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2萬噸新型建筑材料項目環評報告表_第1頁
年產2萬噸新型建筑材料項目環評報告表_第2頁
年產2萬噸新型建筑材料項目環評報告表_第3頁
年產2萬噸新型建筑材料項目環評報告表_第4頁
年產2萬噸新型建筑材料項目環評報告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③油類物質泄漏遇明火燃燒,產生伴生/次生污染物,對周圍人群和環境空氣造成危害;燃燒火災產生的消防廢水如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可能造成周圍水體污染。廢液壓油存儲不當造成泄漏對周圍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4)風險防范措施及應急處理措施①風險防范措施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和執行相應的消防管理、安全防火培訓、用火用電安全管理、滅火器材維護使用、崗位消防安全等一系列安全制度,并嚴格遵守執行。安全防范措施:物料遠離火種、熱源,保證陰涼、通風。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庫房內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應設置醒目的“危險”“禁止煙火”等警示標志。固化劑罐區設置圍堰,確保泄漏事故下能有效收集泄漏的化學品,圍堰容積要滿足容納單個儲罐化學品全部泄露的量。堅持崗位培訓和持證上崗制度,嚴格執行安全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對所有重要設備(危險源)需作出清晰的警戒標識,并加強操作工人個人防護,上崗穿戴工作服和防護用具(眼鏡、手套、工作帽、面罩等)。危險廢物暫存與轉移風險防范措施:加強對操作工人的培訓,培養員工的安全和環境意識,提高操作工人的技術水平和責任感,降低操作失誤而造成的事故。危廢暫存間必須按《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進行設置,采取“環氧樹脂+HDPE托盤”進行防滲,危險廢物貯存場設置明顯的專用標志,定期送有資質的危險廢物處理單位進行處理,危險廢物的轉移實行國家環保總局第5號令《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辦法》。②應急處理措施事故救援指揮決策系統:事故救援指揮系統是應對緊急事故發生后進行事故救援處理的體系,該系統對事故發生后做出迅速反應,及時處理事故,果斷決策,減少事故損失是十分必要的。它包括組織體系、通訊聯絡、人員救護等方面的內容。消防廢水事故排放風險防范措施:發生火災事故后,消防廢水如果不進行收集處置直接排入外環境必然會引起環境污染。建設單位應該建設完善的事故應急水池和導流系統,收集事故狀態下產生的消防事故廢水,收集后的事故廢水,就近送進臨近的污水處理廠處理。根據廠區地勢應急事故水池設置在廠區最低處,以滿足本廠區事故水收集需求。消防廢水可通過廠區的應急管網引至應急事故水池,應急事故水池采用地下式建筑,有利于收集各類事故排水,以防止應急用水到處漫流;事故狀態下關閉雨水排放口的截流閥,可將泄漏物、消防水截流在雨水收集系統內,然后通過切換裝置進入應急事故水池內。參考《事故狀態下水體污染的預防與控制技術規范》(Q/SY08190-2019),三級防控事故池容積按以下公式確定:V總=(V1+V2-V3)+V4+V5V2=∑Q消·t消;V5=10q·f;q=qa/n式中:V1—收集系統范圍內發生事故的罐組或裝置的物料量,m3;V2—發生事故的儲罐或裝置的消防水量,m3;Q消—發生事故的儲罐或裝置的同時使用的消防設施給水流量,m3/h;t消—消防設施對應的設計消防歷時,h;V3—發生事故時可以轉輸到其他儲存或處理設施的物料量,m3;V4—發生事故時仍必須進入該收集系統的生產廢水量,m3;V5—發生事故時可能進入該收集系統的降雨量m3;q—降雨強度(mm),按平均日降雨量計算(q=qa/n,qa為當地多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為615mm,n為年平均降雨日數,為90天),則本項目降雨強度為6.83mm。?—必須進入事故廢水收集系統的雨水匯水面積,取0.5ha。計算參數和結果V1=0.36m3,液態物料量取最大值5m3。V2消防水量:消防廢水產生量的計算主要依據《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GB50974-2014)中的消防用水量的計算(其中未考慮消防過程中消防水的損耗量)。根據《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GB50974-2014)相關標準要求,消火栓設計流量15L/s,按一次火災1小時計算,用水量V2=54m3。V3=0m3。V4=0m3。V5=10qf=0m3。廠區物料室內儲存不計算初期雨水的量。V總=(V1+V2-V3)+V4+V5=59m3。綜上,在雨天以及發生火災、泄漏的情況下,需要儲存的廢水量為59m3,企業在廠區設置有效容積59m3的事故水池,能夠滿足本項目要求。③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要求為避免風險事故,尤其是避免風險事故發生后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項目需制定事故應急預案,本項目所有管理人員及員工均須熟悉事故處理預案并按照要求進行訓練,當事故發生時,按照職責劃分,各司其職,迅速采取補救措施對事故進行處理,將事故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本項目針對環境風險突發事故制定的應急預案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表4-10環境風險突發事故應急預案序號項目內容及要求1總則簡述生產過程中涉及物料性質及可能產生的突發事故2危險源概況評述危險源類型、數量及其分布3應急計劃區生產區4應急組織項目管理部門:成立應急指揮小組,由最高管理領導層擔任組長,各分區負責人任副組長。組長負責現場全面指揮,專業救援隊伍負責事故控制、救援和善后處理。副組長負責附近區域全面指揮,救援,管制和疏散5應急狀態分類及應急響應程度規定事故的級別及相應的應急分類響應程度6消防器材、消防服等;人員急救所用的一些藥品、器材7規定應急狀態下的通訊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保障、管制措施8應急環境監測及事故后評估由專業隊伍對事故現場進行偵察監測,對事故性質、參數與后果進行評估,為指揮部門提供決策依據9應急防護措施、消除泄漏措施方法和器材10應急劑量控制、撤離組織計劃、醫療救護與公眾健康事故現場:事故處理人員對毒物的應急劑量控制規定,現場及鄰近裝置人員撤離組織計劃及救護工廠鄰近區:受事故影響的鄰近區域人員及公眾對毒物應急劑量控制規定,撤離組織及救護11應急狀態終止與恢復措施事故現場:規定應急狀態終止秩序;事故現場善后處理,恢復生產措施臨近地區:解除事故警戒,公眾返回和善后回復措施12人員培訓與演練應急計劃制定后,平時安排人員培訓及演練13公眾教育和信息對工廠鄰近地區開展公眾教育、培訓與發布相關信息14記錄和報告設置應急事故專門記錄,建立檔案和專門報告制度,設專門部門負責管理15附件與應急事故有關的多種附件材料的準備和形成(9)環境風險分析結論擬建項目風險主要為:廠區存在遇明火發生火災的可能性。在落實上述風險防治措施以及應急措施的前提下,環境風險可防可控,風險事故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綜上,該項目建設單位在采取以上風險防范措施后,環境風險可接受。六、地下水、土壤環境影響分析1、項目對地下水、土壤環境的影響擬建項目營運期對地下水、土壤可能產生影響的生產環節為:危廢暫存間發生滲漏的情況下,將對周圍地下水、土壤造成一定影響。擬建項目對危廢暫存間加強防滲,投產后加強廠區用水、排水的管理及對排污管的管理,避免跑、冒、滴、漏造成地下水、土壤污染,從而盡最大限度地減輕對地下水、土壤的污染。經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項目建成投產后,對廠區周圍地下水、土壤影響較小,不會加重區域地下水、土壤的污染。2、地下水、土壤環境保護措施與對策①基本要求針對項目可能發生的地下水、土壤污染,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頭控制、分區防治、污染監控、應急響應”相結合的原則,從污染物的產生、入滲、擴散、應急響應全階段進行控制。源頭控制:主要包括在工藝、管道、設備采取相應的措施和降低污染物跑、冒、滴、漏,將污染物泄漏的環境風險事故降到最低程度;管線敷設盡量采用“可視化”原則,即管道盡可能地上敷設,做到污染物“早發現、早處理”,減少由于埋地管道泄漏而造成的地下水、土壤污染。分區防治情況:① 重點防滲區重點防滲區包括廠區液體原料儲存區、危險廢物暫存間,其中危險廢物暫存間應參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防滲措施采用2mm厚環氧樹脂(或至少2mm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滲透系數K≤1.0×10-10cm/s)。② 一般防滲區一般防滲區包括一般固廢暫存區以及本項目廠區道路(物料廠內轉運)等區域,污染物污染防治,采用防滲水泥硬化地面,防滲技術要求達到等效粘土防滲層Mb≥1.5m,K≤1×10-7cm/s。③ 簡單防滲區辦公室及除去重點防滲區和一般防滲區以外的地面,應做簡單防滲。污染監控體系:實施廠區地下水、土壤污染監控系統,包括建立完善的監測制度、配備先進的檢測儀器和設備,及時發現污染、控制污染。應急響應:包括一旦發現地下水、土壤污染事故,立即采用應急措施控制地下水、土壤污染,并使污染得到治理。七、生態環境影響分析本次項目租賃現有廠房不存在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不需進行生態環境影響分析。八、電磁輻射影響分析本次項目不涉及電磁輻射源,對項目區周邊環境保護目標無不良影響。

五、環境保護措施監督檢查清單內容要素排放口(編號、名稱)/污染源污染物項目環境保護措施執行標準大氣環境排氣筒DA001顆粒物各布袋除塵器處理后由一根15m高排氣筒DA001排放《建材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37/2373-2018)排氣筒DA002VOCs集氣罩+兩級活性炭吸附裝置處理后由一根15m高排氣筒DA002排放《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第7部分:其他行業》(DB37/2801.7-2019)表1其他行業Ⅱ時段排放限值(排放濃度20mg/m3,排放速率3.0kg/h)要求廠內VOCs含VOCs的原輔材料應儲存或設置于密封容器或密閉工作間內以減少VOCs的無組織排放《揮發性有機物無阻排放控制標準》(GB37822-2019)附錄A表A.1廠區內無組織特別排放限值(1h平均濃度值:6mg/m3;任意一次濃度值:20mg/m3)廠界顆粒物、VOCs加強通風,增加綠化《建材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37/2373-2018);《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第7部分:其他行業》(DB37/2801.7-2019)表2廠界監控點濃度限值(2.0mg/m3);地表水環境生活污水pH、COD、BOD5、NH3-N、SS經化糞池預處理后委托單位定期清運/聲環境分散機等設備噪聲選用低噪聲設備,隔聲、建筑消聲《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即晝間≤60dB(A),夜間≤50dB(A)電磁輻射不涉及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廢活性炭委托有資質的單位處理廢礦物油及礦物油桶委托有資質的單位處理一般工業固廢廢包裝材料統一收集后外售廢布袋統一收集后外售員工生活生活垃圾環衛部門定期清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加強源頭控制,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對項目運行中涉及的液態物料采取嚴格污染控制措施,將污染物跑、冒、滴、漏降低到最低限度;采取嚴格的分區防控措施,危廢暫存庫采取重點防滲處理,生產車間液態原輔材料存放區、化糞池采取一般防滲處理,生產車間其余不涉及液態物料區域及辦公室為簡單防滲區,采取硬化處理生態保護措施不涉及①在總圖布置中,考慮各建筑物的防火間距,安全疏散以及自然條件等方面的問題,確保其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完善相關消防設施,嚴格劃分生產區和儲存區。企業按照《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和《工業企業總平面布置設計規范》(GB51087-2012)等規范要求進行設計。②配電室的結構、基礎應根據水文地理狀況進行建設,符合安全規定,預防遭大水淹沒,引起電器短路事故。生產車間設立消防水收集管道收集消防廢水。③生產設備的供電、供水等公用設施必須加強日常管理,確保滿足正常生產和事故狀態下的要求。④企業要加強消防安全管理,開展好消防安全檢查和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加強消防安全培訓,建立健全各項消防安全制度,落實消防安全責任,提高職工的消防素質,按規范配置滅火器材和消防裝備。⑤為預防事故的發生,應成立應急事故領導小組。制定完善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按照《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和《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中的要求開展自行監測,并按照HJ819要求進行信息公開;建立環境管理臺賬記錄制度,落實環境管理臺賬記錄的責任部門和責任人,明確工作職責,包括臺賬的記錄、整理、維護和管理等,臺賬記錄頻次和內容須滿足排污許可證環境管理要求,并保障臺賬記錄結果的真實性、完整性和規范性。記錄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本項目屬于“二十五、非金屬礦物制品業30-64.磚瓦、石材等建筑材料制造303-粘土磚瓦及建筑砌塊制造;建筑用石加工;防水建筑材料制造;隔熱、隔音材料制造;其他建筑材料制造(含干粉砂漿攪拌站)以上均不含利用石材板材切割、打磨、成型的”,實施簡化管理,項目應在實際排污之前進行排污許可簡化管理。

六、結論本項目采取的環保措施基本可行,環境風險水平可接受;按照我國環保法的規定,凡從事建設項目,其防治污染的環保處理措施必須實行“三同時”原則,即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建設方應嚴格執行“三同時”的規定,同時全面落實本報告提出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并采取嚴格的環保治理和管理手段,確保環境影響可得到最大程度地減緩。因此,從環保角度看,本項目建設可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