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卷學校學校班級__________姓名 考試號一、選擇題(共24題,每題1分,共24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隋朝完成了“政治上的南北統一”和“經濟上的南北統一”,與兩大“統一”相關的歷史,事件分別是()A.消滅陳朝修建運河 B.隋朝建立消滅陳朝 C.開創科舉修建運河 D.隋朝建立修建運河2.隋朝大運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運河基礎上開鑿的。它利用了黃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趨勢,貫通了不同水系之間的水路交通,成為連接富庶地區與國都的紐帶。這反映了大運河()A.結束了南北朝的分裂 B.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C.加速了隋王朝的滅亡 D.體現了古人的創造力3.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于2022年5月18日正式開館,博物館坐落于隋朝大運河的中心_____市,它將成為河洛大地上一處新的文化地標。()A.洛陽 B.涿郡 C.江都 D.余杭4.“(煬帝時)又三駕東征遼澤,皆興百余萬眾,饋運者倍之?!e天下之人十分九為盜賊。身喪國滅,實自取之,蓋資我唐之速有天下也?!辈牧戏从沉怂宄瘻缤龅脑蚴牵ǎ〢.皇帝統治殘暴 B.隋末農民起義 C.土地兼并嚴重 D.外族大舉入侵5.熱播電視劇《隋唐英雄傳》是一部以民間傳說及歷史故事綜合改編的古裝俠義電視劇。該劇中兩個王朝的相同點是()①前者滅亡和后者建立在同一年②定都在不同一城市③選官都采取了科舉制④都曾出現輝煌時期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6.據史書記載,五代十國的開國君主中有很多人曾經擔任節度使。如后梁君主朱溫是唐朝宣武節度使,后晉君主石敬瑭是后唐河東節度使,吳越開國國君錢謬是唐朝鎮海節度使,閩國開國國君王審知是唐朝威武節度使。據此可知,五代十國時期()A.只有當過節度使,才能當皇帝 B.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快速發展 C.唐朝的節度使都建立了政權 D.是唐末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7.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勵精圖治,開創了“開元盛世”的局面。開元年間,詩人李白、杜甫、岑參、王維等都享有盛名;音樂、繪畫、雕刻等藝術獲得顯著成就。這從側面說明了()A.文化事業的繁榮推動政治經濟的發展 B.政治經濟的發展推動社會習俗的變遷 C.社會習俗的變遷推動政治經濟的發展 D.政治經濟的發展推動文化事業的繁榮8.唐朝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描繪了唐太宗接見松贊干布派來的求婚使者的場景,這一作品()A.是對歷史史實的客觀記錄 B.印證了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 C.反映了唐朝疆域空前擴大 D.印證了唐朝開放的對外政策9.唐代出現了筒車。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輪,輪的四周斜裝若干小筒。筒車安置在水邊,立輪隨水流轉動,小筒不斷把水舀起,倒入田間。這說明筒車是()A.手工業生產工具 B.便捷交通工具 C.農業灌溉工具 D.實用的生活用具10.表格所示史實反映出唐朝對外交往的特點是()路線人物內容結果唐→天竺玄奘西行取經游歷17年,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唐→日本鑒真鑒真6次東渡對日本文化的影響很大A.文化繁榮,世界領先 B.交通發達,縱貫歐亞 C.雙向交流,兼容并蓄 D.國力強盛,威震四海11.王安石變法數年間,僅河東路9州26縣就治淤1.8萬頃,使大量荒地變成良田;全國水利田面積大大增加,得益的灌溉民田達到3600多萬畝。這表明王安石變法()A.促進了北宋農業的發展 B.改變了北宋積弱的局面 C.扭轉了政府的財政危機 D.增強了國家的軍事力量12.下圖是有關民族政權并立存在的示意圖,其正確的演變順序是()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13.北宋前期,巴蜀地區政治穩定,商品貿易持續繁榮,商賈攜帶大量的貴金屬進行貿易,這既不利于攜帶,也不安全。因此出現了()A.“會子”通行 B.開元通寶 C.“交子”流通 D.鹽鐵官營14.島分三十有六,巨細相間……地隸泉州晉江縣。至元間,立巡檢司,以周歲額辦鹽課中統錢鈔一十錠二十五兩,別無科差。這說明()A.西藏地區正式列入元朝的版圖 B.元朝加強了對外友好交往 C.元朝在臺灣正式建立行政機構 D.元朝加強了對西南的管轄15.王安石變法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后又一次規模巨大的政治變革運動。變法的措施中,屬于“強兵”的是()A.募役法 B.方田均稅法 C.農田水利法 D.保甲法16.“澶淵之盟后,宋朝北方州縣得以安定,生產有所恢復和發展,‘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識干戈(戰爭)’。這一和平局面維持了百年之久。”材料概述的是澶淵之盟的()A.背景 B.過程 C.內容 D.影響17.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與司馬遷的《史記》并列為中國史學的不朽巨著。下列史實在這兩本書中都能查閱到的是()A.文景之治 B.鄭和下西洋 C.王安石變法 D.戚繼光抗倭18.明朝有位叫錢軍的官員,因為每天都早起上朝,在家寫了一首打油詩發牢騷,其中有一句“四鼓咚咚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敝煸暗诙炀蛯λf,我并沒有“嫌”你,改成“憂”字更合適。朱元璋是通過下面哪一機構知道這首詩的()A.急遞鋪 B.宣政院 C.錦衣衛 D.駐藏大臣19.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為鞏固統治采取了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如圖圖示中空白處應是()A.分封制 B.八股取士 C.三司 D.軍機處20.《范進中舉》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情節,通過描寫范進參加鄉試中了舉人一事,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刻畫了他為科舉考試喜極而瘋的形象。該作品有力地批判了()A.八股取士的毒害 B.朝廷政治的腐敗 C.土地兼并的危害 D.市民文化的沒落21.以下內容是中國古代一本科技著作的目錄節選。由此判斷這本著作可能是()上篇:關于糧食作物的栽培技術;衣服原料的來源和加工……中篇:磚、瓦、陶瓷的制作;金屬物件的鑄造……下篇:金屬的開采和冶煉;兵器的制造方法……A.《本草綱目》 B.《天工開物》 C.《農政全書》 D.《齊民要術》22.崇禎十七年(1644年)北京被攻陷,走投無路的崇禎皇帝自縊于紫禁城后的煤山,明朝滅亡。明朝滅亡和以下哪個事件有關()A.黃巢農民大起義 B.吳三桂攻破北京 C.李自成農民軍攻陷北京 D.清軍入關攻占北京23.1689年清政府為了防止沙俄的侵略和捍衛國家的領土主權,雅克薩之戰取得勝利之后,在中俄東段邊界立了一塊“永久界碑”,說明了中俄東段邊界的走向。立此界碑的法律依據是()A.《大唐西域記》 B.《馬可?波羅行紀》 C.《欽定藏內善后章程》 D.《尼布楚條約》24.清代的小說創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藝術成就最高、影響最深遠的是()A.《水滸傳》 B.《三國演義》 C.《西游記》 D.《紅樓夢》二、非選擇題(共4題,共26分)25.中國古代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不斷演變。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8分)材料一如圖(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1分)材料二(趙匡胤)召趙普問曰:“天下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蒼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建長久之計,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來,戰斗不息,國家不安者,其故非他,節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矣。今所以治之,無他奇巧也,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一(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總結宋初為了解決藩鎮割據的積弊,采取了哪些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軍事、政治各一例)(2分)材料三元朝同宋朝一樣,把地方分成路、府、州、縣,而實際上元代的地方政權不交給地方,仍由中央派行中書省管理。行省長官是中央官而親自降臨到地方?!孕兄袝≌x,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動的中央政府?!幾藻X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3)元朝實行什么樣的地方管理制度?這一制度的實行有何影響?(2分)材料四明朝統治者為了解決君相之爭,鞏固統治……于1380年,將丞相胡惟庸誅殺……并立下祖訓,以后子孫做皇帝時“不許立丞相”,對我國政治制度進行了重大改組。……到了清朝,統治者對中央中樞機構進行了改組,使皇權專制達到頂峰?!幾浴吨袊沃贫仁贰罚?)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指出朱元璋改組“我國政治制度”的重要舉措是什么。(1分)(5)以上材料表明中國古代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的基本趨勢是什么并加以論述。(2分)26.中國古代在政治制度創新方面成就頗豐。閱讀材料,回答問題。(6分)材料一:如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三省六部制的特點。該制度是哪一朝代確立的?(2分)材料二:兩宋時期部分君臣的言論宋太祖五代方鎮殘虐,民受其禍,朕今選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眾皆貪濁,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大臣余靖自來武臣在邊,多被文臣掣肘大臣呂中我朝以儒立國,故命宰相讀書,用儒臣掌刑獄,以文臣知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朝統治者實行的方針,并分析這一方針實行的原因。(2分)材料三:行省制度的確立是我國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變革。行省實際是封建中央集權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權力相當大。它負責處理境內政治、軍事、經濟等各類事務。此外行省還有一個重要職能就是聚集境內財富,以供中央需要?!幾躁懡芊濉吨袊沃贫仁贰罚?)根據材料三,概括行省的職能。(1分)(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制度創新的認識。(1分)27.科學技術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5分)材料一:唐朝的科技發明材料二: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鹚幇羊T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馬克思《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應用》材料三:從世界范圍看,明清科技總體上逐漸從先進轉為落后,而且與西方的差距不斷拉大……讀書是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學的山峰,沒能產生如同期西歐的天文、數學等近代科技。同時,因受封建制度束縛,人才培養不能和社會生產相結合,推動社會發展?!幾耘4淦肌稄拿髑褰逃馕鲋袊萍悸浜蟮脑颉罚?)根據材料一,概括唐朝科技發明的特點。(1分)(2)說說材料二中的中國古代這些科技發明對世界產生的怎樣的影響?(2分)(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制約明清科技發展的因素。并談談你對明清時期我國社會發展變化的認識。(2分)2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7分)材料一:唐朝時,世界上有70多個國家或地區與中國有往來。那時候,外國人除了與中國貿易,還學習中國的科技文化,引進中國的政治經濟制度,甚至中國服飾、節日、書法、飲食等都漂洋過海傳到周邊國家。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聲望很高,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幾浴吨袊鴼v史》七年級下冊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前代,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國商船的蹤跡,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朝廷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還設有“蕃坊”,專供外國人居住。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幾浴吨袊鴼v史》七年級下冊材料三:清朝收復臺灣后,曾放松海禁,開放澳門、漳州、寧波、云臺山(即今連云港)四處為對外貿易港口,準許外國商船前來交易。后來,由于外商在中國沿海進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動,清政府只允許他們在廣州一處進行貿易。——摘編自《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1)根據材料一,唐朝的對外關系有哪些特點?(2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貿易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原因。(2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朝前期實行的外交政策。該政策對中國產生了哪些消極影響?(2分)(4)綜合上述材料及探究,說說對我們今天的社會發展有何借鑒。(1分)
參考答案1-10ADAABDDBCC11-20AACCDDACCA21-24BCDD25.(1)三省六部制。(2)軍事:解除禁軍高級將領的兵權;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切斷將領與士兵同地方的聯系。政治: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實施三年任期制;設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3)管理制度:行省制。影響: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是中國省制的開端。(4)舉措:廢除丞相,權分六部。(5)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不斷加強。在沿用隋朝制度的基礎上,唐朝在政治上實行三省六部制,相權一分為三,分工明確,有利于加強皇權與行政效率的提高。北宋針對唐末以來武將專權的積弊,實行崇文抑武的方針,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集權。元朝疆域遼闊,為實行有效統治,確立行省制,加強對地方的管轄。明朝為進一步加強皇權,廢除丞相,權分六部,君主專制大為加強。綜上所述,我國古代的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在不斷強化。26.(1)三省之間相互牽制,又互為補充,分工明確,提高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學習障礙學生教育心理支持的策略研究
- 生產經營單位發生重大安全事故
- 在線協作工具在教育培訓中的應用與展望
- 公司法人安全生產責任書
- 金融安全工作總結
- 打造全方位的兒童財商成長平臺-教育創新銀行的探索
- 教育技術變革中的實驗室力量
- 學校禮堂使用管理辦法
- 客戶管理辦法客戶維護
- 安置住房銷售管理辦法
- DIP支付下的病案首頁填寫
- 《不銹鋼培訓知識》課件
- 2024秋季期末全體教師大會上初中校長講話:春華秋實又一載接續奮斗開新篇
- 2025年浙江杭州市西湖區專職社區招聘85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AIB審核基礎》課件
- KCA試題庫完整版
- 國家電網安規線路培訓
- 圍手術期管理制度及流程
- 【高分復習筆記】吳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編(上下卷)》(第2版)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七年級下冊古詩詞對比閱讀訓練-2025年中考語文復習之古代詩歌閱讀
- 配合、協調、服務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