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詩詞大會_第1頁
四年級詩詞大會_第2頁
四年級詩詞大會_第3頁
四年級詩詞大會_第4頁
四年級詩詞大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次比賽分為飛花令、連環扣、試金石和搶答題四個環節。飛花令分兩個小組進行答題,其他環節單獨作答。每個選手按次序輪番答題,由記分員計分。飛花令連環扣(填空題)試金石(選擇題)搶答題活動流程飛花令答題規定1、比賽分為兩組,每組6人,根據抽簽次序決定答題次序。2、思索準備的時間為5秒鐘。3、答對給自己加一分;答錯、反復或者在規定期間內沒有答出者不得分。月花秋山雨風云連環扣連環扣答題規定1、6名選手以“飛花令”環節得分從高到低依次作答。2、主持人出示題后,選手思索準備時間為5秒鐘。對的、完整填出詩句的得一分,填不出、答錯、錯字或者在規定期間打不出者不得分。3、本環節一共有48題,每人有8次答題機會。作記錄的兩名同學畫“正”字,選出對的率最高的4名同學進行下一輪答題。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1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3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4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5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6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似曾相識燕歸來無可奈何花落去7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千樹萬樹梨花開忽如一夜春風來8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春來江水綠如藍日出江花紅勝火9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霜葉紅于二月花停車坐愛楓林晚10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復疑無路11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東風無力百花殘相見時難別亦難12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13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14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15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黑云壓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鱗開16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17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18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時節雨紛紛19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客舍青青柳色新渭城朝雨浥輕塵20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草色遙看近卻無天街小雨潤如酥21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不及汪倫送我情桃花潭水深千尺22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山色空蒙雨亦奇水光瀲滟晴方好23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巴山夜雨漲秋池君問歸期未有期24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25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26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27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28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29420351計時答案對句題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30試金石1、本題為必答題,題型為選擇題,本環節共20題。連環扣勝出的四名同學依次輪番答題,選擇對的得一分,選錯不得分。2、答題時間為5秒。試金石答題規定第1題1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古詩《山居秋暝》作者是()A、李白B、杜甫C、王維D、高適C第2題2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這首古詩《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的作者是()A、李白B、孟浩然C、蘇軾D、白居易A第3題3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首古詩《登高》的作者是()A、王維B李白C岑參D杜甫D第4題4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首詞《蘇幕遮》的作者是()A、蘇軾B范仲淹C、柳永D李清照B第5題5《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宵。這首詩的作者是哪個朝代的?A漢B唐C宋D元B第6題6《秋月》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里,白云紅葉兩悠悠。這首詩的作者是哪個朝代的?A漢B唐C宋D元

C第7題7【唐】孟浩然

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凄涼。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這首詩的題目是()A《秋詞》B《秋月》C《初秋》D《秋夕》

C第8題8【唐】杜牧

孤舟天際外,去路望中賒。貧病遠行客,夢魂多在家。

蟬吟秋色樹,鴉噪夕陽沙。不擬徹雙鬢,他方擲歲華。這首詩的作者是()A《秋晚江上遣懷》B《秋雨中贈元九》C《秋登蘭山寄張五》D《子夜秋歌》A

第9題9______,蒼茫云海間。A.空山不見人B明月出天山C千山鳥飛絕D種豆南山下B第10題10______,雪上空留馬行處。A、山回路轉不見君

B、但使龍城飛將在C、青海長云暗雪山D、飛來山上千尋塔A

第11題11______,恨別鳥驚心。A.空山不見人B曉看紅濕處C曲徑通幽處D感時花濺淚D第12題12______,風正一帆懸。A海上生明月B空山新雨后C潮平兩岸闊D明月照高樓D第13題13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的下一句是()。

A、風吹草低見牛羊

B、風吹草地見牛羊

C、風吹草低現牛羊

A

第14題14

“獨在他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出自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中的“佳節”是指()

A、中秋節

B、重陽節

C、春節

B第15題15杜牧的《江南春絕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

A.多少樓臺煙波中

B.多少樓臺風雨中

C.多少樓臺煙雨中A第16題16“夕陽無限好”的下一句是(

)。A、只是到傍晚

B、只是近傍晚

C、只是在傍晚

B第17題17“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贊的是(

)。

A.梅花

B.菊花

C.蓮花

A

第18題18“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出自一首構思巧妙的詠(

)詩。

A、風

B、雨

C、雪

A第19題19“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中的“妃子”是(

)A、王昭君

B、西施

C、楊玉環

C第20題20下列詩句吟詠的對象是:(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A.梨花

B.杏花

C.雪

C搶答題搶答題答題規定1、本環節共有15題,根據提醒說出答案,先舉手者先回答。2、答對得1分,答錯扣1分,不答者不得分。3、根據最終答題得分,選出詩詞大會的冠、亞、季軍得主。根據線索猜一詩人:A、詩人是四川人B、詩人是盛唐時期的浪漫主義詩人C、為人爽朗,愛飲酒作詩D、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答案:李白第1題請根據線索猜一位詩人:A這是一位唐此前的詩人B他的哥哥稱過帝C他的弟弟稱過象D他寫過《七步詩》答案:曹植第2題根據線索猜一首詩:A這是一首盛唐的五言絕句B不少詩人在同一地點作過詩C此詩全篇對仗D本句道出了站得高才看得遠的道理答案:《登鸛雀樓》第3題請根據線索說出一種地點:A唐代的一座大都市B孟浩然曾到過此地C杜牧在此有諸多風流韻事D二十四橋是當地的名勝答案:揚州第4題根據線索猜一聯詩:A作者是唐代張繼。B詩中描寫有情有景有聲有色C是詩人路過一所寺廟時所作D詩中所述寺廟在姑蘇城外答案: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第5題根據線索猜一聯詩:A作者是晚唐詩人李商隱B詩中大量借用典故,運用比興手法。C詩名雖為《錦瑟》確是一首無題詩。D這一聯詩中用到滄海珠淚的典故答案: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第6題根據線索猜一句詞:A文中提到了兩種艷麗的顏色。B作者是唐朝人。C寫的是江南美景。D白居易曾生活在這里。答案: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第7題《游園不值》中“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中的“屐”指的是什么?答案:古人穿的鞋子第8題根據線索猜一首詩:A詩題是一種地名,在此地可以眺望整個長安城B作者心情憂郁,來到這里是為理解悶C作者與溫庭筠合成“溫李”D后兩句成為寫夕陽的名句答案:《樂游原》李商隱第9題請在空白處填上對的的詩句:第10題---------------,----------------。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答案: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第11題請說出三首送別詩,并背出對應詩句:答案:《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樓送辛漸《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贈汪倫》第12題請說出“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