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1.080.40
CCSP25
DB51
四川省地方標準
DB51/T3230—2024
高強鋼絲網樹脂混凝土加固混凝土結構
技術規程
2024-12-18發布2025-01-18實施
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51/T3230—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符號...............................................................................2
5總則...............................................................................3
6材料...............................................................................3
6.1樹脂混凝土.....................................................................3
6.2高強鋼絲網.....................................................................4
7設計規定...........................................................................4
7.1一般規定.......................................................................4
7.2混凝土受彎構件正截面加固計算...................................................5
7.3混凝土受壓構件正截面加固計算...................................................8
7.4混凝土構件斜截面受剪加固計算...................................................9
7.5構造要求......................................................................11
8施工規定..........................................................................12
8.1一般規定......................................................................12
8.2施工準備......................................................................13
8.3界面處理......................................................................13
8.4高強鋼絲網的制作安裝..........................................................13
8.5樹脂混凝土澆筑施工............................................................15
8.6其他注意事項..................................................................16
9質量驗收..........................................................................16
9.1一般規定......................................................................16
9.2高強鋼絲網....................................................................16
9.3樹脂混凝土....................................................................16
9.4交工質量驗收..................................................................17
附錄A(規范性)樹脂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測定方法....................................18
附錄B(規范性)樹脂混凝土靜力受壓彈性模量測定方法..................................19
附錄C(規范性)樹脂混凝土受拉彈性模量測定方法......................................20
附錄D(規范性)樹脂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現場檢驗方法..................................21
參考文獻.............................................................................23
I
DB51/T3230—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四川省交通運輸廳提出、歸口、解釋并組織實施。
本文件起草單位:西南交通大學、四川交大工程檢測咨詢有限公司、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
院有限公司、四川交投設計咨詢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四川省交通建
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仲泰恒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仲泰恒固建筑加固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楊永清、伍星、嚴猛、李本偉、賀智功、孟祥勇、莫志強、余取、魯俊峰、何
苗苗、彭俊文、田志勇、高玉峰、彭浪鳴、郭亞文、余華麗、趙永飛、鄭小剛。
II
DB51/T3230—2024
高強鋼絲網樹脂混凝土加固混凝土結構
技術規程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高強鋼絲網樹脂混凝土加固混凝土結構設計、施工及驗收的相關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橋梁、工業與民用建筑等混凝土結構構件的加固。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13657雙酚A型環氧樹脂
GB/T14684建設用砂
GB/T50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GB/T50081混凝土物理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
GB/T50107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
GB/T50344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
GB50367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
GB50550建筑結構加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666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
GB/T50784混凝土結構現場檢測技術標準
JGJ337鋼絞線網片聚合物砂漿加固技術規程
JGJ/T411沖擊回波法檢測混凝土缺陷技術規程
JTG/TJ21公路橋梁承載能力檢測評定規程
JTG/TJ22公路橋梁加固設計規范
JTG3362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樹脂混凝土resinconcrete
由特殊配比的樹脂、填充料和固化劑組成的一種聚合物混凝土。
3.2
高強鋼絲網highstrengthsteelwiremesh
采用極限抗拉強度900MPa及以上的高強鋼絲編織或焊接成的網片。
3.3
高強鋼絲網樹脂混凝土high-strengthsteelwiremeshresinconcrete
采用高強鋼絲網加勁的樹脂混凝土層狀復合材料。
1
DB51/T3230—2024
3.4
樹脂混凝土強度等級resinconcretestrengthclass
按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確定。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系指按標準方法制作、養護的邊長為100mm
的立方體試件,在48h或設計規定齡期以標準試驗方法測得的具有95%保證率的抗壓強度值。強度等級取
由此得到的抗壓強度值。
4符號
4.1作用和作用效應符號
下列符號適用于本文件。
:加固后構件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設計值。
:加固前構件計算截面上實際承擔的初始彎矩。
:加固后軸向承載力設計值。
:加固后構件受剪承載力設計值。
:加固后構件受剪承載力設計值的提高值。
:加固后構件的剪壓區樹脂混凝土的抗剪能力。
:鋼絲網的拉應力。
:鋼絲網的拉應變。
:考慮二次受力影響時,加固前構件在初始彎矩作用下,截面受拉邊緣混凝土的初始應變。
4.2材料性能指標符號
下列符號適用于本文件。
:樹脂混凝土強度等級。
: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為90N/mm2的混凝土強度等級。
:高強鋼絲網彈性模量。
:樹脂混凝土抗壓強度設計值。
:樹脂混凝土抗拉強度設計值。
:鋼絲網抗拉強度標準值。
:鋼絲網抗拉強度設計值。
:鋼絲網極限拉應變。
: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
: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鋼筋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樹脂混凝土正拉粘結強度。
:樹脂混凝土受壓彈性模量。
:樹脂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
4.3幾何參數符號
下列符號適用于本文件。
:構件橫截面受拉區縱向普通鋼筋的截面面積。
:構件橫截面受壓區縱向普通鋼筋的截面面積。
:構件橫截面高強鋼絲網的截面面積。
2
DB51/T3230—2024
:構件橫截面等效矩形應力圖形的混凝土受壓區高度。
:加固前橫截面的寬度。
:加固前橫截面的高度。
:加固前構件橫截面有效高度。
:加固后構件橫截面的高度。
:加固層厚度。
:高強鋼絲網距原構件底面的距離。
:構件側面配置的鋼絲網的豎向高度。
:鋼絲網格的橫向間距。
:配置在同一截面處構成箍筋效應的鋼絲網的全部截面面積。
4.4計算系數及其他符號
下列符號適用于本文件。
:受彎加固時鋼絲網的強度利用系數。
:偏心受壓構件軸向力偏心距增大系數。
:混凝土結構構件加固后的相對界限受壓區高度。
:抗剪強度折減系數。
:約束混凝土的強度增強系數。
:考慮二次受力效應的承載力降低系數。
:截面受壓區矩形應力圖高度與理論受壓區高度的比值。
5總則
5.1高強鋼絲網樹脂混凝土加固設計和施工應遵循安全、耐久、適用、環保、經濟的原則。
5.2在采用高強鋼絲網樹脂混凝土加固前,應按照GB/T50344、JTG/TJ21的規定對原結構進行檢測
評估或鑒定。
5.3采用高強鋼絲網樹脂混凝土加固混凝土結構的設計、施工及驗收,除應符合本文件的規定外,還
應遵守GB/T50107、GB50367、GB50550、GB50666、GB/T50784、JTG/TJ22、JGJ337的規定。
6材料
6.1樹脂混凝土
6.1.1樹脂混凝土用樹脂應采用雙酚型環氧樹脂,稀釋劑應采用反應型活性環氧稀釋劑;雙酚型環氧
樹脂應符合GB/T13657要求。
6.1.2樹脂混凝土用固化劑宜采用改性胺環氧固化劑,改性胺環氧固化劑應符合HG/T3875要求。
6.1.3樹脂混凝土用填充料宜采用粒徑0.1mm~2.5mm的石英砂,填充料最大粒徑不應超過3mm。
6.1.4樹脂混凝土的初凝和終凝時間應符合表1的規定。
表1不同環境溫度下樹脂混凝土的初凝及終凝時間
環境溫度5℃20℃30℃40℃
初凝時間(h)≥10≥4≥3≥2
終凝時間(h)≤15≤8≤6≤4
3
DB51/T3230—2024
6.1.5樹脂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不宜低于R90。樹脂混凝土的設計指標按表2采用。
表2樹脂混凝土強度設計指標
強度等級R90
抗壓強度標準值(MPa)90
抗壓強度設計值(MPa)45
抗拉強度標準值(MPa)10
抗拉強度設計值(MPa)6
正拉粘結強度(MPa)2,且為原混凝土內聚力破壞
注1:樹脂混凝土抗壓強度按照本規程附錄A測定;
注2:樹脂混凝土抗拉強度按照本規程附錄C測定;
注3:正拉粘結強度按照本規程附錄D測定;
注4:其他強度等級(R100、R110等)設計指標可根據相關試驗確定;
注5:測試環境:48h內溫度在20℃±2℃,濕度不高于80%。
6.1.6在無實測值情況下,樹脂混凝土受壓和受拉彈性模量可按表3采用。
表3樹脂混凝土受壓和受拉彈性模量
強度等級R90
受壓彈性模量(×104MPa)2.0
受拉彈性模量(×104MPa)1.1
注1:樹脂混凝土受壓彈性模量按照本規程附錄B測定;
注2:樹脂混凝土受拉彈性模量按照本規程附錄C測定;
注3:其他強度等級(R100、R110等)設計指標可根據相關試驗確定。
6.1.7樹脂混凝土的剪切變形模量GC可按受壓彈性模量的0.4倍取用,泊松比可按0.2取用。
6.2高強鋼絲網
6.2.1高強鋼絲網可采用編制型或焊接型鋼絲網。
6.2.2高強鋼絲網的縱橫向網格間距不宜小于10mm,且不宜大于100mm。
6.2.3高強鋼絲網用鋼絲的強度指標按表4使用。
表4高強鋼絲網用鋼絲強度指標
性能項目公稱直徑(mm)抗拉強度標準值(MPa)抗拉強度設計值(MPa)彈性模量(MPa)
高強鋼絲2.0~4.09006501.9~2.0×105
7設計規定
7.1一般規定
7.1.1采用高強鋼絲網樹脂混凝土加固時,原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應符合以下要求:
a)鋼筋混凝土構件強度不應低于C25;
b)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強度不應低于C30。
7.1.2原構件混凝土表面需進行處理,技術要求應符合本文件第6.3節的規定。
7.1.3加固構件的作用(或荷載)效應,應按照下列兩個階段計算:
4
DB51/T3230—2024
a)第一階段:新澆筑樹脂混凝土層達到強度標準值前,構件按原截面計算;
b)第二階段:新澆筑樹脂混凝土層達到強度標準值后,構件按加固后整體截面計算。作用效應
組合系數取值按現行相關規范取用。
7.1.4采用高強鋼絲網樹脂混凝土對混凝土結構加固計算分析時,各截面變形采用平截面假定,應計
入鋼絲網對構件抗拉承載力的貢獻,可不計入鋼絲網對構件抗壓承載力的貢獻。
7.1.5加固設計應進行各施工階段構件及結構的強度、穩定性驗算,并計入各階段應力及變形對結構
最終受力狀態的影響。
7.1.6采用高強鋼絲網樹脂混凝土進行混凝土結構構件加固時,應采取措施卸除或部分卸除結構上的
荷載。
7.1.7加固后的鋼筋混凝土構件正截面抗彎承載力提高幅度不宜超過30%,當有可靠試驗依據時,也
不應超過40%;同時應驗算加固構件抗剪承載力,確保其抗剪承載力符合要求。
7.1.8計算過火(火燒后)構件抗彎承載力時,需根據檢測報告考慮高溫后混凝土強度和彈性模量等指
標的降低,截面取有效計算截面。
7.1.9加固后的構件,其正常使用狀態下的應力、變形驗算可按照相關行業設計規范進行驗算,并滿
足相關要求。
7.2混凝土受彎構件正截面加固計算
7.2.1高強鋼絲網樹脂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構件的抗彎承載力計算時,采用下列假定。
a)構件達到彎曲承載能力極限狀態時,截面受壓邊緣混凝土應變達到極限壓應變,截面受壓
區混凝土應力按等效矩形應力圖形計算,混凝土抗壓強度應結合既有結構混凝土強度檢測結
果和原混凝土強度設計值取值;加固層鋼絲網的拉應變應按平截面假定確定,并以此應變按
照式(1)計算鋼絲網應力作為各自極限應力,同時該極限應力不應超過其抗拉強度設計值。
b)達到彎曲承載能力極限前,加固界面不發生粘結剝離破壞,不計入混凝土抗拉的貢獻。
c)鋼絲拉應力按照下式確定:
=?··········································································(1)
式中:
—鋼絲的彈性模量(MPa)。
—鋼絲的拉應變。
7.2.2加固矩形截面抗彎構件正截面抗彎承載力應按下列公式計算(見圖1):
?
??≤??(?)+(?)···············································(2)
2
??+=+··························································(3)
=··········································································(4)
?1?cu(?1+)/???cu??i
=································································(5)
?st/?st
2≤≤······································································(6)
?y
=/(1+1.6)·······························································(7)
?s?cu
式中:
??—結構重要性系數;
—加固后正截面彎矩設計值(N·mm);
2
—受拉區縱向鋼筋的截面面積(mm);
5
DB51/T3230—2024
2
—受壓區縱向鋼筋的截面面積(mm);
—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MPa);
—鋼筋的抗壓強度設計值(MPa);
2
—高強鋼絲的截面面積(mm);
—鋼絲網的拉應力(MPa);
—受彎加固時鋼絲網的強度利用系數,當按照公式(5)計算大于1.0時,取值為1.0;
—高強鋼絲的抗拉強度設計值(MPa);
—混凝土軸心抗壓設計值(MPa);
—等效矩形應力圖形的混凝土受壓區高度(mm);
??—系數,按照GB/T50010確定;
—截面受壓區矩形應力圖高度與理論受壓區高度的比值,按照GB/T50010確定;
—混凝土極限壓應變,取=0.0033;
—加固前構件在初始彎矩作用下,截面受拉邊緣混凝土的初始應變;
—加固前矩形截面的寬度(mm);
—加固前矩形截面高度(mm);
—加固前矩形截面有效高度(mm);
—加固后矩形截面的高度(mm);
—加固后矩形截面的有效高度(mm);
—高強鋼絲形心距原構件底面的距離(mm);
—原構件受壓鋼筋中心距構件頂面的距離(mm);
—混凝土結構構件加固后的相對界限受壓區高度(mm);
—鋼筋的彈性模量(MPa)。
圖1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
7.2.3考慮二次受力影響時,加固時在初始彎矩作用下,截面受拉邊緣混凝土的初始應變按下列公式
計算(見圖2):
?cu(?1?01??)?c1(?01??1)
=?····························································(8)
??1
?1
=·············································································(9)
?c?cr
式中:
6
DB51/T3230—2024
—第一階段彎矩組合設計值(N·mm);
—混凝土極限壓應變,當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50及以下時,=0.0033;
—截面受拉區新增高強鋼絲合力點至截面受壓區邊緣距離(mm);
—在作用下,原構件截面上邊緣的混凝土壓應變;
—原構件混凝土的彈性模量(MPa);
—加固前原構件開裂截面換算截面的混凝土受壓區高度(mm);
4
—加固前原構件開裂截面換算截面的慣性矩(mm)。
圖2截面應變圖
7.2.4T形截面抗彎加固時,其正截面抗彎承載力按下列公式計算(見圖3):
a)當混凝土受壓區高度≤時,以寬度為的矩形截面(詳見圖3(a)),按本文件第7.2.2
條計算正截面抗彎承載力;
b)當混凝土受壓區高度>時,以寬度為的矩形截面(詳見圖3(b)),其正截面抗彎承載
力按公式(10)計算。
′
??f
??≤??*(+?)+(?)(+?)++(+?)?(+)···(10)
22
??+??(?)+=+··········································(11)
式中:
—T形截面受壓翼緣厚度(mm);
—T形截面受壓翼緣的有效寬度(mm);
—原構件受拉鋼筋中心距原構件底面的距離(mm)。
(a)(b)
圖3T形截面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圖示
7
DB51/T3230—2024
7.3混凝土受壓構件正截面加固計算
7.3.1混凝土受壓構件按照軸心受壓、大偏心和一般小偏心分別進行計算,其他受力情況參照相關規
范計算。
7.3.2采用高強鋼絲網樹脂混凝土加固鋼筋混凝土軸心受壓構件時,其正截面抗壓承載力應按普通箍
筋柱計算:
??≤.??(++??)·······································(12)
式中:
—第二階段軸向力設計值(N);
??—軸心受壓構件穩定系數,根據加固后的截面尺寸,按照GB/T50010確定;
2
—分別為原構件混凝土面積和新增樹脂混凝土面積(mm);
2
—分別為原構件縱向鋼筋面積(mm);
—樹脂混凝土抗壓強度設計值(MPa);
??—考慮二次受力效應的承載力降低系數,視加固時受壓構件減載情況取0.8~1.0。
7.3.3采用高強鋼絲網樹脂混凝土加固鋼筋混凝土偏心受壓構件時,其正截面抗壓承載力按下列公式
計算:
??≤(?)++??·······································(13)
??
????≤(?)(??+0)+(??)+(?+)···(14)
h2h2h
?+
(?)(???++0)+(???++0)=(+)?????··(15)
h2h2
?
??=??+1?···································································(16)
2h
?
??=???1+··································································(17)
2h
式中:
—第二階段軸向力組合設計值(N);
2
—原構件截面受壓較大邊縱向鋼筋面積(mm);
2
—加固后構件截面受壓較大邊新增縱向鋼絲網面積(mm);
2
—原構件截面受拉邊或受壓較小邊縱向鋼筋面積(mm);
2
—加固后構件截面受拉邊或受壓較小邊新增縱向鋼絲網面積(mm);
—樹脂混凝土抗壓強度設計值(MPa);
—鋼絲抗壓強度設計值(MPa);
??—軸向力作用點至加固后截面受拉邊或受壓較小邊縱向鋼筋及鋼絲網合力點的距離(mm);
??—軸向力作用點至加固后截面受壓較大邊縱向鋼筋及鋼絲網合力點的距離(mm);
—偏心受壓構件軸向力偏心距增大系數,參照GB/T50010和JTG3362等規范取值;
??—軸向力對加固后截面重心軸的偏心距(mm),??=/;
—構件達到承載力極限狀態時,原截面受拉邊或受壓較小邊縱向鋼筋應力(滿足平截面假定),
≤(MPa);
—構件達到承載力極限狀態時,加固后截面受拉邊或受壓較小邊新增鋼絲網應力(滿足平截面假
定),≤(MPa);
h—原構件截面受拉邊或受壓較小邊縱向普通鋼筋和新增鋼絲網的合力作用點至加固后截面受拉
邊或受壓較小邊的距離(mm);
8
DB51/T3230—2024
h—原構件截面受壓較大邊縱向普通鋼筋和新增鋼絲網的合力作用點至加固后截面受壓較大邊緣
的距離(mm)。
圖4兩側加厚矩形截面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抗壓承載力計算圖示
在承載力計算中,考慮截面受壓較大邊的縱向受壓鋼筋時,受壓區高度應符合公式(18)規定。
若不符合公式(18)的條件時,加固后的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抗壓承載力的計算應符合公式(19)
規定。
≥2·············································································(18)
??e≤(??h)+(??h)···································(19)
對小偏心受壓構件,當軸向力作用在縱向普通鋼筋和合力點與和合力點之間時,抗壓承
載力計算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
????”≤(?1)+(?)··········································(20)
2
?
??”=1????····································································(21)
2
式中:
”
??—軸向力作用點至截面受壓較大邊縱向普通鋼筋和合力點與和給力點的距離,計算時
偏心距e0可不考慮增加系數;
—截面受壓較小邊邊緣至受壓較大邊縱向普通鋼筋合力點的距離(mm),=?;
—加固后構件截面的高度(mm)。
7.4混凝土構件斜截面受剪加固計算
7.4.1采用高強鋼絲網樹脂混凝土對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截面受拉區加固時,當加固構件為公路或市
政橋梁結構時,構件截面構造尚應符合下列抗剪要求:
?3
??≤.51×1√·························································(22)
?y??(?s+0)+???st?st?sd
=?·······················································(23)
?y?s+?s?st?st
9
DB51/T3230—2024
式中:
??—結構的重要性系數;
—構件加固后剪力設計值(kN),按驗算斜截面的最不利值取用;
—原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MPa);
—構件加固后矩形截面或T形截面和I形截面腹板寬度,取斜截面所在范圍內的最小值(mm);
—構件加固后截面高度,取斜截面所在范圍內的最小值(mm);
—構件加固后截面自縱向受拉鋼筋合力點至受壓邊緣的距離,取斜截面所在范圍內截面有效高
度最小值(mm);
—原構件受拉區縱向普通鋼筋截面面積(mm2);
—原構件受拉區縱向普通鋼筋合力點至原構件截面受拉區邊緣的距離(mm);
—構件加固后受拉區新增縱向高強鋼絲合力點至加固后截面受拉區邊緣的距離(mm);
—構件加固后受拉區新增縱向高強鋼絲的截面面積(mm2);
??—新增高強鋼絲網強度利用系數,取0.9。
7.4.2采用高強鋼絲網樹脂混凝土對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截面受拉區加固時,當加固構件為公路或市
政橋梁結構時,其斜截面抗剪承載力按照下列公式計算:
?3?3
??≤.43×1????3?√(2+.6?)√??vv+.75×1+?v2·······(24)
.5Asv2
?v=································································(25)
Asv1+.7Ast+Asv2
式中:
2—加固后由后期恒載、車輛荷載及其他可變荷載作用的剪力組合設計值(kN);
??—異號彎矩影響系數,計算簡支梁和連續梁近邊支點梁段的抗剪承載力時??=1.0;計算連續梁
和懸臂梁近中間支點梁段的抗剪承載力時??=0.9;
??3—受壓翼緣的影響系數,對矩形截面??3=1.0;對具有受壓翼緣的T形或工字形截面,取??3=1.1;
—加固后梁斜截面頂端正截面處腹板寬度(mm);
—加固后梁斜截面受壓端正截面的有效高度(mm);
?—與原梁斜裂縫有關的修正系數,加固前未出現斜裂縫時,取?=1.0;斜裂縫寬度小于0.2mm
時,取?=0.835;斜裂縫寬度大于0.2mm時,取?=0.78;
?—加固后計算截面斜裂縫范圍縱向鋼筋的配筋百分率,?=100??,??=(+)/(),和2分
別為原梁截面縱向鋼筋面積和新增縱向鋼絲面積,當?>2.5時.取?=2.5;
??v—原梁斜截面內箍筋配筋率,??v=v/v;
2
v—原梁斜截面內配置在同一截面的箍筋各肢總截面面積(mm);
2
—與斜裂縫相交的普通彎起鋼筋的總截面面積(mm);
v—原梁箍筋抗拉強度設計值(MPa);
—普通彎起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MPa);
?v—修正系數;
2
v2—與斜裂縫相交的同一截面后增豎向鋼絲各肢的總截面面積(mm)。
7.4.3當加固構件為其他結構時,受彎構件加固后的斜截面應符合下列條件:
當/≤4時,
??≤.25··································································(26)
當/≥6時,
??≤.2··································································(27)
10
DB51/T3230—2024
當4<h/b<6時,按線性內插法確定。
式中:
—混凝土強度影響系數,當原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超過C50時,取1.0;當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80
時,取0.8;其間按直線內插法確定;
—截面的腹板高度: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T形截面,取有效高度減去翼緣高度;I形截面,
取腹板凈高。
7.4.4采用高強鋼絲網樹脂混凝土對鋼筋混凝土梁、柱構件進行抗剪加固時,宜采用三面圍套的面層
構造,其斜截面抗剪承載力按下列公式計算:
??≤+·····································································(28)
?
=.7+1.25sv·······················································(29)
v
?stv
=.7+1.25v················································(30)
st
式中:
—構件加固前斜截面抗剪承載力(N);
—構件加固后斜截面抗剪承載力的提高值(N);
—混凝土的抗拉強度設計值(MPa);
2
v—原箍筋各肢的截面面積之和(mm);
—原箍筋沿構件長度方向的間距(mm);
v—箍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MPa);
—樹脂混凝土的抗拉強度設計值(MPa);
—新增樹脂混凝土結構層厚度(mm);
—梁側面配置的鋼絲網的豎向高度(mm);
—樹脂混凝土強度利用系數,=0.7;
—抗剪強度折減系數,均布荷載或剪跨比不小于3的受力條件下取0.8;剪跨比不大于1.5時取0.5;
剪跨比為1.5與3之間值時,按線性內插法確定;
v—鋼絲抗拉強度設計值(MPa);
—鋼絲網的間距(mm);
2
v—配置在同一截面處構成箍筋效應的鋼絲網的全部截面面積(mm)。
7.4.5樹脂混凝土與舊混凝土之間一般采用薄層加固,當結合面滿足7.5.3條構造要求時,結合面縱
向抗剪能力可以得到保證。
7.5構造要求
7.5.1高強鋼絲網片可采用單層或雙層,當設置單層高強鋼絲網片時,樹脂混凝土加固層的厚度不宜
小于30mm;當設置雙層高強鋼絲網片時,樹脂混凝土加固層厚度不宜小于50mm,雙層鋼絲網層間距不
宜小于10mm。鋼絲網凈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15mm。
7.5.2采用搭接連接方式時,鋼絲網在傳力方向上的搭接長度不應小于40d(鋼絲直徑)、在非傳力方
向上的搭接長度不應小于30d(鋼絲直徑)(見圖5)。
11
DB51/T3230—2024
圖5鋼絲網搭接示意圖
7.5.3加固構件混凝土表面與樹脂混凝土結合前應進行去除碳化層、鑿毛、清潔、干燥處理。加固后
對結合面進行找平處理,找平后的平整度不大于10mm/500mm。
7.5.4采用高強鋼絲網樹脂混凝土對混凝土構件加固時,鋼絲網縱向布置應延伸至設計受力截面外至
少1.0倍原構件截面高度范圍且不小于50cm。
7.5.5采用高強鋼絲網樹脂混凝土對混凝土構件加固時,梁、板可采用底面覆蓋、側面覆蓋或底、側
面三面圍覆的構造方式,柱可采用單側面覆蓋或四面圍覆的構造方式;在采用單側面覆蓋的面層構造時,
應加強覆蓋面層與原構件的錨固和拉結。
7.5.6采用高強鋼絲網樹脂混凝土對混凝土構件加固時,在倒角處彎曲半徑不應小于10mm。
7.5.7各澆筑條(帶)搭接面不能在同一斷面。
8施工規定
8.1一般規定
8.1.1施工前應針對高強鋼絲網樹脂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特點和難點編制專項施工方案。
8.1.2加固材料存放應滿足防潮、防火等要求,樹脂膠和固化劑不應陽光直射。
8.1.3雨天、大霧等潮濕環境下不應施工。
8.1.4施工宜在環境溫度5℃~40℃的條件下進行;當環境溫度低于5℃,應采用升溫和保溫措施;當
環境溫度高于40℃,應采用降溫措施。
8.1.5進行分條(段)澆筑時,應采取措施確保每條(段)一次澆筑成型;相鄰條(段)澆筑施工前,
應對已澆筑結合面進行鑿毛處理,確保結合面清潔后撒水潤濕。
8.1.6樹脂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應根據加固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塌落度、流動性、初凝時間和澆筑
時間。
8.1.7樹脂混凝土配置時,先倒入填充料和樹脂膠,后倒入固化劑并立即采用機械設備攪拌均勻,攪
拌時間不宜超過15min。攪拌器具應清潔無污染。
8.1.8拌和料采用有一定壓力的泵送或高位漏斗的方式灌注入模,并嚴格控制澆筑時間。
8.1.9樹脂混凝土澆筑施工期間及達到設計強度前,采取限速、限載等交通管制措施,避免振動和荷
載的大幅變化。
8.1.10高強鋼絲網樹脂混凝土加固施工工藝流程如圖6所示。
12
DB51/T3230—2024
圖6高強鋼絲網樹脂混凝土加固施工工藝流程圖
8.2施工準備
8.2.1收集原有結構相關資料,包括設計文件、竣工資料及檢測資料等,分析明確加固施工的重難點。
8.2.2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質量和技術交底,并對施工人員進行操作培訓,確保施工人員熟練施工。
8.2.3對加固用機械設備檢驗維護,確保性能穩定可靠、滿足施工需要。
8.2.4在施工現場同等條件下試配樹脂混凝土試塊,測試驗證材料的工作性能及力學性能。
8.3界面處理
8.3.1清理構件混凝土加固面抹灰、涂層等外敷裝飾非結構的面層材料,直至構件結構混凝土表面完
全外露。
8.3.2被加固構件表面處理,包括打磨表面浮漿、油漬、松散層、碳化層、鑿毛等至部分粗骨料露出,
對完成后的界面用壓力水沖洗或高壓空氣風吹除塵,施工前保持界面干燥。
8.3.3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竹材膠合板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磷生鐵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北京朝陽陳經綸中學2025屆高一化學第二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吉林省名校2025屆高二下化學期末調研試題含解析
- 上海市華實高中2025年高一化學第二學期期末復習檢測試題含解析
- 2025屆海南省臨高縣新盈中學高二下化學期末調研模擬試題含解析
- 智能駕駛可行性分析報告
- 2025屆安徽省長豐錦弘學?;瘜W高二下期末質量跟蹤監視試題含解析
- 中國陶粒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 中國嬰兒食物調理機行業發展監測及市場發展潛力預測報告
- 路面銑刨工入場安全教育試卷(含答案)
- 2024大華網絡攝像機使用說明書全集
- T/CNFAGS 15-2024綠色合成氨分級標準(試行)
- 污水處理員技能培訓課件
- 全科規培考試試題及答案
- 《貝聿銘建筑設計》課件
- 2025-2030熒光原位雜交(FISH)探針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早產兒腦室內出血預防專家共識(2025)解讀課件
- 成人機械通氣患者俯臥位護理
- 熱工測量及儀表基礎知識
- 2024年河南洛陽文旅集團財務崗位招聘筆試真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