民尚未動員C.仿效俄國革命D.城市經驗成功11.[2022·丹東市二模]中華蘇維埃政權所建設的是工人和農民的民主專政國家。下面為1933年3月3日的蘇區報刊《紅色中華》上刊載的漫畫《反對封建壓迫》。該漫畫反映了()A.紅色政權重視自身廉政建設B.民族危機導致國共矛盾加劇C.中共獨立探索中國革命道路D.蘇區為女性解放所做的努力12.[2022·錦州市二模]1935年召開的遵義會議,糾正了黨內的“左”傾錯誤,取消了博古的中共中央總負責人的職務,但黨一改以往懲辦主義的做法,而是繼續分配博古等犯了錯誤的同志以適當的工作。黨的這一轉變()A.是黨政治智慧的體現B.利于革命統一戰線的鞏固C.源于共產國際的壓力D.旨在緩和黨內的派系斗爭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3題28分,第14題12分,共40分)13.[2022·煙臺市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2年6月,中國共產黨便邀請國民黨等革命民主派召開聯席會議,商討建立一個民主主義的聯合戰線的問題。1923年,中共三大最終確立了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基本政策。1924年,以鄒魯等人為首的國民黨右派分子公開反對國共合作,對此,陳獨秀等共產黨人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堅決予以駁斥和回擊。在黃埔軍校里,周恩來、葉劍英曾分別擔任政治部主任、教授部副主任,聶榮臻、蕭楚女等人先后在軍校任教,他們不斷宣傳革命思想,培養了一大批軍事素質強、政治覺悟高的學員。國民革命中,工農運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如火如荼:從1926年10月到1927年4月,僅武漢地區的工人罷工斗爭就達三百多次,數十萬人參加。上海工人連續發動三次武裝起義,并最終在周恩來等共產黨人的領導下取得了勝利。1926年11月,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掀起農民運動浪潮。——摘編自趙建栩《如何認識中國共產黨在國民大革命中的作用》材料二還在1927年7月初,即汪精衛領導的武漢政府還沒有對共產黨人下逐客令的時候,無論是共產國際還是中共中央,都已清楚看到國共關系全面破裂的前景了,大家基本上一致認為破裂后的形勢對共產黨人不利。蔡和森、毛澤東等人明確認為只有“上山”一途,即依傍山地避開國民黨各路大軍的圍攻,伺機發展壯大。然而,隨著陳獨秀辭去總書記職務,共產國際指派不滿30歲的格魯吉亞人羅明納茲前來擔任新的國際代表,蘇共中央出錢歡迎宋慶齡、鄧演達等前往莫斯科商談另立革命的國民黨問題,武漢政府麾下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聲言:“第二方面軍無論如何決不反對共產黨,不與共產黨分家。”共產黨人對形勢的估計又明顯地變得樂觀起來了。——摘編自楊奎松著《中國近代通史·第八卷》(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中國共產黨在國民大革命中的主要作用。(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國共關系徹底破裂前,共產黨人“又明顯地變得樂觀起來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